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斯托克读后感 > 地图 > 斯托克读后感,2024斯托克读后感
斯托克读后感

(共 5829 篇)

  • 1、 电影斯托克影评

    电影《斯托克》影评

    韩国导演朴赞郁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请到了时下的最优配置:米娅华希科沃斯卡饰演少女印蒂雅,尼克基德曼饰演母亲,马修古迪饰演叔父,演员们在韩国导演的指挥下,仿佛也有了韩国式演员的分寸感,规矩在角色内,不抢戏,不越雷池一步。而三位演员中,小演员印蒂雅因为整个故事围绕她展开,所以情绪一气呵成,表演得以舒展,而两位大配角因为剧本的关系,没有绽放出惊人的光芒。对于东方式的细微感情,几位主演尽职了,结果反而是生硬和别扭的,或许两位大牌在演出的时候就莫名的尴尬,但是还是专业地完成了电影。这种尴尬在东西方两种感情的较量中拉锯,或许是朴赞语太想树立自己及经典电影的标签。从剧照中我们看到,摄影等等都是韩国团队,这一方面是电影世界化的必然,另一方面,朴赞语除去为他自己,更多是想保留韩国电影固有的细腻风格,无奈野心太大、心态失衡,作品千疮百孔,不能自圆其说。

    影片《斯托克》更趋向是一部神话故事,只不过描写的不是神,而是有些特别的人类一家。

    一是出现亲人间的仇杀:弟弑兄,又杀嫂,最终竟是为了侄女,怎么解释年少时的杀另一个孩子呢?或许是导演想表示,我们平常认为的儿童通常是天真无邪的,但其实是错的,在儿童时期或者更早,人类本能地表现出一些恶的心理和行为。

    《斯托克》香港将电影名翻译为《欲谋》,stoker英文含义为司炉,即烧火填煤工人。欲望仿佛就是一口永远不会熄灭的巨大煤炉,虽然看不见,一旦欲望觉醒,只要人存在,欲望就会燃烧着,人也就想着各种办法使它生生不息。但是stoker只是单数,没有以整个家族代表而冠以复数,所以,这个真正焚火葬生的人应该只是女主角印蒂雅,而她的叔和父两人显然都没有她的控制力,引火烧身、以至于最终都是命丧亲人之手,但是除了战斗力很弱的母亲,似乎没有人能大义灭亲了。

    二是女主角有些特别:她在滋养欲望的火炉的同时,本身又是危险和刺激的化身。

    本片值得一提的是赏心悦目的画面,尤其是家中的复古陈设,宛如19世纪而与当世隔离。演员们的着装也复古,而场景转换到学校,则是一派现代化,这也难怪女主被学校的男生欺负,家庭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下都会成为别人青少年时期被人攻击的焦点。另外,为什么只有男生欺负她,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男生在挑逗女主角,或是故意引起她的注意,尽管这种方式以及要呈现出来的结果都是恶意的。但是同时在同学间流传印蒂雅是个怪人,激怒不出声的潜在危险,是青少年本能地

