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 > 地图 > 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2024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范文大全
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相关栏目
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热门栏目
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推荐
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

(共 5448 篇)

  • 1、 丁捷《追问》(读后感参考)

    丁捷《追问》读后感追问一群中高级阶下囚的心路历程。他们的问心泣诉,他们的真情流露,他们的追悔莫及,带给一些拥有公权力还在“前腐后继”者、心存侥幸者的紧急刹车和猛然提醒。丁捷的非虚构口述题反腐文学著作《追问》一经出版,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官场反腐动荡。认真读之,感动太多,感慨太甚,感悟太深,认真剖析人情、人心、人性,认真分析实力、势力、权力,有错爱情乱中低下头颅的《危情记》,有买官买官中追悔莫及的《无法直立》,有纵容部下失职失察的《风雅殇》,有美色利诱不能自拔的《最后的华尔兹》,有良莠不齐朋友坏事的经验教训《四海之内》,有徇私舞弊遗憾多多的《曾记否》,还有江湖大佬国企大贪的《曲终人散》。八部优秀作品,八个反面典型,人生追问,振聋发聩。他们起点有别,但际遇各异,殊途同归,都走向监狱的大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他们没有掌握权力的时候,都是能力超群的精英分子,可一旦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放松了警惕,滥用了权力,任由人性中的负面因子疯狂肆虐,其灿烂辉煌的人生结局竟是疯狂过后坠落消失的星辰,失去了光辉,恢复了平静,彻底地归零。《追问》是一部腐败分子的忏悔丛书,是一群“作茧自缚”者的心灵独白,是一帮“落败者”的心灵碰撞录,是一部贯穿历史与现实的“劫后人语”,更是一部理性追问的“醒世恒言”。在这本书里,有宏观的总体把握,也有微观的个案解剖;有人生解读思考体悟,也有细致观察洞察秋毫;有生死较量殊死搏斗痕迹,也有釜底抽薪人性善恶拷问。在这里,你可以看见官场的波澜壮阔,听到忏悔的声嘶力竭。一些原本不坏后来因为有了权力而变坏的各种人物形象交织的正与邪,他们的心灵含蓄着光与暗,他们的人生兼并着功与罪,他们的命运承载着成与败,他们的选择散发着爱与恨。清风不弄潮,浑气来做浪。原本他们都是优秀人才,是社会中坚,是国家栋梁,是时代精英,是曾经的“弄潮儿”,他们能一步步爬上厅部级干部不容易,他们的权力失去了约束,他们的人生改变了航行,他们的马力越足,他们越是跑偏越狠,后来翻车,车毁人亡是分分钟钟的事情。我们巡察工作者是帮助他们的及时刹车手,扯扯添香中的红袖,排排正念中的余毒,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坠落伤亡有效避免,我们常态巡察中的考察提醒应该是他们的救星,我们的失察渎职是他们心存侥幸的灾星,“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官场高风险概莫如此而言吧。

  • 2、 暗夜游戏攻略观后感 暗夜游戏心得体会

    因为是一只推理向剧本娘,所以只针对推理情节说说自己的感想。因为此篇狼人杀剧本涉及了【场外因素】,所以评论分为两段。第一,关于逻辑。关于12号的问题其实我一直都没有看懂

    因为是一只推理向剧本娘,所以只针对推理情节说说自己的感想。

    因为此篇狼人杀剧本涉及了【场外因素】,所以评论分为两段。

    第一,关于逻辑。

    关于12号的问题其实我一直都没有看懂

    12号 女巫发言,铁站边2号,那么身份只剩下两个【狼】或者是【女巫】。

    因为只有这两个身份才能知道,甚至确认2号的好人身份,也就是传说中得到【银水】或者【狼银】

    但是在之后的【场外】环节中,12号明显不知道女巫解药的问题,但却想要同2号达成交易守护自己。

    那么只能够推断为【狼人】,而目的在于无法确定2号是否在诈顺序的情况下,保证二号没有守护自己而将其刀掉。

    从另一条线中也可以印证这个事实。

    那么既然无法确定守卫第一晚是否自守,又为什么会脱口而出双药俱在的情由?

