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国美学史读后感1500字 > 地图 > 中国美学史读后感1500字

中国美学史读后感15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1500字。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喜好,读好书则是我们做人的行动指南。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中国美术史》读后感1500字”,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整个北魏西魏篇最主要的就是介绍了佛教壁画,而佛教壁画中最有名的,就是敦煌的千佛洞。处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早期壁画由西域印度传入,然后逐渐被汉化,所以北魏时期的壁画用色强烈大胆,不太重视线条,人物形象和建筑风格都迥异于中远汉文化,更像是外国人。作者举例:《尸毗王本生图》、《鹿王本生图》、《萨埵那太子本生图》。

西魏时代:1色彩和线条被巧妙的应用(《得眼林》故事画);2绘画风格上,汉族的人像造型、服饰、建筑形式,不断被加到印度的式样中去,甚至连原来的印度佛教,也开始融入了中国原有的本土宗教和信仰,混合成一个新的神话世界。(《说法图》);3除了宣扬佛教,汉代传统绘画中对生活的写实风格,逐渐再现(《野牛图》、《射猎图》)。

对于这两章的理解,个人觉得作者讲解的已经很通俗易懂,实在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了。如果一定要需要补充的话,大概是这后面的时代背景。北魏西魏是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朝,而不是最开始的魏。最开始的魏是指曹魏政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所属的魏国。曹魏取代汉朝建立魏国,之后被司马炎取代,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此后西晋朝廷发生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西晋皇族为争夺统治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最终由东海王司马越获胜,共历时十六年,对统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认为是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西晋灭亡后,北方的贵族和部分汉人开始南渡,即有名的衣冠南渡,他们在中国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

中国北方则进入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史称十六国。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京、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本章所说的北魏是由就是由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的祖父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而来。后他改称魏王,于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此后东晋数次派兵北伐,最终被大将刘裕趁机做大,借助平息东晋内乱的机会,成功夺得帝位,建立南朝宋政权,史称刘宋。刘宋建立19年后,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结束了十六国的混乱,建立了北朝政权。至此开始了南北朝对峙的时代。

此后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而北魏之后分裂成为东魏、西魏,其后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一直到北周重臣杨坚(后来的隋文帝),篡建了隋朝,又统一了南方的陈朝,中国才又一次恢复了统一。所以文章中说的北魏和西魏就是指南北朝大分裂时期的中国北方大部。我个人觉得这是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先后产生了中国最出名的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其中莫高窟就是本文中说的千佛洞。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除了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其余两座石窟均建于北魏时期。北魏确实是一个富有魄力的朝代。拓跋氏一支原本起源于匈奴鲜卑族,雄踞北方后,作为游牧民族的拓跋氏将如何统治农耕文明的汉族?最终,他们决定改革,汉化!先是行政制度、农耕制度然后快速推向文化:迁都洛阳,禁说鲜卑语该说汉语,改穿汉服,洛阳的鲜卑人籍贯定为河南洛阳,死后葬于洛阳邙山,部落名号改汉语单姓,祭祀形式改为汉礼,鲜卑与汉族通婚(引用自余光中的《寻觅中华》)。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中国美术家的故事》读后感


《中国美术家的故事》读后感

本书介绍了十位美术家,他们是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吕凤子、徐悲鸿、陈之佛、潘天寿、丰子恺、张大千、傅抱石。有的出身寒门,有的为富家子弟;有的自学成才,有的曾留学西洋;有的专攻中国山水画,有的中西画都很擅长……可有些他们是共同的:他们都在生活和艺术的道路上历经艰难坎坷,奋力拼搏;他们都是在继承前人又锐意创新的前提下取得成功的;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时刻把自己的艺术和生命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读完这本书,从这些术家们的成才之路和人品艺德中得到许多启示,透过他们的成就窥见中国现代画坛的面影;获得了一些关于国画、油画、漫画等方面的知识。比如:齐白石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齐白石与虾结缘,始于湖南湘潭旧居旁的“星斗塘”,塘中水草皆丰,鱼虾成群,那种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他提供了众多的写生对象,多年的乡间生活,辛勤劳动带给他执著,神奇诡秘的大自然赋予他灵性,祖母对他浓浓的关爱,邻里乡亲对他的栽培,都为他意趣盎然的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儿时的齐白石常在星斗塘内玩耍,池水中的众多鱼虾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他五岁左右在塘边玩耍,见大虾不可得,就用麻线拴坨棉花去钓,居然将虾钓了起来,使人感到其趣无比,有天傍晚他在塘边洗脚,脚还被虾钳破出了血,这些事都成了他老年生活甜蜜的回忆,齐白石的虾,虽寥寥数笔,却生动传神,跃然纸上,令观者叫绝。齐石白自己也骄傲的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浅,几十年方得其神。”

