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黄雀记读后感 > 地图 > 黄雀记读后感,2024黄雀记读后感
黄雀记读后感

(共 3740 篇)

  • 1、 黄雀记读后感1000字精选

    但是作品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将内心所想稍加梳理,就是一篇优秀的读后感。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黄雀记读后感”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黄雀记读后感 篇1

    故事从祖父起,到祖父结束。叙述模式类似于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是借通过他人对于海蒂的堕落过程的叙述来讲述康普生家族的衰败,而苏童则是借保润、柳生、仙女三人之间的纠葛叙述了保润家的衰落和中国十年间的时代变迁。阅读过程中明显感受到自己对人物的偏见,例如阅读保润部分时怨恨柳生,阅读柳生部分时怨恨仙女,以至于到仙女部分时怨无可怨,仙女的性情至从庞先生家出来后也有所改变,虽仍然自私自我,但更近人情一点。然而还是不喜欢仙女,仙女的人生崩坏应该从她挪用保润的八十块钱溜冰鞋押金开始,为了凑钱卖收音机,导致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仙女被强奸,保润被诬陷。仙女有两次都是在说自己是被安排,被绳索牵引,被命运推着走。但其实性格决定命运,仙女的性格和态度一步步在推开那些喜欢她以及她喜欢的人。

    但是如果从全文的构思来看,仙女的命运的确是被安排了,故事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保润拿错祖父相片,把仙女的肖像撕碎放进那个象征祖宗的蛇洞中去开始。冥冥中的缘,仙女两次住入保润的家,保润家的祖魂也不断地在纠缠仙女。

    黄雀记读后感 篇2

    原来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是命运操控的故事,就像北岛在《太阳城札记·生活》中的描述,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纠葛就像有一条错综复杂的线在牵引着,使得罪恶与自我救赎,绝望与挣扎都在时代与生活中推演着。

    关于魂。祖父照相回来的路上觉得魂丢了,关于丢魂和找魂就成了祖父生活中的重点,丢了魂却最长寿祖父是故事的开端,见证了故事岁月中的种种。

    关于罪恶。三个年轻人的相遇,是命运的纠缠。保润碰到了照片上的女孩——仙女,孤僻年少的他始终没有说出爱,却在他把仙女绑在水塔里造成了之后的情仇,尾随的柳生强奸了仙女,却因为现实和个人的情感,保润成为了这场罪恶的强奸案中的受害者。罪恶起源于谁,谁的罪恶最大,或者究竟谁是受害者,谁是害人者,在之后的岁月里纠缠。

    关于自我救赎。柳生在保润坐牢的日子里一直夹着尾巴做人,变成老实本分的商人,甚至替保润照顾丢了魂住在神经病院的祖父,他想通过这些方式得到自我救赎,却在仙女回归、保润释放时土崩瓦解。

    关于绝望与希望。仙女在社会变迁中

  • 2、 [收藏]黄雀记读后感1000字通用

    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阅读完作品心中的感受一定会很多很多。作品中总有很多细节,让人很想细细回味。你是否了解好的作品读后感包含哪些内容?栏目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黄雀记读后感”,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黄雀记读后感【篇1】

    在余华的《第七天》以后,苏童的这部新作真算得上是一只黄雀。

    至少在《黄雀记》里,苏童还在。沿河的香椿树街,街上躁动着的青春。苏童文字里的青春,燥热、残酷有一股浓重的血腥气,就像是那条潮湿阴暗的街巷,街上光着脚的枯瘦的孩子,孩子脚上的一个伤口,脓肿甚至都已经溃烂。

    题目中黄雀的意象并没有真正出现在小说的故事里,但是整个情节设置体现了一种黄雀在后式的连锁关系:仙女被保润捆了,而最后是柳生强-了仙女;保润向仙女讨债,而仙女又向柳生讨债。整部小说分成了三个章节,三个视角三个相互咬合的人物。从一张照片开始到最后的红脸婴儿,形式上的魔幻与内容上的荒诞,苏童有意无意地又呈现了一出百年孤独。

