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师韵读后感 > 地图 > 师韵读后感,2024师韵读后感
师韵读后感

(共 5131 篇)

  • 1、 读《师韵》有感

    读《师韵》有感

    文字:杨凤霞

    童年的夜空是寂静的,抬头望去,繁星点点,无边无际的天幕辽远而又深邃,将我孩童的心带到了远方。

    从那个时候起,我便爱上了神秘的宇宙。

    转眼已走过十几载春秋,如愿踏入了北科这片沃土,离我的梦想又近了许多。

    《师韵》如竹,耸立于华夏大地。细看院士们的题词,或刚劲端庄,或豪放洒脱,或清秀隽永,都透露出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场,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一种迎难而上的力量!

    打开《师韵》,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手捧课本时的心无旁骛,仿佛看到了机器轰鸣的车间中他们挥洒汗水时的无怨无悔。战火纷飞,社会动荡,他们却将满腔的热情融入到那钢水铁水中,凝聚成祖国最有力的钢铁长城。

    作为一个理科女,早已听了无数女生不如男生的话。在人们的眼中,女性要么做个贤妻良母,操持家务,要么就做个林徽因一样的才女。做科学家、搞研究时女生都是要靠边站的。可是有一种不服叫做"谁说女子不如男",有一种愤怒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一种魄力叫做"巾帼不让须眉".甘于平庸、自甘堕落的人是命运的妥协者,迎难而上、敢于挑战才是女中豪杰!

    正如李依依,从一个初知世事的少女到一个成熟稳健的女性,从一个娇弱的小姑娘到声震田径场的体育健将,从一个高炉工长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几十载风雨,带走的是青丝,换来的是宁静坦然;带走的是幼稚,换来的是学识渊博;带走的是青春,换来的是祖国科研世界的累累硕果。一次又一次的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我,学习新事物。人生路上,她走出了一段辉煌。而工作背后的她则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了家庭上,做家务、带孩子。为人妻的温柔贤惠,为人母的善良无私,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这样的科学家,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再如钟掘,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深感科技兴邦的重要性,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祖国的钢铁事业。毕业后的她便踏上了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投身科研。谁能想到一个母亲为了学生把刚出生的儿子寄养在婆婆家两年之久,谁又能想到一个女子为了国家的尊严研究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身处钢厂,她预测钢轧机寿命,为钢厂生产争取了一年的正常运转时间;身处学校,她为了科研事业不眠不休,甚至连除夕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她的生命因为有了学生而变得美丽深邃,她的血液,因为有了钢水而变得滚烫热烈!于她,最高的奖赏便是国家的肯定。胡总书记的一句"谢谢你为国家做的贡献"竟使她热泪盈眶!

    我是即将走进材苑大门

  • 2、 吴士平《师韵藏禅》读后感

    吴士平《师韵藏禅》读后感

    陈建军 锦州市实验学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有着容清纳浊的博大胸怀,它从不轻视溪流与小河的细微,从不嫌弃泥沙和杂质的污浊,而是一直在默默地接纳与净化。吴老师书中强调教师也要拥有大海般的胸怀,"宽容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让他们快乐成长。"

    刚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到一年,接触到的都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就现状来看,他们确实比较"难管",有的时候我会被气得直跳脚。所以,对于我这样功力尚浅的年轻教师来说,如何才能将自己修炼到家呢?读了吴老师的书,我有了一些收获,那就是要做一个宽容的老师。那么,如何做一名宽容的老师呢?

    1.做一名宽容的老师,要理解学生。

    这里,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是的,我们都曾年轻过,也或多或少都有叛逆的时候。书中,吴老师自述小时候的自己是粗野的、是淘气的、是叛逆的、是散漫的,这些看起来有些"自黑"的介绍其实是在找回自己当学生时的表现和感觉,以便于更好地将心比心。

    想想看,小时候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难道你就没有上学迟到的尴尬?难道你就没有忘带作业时的懊悔?难道你就没有回答不上问题时的焦灼?难道你就没有因特殊原因而考试失利?我相信,这样的情况,我们上学时或多或少都遇见过。所以,适时地问问孩子原因还是必要的,否则孩子的委屈找何人诉说?

