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第五个读后感 > 地图 > 第五个读后感

第五个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第五项修炼》之读后感1500字。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第五项修炼》之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接到这本世界著名管理大师撰写的巨著,我的第一感觉便是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一本书,需要我在阅读中不断转动大脑,跟随这位大师一起畅想管理中的乐趣与经验,并时时与作者进行心灵和语言上的沟通,当然对于我这样一位大学校园里的小读者而言,这样的要求像是一件奢侈品,但我还是像一位勘探队员一样,从巨大的文字海洋中探索引起自我心灵震动的小细节。

也许是有类似的人生体验,所以当我读到组织中的学习障碍第五条时,煮蛙寓言吸引了我,我带着略有逃避的态度读完了这一节内容,心里埋有浅浅的负罪感,因为作为凡人,我同样也有这样的致命之伤。

煮蛙寓言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也经常被长者作为例子时刻提醒我们年轻一代。书中以美国汽车工业为例,简单叙述了在北美市场中,独占鳌头的美国汽车工业是怎样被名不见经传的日本汽车一举赶超,在2005年,日本汽车已经以40%的市场份额掌握着领跑的优势,这也让一直以来以老大自居的美国汽车公司大跌眼镜,对其刮目相看。

先秦时期,儒家著名的现实主义代表荀子曾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意思说,人的本性是恶的、自私的、懒惰的,而善是人为的结果。所谓人为,也就是说,人必须加以教养,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照荀子看来,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人的本性是坏的、懒惰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

所以,古今中外,文人志士,无一不承认人的惰性的存在。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中,人类固有的惰性逐渐积累,慢慢变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也就适应了眼前安逸舒服的环境。作为个人如此,企业如此,国家也如此。温家宝总理也曾经说过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说的就是作为一个国家,不能固步自封,要时刻意识到、甚至预料到即将到来的危机、任务。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所缺乏的便是这种危机意识,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着巨大的信息量,作为社会浮动性最大的群体,在个人管理中就需要时刻敲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钟,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渐变的环境,就会逐渐失去动力和创造力,滋生惰性,直至平庸的死去,最后只能习惯死亡。

其实,作为人的本性,惰性也许是挥之不去的,我想最有效的便是利用它,反败为胜,这也正合乎了我国古代的一句名言厚积薄发。知道煮蛙寓言的道理之后,我们可以在个人管理及企业管理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比如说有什么措施要施行的话,要缓慢的改变,循序渐进,而不能突然改变,要让员工有适应的过程,这样遭遇的阻碍会小。如果一下子就进行大幅度的改革或创新,会有很多人不适应,也会面临很多反对的声音,而造成损失。只有按照一定的阶段,慢慢渗透,然后尽人事,听天命,天时地利人和之时,事情自然会取得成功。

