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中国的强生读后感 > 地图 > 中国的强生读后感,2024中国的强生读后感范文
中国的强生读后感相关栏目
中国的强生读后感热门栏目
中国的强生读后感推荐
中国的强生读后感

(共 5578 篇)

  • 1、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6篇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6篇

    读《可爱的中国》有感

    作者:邱恩泽 万年县六o小学六(8)班

    指导老师:邱喜林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是方志敏的著作《可爱的中国》。我深深地被文章中那炙热的爱国之心所感动了。

    《可爱的中国》是1935年革命领袖方志敏烈士在牢狱中提笔的,记录了方志敏许许多多感人的事。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从“五四”运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悲惨历史,愤怒地控诉了帝国主义肆意欺侮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他满怀爱国主义激情,象征性地把祖国比喻为“生育我们的母亲”,吸她的血液,汉奸军阀帮助恶魔杀害自己的母亲。作者高声疾呼,“母亲快要死去了”,“救救母亲呀!”他指出挽救祖国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武装斗争,论证“中国是有自救的力量的”,坚信中华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并在篇末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描绘出革命后祖国未来的美好幸福的景象,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满怀爱国情怀,誓立报国志!我也决定要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增强爱国之情,坚定爱国之志。我当前就应该好好读书,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不停地吸吮着知识的甘霖。今后长大了,好用我所学的知识来报效祖国!

    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在你心中,祖国在大家心中,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奋斗吧!拼搏吧!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

    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与我最亲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妈妈。”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这样回答, 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祖国。

    虽然当时中国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是方志敏却坚信中国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他还呼吁要把祖国母亲从许 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中解救出来。

    方志敏烈士坚持着自己的信仰,至死不渝,百折不饶,坚贞不屈。敌人想尽了办法想让他屈服投降,但无论是 严刑拷打,还是威逼利诱,却依然无法改变方志敏对信念的坚持,对党的忠诚。《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生命 最后的时刻,写于监狱中,字字句句都体现了方志敏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

    虽然方志明牺牲了,可他无怨无悔,正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可爱的中国作文550字为了唤醒那些迷茫的中国人,方志敏在那恶劣的环境下饱受折磨,仍然不断地写文章。祖国母亲落泪了,为自 己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为自己在危难之时还有人伸出援手而感到欣慰;为那些昏庸无能的国民党军队而感到 耻辱。

    中国人都是在祖国母亲怀抱中长大的,她不曾偏袒任何一个孩子,

  • 2、 《曼哈顿的中国村》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曼哈顿的中国村》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曼哈顿的中国村》读后感

    美国中部堪萨斯州的曼哈顿远逊色于那个我们自接触美国的相关情况而知晓的繁华曼哈顿,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个曼哈顿是一个小小的典型美国小城,由于中国留学生的大量涌入而得名中国村。

    在这本书里故事主要围绕苛月和老熊、高洋和一鸣、安怡和建法、仁奇和他的小新媳妇儿,这四个在美中国留学生家庭的故事展开叙述的,随着他们的毕业、就业等不同情况,这四个家庭以不同的结局结束了他们的留学生涯。

    苛月和老熊这一对夫妇,真正算得上模范夫妻,几年的留学生活,并没有让他们之间产生距离感,反而在日常生活的小事情的处理上,两个人有了更大的默契。

    平常时间里,老熊毫无后顾之忧地在学校继续着他的研究生和助教生涯,虽然存款不多,生活也有点紧紧巴巴,但是一家三口也其乐融融。

    自然是少不了苛月的功劳的,几年的异国生活,也让她学会了不少生活技巧,知道那里的东西最便宜,那里拍卖便宜的东西,俨然一个当地人。

    高洋和安怡并不是随夫出征的,她们都是在一鸣和建法出来安定下来已经一年左右时间了,她们才来了,目的就是一解相思之苦。

    高洋和安怡来的时候,由于一鸣学校忙,就没陪同建法一块去机场接人,而是有苛月、建法、和仁奇一块接了。

    来了以后,高洋才知道留学生真正的生活。

    住的地方,吃的地方,全然不像个样子,整个的人也是全然顾不得形象不形象了。

    看到这里高洋也全都理解,但心里还不确切知道自己能否过得下去。

    当初就是自己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父亲一锤子定音,硬是把她嫁给了父亲的得意门生--陆一鸣,不过生活还算和和美美。