    我任教四年级的计算机课,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提出"三个带"的要求,即带鞋套、带书、带笔。然而某次上课,某个班竟然有7名同学不带鞋套,虽然四年级每个班人数都直逼80,但是在老师的再三强调之下仍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实属不该。我当时很生气,接连问道,"我上课是怎么要求的?你为什么不带鞋套?"孩子们可能是被我的语气震住了,竟没有一个敢直视我的眼睛,其他的孩子也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动不动。连回答问题都不敢,这个时候的我无疑更加愤怒。

    在这样的僵持之下,我倒是最先"醒"过来的,为了惩罚这几个孩子,我给其他同学五分钟自由练习打字的时间,而那七个孩子则只能在座位上坐着不准动。惩罚结束之后,一节课再无风波。然而,下课的时候,七个孩子中的一个男孩子走到了我身边,和我解释了没带鞋套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前一天去姥姥家睡的,没提前装在书包里。想想我们平时还有忘带手机、忘带钥匙、钱包的时候,为什么孩子不小心忘带自己的东西就不能理解一次呢?所以,我又适时地

  • 3、 清塘荷韵读后感400字-清塘荷韵读后感

    【清塘荷韵】是季爷爷的代表名篇,这天我读了【清塘荷韵】,平平淡淡的文字,读起来却感触颇深。【清塘荷韵】是写了季爷爷把几颗洪湖的莲子投入门前的池塘,期望长出莲叶荷花。经过四年的耐心等待,最后长出了大片荷叶,叶子扩张的速度惊人地快。光长荷叶是不行的,荷花也接踵而至。那里的荷花不仅仅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文中还写了他读过一本诗话,其中有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认为第二句对仗不工整。我与爸爸探讨时,爸爸也有同感,爸爸对了一句:池花对影落,日葵向陽开,我看比较工整。

    【清塘荷韵】文中还提到,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而荷花却开得特欢,几乎连池塘的水面都看不见了,写出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也写出了季爷爷喜爱荷花的情绪。文章的后面写他的一个爱花的邻居,天天数荷花。季爷爷是明白的,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明白隐藏着多少花骨朵儿。荷花的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

    季爷爷写的文章,诗句引用得很多。如在文章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静静的池塘里静静地开着荷花,这种境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季爷爷的文章个性好,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以后慢慢品读和体会。

  • 4、 《清塘荷韵》读后感

    这篇《清塘荷韵》是季羡林老先生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冀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 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则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我们很难想像,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地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经过了整整两年的期待后,在第三年,奇迹终于出现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圆圆的绿叶。这是生命的使者啊!虽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却足以使那颗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丝慰藉。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铺满了半个池塘,放眼望去,满目的绿荷红蕖,撩云逗雨,映日迷霞。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 季老深爱着这满塘季荷,每天数次徜徉于湖畔,默坐静观。塘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令人万躁俱寂,陶然于玄思冥想之中。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而此时,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实,微风已拂不起半点漪沦。望着坠落的莲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宁静,这便是对生命的彻悟。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随着天气变寒,翠妆褪尽,满池残荷,继而消逝得了无影踪。此时也不必伤感哀叹,该去的终将会离去,该来的必然会到来。待到来年春水溢,又该是翠盖千叠,满塘红艳了

  • 5、 清塘荷韵读后感400字:清塘荷韵读后感

    【清塘荷韵】是季爷爷的代表名篇,这天我读了【清塘荷韵】,平平淡淡的文字,读起来却感触颇深。【清塘荷韵】是写了季爷爷把几颗洪湖的莲子投入门前的池塘,期望长出莲叶荷花。经过四年的耐心等待,最后长出了大片荷叶,叶子扩张的速度惊人地快。光长荷叶是不行的,荷花也接踵而至。那里的荷花不仅仅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文中还写了他读过一本诗话,其中有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认为第二句对仗不工整。我与爸爸探讨时,爸爸也有同感,爸爸对了一句:池花对影落,日葵向陽开,我看比较工整。

