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1400字 > 地图 > 读后感1400字

读后感14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后感_1400字。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后感_1400字,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后感1400字

2019年第五本书《激荡三十年》(1992—2008)

30年的中国经济奇迹,是一种无比务实的经验主义价值观的胜利。

30年来,人们曾经激烈争辩的“姓资姓社”问题,如今早已达成共识,一些被视为改革标杆的地方和名词,如“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及蛇口经验也已失去光彩逼人的先发效应。

1992年邓小平出席十四大,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全党的代表大会上,从此改革总设计师淡出舞台,退到幕后。如果说1978年开启了改革的帷幕,那么1992年则是改革的转折点,这一年,让我们明白,改革不仅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还要卸下包袱,脱下鞋子,轻装上阵。

相比于前15年的草莽英雄,1992年新一轮的机关党政干部10万人下海,则给改革开放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被武大学长陈东升总结为“92派”一代,代表着高学历、体制内精英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改革开放的动力也从思想观念的解放转向制度创新,现代企业管理也替代了草莽江湖。

1992年,朱相从上海进京,日后这位继陈云之后又一位懂经济的官员,奠定了中国未来直到十九大之前的经济路线。

无论是清理三角债,还是清理金融领域体制外活动保证资本体内循环,还是用5年时间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还是分税制改革加强中央财政权威,还是双轨汇率并轨主导人民币贬值奠定出口导向型中国经济。朱相以其强硬的手腕勾勒出了中国未来十几年的发展路线。

从改革开放伊始的国有企业改革也迈入了一个新台阶。之前15年的放权企业、厂长负责制、经营体制改革,都被证明是无效的,而在全社会社保体系建设滞后的情况下,破除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只会伤害最基本工人阶级。

而这个阶级是最为革命的阶级。

搞活国有企业最终来到了产权明晰,抓大放小,国退民进,紧紧抓住涉及国计民生的资源金融领域,放开市场经营范围,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效初显。只是成千上万的国企职工则沦为了牺牲品。

一统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统的经济怪圈终于走到了尽头。

集体企业转型也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无论是科龙的潘宁,还是长虹的倪润锋,还是健力宝的李经纬,这些企业家,亦商亦官,他们只是国有企业的管家,但一手做大的企业早已烙下了他们的基因。无论是管理层收购(MBO)还是搞垮国企再行收购,国有资产流失是新左派批判的对象,国有企业改革冰棒理论成了日后纠缠不清的烂账。

这一年,华为和联想的不同抉择,决定了日后两家公司的走向,在最艰难的时候华为也不放弃研发投入,而联想则选择了以市场换取生存,甘愿做代理商。然而事实是,华为证明技工贸而非贸工技才是最终赢家。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冲击亚洲新兴市场的货币,得益于朱相的力挽狂澜,在出口已经乏力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然而也放出了房地产这头洪水猛兽,日后成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也成了最影响国人心态和价值观的怪物。

索性,错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中国,终于赶上了信息革命,新兴的互联网成为了市场最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更催生了无数的新兴中产阶级。

正如晓波所讲,改革开放前30年,涌现了一批企业家。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韧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洁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取一切的手法和编造美丽的谎言。那是个充满一切可能的时代。可我依然希望他早点过去。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_1200字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1200字

