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 > 地图 >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2024中国美术馆观后感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相关栏目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热门栏目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推荐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

(共 6208 篇)

  • 1、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精选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在观看了的后,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中国美术馆观后感精选,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篇1】

    周四公司组织去参观了中国美术馆,上次因为五一之后调休闭馆,所以错失了一次机会,这次参观的时候展品已经换新的了。

    主要展出的是颜仲先生的木刻版画,相对于大家比较熟知的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等,版画应该是比较少见的,那么就简单地带大家了解一下我国的版画。

    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其实版画的历史非常悠久,在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版画也随之出现,以木刻为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古代的版画主要用于满足民间传播信仰、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年画的印制。因为实用、方便、美观,木版画引起了上层的关注和文人的重视,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几乎无处不用,民间印刷非常活跃。

    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的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

    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颜仲先生(1930—2008,原名颜中仁,浙江富阳人)就是我国文化名人木刻肖像创作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带有很强烈的革命时代气息,创作的人物肖像囊括了东西方的文化、思想、政治大家,代表作有《鲁迅像》、《瞿秋白》、《巴金》、《郭沫若》、《歌德》、《雨果》、《爱因斯坦》和《列夫·托尔斯泰》等。颜仲先生不仅同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更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木刻肖像,多用作

  • 2、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700字集锦11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写观后感呢?你不妨看看中国美术馆观后感700字集锦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篇1】

    大家期待的校外教学终于到了,同学们莫不兴高采烈的,这次我们前往的地方是“美术馆”,也让我们接受了这美好的艺术薰陶。

    这次的参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太极广场里的作品“前进者”,它刻画入微,把深沉的哲学,以雕刻来简单的表达,每件作品所展现的气势,也都使我觉得彷彿置身于态及境界之中。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得的地方是─儿童艺术中心,它是一个结合户外景观的多功能场所,里面还有一个“戏水池”,那儿装设了一个机器,只要往下压就会喷出水来,我们一个接一个去操作,因为水柱很强,所以连站在旁边的同学,衣服都被淋湿了;那儿不但可以玩水,还可以在墙壁上用“水”涂鸦,侵泡在“儿童艺术中心”,艺术是一件轻松、自然、愉悦的事。

    紧接着我走进了艺术长廊,彷彿是走进一处能供你自由而随兴的创作空间,这是开放给新一代的艺术创作者来现场自由挥洒的地方,每面墙壁都色彩缤纷,所以使“艺术长廊”成为馆内一处最绚烂夺目的创作天地。

    这次的校外教学让我获益良多,不但看到许多精雕细琢的雕刻品,也让我认识了许多鼎鼎有名的雕刻家,下次如果还有机会来到“美术馆”,我一定要好好的再欣赏一遍,让自己能再度感受大师的风采。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篇2】

    今天,老师带我们参观美术馆。步入美术馆的第一秒起,那场面旧深深震撼着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金发的、黑发的、棕发的;蓝眼珠的、绿眼珠的、纵眼珠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简直像“人种展览会”。

    高大的隔板把整个美术馆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抬头望见那极富有艺术美感的灯,使我觉得好像走在时空通道中。我眨巴着眼,嘴巴张成“o”字形:不愧是美术馆,真是气派啊!可又不得我多看,同学们已经把我拉进了展区。

    哇!我突然发现原来不但人多,而且人们看画姿态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弓着身子,把脑袋凑近画作,仔细地看,好似在批阅重要的文件;有的人则相反,离他们要看的画有一段距离——他们看画不是很在意小细节,而是在意整幅画的效果。而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唉,真不是一个级别的。但不管怎么说

  • 3、 有关中国美术馆现在有什么展览范本汇集7篇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中国美术馆现在有什么展览范本汇集7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中国美术馆现在有什么展览 篇1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参观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很大,我们决定从风筝展开始看起。风筝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它们可以被制作成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形象。这次展览中最大的风筝是板鹞“观音全图”,它高2.4米,宽2.4米。最小的风筝是《张飞脸谱》,只有一公分见方,但系上风筝线居然还可以飞起来。小荷作文网最引人注目的悬挂在天花板上一只长10米的风筝,人们把这只风筝设计成“龙”的形状,威武极了!小荷作文网在美术馆同期展出的还有年画展、莫高窟壁画展等。今天的风筝展让我大开眼界,原来风筝可以如此多姿多彩呀!

