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中国诗词有感 > 地图 > 读中国诗词有感

读中国诗词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中国女工》有感:社会与个人。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读《中国女工》有感:社会与个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社会与个人

——读《中国女工》有感

阿2

摘要: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行,个人与社会,具体说来,就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必须保持适度平衡。《中国女工》一书就反映了中国女工的身份认同,以及伴随而来的管理者的权利控制,以及工人阶级的不满和反抗。本文还将结合我国阶层划分对我国工人阶级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女工 主体形成 权利控制 阶层划分

上个世纪80年代, 伴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跨国资本开始大量进入中国。此时大量非城市人口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打工,变成了打工仔或打工妹。本文作者潘毅博士以民族志的方法,从1995年11月至1996年6月,通过亲身参与、观察与日常访谈等方法在“流星厂”这个田野中,对厂中的女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零距离的观察与论述。

在导言部分,作者先用工厂大火中的一位幸存者的话开头,然后说道:“一般来说,工厂大火之类的社会创伤预示着社会暴力,也呈现出打工妹们所承受的来自国哀社会主义、跨国资本,以及家庭父权制的三重压迫,这三者联手创造出一种以阶级、性别,以及城乡差别为基础的劳动剥削形式。[1]”作者以一位叫做晓明的女工为调查对象,并通过打工妹们的日记、书信,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找到这些打工妹的共同之处,发现了她们的孤立化和个性化,这也是资本的计划。“因此可以说,打工妹主体的形成是一个双重的过程:一个是使个人不断走向孤立的个体化过程,另一个是形成某种中国社会所特有的群体形态的过程。[1]”

这个打工妹主体形成过程必定是艰苦的,而之所以打工妹选择离开家乡,来一个陌生的地方打工,他们打工的强烈欲望至少来源于两种诱惑——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女性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挣扎;另一面是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巨大不平等。针对城乡分化,马克思曾经指出:“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的最鲜明的反映,这种屈从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重新产生二者利益之间的对立。[2]”这种利益的对立,也是社会冲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避免冲突的发生,统治者或者管理者,往往会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比如,在本书的第三章,作者提到:工厂管理者通过运用一系列的微观权力技术来控制、掌握女工们的一切生活与劳动行动。罗斯在《社会控制》中提到,“按照控制对象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对于意志的也就是基于伦理的社会控制,以及对于情感的也就是基于政治的社会控制” [3]。而在我们的课本,也就是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这本书中,提到了从性质的划分,也就是“分为软控制和硬控制” [4],我认为这种分类更容易理解。硬控制又被称为正式控制,也就是利用法律、纪律、政权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本书中,一些内容也有所体现: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与金钱惩罚制度;四处张贴工人手册,使女工们“被阅读”;每周一次的训导会等等。软控制又被称为非正式控制,利用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这些体现在:重复命令建构权威性;运用歧视性语言迫使女工产生自卑心理,获取话语权力;生产流水线的独断专行运作;作为全景敞视主义的电子眼监控等等。

书中也提到了女工们通过刻意降低工作效率、昏倒、工作时聊天、吃零食、集体反抗管理者、晚间工作时听收音机等途径拥有了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被潘毅老师称为间隙性权力,并且她解释到“在工厂里,这种间隙性权力形态经常会导致暗地里的破坏,以及非正式网络的形成” [1]。但这种权力其实很小,存在时间很短暂,在博弈的过程中,女工们还是明显地处于劣势。在本书的开头,作者也写到:“尽管一个有组织的打工阶级的形成道路被阻塞了,但是一有机会,外来工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展开各种短暂的、自发性的罢工等集体行动。对抗性集体行动在受到压制的情况下,会导致各种反叛性集体行为的产生和蔓延,从一般劳动反抗,一直到日常生活反抗”。“打工妹们的日常生活策略总是活泼开朗、尽量适应环境,以及群体取向的。她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当代中国书写出一部反抗的诗学” [1]。

这本书的全名是《中国女工──新兴打工阶级的呼唤》。对于“阶级”这个主题,自古以来就受人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指出:“阶级的形成是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又相对发展不足的结果。[5]”虽然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但是,还存在着阶级、阶层差别和社会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具有不同利益和要求的社会集团,它们构成了我国社会现阶段的阶层结构。2002年,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就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变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当今中国的社会阶层已经发生结构性改变。这份报告还将中国的社会结构换分为十大社会阶层,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6]。

