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2024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范文
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相关栏目
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热门栏目
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推荐
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

(共 9784 篇)

  • 1、 焚曲读后感2000字欣赏

    《焚曲》一书由苔丝格里森所著,讲述了一个关于一首曲子引发的故事,造成大家生活的混乱,最终也由曲子而终,从中,可以看出人性,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焚曲读后感20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这两天晚上窝在家里,看了一本叫《焚曲》的书。

    这本书是上次去朋友那儿玩的时候,朋友送的。但自该书拿回来,我欢喜地撕开塑封,印上我的签章之后,便一直被搁置在床头的书桌上,直到三个月后的今天,我才正式翻开。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坦白说,先前我没听说过;读完我又特意网上搜了下,相关的介绍也不是太多。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毕竟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

    具体介绍这部书之前,我要提一下先前说到过的话剧《暗恋桃花源》,因为在我看来,就某些层面来说,他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先温习下《暗恋桃花源》吧,一个发生在同一个剧场里的两个不相关的爱情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因与剧场签定了同一晚彩排的合约,又因演出将近,双方争执不下又都不肯相让,最终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反而因此成就了一出戏剧结构独特、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作为一出现代悲剧,《暗恋》讲述的是战乱时的爱情。西南联大学生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1948年以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近40年后才得以相见,但其时已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亦已风中残烛。

    《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鱼夫老陶无法生育,其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伤心无奈,溯河而上,误入桃花源,度过了一段纯真烂漫近乎梦幻的时光。等他回武陵后,却发现原本如胶似漆,男欢女爱的旧妻春花与情人袁老板已经成家生子,然生活窘迫,并不美满

    现代的《暗恋》和古装的《桃花源》;严肃的的《暗恋》和无厘头的《桃花源》;慢节奏的《暗恋》和快节奏的《桃花源》;一男两女有缘无分的《暗恋》和两男一女婚姻不幸的《桃花源》虽然是对比强烈的两个故事,却又殊途同归地指向一个主题追寻,和得不到的遗憾。

    我想此刻的你,对《焚曲》这部作品可能有了一定的猜想:没错,它也由三条线连起来的:因一份曲谱而联系的、跨越两个世纪、说尽世间的爱情与人性的故事。它是一本小说,亦是一部曲谱,是一部黑暗的历史,也是一个隐藏许久的秘密,他们同样指向的,是追寻。

    首先出场的是现实中的女主朱莉娅,美国乐手。一次演出后朱莉娅在罗马一家古董店买了本gypsy的乐谱。

  • 2、 《克莱采奏鸣曲》读后感2000字
    家庭与婚姻、感情与情欲、性与道德、善与恶、真与假,始终是列夫托尔斯泰苦苦探求的问题,这部不到10万字的中篇小说《克莱采奏鸣曲》仍然有着托翁一贯的思想主题和思辨色彩。其间随处可见的议论让我感到托翁的清醒与深刻,他对婚姻的绝妙讽刺可以让年轻的女性读者对家庭完全丧失兴趣和信心。倘若读者是一个从来不知道托尔斯泰的中年女人,则会想,这个作家是谁呢,怎么说的都是我们的事? 这是经典文学作品永恒的魅力所在。 故事本身很具有讽刺意味。一个少妇完成生育三个孩子的任务后复苏了生命,在丈夫(荒淫无度的地主)波兹德内谢夫眼皮底下与小提琴手(贵族)特鲁哈切夫斯基产生爱恋,二人通过演奏贝多芬的《克莱采奏鸣曲》传递心曲。地主起先为妻子也有了解闷的方式高兴,后来听到了钢琴和小提琴的对话,知道生米将煮成熟饭,醋劲大发,灵魂展开了激烈搏斗。终于,他在一个夜晚从贵族会议上赶回,冲进客厅,把正在与小提琴手大吃大喝的妻子杀死。当地主冲进客厅时,小提琴手吓得爬到了钢琴下面,任凭地主把尖刀扎进少妇的腹中少妇死在了两个男人手里,她以生命换取了终极解放,鲜血染红了她美丽的躯体。 托翁在扉言中引道:门徒对耶稣说,人和妻子既是这样,倒不如不娶。耶稣说,这话不是人人都能领受的。唯独赐给谁,谁才能领受。(《马太福音》)这段引言,直白得一目了然,庸常得即使放在今天也一样具有启示作用。读经典,时常感到历史惊人的相似。前进的是时间,人的行为方式并没有多少改变。在我们周围,一百多年前的故事无时不在真真实实地上演着,家庭与婚姻、感情与情欲、性与道德引发的男人女人的战争时时刻刻进行着,而妇女在其中时常扮演着固有的角色,重复着性别,重复着自己。 托翁曾悲观地说:妇女的解放不在学校里,不在议会里,而在卧室里。他的悲观论调曾遭到列宁的善意批评。我从一个方面来理解他的这句话。卧室当然是女人生命的一部分,反叛卧室是一种勇敢的行为,但是,卧室解放无法涵盖女性所有的解放,女性还有更多的解放自我的方式。例如,像娜拉一样勇敢地走出家门,舍弃荣华富贵,与死水一潭的家庭作彻底诀别。而像波兹德内谢夫之妻那样把又一类贵族作为解闷对象,最终遭遇灭亡,便不奇怪。女人呵,丧生于性别之外,根由在性别之中,不是吗? 小说中的妻子,在遇到贵族特鲁哈切夫斯基之前早已厌倦了固有的生活,与丈夫有过无数次争吵,且产生过自杀行为。但是婚姻的惯性使他们继续保持
  • 3、 《尘曲》的读后感2000字

