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顾准全传读后感 > 地图 > 顾准全传读后感,2024顾准全传读后感
顾准全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顾准全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顾准全传读后感推荐
顾准全传读后感

(共 8552 篇)

  • 1、 《顾准全传》读后感1000字

  • 2、 顾准《顾准日记》读后感1200字

  • 3、 顾准文集读后感300字(3)篇

    《顾准文集》随笔

    t顾准,一个拆下自己肋骨当火把,照亮道路不断前进的人。有人说他是先知先觉,我说他是活在未来的人,所以他的话难免被驳斥,以至于后来的几度被迫害,太刚的人,往往很脆。但他的厉害不止他个人,他的几儿女都是很厉害的人。有经济学家,航天的,科技研究员的,小子北京当年状元,更厉害了,混到美国内部去了,经历不详。

    ⅰ价格和价值

    先提一下市场经济,这是一种经济体系,小平说过,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要搞。市场经济具有的特点是资源配置多元化,强调自由竞争,主要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运作,政府为企业服务,适当的宏观调控,16年克强总理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就是这个道理,不能泛滥,调控也是不可避免,主要以财政和货币手段调控。

    顾准为市场经济这事研究大半辈子,可以说,在这方面,他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他的概念里,价格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理论上一种物质价格的总和与价值的总和是等同的。

    但往往我们发现,两者是偏离的。有时物超所值,有时物低所值,而物有所值,恰恰是价格与价值的完美统一。这种情况不多见。

    因为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影响价值的因素也不少。

    我仅做抛砖引玉,物以稀为贵,这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其实它包含了不少价值规律在里边。物稀,我们都知道,越少越值钱,这个贵是价格的贵,但是因为少,他就值钱,他的价值就是这个钱吗?我看未必。那要看少的原因,如果是必然的少,那么价值会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是外力作用下的少,则价值具有波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泡沫,时间会告诉你它早晚会破。

    所以,我们联想一下有时社会上的流行语,什么有价的都不值钱。这句话对吗?从道家考虑,这句话是对的,无中生有嘛,无价的要比有价的更有价值,也是物以稀为贵的效果。

    价格是什么?价格是在市场的基础上存在的,有交换才会出现价格,那么货币就是价格的体现。没有市场,没有交换的话,何谈价格?

    所以要比较的话,只能价格和价格比较,价格是价值的表现,价值之间的比较要靠价格,而价格与价值无法直接比较。就像你拿宏观跟抽象的,没法比较。所以,想比较就要在同一规则频道下。变量和变量之间,永无交集。

    ⅱ科学与民主

    顾准的厉害之处就是相信科学,科学是什么尊重自然规律,虽然人类是地球的主宰,但也并不是为所欲为,仍需一步步改善这个地球,探索它。所以,包括我们现在发现的很多东西,或者已经在用的东西,要不要完全

  • 4、 《顾准日记》读书笔记

    在***中孤身奋战、逆流勇进的遇罗克曾言所谓的不朽,就是在后代的心中引起共鸣。

    当我在静默中读了《顾准日记》,我在思考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到底谁在思考?《顾准日记》便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真诚地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思考,这个幸存的文本,充满了血和泪。台湾学者林毓生曾说他读完《顾准文集》后热泪盈眶,而我也同样是在泪水的浸淫中读完了《顾准日记》,心中满是压抑,反观如今的社会和自我,我们愧对顾准,愧对那一代在黑暗中独自摸索思考的知识分子。

    这是一本让人灵魂不安的书,每一个字都可以刺穿世人的伪装,却也让他成为极右派、黑帮、走资派、三反分子,以致妻离子散、母子咫尺天涯,绝望中还要绝望的一跃,去点亮自己照出前路娜拉走后会怎样,这样的追问却被无情的打入冷宫。这样的心事也许就如帕斯捷尔纳克所说的痛苦使忧愁变成了心病。

    日记中展现了顾准在那个禁锢的、黑夜如磐的年代中怎样一灯如豆,独自掘进。但是前进是那么艰难,贫困、饥饿、疾病、逼迫、损毁唯靠良知给个人支持。顾准摸索着民族的出口,在釜底自我煎熬着,他爱着祖国和人民,但当他思考时便换来一阵阵绞痛,正如他记载我基本上学会了唾面自干、笑靥迎人那一套(1959年11月10日)、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败坏,不能不成为普遍现象(1960年1月15号),在那个斯大林主义盛行的年代,唯有顾准撕破天朝迷梦的面纱,在痛苦折磨中关心着中国底层平民、思考着中国的命运。以一人之力撑起了1957年以后大陆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断层。

