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大数据读后感 > 地图 > 大数据读后感,2024大数据读后感范文大全
大数据读后感相关栏目
大数据读后感热门栏目
大数据读后感推荐
大数据读后感

(共 7732 篇)

  • 1、 《征信与大数据》(读后感范文)

    《征信与大数据》读后感800字

    机缘巧合,最近几年工作中直接/间接都跟征信这个新兴行业有接触,去年在逛中心书城的时候偶然发现此书,目前市面上专门讲征信和大数据的书籍不多,就列入了读书清单中,趁着春节放假期间读完了这本书,作为征信行业的新人,总结几点感受如下:

    1、作者是刘新海博士,欧美名校背景,牛逼的是学的还是数学工程专业,又有我国央行从业经历,不但对国际主流征信机构了若指掌,而且还接中国的地气,不但对征信行业熟悉,而且对大数据的理论应用熟知。可以说,此书内容质量非常高,是征信行业入门必读书,适合菜鸟阅读;

    2、我认为本书的精华就是作者对国际主流征信公司、新兴互联网征信公司的商业模式的分析和对比,给读者带来启发。唯有做行业的垂直细分,聚焦、单点突破,深耕细作才有机会。此外,利用互联网思维做产品和服务,是差异化竞争的重点;

    3、从征信产品的角度看,感觉万变不离其中:基础征信服务、决策分析、市场营销、个人征信管理服务,几乎就这几大类(美国的征信行业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但是产品的名称起得要有逼格;

    4、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核心资产就是数据,尤其对一个征信公司来讲更为重要,数据是核心竞争力。从技术角度,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征信企业必须最大限度的收集数据,要有自己的海量数据库,保存各种结构类型的数据资源,具备弹性和扩展能力,可能会接入几千几万的数据来源;

    5、结合目前国内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个人征信领域,中国可能不会复制美国模式,而是“国家主导”模式,纯属个人猜想,类似“央行”、“百行征信”这种组织,提供基础征信服务,而预发放牌照8家、其他互联网巨头、正在实际开展业务的专业垂直征信公司们,都可以获取基础数据,再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优势,发展业务。大前提是强力的国家的统一监管。企业征信的监管可能会“相对”宽松,但竞争会更加激烈。

    以上内容只是行业新人读了一本书的体会和胡思乱想,如有谬误,欢迎留言指正。

  • 2、 大而不倒读后感2000字(3)篇

    一场政府无奈的救援too big to fail,大而不倒,意思就是太大了,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一旦倒掉,引发的危机将不可收拾,所以大而不能倒。大而不倒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在金融危机的形成和恶化过程中,政府对陷入困境的大型银行是否给予救助,总是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不出手相救,则其倒闭会导致金融机构连锁倒闭即“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如果出手相救,则又会强化其“大而不倒”的预期,在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引发道德风险。雷曼破产引发的恐慌巨大,仅存的投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都面临着巨大的撤资和空头压力。这时候为次贷过度投保的aig濒临绝境,aig作为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包含着无数诸如退休金之类的资产,是too big to fail的,同时市场恐慌让信贷停滞,甚至连财务健康的传统企业ge都面临筹资困难。在白宫的压力下,国会最终通过了注资方案,但保尔森还要说服银行们接受这笔救助资金。为了避免让被救的银行被视为即将垮台,保尔森要求主要的九大银行都必须接受注资,无论财务状况是否糟糕。银行们则恐惧当局会通过注资购入股份控制他们的运营,甚至限制他们的薪酬。为了安抚他们,保尔森许诺当局购入的股份将无投票权,联合了fdic(美国存款保险公司),伯南克在此时再次恐吓,终于使九大银行就范。信贷市场得以重振,各大银行也都在不久偿还了联邦政府的注资。雷曼的破产,使美国政府逼不得已注资十大银行或投行,继续放贷维持稳定。最终在崇尚市场自由经济的美国,政府也只成为华尔街巨头们大而不倒的一个注脚。自负依然是华尔街这部机器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目前的环境下,华尔街最为缺乏的仍是真正的谦卑感。

    《大而不倒》书评2018-9-14读这本书之前读者应该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概况、华尔街运营机制比较了解,否则书中涉及的众多美国政府部门、华尔街机构以及一众官员就够读者熟悉一阵子了,遑论他们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了。幸好之前读了《大空头》,那本书对引发金融危机的金融产品及华尔街机构的杠杆经营条分缕析的阐释,结合这本书对金融危机涉及机构、人物、事件的全角度场景复盘(作者索尔金对涉及金融危机的200多人进行了500余小时的采访),你会感到仿佛置身于2008的那场危机,惊险紧张刺激一幕幕呈现。《大空头》的作者曾是华尔街的交易员,本书作者是《纽约时报》记者,二人职业自然显示出撰写侧重。这里谈谈个人看法,不管2008年美国政府的