  • 2、 《斯托克》观后感1000字

    《斯托克》观后感 整部影片弥漫着神秘复古又悬疑诡异的美感,越到后来越发觉,影片中的场面全为剧情服务,导演不会无缘无故地渲染场景只是为了好看。整部电影阴郁但不沉闷,惊悚但不恐怖,哥特但不苍白,文艺但不无趣。每个镜头都很好看,每个声音的处理都很细致,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和一滴泛滥的血,体现了导演超强的电影语言功力。只有低级的惊悚片才会用血浆吓唬观众,朴赞郁早已超过那个境界,流畅的镜头,微妙的声音处理和剪辑让影片变得很高级。 故事讲了一个少女杀手的成长日记,英迪亚孤僻敏感,冷酷骇人,又狂野美丽,体内流淌着家族遗传的bad blood,有几个场景光是盯着她的脸就够让人神经紧绷。18岁生日是她的成长节点,观众能看到她自身的矛盾与挣扎却猜不出灵魂的哪一边会占上风,不知道她会如何抉择。 影片的第一句台词:我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微小遥远的东西。这句台词交代了整个剧本的构建核心斯托克家族的特殊性。她的叔叔查理9岁那年被家人遗弃到精神病院,从那以后,他的内心再也没有长大过。 两人体内流淌的相同的bad blood让他们有着佛无师自通的共性,不愿被人碰触,大字摆动四肢,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片中精彩的四手联弹的戏份有3/4是由两位演员亲自完成,mia和20年没碰过钢琴的matthew花了几个星期的空档练习演奏。演员亲自演奏的好处就是摄影师可以360度无死角拍摄,远景近景随意切换,顺畅的镜头切换更能表现这段戏份的激情。 无数个细节影像代替并超越了台词的表达:英迪亚在家里的花园中寻找礼物,脚上磨出的泡,一方面暗示鞋子小了女孩在成长,挑出水泡,也是暗示成长的痛楚。 父亲葬礼上,英迪亚看见远处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也就是查理(英迪亚的叔叔),英迪亚听见远处的查理在叫她的名字英迪亚(英迪亚能听见微小遥远的东西),这让她对这个人非常好奇。 蜘蛛暗示着性。 英迪亚听觉灵敏,她在厨房听见佣人的低语,谈论父亲理查德死亡的事情,她不想听见这些,她用碾碎鸭蛋的声音盖住佣人的声音,这说明英迪亚会因为自己听觉灵敏而烦恼。 查理说:土壤很柔软,适合挖掘,为后面隐藏尸体埋下伏笔。 英迪亚在床上摆动四肢,这点和后面童年查理的表现相同。体现了微妙的血缘关系。理查德在有了女儿之后终于找到他的同类同样流着斯托克家族血液的英迪亚。这是一种同类与同类接触的安全感,同时也可能是对
  • 3、 《斯托克》观后感800字

    《斯托克》观后感 整部影片弥漫着神秘复古又悬疑诡异的美感,越到后来越发觉,影片中的场面全为剧情服务,导演不会无缘无故地渲染场景只是为了好看。整部电影阴郁但不沉闷,惊悚但不恐怖,哥特但不苍白,文艺但不无趣。每个镜头都很好看,每个声音的处理都很细致,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和一滴泛滥的血,体现了导演超强的电影语言功力。只有低级的惊悚片才会用血浆吓唬观众,朴赞郁早已超过那个境界,流畅的镜头,微妙的声音处理和剪辑让影片变得很高级。 故事讲了一个少女杀手的成长日记,英迪亚孤僻敏感,冷酷骇人,又狂野美丽,体内流淌着家族遗传的bad blood,有几个场景光是盯着她的脸就够让人神经紧绷。18岁生日是她的成长节点,观众能看到她自身的矛盾与挣扎却猜不出灵魂的哪一边会占上风,不知道她会如何抉择。 影片的第一句台词:我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微小遥远的东西。这句台词交代了整个剧本的构建核心斯托克家族的特殊性。她的叔叔查理9岁那年被家人遗弃到精神病院,从那以后,他的内心再也没有长大过。 两人体内流淌的相同的bad blood让他们有着佛无师自通的共性,不愿被人碰触,大字摆动四肢,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片中精彩的四手联弹的戏份有3/4是由两位演员亲自完成,mia和20年没碰过钢琴的matthew花了几个星期的空档练习演奏。演员亲自演奏的好处就是摄影师可以360度无死角拍摄,远景近景随意切换,顺畅的镜头切换更能表现这段戏份的激情。 无数个细节影像代替并超越了台词的表达:英迪亚在家里的花园中寻找礼物,脚上磨出的泡,一方面暗示鞋子小了女孩在成长,挑出水泡,也是暗示成长的痛楚。 父亲葬礼上,英迪亚看见远处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也就是查理(英迪亚的叔叔),英迪亚听见远处的查理在叫她的名字英迪亚(英迪亚能听见微小遥远的东西),这让她对这个人非常好奇。 蜘蛛暗示着性。 英迪亚听觉灵敏,她在厨房听见佣人的低语,谈论父亲理查德死亡的事情,她不想听见这些,她用碾碎鸭蛋的声音盖住佣人的声音,这说明英迪亚会因为自己听觉灵敏而烦恼。 查理说:土壤很柔软,适合挖掘,为后面隐藏尸体埋下伏笔。 英迪亚在床上摆动四肢,这点和后面童年查理的表现相同。体现了微妙的血缘关系。理查德在有了女儿之后终于找到他的同类同样流着斯托克家族血液的英迪亚。这是一种同类与同类接触的安全感,同时也可能是对
  • 4、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1】

