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2024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推荐
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

(共 2675 篇)

  • 1、 论中国: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读后感1000字(3)篇

          耗时13时50分,划线做笔记158处,终于读完了基辛格博士这本600余页的中国问题专著,读后总的感受是脉络清晰如拨云见日,视野开阔如百川归海,让我对国家发展历程及国际风云变幻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接下来,我想具体谈一谈对基辛格其人及《论中国》这本书的评价。

           我们从《新闻联播》里认识了很多中国的“老朋友”,基辛格就是其中一位。我的感觉是,基辛格不愧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朋友者,并非一定是至交,但起码不应是敌人。基辛格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推动者和亲历者,在这本书里他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同样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在书的最后他还专门否定了那种认为中美之间关系是零和博弈游戏的论调。此外,书中的字里行间也可见他对中国的善意,他总体上是采取叙述的方式记录历史事件的,叙述时很少评价,但如果是涉及到中国的正面事件及人物,他一般不吝于表达赞美之词。在遇到敏感的事件及人物时,或许为了避免落下干涉内政的嫌疑及照顾中国读者的感受,他采取了含蓄的方式让读者轻易地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可以说,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再说“老”。在“朋友”上加一“老字”,又说明他与中国人的交情非浅,对中国、中国人的了解不一般。他的“老”一方面体现在上面说的他懂得含蓄、懂得照顾中国人的感受、懂得中国政府的核心关切上,另一方面更体现在他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熟知,对中国人思维模式、中国领导层决策特点的深刻把握上。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他的一些论述,不得不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也深深意识到凭此人对中国的了解,若要成为中国的敌人,一定是个不得了的对手。

          至于此书的内容,我不多赘述,读者翻看目录可一目了然:第一章综述了中国人的历史基因及文化思维,此后的所有章节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前夕至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时期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与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前苏联的关系发展历程。书中对历史的叙述夹带分析、评价,总体侧重于分析中国政策走向、决策特点,必要时与美国做一对比。作为一名中国人,回顾这些历史事件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但基辛格的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中国的美国视角、全球视野。不同的视角可能让中国读者看到同一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不通侧面,更大的视野则可能让我们更加清晰我们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对于我们了解自己和国际社会都很有益处。

          或许有的读者会说,这本书的内

  • 2、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1000字(3)篇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性和婚姻直接相关,而婚姻又关联着财富、劳动力、社会阶层等重要的人文因素,使得性本能也和许许多多和本能无关的因素结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性秩序,不仅是婚姻秩序,还间接影响着着社会秩序。

    于是,在维持社会秩序的大前提下,唯恐性秩序的混乱,人人谈性色变。这个问题,在农业文明为主的中国表现的最为明显,因为,农产品长周期回报的特点,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

    于是,过于重视,形成了禁忌、绝迹和缄默的特点。不仅不敢正面谈论,很默契的,同时采取了忽视的态度。

    弗洛伊德、马尔库塞、福柯三位大师提出的观点相互补充,让性学这一问题变得十分完善。随着文明的递进,我们的性态度,在表现上的确经历着从自由到压抑,在社会足够富足后,又开始解放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古往今在对性的讨论中体现的很明显。先秦时期,孔子可以说“饮食男女,人之所大欲”,告子可说“食色,性也”,都是很坦然的态度。至朱熹,则说“存天理,灭人欲”,变成了忽视。

    而福柯的观点指出了其中的原因: 性压抑,看似是自上而下,来自于上层建筑,事实却是自下而上的、弥漫的,来自于各阶层的自我禁制,“一种普遍存在的 惩戒凝视,其目的是制造 驯服的身体。”

    这种直接原因,其实也是因为生产资料的限制,来自于各个个体对自身生存的担忧,而采取的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态度。

    李银河教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能公开的研究这个禁忌了两千多年的问题,不得不说,十分让人钦佩。书中大量引用访谈,使人觉得阅读的是第一手资料,更增加的内容的真实性。读的时候,能看到其他人如何谈论这个平时不可谈论的隐私问题,让人眼界大开,读后,可大为降低性这个问题的神秘感。因此,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由于对性禁忌态度,一开始,对李银河教授是带有某种偏见的,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性的印象,也改变了我对李银河教授的印象。毕竟,不管什么问题问题,敢于说出来,才能更好的面对,更好的处理。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最近李银河在微博上很火呀,好多网友自名银河护卫队捍卫李银河对社会的发声[偷笑]其实公众人物站出来真的需要勇气,尤其现在敏感得啥都要屏蔽的时代。

