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正阳门下读后感 > 地图 > 正阳门下读后感,2024正阳门下读后感
正阳门下读后感

(共 4070 篇)

  • 1、 《正阳门下》影评

    《正阳门下》影评

    文/司马平邦

    虽然自己的办公室离潘家园只有咫尺之遥,但离古董这一行其实千里万里,就像,我们中的许多人,已长期生活在北京这个地方,有的甚至已买房置地还迁了户籍,但离真正的老北京一样千里万里。

    当然,现在的北京,似乎也没有任何强迫你必须变成一道地北京人的意思,我们的理由常常是,北京不是北京人的,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这话里话外的滋味,你好好咋摸咋摸吧。

    1985年,刚初高中的我曾满怀喜悦地来到北京,呆了好些日子,把从故宫到圆明园这古典和经典中的北京逛了个够,其中就有前卫和正阳门,而电视剧《正阳门下》里暗表,就在洒家年轻的身影看不够北京街景的时候,收破烂出身的韩春明(朱亚文饰)已经悄悄地把他的生意(公司)和生活(古董)都做得有模有样了。剧中的韩春明,知青返城,落得进废品回收公司沿街收破烂,却歪打正着,走上了一条大收藏家的金光大道,其实,这也是中国许许多多收藏家们的来路――捡破烂出身。

    相信,许多看过此剧的观众会边看边咋舌,哎呀,人家北京人把收破烂都能做成大艺术家和大企业家呢。换言之,什么是有价值的文化?这京城里英雄辈出的收藏家们就是最典型例子,不过,在中国想到达这种文化价值,除了北京,没第二个。

    在《四世同堂》《渴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之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遇到过《正阳门下》这样如此地道正确的京片子电视剧了,祖居于正阳门下同一大院里的韩、程、苏3个家庭,以及他们的那些个街坊或者京郊的远近亲戚们,来来回回穿梭在这个接近40集的剧集里,时间跨度从1970年代中,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历30多年,其实是一幅北京正阳门版的清明上河图。

    它将二环的北京和远郊的北京,将30年前的北京和眼下的北京,将爷们儿、侃爷的北京和娘们儿、大妞们的北京一网打尽,融合了北京社会的时政转变、北京人的代际更替以及北京城里城外的生产、生活改造;尤其是韩氏家族与京郊的孟氏家族的明远而实近,其所道的尽是仁义亲爱的人际关系,将北京人善良、包容、愉快的人际关系一一写尽,可以说,这部剧将当年老舍先生开创的老北京风格更上层楼,且,《正阳门下》里的人际关系更复杂,更多变,更有当代北京的市井风格。

    京片子,其实在《正阳门下》并不是最为突出的语言风格,它只是撷取了大多数观数能够听得懂,又极有北京味道的对话方式,同时又不是为了对话而对话,而是为了性格冲突而对话。

