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战略成本管理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战略成本管理读后感1000字

战略成本管理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零边际成本社会》读后感1000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读后感1000字》,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零边际成本社会,代表协同、共享、资源充足。在作者里夫金深邃的洞察力和雄辩的论证之下,描述了人类未来的生活模式。

协同、共享看似敌不过市场经济、政府监管。这是因为缺乏有力的规则和监管,而在互联网技术下,这一切变得非常简单,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信誉。互联网不仅是硬件的技术,它还在人们的价值观方面起着更卓越的效用。社交网络、朋友圈正能量的传播,使得人们更认同健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而鄙弃那些纯物质主义;更认同环保、低碳、节约、循环利用,而鄙弃浪费、污染:

一、物联网正在改变一切。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软件和网络将人、设备、自然资源、生产线、物流网络、消费习惯以及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连接起来,不断地为各个节点(个人、家庭、商业、交通工具)提供实时的大数据。而这些大数据通过先进软件、算法分析,结果可用于指导实践,提高生产效率。

二,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已经开始联合打造一个能源互联网,它改变了能源的生产和社会分配方式。在未来,数亿人将在家里、办公室和工厂中生产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互联网上共享绿色电力,就如同目前在互联网上共信息一样方便。包

三、3D打印改变了制造业,使得制造业不再是大工厂、高精机器、熟练技术工人的高壁垒模式。

四、慕课时代你可以听最好的课,而且几乎不用什么学费。如果在家里就能随世界上最牛的教授学习,那么还有必要上大学吗,而且还得缴那么昂贵的学费?

五、大部分劳动者将失业。如果制造业目前的技术替代率继续上升,那么大量的制造业工人将会失业。不仅是在制造业,无人驾驶汽车会取代驾驶员;电商、自动售货机、自助结账终端也大幅削减了零售行业的雇佣人数。知识型劳动者也无从避免不只是体力劳动者,知识型的劳动者也将被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追得无路可逃。

六、共享显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社区成员最了解他们的环境,他们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也能优化自己的公共资源。

七、你还需要买车吗?汽车共享俱乐部:会员只要缴纳一点会费,就可以随时用车,凭卡可以使用不同城市停泊在任何地方的汽车,而且你可以随时将其停泊。我们知道谷歌已经成功地研发出了无人驾驶系统。试想一下,如果你想出门,共享的无人汽车随时从最近的停车库驶出,停在你的大楼下待命,你达到目的地之后,它就会自动找一个停车点泊车或者驶向下一个客户。你还需要买车吗?

八、一切皆可共享。房屋共享、物品共享、消费共享。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原因之一就在于年轻一代人是互联网一代,他们更喜欢追随网络潮流的品牌而不是传统物品品牌。

九、互联网将摧毁广告业。最近的调查表明,人们在做出购买决策时,约有2/3的人更相信产品在网民的评价,而不是广告宣传。谷歌这个从互联网广告获益最大的公司已经连续8个季度的由广告商支付的单次点击费用在下降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范文一

一、文章结构

1960年,罗纳德。哈里。科斯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文章共分为十节,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外部侵害。科斯认为:在庇古《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解决外部侵害的办法,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的。他随后指出了问题的相互性,并剖析了两种不同的定价制度,即: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科斯列举了众多案例,对问题进行了重新说明。此后,他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交易成本上。科斯谈到了权利的法律界定问题,并就相关经济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还对庇古的研究提出了质疑,并以铁路为例,证明了其理论缺陷。科斯通过证明庇古分析方法和政策结论的错误,来澄清大家对庇古传统的认识。最后,他指出了福利经济学中存在的方法问题,提出要改变分析方法,即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也就是考虑总的效果。

二、理论要点

本文的分析,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1、外部侵害问题具有相互性。科斯在第二节中指出,传统的方法将外部侵害问题视为单方面的,如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阻止甲?但这是错误的,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必须从总体和边际的角度来考虑。

2、如果市场交易成本等于零,无论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产值最大化。科斯以走失的牛损坏临近土地的谷物生长为例,指出有必要明确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因为这种权利的初始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科斯考虑了两种情况,即对损害负责任和不负责任。其最终结论是: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科斯在第五节中,重点以英国的具体案例阐述了:在所有涉及有害影响的案例中,经济问题是如何使产值最大化的。

3、在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权利的一种调整,会比其他安排产生更多的产值。因此,必须对实际结果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制度安排。科斯具体分析了市场、企业、政府三种不同的解决方式,他认为:当通过市场调整合法权利以后,产值的增长多于它带来的交易成本时,市场就是有效的;当企业的行政成本低于它所替代的市场交易成本,企业活动的调整所获得的收益多于企业的组织成本时,通过企业是可行的;当外部损害涉及很多人,因而通过市场和企业解决问题的成本很高时,通过政府是有利的,但政府管制不是没有成本的。关键是看,哪一种安排交易成本更小,总产值更大。

4、科斯列举了法院对外部侵害案件的审判,说明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法律体系可以影响经济运转的方式,从而表明法律对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斯强调:为了解决外部侵害而进行权利调整时,问题的关键在于衡量消除有害效果的收益与允许这些效果继续下去的收益。我们必须决定,防止损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产生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它方面遭受的损失。

5、科斯分析了庇古《福利经济学》中的缺陷,指出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的必要性。他着重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①福利经济学一般把注意力放在分析外部侵害所造成的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之间的差异上,从而论证了市场制度的缺陷,以及采取政府管制的必要性。该方法忽视了这种安排或许会带来更多的损害。②福利经济学对市场制度的一些假设,脱离现实世界。因而得出的结论,往往跟事实不相符合。因此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必须对新旧情况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结论。③庇古与科斯理论观点的差异,最根本的在于福利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是一种对实物的占有,而科斯则认为是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利。行使一种权利(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就是该权利的使用导致别人的损失。

最后,科斯指出:在考虑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必须考虑总的效果,这就是他提倡的方法革新。

三、科斯定理

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科斯将交易成本应用于产权制度的效率分析,形成了着名的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世界里,也就是在标准经济理论的假设里,不管权利的初始安排怎样,当事人通过谈判都能导致财富的最大化。该定理包含两个重要的理论假设:①交易成本为零。交易成本指外部性当事人建立交易关系,进行讨价还价、订立契约并监督执行所花费的成本。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把交易成本称作:运用价格机制所需要的成本。②产权的初始界定清晰,即外部性问题所涉及的公共权利的归属明确,至于具体归属于哪一方当事人,则没有给予明确的限制。科斯用农夫与养牛人的例子,详细阐述了关于公共权利的交易行为都可以使产权的配置达到最优。科斯定理的实质,是通过交易成本揭示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四、一点体会

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从现实经济问题入手,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即外部侵害的相互性,来探讨交易成本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科斯将产权的界定与交易成本结合起来,剖析了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的观点,从分析方法上进行了革新,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切合实际情况。在分析层面上,科斯从整个社会成本的角度出发,避免了对行为双方的简单讨论。其分析涉及市场、企业和政府三个行为主体,分别为三个主体的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改革的交易成本问题一直十分突出。如何衡量改革的收益与成本,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路径,实现社会收益的最大化?在环境、公共建设等问题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负外部性问题,也是一种产权的初始界定与经济效率问题。通过科斯的分析,我们可以为产权的安排、制度的选择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范文二

《社会成本问题》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的一片重要论文,这篇论文的影响及意义,张五常曾经用「石破天惊」来形容。在这篇文章里,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为零时,而且产权界定清晰的话,任何审判都不会影响合约结果,他们都能达到效率的最大化。批评了庇古关於「外部性」问题的补偿原则。换言之,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麽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於社会成本」,这就是着名的「科斯定理」。科斯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

科斯教授由於「发现并阐明了交易费用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杰出贡献而於199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於1910年在伦敦出生,後於伦敦经济学院就读、任教。1951年移民到美国,先後於布法罗大学和佛吉尼亚大学任教,之後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主编。1982年退休,任芝加哥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

科斯定理是探讨交易费用、法律对产权的界定以及效益最大化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性原理。传统观点认为在处理外部性过程中,应该引入政府干预力量,外部性产生或被课以重税或给予津贴,从而实现福利最大化。科斯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当甲对乙造成外部损害,如果只考虑如何制止甲是错误的思考方法。因为该问题具有相对性,限制甲也会给甲造成伤害,当限制措施给甲造成损害大於本身造成的损害时,无论从总体还是从边际的角度看,都是得不偿失,正确的思考方法是应当使当事人遭受的损害都尽可能的小。

关於交易成本的理解

交易成本,也即交易费用是科斯定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交易费用理论的重要,不仅表现在它是科斯定理体系的基础,而且还是新制度经济学其他分支的基础。

张五常教授就曾这样概括交易费用:「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经济中的成本。因此,在这种意义上,交易成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资讯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一节中,他认为市场交易、企业组织和政府管制都是解决外部性的有效形式,具体使用哪种方式,或者说最优的制度设计要按收益成本的计算具体选用。有时市场交易的方式可能是有效的,只要交易费用足够小,在交易费用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一种替代性的经济组织(企业)可能是更有效的;同时,政府作为一个「超级企业」,它可以强制地规定人们必须做什麽或不得做什麽,并要求人们绝对地服从。因此,在市场交易费用非常之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比市场或企业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另一方面,政府的行政手段并非无需成本,有时它的成本可能大得惊人,比如官僚主义的高额成本。因此,按照科斯的观点,最优的制度设计应是市场、企业与政府的某种结合。