    这本书出版于09年,调查时期应该更早些,书中很多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的确和现在有点年代感,但我很惊讶,很多观点都是我这种年轻人认同的能接受的。看罢此书,我的想法主要有两点,关于两个方面的矛盾。

    一个

  • 3、 《中国,少了一味药》读后感_1000字

    《中国,少了一味药》读后感1000字

    首先,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可恶的传销者的洗脑黑幕[爱心] 中国,少了一味药。少的是坏人的良知,还是我们的常识? 在看完之后,真的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活该被骗←_← 同时,此书又反映出当下社会许许多多的问题。普通人不想着踏踏实实做事情,一天净想着天上掉馅饼(殊不知由于重力加速度会被砸死),倘若那么好,以你的智商还会轮到你←_← 法律的不健全,过度的仁慈,其实是助纣为虐。不要站在道德的角度来期待一个坏人从良,倘若他不受到惩罚,那么给再多的机会自行醒悟都是瞎扯淡←_← 尸位素餐,某些人的不作为,推卸责任(引用原文: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二日,周五。我把十七个传销窝点的地址全部抄在纸上,然后打电话报案。那时快到下班时间了,一切都不太顺利。我先向工商局报案,对方说没有执法能力,让我找公安厅。我不死心,继续追问:“请问哪个部门负责打击传销?”对方极不情愿,支吾了半天才告诉我是公平交易处,又拨到公平交易处,一个男人接的,声音十分粗鲁:“什么事?找谁?” 我说我要报案。 “报什么案?” 我说是传销。 对方极不耐烦:“我们没有执法能力,找公安厅!”我刚想解释,对方“砰”的一声把电话挂了。 没办法,只能找公安厅,对方说离得太远,建议我找上饶市局。说实话,我对此真有点害怕,此前我们天天都在上饶市局门口转悠,可从来没人干涉我们的行动。传销团伙中还有许多传言,说当地政府多么支持我们的行业,各位老总跟当地领导的关系多么密切……这些当然都是假话,可身处其中,根本没有能力仔细分析,听得多了,心里自然就有阴影,犹豫半天,还是硬着头皮打过去,没想到白担心了,我从114查到两个号码,一个无人应答,另一个接的是自动传真机,我听着那长长的刺耳的嘀嘀声,心里一阵沮丧,脑袋也迷糊起来,想难道传销者说的都是真的? )←_← 不禁让我想在中学时在距警察局不过百米处发生的一起杀人案件,警察叔叔们用了半个多小时才赶到[闭嘴],人被杀了,坏人逃了……至于有没有破案就不知道了[闭嘴] 综上一切都可以归纳为,私心太重!“坏人”想着获利,“好人”规避风险。←_← 如果人生命中的每一项罪孽都随同招致迅速的必然惩罚,犯罪就会大大减少。惩罚能够净化,人向最公平的上帝所祈祷的,应当是“惩罚我们的恶行吧”,而非“宽恕我们的罪孽吧”。

  • 4、 《中国在梁庄》读后感_1000字

    《中国在梁庄》读后感1000字

    我们终将成为没有故乡的人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感动我的不是一个学者深入乡村的观察,而是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与悲悯。

    她说:“拥有大地、树木、河流的童年,那是一种无以伦比的幸运,生命因此更宽广、敏锐,也更丰富、深远。”

    我很庆幸自己拥有这样的童年,儿童时期是人最初认识世界的窗口,与自然的亲近会让人保有灵性,更接近人类生存的本质。

    家乡一条穿过小镇的河,我对它的记忆尤其深。

    一年四季,都有人在河里洗菜洗衣服,没通自来水的时候,在河滩最干净的地方挖上水井,家家户户在河里挑水喝。

    到了夏天,河里比街道热闹,大人孩子都喜欢下河玩。一座大桥挡住毒辣的太阳,孩子们在大桥底下洗澡、捉鱼、或是什么都不做,静静坐在桥下的大石头上,脚浸在冰凉的河水里……夏天就这样变得美好。

