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关于写读后感周记 > 地图 > 关于写读后感周记
关于写读后感周记相关栏目
关于写读后感周记热门栏目
关于写读后感周记推荐
关于写读后感周记

(共 8941 篇)

  • 1、 关于写祝福读后感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 祝福读后感,欢迎阅读。

    祝福读后感1

    个人认为,《祝福》是鲁迅写得最好的小说。他用“我”的眼光,把祥林嫂这个人物活生生地表现出来,把世态的苍凉,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无论是从选事,还是从写作方法上来看,《祝福》都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在我看《祝福》以前,我一直以为,鲁迅只是一个思想前卫,语言犀利的作家。他的出名只是因为他的杂文和他的思想,但是在看了《祝福》后,我对他的看法改观,觉得他是一个凭着真本事而屹立在中国文坛上的。《祝福》一开始用一种很悲凉的手法渲染气氛,写那满天飘舞的雪花,让人们满目疮痍,感到荒凉和痛苦。然后鲁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死引出她的一生的悲剧。鲁迅的叙述很自然,把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绑走——再嫁——失夫失儿子——再打工——遭唾弃这些遭遇很完整地表达出来,没有丝毫的拘束。鲁迅没有在文中对祥林嫂表示同情,但是却能在叙述中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使大家同情祥林嫂,这表现他的深刻的文学造诣,我想这种文章写作方法是我们最难学习但是又是最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文章最精彩之处是文章的题目“祝福”,文章为什么不叫“祥林嫂之死”呢?文章写的是悲剧,但是却用了一个很有希望的题目,这正是鲁迅最高明的地方,简单的“祝福”两个字,把悲愤和希望都表现出来,引人深省。

    文章是表现生活的。而鲁迅的《祝福》是揭示生活,把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愚昧展示给读者。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死了后,她回到鲁家打工,主人并没有关心她,而是在意她的表现比不上以前了,而且还认为她是个克星,在祭祀的时候不让她碰供品。祥林嫂用自己一年的工资去捐了条门槛,但是却仍然没有法子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而她自己也过不了自己一关,迅速衰老,自己首先在精神上把自己杀死了。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但是却没有人把她当人看待,只是说她死的不是时候。我看完这篇文章时,觉得很压抑,好像要把那愚昧的社会推翻才能松一口气似的,我想,这就是鲁迅的精神力量吧。鲁迅用笔和黑暗作斗争,用文章来解放人们的思想,鲁迅堪称中国精神领域界的教父。鲁迅在文章中设计了一个麻木的祥林嫂,当她在面对别人的嬉笑时,眼睛呆呆地望着前方。我想,这也表达了鲁迅那当他面对愚弱的国人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吧。

    屈原曾经反复这样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

  • 2、 关于读后感怎么写

    关于读后感怎么写

    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

  • 3、 关于上学记读后感

    一直都很喜欢西南联大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因此这些年断断续续的看了那个时代很多人的回忆文章,上学记读后感。有名的无名的,杨绛的,赵元任夫人的,张中行的,沈从文的,还有很多其他想不起来名字的。慢慢的对那个时代的人事有了粗浅的了解。尽管有钱钟书《围城》的嘲讽在,但无可否认那个时代的读书氛围好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那个时代老师象老师,学生象学生。因为自以为了解的不少了,所以在书店第一次看到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时,就没有放在心上。

    过了些日子在网上买书时看到大家的评论,心里一动(幸好这一动,不然就失去一次好的机会了),于是捎带着也买了一本。然后在看厌了那些理论书籍后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口述史。

    唯一遗憾的是何先生的回忆到解放就戛然而止了。据说还有一本《上班记》,但要到什么时候出版,现在还是未知数。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很多回忆都是在49年结束了。我们明白这个意思。

    何先生说:平生读书最美好的岁月只有两度,一次是从初二到高一这三年,另一次就是西南联大的七年。余生也晚,他说的时光我们都赶不上了。想想自己的读书岁月要说美好还真的是没有。

    所以他一回忆起联大的七年我就忍不住要妒忌。联大7年,读了四个系,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呀。我的大学时光真是贫乏的几乎无事可述,如果说要勉强回忆大概就是在那个图书馆里发现了《古诗源》。也没碰到什么可以大大回忆一番的老师和同学,当然自己也不是个好学生。因为《古诗源》同我的专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何先生说:旧社会没有标准教科书,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各个老师教的不一样,各个学校也不同,有很大的自由度。我觉得这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讲,至少比死盯着一个角度要好的多。“转益多师是吾师”,学术上独尊一家,其余的都一棍子打死,那就太简单化了。人类的文化也是这样,什么都绝对化、纯粹化总是很危险的。

