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 地图 >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我们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潘微芳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600字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假期刚好看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有幸拜读,感觉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一个字“忙”。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李一)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一一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一文,让我感触颇深。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巴甫里可的差生。用老师的话来说:“看来,这孩子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教他识字的女教师给他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在一节植物课上,学生们在学习用各种方法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巴甫里克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实验,并且在试验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校。许多孩子都想用同样的方法培育树苗,而搞成功的只有3人,其中2人是女孩子。而生物教师自己,据他本人承认,连一根树枝都没有种活。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一位教师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说:“这个五年级生会做的事,是有经验的园艺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

从这件事情上开始了巴甫里克的“转变”。巴甫里克身上那种害怕、拘束、犹豫的表现消失了。现在,当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在竭力回想教科书里的什么地方是怎么说的,而是在出神地思考着,从他所看到和观察过的东西里引出结论来。巴甫里克现在带着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听着教师们讲课,使一些教师感到有些意外。

一一巴甫里克他是不幸的,在“分数第一”的教育思想下,记忆能力差、不会解答数学题的孩子,就算你不断的补习也是个“反应迟钝、无可救药”的落后生。巴甫里克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五年级开设了他特感兴趣的“植物学”这门课程,因为“那位植物学教师善于安排课堂教学,他不仅要求学生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掌握教材”,而且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在这里他的思维觉醒了,他的才能有了展现的舞台。经过努力,他最终成了农艺师并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一一巴甫里克的故事感动着我,正是这样刺眼的字眼儿映入我的眼帘,让我再次打开电脑,搜索到《少年中国强》其中一期节目,专心致志地又看了一遍“何不凡”的故事。何不凡——他的出生给妈妈带来了喜悦,他的出生让妈妈真正认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的出生让妈妈看到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所以取名——不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不凡的世界。

一一巴甫里克、何不凡,乍一看都是所谓的差生,但就像节目当中说的那样,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只是极度的喜欢和极度的不喜欢,喜欢的全身心投入、专心致志地学,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想,付诸实施、精益求精地做;不喜欢的则反之,一切都不在乎。例如:学校六年级6班的何钰杰同学特别喜欢古文,他的风采我们已在校园晨会上一睹为快,他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背完了《国学》教材的上下册32篇文言文和32首诗,已经读完郭校长送他的《后汉书》,而且他已经能写小古文了,最近他又在给老师及同学写传记了,其中已经写了28个同学和3位老师,在传记中,他把每个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没有雷同,没有编造,没有抄袭,完全原汁原味儿。自从喜欢上《国学》这本书开始,一个有点木纳、从不善于主动表达的他,让所有的老师同学对他刮目相看-——何钰杰,他有着自己美丽的梦想,长大后当一名作家。喜欢上《国学》的那一刻,就是何钰杰思维觉醒的成长历程,而郭校长就是帮助何钰杰思维觉醒的那个关键人。在我们的教学生涯当中,也许还会碰到像何不凡、巴甫里克这样的若干个孩子,但此时的我已学会不再生气愤怒,因为我有了学习目标,我要像何不凡妈妈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像郭校长一样拥有一双慧眼努力地呼唤孩子思维的觉醒。

一一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开掘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孩子的个性及兴趣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者,只是领域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要对任何孩子放弃希望!

教师读给教师建议一书心得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以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频道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对您有所帮助。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和《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让我们来想一下,你教的学生有他喜欢做的事吗?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常常不至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不爱学习,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我们可以看出,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他还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从而确立起自己的爱好,在这一方面,我们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反问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了吗?

