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 > 地图 >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8 来源:互联网

读《周恩来传》有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读《周恩来传》有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我自小酷爱读书,除了课上所学,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人文历史,我都爱不释手。但是,虽然涉猎广泛,由于从未认真思考过读书和学习的意义,我仿佛在黑暗中踽踽独行,没有方向。当有一天,我读到《苏菲的世界》,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愕然,我沉思,我想寻求我读书和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人究竟为什么要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身份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传统文化从心性修养的角度出发,认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的终极目的是明理修德。比如曾国藩告诫子孙:余不愿(尔)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而到了现代,很多人认为孩子们读书受教育,只是为了将来有好的职业、有很高的收入,过很好的生活。

可这是我们现代青少年读书的意义吗?我们现代青少年读书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苦苦探索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13岁的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振聋发聩,仿佛一道光,一下子给我指明了方向。原来,读书和学习不仅可以修身齐家,还和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荣辱紧密相连。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爷爷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周恩来爷爷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天道酬勤,日新月异,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向周恩来爷爷学习,从小立下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爷爷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要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周恩来,你是伟大的——读《周恩来》有感


读罢《周恩来》,掩卷沉思。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不禁让我想起欧阳修在《伶宫传序》中的名言:忧劳可以兴国。

平时,常听老人谈起总理,谈起他对人民的挚爱,谈起他卓越的才干、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威望,我内心充满了对他尊敬和仰慕。

总理的一生堪以日夜忧劳,殚精竭虑来形容。从他年轻时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起,他一刻也没有停止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操劳。日寇投降后,为了和平建国,他不顾身患伤寒,数次与蒋介石谈判。新中国成立后,他日理万机,为苍痍满目的祖国大地变得美好而呕心沥血。文革后期,他身患癌症却为保护我党的优秀干部而做了大量工作,直至停止呼吸,就这样去了。总理,您为祖国人民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生的忧劳。您以无畏的拼搏,以无私的奉献,赢得全中国人以至世界人民作文的尊重和爱戴。中华民族将永远感谢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以忧劳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忧劳而兴家、兴国、兴邦,自古以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代越王勾践、唐太宗到近代的孙中山,脉脉相传,代代相续。这种美德,在总理身上又得到了新的升华。他赋予这传统美德以新的含义,它被继续发扬,成为为实现理想而排除万难、奋力前进、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我们,跨世纪的接班人,是否也应该有忧患意识呢?是否在享受着革命前辈的胜利成果时,也应该想一想自己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是的,我们还不能放松,祖国在发展,可她还没强大;祖国在繁荣,可她远未达到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前路,还需要我们去开拓、去铺设,若我们不具有忧劳精神,又怎能成为栋梁之材?

所以,我们要发扬忧劳可以兴国的美德,在拼搏和磨练中争做四有新人,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读《周恩来的风采》有感


我最近在《青年文摘》上读到了一个故事——《周恩来的风采》。世人除了敬佩周恩来的高尚情操、献身精神、精明智慧和学识渊博外,还十分仰慕他的迷人风采。

故事中周恩来每到一处,总是模范地遵守一切公共秩序,遇见人民群众,他都要微笔着向大家招手致意;他每天工作18小时,每次接见外宾,总是提前到达,站在门口和大家一一握手,态度和蔼诚恳,会见结束,他总把客人送到大门外,直到汽车开动离开。

《论语》中曰:礼之用,和为贵。宋苏洵曰:约之以礼,驱之以法。康诺利曰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料。我曰:学习周恩来,争做文明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很明确的提出文明这个词。

文明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反映了这个社会全体成员综合素质的水平。

说到文明,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就是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除了周恩来,还有一位总理十分注重礼貌文明,他就是霍克。霍克任澳大利亚总理时,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困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正因为霍克总理的礼貌文明,使他在国内的声望越来越高,社会才会日益稳定和谐。

然而,无论是多美的地方,都有一些不文明之处,随地吐痰、乱贴小广告、酒后驾驶、乱闯红灯。这些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

生活在美丽的城市,许多人却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一些人还忍心让洁白的墙壁,留下串串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更有甚者让可恶的香烟在美丽的家园里烟雾缭绕,还在公众面前上演刀光剑影、插队哄抢;有些司机乱闯红灯,全然不顾人身安危,丝毫没有察觉到他人眼神中那一丝担心、那一屡责备。美丽的家园不仅仅只需要别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呀!文明,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人们时常忘记而已。