正如书中讲到,我们正在进入新认知科学的时代,必须对人类如何观察世界有新的理解,对观察结果所进一步产生的行为有新的理解。假如我们把世界看成是自然资源,我们就会去掠夺。假如我们把世界分成中国人和外国人,我们就会以防卫和保护自身利益的心态行事。假如我们把世界看成是外在的物体,我们就会去摆布和操控。古代修炼传统、现代科学和管理创新有可能整合。我也将捧着这本经典之著,反复品味,在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同时,优化自身管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文/贺弢
上MpA课时,有位老师曾重点推荐此书,买回来在家里放了一年才有时间翻看,初看时挺引人入胜,以为一两天就能看完,结果看了三个星期,基本没看明白什么意思,或许是我缺少管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时代在飞速发展,曾经引以为傲的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等都成了老古董,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思想到实践的过程起码三十年,刚好是一代人。
比如在体制内,我们才走完领导崇拜的路程,盲目遵从领导的指示,一心只想贯彻领导意图,无条件的服从上级,美其名曰“首长负责制”。
而有自己独立见解的,想实现新想法的,都是刺头,被时刻提防,百般打压,因为组织不需要这种人,组织需要的是稳定。这种人天生具有颠覆性,很容易影响到旧体系的发展,是组织的天敌。
长久下去,组织就如一滩死水,失去活力,步入衰退,效率低下,内耗严重,严重影响到组织的生存。这时组织内就有变革的力量、有变革的领袖人物顺应潮流,力行改革。
本书提出的一些观点,我觉得对现阶段的体制很有借鉴意义。即:万物有灵,世间万物为一体,组织也是具有生命力和学习力的,个人需要与组织共同学习、共同协作、共同修炼,变革需要由下自上推动,而不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组织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组织,而是每个人共同的组织。我觉得,体制内过于提倡领导权威,神化执行力,缺乏一种自下而上的沟通反馈机制和能力,缺乏双向流动和甄别共同愿景的能力。
我们鼓励创新,其实是幌子,我们鼓励的是有目的性创新,讲求的是控制和妥协。
我想未来的理想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生存求得保障,自我得到超越发展,资源得以自由流动。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是为定数,也是变数。
我想这变数,就是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认识自我,改变社会,从我做起。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篇一:第五项修炼-我的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接触到《第五项修炼》,我不禁惊叹于这位作者睿智而缜密的思考方式。比起其他大众化的励志书籍,这本书最吸引我的部分,尤其体现在第九章:自我超越。全文从对学习型组织的分析入手,来讨论真正的“自我超越”,不仅角度新颖,而且,重要的是,将个人的自我完善放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分析,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具有莫大的实践性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以及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能力;然而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当人们因此而陷入低落与茫然的情绪之中,很多人会选择用情绪化的反应措施来应对,比如通过树立坚强、奋进等人生态度激励和鼓舞自己等等。不可否认,这样的做法是对的;然而,仅仅如此,却不一定有效,正如文中所言,“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因为,我们还需要采取更实际的行动,选择更实际的行为方向,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要挖掘我们本质里那些美好的内在,就需要不断地自我超越。

所以,《第五项修炼》中,把“自我超越”视作一项人生修炼,一个不断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是再正确不过了。通过阅读第九章:自我超越,我认识到,修炼与学习,作为一种过程,需要依附于一个详尽而系统化的计划,然后依赖于坚韧的毅力不断地向一个选择好的方向前进。

本书最重点部分是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前四项分别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书中提到的第六项修炼“也许我们将来还会有一两项发展从其他不曾想到的地方出现,而产生一种我们今日尚不能理解的全新的修炼”——它指什么呢?是潜意识?是熟悉系统语言而成为本能?还是到达哲学概念上的“边界”?全书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思考。

本书的基础:自我超越就是激励、心智模式就是认知、共同愿景就是使命、团队学习就是组织,在以往所有的管理学、社会学、组织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等书籍和实践中都能找到以上的影子。本书在论及四个基础修炼的同时都阐述了和系统系考的关系。在自我超越这项修炼中提到了“愿景”、“情绪张力”、“创造性张

力”、“结构性冲突”等概念值得深思;在心智模式这项修炼中提到“反思和探询”,并给出实用的“左手栏练习”;在共同愿景这项修炼中提出“发自内心”、“学会聆听”和“忠于真相”等关键点,发人深省;在团队学习这项修炼中要注意个人能量和团队搭配的调和,要深刻掌握“深度汇谈”和“讨论”的运用。 本书的启发 我觉得在以下三个方面是要重点理解的:

1、 将以上的修炼点具体到经营和管理具体事务中,毕竟现在世界的重点是经济,而军事、科学、人文、社会、环境、教育等等排在经济之后,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在政治影响下或者全民的曲解下是把“经济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它可能不对,但是现在是这样。“企业的本质是盈利,它完成资本的使命,最大化的创造经济利益,以完成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至少现阶段我认为是这样的。就小的经营团队范围去好好的要求个人和整体是完成以上修炼只是体现了“五项修炼”在社会一个方面的实践,这就是企业人所要去身体力行的;

2、 五项修炼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具体实践进程,各项修炼和五项修炼的融合就分三个步骤——演练(充分理解、思考、交流、琢磨、否定、重温等)、原理(总结、规律、推广、归纳等)、精髓(结果、实效、成绩等),而每项的修炼都是遵循以上三个步骤(层次),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和看山还是山”的三种层次有异曲同工的道理,换句话说就是“首先要不停的看、想,然后看出门道和结果,最后用它出成绩”。书中在每项修炼的三个方面讲述了很多道理、原理、模式、经验等,值得深读;

