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盗笔读后感 > 地图 > 盗笔读后感,2024盗笔读后感
盗笔读后感

(共 4193 篇)

  • 1、 读后感大全:《盗笔》读后感

    老实说我也是因为被铺天盖地的2015静候灵归才决定去看盗笔的。

    是跟风也好,还是早就耳闻也罢,我就这么把这几本书给看掉了。

    很早之前,我一直觉得这种类型的书籍不适合我去看,或许是被这打着盗墓旗号的小说给震慑到了,以为里面是什么鬼怪云集的恐怖故事。可是三叔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他所描绘出的世界是那么真实,让我不由得去相信书中人物是存在的。他们有着光辉的时候,黑暗的时期,生离死别,好似你我。三叔赋予这本小说的不仅仅是惊险刺激的冒险,还有着人性,社会,抉择,让我觉得这其实是本披着盗墓外皮的情感小说。

    正如三叔的后记中写道,吴邪是个正常人,但他又是注定不平凡的。试想让一个正常人去作出不平凡的决定,这当中所需要的是多大的勇气与决心。吴邪的成长是可见的,连他自己都明显的察觉到,当初的天真无邪现如今经历了几次的死亡与历练,凭自身力量脱去了那个标签。

    有些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

    这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句话,它说的也许不只是解连环一个人,还有我们。我们都带着面具,我们无法赤裸地在这个社会生存,我们需要伪装,需要改变,需要适应。适者生存,就这样失去了自我。

    作为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要多传承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只是去为赋新词强说愁。

    盗笔带给我的,是感动。

    在闷油瓶说着你不懂,就算我消失了你们也不会在意的话时,吴邪毅然说出了如果你消失,至少我会发现,这类言语无疑是最能击中人心的。闷油瓶作为张起灵,封闭了情感,舍弃了过去,直至遇见吴邪他们之前长远的时光中都是一个人。吴邪对他说出的话,他恐怕是第一次听到。

    不知道他听后,那淡漠的眼神中是否会起一丝涟漪。

    我想他会的,因为他之后的言行印证了一切。

    在巴乃的张家古楼,闷油瓶保护了吴邪。还好我没有害死你说明了他对于盘马的话是在意的,他和吴邪一样,都怕会害死对方,所以他会去努力,为了别人而努力。他本该对生死置之事外,他的确是这样的人,到最后也没变过,但他是关心他人的。说闷油瓶舍己为人总觉得措辞不当,他或许与夏洛克福尔摩斯(bbc)有些相像,虽然强大,不带着丝毫英雄色彩。他们都有名为吴邪和华生的挚友陪伴,并且为他们着想。

    不过他们显然不会轻易说出挚友二字,要想让一个生活能力九级伤残者和一个觉得爱情只是化学物质失衡的人变得如此直白,他们身边的人一定会觉得是出了什么事,届时太阳从四个方位同时升起也不会觉得为过。

    最后一幕,吴邪送张起灵往长白山。

  • 2、 读后感大全:盗笔——永恒的经典

    暑假开始,我变得爱看小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盗墓笔记》,从此便一看不可收拾。

    盗墓笔记讲述了大学生吴邪一行人在各种斗中一同出生入死的故事,这环环相扣,刺激惊悚的环节吸引着我,同时我也为书中的一个人物而痴迷。

    张起灵,一个没有任何记忆的人,从他有意识开始,身上就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他没有时间停留去欣赏风景,同时也永远孤身一人,他的寿命很长,或许所有人都很羡慕,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总是没有任何表情,可是在墓里遇到各种机关陷阱和鬼怪,他总能第一个站出来保护大家,承受着所有危险。可是有一天,吴邪和胖子误打误撞闯入了他那格式化的世界,他终于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

    从《盗墓笔记》创作开始到现在,已经9年了,明年,2015的长白山,一定又会聚集着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的稻米。

    有人会问,为了一本书,一个人物,至于么?没办法,他是我们心中的一个信仰,长白山之约,勿失勿忘,让我们一起静候灵归。

  • 3、 盗笔――永恒的经典 (500字)

    暑假开始,我变得爱看小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盗墓笔记》,从此便一看不可收拾。

    盗墓笔记讲述了大学生吴邪一行人在各种斗中一同出生入死的故事,这环环相扣,刺激惊悚的环节吸引着我,同时我也为书中的一个人物而痴迷。

    张起灵,一个没有任何记忆的人,从他有意识开始,身上就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他没有时间停留去欣赏风景,同时也永远孤身一人,他的寿命很长,或许所有人都很羡慕,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总是没有任何表情,可是在墓里遇到各种机关陷阱和鬼怪,他总能第一个站出来保护大家,承受着所有危险。可是有一天,吴邪和胖子误打误撞闯入了他那格式化的世界,他终于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

