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 > 地图 >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2024虞美人听雨读后感范文,虞美人听雨读后感大全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

(共 1454 篇)

  • 1、 虞美人读后感
    虞美人读后感(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无边的凄楚,无尽的愁思,往日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如今只剩下虚无缥缈的轮廓。于是只能逃避。春花秋月,却殷切期盼它早日了却,只因怕勾起内心最深处的伤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所有的心碎、心酸、心痛都融在这一声叹息之中… "雕栏玉砌"不会因为人间是是非非而改变,改变的是作者见到它的心情--两个沉重的字眼:苦涩;但它又是改变了颜色,曾经的红似火,如今已真正化成了一团火,灼伤了李煜的心,成了不可愈合的伤口。 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愈愁,愁无底!愁长流!锁眉,垂头,叹气,那深深地痛… 在我,一个后世读者的眼光看来,这首诗写的是那样凄美,那样震撼人心。本词通过采用问答形式,描绘出词人悲恨交织的内心世界,读来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作者先以问句撩开无边的愁绪,"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一声发自心灵深处的绝望和悲戚!春花年年开,秋月月月圆,你何时才能到了最终的时候?问得如此突兀,大胆,摄人心魄。 对于常人而言,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但对于昔日高高在上,今日却沦为阶下囚,朝夕以泪洗面的李煜来说,春花秋月着实是一种残忍的折磨。 转而,他又问人间:"往事知多少?"往事,主要是指他在当南唐皇帝时的岁月。这一深沉的发问中,包含了他既有悲哀亦有后悔的心情。他后悔像南唐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宽阔,实力雄厚的国家,竟由于自己的贪于享乐而失天下;他后悔自己宠信奸臣小人,而帮助宋朝大军渡江围攻金陵,致使家破国亡;他后悔忠直大臣因劝谏未成而悲愤自杀,自己也成为别人刀俎上的鱼肉;他悲哀,悲哀历史不能给予他一个改过自新,自强自立的机会。这,一个多么心酸的问号…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夜深人静,月光似水,凝目向窗外望去,那过去曾经是自己的国土,现在却处在别人的掌控之中,更可悲的是,连自己的自由都丧失了,只能在被圈定的范围内徘徊,哀叹。为此,他有太多的感慨,故国何堪回首?失国之君的亡国之恨和那种对故土的
  • 2、 《听南怀瑾讲经》读后感
    《听南怀瑾讲经》读后感 长郡芙蓉谭宇熙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为不肯平常。这一段经典的段落就出自中国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语录。当然这就是我读此书的原因。 人生的路究竟应该怎样走?一个人应该如何走向人生的成功?面对复杂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和微妙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些问题,常常会给我们带来莫名的浮躁和痛苦,让我们劳累不堪。幸运的是,历史为我们沉淀下了很多可以保养心灵和成功生活的智慧……通过这本书书,你会发现圣人们的形象与以往诸多学者经学中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仿佛是身边循循善诱、学识渊博的长者在向你讲述人生的哲理,而这源于他自身修养与学问的沉淀,没有故弄玄虚的高深莫测,有的只是平凡中的智慧闪光。南怀瑾讲解的人生哲理,看似波澜不惊,却发人深省,他仿佛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弥补了当今中华文化的断层。数千年来,孔子、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等圣人高居圣坛之上,成为世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的神像,同时也蒙上了历史的尘埃。人生如莲,质本洁净,于城市纷乱中误染尘埃。引一段清泉,洗涤身心,于繁华处获得宁静,于悲苦中获得快乐。学会与自然、与心灵、与世界沟通,找到久违的幸福。 这本书令我最为敬佩的还是南怀瑾写到的——不抱怨,让你更接近成功。有的人天天抱怨没有人了解自己的本事,没有人重用自己的才能,抱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却从不想想:自己到底是不是千里马呢?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假如真的是千里马,就要拿出脚力来:老是躺在那里等草料,人家在吗看得出你是千里马呢?就如佳利公司的董事长霍姆一样,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逐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人生告诉我们:当我们想表达意见时,不要急于夸夸其谈,最好事先为发言做好准备工作,拿出熟练、行之有效的意见。当今社会,无论你做什么,企事业也好,农民牧副渔也罢,都要有真本事。否则,即使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好职位,如果不能胜任,同样没有好前途。因此,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放下你那颗高傲的心,踏踏实实地充实自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让自己更接近成功。 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修身立命的永恒准则。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 3、 读《虞美人听雨》