文明,人人都可以做到,它跟生活条件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富翁可能乱丢垃圾,而一个穷苦的人可能举止文雅。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不需要什么必要的条件,只要愿意文明,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做一个文明人。

一个人如果讲文明,那么别人会很愿意与他成为朋友。如果一个人不讲文明,那么几乎没有人愿意接近他,那么这个人就彻彻底底地被孤立了。一个人连文明都做不到,还怎么去干大事业? 文明是一种美德。文明就在我们身边。例如,人多拥挤的时候习惯性地自觉排队、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都可以让人看到。这些文明的举动正悄然改变许多人。他们身上那种无形的力量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会让我们身处的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此,争做文明人吧!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如果你讲文明,那么请更加文明,如果你不文明,请变得文明,人人争做文明人!一起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文/高君子路

自古以来,爱名之官受人爱。白居易写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韩愈大胆上表《伦佛骨表》谏言,包拯整顿吏治打击贪污平反冤屈。一个人所做有价值的、利国利民的事,定然会有人记得他的好,感谢他。平常人帮助我们的一件小事都会被记在心里,还有人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处世态度,更不用说对于一个再造了国家、复兴了民族,润泽了百姓的伟人周恩来,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又能有什么理由、什么资格去淡忘他?

从前的我只从课本中的只言片语了解过周总理,知晓他是我国最卓越、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但并不了解他的丰功伟绩,相信身边大多数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在我读完迪克威尔逊写的的《周恩来传》后,脑海中仿佛看到这句惊人之语化为霹雳震动着新中国那片成立不久的天空。

高歌直下大江东,力挽狂澜济世穷。仰首默吟低首拜,岚山一石一英雄。这是冰心为周总理而题的诗句。通过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总理能作为近代以来最受中国人尊敬的伟大领袖之一,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受世界人民尊重的中国人。在那个文盲几乎占领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时代,周总理不仅英文水平高超,还会俄、法、德、日四门外语,文武双全,雄才韬略,戏剧表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活跃于政治外交领域,即使他是一个天才,他也一定花费了比普通人大量的时间精力勤奋学习。

从小,他就懂得生活的艰难,家道中落,父亲经常外出,十岁便开始当家。十三岁时的周恩来已经有了复兴中华的理想,此后,他一直为着这个理想付出行动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青年时期的周总理成绩优异、人缘好声望高、关心国家大事,不仅组织同学进行革命活动,还主张戏剧改革与普及,想要助于开民智,进民德。

十九岁的周恩来留学日本,寻求革命真理,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潮,回国后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并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结识了终身革命伴侣邓颖超。刚从日本回国后不久,他就踏上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旅途,也正是在法国,参加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回到国内,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与蒋介石领导进行第一、二次东征。再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战争,在当上总理后,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一个人如果总是站在领导地位,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在工作中表现出来,那就危险了!他从未把自己定义为总理,反而一直把自己当普通人看,甚至过着比普通人还普通的生活。

长达八年的抗战胜利后,周恩来是共产党员连接外部的桥梁,也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共产党的人格化象征。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外交上,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大作用,而由他制定和实施的制度无一不在造福广大人民。他一天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甚至有时在十六个小时以上,重病在医院也依然处理着国事,身体超负荷的运转使周总理最终倒下,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抱病操劳国事,在想着未完成的工作。他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理的遗愿是希望死后能够火化,将骨灰撒向他挚爱并为之操劳了一生的祖国大地上。

在我心中,周总理是历史上唯一的完人,他真正地具有中华民族之气节。刚学习的课程《价值观》一、二,让我清晰了自己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正确地用在哪些地方,在阅读了相关介绍周总理的书籍后,我发现自己认为已经很努力了、很累了其实是一些多么微不足道的感受。韩老师给我们讲解《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在感慨我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都离不开周总理的功劳的同时,更是有一种警惕心,不能掉以轻心,要少用足够、很好这些形容词评价自己做的事。我要知道,这些都不够,远远不够!要在这种新式教育中真正做到与其他大学生相比脱颖而出,其实是很不容易的,鲤鱼跃龙门都要经过无数次的跃起,更何况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二十一世纪,然而这一切再难也难不过周总理在文化大革命时的苦苦坚持,难以去想象当时他身上背负的责任与压力之沉重。