他画虾最初是学的朱雪个、李复堂、郑板桥等人,六十岁前主要摹古,多是单只,形象动态单一,画得并不成熟,这是第一阶段——略似。

从六十二岁开始,他在案头水盂里蓄养长臂青虾,每日数次进行细心观察或写生作画,对虾的结构和各种动态进行认真研究。以写实为主,外形很像,但精神不足,头胸部没有变化,眼睛为小黑点,腹部五节,小腿十条,触须六条呈放呈放射状无变化,仅注意到外形上的逼真,看不出虾的动感和半透明的质感。这是第二阶段——逼真。

到六十六岁,他对虾的动势和神态作了进一步细致的观察,熟悉了虾前进后退、急游缓游、斗殴跳跃等多种情态,利用生宣纸的特性,在表现技法上作了更深一层的研究。用笔用墨变化增多,虾体开始出现透明质感,头胸前端有了坚硬感,腹部第三节拱起以强调“虾公背”,长臂钳分出三节,最前端一节较粗,前腿已伸直,后腿由十只减至八只,( )虾须稍具开合变化,虾体间也出现了浓淡变化。到六十八岁时,他成功的运用“破墨法”在墨色未干之际加了一笔浓墨在头胸部的淡墨上,不但加重了虾的分量,也表现出了虾体躯干的透明。同时改进了虾的眼睛画法,两黑点改向外横。这就是他说的第三变——色分深澹。

到七十岁后他画的虾才基本定型,但仍在用笔用墨和突出虾的特征上下功夫。增加了重要特征的短须,减少了次要部位的虾腿,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复改进,使虾的形象日臻完美,到八十岁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虾》为白石先生晚年精品,画面中六只长臂青虾分出了浓淡虚实、疏密层次、参差聚散,因而错落有致。大群中有小群,既有整个群体的动势,又有各自体态的区别,注意了虾体部的关连与虾钳、虾须的疏密组合布局,做到了雅淡清新、生动可人,在齐白石笔下,“虾”这个极平凡的小动物就变成了极不平凡的珍贵艺术品了。

有时间读一读《中国美术家的故事》,你会获得很多的启示及丰厚的美术文化底蕴。

外国美术史读后感合集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外国美术史读后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那我们的读后感自然也写不好。你知道如何写一份作品读后感吗?为满足你的需求,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编辑了“外国美术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外国美术史读后感(篇1)

这本书西方艺术的形式与特征等的发展史,其中心问题是美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另外,西方美学与西方的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对美学,哲学是关于一切美学问题的最基础的思考,具有元美学的性质。对美学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和丰富对西方哲学的理解。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艺术作品是许多美学思想的源泉。