    我最喜欢在涨过大水后,河滩刚漏出来时,一个人跑到河里去,此时的河在大水冲刷过后最为干净。沙里有好看的石头和被河水冲洗光滑的玻璃,绿绿的像翡翠,我将它们一一捡起,视为珍宝。

    有一阵子,我们几个女孩总喜欢在夏天的夜晚偷偷跑到河里洗澡(大人们担心夏天夜里河里会涨水,晚上是不让我们去河里的),我们围在河里叽叽喳喳说过的悄悄话早已忘记,但至今仍记得当时头顶的星空,满天星河梦似的挂起。

    也是在这条河上面的大桥上,我看过最好最圆的月亮。

    梁鸿在书里写到:“乡村之所以总是能让人产生某种古老、深远的乡愁似的情感,是因为它与原野、山川、河流的天然联系。它把人类的目光拉向广阔、丰富的自然界,拉向无限延伸的天空,让人情不自禁地思考自己灵魂的来源与归宿。”

    可是这样的乡村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败和溃散。

    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从来没有想过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的小河有一天会死去,每一次回去,我看到的河都要更脏更小一些,河边黑色的藻类植物上爬满苍蝇,河水早已不在清澈。

    小镇也变得越来越静,像一座空城。成年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里,空荡荡的街道,吹过的风都是寂寞的。

    没落的乡村是这个时代快速发展留下的伤口,代价也许是无数乡村人失去精神的指引和归宿地。

    上一辈的人渐渐都迁移到县城去住,卖掉小镇上的房子,我们这一辈人的往往会走向更远的城市,故乡也就成了回不去的地方。

    城市让人变得匆忙,也没有星空可以仰望。在一座城市的异乡人总被成为“x漂”,漂着是因为没有了根。过去,故乡总是在那里的,可再过几十年,故乡只剩一个名字和一些回忆,

  • 5、 《中国超越》读后感3000字

    《中国超越》读后感3000字

    王恩春

    很早以前就被推荐过张维为教授的“中国三部曲”(《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这次党校培训期间,党校老师播放了张教授的《中国人,你要自信!》的视频,又被他的演讲和个人经历勾起了读一读这几本书的兴趣。张维为教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曾经做过邓小平的翻译,现在是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春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他长期生活在外国,游历了100多个国家,接触到过形形色色的外国人。我期盼通过他的著作来解疑答惑:外国人怎么评价中国?中国的问题外国有没有?怎么样看待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于是在党校学习期间,我首先读了“中国三部曲”的总结篇《中国超越》,对自己的疑问有了部分解答。

    一、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中国超越”

    作者首创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是他的创见。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与此相对应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是一种建立在在中国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广阔疆域的与众不同的华夏大国的国情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在此基础上,张维为教授在书中提出,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即不照搬西方,不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放弃自己的优势,在这“三不”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体制创新,大胆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同时也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包含了“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

  • 6、 中国超越读后感

    中国超越读后感

    熊锐 中建三局成都公司争先大西南

    近日阅读《中国超越》一书,感悟颇深。本书作者张维为,中国政治学者、作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国际关系、中国模式和西方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

    书中作者从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制度安排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对西方模式,特别是对美国和美国模式的超越。全书通过数据、实例和故事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追赶并超越西方的过程,横向分析了中国模式相对西方模式的独特性和合理性,纵向也厘清了中国崛起的历史逻辑。并最终得出结论:中国的崛起一定是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定会深刻影响世界未来格局和秩序的。读完此书,我对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能有幸成为中国崛起中坚力量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成就,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步。这令许多西方国家感到迷惑和惊恐,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深感敬佩和鼓舞。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贫富差距大、腐败严重、环境恶化、产业发展不协调等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如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如何实现对西方国家真正意义上超越?才是作为当代中国人应该深思的问题,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在不失去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超越。中国的崛起并非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我们是张教授在书中所述的"文明型国家",是文明古国与现代国家相交叠的国家,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决定了中国社会未来演变的大趋势,它不会是西方所希望的"社会与国家"高度对峙的模式,而更可能是"社会与国家"互动互补的模式。我们这种包含中华文明基因、社会主义基因和西方文化元素的制度模式将使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也必将带领我们实现对西方的超越。中国目前在一些方面还不如别人做得好,但别的国家很难达到中国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这就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底气所在。只要我们学习别人之长,发挥自己的优势,"中国梦"的前景必将比"美国梦"更广阔。

