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 > 地图 >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相关栏目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热门栏目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推荐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

(共 6512 篇)

  • 1、 读《周恩来传》有感

    我自小酷爱读书,除了课上所学,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人文历史,我都爱不释手。但是,虽然涉猎广泛,由于从未认真思考过读书和学习的意义,我仿佛在黑暗中踽踽独行,没有方向。当有一天,我读到《苏菲的世界》,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愕然,我沉思,我想寻求我读书和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人究竟为什么要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身份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传统文化从心性修养的角度出发,认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的终极目的是明理修德。比如曾国藩告诫子孙:余不愿(尔)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而到了现代,很多人认为孩子们读书受教育,只是为了将来有好的职业、有很高的收入,过很好的生活。

    可这是我们现代青少年读书的意义吗?我们现代青少年读书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苦苦探索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13岁的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振聋发聩,仿佛一道光,一下子给我指明了方向。原来,读书和学习不仅可以修身齐家,还和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荣辱紧密相连。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爷爷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周恩来爷爷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天道酬勤,日新月异,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向周恩来爷爷学习,从小立下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爷爷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要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2、 读革命的传记《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后感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革命的传记《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后感

    最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老革命的传记,是讲周恩来的!

    读了这本书以后,突然对这为耳熟能详的老革命倍感亲切!里面有好几个分册,有好多个描写周恩来的故事。其中是有一个周恩来外交的故事。读了一遍这个故事,我也终于领会到了总理的聪明机智。

    有一次革命刚刚解放,周总理去美国和交,于是,一下飞机后,便和别人握手,当和一个外交官握手时,那外交官和周总理握好手以后,用自己的手帕又擦了擦,然后又放进自己的口袋。周总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又一次,还是总理出去外交,这次又碰到那个外胞,这次,总理和他握好手以后,又用自己的抹布擦了擦,然后又把它扔掉。那个外胞看了惊讶不已,从此再也不敢小瞧中国人啦!

    这其实也就告诉我们要像周总理一样。做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得人。

  • 3、 读《红色精神——周恩来的茶缸盖》有感

    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当我们无忧无虑地玩耍,当我们吃着丰盛的饭菜,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珍惜过吗?而读了《周恩来的茶缸盖》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篇文章讲的是警卫员几次想给周总理换个新茶缸,可周总理说钱要花在刀刃上,即使条件好了,也不能乱花钱,并把一个粗瓷小碟子凑合着作茶缸盖,一直又用了好久。

    而我们呢,一件衣服穿了还没有半年甚至几个月,就又买了新衣服,把旧衣服放在衣柜瞧也不瞧一眼就又穿上了新衣服;衣服沾上了污渍、油渍就嫌衣服太脏了;衣服刮了几个痕迹,就对衣服有了几分厌恶,觉得太烂了;衣服稍微小了些,旧了些,就说衣服穿不了,更无法穿出门。

    我们这一代,个个是温室的花朵,从小娇生惯养,被宠着,被捧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一遇到点小风小浪,就经受不住。记得有一次去外婆家,晚上停电。那时是夏天,热得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整天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不吹风扇,就要枯萎了似的,更别提没电了。我在外婆家里走来走去,左转转,右看看,心神不定,皱着作文眉头,焦躁不安。外婆见我那副模样,就让我们拿着席子到阳台上躺躺。吹着点儿山风,心情稍微好了些,但感觉还是闷热得要命。过了不知多久,我竟睡着了,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发现右手食指中间一块被蚊子咬了一个大包,我嚷嚷得要命,幸亏来了电,不然恐怕我那一晚上就甭想睡了。这方面,我真是吃不得一点苦。

    还有一次,我的膝盖擦破了皮,就哭丧着个脸,跑去向妈妈求救。妈妈说我太不小心了,啰嗦了我好一阵子,我还顶嘴,说什么又不是我自己想摔破皮的,直喊疼,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帮我吹吹伤口,而我还不停抱怨着。涂完药后,我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边吃零食,一边吹着风扇,可我还是不很满足,埋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唉,我真是太不知足,不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周恩来的茶缸盖》,一篇让我难忘的文章,周总理不怕苦、肯吃苦、艰苦朴素的精神,使我深深懂得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艰苦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殷切期望,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 4、 周恩来,你是伟大的——读《周恩来》有感

    读罢《周恩来》,掩卷沉思。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不禁让我想起欧阳修在《伶宫传序》中的名言:忧劳可以兴国。

    平时,常听老人谈起总理,谈起他对人民的挚爱,谈起他卓越的才干、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威望,我内心充满了对他尊敬和仰慕。