    其实作为一部长篇,小说里的三个人物都显得十分单薄。保润、柳生、仙女,三个视角甚至都可以互相调换,然而跟余华的《第七天》相比,《黄雀记》在叙事方面就显得成功许多。

    虽然跟电影《两杆-烟枪》相比,《黄雀记》里螳螂捕蝉的故事要简单得多,但是小说文本中大量的隐喻和象征,给了整个故事尽可能大的解读可能。

    首先是关于魂魄。小说中反复提及丢魂的事情,保润爷爷的魂丢在了手电筒中的尸骨里,除此之外,小说中的人物也不断被别人提醒自己已经丢了魂儿。这暗示了当代人一种灵魂缺失的状态,一种无以凭附的空虚与焦灼。小说第三章里仙女(也就是白-姐)去找庞太太时,提及了这样一句话,“如何向上帝赎回丢失的灵魂”,原话的字体特意进行了加粗,然而作者没有回答,也许这个问题太难解释。

    然后就是关于祖父——保润的爷爷。祖父一直贯穿小说的始终,从家里到精神病院,爷爷一点点衰老,但是始终见证着发生的一切。小说中拆床的情节曾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保润父母拆掉祖父的木质大床,一次是保润卖掉了父母的床铺。这暗示的是一种破坏与舍弃。而保润在捆绑爷爷时问他要民主结还是法制结,爷爷说法制结像是要枪毙,所以要求民主结。但是民主结也把爷爷捆了起来。其中的黑色幽默充满讽刺。因此,爷爷可以象征着某个年代、某种传统甚至是某种力量,然而它已经失去了魂魄,变成了干瘪的躯壳,慢慢被世人忘记。小说第一章最后写到:“后来黄鱼车经

  • 3、 《妈妈离婚记》读后感_1100字

    《妈妈离婚记》读后感1100字

    离婚,在现代人眼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觉得这是个敏感词,甚至在某段时期内还代表着时髦?!自小受的教育熏陶都是“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爱情对婚姻的美好向往最直观的就是看着自己父母的相濡以沫。跟书中的爸妈一样,在那样的年代,男主外女主内,每天都自然而然,循规蹈矩的生活着,亦如机器上相互咬合的齿轮,彼此倚连,不离不弃,仿佛一成不变就是最好的安稳日子,不知不觉中,人们也习惯了这样安稳日子。 故事中的小五,就像千千万万离婚家庭中的孩子一样,在离婚后的日子里无所适从,不愿意跟着妈妈,更不愿意伺候爸爸,在情感的路上,她自己也经常迷失,或许除了吃喝拉撒睡觉赚钱以外,人们最大的寄托都放在无穷无尽的情感之中——对异性的情感,对同性的情感,对长辈的情感,对晚辈的情感,对周遭花花草草阿猫阿狗的情感,对世间万物对生活生命的情感。总之,仿佛只有不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才能体味出人与其他生物的优胜劣汰。 然而,成也情感败也情感。人们因爱而结婚,却又因什么会离婚呢?复杂细腻的人类啊,这真是一个永远都剪不断理还乱却令人深思的哲学问题。不过,作者却用一种十分恢谐幽默的文笔撰写着一个让人看了却笑着哭完的故事。在我的观念里,小五的妈妈离婚,或许有些矫情,也或许是因为真的想为自己活一把,毕竟人生苦短,从番外来看,小五的妈妈估计心底更欣赏的是毛毛的爸爸,而毛毛的爸爸也一直都暗恋着小五的妈妈。可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再怎么彼此欣赏,也不可能抵得过二三十年的朝夕相处。爱情对于已近半百的妈妈而言,或许只能追忆似水年华,随着年龄及阅历的增长,责任不知不觉已爬上了第一的位置。 对于情感问题,小五本身处理得也是支离破碎。或许我们在当旁观者时,我们可以很冷静并且理性地分析别人的感情问题甚至评头论足,但当我们自己深陷其中时,却患得患失,不知所措。故事中的小五就是这么笑谈别人的爱情,却纠结自己的无所适从,让我边看边乐,边看边流泪。 两代人的感情问题,既亲切又陌生,亲切的是似乎在我们身边天天都在经历着,陌生的却是分崩离析各有各的无可奈何。书的结束是开放的结局,即不知道离婚后的小五妈妈最终会选择小五爸爸还是毛毛爸爸,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这次的主人翁是女性;也不知道小五最终有没有跟毛毛在一起,关于防火防盗防闺蜜的传闻这次描绘得相当朦胧。或许,人生亦是如此,干嘛非要那么真切呢? 相爱容