    其次,我们作为民族复兴的主力军必须做到 "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要从制度上不断各处体制机制弊端,增强道路自信,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的话语体系

  • 7、 《中国超越》读后感

    《中国超越》读后感

    张维为教授的新著《中国超越》,以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启迪我们对置身其中的国家与世界勇敢地再认识。《中国超越》是作者百国之行三部曲中的封顶之作。正如之前的《中国触动》触动人们真正观察现实世界的环球凉热,《中国震撼》震撼了人们对自己日用不知、习焉不察的中国奇迹的深切体认一样,在《中国超越》里,作者没有寻章摘句,也没有闪烁其词,而是理性而坚定、温婉而敏锐,以数据、体验、实例和故事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中国发展为什么能触动世界、中国奇迹为什么能够震撼全球、中国超越为什么能够贡献人类背后的深层道理。

    读罢此书,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个问题,中国超越欧美还有多远?

    我们看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左右,将建成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

    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使中国的gdp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这两个经济实体也只是在规模上相当,在构成上并不平等。中国仍然拥有广大欠发达的农村,并将开始面临计划生育延迟效应带来的新的人口问题。我们的蛋糕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增大着,但与等待吃蛋糕的人相比,我们的蛋糕还是太小,而且做蛋糕消耗的原材料比较浪费;做蛋糕的工艺比较落后;蛋糕的品味有待提高;分蛋糕的方式有待完善总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是要为做出一个更大更好的蛋糕而努力!

    我们看到近年来我国的高铁、计算机、太阳能,甚至是航天领域的发展都是突飞猛进的,我们拥有很多最,最快的铁路、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最大的太阳能研究基地等,近80%的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建立新的研发基地。

    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中国不仅在经济上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我们所谓的中国话语权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还远远不具有全球意义。我们要看到在软实力资源方面,中国仍然缺乏能与好莱坞抗衡的文化产业,大学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够。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转型过程中的严峻挑战,包括国企效率低下、社会不平等扩大、人口大规模迁徙、社会保障系统缺失、腐败以及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

    网上有一个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十大差距》的文章,里面从十个方面比较了中国与美国的不同,在中美税率比较中提到:买房:中国买房交契税,0.75到2,美国买房退税

  • 8、 戴尔.卡耐基《超越自我》读后感1000字

    首先,它让我知道了很多成功人士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在工作中的表现,他们是如何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如何在工作中超越自我。也让我认识到人生最强的对手,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超越自我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工作高效和生活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人生是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和提高的。西方哲学家赫伯特的话:一个人如果二十岁时不美丽,三十岁时不健康,四十岁时不富有,五十岁时不聪明,就永远失去这些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时间是不等人,如果在你年轻的时候该耕耘的时候不去拼搏,那么在你该收获的时候也会一无所有。联系自己现状,社会在不断变迁和飞速发展,知识在更新,学生在变化,如果不学习新的理论,不努力去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的要求,那就是一种落后,是一种失败。

    态度决定一切。工作是人的一生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工作不仅可以赚取生活所需,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个人的自信心、价值观和潜能也只有通过工作才能得以充分肯定和发挥。无论什么人,如果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看成一种乐趣,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在工作中得到最美妙的享受。比如我们教师,每天备课上课身体感到很累也会感觉很充实,有意义;课后写反思,如果是主动想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就不会觉得那是一种负担;为了使工作能做得更好,或许不在乎下班后无偿地加班改卷子、辅导学生、和家长沟通等。

    其次,超越自我并不是强调只注重个人的成长与进步,而忽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因为组织是我们成长的舞台,个人的成就与组织的成功密不可分。只有组织发展了,个人才能得到发展。我们所在的单位就是一艘大船,我们每个船员必须风雨与共、同舟共济,这样才能乘风波浪,扬帆远航。比如我们80中,只有学校声誉好了,得到周围群众认可了,我们老师才会为自己是80中一员而骄傲自豪。反过来,某些学校也不乏名师、骨干教师,但仍然得不到家长的认可。

    每个人都应树立与组织共赢的职业最高奋斗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超越自我》为我们提供了答案:第一、是要把敬业当作一种使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第二、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组织的忠诚,树立与组织共赢的观念。第三、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主动多做事;第四、要永保工作热情,保持最佳的精神状

