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 地图 >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2024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推荐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共 6738 篇)

  • 1、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阿凯君

    起初是因为看了一本《梁启超家书》对北洋民国那段历史感兴趣,后来又看了罗辑思维里讲了一集杜月笙的代价,所以找了这本书来读。杜月笙从一个浪迹街头的小混混到叱诧风云的上海大亨,甚至于晚年时期的他受到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拉拢,足以说明他的影响力。对于他八面玲珑的交际和深谙权术的运用,我认为大多数人是永远都做不到的。这不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最佩服的是他一个黑帮出身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挺住了身板,实在难能可贵。上海滩的三个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就属杜先生的影响最大,这应该和他挺身抗日有很大关系吧。

    风云交际,跌宕起伏,是那个时代成就了杜先生的传奇事迹。有多少人,能在潮起潮落的动荡中全身而退?杜先生可以早点抽身走人的,而且他一直是个很冷静,考虑很周全的人。可他抽身那么迟,我觉得他的结局有点凄凉。可能我现在无法理解他的想法,他是一个那样的位高权重的人,又受到传统的忠义文化影响,他总得照顾好身边的一大群人。可当他落难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真心帮他的,他会心痛吗?用忠义结交的一群人,却用忠义背叛了他,那些人只是在利用他,而杜先生应该比谁的心里都明白。

    这本书的文字没有什么要说的,因为是一本人物传记,而且年代也久远了。只是想起之前听高晓松多次提起民国那个时代,他称是最好的时代,大师辈出,群星闪耀。不可否认那个时代各行业都有大师出现,但我认为那是中国刚从旧社会进去新社会,社会各行业都是空白,只要稍有机会去做事的人总会有开山的祖师爷。

    一个社会有几个大师的出现就叫最好的时代,我认为这个是不太准确的看法,没有看到那个社会的真相。北洋民国的时代动乱,战争,天灾人祸,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绝对不是最好的时代。我认为最好的时代是现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是绝大多数的小人物可以通过勤劳努力换来体面生活的时代。享受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吧,唯有努力进步活到尽兴才能不辜负这个最好的时代。

  • 2、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600字

    杜月笙出身贫寒,自幼失去父母,虽在舅舅家寄养,却被各种嫌弃,本身就不务正业的他,加上当时舅舅家并不富裕,多一人就多一张嘴,舅妈自然也不想将本来就不富裕的食物分给他吃,杜月笙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穿不暖,吃不饱。唯一对他好的人也就是外婆了。迫于无奈,杜月笙决定离开家乡,去上海闯荡,临行时,身无分文,只有外婆一人相送,外婆将她仅有的一点钱送给他,这也是他与外婆的最后一次见面。

    去上海之后,带着推荐信去水果店帮工,没有工资,只是将就着有吃的有住的。日子很是艰难,而杜月笙并没有放弃,脑子机灵的他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为人仗义,宁可自己没钱花,也会将自己的钱送给他人,这正是这一点,杜月笙在后来才会有许多朋友。

    无钱无势,杜月笙始终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给自己的老板解决问题,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更需要有眼色,为人机灵。

    黄金荣便给杜月笙提供了一个这样施展才华的平台。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跑腿,到最后成为了与黄金荣一样地位的大亨,地位更高于黄金荣。

    虽然是流氓出身,杜月笙却有一颗正义的心。直到离世时,他一直想摆脱白相人的身份。他深爱学习,尊重知识分子,所以后来改名为杜庸。

    感情方面,并不专情。一共娶了四位妻子。临近去世时,娶了孟小冬。九个孩子,他的孩子们都是本分人,没有一个走杜月笙的老路,所以杜月笙也很骄傲。

    国难当前,杜月笙全力以赴助国抗敌。甚至倾尽自己家产做慈善。这一点杜月笙一辈子都改不了,花钱向来大手大脚。尤其是帮助蒋介石,戴笠,孔祥熙等都有较好的关系。当然,杜月笙曾经办过一件让他懊悔的事情,残害了一名中国共产党。但是杜月笙并没有真正地反对共产党。直到最后,杜月笙离开上海去往香港,结束一生。享年64岁。

    他的一生曲曲折折,经历相当丰富,也见证了中国的成长,蜕变。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3、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600字(3)篇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花了大概五天的时间将这本书看完,我本以为,杜月笙是旧社会的青帮老大,凭的不过是倒买倒卖,巧取豪夺,打打杀杀,心狠手辣,可是,《杜月笙全传》却告诉我,他绝不是一介武夫,他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的心胸、眼光和手段绝不是一般人可比,甚至超过了很多的英雄豪杰。