    而在票形上,12号是走五号警长的。

    假设12号是狼,那么在投票环节最多也只能弃权,怎么可能投票5号?

    假设12号是女巫,那她根本没理由用双药俱在诈骗守卫守护自己,事实上因为毒药的缘故,12号的发言应该是在今晚必死的选择,这么诈骗守卫显然是在自寻死路。

    假设5号是狼,那么12号作为狼逻辑成立,但其他狼竟然会举票10号这件事就很迷了,在五号完全有希望冲票的情况下,直接放弃狼同伴显然有些怪异。

    还有假设5号是狼的情况下,10号作为警长竟然会认同12号的逻辑挂4号玩家?

    从票型来看,10号4票,5号3票。从警下发言来看,走10号边的是1,2,3,7,8,9,10。

    假设5号是狼,他们连狼同伴都放弃了,怎么可能还会分票?

    预言家晚上铁狼5号不出,出四号。

    所以10号玩家铁狼身份跑不掉的

    所以12号真的很迷。

    当然也许这也是作者的神展开之一,毕竟如果第二轮守卫自守,并且能够解释12的逻辑。

    那么3号玩家女巫身份就会遭到怀疑,既然是死亡游戏,最为高端的战略应该是无论从狼面还是好人面都确保自己的胜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守卫铁站自己的边,从而最后绝地反杀上演一场人性大戏,最后被主角识破那一定会相当精彩

    而且从一开始3号玄学诈身份来看,3号的身份也大有水份可循。

    或者12号会不会是预言家?

    传说中的预言家伪装戏码绝()对难得一见

    作为剧本娘,表示真的非常期待!

    第二,关于剧情。

    嗯其实我觉得

  • 3、 暗时间读后感

    暗时间读后感(一)

    我们经常用实际年龄去衡量一个人的大小,从你出生开始,我们会说,到十八岁你就成年了,到了什么时候你就应该结婚生子了。可事实上,真正决定是否成熟的标志应该是"心理年龄".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不应该只是看他多少岁,而是应该用思维时间来计算。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呆在一个为他特殊建造的无菌保护室里,没有社会交往,没有知识获取,度过了18年,你会不会认为他成年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下面介绍的这本书《暗时间》,就是作者刘未鹏对于时间的思考。他是计算机专业,但兴趣广泛,对心理学、管理等领域都有涉猎,并且根据自己生活工作的经验,连续写过七年的博客,将自己对于计算机科学,个人成长方面的认识与他人分享。他的大部分思想,可以从《暗时间》这本书中窥见。

    由于作者的专业背景,首先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类比: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装了一个系统之后就把它搁置在那里,你觉得这台计算机被实际使用了吗?没有,因为cpu整天运行的就是空闲进程。运行空闲进程是一天,运行大数据量计算的也是一天,对于cpu而言,价值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大脑也是如此。他提出了思维时间的概念,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和生命。真正成熟的人应该意识到,时间的平等性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似乎别人过了一天,我自己也过了一天。实际上,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仅仅用你所投入的时间来衡量,很容易产生错觉,认为自己投入了许多;然而有意义的应该是以时间和效率的乘积来衡量。你可以投入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效率低下,会发现毫无进展。把大脑的容量想像成cpu,只有当你给予自己想做的事情最高的优先级,并且cpu满载,那么你的思维时间才算达到极致,这样投入的时间才能等同于实际流逝的时间。

    如果你有总结的习惯,可以在每天结束前总结一下自己在某某领域投入了多少时间,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之后拿起书来翻翻,因为这样你会发现书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加深。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他人忽略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你走路、买菜、洗脸、吃饭、睡觉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思考,消化和反刍平时看和读的内容,让你的知识深入,脱离照本宣科的阶段。这些时间单看不起