  • 9、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1000字2篇

    在《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中,泰勒把人对完美的追求分成了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我认为可以等同于理想的完美主义与现实完美主义的区别,所谓理想的完美主义就是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和我们的想象所匹配,要求一切都美好且直接要求,而现实的完美主义不完美的条件下们在承认现实是不完美的条件下书中给完美主义者向最优主义者转变提出的建议就像书中给完美主义者向最优主义者转变提出的建议。

    我们总是按照社会和他人的期许,无休止地追求完美找个完美的对象,过着完美的生活,走过完美的人生。然而,泰勒博士的研究表明,苛求完美恰恰是人们寻求幸福最大的障碍!就拿现代教育来说,同几十年前相比,我们现在的孩子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富裕,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

    家长的完美主义和过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是无望和无措。举个例子: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观看孩子的篮球赛。10个球,中国孩子投进9个,妈妈抱怨道:还差1个就全中了,你怎么搞的?美国孩子只投进1个,但妈妈却笑着对孩子说:你真棒。这其实是家长完美主义的教育思想在作祟,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当孩子发现自己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时,就会做出一些让父母不可理解的事来,比如现在新闻里屡屡出现学生离家出走事件,他们选择了躲避,有的选择放弃,特别悲观的还会走上不归路。

    对于父母和教育家来说,一个重大的挑战在于为孩子们设定高期望值的同时,还必须允许和鼓励孩子们探索、冒风险、犯错误和失败。

    这本书的作者泰勒博士正是接触了数以千计压力巨大的学生、父母和职场人士后,他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在本书中,泰勒博士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科学原理:揭示了完美主义的成因和心理机制;分享了完美主义对个人成功与幸福的危害与破坏;提出了消除和替代完美主义的健康理念最优主义;教给我们如何看待失败和成功的最佳方式,如何克服完美主义、重构幸福圆满人生将我们带离追求完美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幻;

    提供了暂停和冥想等练习,帮助你重新思考:在你的生命中,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证明:放弃完美主义吧!我们其实不必 完美,就可以拥有圆满富足的幸福人生!

    就像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心灵高尚的智者对话。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超越完美。

    我们想摆脱完美主义的困扰并不难:首先,我们应正确评价自己,给自我一个客观实在的

  • 10、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

    每个人其实都会自卑,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否会努力去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还是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呢?通过阅读《自卑与超越》,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作者从每个人的童年不同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去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以及对生活的看法。

    人人生而自卑。那么,为何人与人之间仍然存在如此巨大的才能差异呢?原因在于,每个人利用自卑心理的方式、方向与利用率不同。阿德勒在此提出关于有关自卑的“补偿性”观点:我们都向往优越,而自卑所引发的压力感将驱使我们向优越的方向产生“补偿性行为”。在这个岔路口,如果你选择不断挑战自我,尝试继续解决问题,那么你将会完成自我的超越;而若是被自卑情绪牵着鼻子走,任由它的摆弄,获得优越感的行为将会“奔向没有生命意义的侧面,真正的问题被无视和排除”。你将在无形中为自己设限,“退缩、停滞,一心避免失败,而不是争取成功”。

    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自然就会有自卑的情绪。但是自卑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自卑给人带来影响也是根据个人的认知来决定。对于心态乐观的人来说,自卑会让他认清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消极的人来说,会在意识形态上造成打击,让其失去对个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发展。

    我们的灵魂深处有着永远无法被填满的不满足感。自卑正是来源于此,渗透了我们在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阶段。任何心理问题,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暗示与说教就可以解决的,个体之间差异的复杂性与生活的多元性,都令心结的打开格外艰难。

    书中还有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奉献。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队合作之中获得满足。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帮助我们对身体接收的印象产生积极地、有利于发展的观念。思想与行动一直是捆绑在一起的,想要抛开现实进行人格上的加强是绝对无法实现的。对

  • 2019-10-29

  • 2022-02-12

  • 2023-01-01

  • 2023-04-22

  • 2019-10-29

  • 2022-12-09

  • 2023-01-08

  • 2021-05-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2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3-01-1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1-09-07

  • 2021-11-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
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2024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范文,中国超越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