  • 3、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读后感300字(3)篇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 第一部分 大数据时代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的取舍

    作者认为发展的数字化带来的数字化记忆,使得人们过度沉湎于过去。

    >> 完善的数字化记忆,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一项人类重要的能力——坚定地生活在当下的能力。

    >> 技术只是促进了遗忘的终止——而只有当我们迫切想要记住的时候,遗忘才会被终止。事实上,正是我们自己造成了遗忘的终止。想扭转这种局面,也要靠我们自己。

    塞恩伯格将记忆分成几类。

    >> 而且他们后来能够很容易地提取这些经验。科学家称其为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 接收者不必经历就可以将信息存储到记忆中:

    陈述性记忆,情境性记忆,抽象性记忆,程序化记忆

    >知识与故事这两种陈述性记忆的传递都是通过语言促进的。当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彼此的经历就能够被分享

    >> 可能,语言促进了更大社区的形成并促使更大群体中的人们一起劳作。语言培养了对知识的运用,并释放了创新与效率的力量。总之,语言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与火的发现同样重要。

    >> 或者说是想象出了,一个可以归属的共同体。对于安德森而言,这将大量印刷的出版物(他称之为“印刷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帝国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联系在一起,而无论帝国还是民族国家都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 第二部分 大数据时代如何进行信息的取舍

    >> 在信息权力与时间的交会处,永久的记忆创造了空间和时间圆形监狱的幽灵。

    >> 在数字时代,这种平衡已经从根本上被改变了。数字化——数字革命的理论基础,带来了廉价的存储器、便捷的提取,以及全球性的覆盖。如今,遗忘已经变得昂贵而又困难,记忆反而便宜又容易。

    >> 如果我们所有人都信任同一个信息源,那么我们就都会同等程度地受到这种可变性的影响。

    不管是自己记住的过去还是数字化的过去都注定是不完整的,也必须不完整

    >而不信任自己所记住的过去,并且用人造的过去而非客观的过去替代它。这不是我们的过去,也不是其他任何人的过去;它是一种从数字化记忆存储的有限信息中,重构出的人造过去,一种缺乏时间线索、完全扭曲的拼图

    >> 数字化记忆具有可访问性、持久性和全面性,

    >> 但是,与原子相比较,信息位更具有延展性。正如我提到的那样,它们很容易被改变,从而使历史被改变。

    >> 完整的数字化记忆摧毁了历史,损害了我们的判断和我们及时行事的能力。它拒绝了人类进化、发展和

  • 4、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3.0 升级版]读后感800字(3)篇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3.0 升级版]读后感800字 第(1)篇

    从古至今,所有的政府,都带有保密、封闭的文化基因。虽然一谈到透明和开放,大部分人都会认可这是正确的价值观,但一旦要自己透明、要自己开放,那开放和透明就立刻变成了一种威胁。面对庞大的公共信息,政府首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安全第一、保密为上”;具体到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接打上“保密”的标签,最为简单省事。昆德拉主张:凡是能增强公众对政府部门的问责能力和政府部门的反应速度、提高公众对于政府机关及其运作的了解、推进部门的核心使命、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或者满足公众特定要求的数据,就是高价值的数据。数据不会被它所激发的思想和创新消耗,相反,它可以为创新提供无穷的燃料。一小片合适的信息,可以促使创新迈进一大步。一组数据,可能会得到数据收集人难以想象的应用,也可能会在另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领域得到应用,因为这些创新型的应用,数据的能量将层层放大。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这样——执著的公民改变世界。信息时代,是人类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阶段。在信息时代,信息是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的产生、发布、使用、整合将成为经济活动的枢纽,并对全社会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真实世界的大学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斜到新知识的发现和生产上,而在线教育将承担更多的知识传播功能。数据不是黄金、不是矿藏,我认为数据是土壤,是我们新经济的土壤,是我们未来智能社会的土壤。在这块土壤之上,开放数据特别重要,开放数据就像土地上的河流一样。我们知道人类的文明是怎么兴起的——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依河流而建的。开放数据才能兴起新的数据文明!n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3.0 升级版]读后感800字 第(2)篇