如何用一个词汇来形容过去的十年?晓波老师借用周其仁教授的四个字来回答:水大鱼大。
何谓水大?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何谓鱼大?水大了,鱼自然多自然就更肥。伴随着四万亿振兴计划的实施、各地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以及居民消费潜能的释放等,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第一,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伴随着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富豪榜也在发生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变化,2008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前三名是黄光裕、杜双华以及杨惠妍,许家印、王健林、马云还在20名之后,十年后许王马三人踏着大水的节奏轮换做榜首。
大企业家的崛起,与个人的奋斗、天分、勇气、坚韧、格局等密不可分的,但也有赖于大水的势能。鱼大不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往哪里流,政策往哪里倾斜,资金往哪里流,哪里的富豪就蹭蹭上榜,独领风骚。所以,“涨潮的时候赶海,你很难得到大海的馈赠;退潮的时候,哪怕在海滩信步,也能捡到美丽的贝壳。”
这十年之于中国,是水大鱼大的十年,是风云激荡的十年。不论你是哪个年代的人,也不论你深处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或强或弱地与这个时代脉搏共振着,这让我们时常在读到某段文字的时候感受到强烈的共鸣,也让我们惊喜地发现一些自己似乎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这十年之于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十年,是沧桑变化的十年。这十年我们度过了属于自己的时光,命运也在人生的考卷上悄然书写着自己的模样,有些人更上了一层楼,有些人实现了梦想,有些人为逝去的光阴而懊悔,有些人学会了接受平凡的现实。遥想2008年,一位翩翩少年刚刚踏入大学校园,什么都很新鲜,什么都想尝试,一头扎在图书馆里,像海绵一样努力地吸收着博杂的知识,像信徒般寻找着生命和生活的意义,转瞬间求学七年的时光早已逝去,像许许多多人一样感觉还未完全准备好就被时光一脚踹进了职场。初入职场,好多事情又变得新鲜,许多技能要学习,许多知识要更新,转眼间三年又过去了,我还是一条小鱼,但也已经不是当年的那条小鱼了。有太多太多像我一样的小鱼了,虽然没能掀起大浪来,但却深切地感受着海的潮起潮落,渴望在这潮起潮落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最根本最究竟的问题。总结过去,是为了描绘更美好的未来,下一个十年,水会往哪里流呢?个人该往哪里走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_900字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很久,是以时间为纽带,以每一年作为一个节点,从国家的宏观发展情况讲述到企业家的微观分析,从而概述了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间的中国发展。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独有的。有其许多内在问题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成绩是辉煌的,是奇迹般地!
虽然有很多西方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经济在N年会破裂,或者一直以日本消失的十年作为警戒,但是中国的经济仍旧一直在中高速挡发展。或者应该这么说,中国的经济是有一定自愈能力,一边进行发展一边进行修正。
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强有力的集权政府,在发现问题后,可以最快速、最高效的下达指令解决问题。二是广大的内需市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能在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上找到市场痛点,扩展为新一个商机,带动整体的发展。
200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高效政府饮鸠止渴发放4万亿人民币救市。到现在,仍旧是争议不断。虽然这4万亿拯救了当时的市场,但是对于未来几年、以及国家和民间的高负债率又加上了承重的负担。
习李上台,经济政策以质量替代数量,从高速增长切换成中高速增长。愿景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骨感的,最终又开启印钞机,用投资拉动经济。
用时间来换取空间,用量变换取质变。在经济状态维稳的前提下,中国经济仍旧在内部进行改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带动了新的经济心态,打响了消费经济增长的头炮!成为了中国新经济的排头兵。
同时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滋生了新能源、新科技、生物医疗、大数据分析等很多新兴行业。但同时我们要看到的是国人的浮躁,希望能够在以后看到这些企业中诞生几家如华为般的世界级领袖企业。
美国最近在与中国打贸易战,我们还不是美国真正的对手,但是已经让国人看到了我们的痛点。正如马化腾所说,中国的强项只是能够做好基础科技应用化或商业化。但是真正的基础科技仍旧是薄弱的,今天中国所缔造的繁荣景象,其地基绝大多数是国外的基础科技成果。故这次的贸易战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基础科技就是今后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的领域。只有这块做好了,我们中国才能发展踏实!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_1300字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读后感1300字

写在前面的话

在今年给自己定了一个狠狠的目标,读30本书,而今潦草8本。后来在简书看见一个人的观点,书需要读经典,而不是多。后来偶然看见作者刘同的观点:读书本是快乐的事,不应该有过多压力,适合自己的就读。不适合的再好的书也应该果断放弃。毅然做出决定,把书架上的曾经认为有必要读的二十多本全部删掉。选书变得更加谨慎。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这些年读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书也有几本,我不是财经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之所以对财经有一定的迷恋。还是源于早些年备考银行职员。他教会了我用财政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一切皆货币,货币属财经。