    【清塘荷韵】文中还提到,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而荷花却开得特欢,几乎连池塘的水面都看不见了,写出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也写出了季爷爷喜爱荷花的情绪。文章的后面写他的一个爱花的邻居,天天数荷花。季爷爷是明白的,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明白隐藏着多少花骨朵儿。荷花的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

    季爷爷写的文章,诗句引用得很多。如在文章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静静的池塘里静静地开着荷花,这种境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季爷爷的文章个性好,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以后慢慢品读和体会。

  • 6、 周庄水韵读后感

    篇一:周庄水韵与读后感

    木橹(lǔ) 搅动(jiǎo) 斑斓(bān)(lán) 漾动(yàng)

    彩绸(chóu) 连缀(zhuì) 仲春(zhòng) 屋脊(jǐ)

    覆盖(fù) 目眩(xuàn) 屋檐(yán) 渗出来(shan)

    谛听(dì) 参差(cēn)(cī) 娴熟(xián) 轨迹(guǐ)

    剔透(tī) 丝弦(xián) 勾勒(la) 黑黝黝(yǒu)

    缤纷(bīn)隐匿(nì) 璀璨(cuǐ)(càn) 摇曳(ya

    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闪烁:光亮的样子。

    朦胧:不清楚,模糊。

    连缀:相接。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以此类推。

    丝竹:代指弦乐器。

    清澈剔透:形容水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勾勒:画出形象的轮廓。

    黑黝黝:形容黑的样子。

    隐匿:藏起来,不显露。

    凝重:聚集在一起,很浓。

    蔓延:不停地生长。

    板书设计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周庄节日的夜景——多姿多彩的光带 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节日夜晚的周庄——似梦境,像神奇的童话

    读后感

    好美的一幅画——《周庄水韵》赏读

    赵丽宏《周庄水韵》这篇优美的散文,通过记叙自己在不同时间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情趣的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散文的开头可谓独具匠心,它先从“木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以及相看两不厌的游人”写起,总体上给我们读者一个“周庄很美”的初步印象,这就为下文记叙自己三次游览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作好了应有的铺垫。

    接下来,作家按照自己三次游览周庄的时间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为我们记叙了他的所见所感—— 有斑斓的色彩:不必说那“石桥”的青、“楼房”的黄、“树影”的灰、“云彩”的白、“飞鸟”的黑,“??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只说那

  • 7、 清塘荷韵读后感400字2024 清塘荷韵读后感

    【清塘荷韵】是季爷爷的代表名篇,这天我读了【清塘荷韵】,平平淡淡的文字,读起来却感触颇深。【清塘荷韵】是写了季爷爷把几颗洪湖的莲子投入门前的池塘,期望长出莲叶荷花。经过四年的耐心等待,最后长出了大片荷叶,叶子扩张的速度惊人地快。光长荷叶是不行的,荷花也接踵而至。那里的荷花不仅仅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文中还写了他读过一本诗话,其中有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认为第二句对仗不工整。我与爸爸探讨时,爸爸也有同感,爸爸对了一句:池花对影落,日葵向陽开,我看比较工整。

    【清塘荷韵】文中还提到,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而荷花却开得特欢,几乎连池塘的水面都看不见了,写出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也写出了季爷爷喜爱荷花的情绪。文章的后面写他的一个爱花的邻居,天天数荷花。季爷爷是明白的,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明白隐藏着多少花骨朵儿。荷花的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

    季爷爷写的文章,诗句引用得很多。如在文章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静静的池塘里静静地开着荷花,这种境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季爷爷的文章个性好,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以后慢慢品读和体会。