    我不能说这本关于大数据的书写的有多么吸引人,因为毕竟听书的时候多,阅读的时间少,而且在开始的几个章节里,数度看得差点在地铁睡着,但是让我欲罢不能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或者是说想要对新事物新概念的认识和好奇本身,让我坚持下去,然后在后来觉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喜欢,知识的更新迭代和通过本书对这个时代的一个定义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感到愉悦,每一天的学习都会让我更加理解我所存在的这个时代一点点,我不能说看过的书让我每天都聪明了一点,可

  • 5、 《大清状元》读后感2000字

    大清状元()一书由王离京所著,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也是对能人的选拔,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状元的生活。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大清状元》读后感2000字。

    《大清状元》是齐鲁出版社出版的、王离京同志编著的,该书逐一介绍了清朝296年间112场科举考试所产生的114名状元(满汉分榜2年满族状元2人)。茶余饭后信手翻阅后,被发生在状元身上趣闻趣事所深深吸引。

    一、因北方人而中的状元。大清王朝统治中国将近300年,西北五省只出了一名状元,那就是陕西韩城藉人士王杰。1761年乾隆为了庆祝其母七十大寿而举办了恩科考试。考试之前,乾隆有感于当皇帝以来,所选出的状元都是南方人,流露出风水轮流转,状元今年到北方的想法,殿试结束时王杰拟定为探花,乾隆最后将王杰点为状元,应该说这个状元沾了北方人的光。但王杰从政40多年始终没有为北方人丢脸,历经乾隆、嘉庆两朝,先后担任过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还封了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等头衔,属于清朝的一代名臣。

    二、因字好而点的状元。1715年的状元陶璋特别热衷于练习书法,很早就出了名,一手漂亮流利的毛笔字,为他夺魁出了不少力。史料记载,他书法闻名于世,能大魁于天下,亦得力于此。当然并不是说,他主要依靠书法,而是在基本水准达到的条件下,酷爱书法的康熙皇帝最后确定陶璋为状元。清朝还有1658年的状元孙承恩、1661年的状元马世俊、1691年的状元戴有祺、1721年的状元邓钟岳、1826的状元朱昌颐、1860年的状元钟骏声等都是沾了字好的光。就是在现代考试中,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的人也会在分数上占到便宜。从这个现象中可以看出,字是人的门面,对人一生是很重要的。

    三、因名字好而沾光的状元。1789年的状元胡长龄,殿试结束后被拟定为第十名,此时乾隆年近八十,当看到拟录用名单时,发现胡长龄名字比较吉利,就把他拔到第一的位置上,他也因为有个好名字,幸运地成了万众瞩目的状元郞。1822年的状元是戴兰芬,殿试结束后他被确定为第九、史求被确定为第一。传说戴兰芬被点为状元的过程是这样的:道光皇帝看到建议名单后,觉得史求的名字太不吉利,听起来跟死囚一样,考虑到这是自己上台后确定的第一位状元,不讨个吉利说不过去,然后继续往后翻拟录取名单,看到戴兰芬名字的时候,不禁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名字好,天长地久(第九),代代(戴)兰芬,于是就把戴兰

  • 6、 《大染缸》读后感
    《大染缸》读后感

    染缸可以染出明艳耀眼的锦,也可以染出色彩混浊的布。

    墨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学者,他的学说主张兼爱和勤俭,自成一派,称作“墨家”。

    有一天,墨子率领他的学生经过一家染厂,看见主人把一缕一缕洁白的丝丢进染缸里,立即变了颜色。墨子看了,非常感慨的说:“丝本来那么纯洁呀,可丢到红色染缸里,就变成了红色;丢到蓝色染缸里就变成蓝色;我们人一出生的时候不也是纯洁吗?可是因为后天的影响,接触的人不同,身边的朋友不一样,受他们的影响就变得形形色色,成为各种各样的人了”。

    而我们何常不像这样。当我们还是天真无邪的儿童时,都是一缕纯洁的白丝,而身边的朋友和环境则是一个大染缸,好的朋友和环境景像一个色彩明朗的染缸,染出来的丝明艳耀眼;不好的朋友和环境却像一个色彩混浊的染缸,染出的丝黯淡无光。丝一经染,再怎么洗也恢复不了本色了。

    于是,我在《大染缸》中知道了:我们想使自己品行端正,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就要远离那些容易使我们品行变坏的朋友和环境,就像“孟母三迁”那样,为孟子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要不是孟母的举措,孟子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了呀!