在我国,近年来更关注的是农民问题,我认为我们但也应该多关注产业工人的社会待遇。在《中国女工》这本书中,我们不难发现打工阶级的弱势和饱受剥削,“从早到晚做苦工,流血流汗做苦工,出卖劳动和身体,让你做啥你做啥[1]”这便是打工者的真实写照,在管理者眼中,她们就只是生产的机器或者是挣钱的商品。不过,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上表示,“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6]。这也说明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社会地位正在渐渐提高。

当然,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工农联盟”,而是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合作和联盟。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是稳定的、开放的、有活力的,这也需要各阶层过广泛妥协和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我们才能真正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潘毅.中国女工——新兴打工阶级的呼唤[M].明报出版社, 2007.

[2]马克思.贫穷的哲学[M].何思敬译.解放社出版,1949

[3]罗斯.社会控制[M] .秦志勇,毛永政等译.北京市:华夏出版社,1989.07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叶敦平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陈二厚,董峻.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5.04.28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观《社会与法》有感600字


暑假里我在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社会与法》频道中看到了这则报道:小虎(化名)是个活泼可爱的男生,上二年级,而且成绩很好。有一天老师发现小虎最近有点不对劲,总是耷拉个脑袋进了校门,头一直低着,不想和别人说话。有一天,他跟班主任老师说他不能做值日生了,因为他身上不舒服,很疼。班主任就让小虎把袜子脱了,想看看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居然发现,小虎双脚的脚面全是肿的。

老师又检查他身体的其他地方,发现他遍体鳞伤,身上密密麻麻的伤痕惨不忍睹。背上的伤口是用跳绳抽打的,耳道的伤口是用钢笔戳的,脚面浮肿是被用水管敲打的。原来,小虎的妈妈对小虎要求极严,小虎平日里除了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外,妈妈还给小虎布置了好多作业。当天,妈妈给小虎布置了阅读课外读物的作业,但是小虎并没有完成,妈妈问了课外读物里讲了哪些内容,小虎并未答出来,结果遭到妈妈一顿毒打。

看到小虎一张张满是上横的照片,我眼圈都红了。非常气愤:她妈妈对他严格就可以这么打他吗?家里没有其他人阻止她妈妈打孩子吗?警察怎么不管管她妈妈?我们中国的《未成年保护法》中提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存在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后来小虎的班主任报了警,警察正在受理此案件。

我想小虎的妈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我祈祷爸爸妈妈们在教育孩子时:能耐心地教育孩子,讲道理给孩子听,不要动则大骂,虐待儿童。我希望大家都遵守《未成年保护法》:保护他们的幼小心灵,给他们快乐美好的生活,让未成年人在法律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观《社会与法》有感(优质范文)


暑假里我在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社会与法》频道中看到了这则报道:小虎(化名)是个活泼可爱的男生,上二年级,而且成绩很好。有一天老师发现小虎最近有点不对劲,总是耷拉个脑袋进了校门,头一直低着,不想和别人说话。有一天,他跟班主任老师说他不能做值日生了,因为他身上不舒服,很疼。班主任就让小虎把袜子脱了,想看看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居然发现,小虎双脚的脚面全是肿的。

老师又检查他身体的其他地方,发现他遍体鳞伤,身上密密麻麻的伤痕惨不忍睹。背上的伤口是用跳绳抽打的,耳道的伤口是用钢笔戳的,脚面浮肿是被用水管敲打的。原来,小虎的妈妈对小虎要求极严,小虎平日里除了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外,妈妈还给小虎布置了好多作业。当天,妈妈给小虎布置了阅读课外读物的作业,但是小虎并没有完成,妈妈问了课外读物里讲了哪些内容,小虎并未答出来,结果遭到妈妈一顿毒打。

看到小虎一张张满是上横的照片,我眼圈都红了。非常气愤:她妈妈对他严格就可以这么打他吗?家里没有其他人阻止她妈妈打孩子吗?警察怎么不管管她妈妈?我们中国的《未成年保护法》中提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存在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后来小虎的班主任报了警,警察正在受理此案件。