总理没有遗产,没有立言,没有子嗣,没有祠和墓,甚至在生前工作时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他越是这样我就越是感念他的遗爱,周总理的人格力量在几十年后仿佛超越时空。爱因斯坦都能得出哲学结论: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当质量足够大时,它周围的空间就弯曲。那么我是否可以想:当人格带给人们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它会穿越宇宙,跨过苍穹,赋予万物生长的灿烂光辉,这样,我们与伟人就没有时间与空间之差了。

周恩来传读后感


篇一:《周恩来传》读后感

读《周恩来传》有感

姓名:马尧 学号:1309401008

一直以来对周总理的了解只是课本上的一些只言片语,现在看了《周恩来传》才得以真正的了解一个比较全面的周总理。

从书里可以知道,总理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从儿时便立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而后在青年时期又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加入共产党,随着毛主席四处南征北战长达三十多年,晚年又为了处理国家繁杂的琐事和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共产党的元老而精疲力尽,最后又因为劳累过度身患癌症而逝世,周总理的一生可以说从未休息过,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国家。

在周总理的童年时期,他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在经历了两位母亲的相继去世后,十岁就开始持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家中的一切家事和亲戚的往来都由周总理一个人来操持,也许正是这个艰难时期使周总理对为人处事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个经历应该是最早为周总理一次次成功完美的调和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埋下的伏笔。在一本书中有人评价说周总理的性格中有着鹰与鸽双重性格,他年少的同学也曾在同学录中评价说“君性温,严肃活泼,处事果断”。我想周总理的这种性格应该得益于他的两位母亲吧!由于周总理最小的叔父没有孩子,周总理便被过续给了叔父,叔父病逝后便跟着叔母生活,叔母守寡后便把全部的身心放在来周总理身上,叔母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家,性格温和,喜静,她经常陪着周总理在房间里读书,讲故事,周总理后来回忆说的多少他性格中温和成份与这个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十年

的特殊时期正是因为这种沉稳不屈的性格和对国家人民的热爱才使他坚持到生命的最后。而周总理的生母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处事果断的人,周总理生活中的风趣幽默和外交中表现出的机智果断应该是生母的遗传吧!

当看到李大钊在新青年报上发表的文章后,周总理毅然放弃了较为优越的家庭,全身心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开始了为了人民的利益与权力而奋斗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在多次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转折关头,为挽救党、为党的事业的继续与发展,周总理总是顾全大局,沉着坚定,中流砥柱,起了极为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周恩来的一生,在新中国建立前可以说是为立国而奋斗,无论是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他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一全部心力为建国而奋斗.17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国家进入大动乱的年代,他竭尽全部心力进行保国,使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终于没有崩溃,政治上历经艰险而终于转危为安,保过期间也偶建国,建国时期也有保国.终于周恩来把贫穷破旧的\中国已经变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的建立和建国后他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到如此的模样.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历史性攻击,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奋斗的结果.其中,周恩来居于显著的位置,创建了丰功伟绩。

在军事上,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军事领导人。他根据自己的所学和在国外的所见总结出“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也正是这一句话,这一种观点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很佩服他作为一个领导人在两次中东战争和其他的一些战争是总是不顾自己安危的和战士们站在战争的第一线。无论做什么事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他的这一点像我们标榜了做为一名真正的党员所要做的到底是什么,为广大党员树立了一个模范先锋的形象。

在面对中国处于外国记者想以借助于提问等方式来嘲讽或打探中国现状及消息时,我们的总理面带微笑从容不破的回答那些看似简单却暗藏阴谋的问题,他的柔中带刚和机智幽默的回答常常让提问者尴尬、折服。另做为无数中国同胞中一员的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抗战时期在重庆,美国纽约时报名记者怀特询问周恩来:”你是以中国人的身份为重,还是以共产党员身份为重?”周恩来立刻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当然以中国人的身份为重.”。从这里我知道了总理不仅在军事方面有所作为,在外交方面他也能应付自如维护国家的在国际和国内的形象。

在思想方面,总理是我国有数的几个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之一。他看到社会现状或及时抛弃了军国主义可以救中国的想法,也意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并全身的投入了社会主义革命中。 除此之外,周恩来坚持主张改造社会并传播新思想,针锋相对地反对流行的悲观情绪,并领导和组织了游行,在1920年秋季“觉悟