    读《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

    雨打笠帽,雨滴行人,雨溅屋瓦。诺大的街道上,众生接受着雨的洗礼。

    歌声在高楼响起,清脆、婉转。歌女的歌喉完美地释放出来。

    少年在旁,认真地听,仔细地看,看那如柔荑的手,如凝脂的肌肤,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眼。少年沉醉。

    雨作雨帘,在楼的四面垂下,楼内成了个封闭的空间。点着红烛,垂着罗帐。

    楼外的雨声,只成了楼内歌声的伴奏。

    少年不知愁滋味。

    广阔的江面上一点――孤舟。雨水不断侵入水面。躁动。江面俨然成了雨的乐器。

    风不断吹摇着舟。舟中人烦躁。

    已是壮年的舟中人掀开帘布。雨敲响船舷的木板。咚咚。

    云压低了远方的山,泛起蒙胧,一片灰蒙蒙。

    低沉的云中一点――断雁。雨水不断淋湿羽毛。震翅。

    风穿插在羽毛的缝隙。雁仍继续飞――孤独的飞。

    壮年何尝不是这样一只断雁。四处漂泊,有家不可回。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舟外的雨声,令壮年无法入睡,无法做个归家之梦。

    躲雨。在僧庐下看着外面的世界。江山易主。

    少年欢乐、壮年愁绪一一没了。看着墙上的四字:

    四大皆空。

    人有悲欢离合,它们是无情的。

    滴答滴答。

    只希望这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 4、 听雨季羡林阅读感悟

    季羡林的《听雨》清新质朴自然,读起来感觉很亲切。

    “听雨”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作者却围绕着它写了雨声的诗词,听雨时的心情,听到雨声时的联想。

    研究学问的季老,听着阳台顶铁皮被雨打的声音,他感到很舒服,从中他能听出金声玉振,他能听出黄钟大吕,他能听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他还能听出雨如弹素琴,如舞霹雳,如百鸟争鸣,如兔落鹘起,他听得心花怒放。

    听雨他想到了林妹妹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他想到了朋友的诗句,还想到了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季羡林感慨一番,才说出自己欣然听雨的原因,十年九旱的北方春季太需要雨了。这一年春,天旱得邪行,季羡林天天看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连做梦看到了都是细雨蒙蒙。现在雨下了,他如何能不高兴呢。

    雨声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雅人才能听懂。听雨听出了一生。

    “天义有意,听者有情。”读季老的散文,你不仅能感受到他胸襟博大,达观睿智,还能学到“谦虚”这弥足珍贵的品质。记得《听雨》中季老时不时称自己为俗人,一个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大师称自己为俗人其谦逊由此可见。这不免令我想起“感动中国”颁发给季老奖项时,他反复念叨着“不敢当”,那种季老独有的谦虚令我感动不已。

    季羡林的书就像一面镜子,当你面对它时,总会发现自己情操上的不足,但当你虚心求教时,镜的那一头季老也总会循循善诱地向你传授人生之道。

    -------------------华丽丽的分割线------------------

    对于散文,我有偏爱,又有偏见。为什么有偏爱呢?我觉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散文最能得心应手,灵活圆通。而偏见又何来呢?我对散文的看法和写法不同于绝大多数的人而已。