    昨天在家终于把《约翰.克里斯托夫》看完了,这本书被称为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最好的一本传记式小说,罗曼.罗兰用了近30年的时间完成的一本巨著。

    里面很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描写,给人感觉很长篇大论,但正因为这些心理的变化才可以了解克里斯托夫在音乐上的一次次蜕变,一次次达到新的高峰。

    而我本人不太喜欢克里斯托夫,因为我觉得他狂妄,自私,不知好歹,随心所欲,到了中老年的克里斯托夫,那时的他才显得成熟且稳重,有耐心,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子女也象自己当年那样,才了解到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多么的任性。

    虽然不喜欢主人公的性格,但还是非常钦佩他对音乐的执着,只要有了美好的音乐,哪怕物质上再匮乏,他也会非常快乐!(原来,快乐是来自精神上的,

    和物质上没有多大关系)我认为书中还有值得我们称颂的是挚爱的朋友之间的友情,正因为有了那样的友情,也才使得克里斯托夫在最失意、最痛苦的时候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当然他也不遗余力的帮助朋友,甚至为朋友去决斗。

    看《约翰.克里斯托夫》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放着莫扎特的交响乐听着,我想这样的音乐是最应景的。

    现在终于看完了这样一本巨著,对音乐肤浅的我也许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但也算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下西方音乐了吧!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2】

    读完了《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书,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明白了很多事,在书中,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胆小和不坚持,虽然约翰克里斯多夫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真诚、坦荡、执着、坚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虽然他有一个孤独的灵魂,但他更有英雄的血液。

    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把风声、水声以及自然界中的一切声响融入在他的音乐里,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虽然他才10几岁就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对音乐的追求,虽然所有世人对他的思想很不理解,而且卷入一场斗争而被通缉,被迫流亡法国。

    所有的不幸,反而促使了他对音乐产生了更强烈的情感,他的音乐造诣更深了。

    反过来看看我自己,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和长笛,虽然有良好的环境好老师,但有时怕吃辛苦,能少练的就少练,反过来看看约翰.克里斯多夫他流落在法国的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宁可饿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屈服,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境界啊!

    当他有一天功成名就,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落魄音乐家了。

    他的作品都被人们争相演

  • 5、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本幽默风趣的小说,它写的是匹克威克和他三个伙伴多情的特普曼、风雅的斯诺格拉斯和足智多谋的温克尔。他们坐了一辆四轮大马车从伦敦匹克威克俱乐部出发到外地旅行,向俱乐部其他成员报导旅途见闻的故事。

    小说不仅精彩的描述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而且用幽默风趣的笔法揭露了那时英国社会种种不合情理、荒唐可笑的现象。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匹克威克外传》是原著作者,》主要作品《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等,他1812年出生于英国小职员家庭,他10岁时,父亲负债入狱,母亲和弟妹跟着住进债务监狱。狄更斯独自在外面打工生活,累了、想家人了、天冷了、没有人会关心他,甚至在工作干的不好还要挨骂,还不给工资,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备尝艰辛、屈辱,看尽人情冷暖,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但是狄更斯并没有被眼前的种种困难吓倒,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自已喜欢的事情,那就是写小说,他写的小说幽默风趣深受人们的喜爱。狄更斯在1870年6月9日逝世,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大家都很伤心,居然有个小孩子大哭起来说到:啊!狄更斯先生死了,那么圣诞老人也死了么?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也很值得大家去读一读哦!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500字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写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本人命名的俱乐部的三位成员年迈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风雅的史拿格拉斯和纸上谈兵的文克尔走出伦敦,到英国各地漫游。