    中国美术馆现在有什么展览 篇2

    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藏有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和绘画最为出色。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爱的是“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和一幅名为“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虽然我很早就听说过景德镇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没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这件瓷器是在高温中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间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画着一朵朵牡丹,幽雅可爱,徐徐如生,我好像透过玻璃橱窗已经闻到了朵朵花香,让我如痴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丛中嬉戏。

    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离开,唉!假如我家也有一个那该多好碍….当我还沉浸在瓷器馆里那交相辉映的瓷器精品中时,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那就是中国厅代绘画馆中的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

  • 4、 广东美术馆观后感

    广东美术馆观后感 早在老师刚推荐我们去广东美术馆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广州美术馆参观一下。无奈天气原因和学习和工作上的各种阻碍,没能在期末之前去广东美术馆参观真的非常遗憾。然而又不能辜负老师的心意,只好暂且通过网络浏览一下广东美术馆的展品了。 广东美术馆最新的展览是赖少其诞辰百年的作品展。展出的内容包括:大道之象、意写天地、师法自然、出入古今、天涯遊踪、木石铿锵、碑风帖韵。由于我对美术方面的了解知之甚少,因而并不了解赖少其先生在中国艺术上的造诣。但通过网络,我了解到:赖少其先生以自己对传统徽派版画和新安画派的独特理解,创作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新徽派版画。他还建立其含天真与苍茫、单纯与丰富、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新黄山画派的独特艺术语言。古稀之年后,赖少其通过一次次的艺术革新不断挑战、颠覆和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与艺术面貌:丙寅变法为他过往遵循古法与自然观察来表现山川大美之道的艺术程式,注入了一股充满心性神气的清新气息;到了耄耋之年的他倾其生命力创作的过百幅极具张力、超脱形外的绚烂杰作,使他的艺术精神超然于一切,真正进入了一个艺术大自由的境界。 我觉得了解赖少其先生的艺术造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赖少其先生的作品的理解。个人的理解是一种独立的主观感受,不应该被别人的观点和评价而忽略了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思考。 我觉得赖少其先生早期的绘画作品,虽然也非常的有个性,但相对于丙寅变法后的绘画作品,艺术风格就没那么突出了。在这里,我主要想讲一下自己对赖少其先生丙寅变法后的作品的看法。从赖少其先生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赖少其丙寅变法之后的作品,色彩上具有印象派和西方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却又是完全的中国画,他既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个大连环结构的理解,又注重结合自我的个性和性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对研习对象做出审美的价值判断。 以赖少其先生的《日出》为例,我觉得《日出》这幅作品在色彩上具有印象派和西方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却展现出了中国画的意境美,在色彩和意境的结合下,《日出》就这样诞生了。它不像印象画派的画作那样写实,缺乏个人的主观感受,又和传统的中国画色彩朦胧单调的画面。欣赏《日出》,感觉就像身临其境,仿佛能够感受到初升的太阳散下来的的光辉。 除此以外,《百丈泉》也是赖少其先生丙寅变法后的作品。它也很好地结合了中西绘画的特征,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画家的艺术风格。在色彩上,赖少
  • 5、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1500字

    整个北魏西魏篇最主要的就是介绍了佛教壁画,而佛教壁画中最有名的,就是敦煌的千佛洞。处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早期壁画由西域印度传入,然后逐渐被汉化,所以北魏时期的壁画用色强烈大胆,不太重视线条,人物形象和建筑风格都迥异于中远汉文化,更像是外国人。作者举例:《尸毗王本生图》、《鹿王本生图》、《萨埵那太子本生图》。

    西魏时代:1色彩和线条被巧妙的应用(《得眼林》故事画);2绘画风格上,汉族的人像造型、服饰、建筑形式,不断被加到印度的式样中去,甚至连原来的印度佛教,也开始融入了中国原有的本土宗教和信仰,混合成一个新的神话世界。(《说法图》);3除了宣扬佛教,汉代传统绘画中对生活的写实风格,逐渐再现(《野牛图》、《射猎图》)。

    对于这两章的理解,个人觉得作者讲解的已经很通俗易懂,实在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了。如果一定要需要补充的话,大概是这后面的时代背景。北魏西魏是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朝,而不是最开始的魏。最开始的魏是指曹魏政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所属的魏国。曹魏取代汉朝建立魏国,之后被司马炎取代,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此后西晋朝廷发生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西晋皇族为争夺统治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最终由东海王司马越获胜,共历时十六年,对统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认为是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西晋灭亡后,北方的贵族和部分汉人开始南渡,即有名的衣冠南渡,他们在中国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

    中国北方则进入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史称十六国。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京、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本章所说的北魏是由就是由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的祖父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而来。后他改称魏王,于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此后东晋数次派兵北伐,最终被大将刘裕趁机做大,借助平息东晋内乱的机会,成功夺得帝位,建立南朝宋政权,史称刘宋。刘宋建立19年后,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结束了十六国的混乱,建立了北朝政

  • 6、 中国美术史 读后感(3)篇
    中国美术史 读后感 第(1)篇

    两星,微信读书以来之个人评分最差书籍!