  • 4、 《黄雀记》读后感_800字

    《黄雀记》读后感800字

    苏童的小说一直散发着纤细的忧伤和一种近乎颓唐的美。小说分为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和白小姐的夏天,讲述发生在上世纪社会转型时期的一起青少年强奸案,三个当事人,他们的道路命运和冥冥之中剪不断的纠葛。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和欲望的书,“青春的躁动,欲望的骚动,时代的惶惑和人性的黑洞缠绕在一起”,保润、柳生和仙女都活在欲望的牢笼里。十年的牢狱之灾让保润失去了自由青春和爱情,因为爱情被冤而入狱,直到最后他变成一个真正的杀人犯走进监狱,保润的春天因欲望而滋生罪恶。柳生作为真正的强奸犯,始终生活在因欲望而造就的罪恶阴影中,“多年前的那个黄昏,他的欲望犹如金灿灿的稻浪,在仙女的身体里快乐的歌唱”但却因此罪恶与救赎的重压。而仙女,“以为自己逃得很远,最终还是逃不脱这座城市的渔网”。水塔成了她不愿回去却不得不停留的地方。

    逃亡可以视作苏童小说叙述的一个母题,逃亡是因为恐惧,逃成为他们存在的一个基本形态,也揭示了人物的生存困境。经历了强奸事件的仙女,逃离了井亭医院,可没想到的是最后她又回到了那里。“她像一条不安分的鱼自以为游得远了,最终发现一切是个幻觉”,逃不过命运安排的她,唯有回到香椿树街,奇妙的是她在柳生的帮助下住进了保润的房子,命运再次将他们捆绑在一起。过去的伤痕无法触碰,在我以为他们三人能够互相面对彼此的时候,以为他们怀着宽恕之心来解读彼此的时候,一个误会,使保润在柳生的婚礼上将柳生杀死。仙女带着人们的谴责,抛下怒婴,又踏上了逃亡之路。文中反复出现的“兔笼”和“绳索”这两个意象,也暗示了他们被缚和困境,有一种契合整部小说的整体性。

    文本中还有一个不能被忽视的人物:我的祖父。祖父在无数次自杀失败中放弃了自戕,但是却丢了魂,自此走上了寻找祖宗寻找灵魂的道路,成为了旁人眼里精神异常的人。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某些时代病象,也许我们的灵魂也已经远去了,差别在于我们没有祖父那种丢魂的敏锐和自觉。

  • 5、 《黄雀记》读后感_1100字

    《黄雀记》是中国当代作家苏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叙述了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在香椿树街的青少年强奸案引发的命运纠结史。

    据说小说的创作灵感源于一个真实事件。在作者小时候,邻居家的小男孩卷入了一起轮奸案,最终被判入狱。作者是相信那个小男孩为人的,那个小男孩多半也是代人受过。

    故事是从保润的爷爷开始,也是从保润的爷爷结束,保润的爷爷就仿佛是见证,见证了这三个人、三个灵魂的纠葛。最讽刺的就是那最该死的,却还活着,本应好好活着的,却都死去。

    保润爱慕着仙女,而仙女应该比较喜欢家境好人也帅气的柳生吧。柳生求保润帮忙,为答谢答应帮忙给他制造机会。强扭的瓜不甜,自然是不欢而散。后来柳生撮合,准备在水塔举办一次派对,让保润带着仙女跳小拉。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仙女不愿意,保润捆住了仙女,独自离开。……而后,仙女被紧随而来的柳生侵犯。

    柳生家里花钱走关系,愣是把强奸罪扣到了保润的头上。就连香椿树街的人也都相信是保润。就这样,保润入狱十年。十年,不长也不短,十年的时间让三个人都变成了另一个人。

    柳生,自从犯罪之后,就被教育要夹着尾巴做人,一天又一天,都忍受着内心的煎熬。受害者仙女,后来改名换姓,幻想重新生活,可是生活哪那么容易就放过她。虽然改姓白,可是再也不可能清白了。事实也证明,白小姐是靠着美色,靠着男人过活。而保润,因此家破人亡,仇恨的种子在心中已经茁壮成长,就等着出狱的那一天。