    从《盗墓笔记》创作开始到现在,已经9年了,明年,2015的长白山,一定又会聚集着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的稻米。

    有人会问,为了一本书,一个人物,至于么?没办法,他是我们心中的一个信仰,长白山之约,勿失勿忘,让我们一起静候灵归。

    六年级:王梓妍

  • 4、 《笔论》读后感范文

    本文从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撰写的经典书法理论著作《笔论》为出发点,先对其进行详细的翻译,然后对其中提到的取法自身与自然的理念在书法学习与创作中的应用与体现进行整理与阐述。蔡邕《笔论》一标题可以理解为握着笔时的状态,文章是对握着笔时及书写时应有的一个状态进行论述。

    第一章

    原文: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注读:

    因此书写,首先要默坐静静地思考,让自己达到一个很放松的状态,不要与人交谈,心气平和,神情专注,如同面对自己非常尊敬的人,这样把字书写好就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了。

    原文: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注读:

    第二部分首句便道出“为书之体,需入其形。”值得注意的蔡邕用到的是“入”字,而非“如”字,“入”字的本义是“进来,进去”,《说文解字》中解“入,内也。”“如”只是表面现象,而“入”则已深入内在,可见“为书之体”不仅仅要有某物像的表面形象,更要有其内在的神韵,才能更具表现力。接下来用了十六个“若”字,例举了取法的物象,若端坐若行走,若飞舞若跳动,若往来若回转,若俯卧若腾起,若愁苦若喜笑,若虫蚕食树叶,若利剑划破长空,若强硬的弓箭,若温柔似水若澎湃如火,若飘云若迷雾,若明阳若弯月。蔡邕列举了这些自然界中的物象以及人类的活动来进一步阐发自己的见解,使得“取法自然”的理念越来越清晰。最后一句“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更加突出了“取法自然”理念的重要性。

    汉字本身源于象形,书写时要尽可能表现出字的意象,字势使其产生审美联想,如甲骨文的“人”字就很像“低头用力劳作”的样子,依此类推,短撇可以厚重如牛角,也可轻捷如迸溅的泥浆、如面团拽出了长筋;撇捺左右开张且行笔快捷,则如人急匆匆地行走,如大、走这类字;竖画微躬很像被风吹弯的竹枝树干;横画则可流畅坚挺像压弯的扁担,也可如“千里阵云”、海岸浪涌;挑起的钩画,慢写像“铁画银钩”,有强力挂挑之感,快写像武士飞脚、惊鸟骤飞,有迅疾感……。而行草书又可生出变化万千的不同面貌。比如将“烈”字的四点连笔快写,就会产生一种连绵跃动向上升腾的感觉,既像波浪涌动,又像烈焰蹿动升,还有很多汉字草写时都会产生类似效果,这就是蔡邕所说的“若水火”的本义

  • 5、 《盗火》(读后感大全)

    《盗火》读后感700字《盗火》是一本神奇的书。为什么神奇呢?因为它所讨论和研究的,是一种名为“出神”的神奇体验,或者说超常状态。用书中对“出神”的描述,这是一种忘记自我、忘记时间、做事情可以毫不费力、并能获取大量平时无法接触到的信息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描述,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厄琉息斯秘仪。这个秘仪通过各种特别的方式,可以改变人的知觉,从而获得更多的领悟。这种体验是如此震撼,领悟又是如此深刻,因此,这种秘仪存在了两千多年。过去,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没有办法知道它的运行规律。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发展出一系列的指标来描述和定义这种状态。于是,他们便借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来分析和研究这种现象,并发展出很多工具、技术以及药物,来帮助人们快速地达到这种状态。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说,有四个方面的进展,使得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出神”状态,分别是心理学、神经生物学、药理学和科技。心理学的进步,使得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人类自身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过程。神经生物学的发展,使得我们明白,当我们处于某种情绪之中时,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内部发生了哪些生化反应。药理学的发展,找到了六种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让人类达到“出神”状态。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们大规模同时体验这种状态,而不必像过去一样,少数人在孤独的状态下努力。从书中的描述来看,出神的体验,和东方文化中常常讲的“合一”非常相似。在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传统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达到这种状态。比如瑜伽、佛家、道家等诸多修行法门,都有各自的方式,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达到内在的安宁以及与外部世界合二为一的状态。这些传统的修行法门,都留下了很多练习的办法。这些办法通过文字、或者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