    小说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这正适合以分期连载的形式发表。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发表形式决定作品的某些艺术特征。这也表明《匹克威克外传》的创作还深受英国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的影响。

    《匹克威克外传》的情节大体上有四条线索:房东巴德尔太太状告匹克威克毁弃婚约;山姆维勒的父亲同骗吃喝的伪善牧师史得金斯的纷争;俱乐部几位成员的爱情故事;

    匹克威克和山姆维勒主仆同流氓金格尔的冲突。全书以最后一条线索贯穿始终,金格尔因受到匹克威克的道德感化最后改邪归正,形象地宣扬善良战胜邪恶的道德信条。 在匹克威克和他的俱乐部成员一行出游途中不仅有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的精彩描述,而且以喜剧的手法对法官、律师、法庭、监狱、议会、选举等作

  • 6、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本幽默风趣的小说,它写的是匹克威克和他三个伙伴多情的特普曼、风雅的斯诺格拉斯和足智多谋的温克尔。他们坐了一辆四轮大马车从伦敦匹克威克俱乐部出发到外地旅行,向俱乐部其他成员报导旅途见闻的故事。 小说不仅精彩的描述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而且用幽默风趣的笔法揭露了那时英国社会种种不合情理、荒唐可笑的现象。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匹克威克外传》是原著作者,》主要作品《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等,他1812年出生于英国小职员家庭,他10岁时,父亲负债入狱,母亲和弟妹跟着住进债务监狱。狄更斯独自在外面打工生活,累了、想家人了、天冷了、没有人会关心他,甚至在工作干的不好还要挨骂,还不给工资,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备尝艰辛、屈辱,看尽人情冷暖,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但是狄更斯并没有被眼前的种种困难吓倒,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自已喜欢的事情,那就是写小说,他写的小说幽默风趣深受人们的喜爱。狄更斯在1870年6月9日逝世,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大家都很伤心,居然有个小孩子大哭起来说到:啊!狄更斯先生死了,那么圣诞老人也死了么?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也很值得大家去读一读哦!

  • 7、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一阵子不知在哪里看到,有个大师级作家很喜欢《匹克威克外传》,文学说这本书是狄更斯早期作品风格的代表作,这让习惯于狄更斯《双城记》风格的我很是好奇幽默起来的狄更斯是怎么样的,果断借来这本书,我想说,我更喜欢这么不严肃的狄更斯。

    这本书,是本从头到尾都拒绝严肃的作品。首先,它的诞生很奇特,它最初只是一个看图说话,狄更斯为漫画配的文字,突然走红,于是干脆出版成书,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是这么一个杰作的诞生过程,它没有什么精密的构思,就是自然而然的作品。诞生就这么无厘头的作品,却成为了一部杰作,是因为在行文内容结构方面,它都坚持拒绝严肃。

    故事内容深受《堂吉诃德》的影响,大概讲了匹克威克先生带着仆人与几个朋友游历的故事,有流浪汉小说的痕迹,经历了一系列荒诞不经的事情之后,最后恶有恶报,善有善终,赢得一个happyending的大结局。这么一个嬉笑怒骂的作品,按理来说前有《堂吉诃德》的光芒,应该不会多么出彩,可事实证明,人民需要这样的作品。更何况,《匹克威克外传》拒绝严肃,不代表它不深刻。看似幽默无厘头下,实则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这点表现在匹克威克先生打官司与住监狱那些内容中,所以,它也想《双城记》一样,是现实主义的杰作。另外,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熠熠生辉的绝对是仆人萨姆。匹克威克先生与他的几个朋友出场就那么无厘头,身上带着迂腐的气质,说话办事也文绉绉的,并不能使人一下子爱上他们。可是萨姆就不一样,从始至终,他身上就显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朴实,善良,勇敢,机智与忠诚,这点也是《堂吉诃德》中的桑丘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对下层人物的褒扬与上层人物的贬低,也是狄更斯表示自己对社会不满的方式。所以,它就跳出了幽默,而带有讽刺的意味。一部作品一旦有了讽刺的意味,它就绝对不是一部浅薄的作品。