3、 系统思考是本书重中之重,而系统思考的两个方面分别需要很好的回味和学习,即系统思考的微妙法则和系统思考的基模思想——

一、 我们不妨来罗列一下系统思考的微妙法则,作者的总结我们回味如下:

1、 今日的问题来自于昨日的解决方案——我们今日的解决方案决定我们面临明天什么样的问题;

2、 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越大——力是矢量,很多中组合,为什么非推不可;

3、 渐糟之前先渐好——反之亦然,这是心态也是警醒;

4、 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问题绝对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5、 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有些问题既然是必然的,让它现出原形,不要遮掩;

6、 欲速则不达——解决问题要效率,效率不光和时间有关,和结果也有关;

7、 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有因必有果,果的出现有时很漫长;

8、 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都是那么想的,它需要修炼到家才成;

9、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只是有时候,而且是平衡的结果;

10、 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每个人眼前的整体是不一样的,眼界决定整体的大小;

11、 没有绝对的内外——互相转化,不要拘泥于成形的东西和概念。

以上仅仅是作者罗列到的,人类的认知和思想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形成的习惯、定式都有很大的突破空间,传统和历史都是很好的镜子,好好照照吧。

二、 对于系统思考基模思想的学习——作者说“出自两个来源:控制论的“回馈”概念和“伺服机制”工程理论”:

1、 那就在好好学习上述的两个课程外,先把作者列的九大基模学好:反应迟缓的调节环路、成长上限、舍本逐末、目标侵蚀、恶性竞争、富者愈富、共同悲剧、饮鸩止渴和成长和投资不足。

2、 无论是“动态性复杂”还是“细节性复杂”,在系统中的所有的因素中会有很多的组合,所以复杂性随之而来。但是系统思考的语言就仅仅是三个基本元件建立起来的——不断增强的反馈、反复调节的反馈和时间滞延。系统思考的境界就是做到以简单驾驭繁杂、统观全局和“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程度。以简驭繁就是要模块化,思维结构化,形成结构性思维,在基模上印证,寻找高杠杆解;统观全局就是在看清复杂而微妙的结构的同时又看到了整体性,看清了全貌;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就是清清楚楚的个体和完完整整的整体之间一目了然。

读后感结语 “修炼”一词比“学习”一词更重了一层,我们理解的修炼是要触及心灵的,要敢于反思和突破、要坚持不懈怠和不断的增强学习。在个人、团队和企业的成长路上,让我们不断的学习这五项修炼,实践着这些修炼吧!

下面是我的心得。 首先,方向是行动的原动力。选择好了的方向,在书中被作者称为“愿景”(vision)。

借鉴很多成功者对其奋斗经历的自叙,我认识到,真正的兴趣、永无止境的快乐和幸福感是在朝向目标努力拼搏时才能品尝到的,只有不断明确的、具体化的目标,才会有不变的斗志和进取心,面对挑战,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文中说,“当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一项融入我们生命之中的活动,它的背后包含两项动作;首先是不断厘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总是会感觉到,当我们将精力沉湎于忙碌与被动的应对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忽略掉了我们前进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要向前走?什么才是我们的目标? 其实这个问题,每一个追求自我超越的人都会在行动之前询问一下自己。确实,这很重要;因为事实上,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不断地从答案中汲取动力,不断向高层次迈进;文中将这种动力称为“创造性张力”(creative tension),即看到方向后与现实状态作比照从而在心中产生差距时所形成的张力。我很欣赏书中作者这样说:“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我认为这句话是真真正正的抓住了自我超越的本质内涵。

同时,我个人还认为对于方向的重要性应该补充的一点是,方向的明确,可以使我们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来;我们走在路上,会遇到很多风景,那是诱惑、负担抑或收获的果实,这个时候,方向作为衡量行为的尺度,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孰是孰非、孰好孰坏、孰轻孰重,从而决定精力该如何分配。

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美丽的愿景,可以说是在实现自我超越之前,思想上的一个飞跃;因为抉择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历练,是向迷惘告别的决定,是向惰性告别的宣言。确定好方向,才是真正吹响了向顶峰迈进的号角,迈开了自我超越的第一步。