这本书是作者的写作背景最接近现在的时代。历史不会太过于悠久,却是我最没读懂的一本书。摘抄一些非财经文字。感叹一下人生。

pS:“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pS:褚老90高龄的创业史在那一年确实感动过不少人,我只是其中之一

pS:看懂了开头,买了乐视电视。没看懂结尾,贾跃亭在中国再也没有了发布会

pS:在中国现代企业史中,绝大数的成功者都是顺应了时代的磨练才走出成功的,而当代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总想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这不是不可能只说机会很渺茫。

pS:对,很焦虑。每次下班回家的路上,看着过往的行人,疲惫的身躯,无精打采的面容。也许是在焦虑,也许是在迷茫。

pS:他们没有目标,没有5年计划,10年规划。只有一个终极目的脱离受够的贫瘠。放眼当下,团购热,直播热,单车热,涌现了大批奋斗者,他们目标比较明确。而今余下的又有多少?

pS:舞台的主角终将会从60后逐渐的交手给曾经他们眼中的,非主流90后。我很期待,一切未命名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_900字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900字

如果说清代历史上有什么文治武功足以彪炳史册的名臣那曾国藩当做不二人选,虽然他不如明朝王阳明那样才华横溢,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且以相当水平的哲学(或者说圣人之学)闻名于世,但曾国藩以中人之姿,先见宠于道光皇帝,中年便登高位,后见信于咸丰帝,编练湘军,平息太平天国之乱,立下不世之功,也足以证明他为官为人,识人用兵,自有过人之处。曾国藩的一生倒是可以诠释“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这本书我是第三次读了,第一次读本书的时候才十几岁,那时候的暑假,屋外夏日炎炎,蝉声鸣鸣,屋内弱冠少年,静心沉浸书中,世界纯粹的只有故事情节,无有其他,这样的经历回想起来就有一种别样的情怀。那时候的自己少年意气,不识人间愁苦滋味,总以为金戈铁马,可以纵横四海,总以为剑胆琴心,可以仗剑天涯,总以为情之所致,可以金石为开,不过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年以为读懂的部分也只是以为而已。

命运兜兜转转,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而立之年,巧的是读书的地点居然相隔不足千米,好像是一个四季轮回,我又回到了时光开始的起点,尽管青春不在,尽管几多挫折,尽管还需历练,但当初“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情怀始终未变。

本书故事中塑造曾国藩的性格不算特别成功,有点儿“大忠似伪”的味道,但大体上曾国藩的努力,曾国藩的愤懑,曾国藩的挣扎都未有遗漏,而且对待这样一部描述这样一位充满历史厚重感和矛盾感的人物,也不应该吹毛求疵,只要读之有所得,有所获,且与历史实事无太大出入,我以为就可以算是佳作,这也是我给五星好评的立足点。

开卷有益,不求甚解,这次重读也是随性而读,没有刻意用逻辑思维去梳理情节和人物关系,就是简单的代入,去体会,去了解这位理学名臣,滚滚长江东逝水,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面对中华民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风流人物毕竟已经俱往矣,能不能数今朝的风流人物,还要看当世青年能否先破先立,不破不立了。但愿今人能够放下抖音,移开王者,挽住强弓,射下星空天狼。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算个不是书评的书评吧,此记2018.11.14

《圣殿春秋(全三册)》读后感_700字


《圣殿春秋(全三册)》读后感700字

上帝之光 哥特教堂

肯福莱特中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描述了英国中世纪时,一座教堂的兴建始末。一本很棒的历史小说。

前年时,看了《世纪三部曲》,很棒的阅读体验,听说半个地球都在通宵读的书。不过我阅读速度比较快,倒是没有通宵阅读。

故事倒无所谓剧透不剧透了,因为这并非悬疑小说。我也不特地写剧情梗概了。

看这本书,最激动的地方是,看到圣丹尼修道院院长苏热,以及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法国圣丹尼教堂。我算是学建筑学出身的,我还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在图书馆里寻找各类专业书籍,看到了一本专门讲哥特教堂的,看了一周,一张张抄绘里面的建筑立面与建筑平面。后来,呃,后来这些东西我都忘光了,工作中也没有再运用过。只是没想到时隔多年,在一本和我专业无关的书中,再次看到这两个名字,一阵激动,难以言表。

