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专业主义读后感 > 地图 > 专业主义读后感,2024专业主义读后感
专业主义读后感相关栏目
专业主义读后感热门栏目
专业主义读后感推荐
专业主义读后感

(共 2293 篇)

  • 1、 专业主义读后感(系列8篇)

    如何撰写一份关于作品的优秀读后感呢?阅读作品时,我们会把自己代入到故事情节之中。读完一本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读后感,以下内容“专业主义读后感”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特意分享给您的。

    专业主义读后感 篇1

    内容简介: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无处退缩。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跨越国界,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区分变得更为清晰,唯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兼备的专家才能在全球化经济社会站稳脚跟。全球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为我们清晰地阐述了国际化专业人才必备的四种能力要求: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对于现代职场人士的个人职业修炼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前研一还客观地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翔实的案例和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企业和国家在复杂的前进道路上需要面临的挑战和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在当今世界格局中,这对于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的发展也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专业主义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看完了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书中对什么是专家进行了经典的阐述:专家是要控制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专家必须具备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专业主义》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专家都无一例外地将顾客放在第一位,而通过考虑顾客的顾客,可以把目标领域扩展到其他行业,这就为重新审视现有的方法提供了契机,并且有可能赢得机会,为直接的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专业主义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专业主义这本书,其实说到底,我觉得还是一本成功学的书。跟其他鼓励人的励志书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他是由一个比较权威的成功人士用较平和的语气写出来的。好像整个亚洲都很崇尚成功。我觉得我也是一个这种体制下的,说受害者也好,说被教育者也好。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追求成功,但其实究竟什么才是成功?是获得很高的声望和地位?......

    专业主义读后感 篇2

    日本的大前研一先生在刚出版的《专业主义》一书中这样问:你够专业吗,并明确给出专家这样的定义:在重新认识自身市场的过程中,专家这个词是象征性的,对于激励自己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它只能起到一个升压器的作用,大家对专家共同的看法是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自立和自主以及高绩效。

    专注决定高度

    专注是高成本的处事态度和思维方式。高成本就意味着坚持不渝的信仰

  • 2、 《专业主义》读后感

    《专业主义》读后感【一】

    看完了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书中对什么是专家进行了经典的阐述:专家是要控制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专家必须具备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

    《专业主义》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专家都无一例外地将顾客放在第一位,而通过考虑顾客的顾客,可以把目标领域扩展到其他行业,这就为重新审视现有的方法提供了契机,并且有可能赢得机会,为直接的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专家需具备的4种能力中,我最关注的是讨论的能力。因为讨论的能力不同于其他能力,他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而取得提升。全通的团队是年轻,有朝气,渴望成功的。讨论是我在团队管理中最经常用到的方法。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了解团队组员的思路和新想法,促进问题的解决和项目的进展,但是之前的讨论是不成体系的,是粗放的,看了《专业主义》,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讨论,我有了新的认识:

    避免对企业发展无益的讨论。多人的讨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引导,往往会脱离讨论的本质,偏离讨论的主题。而一片祥和,自吹自擂,夸夸其谈,对上司的吹捧和追随的行为也是要坚决予以禁止,提倡沉默并不一定是金,缺乏事实基础与不符合逻辑的意见,以保持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发言以及随声附和的态度为众人所蔑视,提出反面意见或疑问则要受人欢迎。

    讨论要符合逻辑。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建立假说,之后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讨论中的提问和反驳都必须符合逻辑,否则就会陷入诡辩的境地。讨论伊始,我们就必须对讨论的主题进行验证,确保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提问,是不能隐瞒自己的想法或歪曲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需要机智的提问,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反驳的目的不是击倒对方,而是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是为使讨论进行得彻底而充分。符合逻辑的反驳首先要守住自己不受到攻击;其次攻破对方逻辑的薄弱之处,指出对方目标的错误;最后双方共同离开最初的讨论,转移到最佳境地。

    在通读《专业主义》全书之后,很多内文标题的提出和正文的阐述我并不能够理解,常常感觉读起来很吃力,无法理解。佛说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我自己有个误区,就是希望能够从书上,从其他人身上汲取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经验,其实真正要点亮自己心灵的火,是源于自我内心的。