    没过多久,高洋就发现这里的生活太不好过了,自己又不像苛月那样对于持家了熟于心,就提出出去到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去打黑工,一鸣也同意了,她也就去了,很快也就熟悉了餐馆的生活,与人相处得也不错。

    後来,安怡也去了,在打工这段时间,高洋还碰到了在中国留学的洋同学--萨姆。

    萨姆处处对高洋照顾,而且追求浪漫,总能使高洋感到窝心。

    尽管她心里爱他,她知道他也爱她,不过她始终没有越雷池半步。

    安怡出来打工,也是出于无奈,在家也人生地不熟的。

    一天,大家

  • 3、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读后感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读后感

    我读了《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方》这篇文章后,知道了原来地球上能喝的水是那么少。要是我们没有了水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了。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一起保护这少之又少的水资源吧。

    有一次,我看见有两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在厕所旁边拿着水龙头到处洒,我一看见就立刻跑过去跟他们说:现在水很宝贵的东西,你们这样做会让水资源越来越少的。他们听了之后感到很害羞,于是就快速地走了。我心里有一个想法,我不如就去保护水资源,但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要靠大家,请大家一起和我保护水资源。

    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都严重缺水了,我们不要浪费每一点水,而且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在加上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如果在一直这样子,20年后全世界都会找不到可饮用的资源。

    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不要让水龙头伤心流泪,不再污染地表水。

  • 4、 中国的传统读后感

    中国的传统读后感(一)

    我在书架里无意间找到了一本《中华传统美德》,随便翻翻,内容还真不少呢!

    它分为九个大类,每一类都有六七个故事。有的反映了爱国爱民的事例,有的赞扬了尊老爱幼的品格总之,每一个故事都有它深刻的含义。

    如《皇帝设宴》这个故事,反映了唐太宗对他的启蒙先生――张嗣宗老先生的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高尚品格。像就在大臣们猜疑不定时,只见唐太宗恭恭敬敬地搀扶着一个老人,缓步走进了宴会厅;张老先生在太宗的搀扶下,慢慢来到主宾位坐下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4篇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4篇。太宗毕恭毕敬地坐在老人身边;唐太宗站起来,手拿酒壶,亲自给张先生满满地斟了一杯酒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唐太宗高尚的品格。也可以从恭恭敬敬、毕恭毕敬、亲自这些词语中体会出来。

    文章最后还说,张嗣宗老先生没有料到几十年后,自己教过的弟子,竟做了皇帝,而且还如此尊敬他这位老人,也证实了上面的话。

    中国的传统读后感(二)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4篇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4篇。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4篇作文。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

  • 5、 辛亥摇晃的中国读后感

    辛亥摇晃的中国读后感(一)

    在清朝末年时期,有许多的人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改变了当时革命的结局,如清朝大臣荫昌、瑞,有民国的开辟者孙文、黄兴;也有很多人凭着革命混上高位,比如黎元洪等。

    辛亥革命的成功实际上是非常偶然的巧合。在这场革命中,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出乎革命党人的预料,然而革命却误打误撞地成功了。如果没有这场革命,黎元洪恐怕也不会当上副总统。黎元洪比较老实,为人谨慎,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做军官时从不克扣军饷,带兵宽厚。没想到,等到革命发生了,他以前的所作所为不仅保住了他的性命,而且还被推选为了武昌城里那些大兵的头头。假如当时的瑞没有按图索骥,辛亥革命就不可能爆发,那么黎元洪也就只能做个胸无大志、规规矩矩的军官,哪里轮得上他做副总统啊!可见,革命真的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成为了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毛泽东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就连黎元洪这样一个与革命毫无瓜葛的人也竟然成为民国的副总统。可是,有很多革命党人拥有崇高的理想,却被人当猴子耍。正如我之前说的,革命中种种往往难以预料,但是对照情形,事态的发展又合乎情理。比如黎元洪,正是他宽厚老实,胸无大志,他才对士兵比较好,他的这种性格让他在官场上一路顺风,即使是做了坏事,也没有人怀疑是他干的,这就是他如此幸运的原因吧。