企业整合并购中的交易成本

企业的重组与购并,目标是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打造真正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这是集团化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几家公司拉进来,把几家公司绑到一起,全然没有考虑对集团和个体业务的影响,没有考虑企业员工的抵触,没有考虑是否真正的能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些未被考虑的因素反而极大的增加了「交易成本」,这样的话,并购产生的结果甚至是1+1<1。最终结果反而是增加了交易成本,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布局与发展。

关注一些企业的并购可以发现,有些刚刚开始,但是矛盾已经凸显。它并非是企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达成的「自由交易」,而是政府层面或者企业高层层面的行政手段。行政命令的确把单纯的市场交易成本要低很多,但是强制命令带来的「排异反应」它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交易成本,并且马上会有显现。

在交易成本考察中,除了市场交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以及行政命令之外,通过上述的交易或者命令所引起的结果评价,也应该是交易成本的重要构成要素。决定经济体是否有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制度,然而在决定采用什麽制度才是好制度的时候,还需要看经济运行的交易费用的大小。

企业的发展与效率

科斯理论所关注的论题是效率,而非产权,科斯强调的是人们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没有给予所有制过多的关注。科斯产权理论认识到应该保护人们的这种关系,而不论产权是私有的还是公有的。

另外,产权清晰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从而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一些企业改制中,以科斯的「产权一点都不重要」的理论作为支持,甚至在「产权明晰」的幌子下,发生有权者变相转移侵吞资产行为,那麽,这样的产权即使清晰了也未必有效率。

有很多时候为了一味的追求效率,企业并购重组在未梳理出一种成熟的模式之前大规模推进,其导致的结果最终还是加剧了交易成本的增加,需要花费更额外的人力财力去梳理各种关系,去培育一个个的个体市场。在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确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辖区内的企业经营来看,在深圳涌现出了类似华为的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集团,而其他三个经济特区内,能够称得上国际知名企业的,又能说出几个?同样在改革开放之初,同步发展的四个特区,发展状况大相径庭,根源在哪里?在模式,在制度。制度与模式使企业发展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通过这篇文章,仔细斟酌,从这位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那里,能领悟出很多企业整合并购与企业发展的基本原理。

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2500字


写作品读后感有什么要注意的呢?一个人重新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不免产生了新的见解。我们应该好好地整理一下,在读完书后的思考和感想,下面,我们为你推荐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

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 篇1

《社会成本问题》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的一片重要论文,这篇论文的影响及意义,张五常曾经用「石破天惊」来形容。在这篇文章里,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为零时,而且产权界定清晰的话,任何审判都不会影响合约结果,他们都能达到效率的最大化。批评了庇古关於「外部性」问题的补偿原则。换言之,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麽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於社会成本」,这就是着名的「科斯定理」。科斯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

科斯教授由於「发现并阐明了交易费用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杰出贡献而於199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於1910年在伦敦出生,後於伦敦经济学院就读、任教。1951年移民到美国,先後於布法罗大学和佛吉尼亚大学任教,之後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主编。1982年退休,任芝加哥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

科斯定理是探讨交易费用、法律对产权的界定以及效益最大化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性原理。传统观点认为在处理外部性过程中,应该引入政府干预力量,外部性产生或被课以重税或给予津贴,从而实现福利最大化。科斯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当甲对乙造成外部损害,如果只考虑如何制止甲是错误的思考方法。因为该问题具有相对性,限制甲也会给甲造成伤害,当限制措施给甲造成损害大於本身造成的损害时,无论从总体还是从边际的角度看,都是得不偿失,正确的思考方法是应当使当事人遭受的损害都尽可能的小。

关於交易成本的理解

交易成本,也即交易费用是科斯定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交易费用理论的重要,不仅表现在它是科斯定理体系的基础,而且还是新制度经济学其他分支的基础。

张五常教授就曾这样概括交易费用:「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经济中的成本。因此,在这种意义上,交易成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资讯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一节中,他认为市场交易、企业组织和政府管制都是解决外部性的有效形式,具体使用哪种方式,或者说最优的制度设计要按收益—成本的计算具体选用。有时市场交易的方式可能是有效的,只要交易费用足够小,在交易费用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一种替代性的经济组织(企业)可能是更有效的;同时,政府作为一个「超级企业」,它可以强制地规定人们必须做什麽或不得做什麽,并要求人们绝对地服从。因此,在市场交易费用非常之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比市场或企业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另一方面,政府的行政手段并非无需成本,有时它的成本可能大得惊人,比如官僚主义的高额成本。因此,按照科斯的观点,最优的制度设计应是市场、企业与政府的某种结合。

企业整合并购中的交易成本

企业的重组与购并,目标是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打造真正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这是集团化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几家公司拉进来,把几家公司绑到一起,全然没有考虑对集团和个体业务的影响,没有考虑企业员工的抵触,没有考虑是否真正的能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些未被考虑的因素反而极大的增加了「交易成本」,这样的话,并购产生的结果甚至是1+1<1。最终结果反而是增加了交易成本,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布局与发展。

关注一些企业的并购可以发现,有些刚刚开始,但是矛盾已经凸显。它并非是企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达成的「自由交易」,而是政府层面或者企业高层层面的行政手段。行政命令的确把单纯的市场交易成本要低很多,但是强制命令带来的「排异反应」它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交易成本,并且马上会有显现。

在交易成本考察中,除了市场交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以及行政命令之外,通过上述的交易或者命令所引起的结果评价,也应该是交易成本的重要构成要素。决定经济体是否有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制度,然而在决定采用什麽制度才是好制度的时候,还需要看经济运行的交易费用的大小。

企业的发展与效率

科斯理论所关注的论题是效率,而非产权,科斯强调的是人们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没有给予所有制过多的关注。科斯产权理论认识到应该保护人们的这种关系,而不论产权是私有的还是公有的。

另外,产权清晰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从而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一些企业改制中,以科斯的「产权一点都不重要」的理论作为支持,甚至在「产权明晰」的幌子下,发生有权者变相转移侵吞资产行为,那麽,这样的产权即使清晰了也未必有效率。

有很多时候为了一味的追求效率,企业并购重组在未梳理出一种成熟的模式之前大规模推进,其导致的结果最终还是加剧了交易成本的增加,需要花费更额外的人力财力去梳理各种关系,去培育一个个的个体市场。在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确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辖区内的企业经营来看,在深圳涌现出了类似华为的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集团,而其他三个经济特区内,能够称得上国际知名企业的,又能说出几个?同样在改革开放之初,同步发展的四个特区,发展状况大相径庭,根源在哪里?在模式,在制度。制度与模式使企业发展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通过这篇文章,仔细斟酌,从这位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那里,能领悟出很多企业整合并购与企业发展的基本原理。

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 篇2

科斯由“外部不经济性”开始论述,即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工商企业的行为(如工厂放出的烟尘对邻居的影响)。传统经济分析遵循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抓住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的矛盾,得出了要排烟的厂主赔偿,或征“庇古”税,或令他迁走的纠正办法。而科斯认为,把这种问题归结为由于甲损害乙所以应该制止甲的传统做法,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实际上这种外部效应问题具有相互性,又称不兼容性。避免甲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必须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制止损害,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并且应当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认识问题。

科斯在文中先后分析了养牛问题、“斯特奇诉布里奇曼”、“库克诉福布斯”、“布赖思诉勒菲弗”和“巴斯诉雷戈里”以及其他几个法律案例。科斯认为,现实是存在交易成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法律制度至关重要。由于市场中交易的东西不是像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实物,而是采取的行动和个人拥有的、由法律设置的权利,所以在交易费用为正的现实世界上,法律制度将会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权利应该配置给那些能最富有生产性地使用它们的人,应该探索这样一种有效的产权制度。

在本文的后面一部分,科斯的逻辑大致如下:发现交易对象,交流交易愿望和方式,谈判、缔约和履约都有成本;如果这些成本大于权利调整带来的产值增加,禁令或赔偿就可能使权利的市场调整停止或不发生,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这时有利的权利调整也要由法律来确定,不然,转移和合并权利的高成本会使最佳配置和最大产值无法实现;经济组织能以低于市场的成本获得有效的结果。科斯认为,企业、政府、法院均可以降低社会成本。

科斯在该文结束时指出,权利也是生产要素,在设计经济运行制度时,应该考虑总成本和总效果。

按照我的理解,科斯所说的对待负外部性的正确的方法是:宏观比较双方的总收益总成本,取收益大的并赋权,这样会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会成本。这在理想中是完美的。但是,只能说科斯进步了一些,并未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充分,通常采取的比较方法是类似于“谈判”之类的交涉活动。从这个角度,社会成本是没有被消除的。