  • 8、 《乡愁四韵》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愁四韵》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愁四韵》的作者把乡愁比作了江水、烧痛。是的,乡愁令人痛苦,就像蛆附在骨头上。家乡就在眼前,眼眸却不能回去。

    作者小时候,乡愁像邮票,可以你来我往,可长大后,船行不太方便,后来啊,与母亲已是阴阳之隔。现在,目送着大陆,在海湾的另一头。

    余光中曾受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那这种乡愁是单薄的…”。而《乡愁四韵》增势对这句话的诠释。

    最早接触余光中诗人的诗是初中是血的那首《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这头;长大后,乡愁十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方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借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是武将乡愁具体化、形象化了。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思念,渴望祖国的的统一。

    但是,在《乡愁四韵》一诗中,是人将他炽热的思乡之情系成一根红线,将具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四个意象系统的组织起来,是的乡愁不再只是纯粹的距离,更具有沧桑之感。

    读完了《乡愁四韵》,我对诗人和他的诗有更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能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执着。作为一名出生在大陆,成名与港太的爱国诗人,他的字里无不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和执着的坚持。深受思乡的煎熬,是人喊出了他心中的呐喊:“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如此一咏三叹,热情而又奔放的爱情跃然纸上。

    已是远在他乡的游子,随着时间的消磨,乡愁并未减,只能一杯一杯地饮酒。可李白说:“举杯消愁愁更愁。”肖邦曾在生命结束时说过:“请把我的心脏运回我的祖国。”即使叶落了,也要归根,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不是和树一样吗?

    我从未有过乡愁,从未离开过哺育我的土地,熟悉的泥土依旧芳香,鸟啼依旧清脆,河水依旧清澈。

  • 9、 清塘荷韵读后感

    篇一:清塘荷韵读后感

    以前挺喜欢荷塘的,而当我读过这篇文章才明白,原来荷花和荷叶是那么的美。2010年我去了一次荷塘。

    2010年8月的一个清晨,睁开惺忪的睡眼来到了荷塘,为的是看到争奇斗艳、不凋谢的荷花和如翡翠般的荷叶。就在此时,我眼球里倒影出的是一朵朵荷花,还有一片片荷叶,我想:如果我能站到荷叶上不掉到水里该有多好,到那时,我就可以成为“荷花仙子”了,带着这美妙的幻想和纯真的心,我便和荷叶玩耍了起来,我往它脸上洒水珠,它却不让水珠落到它那无污渍又干净的脸上,妈妈说,“荷叶出淤泥而不染”,听了这句话,我便爱上了荷叶。

    还有荷花也是很美丽的。

    淡粉、淡黄色的花瓣,里面包着莲藕,真令人陶醉。假如有一天,我变小了,我一定要躲到这里面,因为荷花里面很安全。哇,是一对母子呀,凋谢的荷花,低着头,看着正在开放的荷花,母亲呵护着它,为它遮风挡雨。

    渐渐的蜻蜓也来了,真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不得不承认,这景色太美了!浪漫的亭子,优雅的小桥,蜻蜓点水,含苞待放、争奇斗艳的荷花,如翡翠般的荷叶……都令人叹为观止。

    这时,我想到了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爱荷塘,一个让我充满梦想的地方。

    篇二:清塘荷韵读后感

    好久不见荷花开放了,自从读了这季老的《清塘荷韵》。仿佛自己又站到了小河边,莲叶一片一片浮在水上,那含苞欲放的荷花用丰韵的体态,清新的花瓣,吸引着我的眼球。正是这种感觉,所谓“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再一次深深的觉醒在我的记忆之中。

    古时候有许多诗人的闲情雅致,就是赏花,而清新而又淡雅的荷花自然就成了许多诗人们赞美的对象。我曾经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位画家画的一幅《清塘荷夏》。画中莲叶映出荷花的娇美,蜻蜓点点水,那意境使画面动了起来,使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荷花的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荷花一样的人,它们的出身并不是多么高贵,没有牡丹的娇艳,也没有百合的高雅,它他们也就像季老那随意撒下的几颗莲子。但是,它们却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追求,不甘心的他们用“莲叶”衬托出自己,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付出,把自己“开放”,像荷塘中那一片一片的荷花,是自己能够挺胸抬头的活在这世上!