社的年会上,周恩来建议由李大钊领导一次北京和天津各组织的联合会议。他说:“大家一致认为,今后的救国道路,只有深入劳工群众,依靠劳动阶级,并把五四运动后在全国各地产生的大小进步团体联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这是他同“觉悟社”几个成员乘船去法国之前的最后一次政治行动。1922年夏,周回到巴黎参加两次重要会议,代表们在布伦涅森林召开了三天的会议,建立在欧洲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他代表在德国的学生终于在那里正式加入了共产党。1924年8月回到了广州,但任中国共产党两广区委委员长,兼军事部长,在对敌人的战斗中里显露出才华,是一名风云人物。宋庆玲后来回忆起当时她第一次见周恩来时说:“他象是一个年轻但已饱经风霜和多才多艺的领导人,从事革命意志坚定,态度鲜明。”蒋介石不得不提升他,被委任主管黄埔军校的军事管制办公室并兼管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1934年10月16日,开始了红军的战略撤退,这就是全世界闻名的长征。当时周恩来带领着约1万人离开江西,长征路上十分艰苦,周恩来从来不搞特殊。

周恩来诞生于中国濒危,民族挣扎于灭亡线上的忧患中,成长于救国救民的斗争中。

《周恩来传》让我仿佛看到了总理潇洒的身姿、翩翩的风度以及他那让全世界为之倾倒的笑容。当看到他指挥又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时,心中为之喝彩;当看到他辛勤工作几日几夜而不休息时,我又不禁感到一丝心疼。无论革命处在高潮还是低潮,抑或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都坚忍不拔,力挽狂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恩来,在他的身上集聚了中华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共产党员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真正继承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篇二:周恩来传读后感

这几天把《周恩来传》看完了,感慨万千。从很小的时候起,对周总理的敬爱和仰慕重来没有断过,以前大多数关于周总理的事迹基本上是从他人口中得知。现在就不同了,网络资源的发达让我随时随地能够获取总理的各种信息。也有一系列描述有关周总理的生平事迹的书籍,从中让世人更深一层的了解总理,懂得了总理。

众所周知周恩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名解放军和中华人名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名解放军和中华人名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名共和国总理。这一系列的头衔并没有让他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和骄傲,而是让他用更多的时间投身于为祖国的建设和为人民服务中来。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周恩来是位一心为国、为民,不图名利,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领导楷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周恩来在转入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小学堂的这一年,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在东北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上,留下过少年周恩来的足迹。“忆甲辰年兮神往,想日俄战兮心酸。”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渗透在他的各项活动中。小时候的周总理就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是多么远大和崇高。当今社会的子女们能有几个会有这样的抱负,这样的理想。虽然现在已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随着中国的经济日益发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再怀有“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看似有点要求过高,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但周总理那种坚定不移的志向和信念,以及日后努力去贯彻和实现的意志,是我们千千万万学生所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每个人作为组成中国的一部分,都应拿出自己的力量,拿出自己的决心为祖国做贡献,为人民所服务。

从书中我清晰地看到,周总理从小时候下定决心起就一直再为中国的未来奋斗着。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成立后,终没有改变他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在中国人民事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的力量都是不容小觑的,他为祖国的所作的贡献数更是不计其数。对于外来的观察者而言,周恩来的两种角色给予了他们深刻的印象。他首先是一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迷人风度与机智谈吐在第一印象时就令人难以忘怀。在1943年对蒋介石政府失望透顶的费正清很容易对重庆的“周公馆”兴趣昂然,他的观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这样描述45岁的共产党驻重庆代表:“周恩来作为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初次见面时就打动了我。这是一位英俊潇洒、有着一双黑色的大眼睛的伟人。”他的学生白修德也得出了类似的判断,他乐于在周公馆做客。多年后,都已老去的他们在北京再次见到了周,但除了模糊的记忆,一切都已改变。

书中提及了他许许多多的事迹,谈到国外称他是一个伟大的谈判家。西安事变以后,周恩来和张学良进行了谈判,周恩来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的局面在中国出现,西安事变也得到了和平的解决。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取得了胜利。双方的力量,在战争中都得到了发展,这在当时大大的有力于中国日后的发展。后来周恩来回到延安,接着就参加了中共中央高级领导干部的整风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开始了他繁忙紧张的总理生涯,他大部分的精力也都集中到政府工作方面去了,并提出了新中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方针。他虽身居国家总理之位,却处处事事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他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亲戚谋一点私利。周恩来既主持政务院的工作,还主持着军委的日常工作,并领导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斗争。人民的总理周恩来,是全国人民的总管家。从内政到外交、内政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他无所不管,而且处理每一项工作都十分认真细致,井然有序。从建国到1956年,周恩来意气风发,才华四溢,为共和国工作的各个方面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他还提出了“四化”就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周恩来不顾余震危险,大地还在颤动,他就赶到灾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