  • 7、 《决战大数据》读后感1500字

    《决战大数据》读后感1500字

    海浪

    大数据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也就在那么很短的一个时期,大数据火爆全网,所有的公司和个人都崇尚大数据,好像谁不知道这个名词就彻底out了。

    就拿我这个吃瓜群众来说吧,一直以为大数据离我们很远,对大数据的理解也就是很多很大的数据,虽然每天都能在网上看到各种相关的消息。后来慢慢的就有些理解了,原因并不是我有多好学,而是慢慢的习惯了网上购物。有一天我发现很有趣的现象,平常我经常在网上找各种自己需要的资料,而网页上就总会出现广告,这很正常大家也都习惯了。但如果我今天在百度或淘宝上搜索了某件商品,那网页上的广告推荐就会是我搜索相关的这类商品。起初我很惊讶,后来才知道这是大数据的运用。就这样我知道了广告的投放是对大数据的分析而来。

    大数据有没有被神化我不知道,但有一种很受大家认可的观点是这样的:谁拥有大数据,就相当了拥有了聚宝盆。印象最深刻要数共享单车,自2016年底开始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爆发开来,一不留神就发现街道边摆满了五彩的自行车,当风口来临时,每个人都想成为在风口飞翔的猪。而就在共享的理念生根发芽时,人们并没有找到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在哪,但有一点是所有人都坚信的,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同时,能累积大量的数据,而在未来,数据一定可以变现。

    这些算是我对大数据最深的理解了吧,直到我看到了《决战大数据》这本书。品觉老师通过这本书带我系统的了解了一遍大数据,大数据当然不是简单的一堆超大数据而已,并且数据本身并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它的价值在于利用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来还原人们的行为和生活场景。

    大数据的概念和运用需要一位大师用一本书的篇幅才能展现出来,我的三言两语当然没有这样的能力。但通过对这本书的理解,我有了自己对大数据的理解。现在的人们对于电视电影都不陌生,而且在观看时,我们都是站在上帝视角,我们知晓影视中所有人物的行为甚至心理活动。但我们都明白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实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拥有很多绝密的隐私和自由的大脑,这些都是别人无法窥探的,不管跟你多亲密的人都只能看到你的某一部分。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的人生会变成一部电影,大数据就是那个摄像机。

    不管你的身边有没有人,你的所有行为都会留下痕迹,展现给他人时,或许你会加以掩盖,但在这个世界留下的原始数据是无法更改的。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台电脑,他能收集到你所有的行为痕迹,那它当

  • 8、 大清相国读后感1500字

    守正出奇

    ——读《大清相国》有感

    源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推荐,最近,我又重新读完了《大清相国》这本书,收获颇丰。这本书的主人公陈廷敬青年得志,风光无限,从此跻身官场,在波澜诡谲的康熙王朝中历尽磨难,凭借自身的不断总结和他人的警言而位极人臣,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后主动全身而退,名载千秋,被康熙评价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对这样一位在为官做人上堪称典范的前人,我不禁心生敬仰,在书中细细品味他的人生经历,学到了很多弥足珍贵的为人做事的道理。

    陈廷敬在科举考试时,本可以三元连中,成就一段士林佳话,这对于年轻气盛的士子来说可谓是莫大的荣耀。但阅历丰富的主考官卫向书却善意阻拦了顺治皇帝点他为状元,因为他担心年纪轻轻的陈廷敬不经历一番挫折便扶摇直上,在以后的道路上难免生骄傲之心,反而不利于陈廷敬日后的宦途。书中这样写道,"他心里暗想,陈廷敬才二十一岁,早早地中了状元,未必就是好事。官是靠熬出来的,没到那把年纪,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人若得意早了,众目睽睽之下,没毛病也会叫人盯出毛病来。但此时话毕竟不便说得太透,便都放在了肚子里。他想日后要是有缘,自会把这些话慢慢儿说给他听的。"关于卫向书的这一段,我印象非常深刻!为何?俗话说的好,一岁年龄一岁心,即使是神童,那也只能说明先天智力条件优异,并不能够代表在做事能力和处世方式上的成熟,如果要追求人生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不断积极主动地去参加生活的磨练,不断积累人生的阅历,不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成功路径并付诸行动。作为即将毕业工作的浙大硕士,我想这个道理对我也同样适用!要想成为工作中的能者,不可控的因素自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却是经历时间和经历的磨炼的。