    亲人离散的顾准,泪流满面的看完《莱茵梦》,几次因思念被逼自杀的妻子而从梦里痛苦而醒,临终前的顾准被迫签了认罪书,他哭了,他说这对他是奇耻大辱,但也许能改变孩子们的处境,病危之时,他不断喃喃:我想他们,想得好苦呵,想得好苦呵。而形势所迫,他与九十老母咫尺天涯而含恨离去。

    这些苦难以其强大的后坐力将顾准推向真理,在绝对话语绝对权威笼罩一切的年代,只有他敢于说不,他把思考直抵古希腊,又独立思索着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治社会。我们也有自己这一代的怕和爱,可就如著名作家邵燕祥所说只因他的文字变成了铅字,一代知识分子才挽回了集体名誉。

    一本日记,一个罪恶年代的苦难实录;

    一本日记,一个悲情知识分子的血泪史;

    一本日记,一抹穿越迷茫的微光,冲开中国发展的前路。

    而如今我们还记得那个年代、那些知识分子么?遗忘是比蹂躏、比戕害、比死亡更深的痛,当我们需要顾准

  • 5、 《顾准文集》读书心得体会
    做学者研究点问题是自己的夙愿,但是事物的发展又往往是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虽然身处公务员岗位,但工作之余还是愿意读点书。 上个世纪90年代,耳闻有一本好书在悄悄流传,这本书叫《顾准文集》。由于当时改革开放尺度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这本书还仅在香港出版发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没有见到此书,就没有具体感悟。直至十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朋友说借我一本书看看,这本书就是《顾准文集》。 当第一次读到此书,犹如醍醐灌顶,惊叹不已。以前自己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民主等问题也思考,也研究过,但是肤浅的很,甚至是错误的。匆匆将此书看一遍,但是借来的书还是要还的。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顾准文集》在大陆(贵州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我得知喜讯马上买到五本,推荐给理论界几位好友分享。多年来自己收藏了一些书,也看过许多书,但这些书无法比拟《顾准文集》在我生活中的分量!当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有更多时间反复研读,越发深受其影响。在重要章节书眉自己随时写下自己学习体会,感悟。读了顾准的书,我有几点深刻之感叹:一是自己以前的学习是那样浅薄,那样的滞后,自己没有尽早接触顾准的书籍多么遗憾的事情;二是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顾准就有如此深邃的思想,远见卓识的研究,我们现行的政策走向不正是按照他在几十年前的思想在发展吗!三是顾准的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最早提出了娜拉出走以后怎样?问题。客观理性的提出了革命成功以后发展方向的问题,这是多么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啊!四是顾准所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所达到的思想高度,是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政治环境之下的所取得的。这使人马上想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说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作者研究涉猎之广,叫人惊叹!希腊城邦民主、基督教文化、僭主政治、科学与民主、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直接民主与议会清谈馆;作者研究之深,令人钦佩!他所达到的深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著名学者王元化评价顾准:许多问题一经作者提出,你就再也无法摆脱掉。他促使你思考,促使你去反省并检验由于习惯惰性一直扎根在你头脑深处的既定看法。在造神运
  • 6、 《胡雪岩全传》读后感_关于胡雪岩全传读后感1500字

    当胡雪岩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符号和标准,我想应该会让后人铭记!而我,当然也只是一个感性而多愁善感的凡俗之人,我无法控制我的心,我只记得在《胡雪岩全传》陪伴的这段时间,自己的心随着故事情节而不断地起伏,伴着这些人物笑,哭,愤怒,悲伤。胡雪岩,王有龄,古应春,七姑奶奶,还有他生命中那些女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彷似就在眼前,这些人就像一面面镜子,无不折射和激荡着我的心灵。我突然有一种冲动,好想写一个读后感,尽管我觉得评价一个人物,并且是一个历史人物,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环境,而我对历史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写一个读后感,这个意愿竟是那么强而且我一定要很认真地去写。于是,马上动笔!