    阴差阳错,三个苦难的人儿终究还是被命运的红绳串在了一起。多讽刺,仙女怀了顾客的孩子,被柳生安排,住在了保润以前的家。仙女放下身段,像柳生袒露心声,终究柳生还是嫌弃她的。她痛苦,她绝望,她无助。故事走到这里,越来越压抑,有种想哭哭不出来的感觉。

    柳生要结婚了,新娘却不是仙女,就在这一天,保润冲进了婚房捅死了柳生。保润复仇了,我心里却没有丝毫痛快。柳生的母亲,香椿树街的人,自然不肯放过仙女。仙女挺着大肚子落荒而逃,最终还是难逃厄运,只留下一个生来带着红脸的怒婴。

    保润,该!错就错在他太固执,不该爱上仙女,受冤枉,替人受过。

    柳生,该!欠了保润十年的青春,保润家里家破人亡的元凶。

    仙女,该!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的暴脾气,破罐子破摔,放弃了做人的底线,不自爱也不值得被爱。

    三个悲剧,三个无处安放的灵魂。保润因爱生恨,柳生用命偿了罪,仙女迷失了自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保润、柳生、仙女轮着扮演了黄雀的角色,

  • 6、 黄雀记读后感1800字书评

    《黄雀记》这一本书为我们讲诉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代青年人的迷茫和彷徨。从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难以相信的残酷青春,书中人物的命运相互纠缠,生命给予了他们最后的告别,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黄雀记读后感1800字书评。

    01

    人的一生充满了变数,一个偶然事件有时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尤其是这个偶然事件发生在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青春期,尤其是这个偶然事件还和青春期里初萌的爱情有关。

    如果说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的少女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那么《黄雀记》里的少年保润则是因为想跳一支小拉舞,而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小拉舞不仅改变了保润的人生轨迹,也同时改变了另外两个主人公,柳生和仙女的命运。在这部小说里,小拉舞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甚至决定着人物命运的走向,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线索之一。

    所以一开始,作者曾有意将小说起名为《小拉》。

    小拉舞,是交际舞的一种,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曾经是风靡一时。那时候,中国大地上无论是在物质水平还是思想观念上,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跳小拉也成为青年男女之间一种正常的社交活动。

    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们来说,小拉的吸引力还来源于另一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含义。借着跳小拉的机会,多少内心自卑而羞涩的少年第一次正大光明地牵到了心仪女孩的手。

    而小说中的少年宝润正是满怀着这样的渴望,才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无可挽回的悲剧中。

    虽然小拉舞在小说里的作用举足轻重,但作者苏童最终还是选用《黄雀记》来作为这本小说的名字,除了考虑到读者对于小拉舞已经不再熟悉的原因,显然是暗含了小说人物之间互相存在着一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关系。

    可以说,苏童是很善于在小说中使用带有隐喻特征的意象来表达深刻内涵的作家,当然,这得益于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对生活深刻的感知力。

    02

    苏童,原名童中贯,出生于江苏,是一个地道的南方人。

    自幼就在写作方面展露天赋的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苏童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始创作和发表诗歌和小说,对小说的痴迷尤其狂热。1983年,还在上大三的苏童发表了人生第一本小说初女作《第八个铜像》。

    1987年苏童因为发表小说《一九三四的逃亡》而一举成名。也正因为这部小说与众不同的特质,苏童被评为中国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

    从此之后,苏童的文学创作之路顺风顺水,佳作频出,获奖无数。

    2009年,《河岸》获英世曼亚洲文学奖;201

  • 7、 黄雀记读后感

    黄雀记读后感(一)