我想小虎的妈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我祈祷爸爸妈妈们在教育孩子时:能耐心地教育孩子,讲道理给孩子听,不要动则大骂,虐待儿童。我希望大家都遵守《未成年保护法》:保护他们的幼小心灵,给他们快乐美好的生活,让未成年人在法律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读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


读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一)

我是第一次的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也是第一次读陈旭麓先生的文章。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陈旭麓先生的生平以及这本书的情况。

陈旭麓(19181988),湖南省湘乡县(今双一峰县)人。初名修禄。

1918年3月31日生于湘乡县锁石镇白元湾村。幼年在家乡小学、蒙馆、私塾习旧学。

陈旭麓先生一面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史等课程,一面从事研究著述,本书是陈先生晚年一精一心编撰的一部历史著作,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全书共20章30余万字。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意识等方面展示了近代中国极其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

刚一接触到这本书就对这本书产生好奇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作者会怎么样来描述这新陈代谢呢,会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呢?看了之后就完全被概述独特的哲学思辨和深刻的史学见解所折服了。该书真正打破了传统的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近代史通史模一式,简介深邃,思辨独特,在很多方面都有其创新。有评论说:这本书在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享有盛誉。在作者逝世20年后依然热销不已,被称为力透近代社会风云的一精一湛之作。刚开始我还半信半疑,觉得只是夸大了而已,不过,当我看过之后,我完全改观了,我觉得给予它这样的评价一点都不夸张。

重视历史规律的总结,是这本书的一精一髓所在。

陈先生巨著的另一个更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的一精一彩,逻辑一性一强,他擅长用洒脱的文字写出深刻,凝重的道理。

这部书以中国近代话作为全书线索,考察了中国近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新陈代谢,逻辑一性一强便现在陈先生以时间为顺序,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社会、生活、教育、科技近代或等角度,清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让人感到全方位,鲜活的近代史。让人清晰地了解到他的观点和见解,清晰地思路让人能更简单的了解他陈述的史事。

在该书中,陈先生还不断的拓宽历史研究视野,不仅关注中国近代政治结构的变革,还关注物质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而且研究了与之相关的人口迁移问题和种种社会心态的变化。他叙述的角度真的不同于中学时老师与我们讲的,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我们所了解到的也会不同。

陈先生开拓了历史关注的视角,让历史更加平民化,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国内背景时,他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盛世已成为过去人后、移民、会一党一洋货与洋害在人口、移民、会一党一一节里。他分析了中国在顺治年间人后只有6000万左右,而到道光十四年(1834)中国人口达到了4亿,并进一步论述了人口问题引发的两大社会问题移民和会一党一。从这三个方面论述,更加全面的讲述了鸦片战争的国内背景,也让读者更轻易的了解到了这个历史背景。对于鸦片战争的背景,高中的历史老师之是系统的概述了国内及国外的一些因素,并没有像陈先生这样详细的从国内的各个方面叙述,所以让我对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有个更深一步的了解。在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影响的时候,他永恒了这样的三节内容:茫茫欧风卷亚雨哲学、电一影、戏曲、小说复杂的社会心态。由此可见陈先生知识视野的开阔,他不仅仅圈与政治、经济与文化,而是关注全社会的整个嬗变。这对我也深有影响,陈先生教会了我学习不能只学课本上的,要根据课本上所学的对其作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历史。

陈先生以新陈代谢为名,体现了他在探索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辩证法。这说明他治史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觉运用辩证法的过程。例如:他在表述太平天国历史的时候,用了天国的本喜剧做标题。

这本书以开阔的事业,闪光的细想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被灌了魔法似的忍不住将他在最短的时间看完。看完之后,我的感触的确颇深。陈先生所述的历史弥补了我高中时所留下的缺陷,让我完善了我的历史知识,对中国历史的深入了解之后也认识到了陈先生那所谓的新陈代谢。这就是陈旭麓先生的高明之处吧!我真的很佩服他,在经过文革之后,能写出如此一精一彩的文章。他那种崭新的视角,详尽的线索、清晰地思路、深邃的见解、独特的思辨,都是我很有必要去借鉴学习的。在学习方法这个方面,我也知道了我们再虚心,认真得接受老师所传授给我们的知识的同时,也要根据这些知识来拓展开来。同时,也要创新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辨,从而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更多,并且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们要敢于打破陈规,要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确是一本不错的书,它值得我们话心思去欣赏它。我想我所读懂的这点东西应该只是冰山一角,这本书值得我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从后,我还会更深层次的去了解它!

