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 > 地图 >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2024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相关栏目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热门栏目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推荐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

(共 606 篇)

  • 1、 推荐!《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实用版五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和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如何去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推荐!《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实用版五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一)

    最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20xx年的著作,十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去读它仍然为时不晚。

    读过之后,我静下来想想,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呢?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怎样去倾听学生?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

    首先,让教室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的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教师不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的发起者。”特别是“每个学生”,而实际上通常是极少数的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应该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对学生的评价。

    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我们既要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师”。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不仅仅是这些,我认为还可能有这些原因:学生不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学生胆小,不敢回答,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是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给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第二,倾听是重点。我们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听讲,其实是要求倾听老师的讲。教师首先不去倾听学生,如何要求学生来听讲呢?教师逼近邀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出的内在的声音,“教师便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只要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对那些课上不发言的现象就会多一些理解了。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倾听呢?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爱心、灵活的教法就要体现在和学生

  • 2、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范文优选五篇

    多读书使我们变得更加才智博学,是一种成长。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怎样将自己的独到见解写进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范文优选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篇一)

    最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20xx年的著作,十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去读它仍然为时不晚。

    读过之后,我静下来想想,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呢?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怎样去倾听学生?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

    首先,让教室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的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教师不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的发起者。”特别是“每个学生”,而实际上通常是极少数的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应该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对学生的评价。

    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我们既要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师”。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不仅仅是这些,我认为还可能有这些原因:学生不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学生胆小,不敢回答,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是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给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第二,倾听是重点。我们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听讲,其实是要求倾听老师的讲。教师首先不去倾听学生,如何要求学生来听讲呢?教师逼近邀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出的内在的声音,“教师便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只要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对那些课上不发言的现象就会多一些理解了。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倾听呢?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爱心、灵活的教法就要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上,体现到

  • 3、 [跟我写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汇总五篇

    多读书使我们变得更加才智博学,是一种成长。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优秀的书籍后,内心都一定会有所触动。通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读后感就是将读书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跟我写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汇总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一)

    最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20xx年的著作,十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去读它仍然为时不晚。

    读过之后,我静下来想想,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呢?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怎样去倾听学生?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

    首先,让教室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的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教师不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的发起者。”特别是“每个学生”,而实际上通常是极少数的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应该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对学生的评价。

    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我们既要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师”。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不仅仅是这些,我认为还可能有这些原因:学生不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学生胆小,不敢回答,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是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给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第二,倾听是重点。我们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听讲,其实是要求倾听老师的讲。教师首先不去倾听学生,如何要求学生来听讲呢?教师逼近邀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出的内在的声音,“教师便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只要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对那些课上不发言的现象就会多一些理解了。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倾听呢?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爱心、灵活的教法就要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互

  • 4、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范文优选1020字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篇一】

    最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20xx年的著作,十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去读它仍然为时不晚。

    读过之后,我静下来想想,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呢?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怎样去倾听学生?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

    首先,让教室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的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教师不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的发起者。”特别是“每个学生”,而实际上通常是极少数的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不应该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对学生的评价。

    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我们既要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师”。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不仅仅是这些,我认为还可能有这些原因:学生不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学生胆小,不敢回答,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是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给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第二,倾听是重点。我们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听讲,其实是要求倾听老师的讲。教师首先不去倾听学生,如何要求学生来听讲呢?教师逼近邀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出的内在的声音,“教师便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只要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对那些课上不发言的现象就会多一些理解了。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倾听呢?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爱心、灵活的教法就要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上,体现到“倾听”得到学生发出的和未发出的声音,体现在让学生自立、合作的进行活动,使得“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篇二)

    这个假期,我又翻开了书柜中《静悄悄的革命》这一本书,想起当初捧回这本书时,心中莫名就有一种亲切感,心中揣测着这本书里讲了一些什么呢?我

  • 5、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篇一:《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七台河市第二小学 刘淑阳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青年教师的关注。此书封面设计简单,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不张扬。轻轻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更感觉平静、淡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静静读来,收获颇丰。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这本书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也很契合。当今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着日本的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了这些话,我理解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别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一、润泽的教室