    这本书主要讲述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取意“月半而生”,发迹后为适合身份改名杜镛,号月笙。出生于上海高桥镇的杜氏祖宅,年幼丧母,后又丧父,委身于老娘舅家。为生活所迫,幼年时便终日浪荡于茶馆赌棚,干些偷拿强抢的营生,也结识了不少臭味相投的朋友。但是这样的生活并不能满足他那瘦弱的外表下的内心里的雄心勃勃的野心。还记得他那掷地有声的高桥镇临别誓言:“好婆,高桥镇人人看我不起,有朝一日我若能回来,一定要让杜家风光!我要立家业,开祠堂,光宗耀祖,不然,我发誓永不回这块血地!”

    离开高桥镇后,杜月笙来到上海滩的十六铺,仍旧浪迹流氓瘪三,沉迷于赌坊嫖巷,日子过得十分惨淡。但他十分通达人情事故,出手也慷慨大方,后辗转拜入青帮“通”字辈的前辈陈世昌的名下。有了青帮这棵大树的庇佑,让他在那个时局动荡、风云诡谲的上海滩免遭地皮流氓的欺侮,他也因此结识了更多日后追随他、肯为他卖命的生死之交,一张人际关系的大网也由此开始慢慢撒开。

    也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其历经种种苦难,饱尝人世艰辛之后经人引荐,他拜入其梦寐以求的上海大亨黄金荣的府门。杜月笙凭着他的聪明能干,以及通达的人际关系网络,日渐奠定了其在黄门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也因此踏上了他的黄浦江发迹之路。但是他的发迹之路主要靠的是贩卖烟土以及开赌场这种并不能登上台面的事情,但杜月笙的梦想不不止于有钱,他努力想跻身上流社会获得人人景仰的名望,而这种营生却是各界社会名流所诟病的。因此,发迹后的杜月笙一改往日打手扮相,代之为终日以长袍衣衫一副儒雅的形象示人,他也因此获得人称“杜先生”。他出手阔绰,干脆豪爽配上他的“闲话一句”让他在帮助无数人的同时结交了无数的好友,这也为他日后插手政界、金融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杜月笙在上海拥有无数的门徒、党众,为当时正处于国共内战时期的国民党所看重,杜月笙也因此犯下可以称之为其一生的污点的事情,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参与密谋杀害当时上海工人阶级领袖人物汪寿华,以及大肆捕杀上海工人纠

  • 4、 有关杜月笙读后感

    读了作品,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百态,面对作品中从各个角度体现出的深刻内涵,是需要我们用读后感进行记录的。那么什么样的作品读后感才值得与他人分享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杜月笙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杜月笙读后感 篇1

    传奇人生——《杜月笙传》读后感1500字:

    读了《杜月笙传》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没有时间写这篇读后感,今天有空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触。其实很早就听说过“杜月笙”这三个字,以前只是大致听说过他是从一个乞丐,流氓混混做到黑帮大亨的地位,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个水果铺小流氓成为上海老大的历史,是他挥金如土,结交三教九流的各种故事,是他和黄金荣八拜之交的江湖佳话,还有就是他的做人是很值得我们后辈去学习的。所以,有空的时候,我找时间读了一部《杜月笙传》,深感钦佩。

    他的主要事迹特别是导致发家的事件是成立三鑫公司,三鑫公司主要就是垄断鸦片,与三大亨中的黄金荣,张潇林贩卖烟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杜月笙会做人,张啸林善打,”的说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杜月笙的不凡,虽然他是黑帮势力的老大,但是他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另一件是做的不善的就是镇压革命,谋杀了许多我党的革命分子,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他设计骗杀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流氓镇压工人纠察队。他因此获得蒋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虽是虚衔,但有助于提高社会地位。

    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1929年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其他的事迹包括创办银行,开工厂,担任各种团体的董事等。当然除了这些,他对社会的贡献其实也有挺多,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支持抗战,支援抗战将士,主持红十字会,筹措各种救护事业经费等。

    看过杜月笙的人生之后,我得出最大的感悟就是他对于钱的态度,杜月笙一生虽然从鸦片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他在有了大量财富之后,用钱结交大量有识之士,精英人士,对钱的慷慨使他结交了社会的各种关系,也是他成了一代大亨,凌驾于三大亨中黄金荣和张潇林之上。其实

