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600字 > 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2024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范文
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相关栏目
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热门栏目
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推荐
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

(共 9090 篇)

  • 1、 学钢琴作文600字

    来到我家,到了外屋,会看到一架钢琴,这琴当然是我的了。要说起我学钢琴的故事,那可多了去了

    初学钢琴

    有天,在学校里,有一位同学被许多人围着。走近一看,他原来在炫耀妈妈给他报的补习班,说那里的老师多么好,有从海外来的,有从大城市来的回了家,我对妈妈说,我想上补习班。妈妈说:上补习班干什么?你成绩又不差。可是我就想上个什么班。于是妈妈在我的要挟下,答应我考前三,就让我上个钢琴班。考试之后,我如愿以偿,上了梦想的钢琴班。

    遭到打击

    我并不清楚钢琴是个什么职业,只当它是让我炫耀的工具。每周一次的钢琴班,我已经学了两周,但并没有认真学,所以弹的什么都不是。当老师问我全音符是什么,需要弹几秒时,我什么都不会。

    到了学校,我向同学炫耀,有一个也在弹钢琴的同学问我:四分音符的乐谱你会弹几首?我结结巴巴,不知道怎么回答。那个同学又问我:你学了几周了?我学了两周,会弹三首了。我自愧不已,明明时间都一样,可因我态度不一样,差距是如此之大!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看到妈妈在看电视,就把这件事给妈妈说了一下。妈妈说:学习要专心去学,不能当玩笑。

    发奋图强

    听了妈妈的话,我开始认真地对待钢琴。老师所说的每一个技巧,我都会记下来,一直弹,弹到下课,还在练习。在第十三周后,我成功了,这也许只是一件小事,但对我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我弹出了一首有十六音符的乐谱。我觉得自己已经有炫耀的资本了,可我并没有再向同学炫耀,因为我渐渐开始明白,钢琴是一门需要静心修炼的艺术。

    每次看到一架钢琴,我都会感到十分亲切。或许在我心中,钢琴已经不仅仅是钢琴了吧。

  • 2、 钢琴教师影评

    钢琴教师影评(一)

    这部电影改编自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同名小说。通过对一个心理畸形的女教师以及一段扭曲的恋情的描述来表现一种病态的情感、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

    艾丽嘉是一个中年的钢琴女教师,高超的技艺使得其在业内享有盛名。但是已经不惑之年的她依然和自己的母亲挤在一个狭小的公寓里。老太太是一个古板刻薄的人,对已经中年的女儿,依然十分严厉,处处都要管,每天几点上课,几点回家,钱花哪里了甚至晚上还睡在同一张床上。

    艾丽嘉又是一个欲望十分强烈的人,长期处于母亲严厉的压迫与全方位的监控之下,其心理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尤其内在与外在发生了强烈的错位。外表上,她是一个严肃严谨的音乐家,治学严厉,技艺高超。每次出现,都是板着脸,手抱在胸前,表现出强烈的自卫心态,身子也裹在大衣里,全身的颜色单调而严肃。似乎就是一个严谨古板的音乐家和大学教授。可是,另一方面,这种长期强烈对内在欲望的压制,也滋生出了另一个堕落扭曲的人格。她喜欢去成人录像厅里看录像,并且依靠嗅之前的人扔下的纸巾获取满足,她喜欢去停车场偷看情侣亲热,来寻求刺激,甚至用刀片割伤自己的私处

    生活似乎就在这样的矛盾中进行着,直到一次聚会,艾丽嘉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弹奏者华特,他英俊潇洒,年轻力壮,作为一个业余钢琴手,其天赋却使得他拥有超出其他钢琴师的演奏效果,艾丽嘉立马爱上了他。而华特也被艾丽嘉的成熟优雅所吸引。