    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

    七堇年

    年少时我们总渴望变得强大,总渴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更是渴望自己能够与整个世界对抗。当我翻开,七堇年的这本书《尘曲》,我才发现,我也一直跟着她的足迹,去游荡了,却很久,很久没有在书里行走。

    当我看到这篇序,《迟到十年的回信》,我知道,我将会在一个很久远的故事里,去寻找,追求一种情愫。序里这样说道:《尘曲》是一本孤独者得告白。也许真的是这样,一个孤独者,在一个漫长的路上漂泊着。

    父亲于你我心里都是慈爱的眉目和背影。你总变换方式来体现你对父亲的热爱。每次看到那个背影里的孤独,你像是怀旧的人那样满目苍夷的想要看到他的脸,想要得到他的拥抱,哪怕只是一个没有深情的关怀。不,我想父亲于你总是深情的,即便他抛下你与母亲的誓言,那回转的门声啪啪作响,却总是藏着他离开家时对你的那一深情凝望。亲爱的新疆,我想看到那个童年的梦,和父亲的凸起的额。

    而母亲,于稻城中的那孤独的羽毛般的树,外表坚强内心却脆弱。于路上遇到的那场大雨,外表磅礴内心却细腻。我知道,年少多情的我而言,不知让母亲重复了多少的旧时光,她寄予我的只是心里的小小心愿。而我却不懂得博爱。后经历几多追逐恋慕,浅尝过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才深知母亲于我,是如此的无私。想来也就心生荒凉,像稻城那些羽毛般的树,在宽阔的时空里抵御着风的来袭。而人生也如此,须在荒凉中感知,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作为行旅人,便足矣。

    我多想在采光不太好的屋子里再与老人闲谈几语,与朋友再一起踏过那段泥泞的路途,我想这一次,绝对不会再踩进稀泥里。想与朋友看看泸沽湖的蓝色风情。突然觉得,旅行又是如此的难忘,想到十九岁走过的脚步,与朋友恋恋不舍的笑。我不知有多远,只是一味的向前走。像生命最光华的地方去。就像伊斯坦布尔秋天,捷克布拉格的广场冬晨,奥地利的沿途大雪,维也纳的中央公墓,传奇的香港,国境之南台湾。旅行者定了一条路,从来不问那条路有多远。而这,于我在路上,所谓旅行的意义。

    坐在台灯下,执笔写字。沉默如谜的呼吸声,渐渐充斥着整个屋子的安静。写给最后一天的二十岁的自己。你写青春,写死亡,写梦想,写人生。你说,既然是喜欢梦想的人,那就梦下去,不要醒。我深知这是为自己的人生找寻最后的希望而产生的想法。我也知现实与希望总是背道而驰,而这对于你,只是梦断人生,望穿岁月的回忆吧。你像是一个尘世熟稔命途