西方中世纪,和中国古代的运作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宗教神权和世俗社会存在交织与冲突,而在中国,经过三武一宗灭佛后,皇权也是进一步强大。

引发我思考的是,古代西方,是否比古代中国更为文明?例如在王桥镇还没有围墙的时候,威廉率领自己的人马袭击了这里。而他受到的惩罚,仅仅是神父的指责。并没有更高级别行政长官的审判或者制裁。好比中国古代,以同时期的宋朝为例,某个有爵位在身的将领,率领将士去洗劫了一座集镇,我想他是会倒霉的。这个思考和本文无关,仅仅是好奇心使然。

信仰这个问题,不好讨论或者探讨。因为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

西方修道士的追求,凡人无法完全理解。但我知道,存世的诸多大教堂中,有领主们的慷慨,有匠人的杰出技艺,更离不开这些修道士的狂热。不能说敬仰,但是很佩服。

期待接下来的两部。

2019年02月16日

于福建泉州

2019年读的第17本书

《圣殿春秋(全三册)》读后感_900字


《圣殿春秋(全三册)》读后感900字

历时35+小时,陆陆续续看完了这部小说。《圣殿春秋》以欧洲中世纪建筑匠师为主角,完整呈现了王桥大教堂艰难而漫长的建造过程。

就像看《权力的游戏》一般,看贵族如何置正义不顾,为权力争斗。看骑士如何弃生命不顾,为王权战斗。看教士们如何不顾一切,为信仰和人权拼命。

在充满着血腥,暴力肮脏的中世纪中,神权,人权,王权如何绘制出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

菲利普和汤姆,俩个主人公,一个敬仰上帝,一个注重工匠精神。他们都是绝对的好人,是绝对会被坏人欺负死的好人。在修建王桥的时候,遭遇了无数的灾难,但他们凭借着自身的正直和勇气,以柔弱对抗着刚强,以善良对抗邪恶。无数次的战胜了恶魔,虽然菲利普的地位从来没超越过沃尔伦,但他从来没有输过。汤姆虽然死在了威廉手下,但他的儿子杰克,已经替她完成了修造大教堂的梦想,反观威廉,落得个绞刑的下场。

还好肯叔笔下留情,坏人都得到了报应(尽管有些迟),好人都得到了好饱。是的,在这本书里,所有角色都是那么鲜明。男主永远是帅的,正义的,公主总是美的,善良的,坚强的。坏人几十年如一的坏,恨一个人也是没理由的恨。国王总是那么昏庸,国王手下的大臣永远是坏的。但当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汇聚在一起时,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他们会有争斗,会有胜败,他们交织在王桥大教堂,勾勒出一幕幕的历史进程……

我觉得他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座教堂吧,菲力普品德高尚,充满正义和爱心。他心中的教堂就是绝对的正义和绝对的信仰。汤姆和杰克,这俩个如同猫和老鼠名字一般的继父子。她们心有灵犀,子承父业,彼此有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建造全英格兰最美的大教堂。他们心中的教堂就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它。

阿莲娜就像权游的三傻一样,从贵族小姐跌落至底层,被欺凌,被侮辱,但她没有被打垮,一直遵守着对父亲的誓言,帮助弟弟夺回了伯爵封号。凭一己之力重新当回城主,她心中的教堂就是一种恪守誓言的决心。

我们心中的教堂是什么呢?能像菲利普说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直到世界为你改变吗,?

能在别人问你为什么的时候,像汤姆回答菲利普一样:“因为它美!”吗?

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坏人总会下地狱遭受无边的痛苦的。

“过了今天之后,这个世界将不复是旧模样了”

相信《《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后感_14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14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