读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二)

从1840年到1949年,这是一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时期。在此之前,古代的中国取得了颇多的成就,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为何到了这个时候就一下子成了这般光景?我想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封建社会的大繁荣下,尤其是明清时期,很多潜在的因素已经预示着未来的悲剧。龚自珍曾在【龚自珍全集尊隐】中写道日之将夕,悲风骤至,可见那时的有识之士已经预感到一场大的变革与灾难的到来。

从明朝开始,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没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土地兼并严重,为了对抗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实行海禁。后来的清政一府更是闭关锁国,此时的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了,却还在这样的与世隔绝中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即使在这时还有所谓的康乾盛世,却也只能说是壮丽的晚霞了,无法挽救封建社会衰颓的趋势。再来看看此时的欧洲,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俨然是一番新的面貌。历史就这样静静地走向近代,一场库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即将开始,其结果是不言自明的。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剧变,中国人民开始了灾难深重的一段历史,开始在屈辱中挣扎、反抗、反思、学习。

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市场,英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其借口是荒唐的。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在【鸦片战争】一书中写道:我们想象着这样一副场景,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一团一成功的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合法化,并允许该垄断组织将毒一品出口到美国五个主要城市,不受美国监督并免予征税;美国政一府还被迫同意贩卖毒一品的官员管理所有在这些城市活动的所有哥伦比亚人。此外,美国还必须支付战争赔偿1000美元这是哥伦比亚向美国输出可卡因所发动战争的花费。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连最出格的科幻小说作家也无法做出如此狂一热的想象。然而,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而且不只一次,而是两次。但是,两次战争的挑一起者都不是蛮横无理的哥伦比亚销一售商,而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大不列颠,他把类似的条件强加给了中国。这看似荒唐的历史正是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浅显的道理。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一性一质发生了改变,也激起了一部分人的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林则徐无疑是其中之一,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于1841年组织编译了【四洲志】,此后以此为基础才有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国人认识所谓的泰西也正是从这些地理、历史开始的。值得一提的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开始就提出著书的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倡学习西方的火器、战舰、养兵练兵之法,表现了近代中国人在器物层面上对西方的学习。

伴随着接踵而至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城乡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大潮中,几次大战的赔款使农民负担加重,生活日益艰难,出现了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政一府的统治,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一峰。但其纲领一性一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带有一种空想,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天平天国运动在局部地区取得政权后,建立的仍然是封建政权,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潮流的,它留给人们的只能是历史的回响。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对于农民阶级显然是没有吸引力的,况且太平天国的政权在此时正遭受着极大地威胁,可谓是内外交困。它的悲壮的灭亡也有一些历史的必然一性一

在一次又一次的屈辱与灾难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与泪顽强地抗争着,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着。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表达出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一思想对日后的洋务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种种做法大都没有超出冯桂芬的主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自强、求富。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本质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封建制度儿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具有其内在的矛盾一性一,为后来的我们所批判。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封建势力的重重阻力下,或许也只有这样了吧。虽然我们最终看到的是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为标志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但它确实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诱导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培养了一大批的近代军事人才、翻译人才和技术人员。

梁启超说:唤一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如果说在这之前被唤醒的只是少数人的朦胧的民族意识,那么甲午战争唤醒的就是全民族的一爱一国意识了。那时,在中国人心中日本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国,是我们所鄙视的国家,我们称之为倭。被这样一个国家打败,并签下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实为上下震惊,真真是四万万人同一哭。

每一次伤痛之后总会有我们的思考。因此便有了公车上书,有了短暂但足以载入史册的百日维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层面终于由器物转向了制度。康有为借【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影响已超出自然科学的范畴,成为鼓舞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大一精一神动力。维新派各个代表人物在思想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多样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不同的。但他们总体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如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的写【盛世危言】,就提出要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战。但百日维新终究也是失败了,留给人们的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无限豪情。