    胡说

    讲了一个故事,却没有把故事讲好。

    有一部电影,叫做《大红灯笼高高挂》。许多人对这部电影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印象。其实,这样的话,写起来最轻松,但也写得很糟糕,很不负责任。什么叫做许多人?多多少少的印象是什么印象?这些问题,我统统答不上来。但是我只能这么写。我知道这是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我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看过,家人楼下音像馆租碟子,一起看的。但是电影讲了什么,完全忘记了。张艺谋和巩俐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足够知名,所以知道这么一部电影,不足为奇。苏童老师虽然也足够知名,但是显然跟前面两位的大众知名度不在一个量级。

    《大红灯笼高高挂》正是改编自苏童老师的《妻妾成群》。八十年代后,千禧年之前,那是文学电影的黄金时代。仅仅张艺谋一个导演,就改编过莫言、毕飞宇、苏童等等大作家的作品。我说“许多人”,正是因为不论是电影还是原著,都有足够的分量和地位,影响力足够波及许多人。我又谨慎地说“多多少少的印象”,是因为这部电影距离今天,在时间尺度上已经足够遥远。

    今天,不谈电影,也不谈《妻妾成群》。想谈的是它的作者——苏童最近的一部长篇《黄雀记》。

    苏童,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短篇小说。我都还没看过。让他成名的是27年前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最后,他却靠着这部《黄雀记》拿到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尽管早就熟知苏童,最新的《黄雀记》却是我看的第一本他的书。看完后,有点失望。这种失望来自于对于茅盾文学奖的高期望。它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却没有将故事讲好。这里的“讲”,是小说技术层面的“讲”。我一个无名小卒,何德何能?竟敢出此妄言狂语评判苏童老师的作品以及他写小说的技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读者,业余写作爱好者。我阅历尚浅,笔力孱弱。我当然没有资格评判任何一个好作家。我能做的仅仅是从一个小小读者的自我感受出发,将读书的感受流于笔端。

    我说苏童老师没有把故事讲好,当然是参照莫言、阎连科、毕飞宇、王蒙等等代表着最高水准的这一批作家来作出判断。苏童老师应该也在此列,只是这部《黄雀记》不在此列而已。

    或许是因为最近阅读海明威的关系,我始终觉得好的小说就是对话多、以及对话多;照搬脑海中的故事场景,没有过多上帝视角般的叙述;也没有过多的形容词,更不会主观臆断小说人物的情绪。好小说就是简单地把脑中的故事架构搬出来,简明不多余的对话,简洁合理的动作。而不是“她哭得很

  • 8、 《黄雀记》读后感

    《黄雀记》读后感(一)

    终于买到苏童的黄雀记了,在珠江路书报亭,15元,收获这样一个大型的纯文学杂志,居然跑遍南京都 无法买到,只能靠邮购了,一口气读完,停了一两天,来回味苏童所想表达的信息,苏童写三角恋爱,结局又是悲剧性的残杀,让人接受不了。

    我是苏童的铜丝,收集了他好几本书籍,一直关注着他,本来我找苏童的书看,是为了给我小说起个头,定一种格调,只要开好头,就能顺利的走到底,苏童一直说要和现实拉开一段距离,虽然这样保险,可看看泰囧的轰动,我又要说苏童是中年的危机了。

    黄雀记是苏童的一个新阶段,意思是螳螂扑蝉黄雀在后,本来他准备给书起名为小拉他企图把香椿树街搬到南京来,想融入南京的大环境,甚至想让他的人物跳小拉舞,殊不知南京的小拉是从吉特巴演变过来的,面对面的走不如手拉手的跳,跳的是那么的充满了激情,一拉一松,最适合表达男女之间的协调和愉悦,一转一跳,都是那么充满了节奏感,比三步华尔兹激烈,比四步有活力,而且能不停的换舞伴,不必死去活来的相爱,就是出一身汗而已。

    所以外地人很难理解南京人的性格特征,也很难理解小拉为什么流行,用小拉来形容书中人物的关系也是不确切的,就是他引用了几个南京的地名,扫帚巷,(东)井亭医院,箍桶巷,这些都是南京有历史渊源的地名,就是这样,也无法描述南京的地域文化,看来从苏州运河走到南京,还需要一段距离。