在他的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还列举了四种应当使学生选择的劳动方式,在我看来,在四五十年前苏联能够进行的这些劳动,在我们中国恐怕是找不到了。不是条件达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去做。像他说的那些设计制作各种装置、机械、仪器的活动室,那些家业实验活动基地,有几所学校愿意去做呢?特别是农业劳动,他说,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可是,在我们的城镇学校,几乎已经绝迹了。这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心得体会栏目推荐链接:

心得体会的范文汇总

读书心得范文汇总

教师读书心得范文汇总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显得尤为重要。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然而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由于受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老师们很少有时间去阅读,甚至也有教师认为现在掌握的知识用来教学生已绰绰有余,所以没有必要再读书。因此,系统地、有计划地阅读成为一种奢侈,教师零星的阅读也只是当作一种业余消遣,所以收效甚微。

但是我想即便任务再重时间再紧,都不能作为不愿读书的理由。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及时学习,更新知识,难免会落伍。再说,时间是靠挤出来的,如果你真想读书,就一定可以挤出时间来,而忙里偷闲地阅读反而更有意义。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仰望的惊叹,更多的是同感和共鸣。在炎炎夏日里,当捧起它阅读的时候,就犹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进我的心窗,让我领略到一种教者的欣然和愉悦。读着这本书像是在聆听教育大师的教诲,在聆听与交流中,视野变得越来越宽敞,内心越来越走向澄明,同时心灵也获得了净化与洗礼。

此书的作者郑杰,是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变迁、教师身份变化、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全书共分四个部分:1、“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充分体现此书的精神底色,它唤醒了教师对自身精神性方面的关注与追求;2、“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重在阐释教师发展与学校建设方面的话题;3、“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论述教师应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教育教学活动;4、“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者”,是从职业化的崭新视角深入剖析教师当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涩的理论,作者用朴素的言语,既道出了我们教师的心声,又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使人读了以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以下几点让我感受颇深,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教师仍需继续学习。

以前人们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不过按现在的教育情形来看,一桶水还是远远不够用的,教师的知识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那么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较大的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心也增强了不少。

原来我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给学生既有的知识,教师将人类知识的精华部分、基础部分嚼烂了给学生,学生牢固掌握了以后,就是做好了走向社会的全部准备。而现在的局面却全然不同,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即使是刚印到书上的内容就可能马上被淘汰,更奢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未来。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预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因此,唯有继续学习,才能拯救教师自己,改变这种状况。

二、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

1、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

但物质生活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人们为此付出代价。

①人如果要享受物质生活就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自由。比如人要吃饭,没有人供养你,你就要出去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要饿死。然后你找到了一所学校,你被学校聘为教师了,每个月会拿到工资奖金供你吃饭。但你为了换得工资奖金,你就不得不放弃每天8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自由。如果你想在工作的时间里换回你的自由,那么你就会被扣工资和奖金。有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没有办法,因为其实你已经权衡过了,工作和一部分自由哪个更重要?显然工作能让你生存,自由却不能。

②获得物质生活条件是要预先投资的。你能成为一名教师,你必须受完高等教育,受高等教育时,你的父母为你投资,你花了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别人已经开始挣钱而你还在读书,那是你的投资,你的投资让你当上了教师,现在正在给你回报。很多中老年教师现在已经做了老师还要去读大专、本科,牺牲很多的业余时间去继续学习,那是因为他们以前投资不足,现在要追加投资。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高学历、优秀人才做教师的越来越多,而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又随着生源萎缩日渐减少,教师工作肯定比以前更抢手。希望老师们能多学习,不断追加投资,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

人解决了物质基础问题后,就能生存了,活着了,但怎么活得更好,一直是人们思索的一个大问题,享受艺术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层楼。“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只是一片沙漠,而艺术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使自己开心、满足,这其实是艺术在发挥作用,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从而获得幸福感。

3、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

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是教育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经常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人生的三层楼,还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成是必须应付的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大的长进。他们有钱的事情多干些,没钱的事情少干些,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二三层楼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这样活着未必是真正的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退休了还来教书,他觉得教书是一门艺术,这样可以使自己的生命神奇地在孩子们身上得以延续。他们在孩子们身上,倾注了很多感情,他们会因为爱而感到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成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生涯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教书对他而言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为此而感到幸福和满足。