    《胡雪岩全传》共计7本,分别是《平步青云上》《平步青云中》《平步青云下》《红顶商人》《灯火楼台》《萧瑟洋场》《烟消云散》,平步青云上中下三册是我最喜欢看的,那是胡雪岩最单纯轻松快乐的时候,可以说他拥有天生的商业头脑,再加上那个时候政府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他从窘迫到平步青云,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这期间结交了王有龄,尤五,古应春,七姑奶奶等一生都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拥有了几段爱情,真可谓是情场商场皆得意啊!《红顶商人》描述了胡雪岩从平步青云到事业到达巅峰时的状态,我认为是最为扣人心弦的一个阶段,也正是这个阶段,胡雪岩真正的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使得胡雪岩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戴红顶子的商人。这阶段,他失去了一生的挚友也是他平步青云的依靠王有龄,为了挚友的一个重托,为了杭州百姓,胡雪岩冒死从杭州逃到上海,王有龄殉城之后为了为其报仇,冒险在左宗棠面前为其争名并且也由此依靠左宗棠的势力使自己的事业进入巅峰,如果说平步青云的阶段,胡雪岩依靠自己绝顶聪明的头脑经营事业过程中,一切都是胡雪岩可以控制和驾驭的话,那么后来胡雪岩商借官势的阶段,就已经有些身不由己了,很多事情犹如开弓之箭般亦无法回头,不过这阶段他错过了一段爱情,也可以说是另外一个叫阿巧姐的女人错过了胡雪岩也是让我惋惜的。《灯火楼台》和《萧瑟洋场》,介绍了胡雪岩事业中出现的危机和未来破产种下的祸根,但是尽管在这样的内忧外患和危机四伏中,胡雪岩还赢得了一份姻缘,和从小相识的罗四姐再续前缘,并且罗四姐以其精明泼辣的做事风格成了胡雪岩家庭内部的顶梁柱。《烟消云散》则描述了胡雪岩败落的过程。+

    置身于胡雪

  • 7、 水浒全传读后感

    水浒全传读后感范文一

    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全传》,耐人寻味。

    在《水浒全传》里,我知道了为人打抱不平的黑旋风李逵、潇潇洒洒的花和尚鲁智深、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但不论是谁,他们之间或与大宋之间发生的事件,都反映了宋朝政治的腐败和梁山上一百单八将的忠实。

    先不说其他人,善恶感十足的武松,就反映了这个事实。

    当他的亲哥哥被潘金莲毒害时,他恨不得一拳把她打死,但看在是嫂子的份上,他只是狠骂了几句。但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是为了和西门庆结婚的消息传到了武松耳里后,武松暴跳如雷马上过去把西门庆打死了。因为武松是当地的一个小官,于是立即把武大郎家旁边所有邻里叫来,一面是想给武大郎进行丧礼,一面是要当着大家的面刀杀潘金莲,欲以表明要大家别像潘金莲一样。

    现在,如果有人犯罪,不仅不会制止,小孩子问大人怎么回事,大人都说他们是闹着玩儿的。

    如果现在社会的人都有武松这样的精神,那这整个社会的风气一定会改善的!

    《水浒全传》读后感范文二

    大家一定知道《水浒全传》中的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吧!那么也不会不知道那个卑鄙、下流、无耻、阴险、狡诈的高俅!

    高俅他卑鄙下流无耻,就连他的儿子也想霸占林冲的妻子。他以前是一个无赖,靠踢气毯起家,后来小人得志后,成了皇上身边的大红人。高俅仗势欺人,横行霸道,欺压良民,而且败坏朝纲,厚颜无耻,趋炎附势,口是心非。为了独揽大权,高俅虚情假意给卢俊义送御食,却在里面放了水银;又给宋公明送去二瓶御酒,在里面放了慢性毒药。就这样,这只阴险的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害死了两个大名鼎鼎的大英雄。

    我从《水浒全传》中的高俅联想到现在,现在也有许多像高俅这样的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欺上瞒下,不为老百姓办好事,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比如: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他受贿敛财上千余万元,他曾卖官给许多人,共有265名官员涉案。高俅祸国殃民,无法无天,横行霸道,残害忠良。而马德也是贪赃枉法,导至全省经济大幅度下跌,他们是同一种类型的人,干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情,为世人所唾弃。

    我想做官就应该做一个好官,为老百姓做好事,不能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

  • 8、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欢迎阅读。

    (一)《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初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决定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兴趣。

    (二)《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闲来无事,喜欢读唐浩明写的《曾国藩全传》,昨天临睡觉时读到这段文字:静思细虑

  • 9、 拿破仑全传读后感

    拿破仑全传读后感(一)

    在最近几天,我看完了一个伟人的人物传记:《拿破仑全传》。这部书讲述了拿破仑的一生。从幼年时被法国贵族们的嘲笑,到青年时的指挥千军万马与敌国打仗,发动政变,自立为帝,中年时的智慧使他好几次大败敌军,在征俄一役,是自然环境让他从五十万人变成十万人,因此而败,莱比锡战役,他遭到了数国的联合进攻,因此大败。而在他唯一的遗憾滑铁卢战役中,他终于被英普联军击败,被流放,最终病亡。