说起西方美术,我好像走进到了另一个新天地,与中国美术形式意境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感受。在兴趣盎然中,乔托的觉醒,波提切利的韵昧,达芬奇的智慧,米开朗基罗的激愤,拉斐尔的优雅,乔尔乔内的建树,提香的追求和丁托列托的视角,感受布勒格尔的气质,丢勒的才情,普桑的力度,华托的情调,大卫的理想,安格尔的柔美,德拉克罗瓦的激情和莫奈的光影,深深吸引着我。另外,西方艺术流派及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华丽激情的巴洛克艺术;古典优雅的学院派;充满生活情趣阳光的荷兰小画派;夸张扭曲的折衷主义;真实和谐的写实主义;抽象豪放的野兽派;具有戏谑和象征意义的超现实主义。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古埃及希腊罗马美学。提起埃及,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卓越的建筑艺术,它是法老王们的陵墓。对于金子塔的美丽和雄伟我不多说,在课上学到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从那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埃及人的灿烂文化以及他们对“秩序”的狂热追求,绘画的比例,外形都奇异的保持一致,宏伟的雕像现在虽然有好多残缺,但仍能感受到那埃及的辉煌文明!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是在其哲学,艺术,宗教,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超凡入圣的艺术,古希腊与古罗马。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后来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它是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伟大的罗马,璀璨的希腊!充满神话的希腊,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这些美丽的地方都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享受。虽然没有在幻灯上看到十几米高的雅典娜塑像,但是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宏伟美丽。充满了神圣,梦幻般的感觉!这些都给我从新认识了希腊的文化,对希腊的建筑也有了一些了解。

最后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天才——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纪录片记录了他们的生平种种,让我们了解了天才成功的不易与艰辛。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时代!他们值得我们现在每一个学生去学习,为之理想而奋斗,因为他们告诉我们,艺术是门伟大的科学!终求一生,值得为之奉献,为之探索!

它介绍了几种最早形态的美学思想。塔塔凯维奇认为美学思想最早包含在艺术之中;鲍桑葵认为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吉尔伯特和库恩认为哲学孕育了美学。综合几位美术家的观点,早期希腊的美学思想是蕴含在宗教,艺术,和哲学当中的。这几种观点的分歧是美学本身是什么,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由此可见,美学不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他们之间还有更复杂的关系。要理解他们的关系,我想必须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外国美术史读后感(篇2)

看着《外国美术史》,感受着书中鲜活的生命和多彩的画卷,思绪万千。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就站在卢浮宫三宝面前:胜利女神雕像、断臂维纳斯和蒙娜丽莎。很是激动,当然谁都知道,它们是卢浮宫的镇宫之宝。人们最早的绘画作品出现在法国和西班牙洞窟中勾勒伟大的艺术品不仅仅是美学欣赏,也是人类技艺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它帮助我们开拓和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天性,美术术史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的一部分。外国美术史包罗广泛,包括绘画、壁画、雕刻、装饰、建筑等。还有它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不同流派的形成,历史变化和特色特点;各个历史时期西方美术的风格演变及深层的文化,历史,人文,美术产生根源。

本书其阃所经悠民迭宕的古代希腊与罗马美术,中世纪的艺术样式文艺复兴的绘画雕塑与建筑,近代不同国度与地域的美术流派和现代主义美术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天才——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他们的生平种种,让我们了解了天才成功的不易与艰辛。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时代,他们值得我们现在每一个学生去学习,为之理想而奋斗,因为他们告诉我们,艺术是门伟大的科学,终求一生,值得为之奉献,为之探索。

通过读外国美术史,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外国美术的宽广宏伟。我不仅要了解每个不同时代的美术,同时也要注意每个时代的文学,了解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历史政治,科学成就。因为美术的发展和历史的发展紧密联系着。这样的学习就使美术知识变的立体而丰满,从而更高视野和整体的把握了每个不同时代的美术。不仅提高了我对外美史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还和其他专业科目融会贯通,增强了我的整体艺术素质。这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真正好的艺术不一定是模仿得最像的,而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

外国美术史读后感(篇3)

在懵懂之时,对于西方那些天价拍卖的画作,常常是嗤之以鼻,想着如此简单的画作我也可以。但是,随着知识的增长,终于明白拍卖的不是画,而是画中的文学与精神。所谓的艺术修养,其实是对过去,对社会,对画家精神世界的品析。

艺术是意识形态的表现手段之一,同时具象化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和宗教。画家如何将当时社会形势在画作中表现出来,以及在画作表现出的故事性,是需要细细品味的。就像文中所说的古希腊罗马艺术,表达了人性的光辉,体现了文艺复兴对人的关注;到了中世纪欧洲的艺术,表达了对上帝的敬畏,体现了宗教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之大;再到现代艺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开发,给人们的想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艺术也不再局限于小小的画纸,更能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精神世界。