    《专业主义》读后感【二】

    日本的大前研一先生在刚出版

  • 3、 专业主义读后感范文

    专业主义读后感范文【一】

    大前研一是亚洲知名管理学家,这在西方管理占据管理理论主流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按道理哪里经济越发达,商业活动模式越活跃,哪里应该出第一流的管理学家。因为我相信,管理是门实证的科学,哪里的管理实践最丰富,就更容易出好的专家。从这个角度,日本出一个大前研一很正常,将来中国也应该出几个才合理。

    大前研一《专业主义》是很有名的,我一直没有看,今年才买回来,最近在公交车上总算翻完了。

    这本书有些观点现在看来,也未必全部正确,但有一个观点我是很赞同的。

    就是真正的专家是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全部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才把他们称为专家。

    大前研一一直强调真正的专家是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具有真正的全局眼光,清楚顾客对公司未来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获得怎样的服务,并为此努力,我的理解是,努力让顾客获得满意的服务,同时要使这种服务在公司的可承诺能力之内。所以专家不允许妥协,要找到共赢的路真的是伤脑筋。

    大前研一关于授权的观点也很精彩,授权者应该在认清下属的能力和技能并考虑到此人今后发展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权限范围。说白了,你授权一个人就要想清楚如果此人不能适当运用此权力的后果,不能事后责怪,而前期毫无心理准备。这样的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大前研一说授权就是对下属进行投资。这个想法也很好。

    大前研一认为专家绝不认为自己的本领的绝对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这非常对,我也经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多看到一点就以为自己是专家,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努力才能保持我专家的优势。我现在研究网络一年半了,我很快被很多人认为是专家,但我自己应该清楚,离一个全面的专家,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大前研一强调专家要有预见能力,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未来,这样才能先行一步。为此真正的专家要享受变化。甚至不怕失败,执着探索,这点要求可以讲,大前研一说的不是普通的技术专家了,这方面的能力不太可能快速过时。能把握未来趋势的人是非常厉害的。

    不过一个矛盾的地方,大前研一提出磨练直觉能力,这和他强调理性思考就矛盾了,感觉大前研一仿佛希望一个专家是一个完美的人,什么都全面,这不对,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前研一,我们不能用做不到的标准要求每一

  • 4、 读后感专业主义通用

    读后感大全内容专辑推荐:“读后感专业主义”,敬请浏览。

    读后感专业主义 篇1

    即便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也能让我们有所收获。

    我与大前研一的这本《专业主义》之间,就发生过这样一段误会。之前,因为有豆友的推荐,以及豆瓣上对此书的介绍,自己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等到读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本书中所说的专业,与自己心目中的专业,根本就是两回事。

    事实上,我所原本想象的专业,确实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当然,这种专业技术人员也可能包括管理、金融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在内。大前研一所说的专业,则完全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可以说与通常的专业概念并行的一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既可以为普通员工所掌握,也可以为职业经理人应用,只不过后者比前者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更甚一些。

    这本书的一个小小的遗憾是,尽管以上能力十分重要,但书中除了提出一些基本原则外,并没有就如何培养这些能力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依然是观念层面的,虽然它委实可以给你以某种重要的启发,但除非你拥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消化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否则,你很可能难以从中得到切实的帮助。

    也许,大道归于简单。结合种种具体而生动的人生,大前研一的这些观念,终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带给我们无穷的助益。

    无论如何,开卷有益。

    读后感专业主义 篇2

    《专业主义》通篇讲述了什么是“专业主义”及专业主义的“专家”所应具备的能力:专业方面的权威、顾客第一位的理念、先见能力、逆行思维能力、讨论的能力及对纪律的恪守。我想大前研一先生对专家的定义是否过分严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了衡量自己的标准,并以此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进步。全书让我获益非浅的是两点:一是对事业的信仰;二是在逆向思维中再次构筑事业。

    一、职业的信仰

    以前我们理解职业经理人这个称谓时,更多联想到的是职业在诸如管理、沟通、执行等专业技能方面的强势,而一直没有在意它应该有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即职业经理人应该有一种对于其所事职业的信仰。更专业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天职,也是职业经理人的终生信仰。