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总理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他早已把自己融入到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来,随时随地心系国家和人民,“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周恩来总理值得祖国世世代代人民的敬仰。周总理有着伟大的远见,从他童年接受教育起,到后来东渡日本留学,都在寻找着祖国未来的出入。他在不断前进和探索的道理中,终于在旅法期间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他无比精明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认为中国该走社会主义道理。这就是他的远见,一个伟大的远见。1928年,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最早提出了思想建党的问题。党的思想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在那个时期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思想理论建设是贯穿党的一切建设的中心环节,而当时的周恩来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又让人民看到了其伟大的远见,也为日后的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周恩来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运用其独到的见解,精确地判断 以及过人的智慧,在外交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外交工作的一切方面力争取和平而努力,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并为国际法准则做出了重要贡献。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的精彩发言,使中国多在边舞台展现了外交的风采。在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他的发言阐明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回击了反动派的造谣诬蔑,使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认识更清楚了。周总理在外交上的贡献远非如此,其一身伟大的事迹怕是让我们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传阅不完。

周总理的一生都心系祖国和人民,连他去世的最后一刻想到的也是别人,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要全面的从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以及生活上来规范自己一系列的行为和作风,从而完善自己,我们要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尽自己的所能去做好每一件事,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祖国尽心尽力。

篇三:周恩来传记读后感

周恩来传记读后感

“周恩来”,一个震惊世界的名字,一个响彻华夏的字眼。翻开历史的扉页,熟知这位总理的生活历程,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简洁朴实的一面,而且也可以看到他兢兢业业为中国谋求光荣道路的背影。想想他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再看看他那“大江歌罢调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救国报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位总理,我们除了爱戴,也许更多的应该是崇拜。

每当听到“周恩来”这三个字的时候,心中总是涌起一股说不尽道不清的感觉。周恩来这名字,陪伴我们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旧有多少人在怀念他,仍旧有多少人为他的精神所找动!人气旺盛的“周恩来青年研习会”网站的存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周恩来传记》这本书的书名是由邓小平题写的,它是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从整本书的内容编排上来看,这本书是从周恩来的“童年”写起,最后是以“最后的日子”结束,整本书都很明澈的透视出了周恩来在各个时间段内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怎样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挽救国家命运而努力的历程。

虽然是在小学里学习《万里长街送总理》时,周恩来那高大伟岸的形象说已深烙于心,但对他的一生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却是在一口气认真读完厚厚的四本《周恩来传》之后。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

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每一次想起周恩来,不知大家想到的是怎样的场景?而我,不知何时起,每当想到他——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首先想到的,不是他那爽朗的笑声,不是他那幽默的话语,也不是他那青松一般驻立的身影和矫健行走的身影。浮现在脑海是的是一幅画。画是,总理独坐在一间黑暗的房中,窗外、室内一片漆黑。黎明前的黑夜,看不到一点光亮,只有总理桌前的台灯,散发淡淡的幽光,映出他俊逸的脸庞。总理刚刚批完最后一份文件,放下了笔,疲惫地抬起头,望向那黑暗笼罩下的窗外。瘦削的脸上满含悲楚,紧皱的眉头好像永远也舒展不开,眼中不知不觉盈满了泪水。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是浙江绍兴人,作为一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

层,但是他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崇高的人格精神,最终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好总理,并且得到了世界人民的称赞。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像这样在 国内外,各界有志之士夸赞周恩来的例子枚不胜举 ,在周恩来逝世后,联合国降半旗(不是联合国旗降半,而是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国旗全降半旗)。其中有一些国家的领袖不高兴了,说:“为什么不给我们国家死去的领袖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掌管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国内海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谁做的到的,我也给降半旗。” 所有人都鸦雀无声!从这些实例中 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周恩来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力。