西方美术史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发展。对于美术作品,除研究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能读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多了解艺术,多了解世界,不要怀疑自己的艺术修养,对艺术背后蕴藏的故事的探究精神,就是对于艺术的热情。

外国美术史读后感(篇4)

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

朱先生在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他编写时的立意说:“我们只就每个时代中挑选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约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次第概述了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一些重要美学家的论著。它以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发展、演变和斗争为纲,对美学史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和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作了相当细致的分析介绍,并对不同时代的美学家对这几个或其中某一个问题所持的基本主张,以及他们在美学史上的建树与得失都给予了相应的评价。

就以“美的本质”来说,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对于美学中的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是各各不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朱先生将他们的看法大致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有的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有的只重内容,轻视形式;也有的企图使形式和内容、理性和感性按照他们的需要而相互结合。在具体论述时,又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所侧重地分别介绍了古典主义美学(古希腊时代)的“美在物体的形式”说;新柏拉图主义(古罗马)和法国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则又提出“美在于完善”(即“天意安排”的合理性)。英国十八世纪的经验主义美学把“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重点,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分析转到对美感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所以他们强调:美在于愉快。而法国启蒙时代的美学,以狄德罗为代表,主张真善美相结合。在具体说明什么是美时,狄德罗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美在于关系。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看到了他们以前的美学史上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相互割裂的局面,于是从唯心主义出发,提出了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的论点。诚然,他们两个也各说各是。康德用主观唯心主义来调和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矛盾;黑格尔则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来阐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前者的内容是超验的理念,而后者的内蕴则是绝对精神。十九世纪中叶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史上最大的,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是,竖起了美是生活的大纛。

作者在介绍不同时代及不同学派的美学思想时,做到了“史”与“论”的结合,因而相当清晰地给读者勾勒出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轮廓。他不是把美学史上各种流派当作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纯思想材料来加以介绍,而是把它们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尤其是阶级根源上来进行分析,同时还扼要地说明了它们在历史上的承续关系。例如,朱先生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对于最美的形式所持的论点时,不仅将其同古希腊罗马时代毕达哥拉斯、亚里斯多德、圣奥古斯丁及圣托马斯关于形式美的看法相比较,相鉴别,并且还指出它对后来德国启蒙运动时代文克尔曼、莱辛以迄于康德等人的形式美的影响。这样,就便于读者把了解到的有关形式美的知识串连起来,既见出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在形式美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论点及其不同的侧重面,同时又能见出形式美的思想在美学史上的一个衍化的过程。这种“史”与“论”的结合,应该说是《西方美学史》的显著特色之一。

《西方美学史》是一部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的美学思想发展史。西方美学史源远流长,著名的美学家、著作和流派极多,影响遍及世界,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对于后人深入探究美的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外国美术史读后感(篇5)

读完《西方美术史》,了解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历程。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了对神的各种绘画,来表达人们对神的敬畏,在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绘画的神是各种各样的。所以,西方美术史最初的起点是源于人们对神的想象。

到了中世纪,由于人们对同志的普遍信仰,对神的绘画就变得庄严。所以那个时候人们对艺术的创造,仅停留在人们精神世界的表现,这也是因受当时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局限。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开始画人,著名的《蒙娜丽莎》画像就是在那个时期创作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特点是现实与人文,人文主义提出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我想这是当时人们从画神到画人转变的根本原因。在文艺复兴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的艺术为核心,那个时代的绘画给人类艺术史留下很多宝贵的财富。

到了19世纪,人们也开始画风景,再到20世纪,从画人画风景变为画抽象的东西,这个时期艺术创作已没有固定的风格,这种抽象派是人们通过绘画所表达的精神世界。

到了现在,美术已经发展为各种风格各种主义各种学派。艺术源于生活,每个艺术作品都是除根植于创作者艺术功底外,也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正是这种表达才能让欣赏者产生共鸣。同样,我们也只有了解了作品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欣赏艺术作品的独到之处。