    在结构上,《匹克威克外传》也拒绝着严肃。它没有严密的结构,很多章节都是故事套故事的结构,这点让人想起古老的欧洲文学刚刚起步的阶段,这种返璞归真的结构确实容易造成情节零散不集中的毛病,但是不能否认,这种结构,却也能增强阅读的快感。不然《一千零一夜》、《坎特伯雷故事集》这种作品也不会这么受欢迎。小说选用这种结构,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它刚好与内容的荒诞幽默相匹配。

    之所以说它拒绝严肃,是因为狄更斯可以把一部小说写得像《双城记》

  • 8、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一阵子不知在哪里看到,有个大师级作家很喜欢《匹克威克外传》,文学说这本书是狄更斯早期作品风格的代表作,这让习惯于狄更斯《双城记》风格的我很是好奇幽默起来的狄更斯是怎么样的,果断借来这本书,我想说,我更喜欢这么不严肃的狄更斯。

    这本书,是本从头到尾都拒绝严肃的作品。首先,它的诞生很奇特,它最初只是一个看图说话,狄更斯为漫画配的文字,突然走红,于是干脆出版成书,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是这么一个杰作的诞生过程,它没有什么精密的构思,就是自然而然的作品。诞生就这么无厘头的作品,却成为了一部杰作,是因为在行文内容结构方面,它都坚持拒绝严肃。

    故事内容深受《堂吉诃德》的影响,大概讲了匹克威克先生带着仆人与几个朋友游历的故事,有流浪汉小说的痕迹,经历了一系列荒诞不经的事情之后,最后恶有恶报,善有善终,赢得一个happy,ending的大结局。这么一个嬉笑怒骂的作品,按理来说前有《堂吉诃德》的光芒,应该不会多么出彩,可事实证明,人民需要这样的作品。更何况,《匹克威克外传》拒绝严肃,不代表它不深刻。看似幽默无厘头下,实则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这点表现在匹克威克先生打官司与住监狱那些内容中,所以,它也想《双城记》一样,是现实主义的杰作。另外,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熠熠生辉的绝对是仆人萨姆。匹克威克先生与他的几个朋友出场就那么无厘头,身上带着迂腐的气质,说话办事也文绉绉的,并不能使人一下子爱上他们。可是萨姆就不一样,从始至终,他身上就显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朴实,善良,勇敢,机智与忠诚,这点也是《堂吉诃德》中的桑丘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对下层人物的褒扬与上层人物的贬低,也是狄更斯表示自己对社会不满的方式。所以,它就跳出了幽默,而带有讽刺的意味。一部作品一旦有了讽刺的意味,它就绝对不是一部浅薄的作品。

    在结构上,《匹克威克外传》也拒绝着严肃。它没有严密的结构,很多章节都是故事套故事的结构,这点让人想起古老的欧洲文学刚刚起步的阶段,这种返璞归真的结构确实容易造成情节零散不集中的毛病,但是不能否认,这种结构,却也能增强阅读的快感。不然《一千零一夜》、《坎特伯雷故事集》这种作品也不会这么受欢迎。小说选用这种结构,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它刚好与内容的荒诞幽默相匹配。

    之所以说它拒绝严肃,是因为狄更斯可以把一部小说写得像《双城记

  • 9、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集合

    这篇“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文章是我最用心的作品,期待您可以喜欢。作者的作品启发我们产生了独特的感悟和思考。我们要在写读后感时坚持实事求是,对文章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希望你能够从中汲取到有富有价值的内容。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篇1

    18世纪——19世纪前期,在英国活跃着一位有名的作家,他就是狄更斯。他写的作品《匹克威克外传》使我印象深刻。

    《匹克威克外传》讲的是英国在资本主义时期,关于绅士、小人、太太、仆人等等的一些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的和荒.唐至极的事情。它有力地讽刺了法庭、监狱、等法律机构,利益核心的腐败思想,法官律师的可恶举动,都被狄更斯的批判所压倒了。