  • 4、 《暗夜协奏曲》读后感

    《暗夜协奏曲》读后感

    《暗夜协奏曲》为魔王s作品,现连载于《知音漫客》,应该说是魔王s的代表作,在读者中口碑有批评也有表扬。以下是我对它的意见。

    首先谈一下画风,《暗夜》的画风是我所不赞同的,觉得《暗夜》画风好看的同志们请好好反省一下!最明显的弊端就是下巴尖,据本人某好友形容尖的都能扎出血来了,天哪,世界上哪有下巴尖到这种程度的啊?!好吧,即使忽略这一点不说,《暗夜》还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的,例如:头发太不自然了,飘起来时一点飘逸感都没画出来嘛!不过,有时还可以吧;还有,头发厚到不正常,唉,如果魔王s不是有意画厚头发的话,那她的画风问题很严重啊!而且画的还不怎么细致,也许是我要求太高了吧,但我确实觉得不够细致,还有一些同人画比他本人画的还好呢。

    接下来谈谈故事,也许很多读者是被暗夜的故事所吸引,可是,《暗夜》和《犬夜叉》无论是题材还是人物设定都十分相似题材都是神鬼类,维拉德有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犬夜叉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林可心的前世与维拉德相爱,而日暮戈薇的前世与犬夜叉相爱,这真的是纯属雷同么?真不知作者是有意抄袭还是与高桥留美子不谋而合。

    不管怎么说,这不是我的个人意见,本人多个好友也有同感。

  • 5、 《暗时间》读后感1700字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总量大致相当,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细,有的沙漏颈部较粗。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即使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拥有更长的生命。这是作者刘未鹏在这本著作扉页上的话。

    part1:学习与效率

    这一部分是此古怪书名的主要有来,所谓暗时间,可以这么理解:那些偷偷地从你指缝中溜走的不经意的时间,而作者在这一部分就讲的是如何好好利用这些时间以增加生命的长度。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作者提倡单线程,尽量拿出一整块的时间来学习,因为多线程之间的切换需要保存上下文,恢复现场,时空开销非常大。(ps:理工科思维又犯了。。。不过话说回来,作者刘未鹏本身就是个it技术达人,其博客mind hacks不仅有这些关于学习方位,思维习惯的思考,更有大量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编程的原创内容,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博客。)

    gtd方法(get thing done)也是作者推荐的学习方法,确实,进度条不仅符合化整为零的数学思维,也能够欺骗那个充满人性弱点的本我。

    谈到效率,逃不开的话题之一便是兴趣,无独有偶,作者对待兴趣的态度与李笑来如出一辙能力决定兴趣。

    有这么一句话:投资大脑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我在这儿想强调的是记忆力。关于记忆力这方面的书籍有许多,比如介绍罗马房间记忆法的等等。其实大多数人无需达到吉尼斯世界纪录那般的厉害,有意识地锻炼记忆力将获得长远的回报。

    part2:思维改变生活

    我们都是信息时代的远古人这句话我没能找到最初的出处,但是看过罗胖的罗辑思维的读者应该对此并不陌生,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千万年进化而来的思维方式,无法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造就无数的思维误区,大名鼎鼎的《影响力》便从某个侧面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作者也在这儿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常见的思维误区,并以此支撑他的观点:为什么人人都该学点心理学。

    在成功学上,我向来非常讨厌这个句式只要。。。就。。。,甚至现在连只有。。。才能。。。都持怀疑态度,我都开始质疑成功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个人因素往往只是成功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但是改善个人因素无疑能够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有一个相似的结论就是:结果坏不代表过程就错,结果好不代表过程就对,但是注重过程必然导致出现好结果的概率提高。

  • 6、 《暗时间》读后感

    《暗时间》大致说的是,一个求知的读书人结合自身的经历而写下的对认知心理学著作不同,作者的角度更加平和,一般的读者都可以流畅地读完。心理学认为,思考并不是驾车那样可随时刹车的事情,当我们沉浸在某事之中,专注思考的时候,即使我们在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比如站着洗菜的时候,大脑也会不停思考。而这些时间就是书中认为的暗时间。