此后,又有了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的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着救亡的道路,于是有了武昌起义,我们开始彻底地决不妥协地反封建五四运动。十月革命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一党一诞生,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可以说中国的近代是曲折的、不平凡的一段。我们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候落后了,于是就只有在不断的屈辱苦难中坚强、进步。虽然我们在这段时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西方侵略者的入侵却客观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马克思曾说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命运?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至此,不由得感慨,历史有时就是这样无情,落后就要挨打。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终究就要落后。在历史的进程中,凡事之间是千丝万缕的联系,种下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在历史的某一环节落后,就可能意味着今后的与更加先进的文明的碰撞、冲突、交一融,在饱受欺凌中补习落下的课程,在痛定思痛后学会进步。社会的进步总会伴随着无数人的鲜血与辛酸。处于社会中的人们,如果思想落后于时代,那必将被时代所淘汰,;领先于时代,就有可能引领时代的进步,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也有可能因时代的局限一性一而壮志未酬,或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代价,为后来的人们在通向未来的路上留下一丝痕迹,指引着后来人,留给历史以悲壮的回响。

近代,这个充满了血与泪的时代,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求索,回首望去,几多辛酸,几多感慨。

读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感(三)

近代史课程的学习将要完成,期末的试题是读后感。在老师推荐的那些书中,我唯独看上了这本【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起初只是因为名字有趣,殊不知内涵如何。借来一看,才觉得真的值得一看。它写的是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一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一系列剧变的时期;是中国人民开始了灾难深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们学会了在屈辱中挣扎,学会了反抗,甚至学会了反思。

在此,我首先想写一下作者。也许是因为我才学尚浅,看到作者的名字,我并不熟悉,确切的说是没有听说过。仔细查阅资料,才发现陈旭麓先生的文字遍及各处,部部书中都尽显他的文学底蕴之深,才学之广博。他一生都致力于史学研究,一生写过许多影响颇大的论文,编著过许多书籍。刘知几谓史家须具才、学、识,三长,而世罕兼之。旭麓却是当之无愧的三长兼具的史家,三长之中,最重要的便是史识陈旭麓先生的好友这样评价。

一、漫长的封建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漫长的,陈先生说,漫长,是与西方相比所得的结论。其含义可以归结为两点:时间跨度和历史进程。在这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交错重叠留下了斑斑血迹。1640年到1840年,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机械化的时期,可是我们中国却依然重复着旧有的圈子行驶,再强的国力也抵不过西方的先进工业。我们落后了,随之而来的便是殴打,赤一裸一一裸一的剥削。旧王朝还在腐朽中苟延残喘,殊不知接下来的是怎样的一个灾难。

书中写到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主要财富,然而占人口少数的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少最土地。对于这个时期土地的私有和买卖,的确也是腐朽的一大表现。陈先生用一个臣子上书奏折的例子生动的讲述了土地分配的不平等,这种现状实在是令人悲哀。

宗族与行会和儒家思想,也是存在与当时的社会之上的。陈先生介绍:行会以工商业中的行业为纽带,是买卖人和手工业者的互助组织,它长期成为城镇封建秩序的主要维护者。至于儒家思想,似乎更能契合专制君权的需要。也许正是因为行会和儒家思想的存在,才使得百姓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些吧。

书中说道:封建社会的长期一性一,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在中国,新东西的出现只能在鸦片战争之后。这是陈先生对长期一性一的一个全方位的解答。

峻、历史的耻辱

在一个古老的年代里,东方与西方的关系还算不错,丝绸,茶叶流向国外,来自西方的器物、工技、艺术、植物、习俗以至意识形态也从同一渠道源源流入中国。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中西交往最重要的大都市。马可。波罗的中国游历,郑和下西洋的宣传国力,无一不体现着古老中国散发出的魅力。然而,一个清王朝,一个闭关锁国,彻底给予了国外欺辱中国的机会。由中西贸易而渗入中国的洋物和毒一品,又给世变添加了新的内容。它们像天边的乌云一样涌来,顶示了这一世纪的多难与动荡。陈先生给予了这样的描述。