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周恩来南征北战,以各方面的才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先后领导一系列的工人运动,指挥了一连串的武装斗争;他适时创办了许多进步社团,发表了大量战斗檄文;他主动参与了许多和谈,促成了好多合作;他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开展整风运动??他所作的这一切都给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为世界的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日理万机,以身作则,为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竭心尽力。面对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周恩来豪无畏惧,他与“四人帮”针锋相对,不断周旋,奋不顾身的解救遭难的老同志,为中国的发展保留了人才精英。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周恩来南征北战,以各方面的才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先后领导一系列的工人运动,指挥了一连串的武装斗争;他适时创办了许多进步社团,发表了大量战斗檄文;他主动参与了许多和谈,促成了好多合作;他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开展整风运动??他所作的这一切都给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为世界的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日理万机,以身作则,为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竭心尽力。面对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周恩来豪无畏惧,他与“四人帮”针锋相对,不断周旋,奋不顾身的解救遭难的老同志,为中国的发展保留了人才精英。周总理凭着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也是在如此复杂的特殊环境,总理不得不说出那些违心的话,写下那些违心的字时,拥有在爱的周总理心里是怎样的心情啊!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且真诚的人也会对自己说错的话,做错的事耿耿于怀,总要与人说清楚才可释怀,就像鲁迅先生念念不忘的那一只风筝。更何况是周总理这样一个大智大仁的人!那应该是颗滴血的心吧!他又能找谁释怀?

然而,也是在这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在这如此而已委屈无助的时候,周总理仍旧无一句怨

言,仍旧默默努力。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需求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即使在得知自己患膀胱癌后,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尽头。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不热爱他吗?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忘却他吗?不,我们毫无理由,我们绝对不能!

大意是: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都应该对任何研究对象客观地看待,不应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这是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但当我们研究周恩来时,却无法坚守这一条。我们无法在研究他时,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所影响。这一点使我们的研究文集带进一许多个人的感情,也许已偏离了客观前提。但也正因为如此,也使我们的目的更明确,更坚定。

这样的话语,比那些直接赞美的话语更有力十倍、百倍。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带给我们的东西——“周恩来精神”!他品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他的品德、人格、风范、情怀旱已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

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在这个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轻的我们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困惑和无法摆脱的迷惘。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这种能够给我们以方向和力量和精神。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我们坚信,总理一直以慈父般宽容的心关爱关我们,总理在等待我们年轻一代走出浮躁与迷惘,以一个后辈学人的身份,怀着一颗不染世俗风气的心,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

我们永远需要这种爱,我们的民族永远需要这种精神——周恩来总理,集中华民族广博的智慧于一身,扬炎黄子孙完美的魅力于中外。周恩来如一本厚厚的书,读懂他,将使我们看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卑微,直面复杂的人生;周恩来如一盏高悬的明灯,光芒穿越时空,照耀我们前行!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600字


以前,老听爸爸说:“周恩来总理很伟大”。自己偶尔也在电视、电影中看到一些与成年周总理有关的片子,对周总理有了一些印象。但是,自从我读完《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后,使我更真正深刻的认识到了周总理的伟大。

周总理是一位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独立自强、相貌俊朗、雄辩滔滔的少年;他是校园里的天才少年,也是大众面前的激情演讲家;他爱国忧民,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努力;他……;特别是他志向高远、从小就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更是让我深受触动、自叹不如。

此时,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惭愧。我的学习成绩不错,特别是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学了田径、乒乓球、速度轮滑、足球、篮球、羽毛球、电子琴、大镲、围棋、游泳、帆船、滑力板、摄影、书法等在学校学不到的技能。并取得了国家三级运动员、市阳光少年候选人、区级三好学生、区级学法标兵等荣誉。在浙江省、市、区各项比赛中露露获奖,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更是很少落空。可我的想法只是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多学本领。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多挣钱。为家长、老师以及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争光;为自己和家人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现在和敬爱的周总理少年时期比起来,自己简直是井底之蛙、见识浅薄、思想狭隘。完全没有一代伟人周总理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和人格魅力。更何况周总理生活在那么恶劣的年代,他在少年时代就能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志向。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可好多的青少年却在追逐各类明星,只知道贪图享乐,没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电视、电影中大多也是娱乐、搞笑的节目,而且大多青少年心里多有一夜成名的冲动,总在想不劳而获。可是对伟人的少年时代了解甚少、不知道一个人要成为一代伟人,必须要像周总理那样有独立、自强、勤奋等优秀品质。

我希望文学艺术出版单位以后能多出类似的书和节目,让我们这些正处在学习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更深刻的接触了解伟人的少年时期,熟悉历史、认识社会,从小学习伟人的优秀品质、高尚情操,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将来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800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让我认识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当我读完《少年周恩来》后,我发现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身上的闪光点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让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形象在我眼前真实地高大起来。