作者就是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三层楼的比喻,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优秀教育者应追求的人生目标。可以让我们对照自己,以登上幸福的三层楼来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三、把困难当作机会。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工作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会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作者为我们作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前段时间读过一本书《方法总比问题多》,当时就很有感悟。工作中、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只有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想办法才会有办法”。对于困难,我想积极地去面对,多角度地找对策与解决办法,在这个需要团队合作的社会里,集大家的思路与想法共同解决问题,一定会有所出路,并让困难成为自己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记得教过学生这样一句谚语“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就感。从这一点来看,也许我们应该感激困难,直面困难。

四、维护好自己的口碑。

曾在相声中听到过这样一段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等奖二等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刚开始听到这句话时觉得有些好笑,现在的招工单位不是一律只看简历和荣誉吗。但当我读完郑杰校长的这本书,使我茅塞顿开。静心细想,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做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那么你的工作肯定是很出色的,你也一定会越干越有劲头。

而要想成为一个口碑好的教师,因素有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要有丰富的知识,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应该把学习摆在第一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跟上时代的脚步,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二是要做受人欢迎的人,受人欢迎的人必须具有四个特点:首先是热情,因为人们喜欢热情的人,他们会为烦琐的贫乏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活力,他们制造欢乐,化解矛盾,他们身上总是有一种积极的力量,使人们愿意凝聚在他们的周围。其次是真诚,因为与真诚的人交往可以不设防,因而格外轻松,同时真诚也是连接两颗心、两种个性之间的最短的路线。再次是善良,因为善良的人时常为别人着想,尽力为别人去做些什么,表面上看似吃亏了,可实际上他获得的回报将更多,同时善良的人总是能善待别人,因此受人尊重和欢迎。最后是宽容,人们愿意与宽容的人在一起,是因为宽容的人不挑剔,而人们大凡都不喜欢挑剔。我们要欣赏与自己的秉性不同的人,要学会欣赏差异,那么你就学会了宽容,也就学会了尊重。做到了这几点,你也就成为了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就如同一百个法宝,似阳光、似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我能在另类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合格的教师。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一

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困惑。由于经验的缺乏,使我在开展教育工作中经常碰壁。前不久,我阅读了学校发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觉得受益匪浅,调解开了我心中很多的困惑。对于我这个个新教师来说,犹如是我在前进道路中的指明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最担心出乱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以及怎么样应付后进生的问题。由于班级差异比较大,所以在课堂上如何针对不同班级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大问题。同时,如何应对后进生,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我所教学科是生物,在学生眼中是门次科,所以在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重视的情况下,后进生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两个困惑一直都缠绕着,使我在教学中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当我读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年来深深困惑着我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方向。

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我在第一个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和第六个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两个建议中得到很大的启发:我觉得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而且要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最初的小成功中满足他的虚荣心自豪感,从而培养他的兴趣。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几倍;但绝大部分后进生都是由于好动,无心向学,课堂非常不认真所造成。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我们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看法了,对后进生 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学生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该如何做呢?

对于学生我们应采更多的是要发现他们的的优点,哪怕是肯定平常学习生活中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教师的肯定是对他们一种莫大的鼓舞。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欢被肯定,更何况是未成年的中学生。例如,在一次的公开课的课堂中,我发现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平时课堂好动的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并在大家的鼓励下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当场我就让全班同学表扬了他,课后,我又单独以进步奖奖励了他。从此,他上课的积极性高涨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其次,借助集体的力感染后进生 ,因为学生生活在班级群体当中,环境的感染力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后进生在环境中获得进步呢。首先要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小组,要以好带差;让学生养成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自然他们就愿意交了。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大家庭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整个班级的学期氛围也会越来越高涨,后进生也能得到充分的帮助。