  • 4、 《秋月曲》读后感600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这是一首出自于《唐诗三百首》的七言绝句,名为《秋月曲》,由被誉为“诗佛”的王维所写,其大意是说:初秋微凉的夜晚,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诗中言语极其委婉,情感却十分细腻,深藏着儿女们羞涩的相思情怀。

    一诗寄思,一语传情,王维他有他的相思,我也有属于自己的情怀。

    我,一名在读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与奶奶同住,父母亲为了生计、为了让我拥有更好的生活,而在异乡忙于工作。每当夜幕降临,再是疲惫的我,也不肯轻易入睡,夜的黑,总会让我感慨万千,或多或少的思绪,就会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挑起我对父母亲的思念,一片又一片。此刻的我,总会习惯性地坐在窗户旁的书桌上,或是细细品读《唐诗三百首》,体会诗中主人翁们的丰富情感,让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灵魂,植入我心;或是六神无主,静静发呆,深深地陷入到当年父亲教我读诗词的情景中,也会因想起那些曾经的嬉皮打闹,而忍不住傻傻地笑;或是仰望夜空、盼月亮、数繁星点点,母亲曾对我说过:“宝贝呀,如果某天,你想我了,那就朝月亮的方向看去,这样你就会看到我啦,因为,我思念你的时候,也会看着月亮哦......”

    现已初秋,离中秋佳节,就不再遥远,中秋之夜,团圆之时,我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我要依偎在父亲的怀里,给他朗诵《秋月曲》,表达我对他的思念;我要与母亲在一起,共赏一轮秋月,细说繁星点点。祖国如母亲,但愿我伟大的祖国也能早日统一,免去海峡两岸人民的相思之苦,让中华儿女早日过一个“花好月圆”的秋。

  • 5、 优秀读后感:无臂钢琴师

    无臂钢琴师

    读《活着已值得庆祝》有感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他独特的经历和强大的内心世界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个俗得不能再俗的名字。活着,生下来,活下去而已、命运跟我开了个玩笑,而我不能翻脸这样的句子俯拾皆是,也许生活才是最好的能造就一个哲人的课堂。

    在刘伟10岁时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他被10万伏的高压电击中,死里逃生后失去双臂;14岁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用脚打字速度最快的人;23岁摘得第一季中国达人秀总冠军,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

    被10万伏的高压电击中后,刘伟和氧气罩相依为命、无数次的全麻手术、与太平间仅一墙之隔一次又一次近距离地直视了死亡的面目,还有什么神秘可言?当死神的伴随成了家常便饭,还需要讳莫如深吗?一位大作家说过: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为什么不活下去试试呢?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既然要活着,那就开开心心地活出自己的精彩。都没有到非死不可的份儿上,我们还能抱怨什么,所谓生活,生下来,活下去,仅此而已。

    刘伟在书中写到病友们常在一起讨论谁更倒霉一些,而我倒是觉得,我们都是比较幸运的,因为都只是局部不合适而已,真正全身都不合适的在隔壁的太平间躺着。我们不能在无偿受赠一块大蛋糕之后还抱怨上面没有樱桃。刘伟是在生命这场长途旅行中,错过了中间某个换乘班次的人,只是最不幸的人错过的是午夜的末班车,错过了,就真的只能葬身无边的黑暗了。人们总是把赶上视为理所应当,可毕竟载客量有限,哪儿能人人都挤得上去。生活,就是生生的活着,就像球赛一样有输有赢,有高潮就有低谷,不能因为摔了一跤就再也不上场了。

    10年后,他以无数的血泡和抽筋为代价,弹出了生平的第一首曲子《雪绒花》,人家一只手按的8度,他只能用两只脚按完再赶快切换回来。6个月后,他又弹奏出了《梦中的婚礼》。

    萧敬腾有一首歌《活着》:这世界太扯了,那些悲伤的该停了,为你唱首歌,庆祝我们还活着,这是快乐的,值得感动的。每一个人,既然决定了要活着,就不要只是贪图安安乐乐,那长眠地下岂不是更彻底?只有时时刻刻潇洒地鼓励自己:活着,就要精彩!