《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在一段黑暗生活中磨炼出来的一代伟大总理—周恩来的少年生活时代。1840年,英、法、美、俄、日等国家纷纷入侵,周恩来就出生在这样的年代。“大鸾”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未来的他带给人们是美好的希望。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幸的,但是周恩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炼自己、锻炼自己。1910年周恩来北上求学,考入东关模范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的号角吹响了华夏大地。周恩来想到革命已经席卷全中国,清王朝已经垮台了,我们已经不在是清王朝的子民了!只听得“咔嚓”一声,周恩来把自己的辫子给剪了,他大声而而又庄重地宣布:“同学们,我们不再是清王朝的子民了,我们不再要他们的统治了,我们要学习西方的新文明。我们要脱下长马褂,告别旧时代,穿上短衣服,拥抱新文明。”同时老师给周恩来等讲革命,讲西方的先进文明,这些都在周恩来的心里萌发了革命的种子。

1916年,周恩来考上了南开学校。他在成绩和体格上双重修炼,以强健的身体,完美的成绩毕业。为了寻求救国方针,他东渡日本求学。读到这里,我心中滚动着澎湃的热潮。

最让我感动的是周恩来的独立自强了。同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相比,真是相差甚远。我们出生于太平盛世,尽享幸福生活,父母为我们承担了一切,不像小恩来生在乱世,时常受到危险困难的考验。但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少同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了实实在在的“小皇帝”、“小公主”。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少同学就退缩了,首先想到的是依赖父母,少年周恩来的事迹启示我们:只有独立坚强的人,才可能成为强者。

周恩来传读后感2000


每当听到周恩来这三个字的时候,心中总是涌起一股说不尽道不清的感觉。周恩来这名字,陪伴我们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旧有多少人在怀念他,仍旧有多少人为他的精神所找动!人气旺盛的周恩来青年研习会网站的存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虽然是在小学里学习《万里长街送总理》时,周恩来那高大伟岸的形象说已深烙于心,但对他的一生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却是在一口气认真读完厚厚的四本《周恩来传》之后。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每一次想起周恩来,不知大家想到的是怎样的场景?而我,不知何时起,每当想到他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首先想到的,不是他那爽朗的笑声,不是他那幽默的话语,也不是他那青松一般驻立的身影和矫健行走的身影。浮现在脑海是的是一幅画。画是,总理独坐在一间黑暗的房中,窗外、室内一片漆黑。黎明前的黑夜,看不到一点光亮,只有总理桌前的台灯,散发淡淡的幽光,映出他俊逸的脸庞。总理刚刚批完最后一份文件,放下了笔,疲惫地抬起头,望向那黑暗笼罩下的窗外。瘦削的脸上满含悲楚,紧皱的眉头好像永远也舒展不开,眼中不知不觉盈满了泪水。

在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在多次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转折关头,为挽救党、为党的事业的继续与发展,周总理总是顾全大局,沉着坚定,中流砥柱,起了极为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牺牲精神,面对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忍辱负重,极力保护党的忠诚老革命前辈,尽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苦撑危局。也是在如此复杂的特殊环境,总理不得不说出那些违心的话,写下那些违心的字时,拥有在爱的周总理心里是怎样的心情啊!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且真诚的人也会对自己说错的话,做错的事耿耿于怀,总要与人说清楚才可释怀,就像鲁迅先生念念不忘的那一只风筝。

更何况是周总理这样一个大智大仁的人!那应该是颗滴血的心吧!他又能找谁释怀??然而,也是在这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在这如此而已委屈无助的时候,周总理仍旧无一句怨言,仍旧默默努力。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需求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即使在得知自己患膀胱癌后,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尽头。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不热爱他吗?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忘却他吗?不,我们毫无理由,我们绝对不能!记得曾在一本研究周恩来的文集中看到编者的一段放,大意是: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都应该对任何研究对象客观地看待,不应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这是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条件。但当我们研究周恩来时,却无法坚守这一条。我们无法在研究他时,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所影响。这一点使我们的研究文集带进一许多个人的感情,也许已偏离了客观前提。但也正因为如此,也使我们的目的更明确,更坚定。

这样的话语,比那些直接赞美的话语更有力十倍、百倍。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带给我们的东西周恩来精神!他品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他的品德、人格、风范、情怀旱已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在这个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轻的我们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困惑和无法摆脱的迷惘。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这种能够给我们以方向和力量和精神。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我们坚信,总理一直以慈父般宽容的心关爱关我们,总理在等待我们年轻一代走出浮躁与迷惘,以一个后辈学人的身份,怀着一颗不染世俗风气的心,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我们永远需要这种爱,我们的民族永远需要这种精神周恩来总理,集中华民族广博的智慧于一身,扬炎黄子孙完美的魅力于中外。周恩来如一本厚厚的书,读懂他,将使我们看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卑微,直面复杂的人生;周恩来如一盏高悬的明灯,光芒穿越时空,照耀我们前行!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1000字