    大脑新皮层不停运作的一个结果,就是平时我们遇到的难题过几天后再看,或者是梦见睡醒后再思考问题时,会发现一些新的解决角度与方法。人们所拥有的时间大都是相近的,而使用时间的效率是不一的。《暗时间》告诉我们的主旨就是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提高时间利用率。

    如果一个人要靠自制力去强迫自己不受干扰,那只能说是寻常人。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简单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暗时间》是本偏重心理学的时间管理类书籍,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来印证更有效的思考方式。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总量大致相当,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细,有的沙漏颈部较粗。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即使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拥有更长的生命。一生的知识积累,自学的起码占90%。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生活中的选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细微的选择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比较喜欢书中的一些句子:如果你遇到困难,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孤单,你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你踩过的坑里尽是前人的脚印。

    利用时间碎片:任何一点时间都可以用于阅读。反思是让人得以改进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 7、 《暗夜怪谈》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借了一本书看了感受到非常兴趣,这种书是热血、冒险、解密、惊悚、搞笑元素于一体的精彩故事。

    讲述的是主人公——魔法学院二年级的差生夏洛克,意外进入被列为禁区的黑暗领域,遭遇了一场离奇诡异的变故后,机缘巧合下加入了“不存在的侦探小组”,来维护洛克王国的和平与安宁。于是,一个又一个惊悚的故事是灵骨山林亡者复活事件,让整个洛克王国人心惶惶。夏洛克、格鲁和卡洛琳三个小洛克,误打误撞组成了侦探小组,他们能破解亡者复活的幕后真相吗?世界并不只有充满阳光的一面,洛克王国也不例外,终于打破解决真相!

  • 8、 《小人精丁宝》读后感

    《小人精丁宝》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主人公丁宝和她的朋友们发生的事情。丁宝虽然是残疾人,不能说话,可是她聪明、精明,她用她的智慧做了很多正常人不能做到的事。这本书是由多个小故事组成,虽然都是一件件小事,但充满了智慧、幽默和有趣,让人越看越想看,越看越爱看,这一点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令我欣赏的一点。

    丁宝的父母在九年前的一次车祸中,变成了植物人,就托人把丁宝送到孤儿院,她一直很孤独。后来郝医生一家收养了她。丁宝虽然是个哑女,形象也不好:大脑袋,四肢短粗,头上还戴着一只旧浴帽,而且不爱上学,还总是发表一些奇谈怪论,但她的到来还是给郝医生一家带来了许多欢乐,她和郝医生的女儿小桃子、蜘蛛大侠、胡三郎、虫虫等几位好朋友共同建立了孤独孩子之家,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这些孤独小孩在丁宝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惩罚了爱欺侮别人的田小军,拯救了马戏团的猴小君,帮郝医生找到了家族宝藏,揪出了想要盗窃家产的郝卜叔叔,这些情节无不处处表现出丁宝的智慧,用事实证明了丁宝确确实实是一个小人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健康人还是残疾人,只要心中充满爱,有智慧,有正义感,肯帮助别人,他就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 9、 《冯友兰追问人生》读后感

    初识冯友兰先生是因为读他写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在孔子孟子的仁和义;墨子的兼爱;道家的“无为”,这些高深的哲理中慢慢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当看到《冯友兰追问人生》一书时,毫不犹豫的收入囊中,信手翻开书页,跟随冯友兰先生的目光探寻人生四部曲。本书45篇文章,从人生真相起笔,到人生境界等,最后落笔于人生的漫谈,四部曲层层递进,演绎人生之旅。