  • 6、 盗火者读后感

    盗火者读后感,盗火者是怎样的一本书你听过没,下面带来盗火者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盗火者读后感【1】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守着东方一张课桌,

    大地母亲悄悄在问:

    今天交给你一个孩子,

    明天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听着《盗火者》的歌词,回味着片中的一个个场景,我在思考着两个问题:

    1、儿童生长的规律是什么?片中讲到,万物皆有时,个体的生命,要符合节律的生长。

    是啊,儿童的天性单纯而快乐,教育要容得下他们在游戏中慢慢长大,在实践中自己长大,而不是剥夺他们休息玩耍的时间,催生他们,揠苗助长。

    2、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华德福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是社会的精英,而是健康向上的合格公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温暖的种子,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善良进取的普通人。

    然而,把孩子送入学校之初,又有多少家长拥有这样的心态呢?绝大多数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望子成龙的心态和目前并不健全的教育机制,剥夺了孩子幸福的童年,造成了教育中的种种畸形现象。

    真心希望教育能慢下来,能单纯下来,能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生命的本真。

    希望华德福学校能多一点,再多一点……

    盗火者读后感【2】

    我们中小学的12年间,从未间断过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

    可我丝毫不知道并且从未思考过我是为什么要学。

    我想可能是别人都在学那我也就学吧。

    而结果怎么样,我不禁反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满嘴的假话,满脑子的浮华。

    而身处这样处境的人是完全不接地气的,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大地带给人的厚重的,是很难发现生命的意义的,更谈不上幸福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我想我们应该学习的是真理与现实的接轨,学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更好的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己。

    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且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

    并且要学习思维方式,要学会思考。

    很显然12年的语文学习并不能带给我们这些。

    带给我们的只有“语言的华丽”或者说语言的“大话,假话和空话”。

    在“假大空”之中,我们早已迷失掉了自己,早已不知道了自己活着的价值与意义。

    早已没有了理想与信仰,剩下的只有利益。

    我们如何才能在畸形的教育体制中及早抽身?我们在“历经”如此的磨难之后又要如何重新认识自己,建设自己?我想就从认真观察周围,和多思考开始吧。

    观察周围是为了重新认识社会,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跟随自己多年的可能

  • 7、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大年初一,净寺。 望着接踵而至的,怀着各种愿望来这里祈福的人们,突然想起了一本书中的一句调侃:为求实惠去烧香磕头念颂词,总让人摆脱不掉阿谀,行贿的感觉。刚步入佛堂的我的确是被佛祖的庄严肃整所震撼了,但不一会儿这种心情就被一种急功近利的欲望所取代了,想来佛家相信只有灭断诸如贪、嗔 、痴的欲望才能使苦难不复存在,而我们却恰是为了满足欲望才来到了佛祖面前,以为自己怀揣的是无比虔诚的心,却已犯了大忌。好像书上的话是我们真真的写照,顿觉充满讽刺。 史铁生,我反复地咀嚼着这铁生二字,一个因双腿瘫痪而投身写作的人。或许上天给了他过多的信任,让他经受着磨难却依然坚强的活着。很难让人相信以上对于拜佛这事儿的看法竟出于他的文章。甚至于轻松地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对于一个有着这样经历的人来说,沉郁、沮丧才是人们对他的认识,可在《病隙碎笔》中,让我感受到的却是一颗善良、智慧、自我的心。拥有化苦难经历为人生哲理的本领,用一支笔驰骋在依旧充满生命力的大地。 他说人生是一出充满矛盾冲突的戏剧。我们都是不能随意调换的其中的演员。许多人会看着别人一帆风顺的高升而感叹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满脑子都是平淡如水毫无生气的剧情,即而继续过着无聊的日子,哪天若是碰上件好事还能感叹一句我其实很幸运啊!不过这样的时候毕竟少,在一句句的我怎么..... 我其实.....中人生也就落下了帷幕。有人在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后或许连我为什么活着也不知道,用尽一生却始终换不回一个确切的答案。上天为什么待我这么不公!在人世走一遭后却是这样愤世嫉俗的离开。 但史铁生说不,上天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他虽然剥夺了 我奔跑的权力却让我与生命的真谛更接近,这就是为什么盲人的听觉总比一般人的伶敏,生命有他的安排,正如司马迁,孙膑一辈,残缺的身体阻挡不了他们对生命响亮的回答。好像一根西瓜藤上结越多的西瓜那么这些西瓜得到的养分就越少,自然收成就不好。生命的道理也正如此,有所得必有所失,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其实生命的答案就在于我们自己能否坚信我们能活着并顽强的活着,人可消灭,但打不败,打不败的才是可贵的对生的意志。 我常常想当一个人面对自己身体上的残疾时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但看了《病隙碎笔》,我明白了最难的不是要接受这个事实,而是在接受这个事实后,又能从心的角度重新站起来,正是史铁