其次,真正的毅力体现在敢于面对和不断坚持。追逐目标,不代表回避现状。坚持的意义,关键在于敢于面对问题和如何面对问题。《第五项修炼》中最令我心动的观点,是“自我超越的修炼”题目下的第四部分,“诚实地面对真相”(commitment to the truth)。这七个字,恍若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性格中沉睡着的警觉性。

看到这里,我想起萧乾老人写过的一篇散文《事在人为》,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最可行的是自己诚实的努力”。对于“诚实”二字,我全部的理解首先在于:不自欺。而其实事实上,我们会发现,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外界做到诚实,却总是不能在内心中自我坦诚。也许已经看清楚了现实中真实的障碍,却无法挑战心中自己虚设的难题。在这个问题上,《第五项修炼》的作者解释得非常严谨。诚实的面对真相,不仅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还要“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 我们知道,自欺即意味着失败。过于自负和自满的情绪,是一种自欺,这是老话中所说的“骄傲使人落后”;但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自卑或过分给自己施压,其实也是一种自欺。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这个愿景太美好了太遥远了,或者是发现现实太真实了太残酷了,然后,就在自己心里虚设出一个结论,就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向前走下去。其实这个时候,我就陷入了一种对自我的“不诚实”,面对真相,面对难题,我在作负面的“自欺”。

而那些真正善于自我超越的人,对于自己行为背后的这种负面情绪,能够做到及时地自控和调整。因为他们懂得,在现实的困境面前,忠于真相,必须首先忠于自己;面对难题,首先要不给自己制造心灵的难题。他们懂得如何“运用那些影响变革的力量,而不是抗拒这些力量。”这样,才能使自己坚持下去。超越,就是不断前进;前进,就是绝不能停下脚步。

书中说得好,“生活中喜悦的感觉常来自对目标的坚定不移”。我认为,当你真正做到坚持,你永远是有力量的,而当你局限于心灵一角,那你潜在的力量将失去伸展的空间。

第三,有创造才有超越。写到这里,我联想起组织行为学课上所讲的“邮差的故事”。那个邮差,“用想象力代替金钱,用创造性代替资本,在不增加支出的同时,为企业重造了价值”,可以说,他简单却富有新意的行动,不仅说明着他自己的超越,也成为了他所在的组织的“自我超越”的一部分。《第五项修炼》中,也提到了“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有的时候,我总是会将脚步的停止归咎于条件的限制,现在我意识到,其实这种心态很不可取,这是一种逃避;超越自我,就是要不落窠臼,不为现实条件所束缚,能够积极运用手中所有的,来实现创新。这种自我超越,不仅体现在每个人专业技能提升方面,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一点心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我超越”放在组织中去实现。之所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比起那些很多教人们如何成功、如何提升自我的书籍,《第五项修炼》是把个人的“自我超越”与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如作者所言,“发展自我超越的许多实践方法,都深藏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其它各项修炼之中,例如学习系统思考的能力、练习如何反思心中隐藏的假设、表达个人的愿景和倾听他人的愿景,以及共同探索每个人对于目前的情况各种不同的看法。”

其实这种观点符合辩证法的要求,就是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当我们集中精力面对自己的问题时,我们往往陷于过多的自我分析、和令人困扰的抉择之中,而不能借鉴或运用周边的积极因素来寻找个人的坐标所在。事实上,只有首先把自己放在团体之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以此为基准开拓属于自我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自我超越是一种学习过程,这种本质要求我们把自己放在组织当中,在反思中学习,在共享中学习,再反馈中学习。透过学习,打开久闭的心扉,在交流中开启心智,在互动中共同提升。正如书中所举的例子,传统上日本人的终身雇用制,“员工同意要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之中,在其中他们不是互相利用而是互相帮助,如此每一个人的潜力都能充分展现。……”

在“在组织中培养自我超越”这个章节中,作者科学的解释了这一观点:

“这样的组织气氛,将以两种方式增强自我超越。首先,它将持续强化个人的成长对于组织是真正有益的理念。其次,由成员们的回应,组织将可提供对发展自我超越有所助益的在职训练。就像其他任何的训练一样,发展自我超越必须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对于有心自我成长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一个愿意支持这种发展的环境更为重要。而能够发展自我超越的组织,便能够不断鼓励个人愿景、不断地探究目前的真实情况,和诚实地面对两者之间的差距。”