    这段话真应该给那些出标准答案的人去瞧瞧,读后感《上学记读后感》。给那些僵化的脑袋一个新的思路。少年儿童的许多奇思妙想就是在这种标准答案里被扼杀的。于是大家都整齐划一,好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所以有朋友说要送孩子去国外上学,虽然担心孩子会学不好中文,但为了让他们有个健全的心灵,这样做还是很合适的。

    何先生说: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

  • 4、 关于写读后感三要

    1.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读后感重点在“感”,读是基础,感是关键。写读后感先要通读原文,读熟、读懂,领会文章内容。不可以脱离原文凭空写,要针对原文的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一般的方法是,在文章开头对原文适当引用,从引用中带出自己的感想,所感既不要脱离原文,又不要局限于原文。

    2.要选好“感”的触发点。触发点就是原文中使你最感动的内容或思想。只有选好“感”的触发点,写出的作文才有重点。读后感不是简单复述原文的观点,而是在引文的触发下,说出自己的感想。在一篇读后感中,触发点不能太多,最好抓住一点把你的感想说深、说透。

    3.要联系实际,深入挖掘。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内容有针对性,使文章有血有肉;在内容上深入挖掘,才能使文章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由表及里,增强表达效果。

  • 5、 关于地球就诊记读后感

    《地球就诊记》这篇文章写得是:地球通过检查,知道自己因为人类大量地开办工厂?废气、污染?“保护伞”被破坏,因此戴上了厚厚的近视镜。因为人类乱砍滥伐树木,大批工厂不注意保护水源,向河流、海洋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渣,变得浑身都是疮疤。地球感觉西经13.5°、北纬32°隐隐作痛,不知是何原因,原来人类在自相残杀!炮弹呀,火箭呀,搅得天空更加浑浊了。保护环境吧,地球在哀求;保护和平吧,地球在呼吁。

    在马路边,经常可以看到有大人向地上吐痰。要知道,一口痰可以使人患感冒、肺炎和肺结核等。这些呼吸道传染病也能夺去人的生命。最近,流行性感冒让人害怕、担心,假如人人都保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排放废弃废渣,不随地大小便,那么或许人们就不会患太多的疾病。

    在电视了,总会听到某国和某国开战,某国与某国发生争执,常会弄得两败俱伤、硝烟弥漫。如果,人人和平相助,和谐相处的社会一定是美好的。没有硝烟,没有争执,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微笑,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欢乐,那该多好啊!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剪纸,结果坐在我对面的小女孩拿走了我剪好的图片,我向她要,她不肯还给我,我顿时火冒三丈,觉得特别生气:这图片是我的,她为什么要抢走?我就用唾沫吐她的脸,她把图片撕得粉碎,扔得满地都是,干净整洁的教室一下子变了个样。第二天上学小女孩的座位上空着,听老师说她生病了,这时我感到很内疚,想到有可能是我唾沫里的病菌传染给她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注意卫生,保护环境,和平共处,保护和平,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小树叶

    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变成了一只只金黄色的小鸟。小树叶大都离开了大树妈妈的环抱,只有几片小树叶不想离开大树妈妈。秋风姐姐说:“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出去玩玩,跟着你的姐姐她们一起去锻炼锻炼吧。”小树叶哭着说:“我不要出去锻炼。”秋风姐姐叹了口气说:“哎,大树姐姐我没办法了,您劝劝它吧!”突然河水里有一只小蚂蚁在喊“救命!”小树叶看看妈妈,看看小蚂蚁,小树叶决定去救小蚂蚁,于是小树叶跳进河里把小蚂蚁救了上来,可是小树叶却再也回不了家了。小溪水笑呵呵地说:“正好!正好!我可以带着小树叶到处去旅行呀!”

  • 6、 关于《变形记》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变形记》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提起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人们就会立即想到《变形记》。

    小说的主人公格雷高尔是一家的旅行推销员。在一个普通的早晨,他从不安的睡眠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的父母和妹妹看到他在早晨7点之后还没有走出自己的房间,都感到极度惊讶。随后,公司里的经理亲自登门询问他没到的原因。在家人和公司经理的催促下,他挣扎着起床去开门。可是他的变化越来越大,彻底变成了一只甲虫。他的新形象吓跑了经理,几乎吓晕了母亲。于是,格雷高尔被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家人看到他的感觉只有恐惧和厌恶,他成为家中的丑闻,成为亲人的累赘。最终家人不能再容忍他了,而他也由于长期不吃东西,最后悄然死去。