    在没有阅读《专业主义》之前,我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认识误区。我一直认为所谓的专业更多是一种技能,一种超群的技能而已,所以各行各业都真实的存在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竞争角色转变。造成这种角色转换的根本原因,或许是公司作

  • 5、 大前研一《专业主义》读后感700字-人人都可以成为专家

    很快翻完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很久之前准备看的一本书,一直没有看,这次把坑填上。书太多,读不完,本来想直接pass掉的,但想着肯定也是之前有人推荐才进的自己的阅读清单,因此就快速浏览了一遍,如果让我推荐的话,2-3星,最多3星了(总分5星),以上评价纯属个人偏好,完全主观,读者自行评判。

    作者在第一页就开宗明义把自己认为的专家的定义放出来了,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这个定义有点长,我试着用简单的话来翻译翻译,作者说所谓的专家是指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崇高的道德,理性并且自制,以顾客为中心而且能持续学习进步的人。如果你能理解和明白这个专家的定义后,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就不用看了,后面作者在用各种事例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来逐一解释他开篇对专家的定义中的6个条件。

    书中提到的一个关于预言的自我实现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有点类似于索罗斯说的反身性理论,就是指参与预言的人会在预言的影响下产生行动,并最终使预言变成现实。再简单的来说就是你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作者作出的一个预言是专家阶层的实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这个预言会不会实现我不知道,但我觉得针对个人,如果你想成为专家的话可以参考作者设定的这些标准,并给自己设定一个预言,最终去实现他。

    大前研一作为一个商业专家,这本书更多着眼于日本的产业和企业这种大而全的东西,但从宏观中我们也能看到作为个体的我们需要掌握即将到来的专业社会中我们需要的技能,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将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拿过来进行参考和借鉴,而不用自己去碰个头破血流。

    关于这本书我想说的就这么多了,祝愿大家人人都能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为人生寻找意义,为社会贡献力量。

  • 6、 专业店长读后感
    专业店长读后感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去看这样一本书,不过从这本书里面,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作为一个店的店长,她要管理好一个店铺,而经营一个店铺所组织的结构也就是由店铺、店员及货物所构成,这也是我们学习到零售业铁三角,这三者也是区分不开。很多企业现在都发现,店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于一个门店的持续经营往往显得非常重要。以前,很多企业都认为,一个好的店长只要会卖货,能把货品销售出去就行。但现在评价一个好店长的标准不仅仅是会卖货了,更多的是看他的管理,看他能否带出一个好的团队。 这些对店长、店员,以及整个团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一个专业店长,首先要认清她自身的角色,是非常重要,而要达到这样的一个角色,需有个成长的历程。 首先我们要认清店长与店员的要求差别在哪里? 店员的主要职责是掌握商品,与顾客面对面沟通,根据顾客需求向顾客推荐所需要的商品,从而让顾客满意而归。 而店长的要求就是人与人的直接沟通,同时要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及领导能力,让店员有个清晰目标共同努力,来完成所期望值,这里有个商品专业知识也是缺不可少的。 这就是店长与店员之间的差别。作为一个店长,不是优秀的导购员就能提升为一个店长,也不是一个店长就能做好一名优秀的导购人员,也就是说做为店长一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它。世界上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人,不是所有性格的人都适合做某一项重要工作的人,而有些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环境、人物的影响可以改变,而有些人是无法改变得了,对于企业来说,所以在选择一个适合做这个企业的人,经过塑造及培养成为一个店长的可能性比你选择一个性格本身不适合这个的人,比你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时间、财力去塑造她,成功的可能性要大的非常多。 其次作为一个店长应具体什么样的素质? 1、要有归属感,忠于公司:作为基本职业人,一个人要受别人尊重,一定要懂得去尊重别人、懂得尊重自己,才会受人尊重,如果说连自己的行为都不尊重,你是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另外对于知识,有知识并不代表有多大的文化,知识是在前校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给你的,而文化是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后天的学习掌握大量的文化,文化也来自于社会,不是来自于学校书本、文凭,从而牵扯到一个人的素质,所以这也是不相符的。 2、主动、力求上进:作为一个店的领导者
  • 7、 《专业店长》读后感

