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 > 地图 > 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2024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范文
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相关栏目
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热门栏目
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推荐
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

(共 6715 篇)

  • 1、 活着读后感-100字2024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

    篇一: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活着读后感300字2024。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篇二: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 2、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

    最近阅读了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对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有了一些理解和感悟。

    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作为一个企业或者组织而言,未来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所以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书本虽命名为第五项修炼,其实对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进行了阐述,只是系统思考作为第五项修炼,是其他四项修炼的核心和基石。首先,我将从第五项修炼开始,一一与大家分享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指的是我们看到事物的时候,要把事情看成一个系统,即:既见树木,也见森林。由此得知,系统思考的障碍和局限就在于现实是由一个个的循环组成,而我们却总是把它看成一条直线。

    举个例子,我们往杯子里接一杯水,我们看到的是,杯子里的水不断增加的线形过程,但实际上,这个接水的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的循环由五个变量组成的水位监测系统,即:目标水位、实际水位、两者之间的差距值、水龙头开关的位置、水流量。

    首先,我们去接一杯水,内心就有一个目标水位,大概要接多少,当打开水龙头开关的时候,杯子的实际水位在不断的上升,这时我们会收到反馈,目标水位与实际水位的差距在慢慢变小,当接近目标水位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关掉水龙头,因为水流由一定的速度,从我们大脑收到反馈到动手关掉水龙头之间,会有一个延迟,可能只有短短的零点几秒,但也会对实际水位造成一定的差距。这就是一个系统,以系统的思维去进行思考,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团队要不断的学习,那么团队成员就需要不断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不局限在技巧和能力,有的时候是心态或认知的转变,但一定是以技巧和能力为基础的。

    自我超越旨在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一件创造性的艺术品,而不是被动的生活,我们要去主动的创造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愿景,即对我们想要创造什么的回答,而这个愿景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可以成为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超越的一种动力,我们可以称之为创造性张力,而在这个实现愿景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焦虑或者沮丧的负面情绪伴随着,我们称之为情绪张力。自我超越的过程就需要降低情绪张力,让创造性张力充分发挥优势。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很多时候,我们有很多想法,但却往往未能付诸行动。有人说这是习惯的问题,但如果往深层次去挖掘,我们会发现这是人的心智模式在搞怪。

    新观点和知识未能得以实践的

  • 3、 《天魔神谭》某章读后感100字

    恶魔是冷血的,却也知道疼痛。当敌人的刀剑挥来时,他也会流血。可为了身后的兄弟,他只能向前,即使刀断了,他还有爪,即使爪钝了,他还有牙。面对野兽,他就变成了野兽。不断的流血,不断的牵扯着他的神经,让他失去知觉,让他变得麻木,只有不断地向前

    他用最后的力量保护了兄弟,却把自己的生命抛诸了脑后,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冷静,只有恶魔才有的冷静

  • 4、 活着就是恶心读后感100字

    因为某种原因去看了这部耽美小说。在看这部小说之前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是无可厚非的事我还是被打击了。

    看了这部小说才晓得什么是真的虐虐身又虐心啊!什么叫做地狱什么叫做解脱,第一次看小说那么那么希望主角快点而死。这才是唯一的解脱最后以为终于死了结果又被那个万恶的女人买走了。说不出来的压抑。。。

    扭曲的世界扭曲的灵魂扭曲的生活扭曲的爱但主角的情感真的是太虐了太感人了。不知道伱纯和i.k间是不是爱,但确定的是是要在一起不能缺少的,只是需要一个人一直陪在自己身旁不离开让自己在地狱里还有短暂的放松。那个都市那个国家那些人都是bt~~被束缚的灵魂被扭曲的心灵。的确他们两人是肮脏的但是索求得自由和灵魂是干净的不能说是纯洁的。。。

    不知道怎么形容这部小说但我觉得看了这部小说以后再怎么虐的文章我都会觉得是甜的了。。。

    原以为什么才是炼狱什么才是凄惨现在才懂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炼狱。

    一句话---------活着就是恶心。

  • 5、 第五项修炼的读后感2000字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企”者,止于人而已,企业以人为本,企业精神也是我们每一位职工追求的目标,女职工作为电力行业的半边天,如何来实现这一企业精神呢?这是我们从事女工工作的同仁们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今年,省公司女工部开展女职工读书活动,并推荐了美国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一书,彼得.圣吉博士在书中围绕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术即“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并详细阐述了五项修炼的作用、方法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联系从20**年初以来在我局女职工中开展的“美丽人生与书相伴”女职工读书活动,启发颇大:彼得.圣吉博士的五项修炼理论,是指导女职工的素质达标活动的有效方法,我们运用这一方法组织和带领女职工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做知识型女性”活动,不断地修炼自身,实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一、自我超越是成就卓越人生的动力

