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 > 地图 > 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2024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
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相关栏目
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热门栏目
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推荐
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

(共 4119 篇)

  • 1、 《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有感

    《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有感

    我读了《大声读书给孩子听》两遍,对邱凤莲等老师为主在研究的大声读的实验有了一些粗浅、表面的了解。首先,让我对这些无私奋战在亲近母语教育一线的老师和家长表示内心的崇敬和献上崇高的敬礼。

    《大声读书给孩子听》,从三个板块来阐述这个实验的目的、过程,以及获得的效果,总结出的可以推广的经验。本书首先阐述的是大声读在家庭的板块,邱老师从阅读的益处为切入口,以国内外各种大家的阅读成才例证、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面币观点、孩子认知发展特点来论证阅读的重要性。

    接着,格外详细地介绍了家长如何在家庭里进行大声读的方法,比如,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孩子朗读,选择什么样的书籍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朗读,怎样保证每天朗读的时间;对一些没有朗读习惯和经验的家庭,或是普通话不标准的家长,本书作了温馨的鼓励和理论上的最大支持,使家长树立起信心来培养自己和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一点阅读经验都没有的家长最有实用价值的就是24页31页之间介绍的具体操作的方法了,如果这些方法用起来来,相信你马上能进入好家长的角色和孩子高高兴兴地融入到阅读中去。当然,那些爱看电视和爱上网聊天或打游戏的家长,你首先要接受一次无声但却深受良心谴责的批评了,因为你的不良习惯有意无意在影响着你的孩子形成不爱阅读的坏习气。不过,为了孩子,你肯定会痛下决心,不仅自己改掉恶习,同时还会用大声读的方式毫不犹豫地把孩子从电视和网络的毒瘾中解救出来,坚持,坚持,你就做了特棒的好爸爸或好妈妈。

    本书第二板块介绍的是:给孩子永远芬芳的课堂。课堂的板块,邱老师延续第一板块的阐述风格和样式,指导如何进行课堂大声读。本处的亮点很多,如阅读如何分享,可以以小组读书会、班级读书会、校园书场的方式进行;如何让孩子爱听你的故事,从精心选书、合理计划、巧妙切入、精彩朗读、适时激疑,有效讨论、全面调控六个层面进行详尽、细致地辅导。这个板块中,还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适合大声读的25种经典图画书和60本儿童文学名著,两种书的阅读方式后面都附有一、二个课堂教学实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吸引读者读下去的动力。

    对我最震撼的,倒是第三板块了--社区大声读。这个板快中,介绍了台湾的社区大声读。台湾有一批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妈妈,故事妈妈的活动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而我知道童书阅读才近三四年的事,国内掀起童书阅读研究也不过稍长几年罢了,相比之下,我们国人的背上

  • 2、 读给家乡孩子的信有感

    【篇一:读《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有感】

    这是一片令人感触很深的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巴金老人给家乡孩子们写的一封蕴含着深刻哲理的信。

    巴金爷爷有病不能回家乡看望那些天真的孩子们,因此他们之间只能通过写信来倾吐自己的情怀,这一封封来自家乡的新包含着孩子们对巴金爷爷的关心和崇敬,他们的信给了这位病痛中的老人带来了温暖。

    这封信的意义非同凡响,学完课文我对: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觉得:只有为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同情我们才没有白吃干饭,为别人付出生命才有价值。巴金老人在信中提醒家乡的孩子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的一切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谦虚的巴金爷爷说她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撰写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作品:《家》、《春》、《秋》、《雾》、《雨》、《电》、《萌芽》、《寒夜》、《随想录》等优秀的作品。

    我们要学习巴金爷爷谦虚、惜时、有爱心!