  • 8、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一)

    这一本书里,史铁生老师不仅是以独特的视角注视着生命,更是用朴实无华的文字2020,书写着鲜活无比的道理。虽然他已经离开人世,但却将永远在精神的高度遥望我们。他的乐观豁达,他难以想象的意志力,与他亲手写下的这一些人生的体检记录,将是我们精神上的营养补给与坚实依靠。

    对于史铁生老师来说,写作不单单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他的写作,早已超越了生命、人性,是他历经世事洗练之后的一方净土,一片乐园。

    在他的笔下,文字2020总是乐观幽默的语调,他也时常调侃自己的病痛。这是一种勇敢的调侃,是一种坚强与释然的表现,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自己的软弱与缺陷。窃以为,人总是破碎的,因为破碎过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然而有的人,总是像祥林嫂一般向每个人哭诉自己的不幸,以为换取别人的同情便是对自己命运的救赎,试图用赚来的眼泪点燃自己灰败的人生;也有一些人,总以为藏起自己的缺陷,即能变身完美,就能够扞卫他们的尊严。前者将一生都活在破碎之中自怜自怨,而后者易碎的强势里包裹的仍然是自卑的骨架。但史铁生老师,显然具备足够的勇气与自信。不需要哭诉,更不用掩藏,他是人生真正的强者。

    毕竟,伤心并不是几滴眼泪就可以流出来的,尊严也不是几个口号就可以呐喊出来,最动人的汉语,就是把伤口变成智慧,然后从中汲取人生的梦想与真谛。

    而史铁生老师,正是这么做的,而《病隙碎笔》,正是这么做的。这些看似破碎实则连贯的文思,就是伤口经过治愈,成为了带着油墨香味的智慧。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历经苦难的豁达,超越苦难的人格力量,尽在书中,这一本《病隙碎笔》为我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

    因此,哪怕世界是奥吉亚斯的牛圈,我也敢于坚守其中,更愿意担任清扫的苦役。因为历经人生谷底,犹如死了一回,但也会因此深入地活了一场。

    这是一份苦难,更是人类的福祉。

    读《病隙碎笔》,是感悟历经沧桑后的明彻和超脱,是找寻苦难中的光明与希望,是发现那份悲壮中的灵性,是一种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

    它将永远在我的精神世界,慰藉着在凡尘中疲于赶路的心灵。

    也许,它就是我的精神世界。

    《病隙碎笔》读后感(二)

    史铁生,一个他生前我曾经关注过,却从未读过其作品的人,却在他离世后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前些日子买了他的几本书来读,《病隙碎笔》是其中之一。

    很难想象,现在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那样,对人类的终极问题作如

  • 9、 《病隙碎笔》_关于病隙碎笔的读后感3000字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扶轮问路,便是他的一生,平淡又意味深长。他残缺的身体支撑着所有饱满的思想,再将自身的苦难写成光辉的追索。

    而在他的众多文集中,我最爱《病隙碎笔》一本。

    这本书创作之时,史铁生双肾功能已经衰竭,只能依靠血液透析存活。三天透析一次,只有第二天能强忍着痛楚与疲惫动笔。他一边与病魔斗争,一边在病痛的小小空隙里记录下自己平易而精辟的只言片语。

    曾经在他的字里行间里,我读懂过人生,解析过信仰,构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如今,予我这一切的人却已走远,魂归地坛。我只能捧着这本书,想象着他的笔尖,历经了怎样的世事变迁,才能书写出这样充满哲理又乐观诙谐的句子。

    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它充满了对人生的诘问、探索与解答,解答着那些超越生命的难题。它来自一个苦难的人生,却凝聚着精神的明朗。