  • 5、 杜月笙读后感1000字精选

    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在读作品时,您一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写读后感应该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这个读后感要记录哪些方面呢?也许下面的“杜月笙读后感”正合你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月笙读后感 篇1

    当时在北方新生活书城里,随手选了两本人物传记,一本是《任正非传》,另一本就是《人心至上杜月笙》。选书的理由比较简单,在众多图书之中正好一眼看到,于是拿书走人。

    关于杜月笙的故事很多,被演绎成评书,被改编成电视剧,被整理成人物传记,一直是老上海滩的一个传奇,被誉为“崛起市井通吃黑白两道,长袖善舞纵横政商两界”。

    本书作者雾满拦江,著名作家、自媒体人、“心学讲武堂”创始人。2015年开始在微信公众号连载书中部分章节,收到千万粉丝日夜追更。全书在人物刻画、内心描写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通过诙谐幽默,又深刻犀利的写法,展现了杜月笙与众不同的一生。

    全书由序言引入,通过十六个章节描写了一介草根杜月笙,15岁孤身闯荡上海滩,崛起于市井,出入黑白两道,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滩“三大亨”;游刃于商界,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与当时的政坛高层关系千丝万缕,活跃于军政两界,正所谓“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黄金荣、林桂生、杨虎、王柏龄、张啸林、张镜湖、沈杏山、戴笠等历史人物接连出场,拉开了旧上海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

    全书附录部分,记载了杜月笙大事年表以及杜月笙处事金句。“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世间有三碗面最是难吃:人面、情面和场面”,“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杜月笙,一个湮灭于历史大潮中的风云人物,也是永不湮灭的传奇人物。

    杜月笙读后感 篇2

    起初是因为看了一本《梁启超家书》对北洋民国那段历史感兴趣,后来又看了罗辑思维里讲了一集杜月笙的代价,所以找了这本书来读。杜月笙从一个浪迹街头的小混混到叱诧风云的上海大亨,甚至于晚年时期的他受到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拉拢,足以说明他的影响力。对于他八面玲珑的交际和深谙权术的运用,我认为大多数人是永远都做不到的。这不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最佩服的是他一个黑道出身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挺住了身板,实在难能可贵。上海滩的三个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就属杜先生的影响最大,这应该和他挺身抗日有很大关系吧。

  • 6、 《杜月笙野史》读后感1000字

    《杜月笙野史》让我大致了解了这位享誉上海滩的传奇人物杜月笙。从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无名小卒到上海三大亨之一,杜月笙用他的行动演绎了一段传奇人生。

    四岁相继丧母父,由继母和舅舅抚养,怎奈在十四岁那年,继母也与自己失散,从此杜月笙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少不了忍饥挨饿,杜月笙却也在这期间结交了很多朋友。朋友是人生的一大财富,杜月笙更是将此诠释得淋漓尽致。流浪生涯中,杜月笙的一个在澡堂工作的朋友离开上海去了青岛,后面杜月笙也其去了青岛,和朋友在一家木行工作,而且干得很出色。然而,杜月笙后面和老板的七姨太有染,不得不又回到了上海。首先在窑子里工作,有一次去敲诈他人,差点进警局。也是这件事让他知道,不找一个靠山自己就没保障,这样他进入了青帮。进入青帮只是个开始,刚开始杜月笙并没有因为进入青帮而得到半点好处,这让他心灰意冷。那段时间的杜月笙自己没有出去做半点事,但也在朋友的帮助下存活。杜月笙人生的转机却在此后不久出现了。

    如果没有黄振亿的引荐,让杜月笙进入黄公馆,或许就没有了日后的杜月笙。黄振亿在黄金荣面前的举荐,让杜月笙开始了他真正的谋钱谋权生涯。

    经过杜月笙的观察,黄金荣表面上看是黄家的主人,当黄家真正的掌权人是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杜月笙就开始有意无意在林桂生面前表现自己,并且一步一步获得了林桂生的信任。

    其中主要有三件事,成功让杜月笙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有一次黄金荣获得将有烟土商经过法租界(黄金荣是负责法租界安全的领头人),于是派手下人阿广去劫取。然而劫得的烟土并不是黄金荣知道的十块,而是十二块。阿广起了私心,将多得的两块和其他人分了。杜月笙将这事告诉了林桂生。黄金荣、林桂生对此极为生气,但鉴于阿广为自家做出的贡献,黄金荣没有当场将阿广枪杀。后来,黄金荣派杜月笙去秘密处决阿广。

