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往事如歌读后感 > 地图 > 往事如歌读后感,2024往事如歌读后感
往事如歌读后感相关栏目
往事如歌读后感热门栏目
往事如歌读后感推荐
往事如歌读后感

(共 6961 篇)

  • 1、 [优质读后感]生命如歌读后感七篇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人们在阅读了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读后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一篇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优质读后感]生命如歌读后感七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生命如歌读后感【篇一】

    《生命如歌》和《唐俊的博客》这两本文集以宣传丹东为主线,涉猎旅游美食、健康保健、民风民俗、亲情孝道、人生感悟、识人交友、股市投资、阅读欣赏等诸多方面内容,真可谓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百科全书、旅游指南。读后,使人受益匪浅。

    唐俊仁兄不善言谈,但喜欢读书,勤于着书,他的业余时间大都在读与写中度过的。久而久之,读书着书就成了他的一种养生之道。他说:文化能养生,也能造就一个城市。如果人人都有文化,这个城市一定会是一个书香城市、文化城市。有文化的城市就能变得大气秀美。丹东正朝着这方向努力,未来的丹东一定会是一个文化强市,书香名城,一定会更加大气而秀美!

    唐兄说得在理。文化助力于经济发展,早已成为了现实。当下,建设文化上海、文化杭州、文化青岛等成功范例,再次证明文化不仅能助力城市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城市文化需要有文化的人解读和保护,而一个人有文化、获得文化最主要的路径自然就是读书,增长阅历。所以,诸多城市相继都开展了读书月、读书周活动,希望唤起民众读书的欲望。读书本是人生份内之事、寻常之事,到了需要号召的程度,多少有些尴尬。其实读书有用,无人不晓,但有用的事很多,读书有用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常常让人困惑。至于活到老读到老的价值问题,更是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

    古今中外,说读书的文章多如牛毛,读书体验更是五花八门。这既说明读书的好处,亦说明读书不是一个简单地寻本书来看的问题。读书娱乐,可以让人放松身心;读书求智,可以让人高瞻远瞩;读书求财,可以让人规避弯路;读书养生,自然可以让人修身养性。所以,在诸多真理之中,开卷有益至为重要。其实,开卷有益大家都懂,只是后来时代发展了,有益的事儿似乎多起来,似乎开卷之益,与其他之益有了些急功近利的比较,于是开卷之益被冷淡了,被淡化了。如果说人们经常会干些舍本逐末的事,那不再笃信开卷有益,差不多就是最大的舍本逐末。

    唐俊仁兄不仅爱读书,而且不惜本钱写书、出书,这对于不读书和光读书而不善于

  • 2、 如歌的年华_750字

    一首歌,一段回忆。当熟悉的前奏响起,随音乐蔓延在心里的,还有许许多多在时光的晕染里逐渐模糊的影像吧。那些如水的年华里,总有一个声音,教会我们独立,教会我们坚强,教会我们用心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微笑着穿越怅惘迷惑的青春期,在未来无限不可预知的现实面前,认真倔强地长大。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过去……”岁月让我们所拥有的变成回忆,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来迎接光辉岁月。

    我们都曾拥有一段如歌的年华,听到这首歌,那逝去的岁月与记忆又回来了。我仿佛看到十三岁的自己,那年的校园,有我最深的迷茫。屋顶的天空是我们的,放学后的夕阳是我们的,我们不曾辜负那一季的阳光,犹记得我站在操场上大声歌唱着:“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泪如雨下。我们奔跑在校园中,我们轻狂、叛逆、忐忑、挣扎……那些年天空很高,风很清澈,从头到脚都很快乐,我们约好了要再唱这首歌。那所学校,那间教室,沉淀了我们所有的回忆。

    现在,那间熟悉的教室又装满了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不久亦将悲伤我们曾经的悲伤,幸福我们曾经的幸福,那朵叫作青春的云,曾经飘过我们的天空,淋湿了我们的心情,和岁月一起馈赠我们两个字——成长。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遇见你,在最好的时光里,如果梦想记得路,感谢你,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如此纯真的年代而不可复制,那些逝去的美丽,在与久相遇时未及珍视,失去后却也不曾郑重的道别。我永远无法握住一去不返的时光,但我想握住这首歌,似乎我们的一生,一直在不断与自己重复的相遇与分离,如此,我想握住你的手,便是对时光与自我的纪念吧。