    在书里,史铁生老师曾经笑说,生病是他的职业,业余写一点东西。他这一生,总是此病未去彼病又来,铁生二字必定是暗合了某种意思,让他一直活着。然而,读他的东西,从来感觉不到一丝病痛的阴影,反而总是让读者沐浴在开朗的思想之中。譬如,通过生病与游历的比较,通过生病的经验,他说: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加一个更字,发人深省,教人乐观。生之为人,我们必须接受世界的全部,不能单单从中拿掉苦难。但是,我们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当你在为无法升迁或恋爱不顺而烦恼时,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却有人正在为生存挣扎。史铁生老师人生的一半都用来生病,他自己更一度认为不能直立行走是丢掉了人的特点,在大部分人看来,他是不幸的。然而,他足够强大的内心,不屈于命运的勇气,乐观的精神,让他不卑不亢地在生命路上前行凡是坚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坚定就已经是信仰的成立。

    又譬如,全书中我最喜欢的这一段话:

    痛苦和幸福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看,这本书中你可以随处找到像这样的句子。史铁生老师是幸福的,并不是因为他不痛苦。病痛折磨着他,残缺使他疲惫,痛楚是人之常情。他幸福,是因为他勇敢,超越了自身局限,他用残缺的身体去感受,去健全自己的智慧与心灵,丰满笔下的哲理与思考。他从未向神灵

  • 10、 笔仙影评

    笔仙影评(一)

    “笔仙大人,笔仙大人快出来!”几个高中女生为何要不顾性命安危进行这种有损阴德的恐怖招魂仪式?微弱的夜光下,那支竖直的笔就在那张写着几个人名的纸上自动的滑动着,那些人于是被下了咒,而呼唤怨灵的人就这么安然无恙吗?

    **这部《笔仙》我是闻名已久,但是直到最近才去看,看了才发现相看恨晚啊。还是那个时期恐怖片特有的恨,还是那些亚洲恐怖片特有的女鬼经典元素,但看完却感觉相当不错。这片和其他一些同类片给我感觉的最大不同是情节的紧凑,加上今昔隐射的故事,看完后给人的思索也是那么深刻。韩国恐怖片往往带着那么个悲剧的主题,反映的大多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人性的阴暗面。而这个《笔仙》带给我的也有几个思索。

    首先是人们对外来事物的反感。30年前的悲剧所在就在于两个从大山外的母女来到这个封闭的世界。亚洲女性,由于地位的卑微,思想的约束,生理的弱小,在社会中必然处于弱势群体。而这么一对母女,无依无靠的来到这个封闭的村子,所要面临的是怎样的苦难可想而知。如果是对普通的母女,情况可能还稍微好一点,可这对母女就是那么特别。女儿有一双令人恐惧的眼睛,看上去是瞎子,但却能观察一切。这灵异的能力带给她的不是他人的尊重与羡慕,而是那一双双厌恶的眼神,一个个冷漠的心灵,封闭的村子里不允许这么一个怪物存在,一切危害宁静与权威的事物都将被扑灭。于是,惨剧就这么发生了,女儿被蒙头烧死,母亲也被烧死与自家屋子。两个外来人死了,带给小村庄的只有那么一段不愿提起的回忆,大家都安然无事的生活。

    仇视外来物,遇到新奇事物如遇到洪水猛兽,这对生活在封闭世界的人们来说真的很常见。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天朝清末的人民,一个懵懂的时代,列强靠着船坚炮利轰开了我们这封闭几千年的封建大门,天朝上国终于降到了地面。但是广大的人民的心理是没那么快改变的,就如同笔仙里的那些民众。清末民众对待外来教徒,表现出的是极度反感,虽然有的教徒是很坏,但是大多数应该是好的,但还是发生了清末的教会惨案。人们不接受外来新事物,用的还是自己的封闭的老套思想,结果只能带来悲剧。而《笔仙》里的这段悲剧,就成了这对母女深深的恨,借着后人的笔仙招魂爆发出来。被这个社会所压抑,被众人所不齿,她们要报复这群自私自利的愚民。也是同样的死法,一是一场大火,一切都成了灰烬……

    这片给我第二个感悟是伟大的母爱。真的,亲情真的是如此的伟大,而母爱更是这里面最神圣最纯洁的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05-02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0-09

  • 2022-12-26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11-06

  • 2023-04-28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4

  • 2022-02-07

  • 2021-07-31

  • 2019-09-22

  • 2019-11-16

  • 2019-10-16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3-02-25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8

  • 2021-05-02

  • 2019-11-02

  • 2019-10-24

  • 2021-04-16

盗笔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盗笔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盗笔读后感、2024盗笔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