    我没有读过《文学概论》一类的书籍,我不知道,专家们怎样界定散文的内涵和外延。我个人觉得,“散文”这个词儿是颇为模糊的。最广义的散文,指与诗歌对立的一种不用韵又没有节奏的文体。再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骈文相对的,不用四六体的文体。更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随笔、小品文、杂文等名称混用的一种出现比较晚的文体。英文称这为essay,familiaressay,法文叫essai,德文是essay,显然是一个字。但是这些洋字也消除不了我的困惑。查一查字典,译法有多种。法国蒙田的essai,中国译为“随笔”,英国的familiaressay译为“散文”或“随笔”,或“小品文”。中国明末的公安派或竟陵派的散文,过去则多称之为“小品”

  • 5、 《沈周和虞山》读后感

    《沈周和虞山》读后感

    谁在时光深处,等你

    朱锋

    济白水散文《沈周和虞山》讲道沈周先生蘸着养育他的家乡的水磨成的墨,画生他养他的家乡的水,那水上面的桥,那田野,那水村,那被无数的水分割成的奇形怪状的老渚和烟墩。其实,济白水的散文也是画的。不过,他是用文字画,用土地情结乡情画,用自然人文的理性来画。作者不仅是在画,他还在开花。如果我们把他的散文比作在花枝上结苞,绽放,并用暗色调作为背景映衬的白花,那么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勾勒出散文的文字线索,拱形回环的花瓣结构,错落于花蕊上。而作者那饱饮乡土情结的理性意识就像往来吹拂的东风,让整个画面都在画笔下,颤动着。那种压抑着的弹性的悲伤,呈现一种凌厉之美。

    一、拱形回环的花瓣递进结构

    作者首节劈面一个悬念式镜头往往是夏天雨后,它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这里它作为指称,作者紧接着以黛青色绵绵脉脉暗示读者,那是山。然后笔锋一转,一个弹性的曲折,画至花瓣的顶端:我们那到处的水,对山,我自然向住之极。这个转折匪夷所思,奇异的张力效应在这里产生了为什么明明有山,却不见山?为什么山往往在夏天雨后才出现在作者的视野里?是因为云遮雾罩的独特地理风貌还是?作者这一部分虽是写景,却产生了戏剧性。这种跨文体通感是相当颖异的。接着作者将弧线回拨,回到花座的底部完成一个花瓣的白描以前是日日看得见常熟山(虞山)的(推翻假设,并非独特风貌)完成一个比较,今昔对比。同时让今与昔在花瓣的底部相遇。形成镜面映照效应。从这一点来说,作者前三节是文章的灵魂,而且作为整个文章基调的铺垫,制造了极强的艺术粘力和浓烈的对比色。也为后面游记的大花瓣与内层小花瓣的勾勒定下一个模子。在尺素上共同完成一朵花的水墨画。

    接着作者夫妻晚间散步的一个蓦然发现我们几乎就是同时叫起来:山,常熟山!啪地一声,打开最外层花瓣。而与之对应的内层花瓣便也同时醒目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稔熟之景以及书本之景,形成大小拱门,因不对称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这是在前几节笔下的陈述转向更细腻的镜头俯冲并第三人妻子作为见证人,以增加感受的外沿。从个人主观感受向众人意识客观的过渡。并由此托出本文的另一个轴心沈周。

    二、内外花瓣的对称与非对称

    在后文中,作者以沈周为画笔,又勾勒出内层花瓣的外廊,小拱形。隐隐约约地试探我们的心弦。外瓣与内瓣站着的今与昔,分别在镜头下与传说中,魔幻中与审视中,展开超现实的对话。

    第一、今之三水

  • 6、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

    关于窦桂梅老师,以前在教育杂志上我曾经看过介绍她得事迹,但了解甚微,只知道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今天,看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后,不能不为她那娴熟的课堂教学而惊叹。下面,就谈谈自己看了这本书后的一些浅薄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看完这本书后,自己真是心潮澎湃,思绪翻飞,崇仰之情油然而生,窦老师的语文课确确实实地把学生引进了语文的殿堂,思想的乐园,智慧的王国!