    华特聪明又主动,立马就报考了艾丽嘉执教的音乐学院,希望靠近艾丽嘉。而艾丽嘉则克制了自己的冲动,反而表现出了冷淡和严厉,对这个喜欢的人给予了诸多责难与挑剔。这段感情也就隐藏在了内心的深处,不敢去直面自己的喜欢与厌恶,也许许多人也有这样的经历或者感觉。华特还是进入了艾丽嘉的课程,可是艾丽嘉从来不看他,却总喜欢躲在暗处观察他。华特很疑惑,他无法弄清这个严肃而没有表情的女人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一次音乐会排练上,华特对自己的一个女学生表现出了关怀,这极大的刺激了作为老师的艾丽嘉,她于是暗中将碎玻璃放在学生的衣兜里,割伤了这个即将开始个人演奏会的学生。艾丽嘉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对华特大发醋意。华特终于弄清了艾丽嘉原来也是爱自己的,于是在洗手间里,两人相拥了。可是令华特疑惑的是,艾丽嘉与一般女子不同,似乎对性爱有着古怪的爱好。

    之后,艾丽嘉都刻意回避华特正面的爱,依然表现得如同一个古板的教授一样。后来,她给

  • 3、 钢琴家影评

    钢琴家影评(一)

    在以黑白之间的不同层次与明暗对比表现悲喜色调的晃动的影幕下,动荡与不安充斥着,人们疯狂地四处躲闪,而那个无形的恶魔般的大手早已覆盖掌控了一切,逃避已是最无助的稻草,绝望蔓延至城市最荒芜的角落。只有当你听到街边一家原本幽小而静谧的电台传出生命的委婉与涟漪交织在一起的《小调夜曲》的时候,你才或许会有那么一瞬惊觉命运原本包容着的美好和宽厚,或许前一分钟你正倚靠在阁楼里厚重的沙发上,循着嘴边氤氲的烟雾捕捉电台里传来的极度柔软而又幽怨的旋律……这就是1939年二战前夕的波兰首都华沙,那个以美人鱼作为城徽的美丽城市。然而,我却通过导演罗曼·波兰斯基,透过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的双眼,看到了那个城市曾经经历过的太多伤痛。

    欧洲对犹太人的迫害在纳粹德国时期达到顶峰,曾发生了灭绝约600万犹太人的大屠杀,几乎彻底摧毁犹太人在欧洲2000年的文化历史沉淀。那时,犹太人出门必须佩戴象征犹太人标志的大卫王之星袖章,蓝白之间的抢眼色差将普通犹太人与德国人之间的种族差异赤裸的彰显出来,而它更多的却是表现了人性的脆弱性与劣根性,同根之煎尤甚,一幕幕德国士兵枪杀草菅犹太人的粗暴画面,令人瞠目及至不忍。作为二战大背景下的一个历史缩影,犹太人身份的斯皮尔曼经历了家破人亡以及各种凌辱迫害后,终于死里逃生,重获自由。在这之中,一名德国上校暗中的解囊相助,对于斯皮尔曼的重生有着极大的助力作用。而让这位上校产生恻隐之心的仅仅是因为斯皮尔曼弹奏的一首钢琴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那是“钢琴诗人”肖邦创作的一首将命运的悲壮和对自由的渴望强烈交融在一起的叙事曲。其原诗的内容是讲述立陶宛英雄伍连罗德,在一次宴会上意气风发的饮酒后,向客人说了一个故事:摩尔人在战役中败给西班牙人。为报复他们,便假意和西班牙人说话从而将黑死病与麻疯病传染给西班牙人。但要这么做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自己要染上这些病。当宾客听到此时,个个大惊失色。而伍连罗德却说:“若立陶宛人有一天也遭到与摩尔人相同的命运,我也会与他们一样,不顾我个人的生死,给敌人一个死的拥抱。”当时在德国上校注视下演奏的斯皮尔曼,也一定是决定用此种方式“给敌人一个死的拥抱”。而这位原本明显的敌人,竟在之后被证明是一位隐形的友人。

    影片根据波兰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尔曼的自传体小说改编。二战结束后,他将自己惨遭纳粹迫害直至重获自由的经历写成小说《死亡的城市》,

  • 4、 钢琴课影评

    钢琴课影评(一)