    作为青年教师,更关注课堂里的革命。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是啊,?润泽?,是多么让人心生憧憬的词语,我仿佛来到春雨后盎然的草地,仿佛闻到滴着露珠的玫瑰的芬芳,仿佛触摸到了女子滋润丰盈的手背。教室是润泽的,那一定是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教室是滋润的,那一定是丰富的,有暖阳,有清风,有山泉,有明月,更有鸟语花香。 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风,似承雨

  • 6、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范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教育这一事业的人性魅力何在?怎样把学校变成“学习的共同体”?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怎样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当教师以来困惑的问题,《静悄悄的革命》为我解开了长期以来的困惑,让我知道了未来的教学我该怎样去走。作者佐藤学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这本《静悄悄的革命》是他通过20年来,每周走访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实地考察、观摩所写的一本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著作。 可能是翻译的原因,看这本书的确是扔了看,看了仍,反反复复。但是每次看,确实能从中获益匪浅。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提倡的是一场教育改革,他把这一改革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他所说的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教室萌生出来的,是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作者所追求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创造性活动、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如他在书中谈到: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种理想在学校的实施变成了现实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我可以说这是我读到的最有可操作性的教育专著。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凭着丰富的深入学校的经验巧妙的将教育理念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对于目前我们正在探索课程改革的基层教育研究人员来说,他工作的方法与作风是那样令人肃然起敬;他提供的经验是那样的丰富和及时;他对问题的剖析是那样的深入和透彻;他提出观点和提供的案例是那样的发人深省! 有许多观点和案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小 林老师开始了在教室里构筑相互学习的实践的案例:原田老师——从蒲公英的学习开始与学生的气息绝妙地息息相通的案例。一个个都是那样的鲜活生动、引人入胜。然而案例中作为代课
  • 7、 《静悄悄的革命》(优质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900字

    今天,有幸拜读了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书。

    印象中,似乎从未如此认真地让自己静下心来细细阅读一本书,更别提这类看似深奥、专业且无生动故事情节的书了。在读书方面,我一向是粗枝大叶,囫囵吞枣。但是读到书中“应对”的教师的身体和语言~倾听学生的发言这一小节时,却让我深深为之动容。

    书中谈到,对于一名老师来说,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细细品味下来,却获益匪浅。在大多数孩子眼里,老师似乎一直以高高在上、先知先觉的姿态出现在面前,让他们敬而远之,难以靠近,甚至于在老师面前不敢动,不敢言。那么,如果想让其与你心之相通,是否应该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呢。

    从学生时代一路走来,自己也是有一些亲身体会的。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人,而且是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的,大多数学生则成了听众,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

    我们不妨跟学生说一些譬如“你比老师的思路还清晰啊”,“你的回答有点儿幽默呢”,“原来如此”之类的话,来引起孩子的共鸣共感,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当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时,便会发现,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其优点与特长,这时,我们是否应该适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呢;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如用爱去感化吧,做一名忠实的听众,让其敞开心扉;对于成绩差些的学生,我们不是一味地责备与讽刺,当他们做错题目的时候,不轻易下结论,也听听他们的想法,然后因势利导地予以纠正和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独特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说得真好!

    当我们还在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什么事情都不愿跟我们沟通时,你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有没有真正放下所谓的“权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讨论每个问题、每件事情呢。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终其一生,陪伴,倾听,理解,包容,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一堂必修课吧……

  • 8、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范文

    从书声朗朗到议论纷纷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学习状态,然而这种情形在小学最为常见,随着年级的增长,这种盛况似乎不复存在。

    读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我仿佛窥探到了这种情形的原因。小学生对事物较为新奇,敢发表自己的言论,会说出心中的质疑,慢慢的,在课堂上不知所措。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我们的,我们有时过分追求内心想要的答案;有时过分追求掌控课堂,关注进度,从而忽略一些较慢的学生,甚至认为他们不专心听讲,或故意为之;有时我们过于追求形式主义,会在教学中利用一些手势或者行动表达他们的意见,比如说“同意他的回答的同学请举手”之类的语言,这看似高效的课堂活动可能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本就缺乏自信的学生,他们会通过其他孩子的行为来衡量自己的答案,同意人数过多则还好,如果是同意人数较少或是哄堂大笑,那么这个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或者是就此沉默。因此,我们应学会等待,或者用恰当的言辞去鼓励孩子,尤其是那些较慢的孩子。