    拿破仑不是一开始就是皇室贵族,甚至不是法国人,他的家园是意大利,他们国家一开始遭到了法国贵族的侵略,拿破仑发誓与法国势不两立。但他后来投靠法国,甚至帮助法国侵略意大利,又多次和英国、奥斯曼、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进行战斗。后来他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又先后于欧洲各国进行了战争,但是接着,拿破仑又用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谈判。可以说,此时的俄国占据亚洲,奥地利和普鲁士也是亚洲的国家。英国已成为是在欧洲之外的岛国。欧洲除了西班牙,其他过全部是法国盟国,当时的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后来他做出了错误决定,进攻俄国,结果大败,各国都来攻击他,最终他被迫退位。尽管他想卷土重来,但是没能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件事情只要自己努力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

    我对这个人的评价是:早年的他是一位英雄,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但晚年的他是一头狗熊,他在每一次打仗都注重人数,而且都是采取正面进攻的方法,但几乎都是战败。

    拿破仑全传读后感(二)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遍拿破仑的全传,其实只能说是翻了一遍。看完之后有以下几个想法,和各位分享,请多多指教。

    一、拿破仑能耐的住寂寞,当他的战友都在玩的时候,他在努力的读书学习,虽然他在学校时成绩是非常棒的,但是他感觉还不够,因此他刻苦学习一切他所需的知识。例如那些军事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都给他在以后带兵打仗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帮助。

    二、他非常优待俘虏。这和毛主席的道路是一样的,也真的是杀俘虏的话是一件非常不祥的事情。

    三、我认为他犯的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是攻打俄罗斯。因为俄罗斯的地域和气候问题,历史上很少有外侵国家能把他征服的,进入一个这样的国家,最终的后果是进不得,退不得,然后把将士都慢慢的托死了。我和舍友讨论:要是我们俩,我们打了就撤,绝对不会去占领他。打胜了,就和他签一个非常有油头的协议,等协议终止了,再打一仗,然后再签一个。呵呵!

    四、拿

  • 10、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一)

    棠爸2008

    最近,我读了李嘉诚全传。读完之后,我对管理学有了很大的体会。李嘉诚作为华人首富,其人生可谓传奇。但这传奇的背后又有深层的原因,李嘉诚的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理念对其成功更起着绝对的关键作用。

    李嘉诚经营企业很注重管理的艺术,他认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梦想,并为之奋斗。

    李嘉诚的童年是在贫穷饥饿中度过的,但年仅14岁的他却为自己立下了一个简单而又沉重的目标:自己必须挣得足够一家人存活的费用。就是在这样朴素理念的指引下,22岁的李嘉诚终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厂。以前在给他人做事时,他凭耐忍、任劳任怨就可以了,但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这些品质已经远远不够了,于是他开始注意降低失败的几率,这为他以后稳健的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李嘉诚还认为,知识必须与意志相结合,静态管理自我的方法必须伸延到动态管理中,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而如何避免让聪明的组织干愚蠢的事才是问题的核心。

    一生游走于商界的李嘉诚对企业管理有着独特的看法。我对这些看法做了如下总结。

    一,在他看来,管理的宗旨并不是“安人”,而是要赋予企业生生不息的光芒。

    李嘉诚的管理理念非常鲜明:一方面,管理者要善待下属,你对他们好,他们才会对你好,任何人都能成为企业的核心,但这需要管理者本人先付出,这也就是修己;另一方面,他十分清楚,好的管理并不是说几句人文精神的语言就能达到的,而是要力求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建立正确的方针。这就需要管理者能知人善任,量才而用,而不是只知道一味地充好人。毕竟,企业的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赢利。正是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李嘉诚特意将感情因素注入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李嘉诚这样做也赢得了全球职业经理人的广泛尊敬。值得说明的一点就是,李嘉诚这样做绝不是在追求“安人”的境界,因为“安人”是中国式管理中最具幻想色彩的东西。

    二,李嘉诚强调,人品牌是无形资产,财富是有形资产,如果一个商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要懂得经营和挖掘自己的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经营品牌是高层次的经营,它强调的是一种获取胜利的省心术、省力术。品牌的经营表明:不管你干什么事,不要只知道一味猛干、蛮干,死命地去做,而要学会“诗外功夫”,在别人没有注意的地方多动脑筋;要了解潜效应的作用,可以先打响自己的名声,然后再谋划其他的事。这一策略最大的好处就是事半功倍,小投入换得大回报。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8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16

  • 2019-09-19

  • 2019-09-26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2-12-18

  • 2023-02-09

  • 2023-01-11

  • 2023-01-0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1-11-21

  • 2023-05-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顾准全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顾准全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顾准全传读后感、2024顾准全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