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 篇3

一、文章结构

1960年,罗纳德。哈里。科斯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文章共分为十节,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外部侵害。科斯认为:在庇古《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解决外部侵害的办法,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的。他随后指出了问题的相互性,并剖析了两种不同的定价制度,即: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科斯列举了众多案例,对问题进行了重新说明。此后,他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交易成本上。科斯谈到了权利的法律界定问题,并就相关经济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还对庇古的研究提出了质疑,并以铁路为例,证明了其理论缺陷。科斯通过证明庇古分析方法和政策结论的错误,来澄清大家对庇古传统的认识。最后,他指出了福利经济学中存在的方法问题,提出要改变分析方法,即考虑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也就是考虑总的效果。

二、理论要点

本文的分析,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1、外部侵害问题具有相互性。科斯在第二节中指出,传统的方法将外部侵害问题视为单方面的,如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阻止甲?但这是错误的,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必须从总体和边际的角度来考虑。

2、如果市场交易成本等于零,无论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产值最大化。科斯以走失的牛损坏临近土地的谷物生长为例,指出有必要明确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因为这种权利的初始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科斯考虑了两种情况,即对损害负责任和不负责任。其最终结论是: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科斯在第五节中,重点以英国的具体案例阐述了:在所有涉及有害影响的案例中,经济问题是如何使产值最大化的。

3、在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权利的一种调整,会比其他安排产生更多的产值。因此,必须对实际结果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制度安排。科斯具体分析了市场、企业、政府三种不同的解决方式,他认为:当通过市场调整合法权利以后,产值的增长多于它带来的交易成本时,市场就是有效的;当企业的行政成本低于它所替代的市场交易成本,企业活动的调整所获得的收益多于企业的组织成本时,通过企业是可行的;当外部损害涉及很多人,因而通过市场和企业解决问题的成本很高时,通过政府是有利的,但政府管制不是没有成本的。关键是看,哪一种安排交易成本更小,总产值更大。

4、科斯列举了法院对外部侵害案件的审判,说明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法律体系可以影响经济运转的方式,从而表明法律对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斯强调:为了解决外部侵害而进行权利调整时,问题的关键在于衡量消除有害效果的收益与允许这些效果继续下去的收益。我们必须决定,防止损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产生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它方面遭受的损失。

5、科斯分析了庇古《福利经济学》中的缺陷,指出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的必要性。他着重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①福利经济学一般把注意力放在分析外部侵害所造成的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之间的差异上,从而论证了市场制度的缺陷,以及采取政府管制的必要性。该方法忽视了这种安排或许会带来更多的损害。②福利经济学对市场制度的一些假设,脱离现实世界。因而得出的结论,往往跟事实不相符合。因此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必须对新旧情况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结论。③庇古与科斯理论观点的差异,最根本的在于福利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是一种对实物的占有,而科斯则认为是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利。行使一种权利(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就是该权利的使用导致别人的损失。

最后,科斯指出:在考虑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必须考虑总的效果,这就是他提倡的方法革新。

三、科斯定理

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科斯将交易成本应用于产权制度的效率分析,形成了着名的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世界里,也就是在标准经济理论的假设里,不管权利的初始安排怎样,当事人通过谈判都能导致财富的最大化。该定理包含两个重要的理论假设:①交易成本为零。交易成本指外部性当事人建立交易关系,进行讨价还价、订立契约并监督执行所花费的成本。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把交易成本称作:运用价格机制所需要的成本。②产权的初始界定清晰,即外部性问题所涉及的公共权利的归属明确,至于具体归属于哪一方当事人,则没有给予明确的限制。科斯用农夫与养牛人的例子,详细阐述了关于公共权利的交易行为都可以使产权的配置达到最优。科斯定理的实质,是通过交易成本揭示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的关系。

四、一点体会

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从现实经济问题入手,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即外部侵害的相互性,来探讨交易成本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科斯将产权的界定与交易成本结合起来,剖析了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的观点,从分析方法上进行了革新,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切合实际情况。在分析层面上,科斯从整个社会成本的角度出发,避免了对行为双方的简单讨论。其分析涉及市场、企业和政府三个行为主体,分别为三个主体的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改革的交易成本问题一直十分突出。如何衡量改革的收益与成本,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路径,实现社会收益的最大化?在环境、公共建设等问题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负外部性问题,也是一种产权的初始界定与经济效率问题。通过科斯的分析,我们可以为产权的安排、制度的选择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 篇4

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是一篇讨论产权的法律界定的论文,构筑了以“科斯定理”为核心的产权理论分析框架。科斯在1959年在弗吉尼亚大学任教时,曾对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进行研究,并发表了论文《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无线电频谱的使用应服从价格机制给予出价最高者,无线电领域混乱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在稀缺性资源中建立产权,并进一步指出产权的界定有赖于法律。这篇文章关于产权分析的初步尝试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争论。很多经济学家均参与了这场大论战,为了说服这些经济学家,科斯在1960年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一文。

科斯写作《社会成本问题》的最初目的,是暴露庇古所提的解决有害效果问题的方法的根本缺陷。科斯认为“这些解决办法并不合适,因为它们所导致的结果不是人们所需要的,甚至通常也不是人们所满意的。”

科斯提出有害效果问题是具有相互性的,“传统的方法掩盖了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实质”,“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伤害乙,还是允许乙伤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在分析问题时,有必要知道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因为没有这种权力的初始界定,就不存在权力的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科斯说“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科斯举出了一个例子:失散牛群毁坏邻近土地作物的例子。并从假设养牛者对毁坏作物负责以及养牛者对毁坏作物不负责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如果定价机制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都能实现产值最大化的结果,并且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这个结论即被斯蒂格勒称为“科斯定理”。这个定理的主旨就是,只要市场交易的费用为零,无论产权属于何方,通过协商交易的途径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最佳效果。这种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佳效率的结果与产权的归属是无关的。

但是,当加入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时,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科斯早就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所以科斯更倾向于将“科斯定理”看作是“分析具有正交易费用的经济路途中的一块垫脚石,以便进一步分析一个有正交易费用的经济”。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之后在本文的第五节中科斯研究了权力的初始界定和进行某种既定的市场交易的成本。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力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对解决有害效应问题的方法做了具体的分析。

运用交易费用的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作为市场的替代物的企业。“显而易见,采用一种替代性的经济组织形式能以低于利用市场时的成本而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将是产值增加。正如我多年前所指出的,企业就是作为通过市场交易来组织生产的替代物而出现的。在企业内部,生产要素不同组合中的讨价还价被取消了,行政指令替代了市场交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通过企业组织交易的行政成本必然低于被取代的市场交易的成本。”

“但是,企业并不是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可能的方式。”“一种替代的办法是政府的直接管制。”政府可以强制规定各种生产要素如何使用,他有能力以低于私人组织的成本进行某些活动。但有时它的成本也大的惊人,所以,直接的政府管制未必会带来比由市场和企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结果。

对于有害效应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所有的解决办法都是有成本的,区别在于相对成本差异。科斯认为我们应该做的是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和比较,比较个方式的成本与收益。本文的主旨就是在于科斯想要说明应该用什么样的经济方法来研究问题。

文章的第六节阐述的是“权力的法律界定及有关经济问题”,科斯说“法院在有关妨害的案件中,实际上做的是有关经济问题的判决,并决定各种资源如何使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衡量消除有害效果的收益与允许这些效果继续下去的收益。”交易及其成本取决于财产权利如何被界定以及转移的条件和权利接受者所提供的保证。

科斯揭示了庇古对于问题的看法及经济学分析方法存在着根本的缺陷,庇古的传统是错误的,科斯指出经济学家未能对解决有害问题得出正确结论,根源是福利经济学方法中的根本缺陷,需要做的是改变方法:

第一.当经济学家在比较不同社会安排时,适当的做法是比较这些不同的安排所产生的社会总产品,而对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做一搬的比较则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通过将自由放任状态和一些理想世界的比较来进行分析,但由于理想世界的不确定性,使得这种分析对经济政策没有太大的帮助,应该将分析的出发点定在现实存在的情况上。

第三.对于生产要素的错误概念。通常认为要素是实物而不是行使一定行为权利,如果将生产要素是为权利,做生产有害效果的事的权利也是生产要素,这就容易理解多了。

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启发了人们对产权法律界定的首次思考,是产权与制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其主要思想被总结为我们所熟知的“科斯定理”。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于在揭示传统教条的错误时,提出了权利的界定和权力的安排在经济交易中的重要性。科斯自己曾说过:“在一篇文章(是指《企业的性质》)中,交易费用是用来表明,如果交易费用没有包括在分析之中,那么企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在另一篇文章(即是指《社会成本问题》)中我指出,如果交易费用没有引入分析之中,从问题的范围考虑,法律就没有意义。”科斯此文虽然没有将产权的概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进行综合性的阐述,但他为后继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科斯在本文中采用了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交易费用分析方法。

但是科斯定理还是遭到了批评,这个定理一直被认为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同义反复。但其实正如科斯所说,可以将其看做是研究正交易费用的基础,科斯定理的贡献恰恰是其反面,在正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科斯认为,在交易费用高昂,使得交易无法达成的情况下,由法官通过计算产值,让产值更低的一方承担责任,科斯提出的这一原则既与法的精神相违背,在经学上也无法成立。