    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这是儒家的观点。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意是说,如果每一天能够有所进步,学习到新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所得,坚持下去,可以成为圣贤。成为儒家所谓的圣贤,并不一定是我们目标。但是,这种追求进步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组织中表现得更加卓越。但是,如梭岁月的流逝,生活琐事的打磨,渐渐地,我们埋头于生活的琐事,穷于应付那些人情事故;渐渐地,我们忘记了我们最初的梦想,变得麻木不仁了。只有那些我们称之为精英的人,一直执着地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成功了,成为我们群体和组织中的佼佼者,我们把他们称之为领导或者业务精英。真正能够自我激励不断进步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那种需要外在激励的人,所以,组织需要不断地为组织成员提供激励。

    电力系统现在相对来说是一个效益比较好的企业。这却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人可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去向上发展,也有人会躺在优越的条件下过着安逸的日子。但是,这个世界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电力系统也是一样,我们通过读书活动在全局职工中树立危机意识,激发职工的上进心,使我们的职工不要象温水中的青蛙,当水已经很热了,想逃是来不及了。对于这一点,女职工贺霓非常有感触,贺霓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电力设计院后,非常满足于“上班围着桌子

  • 6、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000字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又从新的角度认识了教育,书中给我我们五项修炼,让我们来看一看。

    《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 ,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

    建立共同愿望,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望能激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望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团体学习,团体智商远远大于个人智商。但也可能出现,在一个团体里,个人智商往往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62,以至造成三个诸葛亮,变成一个臭皮匠。

    系统思考,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他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思考”是需要“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会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团体学习”展示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过个人力量的技术。“自我超越”则是不断反映个人对周围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炼,人们将陷入“压力——反应”式的结构困境。同时我们要具有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就我国而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完善。而改革的本质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体制的创新。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 7、 草房子第五章读后感500字(三篇)

    篇一:草房子500字读后感

    《草房子》500字读后感 这里有五篇读后感,你可以看过后综合一下,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感想去写哦!

    【范文一】

    桑桑是一个小男孩,他喜欢做出一些夸张的事.而六年的小学生活却让他没齿难忘.在这六年中,他经历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这些男女无瑕的真情,同学间天真的友情……他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心田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陆鹰是个长着光光脑袋的孩子,因此,大家都叫他”秃鹰”,他充满无助与孤单.被叫”秃鹰”的他常常小镇水码头最低的石阶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发呆?流泪.但是,他却凭着自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谁说没头发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尊严的执著坚守上的.可见,孤单?尊严的伤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解 药” 纸月是个内向、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心灵如同皑皑白雪般纯洁.她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又当爹,又当妈的慈祥的奶奶.为了不让奶奶为自己担心,当板仓小学的男生欺负她时,她没有告诉奶奶,只是自己默默流泪.直到桑桑帮助她把板仓小学的男生打跑后,默默无闻的她才露出一丝微笑.善解人意的她话不多,却总能帮助别人.不要认为内向是一个缺点,有时,默默无闻却是最可爱的. 白雀是一个十分漂良的姑娘,她有一副好嗓子,不洪亮,不宽阔,但银铃般清脆.她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这就是真正的美. 初次看到细马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只马的名字,但后来才知道他是岳二爷与岳二妈从岳大爷家带来的岳大爷最小的儿子.他长的很精神,喜欢笑,十分爱说话.在油麻地小学,他变了,变的孤单,无助,没有人听的懂他满口的江南口音,他感到一个哑巴才有的压抑.他是那样的可怜.这使他不想再上学,他去放羊,以此来填空他最脆弱的地方.几次交谈,使桑桑和他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那顽强的品质十分另人敬佩. 这本书魔力般的吸引了我,我与文中的小主人公桑桑同乐同悲.当看到桑桑生病时,我哭了,第一次为书中的主人公而哭,我怕,怕桑桑会死掉,我对着天祈祷,保佑桑桑能够度过难关. 人生无处无真情,在《草房子》里,我看到了另人落泪的真情.

    【范文二】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

  • 8、 读《论语.里仁篇》第五章有感1500字

    第五章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本章主要解释君子的做人原则。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论富贵贫贱与道的关系;第二层次说君子成名之道在仁;第三层次说君子如仁者安于仁,穷困潦倒还是疾速缓慢始终坚守仁的做人原则。

    一般说富贵贫贱是指现实中人的处境,有时人们还会说贫穷富裕高贵卑贱,孔夫子这句话富贵与贫贱相对,因此,这四个字没有用其引申意义,也没有褒贬的意思,就其本义而言,仅仅表明人在社会中境遇,富就是有财富,富裕;贵,在社会中处高位,是指为官的人;贫指没有财富,生活拮据,贫穷;贱,表示在社会中位卑,从事具体事务的人,践也,卑下见践履也(《释名释言语》)。富贵贫贱是社会中普通人的一般生活状态,是个事实,古今一样。离苦得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现实人的基本诉求。如果一个人仅仅停留在物质需要满足这个层次上,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在儒家的世界里,人之为人的意义在于要超越基本欲望满足这一层次的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什么是君子呢?《论语》学而章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里仁章后文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颜渊章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一般认为君子一是指古代的统治者与贵族的通称,如:《春秋左传桓公十二年》引诗经语: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无信也。《孟子滕文公上》说: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君子也指人格高尚的人,如孟子说君子有不战;荀子说君子博学。《周易乾卦》卦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代班固的《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代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当然,君子还有其他的意思,这里无须多言。结合《论语》原句,基本可以确定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的君子即指人格高尚的人。