  • 6、 《老人与海》读后感2000字-一曲“硬汉”之歌

    1

    多年前,我读过《老人与海》,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基本没啥印象了,只有一个几个叠放的镜头,只要谈起《老人与海》,就会清晰执著地在脑海里闪现:一个伤痕累累,身心俱疲的老人,驾着一艘帆上补了补丁的旧船,在远海上移动。太阳升了又落了,落了又升起来,船边的那巨大的大马林鱼的鱼骨,与老人,与船,一同前行

    多少年来,每当想到这个画面,我的内心是沮丧的:老渔夫桑提亚哥,之前84天的出海均一无所获,第85天出海终于,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100多磅的大马林鱼,拼尽了全部力量得到的收获。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 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哈鱼只剩下残骸了。这样的结局,于桑提亚哥来说,是喜还是悲?若是说喜,就是他凭着自己的坚忍和经验以及智慧,战胜了大马林鱼,这是一生中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鱼。若说是悲,就是他付出了这么多,到头来,却是一无所获。

    因了这样的认知,在读过这本书第一遍后,我再提不起读第二遍的兴趣,因为,我的内心里,悲观多于喜悦。有什么比做了那么多的奋争后依然一无所获更悲观的呢?

    2

    今天,当我再次读完这本书,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当然,桑提亚哥那坚忍与勇敢的精神仍在。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一位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保持着优雅风度的老人,一个在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更能让人感受到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庄严的生命经历,以及一个人完美而崇高的人格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垮他。可以说,这句话道出了这部作品的主题。这句话,现已出现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成为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优秀教材。

    作品中,桑提亚哥的坚强多次出现,不仅在他的自言自语中,也出现在他多次与在马林鱼和鲨鱼的搏斗中,当然,这种搏斗,都包含着他多年出海的经验和他的智慧。

    在他与大马林鱼僵持时,他说:你这样有骨气,倒是挺像我的,放心吧,我会一直陪着你的,陪你到底,哪怕是要了我的老命。

    在他看到一只美洲莺飞上他的小船时,他说:休息够了就到别的地方去碰碰运气吧。不管是人、鸟、还是鱼。谁都是这样活着的,只有坚强起来才能更好的生活,你可要记着我说的话啊。他这句话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任何生物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

    在大鱼拖着船走了四个小时后,老头儿也仍然挺直了脊梁,背上绷着钓丝,稳稳地坐着,丝

  • 7、 纸钢琴读后感

    纸钢琴读后感(一)

    看完《纸钢琴》这篇作品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泪水早已悄然流出了我的眼眶。这篇作品生动的描写了一位可敬的父亲,他想用辛辛苦苦积攒了五年的存款给他酷爱音乐的女儿买一架钢琴,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些钱却被坏人偷走了。父亲从此茶饭不思,一下子憔悴了许多。女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只知道,父亲的白发越来越多了。几天后,父亲给了女儿一样东西一架在木板上画出来的假钢琴。女儿顿时什么都明白了,她坐过去,十指轻快地跳跃在琴键上,周身沐浴着暖暖的父爱,心中响起了父爱谱写的旋律,她泪流满面,如痴如醉。虽然父亲最终没能为女儿买回那架真钢琴,但我感到那纸做的钢琴上一样凝聚着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他的奔波、他的操劳、他的无奈与焦虑那都是比钢琴贵重千倍万倍的东西啊,女儿沉浸在别样的幸福中而我的思绪此刻却像长了翅膀的小鸟一样飞入了无垠的爱的海洋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坐到了我的钢琴前,十指轻快地跳跃在琴键上,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我感到的是幸福、是快乐,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不仅是因为我有一架真正的钢琴;而且还因为此刻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一直以来沐浴着我的暖暖的父爱和母爱,更是因为我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安定美好的祖国母亲的温暖怀抱中。

    纸钢琴读后感(二)