    有关《专业店长》这篇书籍,还是通过公司内部学习后,深受启发,学习完之后本人收益匪浅。

    作为一个店的店长,她要管理好一个店铺,而经营一个店铺所组织的结构也就是由店铺、店员及货物所构成,这也是我们学习到零售业铁三角,这三者也是区分不开。很多企业现在都发现,店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于一个门店的持续经营往往显得非常重要。以前,很多企业都认为,一个好的店长只要会卖货,能把货品销售出去就行。但现在评价一个好店长的标准不仅仅是会卖货了,更多的是看他的管理,看他能否带出一个好的团队。

    这些对店长、店员,以及整个团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一个专业店长,首先要认清她自身的角色,是非常重要,而要达到这样的一个角色,需有个成长的历程。

    首先我们要认清店长与店员的要求差别在哪里?

    店员的主要职责是掌握商品,与顾客面对面沟通,根据顾客需求向顾客推荐所需要的商品,从而让顾客满意而归。

    而店长的要求就是人与人的直接沟通,同时要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及领导能力,让店员有个清晰目标共同努力,来完成所期望值,这里有个商品专业知识也是缺不可少的。

    这就是店长与店员之间的差别。作为一个店长,不是优秀的导购员就能提升为一个店长,也不是一个店长就能做好一名优秀的导购人员,也就是说做为店长一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它。世界上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人,不是所有性格的人都适合做某一项重要工作的人,而有些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环境、人物的影响可以改变,而有些人是无法改变得了,对于企业来说,所以在选择一个适合做这个企业的人,经过塑造及培养成为一个店长的可能性比你选择一个性格本身不适合这个的人,比你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时间、财力去塑造她,成功的可能性要大的非常多。

    其次作为一个店长应具体什么样的素质?

    1、要有归属感,忠于公司:作为基本职业人,一个人要受别人尊重,一定要懂得去尊重别人、懂得尊重自己,才会受人尊重,如果说连自己的行为都不尊重,你是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另外对于知识,有知识并不代表有多大的文化,知识是在前校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给你的,而文化是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后天的学习掌握大量的文化,文化也来自于社会,不是来自于学校书本、文凭,从而牵扯到一个人的素质,所以这也是不相符的。

    2、主动、力求上进:作为一个店的领导者,要主动、积极帮助他人,努力进取,通过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来学习并累积知识,提升自己。

    3、具备责任心:要了解

  • 8、 专业书籍读后感

    专业书籍读后感(一)

    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找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

  • 9、 专业电影影评

    专业电影影评(一)

    《小时代》影评

    2013年6月27日,既之前颇具噱头的超前点映后,新锐导演郭敬明亲手将自己的作品转换成电影正式推上银幕。影片卖势一片大好,但业内褒贬声的激烈交锋却将这样的爱情片变成了战争片。

    而这些争执者或许不该忘记,无论什么样的声音,带给商人角度郭敬明的都是票房。

    热闹的东西在电影界就是票房。拍电影无论初衷是什么,最终收割的都是票房。所以,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郭敬明把自己的梦幻小说带进了现实理论,这很成功。

    总的来说,从电影的艺术讲,从一个故事角度讲,这是一部相当失败的电影。我的评价基于我的双重身份,我是一个影评人也是阅读《小时代》作品五年的读者。

    精致的外形与粗糙的刻画是一部电影最为可悲的地方,而电影《小时代》正好是个典范。郭敬明最大的失误在于,在一部电影里太过追求吸金和表现更多东西,这种贪心导致镜头切换过快,忽略观众情绪过渡的时差,使得电影看完后感觉平平,毫无质感。

    演员的演技是电影的刻画的核心,此次参演《小时代》的电影演员不能草草定论其演技,但在这个故事里刻画的轻浮虚空,无法深入人心。在其早期的宣传片营销中,可以明确感到演员们尊崇导演的演绎心态,把角色定位在要刻画出什么人物类型,而不是刻画好什么人物。这是第二失败。

    第三,电影情节错位不顺。一个故事就像一股水流一样,自然流淌下来,才会舒服。但《小时代》混乱的穿插虽然可以造成繁复的节奏感,然而其中编排不当严重失去了故事的自然性,变得非常糟糕。

    至于价值观的差异,已经超出电影本身,在此不予讨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就一部电影说,一个描绘浮空人物和情感制作粗糙的电影,显然难以让人肯定。