    格雷高尔的变形仅仅是表面上的,他真正的内心仍然执著于以往的一切。例如:他早晨醒来后,脑子里仍然考虑的是他的差事,除了饮食上爱好的变化外,他几乎保留了以往的一切习惯,包括对墙上那幅画像的喜爱,为了阻止房中家具被搬走,他招来了父亲那只几乎令自己丧命的苹果。换言之,格雷高尔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异心”。

    “变形”了又如何?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依旧很美好,而心中的的理想也不会随之动摇,仍要执著的追求,但是,仍要认清现实的状态,搞不清楚状况的人,不容易获得成功与尊重。

    作品中的主人公梦醒之后,发现自己成了大甲虫,全家惊恐,绝望至极。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绝望的事情了,不过,还没有结束呢?孤独接踵而至。怎么办呢,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一家人终于接受了它。妹妹很细心,妈妈也好言好语,哥里高尔感到温暖,温顺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缓解,不过,经济上的不堪重负把这个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负担也逼疯了他。哥里高尔想克制,却又克制不了。理智已经失控,回忆占据了所有,虽然是甲虫的躯壳,但人类的心无法让他逃避。他要作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无法忍受别人当他是恶心的爬虫,他渴望回到过去!但对过去又十分恐惧,以致于有些喜欢现在的生活了。矛盾的交织让他心力交瘁,最终死在自己房间地板上。

    哥里高尔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说人物,他是卡夫卡的写照。卡夫卡在写自己,写自己压抑的生活。

    《变形记》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小市民。在能生存的前提下,他们会去关心别人,爱别人,但别人一旦破坏了自己的生活时,爱就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有赤裸的冷酷。作品中哥里高尔的妹妹就

  • 7、 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如何写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

    您是否也疑虑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写自己的读后感呢?也许大家都被作品这本书的内容打动。我们可以将读书时感受最深的地方,写成读后感,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如何写,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如何写 篇1

    人怎样活着才会有意义?

    我相信大家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会找到答案。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记述了鲁滨逊有很好的生活,但他不安于现状,要出去闯一番新天地。航海时船遇风浪,一船人都沉入海中,他却幸存下来,来到了一个从没有人到过的荒岛。他把遇难船只上的东西一一搬上岸,又建造了自己的房屋。他在岛上打猎、喂山羊、种水稻和小麦,他成了这个荒岛真正的主人。一晃就是二三十年。来了吃人的人,他救出了被吃的人,于是,岛上有了他的仆人------被救的星期五。吃人的人不断地到来,他又救了一个白种人,他的岛屿越来越兴旺。当他救起船长时,他乘这只船离开了荒岛,回到了离别三十五年的祖国------英国。图片

    读了这本书,我读出了鲁滨逊敢于挑战的精神。鲁滨逊原本生活在一个很好地家庭里,但他为了能够闯一番新天地,毅然决定航海,去挑战它;在荒岛上他什么也不会做,但为了生存,他挑战了很多事情:打猎、种小麦......如果我是鲁滨逊,我一定会生活在这个很好地家庭里,而绝不会航海,因为我没有那种敢于挑战的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读出了鲁滨逊的勇气。鲁滨逊经历了两次航海后,已经知道了它的危险,他本来是可以回家的,但他却没有,他并不惧怕,进行了第三次航海,而且当他看到死人骨头后,并不是一直躲在屋里,而是从被吃的人中救出了星期五。如果我是鲁滨逊,当看到死人骨头后,一定会全身发软,躲在屋里,乞求野人不会找到我。因为我没有鲁滨逊那样的勇气。

    读了这本书,我读出了鲁滨逊的智慧。鲁滨逊在荒岛时,处处体现了他的智慧。如果鲁滨逊没有智慧,那他是如何建造房屋的呢?如果鲁滨逊没有智慧,那他是如何打造桌椅的呢?如果鲁滨逊智慧,那他是如何种植庄稼的呢?从他做面包可以体现出他的智慧;从他做陶器可以体现出他的智慧,从他做伞帽可以体现出他的智慧。如果我是鲁滨逊,我一定不会做出那么多东西,因为我没有鲁滨逊那样的智慧。

    读完这本书后,鲁滨逊的勇气、智慧、力量、乐观、自信以及他永不放弃、敢于挑战的精神,已经埋藏在我心中。《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明白了