一直有反市场的人士说,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干预就是合理的。而科斯的由法官计算产值和由计委官员计算产值,其内在思路是一致的。两者都面临同样的困难:无论是计委官员,还是法官,他们都无法全面了解价格等市场信息,他们的计算,注定是失败的计算。

青年经济学家莫志宏从奥地利学派主观价值的角度,批评科斯的“计划者视角”,我很赞同她的批评。本文要说的是,即便纯以芝加哥学派的视角看,科斯对侵权责任的分析,乃至后来波斯纳等人建立的责任原则,也是完全无法成立的。

总之,虽然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书受到了许多的批评,但能够取得这么重大的影响,也证明了这本书的确有他存在的意义,这也是科斯对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是脱离哲学确立了社会终极正义的科学标准,所以从这方面看,《社会成本问题》也是一本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篇好文章。

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 篇5

20XX年7月28日读盛洪先生主编的《现代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前言二:“走向新政治经济学”:

盛洪先生在前言一:“新制度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理论”一文写于1993年,主要对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尤其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基本核心观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说明,为开始学习或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后学打开了通向新制度经济学的大门。在前言二:“走向新政治经济学”一文写于xx年,则是对本书所编辑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论文内容逐篇进行了导读式的分析,为我等后学能更清楚地阅读和理解新制度经济学大家的代表作奠定了基础。该文从科斯的社会成本角度延伸开来,延伸到整个社会体制及其代表物政治体制,文中贯穿了新制度经济学大家们的真知卓见,犹如一根无形的彩色丝线将散落于各家的珍珠串成了一个眩目璀璨的项链。字里行间发人深思……

一、罗纳德·科斯《社会成本问题》

1、外部侵害不仅起因于侵害者的行为,也起因于被侵害者的存在;受到侵害时损失,但同样让侵害者停止侵害行为也会造成损失。

2、法律根据对社会的成本与收益的考虑,提出了“合法的妨害”的概念,即有些行为,即使对别人造成了侵害,只要该行为的当事人采用了适宜的技术降低了侵害,受到侵害的人也只能承认这些行为的合法性。

3、让企业和公用事业以“合法的妨害”为理由免除侵害责任是否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拥有“合法的妨害”权利的当事人,是否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使用低于适宜水平的技术,从而使侵害的程度高于均衡水平。

4、依据这个理论学习分析公共事业的管理问题、公共资源的管理问题、污染的问题等等。。。

根据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的观点,整个社会(包括法学和经济学界)在解决社会净产品与私人净产品的矛盾时候,一般采用赔偿、征税、许可证或者强制搬迁等方式来弥补侵害者对他人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认为,在处理这种类似的侵害事件中,政府(国家)行为比市场调整更直接有效。

“甚至在最先进的国家,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完善之处。……存在许多妨碍社会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分配的障碍。对这些障碍的研究成了我们现在问题的本质。……它的目的基本上是实践性的。它试图寻找更高瞻远瞩的方式,按照这种方式,政府现在或者最终会控制经济力量的游戏,并由此促进其所有公民总的福利。”

罗纳德·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通过对侵害的交互性,以法律判例为基本事实,提出了对此类侵害事件的新的看法:

一、问题的交互性质

科斯首先提出,不能单纯从现有侵害发生的情况来判断侵害的赔偿权利和义务。往往这种侵害行为在本质上存在交互性,比如牛吃谷物的例子:

如果单纯因为牛吃了谷物就认定牛侵害了谷物的话,实际上是过于偏颇的。因为如果为了降低牛吃谷物的可能性,就不得不减少牛的数量或者限制牛群活动的区间(比如篱笆),这样一方面可能降低了牛肉的供应,另一方面可能增加了牛群放牧的成本(比如篱笆)。从这个角度看,难道我们不能认为是种植的面积侵害了放牧牛群的利益吗?

基于以上分析,科斯提出,“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必须从总体和边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二、两种不同的定价制度

在不考虑定价制度的成本的情况下(不考虑交易成本),科斯以牛吃谷物一例,分析了两种不同的定价制度:

1、侵害者按照市场价格对所造成的侵害给予全额补偿:只有当牛群的边际产出价值大于谷物损失的市场价值,那么养牛者必然愿意支付全额补偿,而谷物种植者由于获得损失谷物的市场等额补偿,实际上其从谷物中的总体收益不变。也就是说,当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农夫使用土地的所得等于该土地上使用生产要素的总产值与这些要素在次优用途下的附加产值之间的差额。若损害超过农夫使用土地的所得,则要素在其他地方使用的附加产值将超过在考虑损害后使用该土地的总产值。因此,人们就会放弃耕种这块土地而将各种要素偷盗其他地方的生产中去。”也就是说,从总体产出考虑,只要侵害者根据市场价值对所造成的损害给予全额补偿的话,无论最终形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牛群和种植比例,“对资源配置没有任何长期影响。”

2、侵害者不需要对所造成的侵害给予赔偿:在这个时候,农夫为了降低损失,就不得不支付给养牛者一定费用,以使得养牛者愿意保持现有的牛群数量,当补偿的费用等于牛群的边际产出时,养牛者将愿意保持现有牛群数量,如果同时农夫由于降低牛群吃谷物所获得的产值大于或等于该补偿费用时,农夫就愿意支付该补偿费用;换个角度,农夫还可以通过建设篱笆等增加成本的方法来降低谷物损失,而当降低谷物损失所获得的产值大于建设篱笆等新增成本的情况下,农夫也愿意采取这样的措施。

因此,从总体产出的角度来看,“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

三、四个典型性的判例

1、“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医生诉糖果商机器生产噪音,

2、“库克诉福布斯”案:化学厂硫酸氨气导致可可果纤维草席质量受损

3、“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造墙和堆放木材导致他人烟囱排烟不畅

4、“巴斯诉戈雷格斯”案:酿酒与通气口排风通道

根据侵害交互的基本观点,对四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任何一种侵害行为而言,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无论初始的权利义务结构是什么样的,只要允许完全市场竞争,那么市场自然会将资源调整配置到最优状态,使得产值最大。

四、考虑市场交易成本的时候

1、在不考虑市场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市场通过对合法权利的分配可以导致产值最大化;但是在开绿市场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只有在“这种重新安排后的产值增长多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权利的重新安排才能进行。”因此,“除非这是法律制度确认的权利的安排,否则通过转移和合并权利达到同样效果的市场费用如此之高,以至于最佳的权利安排以及由此带来的更高的产值也许永远也不会实现。”也就是说,在考虑市场交易成本的时候,如果交易成本过高,单纯依靠市场是无法实现资源(权利)最优配置的,这时候政府(法律)成为了次优的解决方案。

2、企业作为替代市场交易来组织生产的组织,“活动的重新安排不是用契约对权利进行重新安排的结果,而是作为如何使用权利的行政决定的结果。”也就是说,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行政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的时候,企业就成为了代替市场交易来完成资源(权利)配置的一种制度形式。

3、还有一种替代制度是政府的直接管制,“强制性地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或不得做什么,以及什么是必须遵守的。”“在某种意义上,政府是一个超级企业,它能通过行政决定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但是,“显然,政府有能力以低于私人组织的成本进行某种活动。但政府行政机制本身并非不要成本。”

4、市场、企业和国家行政命令都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制度安排,“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所有解决的办法都需要一定成本,而且没有理由认为由于市场和企业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管制就是有必要的。”但是问题反过来也一样,是否政府管制没有解决问题,就应该全面放弃由市场来自行调整呢?

五、合法的妨害

在充分分析了妨害的经济性质、解决机制的基础上,科斯先生大量引用了英国和美国妨害问题的相关判例资料,提出了“合法的妨害”的概念。

1、“以对邻人的损害为代价来使用自己的财产,或……做自己的事。只要在合理的界度内,他所开的工厂产生的噪声和烟尘可以造成他人的不舒适。只有在他的行为不合理时就其效用和所导致的有害结果而言,它才构成妨害。”

2、“……在处理有妨害后果的行为时所面临的问题,并不简单地是限制那些有责任者。必须决定的是,防止妨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生产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他方面遭受的损失。……但真正的危险是,政府对经济体系的全面干预会导致对那些对过分的有害后果负有责任的人的保护。”

中文翻译的有点晕,下次将英文的相关部分都补充于后。

六、庇古与庇古传统之批判

所老实话,没怎么看明白。回头先把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看看再做笔记吧。晕死我了。

从基本内容上,感觉是说,古典经济学家倾向于采用“自然”(市场)的手段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以达到产值的最大化;而庇古先生倾向于采用政府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政府现在或最终会控制经济力量的游戏,以此来促进经济福利,并由此促进其所有公民总的福利。”

科斯先生通过对庇古先生所提出的“火车火星问题”、“兔子问题”去分析了庇古先生体系的混乱和模糊,虽然我并没有看明白。哈哈,最终指出,并没有办法却确认市场还是政府是解决妨害的最优办法,而是应该放开视野,“比较不同社会安排所产生的总产品,……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并应考虑这些安排在各方面的总效应。”其次,“将我们分析的出发点定在实际存在的情形上来审视政策变化的效果”,而不是“对自由放任状态和一些理想世界的比较来进行分析”。最后,科斯先生提出了,以产权的角度来分析生产要素的观点,也就是说,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产权配置的过程。