    我一直觉得,《钢琴课》、《走出非洲》和《英国病人》是故事相似但是心境不同。和后两者在奥斯卡的大红大紫不同,《钢琴课》由于更加独特的气质和更深更敏感的挖掘,显得不那么主流和闪耀,在戛纳电影节上捧下了金棕榈的奖杯。

    汹涌澎湃的滔天风浪和高耸巍峨的悬崖山峦间,一个柔弱的女子带着女儿来到了荒芜的澳洲。她就是艾达,一个因为丈夫的死受到刺激而失声变成了哑巴的女孩,带着年幼的女儿,被父亲嫁到了这个文明世界之外的不毛之地。斯图尔特是新西兰的商人,在澳洲经商,他第一次看到远涉重洋而来的妻子,就爱上了她。但是,对于艾达千里迢迢带来的钢琴,他却拒绝带走,因为路途遥远而且难走。艾达哑了之后,几乎只能以钢琴寄托自己的情感,离开了自己的钢琴,艾达的生活顿时陷入了苦闷。一次,她偷偷祈求邻居贝恩斯带她去看看自己遗弃在海边的钢琴。一曲上手,从午后到夜幕降临,婉转的曲子接连从艾达灵巧的指尖跃出,贝恩斯一下子就陷入了这种美妙之中,也坠入了对艾达的深深的爱慕里。

    贝恩斯以80亩土地作为交换,让艾达的丈夫斯图尔特将钢琴卖给自己并且要艾达来教自己弹琴,斯图尔特背着艾达同意了。在弹琴的过程中,贝恩斯渐渐难以控制自己对艾达的爱慕,他提出用一个琴键换一次授课演奏,当次数足够,艾达就可以拿回自己的钢琴,艾达同意了。但是,随着弹奏的深入,贝恩斯越发主动向艾达索爱,而艾达也渐渐对这个陌生人生出了情欲,并且越发难分难舍。

    终于,斯图尔特还是发现了两人之间的不伦之恋。为了斩断这份孽缘,斯图尔特一怒之下砍掉了艾达的手指。艾达带着女儿离开了斯图尔特,和贝恩斯远涉重洋而去……

    女权的觉醒

    表面上看,《钢琴课》是一个关于三角恋,关于“小三”、“出轨”、“婚外情”和“不忠”的故事,虽然它是不道德的,但是却是凄美无比的,也许许多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但是还是被这段充斥波折和凄苦的不伦之恋所打动,艾达的一生和遭遇,让许多观众泪沾衣襟。

    《钢琴课》的魅力,最大在于它准确的刻画了女性的心理以及两性的关系,女性从压抑到释放的心路历程,女权的兴起和妇女的解放,最终由旧女性转变为新女性从而寻求真正幸福的过程。

    表现这种受束缚的女性是通过两个对比来实现的。

    第一个是文明和野蛮的对比。壮烈宏伟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艾达柔弱的身体形成的鲜明对比。以及原始人的落后愚昧,和艾达的钢琴形成的对比。在这样一个落后而野蛮的世界里

  • 5、 《手斧男孩》读后感 600字

    不久前,妈妈在网上给我买了一套名叫《手斧男孩》的冒险小说,光看书名,我就被吸引了,为什么要叫“手斧男孩”呢?那就让我带着大家走进这本神奇的书吧!

    主人公是一个13岁的男孩,名叫布莱恩·罗伯逊,因为父母离异,他坐上一架小直升机去加拿大看望爸爸。走的时候,他什么都没带,除了临上飞机前妈妈送他的一把手斧。小直升机上除了驾驶员就剩下布莱恩了,正当直升机带他们经过一片森林时,驾驶员突然猝死,飞机最后坠落在了湖里。无知的布莱恩,只能单枪匹马地与直升机和死神斗争,于是他将手斧别在腰间,挣扎着从直升机里爬了出来,用尽全身力气游上了岸。就这样,一个没有任何野外生存经验的城市孩子被丢进了与世隔离的丛林里。