  • 8、 中秋晚会观后感周记
    中秋晚会观后感周记

    中秋晚会气氛很浓,增进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情感。

    同一个中秋,同一个心情,同一个祝福,祝各位爱心人士中秋快乐 工作顺心。

    月圆人团圆,中秋之夜,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将为所有华夏儿女奉上饱含思念的文艺盛宴。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这台晚会将于本周四晚8时面向海内外观众直播。从官方最新节目单上,获悉汤非将演唱《红军不怕远征难》,带领人们把视线回溯到沧桑的历史中。

    今年晚会的地点设在东北,以“回”为主题,包括回家、回归、回望、回味四重主题。

    据了解,《开城迎宾》《月照长安》《丝路焕彩》《花好月圆》和《海上明月》五大部分共同组成了整台节目。歌舞、器乐、杂技、戏曲、交响乐和民间艺术等艺术精品、瑰宝将在这台晚会上大放异彩。

    为了让晚会更有看点,节目制作上充分运用虚拟包装、大型道具和电视特技等手段,在古今岁月长河中穿行。

    这是一台提振精气神的晚会,有着对党的历程、红军长征足迹的凝望,还有弘扬中国奥运健儿拼搏精神的激荡。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及家人还将亮相现场。

  • 9、 关于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700字

    静下心来读书可以使我们戒骄戒躁,阅读作品之后,能深刻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为了更好地了解书中的内涵,我们应该写读后感来分析。那么你对写读后感的步骤掌握了吗?栏目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关于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关于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篇1

    作者:朴城杰

    信念就是生存的基础。当然,每个人都要学会生存,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命,遇难就要有信念。所以,我在读一本叫《鲁滨孙漂流记》,这让我感悟到了一些常识。

    鲁滨孙是靠自己的新年才活下来的,他在岛上生存了28年都被获救,当然,他还是靠一个有智慧的大脑。在鲁滨孙写字要用墨水的时候,拼接成了木筏,游到船上,找到一些墨水和笔和一些其他用具。但鲁滨孙怕墨水用光了,就靠智慧想出一个点子:先找一块大柱子,之后,就用刀子在上面刻了1659年9月30日再次上岸。之后每天的日期,都刻一个斫痕;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一个月刻一个在大一倍的斫痕。

    这个点子我想在处于危险又有些失落的情况下,居然能让头脑清醒,从容镇定的有信念的想办法,当然我就缺少这一点。当时,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和姐姐出去逛街,我拿着手机看电视,姐姐在买东西。这时我还在往前走,一直走到了最西边。我还不知道,继续往前走,是因为一辆车的铃才把我惊会神。这时,我一看:周围都是陌生的建筑,我连这里的人都不认识。我就呆呆的待在一旁,请求支援。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姐姐来。我有些害怕了,因为,快要到晚上了,我哭了起来,但我哭的声音很小,很怕被别人听见,把我抓走。果然,过了一会儿,真有个陌生人来了。他穿着棕色的衣服,慢慢的向我走来。我抬头看了他一眼,他对我说:“嗨,小朋友怎么了,迷路了吗,我带你去找家人。”我听了这句话就被迷惑了,刚想和他一起去的时候,姐姐打来了电话。我很高兴,就把现在的出境告诉了姐姐。没想到姐姐很快就找到我了,那个叔叔也只是插着兜,像一条小街走了。我也和姐姐打开导航回家了。

    我缺少像鲁滨孙那样的精神,所以,我要学会他的生存本领,好减少灾难。

    关于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篇2

    作者:胡艳聪

    《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让我从鲁滨孙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点,我也知道了遇事应该自己想方法解决。

    鲁滨孙是一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有一次他航海的过程中遇到了大风,船上的桅杆断了,船翻了,同伴们都死了,但是鲁滨孙被冲到一个荒岛上,鲁滨孙克服了岛上的重重困难和

  • 10、 关于长征胜利85周年写一篇心得 (推荐4篇)

    红军长征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历史丰碑,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史诗。红军长征是让人难以忘却的历史,长征胜利85周年纪念日大家心中的感悟颇多吧。有哪些关于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征胜利85周年写一篇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长征胜利85周年写一篇心得【篇一】

    今天,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八十五周年纪念日。想那八十五年前,中央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率领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终于到达了陕北。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85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 2023-02-14

  • 2023-05-23

  • 2022-07-04

  • 2019-09-20

  • 2023-06-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1-10-14

  • 2019-09-21

  • 2023-03-13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6-25

  • 2023-02-09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09

  • 2023-04-06

  • 2023-01-17

  • 2023-04-03

  • 2022-07-08

  • 2019-09-21

  • 2019-10-13

  • 2021-07-16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19

关于写读后感周记
关于写读后感周记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关于写读后感周记,2024关于写读后感周记,教您怎么写关于写读后感周记,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