    也许,你会问:“那你说的那些人是谁哪?”我会轻轻地告诉你,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路边的清洁工,大山中徒步行走的邮递员,还有最高尚的老师,他们都在默默地奉献着,像一颗荷花,傲立在清塘之中!

    篇三

  • 10、 梨园幽韵读后感

    泡泡珠晃,粉墨登场的,是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一杆大枪流光飞曳,尽情唱若江河奔放满宫满调,用丹田气唱气口险中见长,战大锤腾挪疾利梨园里,老板辈出,英俊杰出,真戏子自风流!

    轻轻掩卷,从台下一片掌声雷动中抽身,那远去的幽幽梨园,如此清晰地映在脑海,戏子的人生百态,亦是那段不老的岁月

    戏子苦。九年科班方可亮相。其中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冻不死的花衫,热不死的花脸之说,从何而来?科班不养无用人,懒了上鞭子,绑沙袋练腿劲,提砖练肩穷人家的孩子卖给师傅学戏,失去亲情当徒,那是怎样一番彻骨寒啊!荀慧生便是典型代表。人家名旦的光辉岂是如此得来的!

    戏子委屈。封建时代,对以优伶为职业者是瞧不起的。为限制这般人溷入仕途,不准其考试,违者处罚甚严。德珺如票友下海革籍,汪笑侬唱戏罢官而程长庚因恪守班规竟被有钱人锁柱看戏。梅兰芳名噪一时却安全无保,舞台被炸。他们凭本事吃饭,满怀对艺术的热忱,惹了谁了?给观众如此快乐,为什么还有杨月楼诱拐、陈伯华乡下躲祸、常香玉化妆脱险?

    戏子有骨气。优伶虽为社会底层人物,却也不乏铮铮傲骨。刘赶三借艺传谏,寓讽于戏,为光绪争作文得看戏位。金少山装病全节,梅兰芳蓄须罢演,周信芳收容共产党大敌当前,民族将沦陷,作为炎黄子孙,纵使戏子也有民族气节,地位再卑微骨头也绝不软,我的灵魂乃台上王侯将相,侮辱不得!

    戏子英俊杰出,自风流。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亲国戚,戏子的魅力早已随了国粹流入国人血液。即使等级再森严,总有韦阿宝要嫁杨月楼,总有德珺如弃爵从艺,京城载涛成龙票。余三胜一连唱七十四个我如比。那出打棍出箱、游龙戏凤,那时南麒北马同登台,真乃五官与心灵的盛宴,戏子们以自己的努力与天赋演活了戏中人,举手投足间风流倜傥,令人折服。行行出状元,戏子更是人才辈出,红遍大江南北,炮火连天中给百姓带来稍许放松与慰藉

    白墙满漶,岁月淌过了朱红漆落。那咿咿呀呀的梨园,不知何时已失散在记忆的尽头。那时的京韵味儿,如今在北京也很难听到了。西皮散板,京韵大鼓当代人早已陌生,但那段烽火岁月里伴随国人的梨园却绝不能为历史所遗忘。那个个活生生的戏子,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诠释了国粹的艺术之美,给了苦难中的人们以视觉享受。他们的生活充满酸甜苦辣,但他们一如舞台上光鲜,他们是有血有肉的真戏子,他们自风流!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3

  • 2022-11-25

  • 2022-02-09

  • 2019-09-21

  • 2019-09-25

  • 2022-03-07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5

  • 2023-06-12

  • 2023-06-01

  • 2023-06-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3-01-29

  • 2023-02-27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2-06-25

  • 2019-11-04

  • 2019-09-26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29

师韵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师韵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师韵读后感、2024师韵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