    今天看了一篇题目叫《纸钢琴》,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酷爱音乐也很有音乐天赋,她的邻居家有一架钢琴,每当那清脆而又悦耳的声音响起时,女孩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闭上眼,静静地听着,很陶醉。小女孩多么想拥有一架钢琴啊!可是,她家里太穷了,买不起。小女孩的父亲看到女儿这样热爱音乐,就下定决心,要给女儿买一架钢琴!于是他就拼命地打工,拼命的赚钱。最后,他终于赚够了钱,可就在商店门口时,钱却被盗了!小女孩的父亲很失望,但没有绝望,他又给女儿做了个纸钢琴,送给了女儿。读完后,这篇文章像一股泉水暖暖地流如我的心中,也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受到了爱的伟大。文中的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为了完成女儿的这个心愿,拼了命去工作赚钱,只靠他一个人微薄的力量能够买一架钢琴的钱是多么不容易,他经历了多少岁月。虽然累,但是他不知道累,他只知道要完成女儿的心愿。最后,终于功夫不怕有心人,他赚够了钱,就差一步之遥时,钱却被盗了。他又给女儿做了个纸钢琴,虽然只是一个摆设,可它凝聚了多少父亲对女人无私的爱啊! 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从小就在家里娇生惯养的我,而且还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明白了,

  • 8、 《纸钢琴》读后感

    《纸钢琴》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我一口气快读完了它,从中受到了不少的教育。

    一个小女孩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她们家很穷,买不起钢琴。小女孩的爸爸知道她的梦想后,为了实现女儿的梦想,他天天早出晚归,终于有一天爸爸攒够了去买钢琴的钱,他走进了市中心最大的钢琴店,他细细的看着每一台钢琴,最后他在一架白色的钢琴旁边停了下来,上面标着两万八,父亲把手伸进了包里掏钱,却发现钱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父子给她做了一个纸钢琴带回了家。

    作文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父亲是多么的无私,为了女儿的梦想默默的付出。当我读到她的眼里储着泪水,她接过纸钢琴,双手在琴键上欢快的跳动着,我感觉这个小女孩是多么的懂事,多么的爱她的父亲!

    我感受到父亲对女儿的爱,我也想起了我的爸爸,有一次,放学的时候下了很大的雨,我正在担心怎么回家,突然听到硕硕!硕硕!的叫声,我高兴极了,心里想:爸爸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我太幸福了!谢谢你爸爸!

    我知道爸爸妈妈一直在背后关注着我,给我春风般的温暖。

  • 9、 再见钢琴读后感

    再见钢琴读后感(一)

    《再见,钢琴》是我的儿子皮卡系列中的第三册书,讲了皮卡从老家来到了北京,你们想听吗?想听就仔细听我讲吧!

    皮卡要上大班了,他的爸爸妈妈决定把皮卡接回来。皮卡回来后经过很长时间才肯自己一个人睡觉。(应为在老家都是和姑姑们一起睡觉)过了一段时间,皮卡的爸爸买了一辆车,可皮卡的妈妈才有驾驶证,就只能让皮卡的妈妈开。皮卡很喜欢坐车兜风,每天晚上当哥哥(皮达)写完作业时、当妈妈爸爸下班时、当奶奶做完家务时,皮卡就嚷着咬爸爸妈妈开车兜风。有一次,他们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直到那天很晚才到家。后来,皮卡的妈妈决定让皮卡学钢琴,可爸爸却让皮卡学笛子,妈妈说,她让皮卡学钢琴是为了让皮卡变的不好动,爸爸这才同意皮卡学钢琴。

    皮卡的新钢琴老师是一个温柔的女老师,她有一个小女儿叫絮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皮卡刚开始不喜欢学钢琴,后来他慢慢的喜欢学钢琴了,而且越学越好。有一次皮卡去学钢琴发现絮絮不见了原来钢琴老师(絮絮的妈妈)和絮絮的爸爸已经分居好几年了,离婚后,法院把絮絮判给了她的爸爸,所以皮卡就看不见絮絮了。从那以后皮卡就再也不愿学钢琴了后来索性不弹了。

    这本书让我明白干什么事不能像皮卡一样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努力这样才会成功!