看到这段话,我特别向往能够生活在一个作者所塑造的学习型组织之中了。环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能够工作在一个值得依托的组织当中,来追求自我超越,那真是一件在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呢。

当然,对组织提出这样的要求之前,首先便是我自己要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以上是我从《第五项修炼第九章:自我超越》中获取的一点心得;实在是很佩服作者睿智的思想和新颖的见地,仅仅是这一章,就已经使我懂得应当转换心灵,改善心智模式,变换角度看问题,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创新中开放心灵。然而时间仓促,我只是浅读了一章,仅仅研习了如何超越自我;如果能够用心读完整本书,不拘泥于个体认识而是从组织行为方面去尝试系统思考,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收获。

第五项修炼的评论 很早以前就常见这本书的名字:第五项修炼。但从来没想过这是一本关于系统思考的书,一本管理学的经典。要不是在两年前上过系统动力学这门课,今天看这本书可能还是觉得云里雾里。

人们,包括各种各样的组织,受片段式、局部的、线性的、二分的思考方式所困已经很久了。我们越来越丧失纵观全局,考察系统要素直接的关系以及相互作机制的能力。而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看穿复杂现象背后引发变化的结构。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其实很像生命体的组织和演进方式:

1.自我超越: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就像一个个细胞,作为个体,都具有自我成长、发展的良性驱动力。要不断厘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我们常花太多时间应付沿路上的问题,而忘了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其次要不断学习如何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自我超越的精义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

2.改善心智模式:找出固有的、概括性的想法,并不断反思、修正,倾听、包容他人的想法,保持与外界的互动。就像一个个细胞,作个体,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具有开放的姿态和可融合性。传统组织强调管理、组织和控制。学习型组织强调愿景、价值观和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固有的,代替所观察到的事实材料的概括性想法。一旦我们觉得已有答案,所有质疑自己想法的动机就消失了。改善心智模式,我们需要辨认“跳跃式推断”,不把假设当做事实;需要区分我们所“拥护”的理论与所“使用”的理论;需要兼顾探询与辩护,把自己的思考明白说出来,引导别人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探究,接受检验,并且对他人的想法进行建设性评论。

3.建立共同愿景:“我们想创造什么?”愿景让所有的努力和行动成为自然。就像一个生命体,有着将各个部分有机组合的凝聚力,即精神价值的核心。组织中的奉献者和遵从者是不同的。奉献者愿意创造或改变任何必要的“法则”,以全心全意实现它。

4.团体学习:用开放与共享的精神,探讨共同的话题。就像一个生命体,可以良性地可持续发展。 关于团体学习

深度汇谈(dialogos):大家以多样的观点探讨复杂的难题,每个人提出心中的假设,自由交换想法。主要用

篇二: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这学期学习了企业管理学。我阅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书中写道,五项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其中,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五项修炼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整合了五项修炼中其他四项,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强化其他各项修炼,并提醒我们修炼的整合效果要大于各项效果的加总。系统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重新认识自己、世界和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为我们建立学习性团队提供了依据,并起到重要作用。接下来是我对五项修炼的思考与看法:

一、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对于个人而言,社会在进步,唯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自己岗位。

二、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三、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培养团体成员对团队的承诺与忠诚的前提条件。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

四、团队学习,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一个思想,交流以后,就变成了多个思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会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

五、系统思考,它可以帮助公司以整体的、动态的而不是局部的、静止的观点问题,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指导思想、原则和技巧。系统思考将前四项修炼融合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用联系的方方面面去考虑问题。只有全面系统地观察、判断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发展方向,我们才不会遗漏事件中可能存在的细微问题。从大局着眼,全面、联系、深入地去思考问题,将使我们的团队产生质的飞跃。

通读全书,我对团队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我们每个人在团队都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有些大局意识,通过提高自己,进而提高整体。在以后的工作团队中,我想营造一个内部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在这样团队里,我们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篇三: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物流系统论 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目: 从啤酒游戏看《第五项修炼》