    吹的成份不少,史料堆砌有功,错讹俯拾皆见,无图亦无真相,长篇转引疑似剽窃,面目可憎再拦腰砍掉一半印象分,建议跳读部分内容。

    恩格斯说过:“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研究中国美术史,应该努力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方法,既要论从史出,又要史论结合。

    个人愚见,在中国文明史上,美是灿若星河到处存在的,历朝历代也不乏善于发现美的著名眼睛。事实上,不但在美学家的著作中,而且在历代的著名的诗人、画家、戏剧家传世论著中,都有丰富的美术思想,比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谢赫《古画品录》,皆为后来文学理论和绘画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

    往深里探究,因着儒家传统要旨,古代文化人向来诸艺合体、一专多能,以致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雕塑、建筑诸门类,互相影响,水乳交融。宗白华先生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的灵境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而“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

    没有多说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学习中国美术史,因其特殊的意蕴和趣味,自然应当多方面狠下气力……

    中国美术史 读后感 第(2)篇

    说实在的这本书如果作为入门级,有些地方是难了点。一些专业的名词和说法,作为一个外行人有点看不懂,不过怎么说呢,这也属于基础的知识吧,要了解点的。

    读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在书画同源这一部分,以前上过中国水墨画基础课,所以是有点感触的。

    还有雕塑这节,没有看之前觉得中国的雕塑是啥居然想不到,看了之后就像拉开了一道帘子,一道我的眼睛和生活之间的帘子,让我看到古往今来各个方面的雕塑。大到石窟山刻,小到微雕核雕,远到象牙木雕,近到大门房檐上的镇。真的印证了一句话:生活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中国描写瓷器的词汇很美,但是美不过真正的瓷器。以china之名命名中国,名副其实。不管它本来的渊源。

    有机会要去景德镇一次,去看去触摸这鲜活千年的美物。

    这书应该本来有很多插图的,但是电子版却没有,但是有图下面的描述在正常的句子里,看的时候就会很怪异。其他个别错别字估计是做电子版的时候的问题,其他很好。

    中国美术史 读后感 第(3)篇

     

    此书我独爱绘画与书法二章,原因有二:一则对这两者略有研究,我对美学的思想启蒙还是源于书画这两者;其二,两者所寄托的诗

  • 7、 《中国美术家的故事》读后感
    《中国美术家的故事》读后感 本书介绍了十位美术家,他们是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吕凤子、徐悲鸿、陈之佛、潘天寿、丰子恺、张大千、傅抱石。有的出身寒门,有的为富家子弟;有的自学成才,有的曾留学西洋;有的专攻中国山水画,有的中西画都很擅长……可有些他们是共同的:他们都在生活和艺术的道路上历经艰难坎坷,奋力拼搏;他们都是在继承前人又锐意创新的前提下取得成功的;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时刻把自己的艺术和生命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读完这本书,从这些术家们的成才之路和人品艺德中得到许多启示,透过他们的成就窥见中国现代画坛的面影;获得了一些关于国画、油画、漫画等方面的知识。比如: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齐白石与虾结缘,始于湖南湘潭旧居旁的“星斗塘”,塘中水草皆丰,鱼虾成群,那种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他提供了众多的写生对象,多年的乡间生活,辛勤劳动带给他执著,神奇诡秘的大自然赋予他灵性,祖母对他浓浓的关爱,邻里乡亲对他的栽培,都为他意趣盎然的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儿时的齐白石常在星斗塘内玩耍,池水中的众多鱼虾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他五岁左右在塘边玩耍,见大虾不可得,就用麻线拴坨棉花去钓,居然将虾钓了起来,使人感到其趣无比,有天傍晚他在塘边洗脚,脚还被虾钳破出了血,这些事都成了他老年生活甜蜜的回忆,齐白石的虾,虽寥寥数笔,却生动传神,跃然纸上,令观者叫绝。齐石白自己也骄傲的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浅,几十年方得其神。” 他画虾最初是学的朱雪个、李复堂、郑板桥等人,六十岁前主要摹古,多是单只,形象动态单一,画得并不成熟,这是第一阶段——略似。 从六十二岁开始,他在案头水盂里蓄养长臂青虾,每日数次进行细心观察或写生作画,对虾的结构和各种动态进行认真研究。以写实为主,外形很像,但精神不足,头胸部没有变化,眼睛为小黑点,腹部五节,小腿十条,触须六条呈放呈放射状无变化,仅注意到外形上的逼真,看不出虾的动感和半透明的质感。这是第二阶段——逼真。 到六十六岁,他对虾的动势和神态作了进一步细致的观察,熟悉了虾前进后退、急游缓游、斗殴跳跃等多种情态,利用生宣纸的特性,在表现技法上作了更深一层的研究。用笔用墨变化增多,虾体开始出现透明质感,头胸前端有了坚硬感,腹部第三节拱起以强调“虾公背”,长臂钳分出
  • 8、 美术馆观后感五篇