    一.惊叹她知识的丰富

    从窦老师的讲课中,可以看出窦老师的知识渊博,博古论今,语文功底之丰厚。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她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她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把这篇文章置于作者的一组文章之中:《我与低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将《再见了,亲人》引进魏巍的《我的老师》将《圆明园的毁灭》引进法国作家雨果的《致巴赫莱的一封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进入深入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文章的欲望,同时,也激起我对读书的渴望。

    二.惊叹她语言的魅力

    窦老师的语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三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有意思吗?开心吗?快乐吗?等等。

    三.惊叹她问题设计的能力

    窦老师的课朴实、自然,但在朴实、自然中透出的是智慧。课堂上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合情合理。比如《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先由亲这个字2024入手,引导同学们由血缘关系的亲人扩展到对血缘关系的工作同一国度的亲人的理解。如《秋天的思念》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母亲扑下去会是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真是举不胜举。

    以上是自己的三点感受,我感觉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去读一读,读了这本书后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肯定会有帮助。我也想用这本书上某一位老师来评价窦老师的课堂是用文字2024无法完全传递的,只有你自己亲身起体验去感受这句话,来送给我们的老师,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如此,只有你自己去读,去品位,去领

  • 7、 晨雨初听读后感

    晨雨初听读后感(一)

    读了余秋雨的《晨雨初听》,感觉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心路的旅行。

    只有书籍,能把遥远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带来给你;只有书籍,能把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只有书籍,能把一切美好与智慧对比着丑陋与愚蠢呈现给你。

    这是余秋雨的原话,读了它,唤起了我对书籍的珍视。

    余秋雨的散文大多以景物为题名,但是他不同于以往散文只关注景物的自然现象,多以个人的感情抒发和自我表现为主,而是用他深邃的目光,透过这些现象,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这些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正如作者所说的:我发现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较深脚印所在,说明我的心底的山水,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其中《风雨天一阁》是我最喜爱的一篇散文,让我回味无穷。回想到现在的人,所谓名星丑闻,凤姐芙蓉姐姐,心里顿时落差万丈。一种文化与社会的关联!如果说天一阁象征着古代文化,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与骄傲!那么现代的名星也算是时代的象征么?

    文化是一个多么严肃和苛刻的字2020眼,一种傲然的性格和高雅的姿态,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犯钦倾尽毕生心血,为了保护天一阁,把规章变成一种家族使命,一个小小的家族却背负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历经历史变迁,灾难中幸存的天一阁到了今日遍体鳞伤。嘉庆年间,宁波知府内侄女钱绣芸酷爱诗书,为了一览天一阁的姿色,竟嫁与犯氏家族,最终还是未进天一阁的一扇门,郁郁而终!历尽百年,多少权势嫉恨都躲过了,到了现代却躲不过偷门高超的盗技。

    余秋雨先生说:一个成功的藏书家首先在人格上是一个强健的人!天一阁的幸存史到了现在而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藏书楼,而是一种傲骨人格,高尚儒雅,高深境界的延伸。余秋雨先生还说,一进天一阁首先看到的不是书,而是钱绣芸小姐的忧郁眼神!一个毕生没有实现的心愿到了另一个世界钱小姐该如愿了,大概在用灵魂保护着天一阁!

    文化之所以神圣,不在于世人的追捧,只是它的存在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让你境界得到提升,也只有人格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体会到这种价值!范钦做到了,钱绣芸做到了,我想,余秋雨先生大概也做到了!文化是一种传承,而人格就是时代的交流心灵的感应!历史有差异,时间有先后,人类主宰不了生命,我想,文明的发展史也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她就是我们与祖先之间的通信工具!靠着这种传承滋润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历史在变迁,时代在进步!无论

  • 8、 听雨读后感

    听雨读后感(一)

    听雨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作者却围绕着它写了雨声的诗词,听雨时的心情,听到雨声时的联想。

    研究学问的季老,听着阳台顶铁皮被雨打的声音,他感到很舒服,从中他能听出金声玉振,他能听出黄钟大吕,他能听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他还能听出雨如弹素琴,如舞霹雳,如百鸟争鸣,如兔落鹘起,他听得心花怒放。