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 篇6

一、有待分析的问题

引出问题:如何处理工厂(甲)对居民(乙)的烟尘污染问题?庇古,《福利经济学》:赔偿、征税或责令工厂迁出。科斯认为这些办法并不合适,这类问题有待分析。

二、问题的交互性质

甲对乙的污染或侵扰固然是一种侵害。但,如果不让甲侵害乙,会使甲受到侵害。问题具有交互性,处理这个问题要全面权衡利害关系,“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三、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

羊牛者(甲)对农夫(乙)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赔偿费用的支付额取决于农夫与养牛者进行讨价还价的本领。但这笔费用既不会高得使养牛者放弃这个地点,也不会不随牛群规模而变”。“这种协议不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但会改变养牛者与农夫之间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简单地说,养牛者支付给农夫m1,而m1大于农夫放弃土地耕种的收益m2,但m1小于养牛者由此新获得的收益m3。

前提:交易成本为0。

四、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

由农夫承担责任。农夫会付给养牛者l1作为补偿养牛者减少牛群数目的损失,而l1大于养牛者的损失l2,但小于农夫由此而获得的收益l3。

前提:交易成本为0。

*两种方式都导致一种结果:双方都盈利,双方都满意,产值、利润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五、问题的重新说明

科斯以四个实例论证其观点的本质,并表明其普遍适用性。

甲对乙的侵害对乙来说是损失,但,如果不让甲侵害乙,同样会对甲造成损失。

如果甲胜诉,乙会找甲谈判,表示:如果甲放弃对乙的权利,乙会给甲补偿,而且补偿大于甲不放弃权利的收益。(乙对甲的补偿小于乙因此带来的收益。)这样,甲乙可以达成协议。

如果乙胜诉,甲会找甲谈判,表示:如果乙放弃对甲的权利,甲会给乙补偿,而且补偿大于乙不放弃权利的收益。(甲对乙的补偿小于甲因此带来的收益。)同样,甲乙可以达成协议。

因此,无论如何,在交易成本为0的情况下,甲乙都会通过谈判实现产值、利润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六、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

第三、四、五部分都隐含了一个前提:在市场交易中是不存在成本的。但这不是现实,是个假定。通常交易成本很高,使交易根本无法进行。“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那么显然只有这种调整后的产值增长多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权利的调整才能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

“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所有解决的办法都需要一定成本,而且没有理由认为由于市场和企业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管制就是有必要的”。

七、权利的法律界定以及有关的经济问题

“当市场交易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致于难以改变法律已确定的权利安排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此时,法院直接影响着经济行为”。

“我们在处理有妨害后果的行为时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简单地限制那些有责任者。必须决定的是,防止妨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产生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他方面遭受的损失。在由法律制度调整权利需要成本的世界上,法院在有关妨害的案件中,实际上做的是有关经济问题的判决,并决定各种资源如何利用”。

八、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的研究

九、庇古传统

庇古的观点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对侵害者(甲)征税。

科斯认为,单方面征税是不对的。即使征税,也应该建立一种双重的征税制度。因为甲对乙的侵害对乙来说是损失,但不允许甲侵害乙,同样会对甲造成损失。但“我无法想象如何得到这样的税收制度所需要的数据”。“就我的目的而言,只要表明这种税收一定带来最佳状况就足够了”。

十、研究方法的改变

研究问题的方法必须改变,要考虑总的效果:社会成本和社会利润。

斯蒂格勒概括的“科斯定理”:

1、如果交易成本为0,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3、产权制度的供给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读后感社会成本问题 篇7

1960年科斯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该文章与《企业的性质》(1937年)已成为科斯的经典理论。在这篇文章中,科斯主要提出被后人誉为“科斯定理”的两个重要结论。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有待分析的问题: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工商业企业的行为,并指出解决此类问题采用庇古在《福利经济学》提出的观点,即限制或惩罚施害者。科斯却列举了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的例子说明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人们一般都想到怎样惩罚施害者而不是相互影响、相互损害的。

接着,科斯以养牛者走失的牛损害农夫土地上种的谷物一例作为分析起点。他提出了“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并说明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给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构都是有效率的,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但是现实情况是,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因此,制度的设计是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率配置的基础。

科斯定理旨在描述资源稀缺性必定引发各种经济竞争和交易费用发生,而明晰界定的产权安排则是节省交易费用从而是决定经济效率的基本制度设定。科斯定理解释了稀缺世界里产权安排、交易成本、经济效率和政府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政府效能→产权安排→交易成本→经济效率→经济发展)。现实证明所有高效率的发展现象都具有明晰界定的产权制度基础,相反,所有低效率的经济停滞,则必定具有界定模糊的产权制度陷阱。总之,科斯定理的精华在于发现了交易费用及其与产权安排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用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科斯针对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的研究和庇古观点进行评价。按照庇古的观点国家是不需要的而是由内在的市场价值寻求改变。科斯提出了政府应该有所做的,如果仅随着市场自身的改变,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害。这就是庇古理论的不足和实践上的不可能性。

此外,这篇文章也是对外部性的一个讨论。科斯定理最初就是在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方案中提出的。外部性是很难避免的,传统经济学解决外部性都是简单的惩罚施害者,而克斯却认为这种解决方法存在缺陷。科斯提出自己的观点:让产生外部性者和受外部性影响者进行自由谈判,使得成本和收益能够合理分配,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这是巨大的进步。此外,科斯指出只要产权界定时明确的,加上交易费用不太大,允许产权自由交易,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外部效应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法。

总而言之,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科斯定理。虽然它们对经济学做出巨大贡献但科斯定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科斯定理中的交易费用的假定很不现实:“真实的工作常常是成本很高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第二,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就是因为交易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又认为交易费用的高低是由企业内部交易与市场交易费用两者相比较确定的。但除了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在管理创新、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6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是科斯1960年发表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的一篇经典文章,和《企业的性质》(1937年)一起成为科斯的经典论文。在这篇文章中科斯提出了两个被世人称为“科斯定理”的重要结论:一,在零交易费用的假设前提下,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资源配置最终结果与法律的判决无关;二,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则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社会成本问题》以一个有待分析的问题入手,指出传统经济学家因袭庀古在其《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对处理外部性问题(或者说科斯在文章中所说的“有妨害后果行为”问题)采取简单地限制制造外部性问题者或那些责任者的方法并不合适,科斯认为它们所导致后果不是人们所需要的,甚至通常也不是人们所满意的。科斯在文章第五节的最后一句话中指出“本文的主旨在于说明应该用什么样的经济方法来研究问题。”科斯相信“经济学家未能对解决有害效果问题得出正确结论,并不简单是因为方法上的欠缺,而是根源于目前福利经济学的方法中存在的基本缺陷。”(21页第三段)他指出“我们需要的是研究方向上的改变。”(同上)

正如我在开头中指出的那样,《社会成本问题》中涉及科斯定理的两个重要结论成为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诚然,这两个结论的提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科斯世界(即零交易费用的世界)里,权利的清楚界定能够使得资源配置自动达到最优,而法律的判决或指说第三方,或者说政府机构的介入并未能对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这为西方经济学所力图证明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上的经济制度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更接近于现实世界的,交易成本为正的,同时也是科斯真正强调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世界里,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影响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这也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交易成本的存在,甚至相当高的交易成本往往会使许多契约安排,有关措施无法实施而束之高阁。但是,就想科斯自己所指出的那样,他写作本文的主旨在与针对庀古以税收或奖励的方法解决侵害效应的欠缺提出自己认为的合意的解决方法。因此,我认为这种研究问题的经济方法,研究取向上的改变才是文章的精髓所在。仔细分析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可以发现,一种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解决方法是考虑制度安排或社会安排的总的效果,即使净得最大化,正如科斯指出的那样“显然只有得大于失的行为才是人们所追求的”(23页最后一段)这就不限于仅仅对产生侵害效应的责任者的惩罚了,或者说应该考虑的问题是侵害者是否有权利继续其侵害行为以及受侵害者是否有权利避免受到侵害,问题的关键在于“衡量消除侵害效果的收益与允许这些效果继续下去的收益。”(同上)

我想这种分析方法上的创新颠覆了传统福利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这种新的分析范式如果用简单的术语来概括,我想应该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成本—收益”比较的分析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企业经济学所经常使用的分析范式),只不过在此之前人们忽视了它的应用。

人们习惯于用规范研究的视角分析问题,从社会伦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必然得出哪些行为是应该的,哪些行为是该被禁止的,因而在面对侵害效应的问题时,人们思维定势地认为应该采取税收的方式来约束侵害行为的实施方,而不考虑这一行为的净效益,正如科斯指出的那样“我们在处理妨害后果的行为时所面临的问题,并不简单地是限制那些有责任者。必须决定的是,防止妨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产生该妨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他方面遭受的损失。”