    在这个荒无人烟的丛林里,好几次布莱恩都与死神擦身而过,他与豪猪对战,和龙卷风抗衡,跟熊搏斗,和狼眼对视……就连蚊子也不放过他,疯狂叮咬他,饥饿和寒冷也纠缠着他,他筋疲力尽,疲惫至极,几乎崩溃。他哭过,绝望过,害怕过,在梦里喊妈妈,可是没有人能伸出援手来救他,最后他只能靠这把陪他历经生死的手斧来活命了。

    手斧给了他希望,他用手斧“凿”火取暖,烤食物,用它砍树搭房子,还用它制造武器,和黑熊抢黑莓吃,吞过难吃的乌龟蛋,遇到过大灰狼,还差点被鹿给撞死……坚强的布莱恩靠着手斧和勇气,在丛林里度过了54个日日夜夜!

    读这本书时,我不禁想到,生活在城市里的男孩,如果你被独自一人丢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你会怎样呢?你会利用仅有的工具自救吗?你能熬过这漫长的54个日夜吗?

    看完书后,我由衷地佩服布莱恩,他是那么机智勇敢,他用他的聪明才智战胜了恶劣的环境。他敢于思考,勇气可嘉,用它仅有的工具——手斧,为自己的生存带来了希望。

    我从中学会了独立和勇敢,并学到了一些野外生存的方法。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哭是没有用的,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战胜困难,才能点燃希望的火焰。正如作者所说:“即使没有手斧,你还有勇气。”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努力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成为一名强者!

  • 6、 《手斧男孩》读后感600字2024

    《手斧男孩》读后感600字2024

    作者:唐致远

    每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就被这扣人心弦的叙述,引人入胜的描写所深深的吸引,这个胜利者的故事《手斧男孩》,让我百看不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布莱恩坐飞机去看望他的爸爸,飞行员突发心脏病死亡,飞机坠落在一个荒无人烟的森林里,他幸存了下来,他的身边只有一把手斧,他怎么办?巨大的恐惧和无助笼罩着他,这个十三岁的少年能用自己的智慧克服种种困难吗?远处的狼咆哮着,近处的黑熊暗暗地窥视他,无情的龙卷风呼啸而来,将一棵棵大树连根拔起只有布莱恩一个人单枪匹马的面对这些灾难,他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顽强的活了54天,直到一名飞行员发现并救走了他。

    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样面对,我会怎么办?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我也开始仔细想这个问题,现代的我们都是温室里的花儿,经不起风吹雨打。我们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面对生存危机时,完全没有自我解救的能力。别以为这种生活离我们很远,谁知道你会不会遭到和布莱恩一样的命运呢!想想到时候我们为了填饱肚子去披荆斩棘寻找野果子,好不容易吃到了一些酸涩的难以下咽的野果子,自己却差点成了黑熊的晚餐这就要求我们要居安思危,平时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能,遇事多思考勤动手。不要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放弃,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一起勇敢的面对困难、积极争取,决不放弃生存的希望。你从小看到的、读到的、学到的有没有一些可以派上用场的?能不能用你自己的双手克服困难,从挫折中得到快乐。这样至少比坐以待毙,等着答案要好得多。

    每一次合上书,每一次给人的感觉都不同。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跟随着主人公一起来到了这个奇妙的荒野

  • 7、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600字2020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600字2020(一)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好书叫《钢琴小精灵》。

    丹妮尔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不喜欢弹钢琴。可爸爸妈妈还是给她买了一架钢琴,让她天天练习。在新买的钢琴里,丹妮尔发现了一个小精灵,叫克雷琛多。