在第十六个建议学科教学中地学生积极活动地内容和第六十四个建议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地脑力劳动中,使我明白如何更好地控制好每一个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当课堂教学只以教师为主体,许多学生似乎在下面认真听讲,不停的做笔记,似乎课堂效果不错。但当教师让学生复述刚讲述的内容的时候,他们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语,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他们只能先听,先抄。在讲课之初,我们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当它的目的十分明确,也就是说,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时候,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且更应该吸取别人宝贵的经验。让我们能够在经验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率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不可能一种方法用到老。我们在善于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更应该阅读和借鉴其它老师好的,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堂课效率高。教无定法,让我们在总结和借鉴中不断提升自己。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二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我阅读了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中深入浅出地把一个个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展现在我们面前,尽管苏老已逝去近四十年了,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于当今的我们仍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你遇困难的时候及时以帮助,让你充满信心。

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名着。由于书中论述较多的是教师、学生、及阅读。我把它们作为关键词提出来。

关键词之一: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是指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而其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同时,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教师来说,读书更显犹为重要。

另外,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他告诫我们,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的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苏老在一个案例中提到的那位非常受学生和听课者欢迎的历史教师说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其中的奥秘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大海。由此可见,一些教育大家也好,我们身边的教学榜样也好,都源自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大量的积累。

关键词之二: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谈到:在小学里学习的年代,是儿童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体的、审美的发展中整整的一个发展时期,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四十多年前的一位教育大师提出的这些学生观,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同出一辙。 就如同学校现在提出的雅行教育理念一般,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我们带领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文学家陈之蕃曾说:许多许多的历史才能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能培养一点点文化。如今,吃是文化,穿是文化,没什么不能成为文化。可是,我们的文化主流呢?真的已经湮没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了吗?雅行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良好道德形成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之三:阅读

书中指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阅读和面对书籍思考,应成为学生的智力需要。这一点对于培养思维素养也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思维素养,也就不可能有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愿望。

记得林语堂曾有一句妙语: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别人却替你晒不来。照亮个体的阅读必须是个性的、非强迫性的。这意味着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就十分重要。阅读兴趣从何而来?来自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然而我国的阅读形势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由此不难看出,差距之悬殊,问题之严重。面对这样严峻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教育的缺失,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前面讲到的自身加强阅读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换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在课堂上引导他们阅读欣赏文字。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看毕淑敏的一本书《能否预知你今生的苦难》,看到一个小故事,我也曾经在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讲过,今天借这个机会也讲给大家听听:故事里有一个古董店的老板,他培养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学徒,这个学徒最大的特点是任何古董给他看一眼,他就能辨别真伪。有人感觉非常奇怪,就问老板原因,老板说我的训练方法很简单,就是在这个学徒进店的第一天起我从不给他看赝品,永远用真品熏陶他,才使他练就了这样的一双火眼金睛。由此我想到了学生们的阅读不也是这样的吗?我们不断的去引导孩子们去读那些好的文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下去,对他们的文学素养一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记得有个学生曾经对我说过:老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这样一个家,前面住着李白,后面住着杜甫,左边是朱自清,右边是余秋雨。我笑了,这是学生梦想中的家园,有何尝不是我们的理想故土呢?学校将于下个月举办的大型古诗词朗诵会也是为了这样的一个目标,在坐的有很多语文老师,教会学生读书,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带领他们读好书,好读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天早上带领孩子们大声的读书,每天晚上让孩子们大量的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走过一间间琅琅书声的教室时,你的内心是否能够涌动温暖的喜悦呢?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00字-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推荐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这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推荐,下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潜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期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我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用心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那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荐。他说:我期望你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期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我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我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我认为。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我们务必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制度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透过充分、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思考的学生的实际状况,让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用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绪。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300字: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推荐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这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推荐,下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潜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期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我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用心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那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荐。他说:我期望你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期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我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我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我认为。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我们务必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制度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透过充分、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思考的学生的实际状况,让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用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绪。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