    【篇二:读给家乡孩子的信有感】

    这两天,在备课,一课一课往前推进。其实也是粗粗地看个大致。

    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放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里面,我以为是非常合适的。巴金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告诉孩子,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很多年以前就读过巴金的《家》,那时当爱情小说来读。遇到革命的文字就跳过。后来有囫囵吞枣地看过厚厚一本《随想录》,暗自感叹巴金的文字怎么就直白呢。可为什么现在吸引我的恰恰是他的大白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得懂,这就是一个历经岁月仍然对世界保持着纯真的爱的老人给孩子留下的最好的礼物。我当时的窃思恰恰是自己的浅薄。

    巴金,离开我们的时间并不久。但是,在孩子们的世界,如果没有人跟他们讲起巴金,他们就永远都不会知道。

    文字,真的是很奇妙的东西,它把原本过往的事和人以一种方式留了下来。但这还只是物化的形式,把必须要根植在后代的灵魂中才能永恒。作为传授(这个词语其实不合适)母语的人来说,某种意义上说是驻守。守候着自己灵魂的安宁,阅读,还有写作。然后等待着那些个后来的心灵,同样是植根在这个土地上的心灵,告诉他们,这是鲁迅,这是巴金,这是我们这个星空里的星座,需要我们仰望,至永久

    我需要重新回头再读读巴金。

    【篇三:读《给家乡

  • 3、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读后感

    尊重孩子,让他们愿意听,愿意说

    暑假里学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书,我第一本拿起的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看这书,先是被这书名所吸引,而后被文中一些新颖的理论所振奋。此书虽然是写于父母看的,但是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本是同源,也是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借鉴的。

    我读书大约都是有些囫囵吞枣,本想借着书的《前言》大概了解一番内容,却不料,《前言》中却毫不避讳地要我们从图片看起,可随意翻看,无需按部就班一页一页地细读。这样的前言恐怕还是第一次遇到。翻开书本,果然,此书最吸引人眼球的果真是一幅幅生动的漫画插图。文章以这样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案例。脑中不禁暗忖,作者在著书之时一定在想如何写读者才会被吸引吧

    图片案例确实够引人入胜。当一张张图片翻过眼前,我记住的尽然不是画面,而是图片上那一行行的对白。

    错误做法的案例:父母总是按着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和孩子交流,总是期许孩子按着自己的思路去做。可是往往越是这样,预期的目的越达不到。而相反的父母如果认真地听一听孩子的话,感受一下孩子的心情,哪怕只是用啊,真的,恩,哦,我知道了简单的语言,孩子却会心的接受了。而且哪怕只是沉默地听着孩子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孩子自己就一股脑儿的把要说的事都说,甚至把怎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提出来了。

    我很震惊,但是,的确,有时候孩子并不需要我们给他建议或者一大堆的大道理,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我不禁感慨,当我们的学生向我们诉说某些事的时候不也是怀着这样的初衷吗?

    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有个孩子兴奋地跑到我身边问我:老师,你知道我哥哥是干什么的吗?我当时觉得这孩子的问题特奇怪,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我忙着改作业就应付地回答说:不知道。可那孩子还是不依不饶地问着我:老师你猜猜看。我便很不耐烦地的说我要改作业很忙,叫他回教室玩去。他很失落地回去了。现在想来。他也许有个很能干的哥哥,想表达一下自己自豪的情绪,并借此和我套套近乎,亲近下。而我却毫无耐心地以老师的威严打发他热情,想起来真是很愧疚!其实我只要稍微的做一下倾听者,哪怕用几个感叹词哦,恩,啊来回应孩子。带给他的感受就很不一样了吧。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这个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总不是那么的投入,好像对我的课不怎么感兴趣。举手发言也非常的少,除非点名点到他。也许就是这一次的沟通不畅,让他不再愿意打开心

  • 4、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一)

    作为新教师我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尤其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孩子时,有更多的东西要去适应。面对那么多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是那么的手足无措,焦头烂额。有时因为孩子们的表现没有达到要求而急躁,在看了很多前辈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后,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作为低年级的教师要有更多的爱心、更多的耐心以及学会等待,最重要的是心平气和。机缘巧合下,我发现了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就是一本带给我惊喜、让我觉得像是拣了宝的书。