    总理的一生堪以日夜忧劳,殚精竭虑来形容。从他年轻时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起,他一刻也没有停止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操劳。日寇投降后,为了和平建国,他不顾身患伤寒,数次与蒋介石谈判。新中国成立后,他日理万机,为苍痍满目的祖国大地变得美好而呕心沥血。文革后期,他身患癌症却为保护我党的优秀干部而做了大量工作,直至停止呼吸,就这样去了。总理,您为祖国人民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生的忧劳。您以无畏的拼搏,以无私的奉献,赢得全中国人以至世界人民作文的尊重和爱戴。中华民族将永远感谢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以忧劳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忧劳而兴家、兴国、兴邦,自古以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代越王勾践、唐太宗到近代的孙中山,脉脉相传,代代相续。这种美德,在总理身上又得到了新的升华。他赋予这传统美德以新的含义,它被继续发扬,成为为实现理想而排除万难、奋力前进、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我们,跨世纪的接班人,是否也应该有忧患意识呢?是否在享受着革命前辈的胜利成果时,也应该想一想自己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是的,我们还不能放松,祖国在发展,可她还没强大;祖国在繁荣,可她远未达到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前路,还需要我们去开拓、去铺设,若我们不具有忧劳精神,又怎能成为栋梁之材?

    所以,我们要发扬忧劳可以兴国的美德,在拼搏和磨练中争做四有新人,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 5、 学生党员读我的伯父周恩来有感700字

    学生党员读我的伯父周恩来有感700字

    刘航

    《我的伯父周恩来》是周恩来总理的亲侄女周秉德所写的一部回忆周恩来总理的书,回忆从作者12岁随周恩来住进中南海西花厅开始。

    周恩来总理是一位伟大的总理。在人们的心目中,周恩来是温饱、和平、正直、希望、幸福的象征。在作者看来,周恩来不仅仅是这些的象征,也不仅仅是一国之总理,更多的是,周恩来是一位严慈的伯父。

    读这本书,会发现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在周恩来总理身上体现着两种极致,一体两面。也就是周恩来总理的情:对国家,对人民,对党,对亲人的有情;同时有体现着相反的一面,即对自己的无情。在中国古代 ,诸葛亮也是这般。陈毅在游武侯祠说到:"孔明反胜昭烈何其故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爱。"周恩来总理把他的遗爱给了所有人,唯独没有自己。

    这一切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周恩来总理是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国家总理,周恩来总理一生秉持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写的字,深深的融入总理的血脉当中,总理一生把自己的爱给了国家,给了党,给了人民,无怨无悔。在其病重之时,依旧在为了国家和民族奋斗,他说:"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让人感慨万千。

    作为一个党员,个人可以做到入党无私,在党无私,可是,当一个人有了权力之后,他能够完全做到党而无私吗?能够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可是,周恩来总理做到了,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员,同时他还是一位国家总理,他所做的一切只能是为了国家与人民。因此,他的爱可以给所有人,唯独自己不能。

    周恩来总理就像冬天的梅花一般,在寒冬里,傲然绽放,梅花的美丽与芬芳献给了大自然与人们,唯独自己没有分享到其中一点。

    寒冬里,寒风凛致,让人倍感寒冷,可是,在这寒冬中,读着《我的伯父周恩来》里的文字,心中不禁感到万般温暖……

  • 6、 读《周恩来最后600天》有感:谈作风与担当

    谈作风与担当

    ——读《周恩来最后600天》有感

    市局政治部综合指导处党支部 修峰

    近日,捧读《周恩来最后600天》一书后,更为周恩来总理的精神与人格所深深地折服。"周恩来最后600天"只是一个概数,实则是周恩来1972年5月患病到住院,直至离世的那段日子。