第一次认真拜读大师的文章只为其严谨的逻辑及独特视角所折服,已不用说能提出什么批评性的意见,能够掌握文章的精髓已是庆幸。相信随着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重读科斯的这两篇文章说不准也能捕捉到其理论或分析过程的欠缺。这都有待于理论水平的提高。

7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一般的文献综述认为,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做出的贡献在于其提出了权利界定和权力安排在经济交易中的重要性。斯蒂格勒将其贡献概括为“科斯定理”。我认为,科斯在这篇文献中提出了权利的更广泛应用范围,从而在交易费用的视角下,将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成本-收益)比较范式贯彻到更广泛地分析领域,如政策研究,法律分析等。

一、选择与“相互性”:科斯从所谓“外部性”问题谈起,他的问题是,“有害影响”或“损害”的界定是如何作出的。由于这类问题都具有“相互性”,即A与B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权利界定才能判断是不是“损害”。(这里充满了辩证法的思维。)因此,界定“损害”、或有无“损害”的权利有一个立场问题。经济学家的立场是“产出最大化”,而不是伦理、道义、常识。在不存在交易费用的条件下,科斯说明了所谓“科斯第一定律”。

二、交易成本:科斯的目的在于考察交易成本的存在对于“界定”的影响,亦即对“成本收益分析”的影响。科斯提出应当把交易成本加入成本收益分析,拓宽“机会成本”的范围。在这里,科斯所说的一切制度安排——市场、企业、政府——是否有利,都在于这项制度所带来的对成本-收益的影响。他强调,任何制度都是有成本的(交易费用),采用何种制度在于其交易费用的节约和耗费的比较。政府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节约交易费用的组织。关键问题在于各种组织“分界线”在哪里。没有理由从科斯的文献中得出自由主义者所说的“市场万能”。

在考虑“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就存在权利界定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因而这种界定是重要的,法律的立场也是重要的。

三、方法的改变:重要的是关注科斯在这篇文献中的方法论。首先,将机会成本的概念贯彻到政策研究中;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用实际制度安排产生的成本与理想中制度比较;更重要的事,科斯泛化了权利的范围,将生产要素视为一种权利,从而可以将一切交易在权力契约框架下研究。

《安全边际》读后感1500字


Seth Klarman写了 , Klarman是波士顿大型对冲基金Baupost的创始人之一,CNBN在1月份报道Baupost旗下管理资金约320亿美金,人称波士顿的神谕。就像奥马哈的神谕一样,我小时候就很business oriented。Klarman说。他爸是个约翰霍普金斯的公共健康经济学家,他妈是心理社会工作者,犹太人,6岁从出生地纽约市搬到了巴尔的摩。他4岁的时候把家里所有的物品都贴上了价签,之后不断的做小生意,10岁就买了人生的第一支股票:强生,原因是我用很多创口贴,他妈还给他安排了一个专属股票经纪人。

从康奈尔大学毕业之后,他在Mutual Shares做了2年分析员,然后去读商学院。25岁,Klarman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和他的老师一起成立了Baupost,践行价值投资。只能说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这位开挂的人写了这本书《Margin of Safety安全边际》,已经绝版了,二手书亚马逊的价格~800-1500美金。

我觉得整体来说非常非常保守,好比他认为企业估值的最靠谱方法之一是NpV,就是现金流折算方法,但实际上无论是企业未来的现金流还是折现率都不太好估计,他的解决方案是尽可能的保守我曾经想要践行价值投资,发现实际上A股甚至港股都不接受这种过于保守的预测,所以我当时认为Klarman所谓的尽可能的保守,是一种感性的估算,这种估算是靠多年的经验形成的。

直到有一天看到网上流传的段永平万字投资理论那篇文章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毛估估就行了,用计算器算账的都不能赚大钱。so其实Klarman可能是这个意思:IRR 15%的投资没啥安全边际,熊市就成了scheie,要看算来算去都能赚大钱的。

部分章节摘要如下:

5. 制定投资目标

某只股票的风险不是由它以往的表现决定的,而是由支付的价格决定

投资目标不应该是多少钱,或者多少回报,而应该是多少风险,vs risk free rate的相对回报。risk free rate很多人就用10年美国国债或者5%

6. 价值投资:安全边际的重要性

投资的第一要义是不要亏钱,原因是复利的力量使得亏钱的长期回报带来很大影响,由此引出安全边际的意义

一只股票必须买在低于其价值的价格上,但做一个好的投资人这样还不够。一个好的投资人必须在所有低估的股票里面选择能带来最大回报的那一只股票

一个好的投资人必须时时刻刻检查,自己的股票是否是市面上最被低估的机会。新的机会出现的时候,一个好的投资人应该不惧重新评估自己的仓位,哪怕需要亏着卖

价格的变动有很多原因,好比信贷周期,或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时候什么都涨价,好比一个多缴了的社保、undervalued的房地产、低估了的子公司等;这些在通货紧缩的时候可能都会变成高估了的资产

在通缩的情况下,1)对估值要更保守;2)margin of safety要的大一点;3)一定要有近期的、让市场马上反应的催化剂:如果在通缩的市场里,你也不确定啥时候低估的价值会实现,那最好别碰这个股票

安全边际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价格,价格和实际价值的偏差一定要大!!!

对于无形资产的争论:

o 很多投资人好比巴菲特越来越接受无形资产,因为不需要任何投入就可以产生现金流

o 但无形资产的价格很难确定,通常没有安全边际,而且用途比较单一,好比可口可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他的配方,可一旦配方不受欢迎了,这公司也不值钱了,无形资产也一文不值

o 有形资产的价格比较好量化,因此安全边际最好还是建立在有形资产上

如何实现安全边际?

o Alps

o liquidation value - 明天就要马上卖,fire sale,能卖多少钱

o SOTp + trading comps,没有前两种可靠

投资人应该用这几种方法一起估算企业价值

不认可的方法:

o 利润倍数:利润太多水分空间

o Book value = historic cost depreciation, usually way off the mark

好比说以前建了一栋炼油厂很便宜,现在因为环保法规变得很costly

o Dividend Yield:不靠谱,价格低了dividend yield就高了;还有一种是为了变卖资产支付dividend用以维持股价,1980年代money-center banks这样来维持股价

《零容忍》读后感1000字


我们要怎样才能写出卓越的作品读后感呢?在读完作品后,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知识和启示。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下面关于“《零容忍》读后感”主题相关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特意整理的,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零容忍》读后感【篇1】

为了更好的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我有幸参加了我局举办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到县检察院参观了县人民检察院预防犯罪警示教育展厅,受益非浅,感慨良多。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警示教育展厅中看到的案例,无不提到当事者放松了学习,思想上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才导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可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加强自身的学习,保持思想上的警醒是多么的重要。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将做到了认认真真的学,扎扎实实地学,使自己有强烈地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思想上过关。

二、坚持防微杜渐,防范上过关。一失足成千古恨,我想这些一定也是追悔莫及者的内心感受,然而真正品尝了其中的滋味,那后悔可就晚亦。所以,强化自律意识,构筑廉洁自律的警示防线,是对每个人的考验。我作为一名交通执法者,处于反腐倡廉的风口浪尖,平时更要义不容辞的加强廉洁自律的学习,增加反腐倡廉的意识,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关键时刻一定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针对我的实际情况,一定要提高认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推动反腐倡廉工作。顺应形式的发展,强化保廉意识,做到廉洁自律,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行动上过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针对日常工作,我一定按制度办事,严格要求自己,低调作人,高调做事。

总的说来,通过这次警示教育学习,我更深切体会到了廉洁自律的必要性,更加深切体会到只有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快快乐乐生活。

《零容忍》读后感【篇2】

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近日,笔者阅读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丁捷著作的反腐纪实文学《追问》,读到细处,问到深处方才明了,读完后感触较多,感悟很深,警醒教育着自身要讲纪律、守规矩。

心存敬畏,把好廉洁从政关。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惩治腐败,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高压态势。从公仆到贪官往往只是一念之差,从功臣到罪犯经常只是一步之遥;一念之差就极有可能跨进贪欲大门,一失足就大概率坠入违法深渊。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一个污点;搞一次特殊,就会减一分威信;谋一次私利,就会失一片人心。心存敬畏,才能慎始敬终;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党员干部要拧紧思想认识的“螺丝”,练好共产党人的“心力”,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面对诱惑,既要识得破更要忍得住;遇到陷阱,既要看得见还要绕得开。要有抵御的“定力”,拒绝的“能力”。

秉公用权,把好廉洁用权关。贪婪是腐败的温床,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廉洁的沃土,是廉洁从政的安全阀。任何搞“易容术”、打“擦边球”的小算盘早晚会被识破,一丝不苟才能一尘不染,一心一意才能一往无前。不能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筹码,不能把权力当作为所欲为的引擎。党员干部要对标对表念好政治上的“紧箍咒”,筑牢行为上的“防火墙”;时刻做到严守纪律不逾矩,严于用权不任性,严以律己不谋私;始终做到当好地方官、守好一方土、尽到一份责、干一番事业、暖一片人心;一如既往地不干顶风违纪、毫无底线的事,不做初心蒙尘、肆无忌惮的事,不揽丧失原则、知法犯法的事。