    天黑的时候,那些如歌的年华,悄然而至如影随形。

  • 3、 生命如歌读后感

    生命如歌读后感(一)

    《生命如歌》和《唐俊的博客》这两本文集以宣传丹东为主线,涉猎旅游美食、健康保健、民风民俗、亲情孝道、人生感悟、识人交友、股市投资、阅读欣赏等诸多方面内容,真可谓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百科全书、旅游指南。读后,使人受益匪浅。

    唐俊仁兄不善言谈,但喜欢读书,勤于着书,他的业余时间大都在读与写中度过的。久而久之,读书着书就成了他的一种养生之道。他说:文化能养生,也能造就一个城市。如果人人都有文化,这个城市一定会是一个书香城市、文化城市。有文化的城市就能变得大气秀美。丹东正朝着这方向努力,未来的丹东一定会是一个文化强市,书香名城,一定会更加大气而秀美!

    唐兄说得在理。文化助力于经济发展,早已成为了现实。当下,建设文化上海、文化杭州、文化青岛等成功范例,再次证明文化不仅能助力城市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城市文化需要有文化的人解读和保护,而一个人有文化、获得文化最主要的路径自然就是读书,增长阅历。所以,诸多城市相继都开展了读书月、读书周活动,希望唤起民众读书的欲望。读书本是人生份内之事、寻常之事,到了需要号召的程度,多少有些尴尬。其实读书有用,无人不晓,但有用的事很多,读书有用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常常让人困惑。至于活到老读到老的价值问题,更是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

    古今中外,说读书的文章多如牛毛,读书体验更是五花八门。这既说明读书的好处,亦说明读书不是一个简单地寻本书来看的问题。读书娱乐,可以让人放松身心;读书求智,可以让人高瞻远瞩;读书求财,可以让人规避弯路;读书养生,自然可以让人修身养性。所以,在诸多真理之中,开卷有益至为重要。其实,开卷有益大家都懂,只是后来时代发展了,有益的事儿似乎多起来,似乎开卷之益,与其他之益有了些急功近利的比较,于是开卷之益被冷淡了,被淡化了。如果说人们经常会干些舍本逐末的事,那不再笃信开卷有益,差不多就是最大的舍本逐末。

    唐俊仁兄不仅爱读书,而且不惜本钱写书、出书,这对于不读书和光读书而不善于思考的人是无法比拟的。

    不读书何来文化?没有文化,自然就谈不上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了。一个人没有文化素养,岂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org)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城市缺少文化底蕴,岂能快速发展?又怎能变得大气秀美?有文化的人多了,城市就有了文化氛围,城市的书香气就浓了,城市也就随之变得大气了。正如市委书记戴玉林说

  • 4、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

    近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了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在这本书中,于漪老师饱含深情,用朴实的文笔和亲切的叙事风格,真切地记录了她儿时求学的艰辛与欢乐,对可敬可亲的老师的怀念与崇敬;讲述了从初上讲台的紧张与困难,到怎样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宰;进而倾诉一名特级教师的甘苦,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探索思考和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徜徉在于老师的教育工作经历中,有顿悟、有欣喜、有感动,更多的是于老师的言行指引着我们这些教育者该如何用心来教育我们的学生。

    于老师倡导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这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位做教师的应该致力于追求的目标。这使我想到了语文教学,我觉得在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把握教育的尺度。经常听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想来也有道理,因为在老师给予的时候,还得有个方法。正如人们说的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虽然,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个人的喜好也不一而足:正面的、侧面的;轻松的、严肃的;晓之以理的,动之以情的举不胜举。但是最符合学生需要的方法,一定是最佳的方法,决不是方法的方法,作教条主义的奴隶。当最好的方法与最恰当的方法重合,那么,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然是不露痕迹,浑然天成了。