    从患病到住院,周恩来经历了两年艰难支撑危局的政治苦旅,从住院到离世,周恩来经历了近600天由生到死的病痛时日。虽精神上忍辱负重,身体上病痛折磨,但一件件国事,一桩桩大事,一起起外事,他仍亲力亲为、呕心沥血,用共产党人百折不挠、不忘初心的风骨,谋事干事、砥砺奋进的担当,挂肚牵心着共和国的成长与发展,直至油干灯尽、蜡炬成灰。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作风问题的根子所在。1973年9月,周恩来陪同外宾游览西湖。中午,外宾用餐由其他中央领导人陪同。周恩来便在"楼外楼"菜馆请随行人员吃饭。饭后,总理三次付费,共计30元,这让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一次,周恩来在上海机场候机时,服务员端上一杯热茶,当服务员转身欲走时,周恩来叫住了她,并让随行人员付给服务员一角钱的茶水钱。服务员不肯收钱。周恩来说:"一角钱一杯茶,人人都这样,我也不能例外。" 一件件小事,处处体现着周恩来的党性就是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人、感染人、昭示人,成为共产党人的行为典范。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大多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打开周恩来1974年1月至5月31日的工作日程,不到半年,周恩来用自己的病躯始终承担着党和国家的重担。除了几次重病不得不卧床外,工作达139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的有9天,14至18小时的有74天,工作超过18小时的有38天,工作24小时以上的有5次,连续工作30小时的有1次。这岂是一组组简单的数字,分明是一滴血一滴血的流淌,是周恩来性格、使命与责任的刚硬担当。周恩来还经常告诫广大干部要有勇气面对现实、面对错误,"犯了错误,关起门来检讨是需要的,更需要的是到人民中去学习","应该公之于众,作自我批评".

    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只有不断完善自我、重塑作风,提升修养、勇于担当,才能更好地待人接物、说话办事。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

  • 7、 高一读《少年周恩来》有感600字

    高一读《少年周恩来》有感600字

    过了三年,再次翻出这本书,但封面上那五个烫金的大字还是那么耀眼,仿佛在诉说着书中的故事。书页也有些泛黄,但是书中的故事还是那么生动有趣,那么刻骨铭心。用生动的文字,记录了一代伟人的成长。

    这本书从“大鸾”出生一直到周恩来赴日留学,一共三十四章节。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十一章“鸿浩之志”。在这一章,魏校长问了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人说:“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有的人说:“为了明礼而读书。”还有人说:“为了家父而读书。”而周恩来却说出了一句志存高远的话:“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这里我似乎隐约看到了未来伟大的国家总理,优秀外交家的影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那时理想之远大。

    在某部小说里曾经看过两句话:“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在急剧变化,国家时势动荡的时代,只有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有自己所坚信不疑的信念,才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人群中,才不会随波逐流,才会从亿万人群中脱颖而出。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成为了周恩来身边的人,追寻着他的脚步,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见识了少年周恩来那时的良好精神品质:独立、自强、好学、勤奋……生于这样的年代,内忧外患,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基层人民水深火热……周恩来从小就生活在基层,明白基层人民的生活艰苦,感受到了曾今亲人所谓朋友的冷漠无情。所以,他知道指望他人来改变自己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周恩来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充实了自己,成为了一代伟人。

    再看看我们自己,出生在和平年代,出生在丰衣足食的家庭,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更是对学习不感冒。殊不知我们现在的和平是祖祖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的学习机会也是祖祖辈辈用他们的汗水换来的。我们都有生命,这是平等的。可是,人人都有知识吗?知识是我们做任何事的基础。没有知识我们将一事无成。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

  • 8、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2000字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近期,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及关键岗位人员观看了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大病初愈的周总理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四个昼夜的故事。影片围绕周总理实地调研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为主线,深入细节,歌颂了总理与群众鱼水情深,诠释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人落泪的同时,发人深省。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水和粮食都来之不易,当风尘仆仆的周总理驱车赶到伯延公社开展调研,基层干部为了接待他,准备了鸡蛋和红烧肉,当时公社大食堂正在给社员们熬难以下咽的树叶粥。此时此刻,面对基层干部的盛情邀请,周总理已跨过门槛的腿收了回来,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了公社大食堂。连弟奶奶为了给周总理做一次拽面,不惜卖掉自己的寿材去换半袋面粉。当连弟爸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拽面出现在周总理面前时,面对基层群众的真诚邀请,他和邓大姐心领神会,满含热泪的吃起了那碗饱含深情厚意的拽面,此时此刻,他们已决定出钱把老人的寿材赎回来,还给老人。这充分地反映了总理心里装着百姓,体恤民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务实清廉,敢于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餐桌上的浪费可曾停止过呢?提倡的“光盘行动”什么时候才能落实,食堂里那些被倒掉的剩菜剩饭每天都在发生,可曾想过树叶粥放在面前,我们是否可以毫无顾忌的喝下去呢。我们应自觉从小处着眼,节约一张纸、节省一度电、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时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强化自律意识,谨言慎行,扎扎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