清白做人,把好廉洁自律关。律心,做到心有所畏;律言、做到言有所戒,律行,做到行有所止。面对“微腐败”绝不能掉以轻心,遇到“潜规则”绝不能随波逐流,碰上“人情礼”绝不能欣然笑纳。视纪律法规为“雷池”,敬畏而不逾越;视声色犬马为“祸水”,鄙视而不染身;视钱财之物为“悬崖”,远离而不沾边。党员干部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小节;要珍重干事的平台,珍惜难逢的机遇,珍爱自身的品行,做一个安守本分的人、一尘不染的人,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流言所惑,不为暗流所动;要把“廉”字记在心中,管住“动念时”,卡住“第一次”,严于“无人处”。

反腐是一场永远在路上的马拉松,党员干部莫把前途变成了囚徒、把锦绣变成了泥淖,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零容忍》读后感【篇3】

通过观看专题片《零容忍》,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同时作为一名纪检人员,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系好人生扣子,远离“奢靡之风”的重要性。我们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牢记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讲政治、强担当、守初心。

一是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反观落马的“老虎”和“苍蝇”们,也许从他们扣歪第一粒扣子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这个结局了。所以,年轻党员更要常怀敬畏之心,时刻警钟长鸣。

二是强化纪律规矩意识,戒除私欲之心。在日常工作生活上不贪小便宜,不搞小动作,不放松工作要求,不降低工作标准。坚持以党纪国法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武装自己的头脑,反对贪腐,抵御诱惑,戒除私欲之心,守住底线,保持一名共产党员清正廉洁本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打虎拍蝇反腐倡廉行动,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通过纪律教育常规化、制度化,使纪律意识深入人心,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及时让走了错路的党员干部悬崖勒马。

三是不忘初心,增强责任感。作为青年党员,要以蓬勃朝气、书生意气、一身正气接过党的伟大事业接力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勇往直前。工作中要坚持以为职工群众服务为根本,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工作纪律和工作原则。要牢固树立“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风险意识,防微杜渐,要意识到没有“无菌室”和“保险箱”,时刻增强防腐抗变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净化朋友圈,培养益于身心的兴趣爱好,抵制享乐奢靡之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恪守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清正廉洁底线。

在以后的工作中,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踏实肯干、拼搏奉献的作风和态度投入本职工作,牢记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讲政治、强担当、守初心。为国药工程持续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砍掉成本读后感


砍掉成本读后感

初读知名企业家李践的《砍掉成本》时,觉得这本书主要是给企业领导、财务主管写的,但细细读下来,体会颇多。
一、一专多能、人员精简
读了《砍掉成本》这本书最深的体会是每个员工的成本是他工资的5倍,员工进来要培训,考核,加上管理成本,办公桌,办公用具,占写字楼,各种消耗,医疗、养老、保险。一旦一个员工被招收进公司,各种成本就接踵而至。增加1名员工就增加了公司的这么多成本,那我们作为一名员工应该怎样做?应该除了要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要能做科室其他人员替补工作,实现员工的一专多能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人员精简,增加企业效益。
真正人性化管理不是让员工放松懈怠,而是给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才能体现出效率。草放在地上牛不吃,放在屋檐上,会把全部吃个精光。人,容易满足,安于现状,不愿意改变。要让人改变,就是要让他有危机感,低工资、高绩效,用难以完成的任务激起他的斗志。
第一不管任何员工,目标必须是明确的,不能好高骛远,但要具有挑战精神。
第二必须有可以量化的数字,目标要有时间限制,确定完成的时间。将目标分解到每月、每周,就知道他的目标绩效量化在那里了。
第三对于没办法用数字来绩效考核的员工,应把每个员工的岗位、工作职责列出来;让员工把时间分配比例按照图表画出来。分析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次要是什么,各占多少时间比例。
二、费用控制、人人有责
企业的成功需要每一个员工的积极努力,我们每位员工都要树立危机意识,从细节开始做起,把降低成本真正做到实处。
坚持节约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我们必须坚持以最低的支出、获取同样的结果的工作原则,坚持把降低成本作为企业永远所追求的主要目标。节约办公用水、用电,办公用纸的双面利用,出差机票选择最经济…这些看上去很小的事情,但却能反映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面貌。还有一种成本就是时间成本,要有一套完善制度体系,大家都认真执行,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引用公司办一位领导的一句话“能电话解决的就不发邮件,能邮件解决的就不发工作联系单”,要有这种工作态度才能有高的工作效率。当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开始有预算意识、关心成本,控制成本,这个公司的管理才算真正到位。
我们公司已经走过了最艰苦的阶段,企业文化也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员工身上也多少产生了一些惰性和满足现状的心境。也许读一读《砍掉成本》这本书,将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和答案。

砍掉成本心得读后感


砍掉成本心得读后感

《砍掉成本》读后感

一、砍库存。库存管理是零售业最基本的基础管理,但一定要注意控制不良库存。做到勤进勤出,不能因为市场决策原因而造成积压,浪费公司资源。这一点,一定要从自身做起,时刻注意。

二、砍价格。商品进价是我们零售业的根本成本,降低成本就会获得更大利。

三、砍费用。经营开支是我们经营过程中的最大开支,合理控制费用,节约开支。砍掉一分钱,企业就会增加一分利。费用是企业的魔鬼。

中国的企业文化是人制 法制,企业发展之路要想长青,我认为首先增加企业的执行力。我个人最欣赏的三句话与大家共勉“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细节决定成败,执行第一,完美第二”

一、设立利润目标,提高成本管理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用责任成本激励我们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细节决定成败”加强过程控制;不断的了解各项成本增大的原因,加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商品的质量意识和顾客服务水平。

三、“执行第一,完美第二”马上行动,迅速反应,不管是制度也好,计划也好,必须先执行起来,然后在逐步完善。我们不要在讨论上浪费更多的时间。

砍掉成本心得读后感第2页

《砍掉成本心得读后感》来源于网络,欢迎阅读砍掉成本心得读后感。

《社会变迁》读后感1000字


  从上古到原始社会,再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最后进入我们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不断进化,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也与时俱进不断地在发生着改变。变迁算是一个中性的词语,在社会变迁的时候,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根部的病变。所以我们在看待“社会变迁”这一大的问题时,应该站在辩证的立场来看待。在谈《社会变迁》时,作者又是站在自己一个独到的角度来看待的。

  《社会变迁》的作者是史蒂文·瓦戈。他是华盛顿大学博士,圣路易斯大学社会学系杰出荣誉退休教授,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成员,商业诉讼领域知名专家证人,多家跨国公司高级顾问,经常参与高层国际聚会,著有两部享誉学界的畅销教科书《社会变迁》和《法律与社会》这两本著作都已被美国超过500所大学采用。一本有着前瞻性、阅读性、社会价值导向作用的书籍是可以推进文明的发展,再扩大一点来谈是可以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起正能量作用的,《社会变迁》便是如此。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站在作者如此高度的视觉来观察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我们的职责也不是观察社会的变化再把它的利弊作一分析。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应该对着自己所处环境变化有一定了解。不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活在一个浑浑噩噩的世界,看不清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是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读了《社会变迁》我们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悲不喜。

  《社会变迁》对整个社会的许多方面都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如第五章《变迁的持续时间》时尚与流行是对我有最强烈启示的一个章节。变迁不仅是立足过去,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未来。所谓变迁就是在时间的不断过程中,某一特定事物呈现出来的不同具象。

  从上古到原始社会,再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最后进入我们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不断进化,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也与时俱进不断地在发生着改变。变迁算是一个中性的词语,在社会变迁的时候,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根部的病变。所以我们在看待“社会变迁”这一大的问题时,应该站在辩证的立场来看待。在谈《社会变迁》时,作者又是站在自己一个独到的角度来看待的。

  《社会变迁》的作者是史蒂文·瓦戈。他是华盛顿大学博士,圣路易斯大学社会学系杰出荣誉退休教授,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成员,商业诉讼领域知名专家证人,多家跨国公司高级顾问,经常参与高层国际聚会,著有两部享誉学界的畅销教科书《社会变迁》和《法律与社会》这两本著作都已被美国超过500所大学采用。一本有着前瞻性、阅读性、社会价值导向作用的书籍是可以推进文明的发展,再扩大一点来谈是可以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起正能量作用的,《社会变迁》便是如此。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000字


孔子有言:“七十则从心所不逾矩”才是阅尽世事达到的境界。在法律的框架内,也是自由随心。事实上,遵守法律才是人所应遵守的大道。

法律如先生手中的戒尺,拍掉心中猖狂的侥幸之念;再法律如园丁手中的剪刀,维持着人们走上正道。生活中的有形法律、无形法律支撑着社会的运行。是法律,让人类并行不侼、井然有序、安然的生活着。

法律不可或缺。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强调了这种法律意识:人民依照契约将权力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了契约,人民便有权利更换乃至暴力推翻。