    对此我深有感触,尊重、接纳孩子的感受,非常利于我有效的沟通。强烈的认同感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好的第一印象。这本书讨论了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最后一部分叫做融会贯通,讲这些技巧的综合运用。也许这些办法不会立刻改变孩子,但在心灵上留下的痕迹会慢慢的感化他,让师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得到发展。在书里学的,这几个月以来,我结合了在二班和四班的实际情况,我明白,要达到好的效果,我一定要有耐心并且要学会等待。面对懵懂未知的孩童,老师耐心的讲解会引导他们,会让他们内心充满安全感,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的历练和过程的培养。想一下子见到效果,有些着急、有些焦躁,这样对孩子们是不公平的,想一想自己小时候不也是得慢慢来吗?自己现在是小学教师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对事情的思考、实施都要符合儿童的现状,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去要求孩子们。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3遍了。放在床头边上,经常还是会翻开学习学习。我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躁,而是想一想这些孩子们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引导,什么样的方法适合他,而且这些方法和做法不能一下子给的太多,一点一点地给,让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在我们一点一点的给方法的过程中,一次一次心平气和的交流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得到有效的发展。我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因为一切源于心平气和。

    后来,又买了本新出版的《怎么说孩子才肯学》,感觉是《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的衍生。我又像发现了宝物一样啊,里面教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每天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等等。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加上这两本书,我慢慢的感觉到,要让每一位孩子受到关爱。即便是学习再不好的孩子,即便是习惯再不好的孩子,都要帮助他找到自信,这样他才有可能成功。

  • 5、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作为母亲,我拜读了美国着名的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与伊莱恩.梅兹立希两位享誉国际的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共同撰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教育书籍。书中用了多种丰富而又有趣的形式,去帮助读者建立教育观念。有很多实例,除了文字2024,还有的以漫画形式出现,每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各种练习题,让你在实际运用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每章节末尾作者还总结了常见问题、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小故事,另外还配有作业题,让人读起来很生动,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

    学会尊重孩子

    承认孩子的感受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帮孩子认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一旦他们清楚地了解了他们内心世界的现实状况,他们就会鼓起勇气去面对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要学会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才能是沟通畅通。

    2.学会赞赏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样的教育是他们乐意接受的,而且能令成人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呢?――这就是赞赏孩子。因为孩子能敏锐地感觉到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成人的态度是孩子对自身言行作出价值判断的依据,赞赏是激发孩子内心张力不可缺少的外部驱力。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优越,所以他们更渴望精神需求上的满足,渴望得到周围成人,特别是家长、老师的关注和赞赏。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赞赏孩子是促使他们能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师赞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3.学会倾听

    老师和父母光会察言观色还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用心的倾听孩子心中的话。即使这话对你来说或许很幼稚或一点意思也没有。但是你也必须洗耳恭听,那样孩子才有被接纳的感觉 ,才会把你当知己朋友,以后才能跟你一五一十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心里有什么事才会主动找你排忧解难,才会听取你所说的话。

    读完这本书 ,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经意间走入了哪些误区。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 6、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在暑期中教师开展了读好书的活动,每位教师读2~3本教育教学书刊,本人也喜欢买书看书,而且很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美国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伊来恩.梅兹立希的文章,共有七章,主要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表现,家长们的一想法和做法,提出了许多问题,例举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教学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感情,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特、自主性的人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要允许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事,允许孩子为解决他们自己问题而努力,允许孩子从他们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说来容易做来难!而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但现实的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有效地去培养他们,而是恰恰相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现在己经是四年级了,当时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一个男生的鞋带松开了,他就叫我帮他系一下鞋带,我问全班学生谁能帮助他?举手的人很少,引起了我的注意,课余的时候,我有意的跟孩子们拉家常,问他们谁会洗碗筷、洗菜,洗鞋子大多数孩子说不会,我想:这些都己经被疼爱孩子的父母、奶奶、爷爷所包办了。再说我们教师,也有这样的许多事例,让孩子们做放心不下,我想我们的父母和教师要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教师、家长以为,孩子还