    其实我看苏童的小说,一般是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的,苏童不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我在欣赏他优美的文笔,每一篇都可以当做散文读,他对于人物心理的把握是很深刻的,我没有用到位这个词,是因为苏童已经超过了这个底线,他能超越时空的了解人的本性,不管是善,是恶,都用文字2020描述的很贴切,这是不容易的,需要下很多年的功夫,不断的在人的内心中探索,如果说苏童是个心理学家,也是能说的通的,就是不用巩俐,何赛飞这样的一流演员,普通的演员也能通过对白,剧情上演妻妾成群。

    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莫言捧红了张艺谋,苏童成就了张艺谋,他们三人都是中国文化界大师级的人物,其他两人已经到了他们艺术的最高峰,而苏童还有潜力,仍然有粉丝,他的作品仍然有生命力,没有必要说他是南京作家,他就是苏州人,用吴侬细语弹唱着新的开篇,描述他心底深爱的慧仙,只有女人的滋润才让他成长,苏童是属于我们江苏的童男子,魅力无限。

    《黄雀记》读后感(二)

    苏童所着《黄雀记》,很简单的故事,讲了三个八十

  • 9、 《印度记》读后感600字

    《印度记》读后感600字:

    印度这个国家,我一直不是很了解,不过现在我读完了于坚写的印度记,我又更多的了解了印度。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印度的街道,那里的街道五颜六色,人山人海。大家挨挨挤挤,互不相让,大街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又变成了黄色。大街两边全都是小摊、杂货铺、破旧的楼房。

    印度的恒河,是他们的圣河。他们认为河里的水是圣水,印度的人们都会来到恒河边洗澡,人们主要用的水也来自于恒河。

    可是,水那么脏。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有人喝这么脏的水,而且还是生水。虽然书里留给我的印象是脏乱差。可是,印度还是有美丽的地方,比如说泰姬陵。在书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泰姬陵的美,和建造它的不容易。

    我去过十三陵,可是它绝对没有这个漂亮。建造这个泰姬陵用了22年,而且还花了差不多2万人。远看泰姬陵,就像一个大城堡,它全都是用白色的大理石造的。

    每个石柱上的花纹,美得让人瞠目结舌!如果这是一个城堡,那我想进去住一住,可它却是一个陵墓,我可不想住到墓里去。

    在印度人们是有分种姓的,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最低种姓的人就是贱民。这个世界还是很不公平的,有些人生下来,命运就被安排好了。

    印度的人们,一般吃的东西都是以豆类为主的,他们是玉米、小麦,还有一种叫做恰巴的饼。在印度,有许多苦行僧,他们用残忍的方式来折磨自己。

    他们认为,这样做了就能去到天堂的极乐世界。读完了印度记这本书,我对印度又增加了一点好感,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印度看一看,也许哪里,并没有我想的那么脏,那么乱。(作者:可可)

  • 10、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600字

    昨天晚上,看完《杜拉拉升职记》,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工作与爱情,哪个跟重要? 这部影片除了描述女性职场的一些状态外,办公室恋情的描述也成了一大亮点,小说中的外企是严禁办公室恋情的,否则其中之一就会拎包走人,这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不少,明文禁止办公室恋情的企业也不少,为什么呢,因为领导总觉得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下,两人会因为避免 尴尬而相互掩饰,导致工作上的一些失误,尽管影片最终杜拉拉和王伟(黄立行)走到了一起,但是其中的代价也是离职。 工作对生存很重要,爱情对生活也很重要。工作影响着大多数人的生存质量,爱情影响着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 没有工作,经济上不能独立,依赖别人生活,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更难赢得爱情。没有爱情,生活里会有缺失,即使别的方面再成功,也不会觉得特别幸福。 对于工作,我们可以把握。因为我们可以更加努力,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益求精,将它做得更好。 对于爱情,我们却很难把握。即使我们更加努力,即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够得到想要的爱情。怎样对待爱情呢?诗人徐志摩说得好,我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生命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往往不是我们最爱的人,也不是最爱我们的人,而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地点出现的人。爱情在此时好像不如合适的时机重要。 工作与爱情,哪个更重要?我想,努力工作,珍惜眼前人,活在当下最重要。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28

  • 2021-07-12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09-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09-28

  • 2019-10-23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11-02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19

黄雀记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黄雀记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黄雀记读后感、2024黄雀记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