    这只是第一件事,第二件则显示了杜月笙的办事能力。黄公馆的烟土被黑了,林桂生很生气,而身边的人又有事随黄金荣去了,杜月笙毛遂自荐单独帮林桂生取回烟土,而且取得了成功。这也让有林桂生对杜月笙另眼相看。

    第三件事则决定了杜月笙走向前台还是留在幕后。第二件事后,林桂生给杜月笙自己赚钱的机会,林桂生派杜月笙去“公兴记”吃份子。第一次杜月笙去被老板赶了出来,第二天林桂生看杜月笙无精打采的样子便问,林桂生知道后带着杜月笙来到了“公兴记”,老板左道歉,右道歉,最后林桂生在此打了几圈麻将便离开了,叫杜月笙接替。杜月笙想一

  • 7、 杜月笙大传读后感(精选范文)

    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的杜月笙,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他闯荡上海滩的基本要素是:足智多谋、隐忍薄发、坚韧不屈、蛮横霸道而又不露声色。杜月笙的口头禅是:“我的箭头指向上海滩,我的疆界要越过十里洋场!”他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和政界,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这在当时的中国,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在发迹、晋身过程中,杜月笙如此如鱼得水,除了他过人的投机沾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外,真正依赖的法宝、王牌,就是“取之于土(烟土),用之如土(粪土)”!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http://www.dhb100.com

    本书从六个方向交叉讲述了杜月笙的一生.

    一、穷人家的孩子,该如何改变命运?

    "有本事,没脾气的人"这是毛泽东主席对杜月笙的评价。4岁丧母,5岁丧父,8岁时后母失踪.之后混迹街头。15岁入上海打工。他有着不安于现状,勇于面对逆境,选择加努力在他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从他的经历我们能学习到的是:1)树立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2)提前布局,不贪恋眼前利益和成就.不断砥砺前行;3)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二、什么都不会,别人想帮你都难

    杜月笙头脑灵活,聪明绝顶。1)会做人:笼络人心、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人心比钱重要);2)会做事:办事能力强,想解决自身问题,先帮别人解决问题,达到互利共赢。

    三、如何得到贵人的帮助?

    古今不变的定律想要得到别人帮助,首先自身要拥有帮助别人的实力;其次要先帮助别人解决别人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事。想取得信任和认可,要有良好的品格,不断在锤打中提升自己个人能力,把握机会,把事情做好。低调有担当、不邀功、懂取舍,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四、如何让婚姻更幸福长久?

    婚姻长久幸福四点启示:①跟爱人培养共同爱好。杜月笙和姚玉兰时不时一起唱上一段戏;②爱自己,打扮自己,让自己上得厅堂、下得厨房;③提升自己的实力。姚玉兰在嫁给杜月笙时已经是名人了;④学会经营婚姻。做好婚姻内的大小事务。不管是在社交上,还有管家管孩子上。

    五、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才能把握自已的命运

    杜月笙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化危机为机会的能力,遇事快速做出判断,牢牢抓住每一次机会,让自己融入各个领域,在国家危难之际,出钱出力一下让自己成为爱国人士。

    六、杜

  • 8、 《胡雪岩全传》读后感_关于胡雪岩全传读后感1500字

    当胡雪岩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符号和标准,我想应该会让后人铭记!而我,当然也只是一个感性而多愁善感的凡俗之人,我无法控制我的心,我只记得在《胡雪岩全传》陪伴的这段时间,自己的心随着故事情节而不断地起伏,伴着这些人物笑,哭,愤怒,悲伤。胡雪岩,王有龄,古应春,七姑奶奶,还有他生命中那些女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彷似就在眼前,这些人就像一面面镜子,无不折射和激荡着我的心灵。我突然有一种冲动,好想写一个读后感,尽管我觉得评价一个人物,并且是一个历史人物,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环境,而我对历史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写一个读后感,这个意愿竟是那么强而且我一定要很认真地去写。于是,马上动笔!