提交论文(报告)时间: 2009 年 月 日

从啤酒游戏看《第五项修炼》

专业 物流管理 学生 张旭 学号 0694101321

刚刚接触啤酒游戏,直觉是一个简单的行销实验模拟,但结果显示后,却为这个难堪的结果显示所迷惑,在每一步的计划中,仿佛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为什么导致后来的存货积压呢?第五项修炼给了我思考一个新的出路。 在阅读《第五项修炼》时,被作者对啤酒游戏的精彩解读的同时,更

惊叹于作者睿智而缜密的思考方式,他不断的讲述个人及组织的依存关系,更加着重的说明系统思考的重要,无论是在管理,企业,社会,还是环境,系统思考将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利益。

一、啤酒游戏概述

啤酒游戏以极其概括的方式讲述了对现行行销方式的理解,十分逼真的显示出现实中经营管理出现差错的过程。游戏中,三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他们每周只作一个决定,那便是订购多少啤酒,零售商是第一个突然增加盯购量的角色,并在第十二周左右达到订购巅峰。此时啤酒之所以无法如他所预期的准时送达,是因为批发与制造商那儿已经开始欠货,但是零售商并不曾想过上游的欠货情形,仍不计代价地大量增加订购量以取得啤酒。那样一个小幅的扰动,透过整个系统的加乘作用,竟使得大家的订购量都大幅增加。并分别使零售商,批发商订单和制造商的生产达到巅峰,结果起先每个角色的订购量都不断增加,然后再陡然下降。这种变化形态,从零售商到制造商,愈往上游愈放大。换句话说,离开最终消费者愈远,订购量愈高,也跌得愈厉害。在每场游戏中扮演制造商的人,都遭遇到重大的危机,在每周生产更多的啤酒量后没几周,就一直以接近零的生产量直至游戏结束。

二、啤酒游戏--思考

我深深的反思是什么导致恶果的产生,是谁的责任,是零售商,批发商,还是制造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啤酒游戏中没有真正的元凶,没有人该受到

责备。在模拟中的三个角色,任何一个人的意图都是善良的:好好服务顾客,保持产品顺利地在系统中流通,并避免损失。每一个角色都以自己的理性猜测可能发生什么,并作了善意、果决的判断。没有一个人的用意是坏的,虽然如此,危机还是存在于系统的结构之中。

作者给出这样的一句结论:当你的供应商无法像正常那样,迅速地给你想要的啤酒时,你所能做的最糟糕的决策就是订购更多的啤酒;然而这正好是许多参加游戏的人所做的。当欠货的数量持续累增,而顾客大声抗议的时候,便更需要修炼来抑制自己订购更多啤酒的冲动。缺乏这种修炼,你和其他人都将遭殃。

确实如此,缺乏系统思考,这成为了啤酒游戏出现问题的根源!

三、系统思考的缺失

在一个系统中,我们往往不曾发觉,因为只专注于自己的决定,而忽略了自己的决定对他人有怎样的影响。在啤酒游戏之中,三个角色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都有消除大幅振荡的巧妙做法,但是他们无法做到,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开始制造出振荡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处于相同的结构之中,倾向于产生性质类似的结果。当问题发生或绩效无法如愿达成的时候,通常我们会怪罪于某些人或某些事情。然而我们的问题或危机,却常常是由我们所处系统中的结构所造成,而不是由于外部的力量或个人的错误。

同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苏美军备竞赛,以及系统思考的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注入一滴水的系统思考,军备竞争其实是现在企业间恶性竞争的放大,不论组织或个人,往往都认为要保有自己的利益,必须建立在胜过对手的基础上。但这样会产生一个对立情势升高的恶性竞争;只要有一方领先,另一方就会感受到更大的威胁,导致它更加积极行动,重建自己的优势,一段时间之后,这又对另一方产生威胁,升高它行动的积极程度。通常每一方都视自己积极的行为是为了防卫他方侵略的措施;但是每一方的防卫行动,造成逐渐提升到远超过任何一方都不想要的程度。

另外,无论是西方社会,还是现在的中国,贫富差距加大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现象,我们当如何面对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呢?作者如此描述:两个活动同时进行,表现成绩相近,但为有限的资源而竞争。开始时,其中一方因得到稍多的资源而表现好些,便占有较多的优势去争取更多的资源,无意中产生了一个“增强环路”,于是表现愈来愈好;而使另一方陷入资源愈来愈少,表现也愈来愈差的反方向的“增强环路”。所以,针对贫富差距,在决定另个层次的人群之间的资源分配时,除了成绩表现这项标准外,更