    克雷琛多不吃食物也不喝水,他以音乐为食,可丹妮尔很少弹琴,克雷琛多就变得越来越瘦。为了喂饱克雷琛多,丹妮尔每天坚持弹琴,慢慢的,丹妮尔发现弹琴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可怕。她的钢琴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一天,丹妮尔的钢琴老师维克多先生来到她家给她上课,当维克多先生听完丹妮尔弹完两首曲子后,都快激动得要掉眼泪了:不可思议,太完美了,真是奇迹,真是奇迹!从此维克多先生就不再教丹妮尔弹琴了,因为他觉得凭丹妮尔现在的水平已经不需要他这个老师啦,而且维克多先生逢人便说丹妮尔的钢琴水平提高得如此之快是个奇迹,他整天都喃喃自语着奇迹呀。读到这,我只觉得好笑,维克多先生一定想象不到,丹妮尔只是每天弹几首曲子喂饱她的小精灵而已。可见,在不知不觉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也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小精灵,他也许是钢琴精灵、也许是读书精灵、也许是画画精灵、也许是体操精灵他会时不时地提醒我们:读读书吧、练练琴吧、锻炼锻炼身体吧这个小精灵是守护我们实现自己理想的精灵,他不吃汉堡包和巧克力,他也不需要漂亮的衣服做装饰,他只需要我们每天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浇灌他,让他变得更强大,我们离自己的理想也就更近了一步。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再找借口冷落你的小精灵了,不要把你的小精灵饿得有气无力,每天花一点时间读读书,弹弹琴,画幅画和守护你的精灵一起,向着梦想出发!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600字2020(二)

    请问,练过钢琴的小朋友有多少?哇,原来有这么多啊!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有一本书,能让原来不爱弹钢琴的人变成一个爱弹钢琴的人。这是一本怎样神奇的书呢?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就随我去看看吧!

    故事的主人公丹妮尔是一个很不喜欢弹钢琴的小女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碰见了一个钢琴小精灵克雷琛多,得知他是以音乐为食。为了让钢琴小精灵天天吃得饱饱的,丹妮尔便开始努力弹琴。过了一段时间,克雷琛多告诉丹妮尔他与家人分开的事后,丹妮尔决定帮助克雷琛多找回家人,并用自己弹奏的钢琴曲来喂饱这一群小精灵。

    为什么丹妮尔能从一个不爱弹琴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弹琴的孩子呢?这是因为小精灵克

  • 8、 再见钢琴读后感

    再见钢琴读后感(一)

    《再见,钢琴》是我的儿子皮卡系列中的第三册书,讲了皮卡从老家来到了北京,你们想听吗?想听就仔细听我讲吧!

    皮卡要上大班了,他的爸爸妈妈决定把皮卡接回来。皮卡回来后经过很长时间才肯自己一个人睡觉。(应为在老家都是和姑姑们一起睡觉)过了一段时间,皮卡的爸爸买了一辆车,可皮卡的妈妈才有驾驶证,就只能让皮卡的妈妈开。皮卡很喜欢坐车兜风,每天晚上当哥哥(皮达)写完作业时、当妈妈爸爸下班时、当奶奶做完家务时,皮卡就嚷着咬爸爸妈妈开车兜风。有一次,他们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直到那天很晚才到家。后来,皮卡的妈妈决定让皮卡学钢琴,可爸爸却让皮卡学笛子,妈妈说,她让皮卡学钢琴是为了让皮卡变的不好动,爸爸这才同意皮卡学钢琴。

    皮卡的新钢琴老师是一个温柔的女老师,她有一个小女儿叫絮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皮卡刚开始不喜欢学钢琴,后来他慢慢的喜欢学钢琴了,而且越学越好。有一次皮卡去学钢琴发现絮絮不见了原来钢琴老师(絮絮的妈妈)和絮絮的爸爸已经分居好几年了,离婚后,法院把絮絮判给了她的爸爸,所以皮卡就看不见絮絮了。从那以后皮卡就再也不愿学钢琴了后来索性不弹了。

    这本书让我明白干什么事不能像皮卡一样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努力这样才会成功!

    再见钢琴读后感(二)

    这个寒假我看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的儿子皮卡》系列中的《再见,钢琴》。这本书是曹文轩叔叔写的。小朋友们,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现在我就来讲一讲吧!