清政一府快要灭亡,却还在这样的与世隔绝中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即使在这时还有所谓的康乾盛世,却也只能说是壮丽的晚霞了,无法挽救封建社会衰颓的趋势。鸦片战争前夜,中外贸易虽仅留广州一口,但中国同外部交往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已波及较大的社会生活个方面。从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是为时两年多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是他们处心积虑了325年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而日本,则从中国的遭遇中由震惊而自强,自己起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尽管林则徐的作为体现了统治阶级对外国侵略的抗御,但却仍旧抵御不了洋一槍一大炮。关于这一部分,陈先生坐了好些铺垫。从西方与东方写起,层层深入,向我们临摹出了一个极为真实的近代社会。这段耻辱的历史在陈先生的笔下一点一点的曝露出来。

驹于日本的侵略,陈先生命名为日本冲来了。战争结束,日本得到了偿银,并借条约行文中清帝国偿付日本遇难民抚恤金十万两一句而正式阻断了与中国的关系,自明洪武卜五年,直到光绪初年,按期进贡,未曾中断。陈先生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国厉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与角逐。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5个多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湘洋水师和日本舰队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战争全局。说得远一点,它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它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多方面的灾难,已为数十年来的各种近代史书一再记述和论说。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一精一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巨变。

三、起义

陈先生在书中着重写了太平天国,这个运动中既有悲剧,亦有喜剧。蜿蜒由折之中,既有胜利的欢欣,又有失败的血泪。悲剧和喜剧都包含一着极其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陈先生写道。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点。它历时14年,使清廷国力大伤。这便是他们最大的意义。清廷曾借助外国人镇压太平军,因而产生效法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后来洋务改革的出现。太平天国也提出了一些主张,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一精一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它最终还是失败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大概是农民阶级的局限一性一,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更没有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再加上客观上反动势力的强大,失败成为历史的必然。

书中说到了太平天国的悲剧与喜剧,书中说清王朝是正在衰败中的封建政权,但它却成为这场痉争的胜利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候崛起了以曾国落为代表的儒生地主政治势力。这一势力注重经世,罗致人材,并且以守卫名教为号召,组织了一支以经生为骨干的新的军事力量。封建统治下的两千多年的势力,怎可轻易瓦解。

不过书中也说,太平天国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搅乱是统洽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可见,太平天国的意义还是非常的重大。

四、历史的选择

自此之后洋务运动以军事工业为第一步,开始自强,求富。且不说结果如何,单单一个想法,就已经很好了。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一潮。

新文化运动,我们认识到了民主与科学,我们开始彻底地决不妥协地反封建因此书中说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社会主义便成为优国之士高谈阔论的一个题目。五四运动,十月革命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一党一诞生,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重视历史规律的总结,将一个完整的近代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段充满了血与泪的时期,我们难以忘怀,也不能忘怀。它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成长,在一批有一批人的艰辛求索中升华。读完这段的历史,多了些许心酸。

读毕淑敏小说《女工》有感


读毕淑敏小说《女工》有感

读毕淑敏小说《女工》有感第2页

读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有感


读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有感

作家梁晓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一书自称是“一部后毛泽东时代最深刻的社会分析”。作品依次分析和描述了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的组成来源和生活状态:由“看不见的隐富者”组成的当代资产者阶层,以唐骏、李开复等为代表的当代“买办“者阶层,当代中产者阶层,城市平民和贫民,农民,当代“黑社会”和“灰社会”等。此书文笔灵活,对某些社会现象描写具体生动,与其说这是一本社会学作品,不如说是一本中国近当代公民生活史。纵向跨度使我更好地了解父辈的生活历程,从而加深理解和珍惜;横向跨度开阔了我的见识视野,增强了对社会更客观理性的了解。