应重视整体均衡发展的更上层目标,在某些状况下,可以消除或减弱两者使用同一有限资源的竞争关系,尤其是一些无意中造成的不良竞争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贫富差距的良方。

另外作者在书中也详尽描述了自我超越,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和团体学习,作者把“自我超越”视作一项人生修炼,一个不断的学习过程, 的确,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以及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能力;然而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当人们因此而陷入低落与茫然的情绪之中,很多人会选择用情绪化的反应措施来应对,比如通过树立坚强、奋进等人生态度激励和鼓舞自己等等。不可否认,这样的做法是对的,然而,仅仅如此,却不一定有效,正如文中所言,“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因为,我们还需要采取更实际的行动,选择更实际的行为方向,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要挖掘我们本质里那些美好的内在,就需要不断地自我超越。

四、系统思考--我们的未来

“某种新的事情正在发生,而它必然与我们全都有关——只因为我们都属于那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彼得·圣吉最后的结尾如此发人深省,组织或团体在学习及思维方面存在着障碍,这种障碍最明显地表现在:组织缺乏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在思维中,我们总是习惯于将问题加以分解,把问题拆成片断来理解,但是无形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感觉。这个障碍对组织来说是致命的,许许多多的企业因此走向衰落。

然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在环境,经济,还是社会我们是否更应当以系统思考的方式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组织的重要,从整体考虑的必要性,然而,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一次又一次上演,例如房地产业抢购的盛况以及随后严重的滞销,各种服务业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这种类似波动,但愿这只是因为人们一次又一次健忘,而不是群体的智障,或是永远的对系统思考的缺失。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因为“修炼”二字,想着对我的教育之路有所帮助,为我“修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但第一眼看到《第五项修炼》,太厚!翻开第一项,不懂!但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却发现这是一本宝典,再次引起我的兴趣。

看完《第五项修炼》,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教师作为指导者,我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生活实际的脱节,学生懂得老师不懂,学生会的老师却不会……所有的这些警示着我: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任务。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一、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完美人生的重要方面。而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仅在于知识的不断丰富,更在于品德的不断完善。要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就必须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素质。对个人来说,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对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来说,同样需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前进,这样才能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们所教的班集体才能成为有活力的组织,否则与一潭死水无异。老师不断修炼自我超越,不断地学习,通过各种平台,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产生强烈的超越愿望,保证了学习的动力。

二、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图像和印象。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在教学中也亦如此。改善学生们的心智模式,让他们学会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放飞心灵。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有能力倾听并吸纳别人的观念。这样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愿景”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程。所有的成就来自于改变,来自于自愿。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这种共同的愿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凝聚力”,它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能够唤起人们的希望,对组织付出承诺,从而推动自己围绕这个共同愿景行动。定时定期、短期的、长期的,为班级制定一个共同愿景,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犹如航船有了的方向,便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了。

四、修炼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团队学习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修炼也包括通过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从所周知,一个团队,是由若干个个体构成的,而一个有能力的团队,更是由若干个有能力的个体所构成的。“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修炼上。因此,他们将进一步学习,扩充,尽其所能,将自己的天赋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不能脱离与组织的有机联系,要为“共同愿景”——“教育机构的品牌影响力,规模的提高”而努力,而不是单纯地突出个人!并且,重中之重的是,要学会与团队中个体的紧密联系,互相补充不足之处,营造一种和谐气氛,设法努力将自己与同事更有效的结合起来,良好地发挥了整体运作的功能。正如一场足球赛,团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整个足球队的取胜,而不是某一个人为追求在整个赛场上的风光,甚至可以做出“越俎代庖”的行为,

五、修炼系统思考。无论是企业还是教育活动,都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系统”,都受到一系列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它们彼此影响着,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加以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已发展出一套思考的框架,它既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拥有实用的工具,可帮助我们认清整个变化形态,并了解应如何有效地掌握变化,开创新局面。这对每个教育者来说又都是“自我超越”的挑战。

掩卷深思,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发展学习型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500字


最近阅读了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对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有了一些理解和感悟。