  • 7、 《大声哭泣的海鸥》读后感

    《大声哭泣的海鸥》读后感

    杨悦含

    最近我读了《大声哭泣的海鸥》一书,这本书是韩国作家金永元于2010年出版的一本童话故事。讲述了一群小海鸥们成长的故事。

    海边住了很多海鸥,妈妈们每天忙碌着,可小海鸥们都非常懒惰,一只只游手好闲,它们觉得只有玩耍才是最幸福的事。自己不会捕鱼,只会吃路过渔船上掉下来的食物。尤其是食欲旺盛的咖美,整天一扭一扭地走来走去,不放弃任何吃的东西,真让人担心有一天它的肚子会被撑破。还有咖丽,它只吃妈妈叼来的柔软可口的食物。从来也不想自己去觅食。咖丽妈妈担心咖丽会饿坏,每天把好吃的食物放进咖丽的嘴里。而海鸥咖比看到这就想起自己过世的妈妈。

    咖比的妈妈一向非常严厉,每天都让咖比飞好几次远海,而且还鼓励咖比自食其力,也绝不允许它吃掉在地上的食物。妈妈每天出四次远海,它都带着咖比,训练它的捕食技能。咖比一边抽泣一边扎进海水里,结果终于生病了,为了给咖比捉来鱼,妈妈出海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据海涛和风讲,妈妈捉鱼扎进海里时,脚被网挂住,被身躯庞大的鲸鱼吞掉了

    终于有一天,海鸥们翘首以盼,以往老来的渔船再也没有出现。虽然海里有数不清的鱼,可小海鸥们不知道捉鱼的方法,最后一只不剩地饿死了。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能坐享其成,不能过于依赖父母,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 8、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欣赏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是一部由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共同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该书主要讲述了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对我们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本没有华丽封面的孩子教育类书籍。放在家里已经尘封很久了。以为它就是市面上最普通的那种说教类的书籍,所以也没很重视。当偶然翻起这本书时,才感到这部书跟别的书大不一样。这是一本畅销30年的书。一个孩子教育的书籍能流行30年,从这一点就足以引人震撼了并对他产生想看看的欲望。再看看里面的内容,除了文字以外,每隔几页就会以漫画的形式描述我们孩子之间经常遇到的场景。以正确的方式和错误的方式来对比演示。既形象又直观,还有通俗易懂。

    我刚拿到书时就是先看里边的漫画。感觉那里面的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就是里边的家长。然后让我老婆看了,俺老婆看的也是津津有味。们还分别扮演了其中的角色。体会错误和正确之间的差别。这本书内容方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部分感受。我们虽然跟孩子日夜相处,但他的感受我们真正重视了没有?我们往往采取了忽略或给建议的方式,这都是不对的。正确的方式首先要认真倾听,第二,如果可能,把他的感受用描述出来。第三,认同他的感受。在我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这一部分我做的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我是一个喜欢用脑而不擅长于用心感受别人情绪变化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感受,往往采取的是()忽略。他妈妈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对孩子也特别疼爱。对孩子有了什么问题,或者发现什么苗头会积极关注,但往往直接给出建议。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对的。

    第二部分寻求合作。现在的家人对孩子的态度已经从几十年前不把小孩子当人看,吃饭都不能上大人席。而变成了家庭中的金字塔顶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个时候往往他们都很自我。当你要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或帮家里做事的时候,会出现逆反抗拒的态度。那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第一说话语气要有坚定,要用短语,不要啰嗦。第二描述你看到的东西,比方说我看到地下有个香蕉皮。第三给出提示。第四给出选择。第五,描述自己的感受。第六,最后一招,可以把你看到的事实和对他的要求写张便条放在他能看到的合适的位置。看到这一节,我就想起了正面教育里的观点,跟孩子相处要和善而坚定。告诉孩子的边界在哪里,寻求他的合作。不能用强迫的方式,就挖掘孩子内心的良心和良知。这样才能真