    观看一部影片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在观赏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那么该要如何写好作品观后感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美术馆观后感五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美术馆观后感【篇一】

    昨天下午,妈妈带着我,参观了宁波美术馆—“人与自然”大型科普展。

    我一进入展厅大门,就被面前的巨大恐龙给吸引住了,体长26米,身高足有9米的亚洲最长最完整的马门溪龙,而旁边只有1米出头的鹦鹉嘴尤其显得袖珍了很多,它半直立的后肢和灵巧的前肢让人觉得家里的小宠物一样。

    据展区的阿姨介绍,马门溪龙以植物为食,是在四川省井研县发掘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动物,它四足行走,身体笨重,行动迟缓,估计体重达60多吨,生活在1亿6千万年的早期。

    一旁的鹦鹉嘴龙是角龙中最为原始的型类,是后来长角角龙的最早的祖先。在至今发现的鹦鹉嘴龙个体长超过2米的很少,身体都比较轻巧,并且前肢明显短于后肢,主要依靠后肢来走路,牙齿平滑,以植物为食,是恐龙家族中的“小不点”。

    走进右边的三号展厅,这里有7条大大小小的'恐龙,此外,值得一看的还有一旁的一窝30多个恐龙蛋,是目前为止中国出土最多最完整的恐龙蛋。

    还有人体展览区,展区陈列着72件人体各器官标本,有九大系统展览:运动系、消化系、呼吸系等,有彩色分辨头盖骨,用不同的颜色将人的头盖骨的各部分分解开来,还有髋关节、骨盆、畸形的胎儿……

    更有意思的是凡进入展区的参观者都有一张答题纸,如答对了,就可以赢得一份纪念品,并有机会获得恐龙蛋呢!

    这次的参观让我学到不少课外知识,也让我喜欢上了科学,更让我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美术馆观后感【篇二】

    在春雨的抚摸后,空气更加清新,万物更加富有生机。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随着父母来到了美术馆门口,准备参观美术馆。

    我们随着人群排起了长队,而我的心情也十分激动,每当想到我马上就能看到世界著名画家的作品时,就恨不得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我又看了看别人,他们也与我一样,把心情挂在了脸上。

    很快,我们便进入了展厅。虽然展厅里人山人海,但是秩序却井然有序。所有人都在与画中的人物交换眼神。我也来到了一幅油画前,来欣赏它。

    这是一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油画。可当我走近了它,仿佛

  • 9、 美术馆观后感悟6篇

    栏目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美术馆观后感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对于文章撰写,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网络上有很多我们可以参考的免费范文。范文里面的很多亮点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

    美术馆观后感悟 篇1

    今天我去了工艺美术馆,它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源泉。

    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们走进第一展室,这里是陶塑的天地,那里有300件鱼尾瓶,钧窑双龙戏珠瓶,那活灵活现的瓷大象、瓷山猫,还有那栩栩如生的十二金钗瓷人。“曹聪,快来呀!”随着妈妈的喊声我匆匆忙忙地走进了第二展室。忽然一只下山猛虎向我扑来,我转身就跑。一个年幼的小妹妹说:“哥哥,你怕什么呀?”我扭过头,仔细一看,噢,原来是湘绣《虎》。

    只见这只虎左脚插在水中,张大了嘴,两眼平视远方,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虎呢!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啊!我不禁想到,艺术家们要用多少心血,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制造出这么精致的珍品啊!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做什么事总不肯下苦功夫。我暗下决心:以后做事一定要有毅力,不再半途而废。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进了第三展室了。这里可以说是宝中之精华,四大国宝就在这里展出像有《四海欢腾》,《岱岳奇观》,《含香聚瑞》等等。艺术家们还雕刻了菊花、腊梅、牡丹、月季等四十多种花卉。我心中暗暗称赞:真棒!这时一位外国友人说:“中国艺术品ok!”说着,外国友人便挑起了大拇指。

    回到了家。但“中国艺术品ok!”这句话总回荡在我耳边,外国友人那挑起的大拇指总浮现在我眼前。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

    美术馆观后感悟 篇2

    一天,下着毛毛细雨,我和妈妈参观了上海美术馆。一进展览厅,琳琅满目、惟妙惟肖的画儿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有一幅画名叫《迟到的人》,画面上有一个美丽的少女正在伏案沉思。她穿着黄白相间的纱裙,静静地坐着,她的脚边安静地卧着一只可爱的小狗。这幅画形象逼真,令人浮想联翩。这位美丽的女孩是谁呢?她在想什么?她在等什么人?那个人为什么迟到呢?