中国美学史读后感


篇一:中国美学史读后感

篇二:中国美学史读后感

篇三:中国美学史读后感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1500字


在《中国思想史》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从生活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的角度来思考其思想变化的内在动力。对于19世纪末的学者们来说,儒家思想是一个巨大复杂、学派林立、彼此竞争的思想天地,所以对研究晚清思想的者来说,注意儒家传统的内部问题并探索其含义是十分重要的。努力设想自己处在儒家文学士的地位,弄清楚儒家思想作为富有活力的个人信仰在实践中向他们提出问题。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及其发展来理解晚清儒家思想内在的变化动力。再根据传统固有的多样性和内在发展动力对西方的冲击作出回应,以理解中国对西方的回应。

作者认为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受改良运动的影响,思想变化的速度急剧加快,而这场运动巨大的思想意义却常被人们所忽视了。

关于思想背景,作者主要是从儒学的内在变化上来分析的。在儒家思想的实践者眼里,儒家思想从来就不只是一种哲学体系,或一种知识研究。还有实用主义动机和作为一种人生信仰的本质。学术研究从内部对儒家思想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对儒家思想中的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争议中,形成了各种流派的新儒学。而今文经学派中的一些成员试图将儒家赞同的经世致用和含义模糊的改制思想奉为真正汉学的核心内容,并因此企图否定汉学在经验主义研究学派的地位。最后,在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经世理想惟一的维护者的经世学派中,特别强调将行政上的革新作为儒家治国之术的一个必要成分。这些思想倾向以及它们与西方冲击的相互影响,经康有为的中间作用,成为19世纪90年代初梁启超思想发展的转折点。

康有为认为真正的汉学应该在西汉占支配地位的今文经学派中寻找。他为今文经学派辩护,反对古文经学派。试图摧毁那些作为经验主义研究学派依据古文经学的阵地,从而确立今文经学为孔子教义的真正宝库。揭示今文经学派的主要理想为经世致用,以及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倾向制度改良而非维护传统教义和制度。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个圣明的政治家和制度革新者,宣称经世理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经世理想的实现需要制度的改革。

与19世纪的许多具有改革思想的学者一样,康有为把富强理想作为中国目前历史阶段的首要政治目标。不同的是,康有为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设计了全面和大胆的改革方案,梁启超指出为什么仁的概念成了康氏人生观的核心。认为新儒学氏康有为的仁有机思想的一个基本来源。康氏思想体系不仅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而且成为政治改良运动的根源。梁启超亦受其极大的影响。

经过一系列的改良运动及维新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在改良和革命之间犹豫。他曾倾向于与孙中山的革命派合作,但最终因各种原因终告失败。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日本思想和西方思想,这在梁启超许多实际考虑的层面上发挥了作用。

文中作者认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梁启超代表了中国民族主义的主流。而其民族主义思想包括了以下显著的特征:它是对组织松散和缺乏活力的社会的一种反动,在这个社会里,人们没有公民感和组成统一的公民团体所必需的团结一致的团体精神;它意指无条件地承认民族国家为最高的政治共同体;它意味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民主化。

作者认为,当自治的政治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在1890年后的十年里开始求助于西方的意识形态。而在这一关键的过渡时期,梁启超的思想发展可以被看作是古老的儒家经世致用传统和当代寻求新的思想方向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就人格理想来说,梁启超的思想变形涉及从经世致用思想向国民理想的转变。而其国民理想对过去半个世纪来各个思想流派中的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着持久的吸引力,甚至在今天,它仍然是共产主义中国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变中,19世纪90年代最初十年里发生的思想变化应被看成是一个比五四时代更为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一过渡时期,梁启超是一个关键的人物,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同时将这一传统固有的关切转变为以他著名的国民形象为标志的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其思想成为20世纪中国意识形态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和永久的组成部分。

《美术史十议》读后感1000字


最近看的一本书是巫鸿的《美术史十议》,之前在网上听了巫鸿在港大的讲座,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师。我发现所有做史论研究的老师都很温柔啊,最近听孔令伟老师的课也是,讲山水画的时候好像他就在画里一样。