    人生是一个宏观的理论,冯友兰先生从微观的角度,阐述这个宏观概念,我喜欢听他娓娓道来,讲授一个个哲学命题,传授哲思,人生成功之因素,他讲解只有才力命三种因素结合,才可以成功,《伤仲永》中讲述的神童仲永,天姿聪颖,后来自己不要学习,沦落为一个普通人,就是没有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所以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只有努力才能在某个专业取得成功,但是要想有大的作为,就像诗人能成为大家,或名家,就要靠他的才来决定。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这让我记起戴维.申克《天才的基因》提出的新观点,“人人体内都藏着一个天才”,他指出天才不是靠天资,而是训练出来的,莫扎特、贝多芬都是小小年纪开始训练,坚持不懈,才获得成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恒心和毅力是制胜的法宝,戴维.申克先生在书中强调后天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我不完全赞同戴维.申克先生的观点,我赞同冯友兰先生和爱迪生的观点,没有天资,你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成为大家、名家。

    冯友兰先生提出自然、功力、道德、天地的 “人生四境界”说,从低到高,帮助人们在欲望和迷茫的世界中,构筑精神的理想境界。静心想想,我们都只有一个人生,一定要活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读着这句话,我想起周国平先生所言,活得简单才活得自由。只有一个人生,我们是浑浑噩噩还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调不一,正如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如何去感受人生、体味人生,做真实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这也是我们该思考的内容?

  • 10、 《追问》读后感:人性的拷问

    人性的拷问

    ——《追问》读后感

    张雷远

    丁捷先生的《追问》,是一部口述体的非虚构文学,全书21万字,八个故事,分别选取当下不同行业的反面典型作为解剖对象,让写作对象自话自说,不仅真实可信,又提升了对读者的震撼力与冲击力。可以说是继《人民的名义》之后,从另一个视角介入反腐题材的文学力作。它恰逢其时地给人在仕途者一个沉下心来进行自我反思的契机。

    每每读完一个故事,掩卷沉思,在对主人公扼腕长叹的同时也深深地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有蓄能、有绽放,有高潮,有落差,这是生命的本真,当人生处于平地时,人们常常挤破脑袋去攀登高峰。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人的物质属性与社会属性使然。无奈道太窄,有人掉落,有人根本上不了山道,能上道者只是少数精英,到达山顶者更是凤毛麟角。站立山道途中或山顶,俯瞰来时路,人们看到依然那么多的人在争抢上道,有人掉落,有人被推走,此情此景定然让上道者感到自己是胜利者、和幸运者。殊不知,当你的生命之花开始绽放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诱惑也会接踵而至,这时候你要有定力,山风凌厉,一不留神掉进谷底,比处平地更痛苦。

    悲剧就是把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书中的忏悔者绝对是社会的精英,但是渐入歧路,给社会增添了负能量。《危情记》的副市长搞“权色”交易,还冠以“爱情”的高尚外衣;《无法直立》的市政协主席,由教入仕,竟然无比世俗与贪婪;《最后的华尔兹》的正部级国企董事长玩弄女明星,还冠以优雅的面子;《风雅殇》的著名画家、文化厅长,竟然对部下的非法勾当,睁只眼闭只眼,堪为渎职;《四海之内》的交通厅长在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之时,消极不作为,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暗裂》里的高校党委书记,贪财贪色,斯文扫地;《曾记否》的市委常委苦尽甘来,为了相濡以沫的爱人,打党纪国法的擦边球,付出惨痛代价;《曲终人散》的董事长拉帮结派、唯我独尊、声色犬马、贪赃枉法等等,这些角色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典型性。这部书既是对腐败分子的灵魂拷问,也是对普通人性的鞭挞和警示。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为官一任是为了什么?

    书中的一个个经典名篇,言简意丰,许多富有哲理的精辟句子出自作者独创,其思考的深度与文字的厚度叠加出了作品的广度与精度,如一泓泓清泉滋润着读者的心田。加之引言与作者手记,延伸文意,颇有画龙点精之妙,亦有醍醐灌顶之用。

    人只有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才会明白生活的本真就是平淡和平静,但愿这不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01

  • 2019-10-11

  • 2021-12-03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1-06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10-16

  • 2019-11-12

  • 2019-11-08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8

  • 2022-01-07

  • 2019-10-23

  • 2023-01-21

  • 2019-11-03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09-20

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
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大全,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2024,更多丁捷追问暗裂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