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作为一个企业或者组织而言,未来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所以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书本虽命名为第五项修炼,其实对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进行了阐述,只是系统思考作为第五项修炼,是其他四项修炼的核心和基石。首先,我将从第五项修炼开始,一一与大家分享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指的是我们看到事物的时候,要把事情看成一个系统,即:既见树木,也见森林。由此得知,系统思考的障碍和局限就在于现实是由一个个的循环组成,而我们却总是把它看成一条直线。

举个例子,我们往杯子里接一杯水,我们看到的是,杯子里的水不断增加的线形过程,但实际上,这个接水的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的循环由五个变量组成的水位监测系统,即:目标水位、实际水位、两者之间的差距值、水龙头开关的位置、水流量。

首先,我们去接一杯水,内心就有一个目标水位,大概要接多少,当打开水龙头开关的时候,杯子的实际水位在不断的上升,这时我们会收到反馈,目标水位与实际水位的差距在慢慢变小,当接近目标水位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关掉水龙头,因为水流由一定的速度,从我们大脑收到反馈到动手关掉水龙头之间,会有一个延迟,可能只有短短的零点几秒,但也会对实际水位造成一定的差距。这就是一个系统,以系统的思维去进行思考,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团队要不断的学习,那么团队成员就需要不断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不局限在技巧和能力,有的时候是心态或认知的转变,但一定是以技巧和能力为基础的。

自我超越旨在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一件创造性的艺术品,而不是被动的生活,我们要去主动的创造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愿景,即对我们想要创造什么的回答,而这个愿景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可以成为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超越的一种动力,我们可以称之为创造性张力,而在这个实现愿景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焦虑或者沮丧的负面情绪伴随着,我们称之为情绪张力。自我超越的过程就需要降低情绪张力,让创造性张力充分发挥优势。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很多时候,我们有很多想法,但却往往未能付诸行动。有人说这是习惯的问题,但如果往深层次去挖掘,我们会发现这是人的心智模式在搞怪。

新观点和知识未能得以实践的原因是,他们与人们内心深处有关世界运行模式的图像发生了冲突,而这些图像则把人们局限在自己习以为常的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之中。这种习以为常的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看待世界,而且决定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对个人和团队都是一种成长。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愿景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面愿景,即我们想要什么;还有一种是负面愿景,即我们不想要什么。负面愿景是一种恐惧的力量在驱动,比如我们想要规避风险,我们就会采取各种的风险管控措施,这种管控,在短时间内将会产生大的效果,但如果建立学习型组织,我们需要是的正面愿景,这是一种愿望的力量在驱动,只有正面愿景才能持续不断的产生学习和成长的源动力。

建立共同愿景的前提是大家都有个人愿景,而共同愿景是在个人愿景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共同愿景一定是要包含个人愿景,这样的愿景才是真正的共同愿景。所以共同愿景的建立是要激发团队成员开发个人愿景,而不仅仅是加入别人的愿景。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个人学习不一定能代表团队学习,但团队学习一定是以个人学习为基础。对于团队中的成员而言,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并且是朝着一个目标学习,这便是团队学习。

而团队学习需要克服的很大一个障碍就是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是人们根深蒂固的防卫习惯,在自己思想暴露时用来保护自己,防范随之而来的窘迫和危险。而我们在防御痛苦袭击的同时,也妨碍了我们去了解痛苦的起因。不能进行深度的思考与自我反省,这是习惯性防卫带给我们的弊端。

所以,伟大团队与平庸团队的区别在于:如何面对冲突,以及如何处理冲突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习惯性防卫。

打开防卫心态,是团队学习的基本原则。

以上五项修炼,与大家一同学习修行,让我们都能在学习型组织成长。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1000字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又从新的角度认识了教育,书中给我我们五项修炼,让我们来看一看。

《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 ,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

建立共同愿望,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望能激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望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团体学习,团体智商远远大于个人智商。但也可能出现,在一个团体里,个人智商往往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62,以至造成三个诸葛亮,变成一个臭皮匠。

系统思考,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他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思考”是需要“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会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团体学习”展示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过个人力量的技术。“自我超越”则是不断反映个人对周围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炼,人们将陷入“压力——反应”式的结构困境。同时我们要具有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就我国而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完善。而改革的本质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体制的创新。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第五项修炼》之读后感15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第五个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