《美术史十议》顾名思义也就是讨论美术史的十个问题,第一个是讨论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美术史。还有美术史研究方向的转化,即有了摄影这一技术转译以后,从本质上开始改变了美术史的运作。比如说,美术史的教授与讨论以语言为基础到以视觉为基础成为知识的主导。在研究方面,也让一些更有意义的细节出现。其实这就是从在复杂的空间里的三维到视觉平面的二维转变。这种看似方便的转变或者说是进步其实是有他危险的一面,比如说,这种转变会使研究人员忽视原来空间对艺术品造成的影响,会使研究者钻入细节中无法自拔。

还有美术史家和美术馆的关系,从一开始的对立,到最后的融合。二十世纪新派的美术史家以否定美术馆的研究方法来达到否定传统史学的目的,他们追求的是一个更加纯粹更加独立的美术史学科,不愿意增强其实用性。很有意思的是,美国出现了很多很大型的美术馆,巨型展览时代的到来,通过调查,这些耗资巨大的美术馆受众的群体绝大部分还是处于中上层阶级,平民或者说下层阶级甚少走进去观看。其实和今天我们的状态很像,连专业的学生都很少走进美术馆,更不用说每天忙碌的大众,这也是最近庞院长示范裸模写生会上热搜的原因吧!

学习到了一个新的词汇历史物质性,什么是历史物质性呢?就是一件艺术品形态并不自动地显现于该艺术品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地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 比如说郭熙《早春图》原来就是北宋宫殿中的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后来被邓椿之父请求宋徽宗赏赐给他这些旧画拿回家收藏,不然《早春图》说不定就要永远在徽宗的仓库中保存了。 所以这幅画最初的状态是建筑画,后边被邓椿之父收藏,它的功能以及观看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这就是画的历史物质性。

巫还讲到一个问题,就是墓葬艺术,在墓葬艺术中我们往往关注的就是出土多少文物,而忽略了墓葬中的礼仪礼制,空间关系和视觉环境。书中大多都是讨论我们应该重构美术史,更新研究方法,寻找不同的研究方向。

美术史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线性的,形式分析,结构关联,还有瓦尔堡学派的图像研究。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应该轻易的相信也不应该轻易的否定。不要急着站队和盲从,是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的。应该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下去自主的判断是否认同,形成自己独立的视角。

and自己看的书真是太少了,无法很好的将一些问题代入思考。但这半年的进步就是可以对某些学者的观点提出质疑,昨天看到一个原生艺术的艺术家郭海平谈论什么是原生艺术,说当代艺术的艺术家虽然都在追求真实,但是没有人能够达到真正的真实,所以他到了精神病院去让精神病人进行创作,说他们的艺术才是真实的,NO,谁说的清楚精神病人的世界是不是真实的,好一个哲学问题。所以看到这个我就关掉了这个视频!

希望我能够看完每本书都坚持写读后感吧!写点东西还是挺快乐的。老天保佑我有这个毅力嘿嘿!