    罗姆认为,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爱是情感诱导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像于老师那样,用诚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真正达到师生心心相知、心心相印。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教育的热效应。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在安静、平静、宁静的氛围中,无须大张旗鼓,只需从小处入手,切实可行,脚踏实地,将每一项教学工作都落到实处,形成细腻稳健的教学风格与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得到全方位的塑造,各方面悄无声息地健康成长,而非拔苗助长。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和风伴着细雨,沐浴其中的人可以尽情享受,无须打伞。而在欢乐中,爱的气息已经紧紧地包围了他们,进入了他们的心灵。成功的教学应该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长年累月地看似无心地雕琢出一处处奇迹。成功的素质教育应该

  • 5、 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

    书本虽小却让我们能够从中环游世界,关于作者写的作品一书,大家阅读完后都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将难得的心得感悟记录下来。从哪些方面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读后感大全编辑特意呈上“岁月如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岁月如歌读后感(篇1)

    最近,非常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感触颇多。然而,最使我心弦为之震撼的是于老师讲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每每合上书,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总是牵动着我的神经,我咀嚼着它的酸辣,品味着它的香甜,感受着它的无穷韵味。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行动的!

    于漪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教育事业真正就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所以教师的追求和学习也应该是永无止境,不断的探索下去。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一切为了学生。于漪老师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深深地打动了我,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对于漪老师的敬佩。

    一辈子学做教师,需要五心。一是爱心。教师要有爱心,没有爱的教育犹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机。二是信心。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信心+实干=成功,如果连做事的信心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教育。三是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四是恒心。永远坚持做你的这项工作,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得到你所希望的成果。第五是虚心。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不要自满,这样你就能够永远的保持与时俱进的势头,永远不会落后。所以,一辈子做老师,要具备这五心,缺一不可。

    一辈子学做教师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于漪老师任教数十年,她是育人一代师表,教改一面旗帜,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一辈子学做教师,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这样的做人,确实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既感到汗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正是这种严于律己、谦逊为人的品德,成就了于老师一番光彩夺目的事业,成为师者之楷模。

    一辈子学做教师既是于老师从教事业历

  • 6、 生命如歌观后感

    生命如歌观后感(一)

    终于看到了由山西省话剧院排演的话剧《生命如歌》,给我的感觉就是"荡气回肠".虽然看的是话剧,感觉到洗涤的是我们的心灵。在看演出之前,我就读了这个戏的剧本,当时的感觉就已经非常震撼了,立在舞台上的戏,人物的个性和生命力就更强了,特别是老演员董怀玉的杰出表演,仿佛把这位兵团的老战士活灵活现的摆在我们面前,极大的感染了全场的观众。这是我省话剧院特别是主演董怀玉继《立秋》之后,又一出感人至深的剧目,其表演成就可喜可贺。

    话剧《生命如歌》,编剧王元平是一位部队的优秀剧作家,写过不少的剧本,可惜都没有看过。但是从看到的《生命如歌》想象,他的其他作品也不会逊色,因为从这个剧本已经看出了作者的功力不浅。当然,导演和舞美也为剧目增色不少,使全剧的艺术性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值得我省戏剧同行学习和借鉴。

    《生命如歌》是表现老一代革命军人如何扎根边疆,将自己的青春岁月、后代子孙以至生命都奉献给边疆的故事,可以说是完整体现主旋律的话剧。但是这部体现主旋律的话剧却一反常态的不是带有政治味很浓的剧目,而是有非常感人和吸引人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优秀的作品,看起来给观众一种迥然不同的不一样的感觉。

    全剧围绕兵团老战士、年届九十高龄的陈旭刚的家事展开,但是没有把一些标语口号式的"豪言壮语"做为正面道理展示给我们,而是用充满激情的儿女情长和朴素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喜怒哀乐为我们表现了中国几代人之间的差距和代沟,既充满矛盾冲突,又有许多共同的思想感情,看起来令人感触颇深。剧目从一开始就为我们敞开了一位战士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但是也深刻揭示了每个人都不会排除的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子女的疼爱,更忘不了从小自己成长的家乡和故土。正因为他们能够舍弃自己的家乡故土,为国家和党的事业做出忘我的奉献,他们的所作所为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无论陈旭刚还是他的老伴刘玉风包括他的儿子保国、卫国等子孙,尽管和父辈们有不同的社会理念和人生道路,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在他们身上获得的继承和发展。就连在美国长大的重孙子陈帅,虽说受的教育不同,但是也同样具有人类共同的、积极的思想观念,同样是中华优秀传统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同样也预示着中华民族迟早要在世界产生影响的未来。