    《胡雪岩全传》共计7本,分别是《平步青云上》《平步青云中》《平步青云下》《红顶商人》《灯火楼台》《萧瑟洋场》《烟消云散》,平步青云上中下三册是我最喜欢看的,那是胡雪岩最单纯轻松快乐的时候,可以说他拥有天生的商业头脑,再加上那个时候政府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他从窘迫到平步青云,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这期间结交了王有龄,尤五,古应春,七姑奶奶等一生都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拥有了几段爱情,真可谓是情场商场皆得意啊!《红顶商人》描述了胡雪岩从平步青云到事业到达巅峰时的状态,我认为是最为扣人心弦的一个阶段,也正是这个阶段,胡雪岩真正的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使得胡雪岩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戴红顶子的商人。这阶段,他失去了一生的挚友也是他平步青云的依靠王有龄,为了挚友的一个重托,为了杭州百姓,胡雪岩冒死从杭州逃到上海,王有龄殉城之后为了为其报仇,冒险在左宗棠面前为其争名并且也由此依靠左宗棠的势力使自己的事业进入巅峰,如果说平步青云的阶段,胡雪岩依靠自己绝顶聪明的头脑经营事业过程中,一切都是胡雪岩可以控制和驾驭的话,那么后来胡雪岩商借官势的阶段,就已经有些身不由己了,很多事情犹如开弓之箭般亦无法回头,不过这阶段他错过了一段爱情,也可以说是另外一个叫阿巧姐的女人错过了胡雪岩也是让我惋惜的。《灯火楼台》和《萧瑟洋场》,介绍了胡雪岩事业中出现的危机和未来破产种下的祸根,但是尽管在这样的内忧外患和危机四伏中,胡雪岩还赢得了一份姻缘,和从小相识的罗四姐再续前缘,并且罗四姐以其精明泼辣的做事风格成了胡雪岩家庭内部的顶梁柱。《烟消云散》则描述了胡雪岩败落的过程。+

    置身于胡雪

  • 9、 水浒全传读后感

    水浒全传读后感范文一

    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全传》,耐人寻味。

    在《水浒全传》里,我知道了为人打抱不平的黑旋风李逵、潇潇洒洒的花和尚鲁智深、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但不论是谁,他们之间或与大宋之间发生的事件,都反映了宋朝政治的腐败和梁山上一百单八将的忠实。

    先不说其他人,善恶感十足的武松,就反映了这个事实。

    当他的亲哥哥被潘金莲毒害时,他恨不得一拳把她打死,但看在是嫂子的份上,他只是狠骂了几句。但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是为了和西门庆结婚的消息传到了武松耳里后,武松暴跳如雷马上过去把西门庆打死了。因为武松是当地的一个小官,于是立即把武大郎家旁边所有邻里叫来,一面是想给武大郎进行丧礼,一面是要当着大家的面刀杀潘金莲,欲以表明要大家别像潘金莲一样。

    现在,如果有人犯罪,不仅不会制止,小孩子问大人怎么回事,大人都说他们是闹着玩儿的。

    如果现在社会的人都有武松这样的精神,那这整个社会的风气一定会改善的!

    《水浒全传》读后感范文二

    大家一定知道《水浒全传》中的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吧!那么也不会不知道那个卑鄙、下流、无耻、阴险、狡诈的高俅!

    高俅他卑鄙下流无耻,就连他的儿子也想霸占林冲的妻子。他以前是一个无赖,靠踢气毯起家,后来小人得志后,成了皇上身边的大红人。高俅仗势欺人,横行霸道,欺压良民,而且败坏朝纲,厚颜无耻,趋炎附势,口是心非。为了独揽大权,高俅虚情假意给卢俊义送御食,却在里面放了水银;又给宋公明送去二瓶御酒,在里面放了慢性毒药。就这样,这只阴险的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害死了两个大名鼎鼎的大英雄。

    我从《水浒全传》中的高俅联想到现在,现在也有许多像高俅这样的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欺上瞒下,不为老百姓办好事,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比如: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他受贿敛财上千余万元,他曾卖官给许多人,共有265名官员涉案。高俅祸国殃民,无法无天,横行霸道,残害忠良。而马德也是贪赃枉法,导至全省经济大幅度下跌,他们是同一种类型的人,干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情,为世人所唾弃。

    我想做官就应该做一个好官,为老百姓做好事,不能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

  • 10、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欢迎阅读。

    (一)《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初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决定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兴趣。

    (二)《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闲来无事,喜欢读唐浩明写的《曾国藩全传》,昨天临睡觉时读到这段文字:静思细虑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8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6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3-02-09

  • 2022-12-18

  • 2023-01-04

  • 2023-01-1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1-11-21

  • 2023-05-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杜月笙全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杜月笙全传读后感、2024杜月笙全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