读后感1500字《中国化学学科史》


在暑假里,我认真的阅读了《中国化学学科史》这本专业书,感觉收获特别大。这部书追溯了化学学科在中国建立、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它不仅关注化学知识的增长进程,更关注化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体系、机构、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首先,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很多与化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产生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次,20世纪现代化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完全是西方化学学科体制移植的结果。另外,中国古代的化学实践和知识,曾在一定程度上
对现代化学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门现代科学,中国现代化学是20世纪初从西方全面移植过来的。晚清民国时期是现代化学学科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关键时期。本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尤其是对中国化学学会等中国首批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建立、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对于中文化学术语的制定以及学科化时期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专门研究,再现了中国化学学科的早期制度化过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化学学科取得了重大发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蓬勃发展。但以前对于中国化学学科在1949年以后的发展,还从未从学科史角度进行过全面的梳理。本书以1949年以后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情况作为全书的重点,填补了以前对于此段历史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
《中国化学学科史》共分三大部分、共十七章。
第一部分包括前6章,对化学学科在中国得以建立的本土文化背景和国际学科背景进行了简要探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化学相关实践和知识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直接来源的西方现代化学学科的制度化过程。
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化学活动、知识及相应的社会和建制框架。在古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均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化学学科,古代化学活动和知识存在于古代自然哲学、炼金术(炼丹术)、金属冶炼、医学及药物制备以及诸如制陶(瓷)、制酒等实用生活技术之中。这些实用性的技术一般都有官方和民间两套系统,除去造币为国家职能,冶铁、酿酒等曾经一度为国家垄断之外,其余技术一般既有官办场所又有民办场所。此部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化学实用活动、知识及其社会文化依托。
第二部分全面追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现代化学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逐渐确立的过程,内容包括化学教科书的引进、名词术语的翻译、近代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的设置、中国近代化学工业体系的建立等。这部分包括三章。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的发展,这部分包括后八章。是《中国化学学科史》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对我国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概括,弥补了以往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化学学科发展情况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这一部分分章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领域里的学科发展情况,内容涉及这些分支学科中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杰出研究者以及学术机构发展概况。
通过对《中国化学学科史》的学习,有效地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使我较全面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增强对化学学科的性质、历史定位、社会文化价值以及作用的认识,了解其发展规律或趋势,而且对于我开拓知识视野、增强学科素养、把握学科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我会主动地把化学史渗透于知识教学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向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向学生进行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的科学精神的教育;同时还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以及加强诚信教育。《中国化学学科史》的确是化学教师 必读的一本好书。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

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奶奶忽然和我提起她以前在河边捞龙虾的事,于是我死缠烂打央求奶奶带我去捉龙虾。奶奶却告诉我:孩子,现在环境被破坏了,河里的鱼虾都死光了,哪还有龙虾啊!当时,年幼的我并不懂得是怎么回事。读了《美丽中国美好家园》一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人类才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

大量废气的排放,使大气受到严重污染,所以我们生活的天空不再蔚蓝;人们无情地乱砍滥伐,侵占耕地,污染土壤,所以我国成了一个生态脆弱的国家;之所以人们会看到宝贵的水资源被严重破坏的尴尬情形,是因为我国现在年废水量达到600亿吨;尽管人们还会看到小鸟的家被毁坏,小动物被无辜捕杀的悲惨情景,人们还是不管不顾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随着祖国的建设和开发,许多的资源被无情地破坏和浪费掉,许多的河流被污染,空气中的雾霾增加了,祖国母亲身上的负担加重了。

祖国母亲辛苦地哺育着我们,我们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繁衍于斯。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在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也要顾及祖国母亲的感受。我们应该珍爱它,呵护她,让它充满勃勃生机,焕发青春光彩。让祖国的天更蓝,水更清,鸟更多,空气更清新,阳光更灿烂,雨露更滋润!

我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深感痛恨,同时也为中国人民的觉醒感到欣慰。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清洁家园的热潮,我们也投入到美丽荔浦,清洁城乡,清洁校园的活动中。现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配备了环保垃圾桶,村村都配有卫生保洁员,卫生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大家一起清理陈年垃圾堆,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人们的卫生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乱扔垃圾的行为少了,保护环境的人多了。

美好家园不是等待别人去创造,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人人参与,让我们都奉献出真诚的爱心,伸出赤诚的双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建设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读后感 (300字)


学校发了一本书,叫《美丽中国美好家园》。

这本书里面写了要爱护环境,保护自己美好的家园,不让它受到嘲笑!

我最喜欢的一个内容是《回收废电池,做保护小天使》,讲的是一位上二年级的小学生叫哈露清,他们的学校组织让大家收集废旧电池,为环保做点贡献。于是,哈露清和他的好朋友决定在他们小区挨家挨户的收集废旧电池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都收集一个废旧电池,地球就多了一份绿色,如果我们大家都收集废旧电池,人人都能做保护小天使,人人都为地球妈妈换上新装,这样,我们也不会被空气污染导致死亡了!记住哟!一看到废旧电池就要收集。让我们的地球妈妈永远干干净净,开开心心!

四年级:李秋润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中国美术史》读后感15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美学史读后感1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