    正如陈旭刚同自己已经去世的儿子在冥冥之中的对话那样,对国家、对事业的忠诚是建立在对人的基本尊严和自由的基

  • 7、 《生命如歌》观后感

    《生命如歌》观后感(一)

    近日,集团党群部组织新一批志愿者到八一剧场观看话剧《生命如歌》,让志愿者们更深刻的了解和学习"兵团精神".

    该剧以中国梦、"一带一路"为主题,反映了山西援疆工作成果,展示了山西弊革风清、转型创新发展新形象。演出过程中,许多观众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同时也引发出几代兵团人对于忠诚、坚守、信念、生命价值的不同理解与深沉探讨。

    看了这台话剧让我对兵团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兵团人这个群体产生了好奇和敬佩之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兵团历史,学习兵团精神、践行兵团精神。

    《生命如歌》观后感(二)

    2015年8月3日始,由山西省话剧团倾情创作的大型原创话剧《生命如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回演出。该话剧展开的是一部反映热爱兵团、奉献兵团、建设兵团、礼赞兵团的历史画卷,是一首涉关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绵延而悠长的劲歌。这是山西省文化援疆工作走向深入、晋疆文化交流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也是全国19个援疆省份中第一部专门为援疆而创作的话剧。许多观众都饱含热泪看完《生命如歌》,他们深深地被剧情所打动。

    山西老军垦陈旭刚是当年八路军三八六旅十六团的一名指导员。后随部队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进军新疆屯垦戍边。在他90岁生日的前一天,在妻子刘玉凤的张罗下,儿女们从各地回到兵团五家渠市的家里为相濡以沫的老伴过生日。哈萨克族的老朋友和师部也来人给老人祝福慰问。可是陈老爷子却对过90岁大寿的生日耿耿于怀。

    1975年兵团撤销。团场的发展进入了极其困难的阶段,又遇到改革开放初期知青大返程的复杂情势。时任团场党委书记的陈旭刚,为了打消兵团战士面对走留的困惑,稳定生产秩序,逼迫担任生产连队连长的儿子陈保国在自己的面前发誓决不离开兵团。

    在反复得到儿子的承诺后,他在群众大会上宣布自己的家人决不会有一个人离开兵团。意想不到的是,当天夜里他儿子陈保国居然和北京知青的妻子侯素英带着5岁的孙子偷偷离开兵团回到了内地。对于儿子的离去,恼怒的陈旭刚发誓今生不再认陈保国这个儿子。血脉里流淌着兵团人精神的陈保国,没有忘记需要发展、需要支持的兵团。2004年,他投资兵团兴建企业,想在父亲80岁生日的时候,希望和父亲消弭积怨,却被生性刚正的父亲拒之门外。

    面对老伴和民族朋友的欢庆生日之约,90岁的陈老爷子预感到儿子陈保国也要回来。陈旭刚耳闻目睹儿子10年来,对兵团建设、边疆发展的付出,心中虽然渐渐平息了怨恨,

  • 8、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精选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是我们从网络收集和整理的。尽管岁月流逝,但经典的读物日久弥新,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在写读后感时,应该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发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1