    再见钢琴读后感(二)

    这个寒假我看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的儿子皮卡》系列中的《再见,钢琴》。这本书是曹文轩叔叔写的。小朋友们,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现在我就来讲一讲吧!

    皮卡本来生活在乡下,一直到上幼儿园的年纪,爸爸妈妈才把他接回北京来生活。北京的生活有快乐:可以每天晚上等爸爸妈妈下了班、达达做完了作业、奶奶干完家务活,一起开车去外面兜风;在幼儿园里可以和他喜欢的杜夏老师一起疯,一起玩耍;可以跟钢琴老师的女儿絮絮一起弹钢琴

    北京的生活也有悲伤:要一个人睡单人床;要上幼儿园;要守很多规矩;要被逼着学特长、被逼着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

    不过,皮卡也不是那么不喜欢弹钢琴,因为有一个叫絮絮的小女孩钢琴弹得很好,他很喜欢和絮絮一起玩耍;也不是那么不喜欢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有很多他喜欢的老师,也有很多老师喜欢他。

    当然,他的生活也不只是有快乐和悲伤,也有感动:有很多人都爱着他;在麻油地时,他的四个姑姑都用很多种方式引诱他,让他和她们一起睡;在爸爸妈妈骂皮卡时,他的哥哥皮达都会站出来掩护着他。这些都让皮卡觉得非常感动。

    通过读这本书,我还明白了:我

  • 10、 钢琴教师读后感

    钢琴教师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一本书《钢琴教师》,在此与各位家长及老师分享一点心得。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作品,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书中描写了如同共生体一样不正常的母女关系。有着典型小市民心理的母亲把女儿当成实现进入上流社会的愿望的工具。女主角埃里卡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卵翼下,生活中只有钢琴,虽年龄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小市民一心往上爬、挤入上流社会的卑琐心理,与外界隔绝、令人窒息的狭小空间严重摧残了人的个性成长与发展。埃里卡的人生悲剧无可避免了。

    作为一个母亲,读完这部文学作品,首先反省自己有没有有意无意对孩子犯了这种错误。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不至于这样迫逼孩子。但是要警惕的是,别让孩子来替你完成梦想。别以爱之名伤害孩子。孩子首先是一个个体,我们作为家长起的作用是引导、鼓励。任何人都不能侵占别人的人生,否则就如埃里卡母女那样,都没有幸福的人生。作为家长,我们的人生也是需要不断进步的,这样才能与孩子教学相长。

    埃里卡时时处于监视的痛苦人生令我再次反省,自己应该在孩子的童年起什么作用,起多大作用。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讲到要给孩子留白,让他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表达出愉快正面的感情。孩子写日记时,我常常教他写我很开心之类的句子。孩子有时就会脱口而出:我其实一点都不开心啊!后来我顿悟了,要尊重孩子的感情,让他从小学会表达真情实感,而不是为了讨好老师或是家长写一些假大空的话。

    只有拥有自己人生的人才配拥有幸福。这是《钢琴教师》这部文学巨着给我的一点启迪。

    钢琴教师读后感(二)

    小说的开头是这样的:埃里卡?科胡特是个快到40岁的中年未婚女子,出生在维也纳一个小市民的家庭,父亲因患精神病,被母亲和女儿送进精神病院,并在那里死去。家里就只剩下母女2人,睡在1张床上,成为1个共生体。她从小就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束,一直生活在母亲的羽翼下,与外界几乎隔绝。本来埃里卡完全可以成为一位淑女(小家碧玉),但她那具有很强虚荣心的母亲则一心盼望女儿成为一流钢琴家,进而能跻身上流社会。从小就让她学习各种乐器,她的全部童年时光都是在母亲的监督下练习弹钢琴。埃里卡被囚禁在母亲身边,不能和外界接触,只能一心练琴。年龄上已经进入成人期的埃里卡仍然时时处在母亲的严密监视下,青春期成了禁猎期,不能穿漂亮的服装,想要1双高

  • 2019-11-06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1-09-27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7-03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07-0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16

  • 2019-10-24

  • 2023-01-13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1-08

  • 2019-09-20

  • 2021-05-07

  • 2019-10-09

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
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2024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教您怎么写钢琴曲读后感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