    善意的谎言在影片中显得尤为突出,影片中公社主任郭凤林为避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而选择隐瞒真实情况时,义正言辞的说“咱老区人民不能给国家添堵”。但粉饰太平不能带人民走出水深火热,深入调研才能了解民生疾苦。周总理甩开干部访贫问苦,多次深入群众家中探访,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知民意方能解民忧,正如总理说的“不了解你们的真实情况,我们拿什么调整政策啊?”“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周总理坐在炕沿上跟连弟奶奶聊,搬个小凳子坐下来跟张二廷聊,敞开心扉跟“落后分子”聊,始终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跟那些最真实的老百姓聊,用真心,用真情,让百姓不畏强权,敢说真话,说实话。

  • 9、 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有感

    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有感

    根据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党小组2016年学习计划安排,2016年2月26日公司组织天津所有党员和重点岗位员工参观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两位伟人的青年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这里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一起组织革命社团,传播革命思想,共同投身革命斗争。两位伟人对天津有着特殊的感情,把天津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始终关怀天津的革命和建设,多次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直到他们临终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海河。

    1200平方米的大厅内,通过463张历史照片,700余件文物、文献以及复原景观、沙盘模型、图表、绘画,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全面系统的展现了周恩来、邓颖超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一生,真实的再现了他们为创建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历程。我们只知道周总理年少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诺言,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样实现这句诺言的。今天看到了周总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明白了,周总理这句话并不是空头支票,他是在认真的履行他的诺言。

    看着邓颖超写给周总理"夫妻庆幸能到老,无限深情在险中,相拥相伴机缘少,革命情义万年长"的诗句,我不由得为两位伟人为祖国而生、为革命而亡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伟大精神而叹服。

    展厅内的荧幕上还展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和举国上下哀悼邓颖超同志的情景,突然想起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学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感人至深!他们一生艰苦朴素,无私无畏,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不断学习和发扬的。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壮丽辉煌的事业,自己带走的却是一身忠骨,两袖清风。

    此次参观,我的内心既有感慨、羡慕、也有祝福。感慨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这对革命情侣在生活上和工作中如此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此从容;羡慕的是周总理夫妇俩个人当时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和磨难,还能在一起,做彼此的支柱惋惜的是周总理不能多在他爱的这片土地上多陪陪这些爱他的人,而就这么匆匆走了;祝福的是有他们的坚实祭奠,中国一定越来越富强。

    对周恩来和邓颖超这对亲蜜无间的革命伴侣, 他们的行动和精神已经形成一种能量,辐射世世代代,影响着芸芸众生。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

  • 10、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让我认识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当我读完《少年周恩来》后,我发现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身上的闪光点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让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形象在我眼前真实地高大起来。

    《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在一段黑暗生活中磨炼出来的一代伟大总理—周恩来的少年生活时代。1840年,英、法、美、俄、日等国家纷纷入侵,周恩来就出生在这样的年代。“大鸾”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未来的他带给人们是美好的希望。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幸的,但是周恩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炼自己、锻炼自己。1910年周恩来北上求学,考入东关模范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的号角吹响了华夏大地。周恩来想到革命已经席卷全中国,清王朝已经垮台了,我们已经不在是清王朝的子民了!只听得“咔嚓”一声,周恩来把自己的辫子给剪了,他大声而而又庄重地宣布:“同学们,我们不再是清王朝的子民了,我们不再要他们的统治了,我们要学习西方的新文明。我们要脱下长马褂,告别旧时代,穿上短衣服,拥抱新文明。”同时老师给周恩来等讲革命,讲西方的先进文明,这些都在周恩来的心里萌发了革命的种子。

    1916年,周恩来考上了南开学校。他在成绩和体格上双重修炼,以强健的身体,完美的成绩毕业。为了寻求救国方针,他东渡日本求学。读到这里,我心中滚动着澎湃的热潮。

    最让我感动的是周恩来的独立自强了。同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相比,真是相差甚远。我们出生于太平盛世,尽享幸福生活,父母为我们承担了一切,不像小恩来生在乱世,时常受到危险困难的考验。但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少同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了实实在在的“小皇帝”、“小公主”。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少同学就退缩了,首先想到的是依赖父母,少年周恩来的事迹启示我们:只有独立坚强的人,才可能成为强者。

    我们都是一样的少年,为着祖国而奋斗。读完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首顽强信念的诗“信念不是铁锤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让我们向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学习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意志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国家富强了,我们更应当奋发图强,向周总理学习不怕苦的精神,以少年周恩来为楷模,努力奋斗,为自己塑造一个灿烂亮丽的人生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09-27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2-06-08

  • 2019-09-20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2024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教您怎么写读周恩来传记有感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