    听雨他想到了林妹妹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他想到了朋友的诗句,还想到了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季羡林感慨一番,才说出自己欣然听雨的原因,十年九旱的北方春季太需要雨了。这一年春,天旱得邪行,季羡林天天看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连做梦看到了都是细雨蒙蒙。现在雨下了,他如何能不高兴呢。

    雨声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雅人才能听懂。听雨听出了一生。

    天义有意,听者有情。读季老的散文,你不仅能感受到他胸襟博大,达观睿智,还能学到谦虚这弥足珍贵的品质。记得《听雨》中季老时不时称自己为俗人,一个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大师称自己为俗人其谦逊由此可见。这不免令我想起感动中国颁发给季老奖项时,他反复念叨着不敢当,那种季老独有的谦虚令我感动不已。

    季羡林的书就像一面镜子,当你面对它时,总会发现自己情操上的不足,但当你虚心求教时,镜的那一头季老也总会循循善诱地向你传授人生之道。

    听雨读后感(二)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中舟,

    江阔云低,

    断雁叶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雨,往往会让人联想到的情景。就拿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来说吧。刚接触这句话,你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一年的清明节,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漫步雨中,似有似无的春雨打在肩上、头顶,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你身上蹦跳着。路上不断地走来的行人,每个人都匆匆走向远方。他们可能家里有急事吧。但仔细一看,可以发现他们眼里带了些许忧伤。在这个雨声滴滴嗒嗒的早晨,他们可能想起了自己已逝的亲人了吧。或许他们的亲人正在天国里微笑着看着他们吧。

    再拿润物细无声来说吧。你想像一下吧。有一块已经很久没有下雨的地方,大地已经开始龟裂,似一张张干裂的嘴唇,期待雨神的降临。农作物们已经枯死了,就连遍地的杂草也被晒干了。最后一只知了也因为太渴了而倒毙。炙热的太阳烤着大地。忽然,一阵风吹来,天空立刻布满阴云,下起了小雨。一时间,整个世界都寂静无声。每个东西都张开嘴巴接着。渐渐地

  • 9、 听雨的读后感

    听雨的读后感(一)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中舟,

    江阔云低,

    断雁叶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雨,往往会让人联想到的情景。就拿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来说吧。刚接触这句话,你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一年的清明节,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漫步雨中,似有似无的春雨打在肩上、头顶,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你身上蹦跳着。路上不断地走来的行人,每个人都匆匆走向远方。他们可能家里有急事吧。但仔细一看,可以发现他们眼里带了些许忧伤。在这个雨声滴滴嗒嗒的早晨,他们可能想起了自己已逝的亲人了吧。或许他们的亲人正在天国里微笑着看着他们吧。

    再拿润物细无声来说吧。你想像一下吧。有一块已经很久没有下雨的地方,大地已经开始龟裂,似一张张干裂的嘴唇,期待雨神的降临。农作物们已经枯死了,就连遍地的杂草也被晒干了。最后一只知了也因为太渴了而倒毙。炙热的太阳烤着大地。忽然,一阵风吹来,天空立刻布满阴云,下起了小雨。一时间,整个世界都寂静无声。每个东西都张开嘴巴接着。渐渐地,有一只不知从哪里早出来的知了叫了,野草和农作物都重焕生机。

    雨不仅自身能滋润万物,就连听雨也可以使人拥有好心情。你听雨点打在雨棚的声音:嗒,嗒嗒,嗒嗒嗒。这些雨点变成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雨棚上开起了自己的音乐会。你在闲暇之余,可以静心听一听这些小精灵在雨棚上跳动的声音。你会发现,它们有时十分开心,有时十分悲伤,有时又十分烦恼。它们拥有人的性格。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热爱雨。

    哦,下雨了。你听,那美妙的声音开始了。它们变幻莫测,似山峦,似亮溪,似密林,似深谷。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听雨的读后感(二)