  • 9、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1000字

    “老师,我妈妈不知道今天我要留在学校办板报,能借您的电话用一下吗?”“老师,我和芳芳把咱们班的图书弄丢了,我们打算共同买一本赔偿给班级,您看可以吗?”每当我听到孩子们用这样的方式和我交流时,我都会在心里为他们的独立能力暗暗惊叹,没有人告诉他们,可他们在面临问题时总会通过思考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这些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出色的懂得如何去教育他们的父母。拿自己的童年和他们相比,我只能自惭形秽,因为,我从小就是在父母过度的保护中长大的,听到了太多“不被允许”的要求。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到邻居家借东西,妈妈都会一字一句教我到邻居家该怎么说,并要我在家对她演习一番,直到符合要求了才会让我去借,回来后还要我将借东西的过程再重复一遍。现在看来,妈妈当时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觉得我年龄太小,不会说话,担心我办不成事情,可她不知道,她这样的“保护”带给我的最终影响是我极其惧怕人际交往,害怕自己说错话,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说。在我长到很大的时候也是如此,甚至看到亲戚到我家,我也会快速地跑到屋里去,害怕和人家对话。当然,今天重提往事,绝没有埋怨妈妈的意思,毕竟在那个年代,在我当时生活的环境里,家庭教育至多达到让孩子“吃饱穿暖好上学” 的层次。

    所以,当我读完由美国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阿戴尔 费伯和伊莱恩 梅兹立希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时,我马上想到要将此书推荐给我的家长和身边的朋友们。这本书解决的绝不仅仅是沟通问题,透过书中所罗列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独到的教育见解。

    就拿本书的“如何鼓励孩子独立自主”一个章节来说吧,作者教育孩子的观点就旗帜鲜明:“为人父母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试问一下自己吧,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有这样的高瞻远瞩?我们常常是恨不得将孩子时刻拴在我们身边,代替他做所有的事情。我的一个同事,孩子才出生没多久,就开始计划为孩子存钱,以备将来上学、结婚之用了。上班路上,经过来来往往送孩子上学的父母身边,听到最多的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下课记得喝水”、“上体育课不要脱衣服”“放学后赶紧回家,不要在路上玩儿”之类的交代和叮嘱。我们什么时候思考过: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在我们身边,遇到问题他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

  • 10、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1200字

    我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并且仔细的阅读了这本书的每一章,因为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是有很多的不融洽,所以在工作中也开始试用书中的方法,大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家长态度的改变、讲话方式与讲话语气方面效果最为明显,没想到书中的方法尽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于是我认真、细致的看完了全书。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自己的感受,全神贯注地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并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当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我会感觉没那么失落,这样才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鸣,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结果,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 作为一个老师,恰到好处的语气同样重要。所谓语气恰到好处就是说,老师要将商量、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进行美术操作时不认真时,如果老师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你怎么这么不认真,看看你做的什么呀,真难看,会让孩子觉得潜台词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被人贴上了笨的标签,自信心会受挫。如果换上一种柔和、鼓励的语气:你虽然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可是做的也很漂亮,很有想法,就表示潜台词是没关系,只要思考了动手做了就好,这样时间长了,就算是没自信的孩子,慢慢也会信心倍增 。 作者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从六个章节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提供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1种技巧,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 当我读到第五章恰当地赞赏孩子,深受启发,我们平时赞赏孩子就是你真棒,表扬你等。书中的技巧我又用到生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0-20

  • 2019-10-20

  • 2022-11-23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1-07-27

  • 2019-11-11

  • 2022-02-04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1-12

  • 2019-11-11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2-04-07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11

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2024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