    皮卡本来生活在乡下,一直到上幼儿园的年纪,爸爸妈妈才把他接回北京来生活。北京的生活有快乐:可以每天晚上等爸爸妈妈下了班、达达做完了作业、奶奶干完家务活,一起开车去外面兜风;在幼儿园里可以和他喜欢的杜夏老师一起疯,一起玩耍;可以跟钢琴老师的女儿絮絮一起弹钢琴

    北京的生活也有悲伤:要一个人睡单人床;要上幼儿园;要守很多规矩;要被逼着学特长、被逼着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

    不过,皮卡也不是那么不喜欢弹钢琴,因为有一个叫絮絮的小女孩钢琴弹得很好,他很喜欢和絮絮一起玩耍;也不是那么不喜欢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有很多他喜欢的老师,也有很多老师喜欢他。

    当然,他的生活也不只是有快乐和悲伤,也有感动:有很多人都爱着他;在麻油地时,他的四个姑姑都用很多种方式引诱他,让他和她们一起睡;在爸爸妈妈骂皮卡时,他的哥哥皮达都会站出来掩护着他。这些都让皮卡觉得非常感动。

    通过读这本书,我还明白了:我

  • 9、 钢琴教师读后感

    钢琴教师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一本书《钢琴教师》,在此与各位家长及老师分享一点心得。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作品,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书中描写了如同共生体一样不正常的母女关系。有着典型小市民心理的母亲把女儿当成实现进入上流社会的愿望的工具。女主角埃里卡从小生活在母亲的卵翼下,生活中只有钢琴,虽年龄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小市民一心往上爬、挤入上流社会的卑琐心理,与外界隔绝、令人窒息的狭小空间严重摧残了人的个性成长与发展。埃里卡的人生悲剧无可避免了。

    作为一个母亲,读完这部文学作品,首先反省自己有没有有意无意对孩子犯了这种错误。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不至于这样迫逼孩子。但是要警惕的是,别让孩子来替你完成梦想。别以爱之名伤害孩子。孩子首先是一个个体,我们作为家长起的作用是引导、鼓励。任何人都不能侵占别人的人生,否则就如埃里卡母女那样,都没有幸福的人生。作为家长,我们的人生也是需要不断进步的,这样才能与孩子教学相长。

    埃里卡时时处于监视的痛苦人生令我再次反省,自己应该在孩子的童年起什么作用,起多大作用。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讲到要给孩子留白,让他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表达出愉快正面的感情。孩子写日记时,我常常教他写我很开心之类的句子。孩子有时就会脱口而出:我其实一点都不开心啊!后来我顿悟了,要尊重孩子的感情,让他从小学会表达真情实感,而不是为了讨好老师或是家长写一些假大空的话。

    只有拥有自己人生的人才配拥有幸福。这是《钢琴教师》这部文学巨着给我的一点启迪。

    钢琴教师读后感(二)

    小说的开头是这样的:埃里卡?科胡特是个快到40岁的中年未婚女子,出生在维也纳一个小市民的家庭,父亲因患精神病,被母亲和女儿送进精神病院,并在那里死去。家里就只剩下母女2人,睡在1张床上,成为1个共生体。她从小就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束,一直生活在母亲的羽翼下,与外界几乎隔绝。本来埃里卡完全可以成为一位淑女(小家碧玉),但她那具有很强虚荣心的母亲则一心盼望女儿成为一流钢琴家,进而能跻身上流社会。从小就让她学习各种乐器,她的全部童年时光都是在母亲的监督下练习弹钢琴。埃里卡被囚禁在母亲身边,不能和外界接触,只能一心练琴。年龄上已经进入成人期的埃里卡仍然时时处在母亲的严密监视下,青春期成了禁猎期,不能穿漂亮的服装,想要1双高

  • 10、 《钢琴师》读后感1500字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09-19

  • 2019-10-16

  • 2021-06-25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1-04

  • 2023-04-17

  • 2021-07-1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2-12-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11-22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1-21

  • 2019-10-28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1-06

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
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范文,2024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等,为大家撰写钢琴男孩读后感600字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