    专业电影影评(二)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

    讲述成长的故事几乎已近习成一个创作母题,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导演都在用自己独到的目光演绎成长的故事。而影片《十七岁的单车》正是王小帅用自己独特的目光对成长故事这个创作母题新的演绎。表现了一种被权力压制下的残酷的青春。

    崔林和李滨

    影片《十七岁的单车》讲述了外来务工人员小贵和城市居民小坚因一辆山地车而引来的诸多青春琐事以及他们为解决这些事情而做出的种种举动。在影片中,王小帅借飞达快递公司经理的话讲出了山地车不再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资本和权力,是农民小贵融入城市生活,为公司赢得良好信誉的资本,更是小坚在同学们面前表现炫耀自己的权力。

    小贵作为一个农民工,

  • 10、 专业影评范文

    专业影评范文(一)

    《一级恐惧》范文

    怀着对法律的崇敬,总认为法庭是一个发掘真相还世间正义的地方,而影片开头,就赤裸裸地告诉观影者:想讨回公道就去妓院,想受人凌辱就去法庭。在这部影片中,一场以正义为名的审判,所谓正义与邪恶的交锋背后充斥着各种人性的丑恶面,大主教的伪善,律师的名利,州检察长的私利,女检察官的职位。而这些人统统都在这个法庭上遭受凌辱和审判,唯独真正的凶手最终逃离了法律的制裁。且不讨论艾伦杀死大主教的行为是否师出有名。来看一下这部影片中所反映的美国司法制度,讨论一下最终凶手没有收到法律制裁的制度因素。

    辩诉交易制度:从影片的一开始,马丁律师就开始与州检察长为他的委托人潘乔伊进行辩诉交易。检察官助理愤怒地指出,潘乔伊是个亡命之徒,贩毒、敲诈、洗钱。看起来是十恶不赦之徒,然而马丁律师强调了涉嫌,这个词不仅体现了无罪推定的原则,更是基于律师对于检方证据不足,指控很难成立而胸有成竹。在证据不够充分的时候,检察官更倾向与选择辩诉交易来避免败诉的危险。果然检察官提出了他的价码:一百五十万,他得离开本州。马丁律师在与潘乔伊交流中,也告诉他最好要接受这个建议,除非他想用两年时间上诉。辩诉交易制度在此看来是一个三赢的模式。检察官不用承担高成本审理后,嫌疑人被判处无罪的风险,能够致力于更加严重的犯罪的诉讼。而嫌疑人也免去了长年累月的官司之苦,避开较重的刑罚。而代理人也可以在最后确定的嫌疑人支付的金额中获得四成(该影片中对该案的提成)。之后影片又提到:潘乔伊表示,两个月前,警察找到他,要他帮助警察指控阿德马蒂纳,然后提出交换条件,也是让他离开本州(而不追究他的犯罪行为)。这是采用辩诉交易的另外一个原因,为了在对其他更严重的犯罪的起诉中获得该被告人的合作。

    所谓的辩诉交易,是指检察官与被告人或其辩护律师经过谈判和讨价还价来达成有被告人认罪换取较轻的定罪或量刑的协议。辩诉交易制度是最能反映美国刑事公诉职能特点的制度之一。美国的检察官公诉职能的独断性表现于此。辩诉双方达成协议之后,法院便不再对该案进行实质性审判,而仅在形式上确认双方协议的内容。如今美国有90%的刑事案件是通过辩诉交易制度完成的,也就是说,事实上需要陪审团进行法庭审判的案件只有10%。这对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美国前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曾说,如果辩诉交易在所有案件中的比例从当前的90%降到80%,就

  • 2019-11-06

  • 2019-10-17

  • 2019-11-11

  • 2019-10-19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0-17

  • 2019-11-08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1

  • 2023-02-15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12

  • 2019-10-12

  • 2019-10-20

  • 2019-10-09

  • 2019-10-12

  • 2019-10-20

  • 2022-11-12

  • 2023-02-24

  • 2019-10-03

  • 2022-01-05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30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28

  • 2019-11-06

  • 2023-06-17

专业主义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专业主义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专业主义读后感、2024专业主义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