    什么是道呢?把不以其道得之与成名违仁等句联系起来分析,这个道就是安分守己、推己及人的做人原则。这个原则在《荀子荣辱》也可得以印证,荀子说: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与君子相对而言的小

  • 9、 《使徒行传》第五章读书笔记900字

    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注:或作信的人)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

    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

    14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

    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什么人身上。

    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

    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信的人)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

    看到使徒们行的无数神迹,有些人就把自己家的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什么人身上。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

    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13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14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众信徒继续在圣殿那称为所罗门廊的地方聚集(徒3:11)。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13节)那就是说,不是真信徒的人,没有一个敢加入他们当中因为每一个人都曾听闻那发生在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身上的事。因此,只有那些拥有真信心的人才加入信徒当中。虽然如此,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

    基督教究竟为什么有这样的吸引力呢?我们也许是因为聚会的形式、规模、美丽的设施、优秀的讲员或亲密的团契而到教会去的。但初期教会吸引信徒却是因为神的能力和神迹,教会弟兄姊妹的慷慨、真挚和诚实合一以及领袖的品格。我们的标准是否偏差了?神是要人加入祂的"教会"里,而不是仅仅为了日新月异的聚会内容或日趋完善的教会设施。

    圣灵继续透过使徒行出神迹奇事。我们从本节可以知道,有些人只是蒙彼得的影儿落在自己的身上,便得到医。{《使徒行传》第十九章11-12节:神藉保罗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甚至有人从保罗身上拿手巾或围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恶鬼也出去了。}使徒们所作的,正是主耶稣在世上那些年间所作的事(可1:32-34、5:27-29)。

    这些治病的神迹对初期教会有什么帮助呢?

    (1)能吸引人来信主。

    (2)能证实使徒教训的真确性。

    (3)明显那位被钉十字架,并且复活了的弥赛亚的能力正与祂的门徒同在。

  • 10、 [参考]草房子第五章读后感精选5篇

    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阅读《追风筝的人》的过程中,我们沉浸在卡勒德·胡塞尼笔下所描述的情节中,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那么您对作品中的哪些情节感到印象深刻呢?为此,读后感大全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草房子第五章读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草房子第五章读后感 篇1

    两个小学生,演绎了一场非凡的友谊。

    在油麻地,最富有的就是杜小康家,而桑桑是校长的儿子,一开始,这两个人就叫上了劲,互不相让。

    同学们鼓掌欢迎桑桑时,杜小康一脸无所谓;桑桑和伙伴们玩耍,也故意不带杜小康,后来,桑桑被杜小康请他骑自行车这事所感动,他俩和好了,但是好景不长,在一次他俩玩的时候,不小心把村里的草垛点着了,调查时,杜小康主动承认了,大家都投给他敬佩的目光,而桑桑没有承认,在大家的心中他变成了软弱的懦夫。桑桑还认为是因为杜小康的承认,才导致大家瞧不起他,他又和杜小康叫上了板......

    桑桑和杜小康之间还发生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后来,杜小康家在一次翻船事故中破产了,杜小康被迫退了学,在又一次相遇中,他俩都懂事了许多。

    桑桑和杜小康之间产生了许多爱与恨,但是最后都化解了,其实真正的朋友,是经历了许多风雨的,就像那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草房子第五章读后感 篇2

    读了《草房子》这部长篇小说,我深有感触,里面的人物、事情让我每读一遍心里都感受到温暖。其中《红门》这一章节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里面的人物杜小康,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杜小康家是油麻地惟一一个开杂货铺的家庭,因此,杜小康的条件也比别人优越,能做一些别的孩子想做但却没有条件做的事情,但是,杜家却在一次进货出了意外事故,生活质量一落千丈。于是,杜小康不能上学了。后来,杜小康随着父亲一起去芦荡放鸭赚钱,在这段时间里,杜小康受到了大自然提前给他的深刻教育。比别的孩子提前懂事了,最后,杜小康在校门口摆了小摊子,把东西卖给同学们,校长桑乔看见了,说:“杜小康长大后,会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

    看完这一章节,我觉得杜小康是个大方、顾及集体的孩子,他毫不犹豫的就从家里给学校带了十几把镰刀;即使他不是班长了,蒋老师要用碟子、漆筷、头绳时,他还是想着班级,带来了所有需要的物品。杜小康又是一个好学的孩子,在自己家的境界一落千丈,上不起学时,还不

  • 2019-09-19

  • 2019-10-11

  • 2019-10-16

  • 2019-09-25

  • 2019-11-06

  • 2021-08-24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10-16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3-05-12

  • 2019-10-09

  • 2019-11-11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19

  • 2019-10-20

  • 2021-09-15

  • 2019-10-11

  • 2019-10-12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4

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
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2024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教您怎么写活着第五章读后感1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