    再往前走,一幅名叫《雨中》的油画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两个活力四射的少女冒着倾盆大雨在赶路,她们没带雨具,只好把书包顶在头上挡雨。风雨中,女孩飞奔的脚步溅起了一路的水花。屏住呼吸,闭上眼睛,听!我仿佛听见了女孩银铃般的笑声久久地回荡在空气里。还有一幅画名叫《果园的阳光》。画面上,果实累累的果园

  • 10、 美术馆参观后感(9篇)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应该怎么写好一篇的观后感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美术馆参观后感(9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术馆参观后感(篇1)

    暑假里,我们来到拓福美术馆,参观了第二届亚洲漆艺展。在这里,我们不仅观赏了精美的漆艺作品,还学习了丰富的漆艺知识。

    讲解员首先为我们系统讲解了漆器的知识:从原材料“大漆”的采割,到漆器的发展、分类和技法等。原来,漆艺的历史居然比汉字还要古老呢,而且足迹遍布全球,真是大开眼界!

    “生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白色乳胶状汁液,经过纱布过滤杂质,再加入各种天然矿物颜料,就形成了制作漆器的五彩缤纷的天然涂料,无毒无害,还具有特殊的漆香味呢。”讲解员娓娓道来,“你们知道吗?最早漆器的用途是防腐,现代它已逐渐演化为一门艺术,更注重审美及工艺。”

    介绍完了漆器制作工艺,讲解员又带领我们来到了展厅。进入展厅,我们立刻被琳琅满目的漆艺展品吸引住了:一件件工艺精美的漆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漆画映入我们的眼帘,令人目不暇接。

    “现代漆艺分为平涂、镶嵌和指绘等形式,这件展品巧妙结合了这几种创作形式,采用了脱胎、贴蛋壳和螺钿镶嵌等漆工艺;颜色的层次感来自于漆料的多层覆盖。”讲解员眉飞色舞补充道,“由于材料与工艺复杂,完成一件漆艺作品少则需要三个多月,多的长达一两年哩!”真没想到,每件漆艺作品,无不凝聚着漆艺师的智慧与心血。我们凑近展品,仔细端详每个图案,谁也不忍伸手触摸,生怕划伤了它。

    聆听着讲解,我们一路观赏了各式各样的漆艺展品,有美轮美奂的漆茶具,有精巧细致的漆文具、漆首饰、漆香具等,还有典雅实用的漆家具。最吸引我们的就得数栩栩如生的漆画了:你瞧,越南大师的《两姐妹》,身着民族服饰的两姐妹正弹奏民乐,温婉随和的神态与古典式的背景相得益彰;韩国大师的《岛系列》以绿色为背景,三角形代表小岛,简约风格中透着清新与自然……

    最后我们来到福州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华的脱胎漆器瓶《空》前,讲解员为我们揭示了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原来“脱胎”是以泥土、石膏等制成坯胎,然后用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留下漆布器型,再经过上灰底,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了

  • 2023-05-04

  • 2022-07-13

  • 2022-09-07

  • 2023-02-08

  • 2022-12-14

  • 2022-12-26

  • 2022-12-17

  • 2023-02-05

  • 2023-01-17

  • 2023-01-17

  • 2023-02-08

  • 2023-01-30

  • 2023-02-03

  • 2023-02-06

  • 2022-12-16

  • 2023-01-25

  • 2019-10-28

  • 2022-09-23

  • 2023-01-27

  • 2022-11-20

  • 2019-11-02

  • 2023-01-05

  • 2019-10-28

  • 2023-01-06

  • 2019-10-11

  • 2023-02-13

  • 2023-01-29

  • 2023-01-04

  • 2023-01-24

  • 2023-06-30

  • 2023-02-04

  • 2023-04-20

  • 2022-12-14

  • 2023-01-12

  • 2023-04-04

  • 2023-01-21

  • 2023-01-13

  • 2022-12-18

  • 2019-10-23

中国美术馆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中国美术馆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中国美术馆观后感、2024中国美术馆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