作为80后的我们,热衷于互联网,喜欢网购、美国大片和美剧、看社会新闻、发帖抱怨、网游网聊,互联网使我们看上去天涯咫尺,但更多时候是咫尺天涯;我们一方面自信独立,另一方面消极脆弱;我们不大关心政治和权力,但是很关心自由和公平公正的权利;我们充满了一种相对被社会剥夺感,感觉自己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福利真空。有一个“悲催80后”的段子就表达了这种相对被剥夺感: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小学不要钱;还没工作时,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时,得自谋职业;没挣钱时,房子是分配的,能挣钱时,发现一辈子的薪水也买不起房子;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子都在赚钱;兴冲冲闯进去的时候,发现自己成了傻子。

然而我们又是否知道,我们50后、60后的父母,也有一个段子是这样描述他们的:儿时遭遇自然灾害,学知识时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成年后计划生育,中年时下岗分流。他们有兄弟姐妹,各自被时代裹挟东奔西走,有着对集体主义的信仰、对组织单位的依赖和对安稳平静的追求。子女哪怕大学毕业,买房买车甚至日常生活也“啃老”。然而,等到生命将息、已近晚年,不少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随子女迁徙四方。我们又是否知道中国曾有“三反五反”“反右斗争”“庐山会议”“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武斗”“批林批孔”“上山下乡”等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运动。是否知道是言论自由与政治管制的差别。是否知道当年会因为不小心弄脏了一张毛主席像就会株连九族,甚至倾家荡产,更不用说公开的表达对党的不满和对社会的抱怨了。我们又是否知道中国曾有过因“自然灾害”饥饿而死亡“三四千万人”,约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1/20。当然也无法体会凭票证购买食品、衣物的经济短缺时代的艰难,当然更不会知道有钱没票也吃不上饭的尴尬了。改革前三十年的空白,造成了八零后一代的文化断裂的代沟,才有了只看到改革之后的幸福,而不知改革之前的中国贫穷的对比与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抱怨。改革前三十年的社会概况,就是我们亟需了解的那段历史。

80后,幼稚少一点了,成熟多一点了。但生活阅历和积淀的不够充实,决定了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分析是缺乏深度的,往往是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我们正处于人生的“半成品”阶段,如面粉、铝锭、钢板,后期将“加工”成为馒头、门窗、钢筋,还是糕点、引擎、汽车外壳?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但是主观态度还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不敢、不能也无意代表80后,只是作为该群体中的一员,抒发一点感想,纪念自己逝去的青春,提醒自己虚心学习长者的经验。曾经我们意气风发、针砭时政,如今我们明白面对现实的继承和发扬、作为建设者,绝不是说的想的那么简单。先融入再完善,这期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鲁迅先生说:完美的苍蝇终究是苍蝇,有缺点的战士始终是战士。不负责任、所谓超脱的批评者就像苍蝇,负责任、负累的建设者就像战士。所以当我想开口时,要警醒自己要多做战士,这样会更快成长。就像一座百层高楼,需要上百工程师、上千建筑工人、数年时间和数十亿资金才能建设起来,但是只需要几个人几吨炸药几小时就可以将其夷为平地。社会就是这座百层高楼,各级官员和企业主是工程师(故有言: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普通人就是建筑工人。当我们在网上嘲讽铁道部原发言人王勇平素质低下时,可以看看每年国考报考部委的基本条件:硕士研究生以上,事实上激烈竞争之后能进入的大多还是名牌大学硕士,而其中能够做到发言人的至少是百里挑一吧;当我们不屑地称呼各路“砖家”时,可以看看应聘普通大学讲师的基本条件:博士研究生,而其中能够升级为知名专家的可能也是百里挑一。学历不代表所有能力,但是代表最基础的能力:对信息的吸收、理解、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我们要去除青春期的叛逆,正视现实尊重权威。

做一名有担当的80后,就是以积极地心态面对现实,以建设者而不是批评者的姿态面对生活和工作。就像在县局第二次“道德讲堂”上,市局贺建华同志讲述他从事税收工作几十年的点点滴滴,看似琐碎却充分体现了他高度的敬业精神。当时我上台讲述心得时,就发自肺腑地感慨道,在这些工龄比我的年龄还长的前辈们的精神感召下,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强学习、务实工作。不一定要做出什么大事件大贡献,只需将建设者的态度扎根内心,对自己对工作对家庭负责任,传递出一份正能量。

读后感《读《中国女工》有感:社会与个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中国诗词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