    十多万字的精湛文字一气呵成,详细记载了着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于漪老师这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的人生心得,她一直辛勤耕耘在教育园地,在语文教育、学校管理、教育改革和社会活动等多个领域作出卓越贡献,产生重大影响,书中她着重回顾了求学和从教生涯,总结了自己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的岁月人生,既有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心得,更有一位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奋斗的教育家的教育思考。书中写到: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行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在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是啊,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要善于倾听,不先入为主。当一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总想找值得信赖的人,特别是心目中尊敬的老师一吐为快。这时,我们要静静地听其诉说,然后再耐心地交谈,为其指点迷津,这样学生会心情舒畅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如果老师对情况不明,又不听学生诉说,就先入为主,说三到四,甚至捕风捉影,横加训斥,学生则会对你敬而远之,那么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要以德感生,不以势压生。为师者,平时一定要高风亮节,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与学生谈心时,学生才会听得进去。如果平时为师者形象不佳,谈心时还使用高压手段,肯定要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使谈心一无所获,还会适得其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于漪老师的从教经历、心路历程、经验成就和思想成果不仅成为教育系统的宝贵财富,同样也成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必修的教材。再一次认真阅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将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奋进。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篇2

    曾经多次观看有关介绍于漪老师的录象,也曾亲自聆听过于老师的报告,今天,手捧《岁月如歌》一书,更如同于老师就在对面,娓娓道来,一清如水。书中于老师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为我们青年教师、为教育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于老师坎坷一生,研修一生,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一

  • 9、 岁月如歌读后感900字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

    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索之路。

  • 10、 最新岁月如歌作文

    让文章充满真情实感作文是表达情感的手段,经常写作文有助于加强我们的写作技巧。本文致力于剖析“岁月如歌作文”故事的多层含义。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

    岁月如歌作文(篇1)

    永远有多远?我不知道;永远有多远?我一直想知道。

    前段时间和朋友在一起喝酒,说起来她的女朋友,他免不了感慨赞叹一番,其间不免也对女朋友表白了一番,说我会永远永远对你好,永远要和你在一起之类的话;当然,当时我只有附和。想想他们,其实在某段时间里我也说过同样的话,我想很多人都说过同样的话;无意间,突然觉得有个问题闪现在脑海中:永远?果真能永远吗?永远有多远?

    永远有多远?说起这句话我就会想到泰戈尔的诗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我不知道永远是怎样的一个词性:形容词?动词?还是感叹词?又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是不是距离;如果是距离,是什么样的距离?它会是时间吗,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时间流转?是南极到北极间的距离还是地球到太空之间的距离?是山盟海誓?是海枯石烂?是卿卿我我还是若离若合?

    记得小的时候当说起“永远”来,自己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好像只有用这个词才能表现出自己的坚定和当时的心情;而这个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是儿时的一种真实的表现。我想对谁好就可以对那个人说:我永远都和你玩;他想和谁坐同桌就可以对她说:我想永远和你是同桌等等。那时有太多的永远。那个时候我们口口声声把“永远”挂在嘴边,但几乎都像肥皂泡样的破灭了。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那个时候对“永远”的理解是种模糊不清的概念,有的只是体现了一种淳朴的友谊和儿时的一种飘渺的感情。而我们的这些曾经的“永远”都随着自己的日益长大而凋零在那些梦中。

    当年龄大一点的时候,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渐渐明白,我们曾经说过的永远在一起的约定,说着我们永远是朋友,说着即使老去我们依然在一起的话......现在都已经烟消云散了;那些曾经的永远都已经被风吹散在无人问津的角落,被雨淋湿在无人过往的地方,被我们早已抛在了脑后;当我们忽然有一天被惊醒却发现彼此是那么的陌生和尴尬;当年的“永远”是那么的滑稽和可笑。以前的纯真居然在许多年后听起来是可笑的。为什么?难道我们的“永远”就仅仅是那一刻心情的展现和定格?

    永远有多远?没人知道,但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即使在这个世界待的再长也会有那一天的。也许明天的某种莫名其妙的原因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6-03

  • 2019-10-28

  • 2023-02-08

  • 2019-09-20

  • 2022-01-07

  • 2021-12-11

  • 2021-12-0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3-02-17

  • 2023-06-17

  • 2019-09-21

  • 2019-10-20

  • 2021-08-23

  • 2019-10-12

  • 2019-10-17

  • 2019-11-03

  • 2023-03-17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01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11-16

往事如歌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往事如歌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往事如歌读后感、2024往事如歌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