    这个大人物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世界最繁华的地方——伦敦。在一个小街道内,一个房间里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是关于刺鱼学说的讨论会,大大小小的绅士都来参加了,塞缪尔·匹克威克先生对科学社有着巨大的贡献,所以匹克威克先生摇身一变,变成了匹克威克社的社长。

    起初匹克威克先生十分专心地执行工作,可在后来的一天,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这一天,匹克威克先生和同伴们,正在摇摇摆摆地在街上散步,看见什么他记什么,听见什么他也记,几个车夫看见了,以为匹克威克先生是密探,大声叫着:“车夫们,抓住这个密探!”便打了起来。

    这几个车夫把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朋友打了一顿后,另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内心狭隘又卑鄙的小人——金格尔。但是,在几个车夫殴打匹克威克先生时,要不是他当和事佬,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朋友,也许就会命归西天了。然后匹克威克先生就开始了他那奇妙而有趣的旅程。

    西方的文明也是非常先进的,丝毫不亚于东方文明。对于书中提及英国文明的地方,我十分好奇。经过本书的阅读,我慢慢懂得了,也接受了,这让我十分高兴。因为,在一本有名的小说中,竟然还包含着那么多知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最想知道,最想得到的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定就是匹克威克先生了,他那胖胖的身子,一副小巧的眼镜,以及他那笑容可掬的面孔,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实在、直心肠、有时显得傻呵呵的,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品格,他依然是那么善良、那么和气。

    《匹克威克外传》领我进入了文学的后花园,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让我思考的问题。它留给我诚实,留给我善良,留给我忠诚,还留给我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

    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匹克威克外传》。这

  • 10、 小学《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一个人的心灵若能得到知识的浸润,就会生出许多灵气和色彩。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小编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尽在小编,欢迎您的关注阅读!

    【篇一】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本幽默风趣的小说,它写的是匹克威克和他三个伙伴——多情的特普曼、风雅的斯诺格拉斯和足智多谋的温克尔。他们坐了一辆四轮大马车从伦敦匹克威克俱乐部出发到外地旅行,向俱乐部其他成员报导旅途见闻的故事。

    小说不仅精彩的描述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而且用幽默风趣的笔法揭露了那时英国社会种种不合情理、荒唐可笑的现象。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匹克威克外传》是原著作者,》主要作品《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等,他1812年出生于英国小职员家庭,他10岁时,父亲负债入狱,母亲和弟妹跟着住进债务监狱。狄更斯独自在外面打工生活,累了、想家人了、天冷了、没有人会关心他,甚至在工作干的不好还要挨骂,还不给工资,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备尝艰辛、屈辱,看尽人情冷暖,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但是狄更斯并没有被眼前的种种困难吓倒,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自已喜欢的事情,那就是写小说,他写的小说幽默风趣深受人们的喜爱。狄更斯在1870年6月9日逝世,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大家都很伤心,居然有个小孩子大哭起来说到:“啊!狄更斯先生死了,那么圣诞老人也死了么?”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也很值得大家去读一读哦!

    【篇二】匹克威克外传读后感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写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本人命名的俱乐部的三位成员——年迈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风雅的史拿格拉斯和纸上谈兵的文克尔走出伦敦,到英国各地漫游。

    小说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这正适合以分期连载的形式发表。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发表形式决定作品的某些艺术特征。这也表明《匹克威克外传》的创作还深受英国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的影响。

    小说中对于田园生活的描写带有理想的浪漫色彩,是作者心想往之的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人间乐园,反映作者心目中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而对于尔虞我诈的城市生活的讽刺和谴责,正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弊端的认识和愤懑。

  • 2023-02-09

  • 2023-01-04

  • 2019-09-20

  • 2023-04-3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3-01-31

  • 2019-09-19

  • 2022-09-12

  • 2023-01-28

  • 2023-02-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23-01-26

  • 2019-09-20

  • 2021-06-26

  • 2023-06-0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10-20

  • 2019-10-20

  • 2023-05-03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2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5

斯托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斯托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斯托克读后感、2024斯托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