    说到倾听,不得不说我时常会犯下的错误,我以为倾听学生的语言就是对他的回答加以解释或者是重复,以此达到和学生共鸣的效果。直到看了这本书,才发觉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书中是这样叙述倾听的:“倾听不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倾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鸣。”简而言之,就是从内心深处倾听,让学生知道你的倾听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有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以赞美的言语回馈,以鼓励的眼神答复,育人于无形之中,让学生也慢慢的静心倾听,而不是固执己见,忽略他人的想法,错过精彩的言论。也许,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等待发言,以自身的行为示范倾听应该怎么做,默默的倾听,关切的注视,不急于打断,不机械的重复,让学生各抒己见。我们所做的就是懂他,知音难觅也得寻觅,情感上的共感共鸣是最好的倾听。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内心深处倾听,彼此成为知己,高效的课堂便会逐渐形成。

  • 9、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00字

    《静悄悄的革命日常教学生活的社会构建》一书通过对一所小学的实地研究,揭示了教师、学生、日常教学、公开课及教学实验的实际生存状态及其原由,强调应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对日常教学生活进行有效的改造。

    阅览本书之后,我深深感触到,转换教育研究范式,了解复杂而鲜活的教学实践,研究微观的、看似无意义却真实、具体的日常教学生活,是教育研究该做的事情。到日常教学生活中,去探索教育研究转型的另一条可能路径(即从实然的活动出发而不是从应然的理想出发),这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活动的一个视点、一种方式,也应成为整个教育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

    我们说,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是教学的四大要素,在当今社会之中,我国教育界反复强调,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课堂教学多一些互动,多一些精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果真如此吗?其实有些课上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从表面上看是达到了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其实,那只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虚假的主体性,不过是走过场的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在一些观摩课中,以往,学生在学习中总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满堂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因此,合作、探究互动的学习方式唱得如此之响,学生果真在学习中发挥了自身学习的主体性吗?有些老师认为,发挥学生主体性就是要少讲,由此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泛泛而读,冠仪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手段想法设法追求学生的活动,在旁人看来,课堂上弄得热闹非凡,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而不顾教学的实效。那么,教师的活动又到哪里去了呢?,因此,本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都有差异,教师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式教学,教师的讲要有的放矢,该扶的就扶,该放的就放,力图达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而不是表面现象的教学上的走过场,不是给一个学生,而是给一群学生上课。在教学中,要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把教学作为一种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过程。

    其次,我觉得,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要让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想法,这里反复强调的是自己,即学生的的主体参与,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正如本书中所提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个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

  • 10、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此书封面设计简单素淡,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不张扬。轻轻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更感觉平静、淡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静静读来,收获颇丰。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这本书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也很契合。当今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着日本的教育的 “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了这些话,我理解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别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一、润泽的教室。

    作为一线教师,更关注课堂里的革命。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是啊,“润泽”,是多么让人心生憧憬的词语,我仿佛来到春雨后盎然的草地,仿佛闻到滴着露珠的玫瑰的芬芳,仿佛触摸到了女子滋润丰盈的手背。教室是润泽的,那一定是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教室是滋润的,那一定是丰富的,有暖阳,有清风,有山泉,有明月,更有鸟语花香。

    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风,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人文的关

  • 2021-06-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02-01

  • 2019-11-1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05-22

  • 2021-09-23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6-02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1-12

  • 2019-10-29

  • 2022-02-15

  • 2022-07-09

  • 2022-07-09

  • 2019-11-12

  • 2021-08-23

  • 2022-03-21

  • 2023-02-08

  • 2021-05-22

  • 2023-01-03

  • 2019-11-12

  • 2021-11-09

  • 2019-09-26

  • 2022-02-01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2024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700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