    春雨,像春天的使者,它的到来,让万物恢复了生机。小草更绿了,花儿更红了。它如烟雾,轻飘飘地,让大家爱上了它。当我读完季羡林先生所着的《清塘荷韵》中《听雨》后,使我对雨又有了一次深切地感受。

    听雨,在季羡林先生眼里,是一种享受。他爱听雨滴敲打铁皮的声音,如在文中所说听到头顶的雨滴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我国的许多诗人在听雨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大诗篇。拿我们最熟悉的大诗圣来说,他写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早已家喻户晓。听雨,能让人的心情喜悦。它不但能给作家提供一些好的素材,而且,能让你在听雨的途

  • 10、 黄果树听瀑读后感

    黄果树听瀑读后感(一)

    啊!多美的黄果树瀑布啊!黄果树瀑布在作者的笔下真是栩栩如生,我仿佛也久久地坐在岩石上,聆听着瀑布奏响的乐曲,任凭清凉的水珠扑在脸颊,用心去感受这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

    没错,这就是大自然的宏伟杰作。这奇妙的大自然可以说是鬼斧神工般出神入化,让人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真让人感觉大自然是多么伟大与恢宏。黄果树瀑布虽然没有庐山瀑布挂得那么长,但它十分宽阔,气派雄伟。真是一幅完美的杰作。

    如果你有机会去看黄果树瀑布,站在不远处仔细地谛听着它那美妙的声音。我想,你也一定会像当年的徐霞客一样,被它的美丽所深深地打动,从而沉醉在这其中,如痴,如迷。的确,这美妙的声音如同天籁,如同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如同雷声轰鸣,在这寂寥无人的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是那么令人向往。

    黄果树听瀑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选读课文《黄果树听瀑》。读完以后,我似乎已经身处黄果树瀑布之内,听到了哗哗的水声,千百架低音钢琴的奏鸣,看到了徐霞客那如痴如醉的目光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去黄果树瀑布游玩,听到了如潮水般的水声,可只因去时是枯水季节,不能见到奇景:银雨洒金街,很是遗憾。黄果树瀑布远比庐山瀑布宽阔,气势雄壮。真是上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呀!作者听着黄果树如雷轰鸣的响声,不由得被大自然的活力感动了。于是便和徐霞客一起沉醉其中了。

    起初,看着听瀑二字2020,我哑然失笑:瀑布不是用来看的吗?这作者真有意思,把看瀑改成听瀑啦。可读过此文,我才明白,不光看瀑有情趣,听瀑更有一番滋味!

    在作者耳中,听瀑是微风拂过树梢的轻盈;听瀑是响遏行云的大合奏;听瀑是乐声的奏鸣;听瀑是大自然纯正清脆的音响。(.org)读着读着,我发觉不光作者心里注进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我心中也有了大自然的活力,而且心潮澎湃!

    读着文章,我想起大自然妈妈。大自然赠予了我们众多礼物:黄果树瀑布、黄河、长江、泰山因为它们,才有了我们中国的开始,有了美景,有了名扬海外!请让我在此,真诚又充满敬意地说:谢谢您,大自然妈妈。是您为中国铺好了摇篮,给了中国一条美丽的母亲河。又是您,哺育着中国长大,使它走向繁荣富强!

    合上书本,想着文章中的情节,我想告诉同学们一句话:请爱护大自然妈妈,不要最后询问花落谁家。

    黄果树听瀑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黄果树听瀑》这篇文章。我觉得黄果树瀑布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11

  • 2021-09-15

  • 2023-06-27

  • 2021-08-26

  • 2023-06-30

  • 2019-09-25

  • 2022-11-27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1-06

  • 2019-11-03

  • 2023-01-02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6

  • 2022-12-24

  • 2019-09-20

  • 2022-01-2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3

  • 2023-01-23

  • 2019-10-29

  • 2019-11-16

  • 2022-12-04

  • 2019-11-06

  • 2019-10-29

  • 2021-06-18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
虞美人听雨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虞美人听雨读后感,虞美人听雨读后感范文,虞美人听雨读后感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