    每个时代都会造就一批这个时代的幸运儿,然而时代的特殊性是因为人才诞生的。也许是清朝末年奸猾的人太多,黎元洪这样老实的人才会受到欢迎吧。

    辛亥摇晃的中国读后感(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刚拔了颗智齿,现在想想这颗智齿拔得不轻松。

    拔牙总共用了50分钟,回家以后低烧了2天,肿到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消,吃饭仍然是现在最痛苦的事,只能喝粥,吃面条。弄得我吃完饭也就一两个小时肚子就开始叫。这周也在频繁的上围脖,围脖的好处是可以非常快速的了解各种消息和新闻,但基本上都是让人上火的新闻。

    所以总的来说这周是不爽的一周!多亏有这本书陪着。

    书里说了很多多少参与了那场变革的人物,有的是角儿,有的是龙套,有的是台下看戏的,但谁能说他们没有参与到这出戏里呢?这出戏角儿可是不少,也有的以为自己是个角儿,结果就是个龙套;有的刚才还在台下嗑瓜子晃脑袋,不知谁给推到了台上立马儿成了角儿。总之那是一个乱了套是时代。

    其中一个感触很深的是辛亥革命没有老百姓什么事儿。

    一拨是革命党,要革

  • 6、 摇晃的中国读后感

    摇晃的中国读后感(一)

    在清朝末年时期,有许多的人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改变了当时革命的结局,如清朝大臣荫昌、瑞,有民国的开辟者孙文、黄兴;也有很多人凭着革命混上高位,比如黎元洪等。

    辛亥革命的成功实际上是非常偶然的巧合。在这场革命中,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出乎革命党人的预料,然而革命却误打误撞地成功了。如果没有这场革命,黎元洪恐怕也不会当上副总统。黎元洪比较老实,为人谨慎,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做军官时从不克扣军饷,带兵宽厚。没想到,等到革命发生了,他以前的所作所为不仅保住了他的性命,而且还被推选为了武昌城里那些大兵的头头。假如当时的瑞没有按图索骥,辛亥革命就不可能爆发,那么黎元洪也就只能做个胸无大志、规规矩矩的军官,哪里轮得上他做副总统啊!可见,革命真的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成为了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毛泽东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就连黎元洪这样一个与革命毫无瓜葛的人也竟然成为民国的副总统。可是,有很多革命党人拥有崇高的理想,却被人当猴子耍。正如我之前说的,革命中种种往往难以预料,但是对照情形,事态的发展又合乎情理。比如黎元洪,正是他宽厚老实,胸无大志,他才对士兵比较好,他的这种性格让他在官场上一路顺风,即使是做了坏事,也没有人怀疑是他干的,这就是他如此幸运的原因吧。

    每个时代都会造就一批这个时代的幸运儿,然而时代的特殊性是因为人才诞生的。也许是清朝末年奸猾的人太多,黎元洪这样老实的人才会受到欢迎吧。

    摇晃的中国读后感(二)

    一百年前的一场革命,让历史在不经意中转了个弯,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辛亥革命有着其厚重和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也确实是有着巨大变革意义的历史里程碑。但是,在读了张鸣的《辛亥,摇晃的革命》之后,我对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有了另一个方面的感悟。在我以前的印象里,那些由英雄组成的历史事件,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激烈的过程而又崇高的形象。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对于革命的理解几乎都是来源于学校课本里的定义,那种带有社论立场、演讲腔调的盖棺论定,那种带着道德审判的叙述,将是是非非,阶级划分的不容置疑。然而,在阅读这本书之后,当我从课堂里解放出来,重新睁开属于自己的眼睛,重新打量那些已经蒙上灰尘的往事,却发现,原来许多事情并非想像的那样简单明了,并非印象中的那样字2

  • 7、 舌尖上的中国读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读后感(一)

    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

    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观后感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什么都不缺,却惟独少了真实;什么都尽心尽力,却惟独没有真诚。