在《白说》中,白岩松关于“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的现象,提出了“不是人民道德观念弱,而是法律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观点。中国每位老人对自己的子女是非常关爱、关心的,当他们摔倒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健康,而是想到他们没有养老保险,受伤所需要的费用会造成子女的经济负担。所以,他们在受到帮助后,没有感谢反而是欺骗那些善良的人,只是因为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但如果法律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够完善,那么就不会出现帮助反被诈骗的现象,那么社会将会和谐安定。法律是世界运行的准则;法律,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然而法律一旦被违反,社会必将混乱不堪。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写道:“宇宙之大,唯有两种事物令人感到它的崇高与神圣,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律。”将道德法律与灿烂的星空并列,足以见法律的永恒价值。

在当今社会,不遵守法律的事情正在挑战着良好的社会秩序。刘志军、文强等诸多贪官污吏,哪个讲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将道德置于头顶?就正如泰戈尔所说的:“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背对法律之灯,那么铺在前面道路上的,必然是只有自己造成的阴影,前途只有暗淡。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整个社会都将笼罩在暗黑的深夜之中。

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小月月事件”就在社会引起热烈的论议,侧面反应出了“法律”的境地。在法治国家的背景下,这种现象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社会才能安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更加健全。

古今中外,多少人因为缺少对法的敬畏,触碰法律的雷区,最终酿成大祸。今“房东”二人,因沉醉与毒品放纵了对法律底线的坚守而锒铛入狱;北京二环“赛车手”,因沉沦与“速度与激情”,典当了对法律大义的价值。法律乃万事之根基,少有枝杈横生的滋长,少有鸟兽的侵袭,静默无言,却有着巨大的力量,无根基不稳而栋宇长久者。

法律不能压抑个性。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但“公共”二字始终在心间。正是法律保护了公共利益,也会使个人从中受益。

在时代大潮中将法律意识铭记,遵守法律,方能走上正途,乘风破浪。墨守法律,亦为大道。

骆驼祥子读后感作文1000字:凋零


骆驼祥子读后感作文1000字 凋零

----读《骆驼祥子》有感

看完《骆驼祥子》后,我不禁感慨万千。我感慨于祥子由诚实守信转化为颓废狡猾;我感慨于刘四爷坐拥豪华家产到一个连女儿的葬处都不得知的孤独老人;我感慨于小福子从出身贫穷被卖钱的命运,到最后默默死于树杈;我感慨于二强子的自暴自弃。当然追根问底这一切都与当时风气不正的社会有关。

初读本书,我被祥子为追求自己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所付出的努力而不禁赞叹,他是如此的坚强,如此的乐观。凭着这股劲奋斗下去,他最后还不成了一个大富翁!可现实往往与幻想背道而驰,祥子历经千辛万苦换来的车被乱军劫掠而空,身无分文的他不甘失败,还是向开始那样精神向上,又一如既往地奋斗起来。

但说实话,他的思想太落后,眼光太狭隘了。他总是觉得钱放在手中才舒服、安全,尽管高妈一再劝他放进银行或高利贷,他还是认为自己的做法保险。可也许就是他这种小农村和意识成就了他许多朴实的性格。他干活总是干得最周道、最利索,以至于让同行都认为他在献殷勤;他破天荒地花了钱买了十个羊肉饺子这对于他可不是笔小数目,给的是一个素不相识却在索了全部钱财后还舍身来看曹家人的安全;并在曹家空无一人时没有多拿一个小子儿

可他这儿一个富有同情心、宽容、知恩图报、勤快的人怎会伦落到最后那种地步呢?首先是社会因素,令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尝尽了苦辣人间,明白了穷人就像是被小孩拴住的蚂蚱,就算有翅膀也逃不出来的命运,不得以才会放弃了梦想。但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者虎妞。这个大大咧咧的富家剩女飞扬跋扈,虽然是真心喜欢祥子,可恋爱方式令我不禁汗颜。

祥子只想逃避她,可她穷追不舍,往肚子里装个枕头后以怀孕为借口使祥子进退维艰,只能娶了这个自己一点也不爱的人。从此以后他要拼命的挣钱,虎妞的强悍令他都不想踏进家半步,认为家是一个魔鬼地样的地方。可虎妞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女汉子,又十分自私贪婪,不想与同院的穷人沾上半点关系,甚至还十分变态,在听小福子讲自己被侮辱的过程时听得津津有味,还想听第二遍。她非但没有帮小福子,却建议让小福子在自己家卖身,还从中获利,甚至还偷看。这种非正常的思维的她令祥子受尽了折磨,就像是被她用钱来收买的玩物似的。变本加厉地对祥子控制,令他痛不欲生。

她和祥子的婚姻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也许祥子和小福子结婚,结果就不会那么糟了。两个都有负担的人在一起才有更多聊得来的话,会给祥子向前的希望。

也许是天意吧,那个时候的贫苦人民,谁都逃不出愤世嫉俗的魔爪。一个淡香的花朵,在一次又一次的摧残后,一次又一次地凋零,只有死去的命运。

《赢家通吃的社会》读后感1000字


《赢家通吃的社会》读后感1000字:

”假设有人告诉你和两位朋友,说一位无名氏捐出30万让你们三个人分,你会如何分配这笔钱?如果你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一定会马上提议均分,也就是每个人10万元。然而平均分配虽然是明显的公平做法,单说它有百利而无一害,绝对是差远了。”这是《赢家通吃的社会》序篇的开始,也是我们思考赢家通吃现象的开始。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可能平均,那样社会中的人就会对生产毫无动力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这个道理是我们在中学的政治课本就学过的,因此我们的社会鼓励人们劳动创造,多劳多得,不劳无获。但是近年来,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赢家通吃,而第二名第三名或者与赢家能力相差无几的人因为没有合适的机遇而所得甚微。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对于经济成长的作用可能是压抑多于刺激。如果期望政府出台政策通过调整税率而加大对杰出人才的压迫,杰出人才可以选择移民出国,就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既然赢家通吃的社会现象这么明显并且已经对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烦恼,那么这种现象能否得到遏制?有钱的人看不起没钱的人,有钱人与没钱的人享受的待遇也越来越不同。辛普森杀妻案中,所有证据都指向凶手是辛普森,但辛普森有钱有名,可以请美国最好的律师组成团队给他辩护,最后判无罪。

很难想象如果辛普森没钱这个案子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医疗平等、司法平等、教育平等似乎在赢家通吃的社会中越来越难以实现。如此看来,我们一定要遏制赢家通吃才能平息社会不满,尽力做到每人都能获益,且获益差距不要太大,但最好这种获益又有差距,这样还可以激励人们继续进行劳动创造为社会做贡献。

不过,我认为,赢家通吃现象能否得到遏制以及需不需要遏制,是根据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过程来定的。丹麦的常住居民能够享受到医疗费用,教育费用全免的优待,日本的常住居民,只要诞生了新的成员都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到相应补助金还有免费的公立学校可以上,读书笔记澳大利亚在工作年龄失业的青壮年每年可获得1.5万澳元的补助。所有的这些福利政策都是为了遏制社会财富分配差距过大的现象。但是这些国家能够保证给予这么多福利的前提是社会整体经济水平高且发达,所以能有效遏制赢家通吃现象,力求基本生活保障的平等,人们也不必太拼命去工作谋生。邓小平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经济一直持续向前发展,先富的人富起来了,穷人却还没有,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但是这是我们发展中必须要经历的。如果在刚刚改革开放之时要求遏制赢家通吃是不现实的,那个时候并不需要遏制这个现象。通过先富的这批人去刺激国家经济增长(赢家通吃可能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副作用),当国家整体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国家有实力去保障每一个人的福利时,再去遏制赢家通吃也为时不晚。

作者:2016级法学本科生刘佳佳

《犯错的感成本》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在女儿的阅读中看到一篇题为《犯错的成本》的文章,读后很有感触。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不犯过错。犯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必不可少的一课。不过犯错的成本有大有小:小到可以说轻描淡写,一笑泯之,一句话释之;大的又是如此之大,需要用半生甚至一生去承受其伤害,更有甚者数亿财产的损失、多少条人命的转瞬即逝。犯错的成本小了,不疼不痒,使人很难铭记和不犯同样的错误;成本太高了,让人刻骨铭心,永不犯同样的错误,但代价太大了,太沉重了,甚至永远没了弥补的机会。

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一体操运动员因为一个动作的失误造成了高位截瘫,大半生都在轮椅上度过;一个是小时一语文教师批改作业在亮光下一照如有三个察过的痕迹就重写。体操运动员再也站不起来了;而我们再也不会犯随心所欲书写的笔误。一大一小,相辅相成,小失误大成本,小成本大收获。

作为一名教师更有感于那位语文教师的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不仅是严师出高徒,更是严格让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以后的日子学生再也不敢轻易犯错。而我们对学生恰恰缺少这样的严格。学生的作业潦草应付者有之,乱写乱画者有之,脏乱不成样子者有之。我们真该向文中的老师学习,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少犯错误。现特引用其中几句话以自勉:

老师让我们懂得,一个错就是一个错,即使改过来了也有痕迹。

他让我们懂得,要是改过来太容易了,我们就会轻易地犯错。

直到今天,每每看见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的人和事,我就知道,那准是改正太容易了,今天的说法是,犯错的成本太低了。

喜欢《《零边际成本社会》读后感1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战略成本管理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