    文中,云南巡抚王继文不仅如期如数征收粮饷,而且速度及数量远超过了其它的省份。康熙皇帝十分高兴,要封赏,可当时的陈廷敬却说:"臣以为,国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爱护百姓。如果只顾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事实证明,王继文为了升迁,暗度陈仓,他把省里国库的银子充当饷银及时上交,并私自许诺减免了百姓商人应交的税赋。这样一来,康熙觉得他是一个能及时征收税赋有才干的官员,在百姓商人眼里他又是一个减免税赋的青天大老爷、大好人。这种不向百姓收税赋、挪用库银办协饷只顾眼前利益的事情,虽然会让皇帝欣赏提拔重用并博得青天大老爷的好官声,但是长此以往,害处极大。原因在于,其他省份看到王继

  • 9、 大棋局读后感

    大棋局读后感

    张帼一

    当我把《大棋局》这本书翻完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在我看来,大棋局应该算是一本比较难读的书,至少它没有多少文学素养可言,难以激发读者的兴趣。但是从这本书的内容上看,它算得上一本质量很高的书。

    布热津斯基先生在本书中具体而详实地描述了美国的全球性霸权地位、欧亚大陆的重要性、美国将来所应该实行的战略政策等等,对中国、欧盟也有很多着墨。

    在我看来,本书中所写的美国的战略规划,大致是:维持美国的霸主地位,巩固资本主义联盟;防止一个不以美国为核心的合作程度较高的地区性同盟的产生;支持和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引导和促进其他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作者在本书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角度,无疑是我所需要借鉴的。譬如说作者在分析美国的霸权时,较为详细地阐释了美国在文化方面的优势,这是一个我完全无法想象的角度。此外,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地缘政治的内容,而我对这一方面恰恰完全不了解。在谈到阿塞拜疆和乌克兰的重要作用时,我只能找到地理位置险要和各类资源丰富两个因素。本书抛给了我一个又一个基础性的问题,等待着我去解答。

    由于我对欧洲的联合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会就着《大棋局》的第三章谈一谈欧盟。我对欧盟的了解不过泛泛,大概仅仅止于高中历史课本。欧盟以法德两国为主导,是欧洲共同体的进化版本。建立以来欧盟成员国一直在增多,欧盟也逐渐成为了国际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历史教科书上说,欧洲的联合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是近年来中东地区的局势以及乌克兰危机所引发的难民潮,又再一次激化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很多国家对欧盟强制分配难民表示出强烈的不满,甚至有部分国家不再扩大与欧盟的合作。这种情况下,欧盟的权力适当的有所削减。这种局面正是大棋局中所描绘到的,即欧洲的联合是十分必要的,但欧洲的联合不能有损美国在各个领域的领导地位。作者写道,基于历史因素、政治差异等多种原因,一个强大的、高度统一的欧洲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出现的。也许欧盟的国际地位会继续不断提高,但目前欧洲国家还不能够完全脱离美国。

    本书中的中国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首先,作者对经济增长的分析很到位,我认为这也是中国政府要解决的问题。类似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刻苦努力才能实现。但是,考虑到作者1997年就写完了样稿,如今中国的发展依旧如此

  • 10、 《大数据变革》读后感
    《大数据变革》读后感 之所以读《大数据变革》这本书,是因为当时在京东上看到这本书的宣传是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读书之一。说实话,看这本书根本看不进去,不晓得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什么,只能说标题吸引人,内容很空泛,没有什么的可读性。现把书中的一些内容做些摘录。 大数据是市场营销和销售的下一个前沿地带。在一个日益互联的世界,对数据勤于收集和有见地的分析使得公司可以前所未有地了解它们的消费者。用有形的统计知识武装后,现在它们也可以改进企业和产品,使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个产品差异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世界,了解消费者是必要的。一名天才创意的头脑根据对消费者的直觉设计广告促销已经是企业界早已逝去的回忆。今天的营销需要基于数据驱动洞察每个消费者偏好制定差异化定位。 随着中国公司和消费者的成熟,我们相信这种数据驱动的营销和销售方法将变得越来越意义重大。公司未来的成功将取决于中国消费者能被怎样了解、定位和说服。领先公司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准备向这个数据时代过渡,即如何从以技术为主导的方法转为客户导向战略,使用数据带来业务增长。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3-06-10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07-04

  • 2021-09-10

  • 2021-11-12

  • 2022-02-04

  • 2022-02-04

  • 2022-09-30

  • 2021-09-10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06-09

大数据读后感
大数据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大数据读后感,大数据读后感大全,大数据读后感2024,更多大数据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