他,出生在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家。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幼时,他在一群呀呀学语的小伙伴们中脱颖而出,成了养母的骄傲,天的骄子。他,在孩童时期就已经努力学习,对封建社会,对迷信,他若有所思。

他的命运多舛。本该像小鸟一样快乐的少年时期,却要照顾生病的二母。小小的肩头上扛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

他敢于直面人生,努力地求学——他是一个怀有鸿鹄之志的好少年。他学习十分努力,只为了他的理想——为中国之崛起而争光!在学校里,他目睹了不学无术的败家子与思想陈旧的老师……在校园外,他目睹了只会饮酒作乐的贪官污吏与凄惨的下等人民。他说,他要让这些人过上好日子!我佩服他的志向。

他,是文娱兼能的社团领袖,是学校里的办刊俊杰。他,是个雄辩滔滔的热血男儿,剪断长发,力倡新剧。他为了学习新知识毅然东渡日本,感悟极深。他与朋友们们在新年立志:要有新思想,做新事情,学新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他坚信,真理总会绽放光芒!

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就是——周恩来!这个名字光耀华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周恩来”三字。饱含乐乐多少思念,饱含了多少恩情,饱含了多少崇高的敬意!

他为人民想的多么周到!他对人民有多少恩情?他来帮助了多少人民?

合上书,我坐在椅子上,思绪万千。我觉得,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有胆量挑战权威,他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勇敢地东渡日本,去追寻真理之光……他的模样,在我的脑海中,历历在目。

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奋斗,而努力,他是一位优秀的国家领导人。

又翻开这本书,无意间翻到了一页,上面,写着一段灼热的文字:“周恩来,这位少年俊杰,心中满怀着对国家、民族、人民深沉的爱。饱含着深情,一遍一遍吟唱着他心中的理想,呼喊着同龄人不要丢了自己的责任。在一个满目疮痍的年底啊,心中仍然保持着一种执著的坚守,这谈何容易!正是胸中远大的志向、高昂的爱国热情,支撑着周恩来永远向前进向前进!”

这铿锵的文字让我热泪盈眶。信念,支撑着周恩来永远前进。现在,谁还有像周恩来这样坚强的信念?谁还天天为国家大事着想?

周总理之所以当上了总理,大部分源于他年轻时的丰功伟绩。没有学识,怎能党总理?周总理去世时,人们万分悲痛!因为他心怀大爱,广救天下苦难百姓。也是因为他在年轻时期就十分同情苦难百姓,立下远大志向,才成为人民的好公仆的……

我佩服周总理。佩服他的博学多才,佩服他的人次大碍,佩服他的一切。我,也在太阳升起立下志向:

我要做周总理那样的伟人!

读完少年周恩来,我学到了太多太多。我会永远记住这个伟大的总理!我会永远记住他!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700字)


今天我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书中周总理的命运和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知道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周总理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神圣的领袖,他的名字光芒四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周总理自幼就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独立自强,是个早慧孩童,可不幸的是,在他九岁那年,他的生母万氏去世了,周恩来一个人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周恩来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两个比他年幼的弟弟,他开始料理家务,打理起家里的日常起居,别看他年幼尚小,却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再想想我,从小就由我外婆抚养大,什么粗活也没做过,就连拿拖把的劲也没有,再想想周恩来,从小就开始吃苦头,真是差别太远了。1910年,周恩来12岁了,他去北上求学,周恩来各门学科都十分优秀,尤其是书法,作文,英语,经常拿班上第一。毕业后,他又去考南开大学,考试成绩出来了,周恩来的成绩十分优异,顺利的进了南开大学。周恩来说到做到,南开大学的课上讲的都是英文,一次数学课,周恩来怎么也听不懂老师讲的英文,便暗暗下决心恶补一下英文。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起床了,坐在书桌边,不停地背诵那些难懂的英文单词,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对于周恩来来说,一个小时可以掰成两个小时来用。后来他又去日本留学,去国外见识,寻找救国的良方。

周总理,您是如此的为国操劳,为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您付出了太多太多,因为您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向您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杭州市下城区长寿桥小学四年级 吕铭悦

本文系()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读后感《读《周恩来传》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