    有一个不太悦耳的说法:美国人喜欢拍科幻片是因为找不到历史,中国人喜欢拍穿越剧是因为不展望未来。这样的武断结论值得商榷,但它提出的问题却发人深省。如果满足于闭门造车,没有对现实的观照,或者只关注少数人锦衣玉食的奢靡,却无视普通人丰衣足食的愿望,不管是穿越历史,还是畅想未来,都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转型的挑战、创新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然而,有一些人依然故我,在陈旧空洞的说辞中打转;有一些人以种种束缚为由,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评质疑时,归咎于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论者的外行身份作为商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即便是纯粹的商业类节目,也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

  • 8、 关于《可爱的中国》的读后感

    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妈妈。”妈妈用乳汁把我养大,妈妈时刻关心着我的冷热,妈妈把我挂到了心尖上。

    我想:你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吧!但你想过没有,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亲爱的祖国。

    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用最美好的语言描绘我们的祖国:“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身体魁伟、胸宽背阔的妇女。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峻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中国地底下蕴藏着无限的宝藏。我们的母亲有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一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激励着我。

    方志敏烈士生长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为了拯救祖国,参加了革命,不幸被捕。他在狱中宁死不屈,并且写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起来保护母亲。“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的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千万个方志敏一样的烈士为国捐躯了。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

    六十年过去了,祖国有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方志敏同志梦寐以求的愿望:“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代替了悲吧,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爱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代替了死之悲伤,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我为中国骄傲!我为中国自豪。

  • 9、 《法兰克福的中国酷爸》读后感

    拿到徐徐的这本新鲜出炉的书后,我一口气读完。这段时间我正在看刘慈欣的《三体》,借我书的女友很惊讶我竟然可以半路放下《三体》,从太空宇宙的苍茫迷幻和地球人类的生死命途转回来读徐徐的这本最接现实地气的新移民小说《法兰克福的中国酷爸》。

    在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举办的2016年春节招待会上,作者徐徐将《法兰克福的中国酷爸》赠送给梁建全总领事指正

    不得不说,读徐徐的这本小说,是让自己那正在为人类的太空舰队被来自三体文明的水滴毁灭掉而绷紧的神经得以松弛一下的她提醒我,别瞎操心了,人类文明还稳稳当当地继续存在着,繁荣着呢。徐徐用她特有的江南女子的轻松柔和笔调,以及不乏幽默的描述,把我拉回这个并不陌生的充满人间七情六欲的平常世界。

    和徐徐的初次接触,是参与她几年前编的一本书《小镇德国》。当时刚联系上,她便对我说:叶子,把你的地址给我吧。我要和你分享我所著的旅游文化书《到德国》。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以及和朋友分享我的作品。真诚朴实的言语,令我心感温暖。在以后和她又有一两次见面,她的文静秀气,她的吴侬软语,都印在我的记忆里了。真的是文如其人。

    读她的文字,有如行云流水,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没有过长沉冗的描写。几个短句的排列,道尽风情万种;几场情节的跌宕,说透文化冲突;几番男人的较量,述清人性真谛。读完之后有如喝了一杯清香的杭州龙井,即使也有淡淡的涩味,过后却也甘之如饴。

    小说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富人区的两个邻居来自中国的马里先生和在德国土生土长的米勒先生之间因不同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冲突而造成的矛盾不断为轴心展开的。他们同是人至中年的有着两个孩子的单亲爸爸作者通过他们之间暗地里进行的在财产以及社会地位上的竞争,在孩子教育以及对异性的吸引力上的一系列攀比及交锋构成的细节,真实地向读者显示出两种文化交叉所产生的理念和结果上的差异,展现了分属东西方文化的两个父亲如何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以及一种文化要与另一种文化相融合的困难与挑战所在。

    徐徐以娴熟巧妙的笔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小细节描述来揭示中德两种文化的特征和矛盾:马里家的中式园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松竹,一切都是那么精工细雕的人工美,营造出一份中国情趣的诗意美来这种美总会让人想起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里所描述的文人画士之孤僻那样: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读后感[.cn]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而

  • 10、 《中国意识的危机》读后感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19

  • 2023-03-23

  • 2021-06-0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11

  • 2023-0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中国的强生读后感
中国的强生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中国的强生读后感,2024中国的强生读后感,教您怎么写中国的强生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