    《正阳门下》中的对话,最能代表剧中个性

  • 2、 读《正阳门下》有感 800字

    读《正阳门下》有感一

    王柃越 泡茶馆、听京戏、看耍幡、逛庙会、二踢脚、骑骆驼……当我读完史雷的《正阳门下》一书,这些画面顿时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并活灵活现起来。在这些充满京腔京韵的故事中,让我感受到小主人翁在老北京的趣味童年,了解了那段让人向往的民国往事。 《正阳门下》是史雷的新作,它被誉为“儿童文学中的大历史”,故事背景设置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描摹出新中国成立前夜北平的生活图景和时代画卷。故事讲述了居住在将军胡同的刘老爷子一家人的生活,以“我”——二宝与父母从昆明避难回到北平开启故事。 老北京人对生活细节的那股子“讲究”让我大开眼界,从埋在地底用青花瓷坛珍藏的莲花白酒,到佐料齐全、缺一不可的老北京炸酱面,就连简单的泡茶也变得不简单了:北平城里的水不太好,只能沏香片,沏六安瓜片这样的好茶,必须用西山的水!如此之“讲究”让我咂舌,但细想之下,这也是当时历史中的北平,虽然经过战事后的萧条,但流传下来的传统气息依然存在。而我最喜欢看老北京的“玩”文化,训鸽子、遛鸟、摆弄学舌的八哥,也纷纷入镜。书中写到二舅训鸽子时,方法又狠又轴,每天早上和中午都要让鸽子飞行一个小时,只要起顶,就不能擦着房顶,只要它们翅膀一停,二舅就把旗杆高高地插在屋顶让它们继续起飞,接着训练。二舅看似在玩,其实是为了今后让训练有素的军鸽能更好地为共产党传送情报,这让我感受到二舅是一个充满正气、愿为国家效力的好汉。 虽然当时已抗战胜利,二宝一家得以团聚,但时局依然动荡不安。尤其是发生了内战后,效命于国民党的大舅和加入共产党的二舅政见不合起了争执,二舅的一句“百费待兴还打内战!?”这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是呀!当时国共合作好不容易赶走了日本侵略军,人民终于可以过上安稳日子了,为什么还要手足相残,搞得民不聊生,让生活再次跌入水深火热之中呢?虽然现在时局得到了缓解,但这样的历史问题一直遗留到现在,希望我们的宝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生活在新中国有多么幸福。但是也不能忘记国耻,要时刻警醒自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了国家的和平,为了更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正阳门下》读后感 二

    田欣然 今年寒假我读了史雷的“京味小说”《正阳门下》。被那浓浓的京味儿给吸引了。 这本书以解放战争时期的北京(北平)为背景,以8岁二

  • 3、 正阳门下观后感影评欣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朱亚文和倪大红等主演的电视剧《正阳门下》呢?该剧主要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百姓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改变生活的故事。网友们看完这部剧有怎样的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这部剧跟《正阳门下小女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部剧就像是兄妹篇,讲的都是解放之后一直到新世纪之间的事情,只是一个男主翁和女主人翁。

    看这部剧有以下几点看法:

    苏萌和韩春明从二十出头就开始谈恋爱,一下谈了近三十年。

    老话说的好,找对象就要找门当户对的,是很有道理的,年轻时,苏萌家里人没有一个能看得上韩春明的,就觉得他不务正业。即使苏孟喜欢他,但内心总觉得没有面子。

    所以之后韩春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只要苏孟不高兴,就把韩春明晾在一边了,即使二十多年之后,韩春明已经是了不起的企业家,可她依然觉得唯我独尊。直到韩春明对她失望之后,才后悔。

    其实,在她作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她的不自信。因为她再也不是二十多岁的小姑娘了,而韩春明却正是一枝花的时候。

    所以,做人就不要太作,不要考验别人的底线,每个人都有自尊,当你不把人家的感情当回事的时候,就是你失去的时候。

    韩春明和苏萌,二十多年都没有走到一起,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不信任。

    韩春明的母亲曾说过,他的不信任是源于原生家庭,从小就受欺负,街坊邻居也都不怎么瞧得起他。因此,他不愿意把真心话跟别人说。

    苏萌这个人特别容易受人影响,只要有不利于韩春明的事情,在她心里已经第一时间认同了别人的看法。她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自己爱的人。

    在我看来,他们两个人走不到一起很正常,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怎么会放心把自己交给对方呢?

    韩春明这人,虽然看上去很不着调,但是他始终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每次别人遇到困难,他都会近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别人渡过难关。

    所以在事业上,很多人都愿意帮助他,生活上也是。即使很多人都怀疑过他,但是他帮助过的人,始终都会站在他的立场上。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我们有好的事情能想到别人,别人自然也会想到我们。

    在整部剧中,收藏是这部剧的主线。歌颂了真正的收藏家的爱国情操。

    当韩春明办了个收藏馆之后,掀起了一股收藏风。身边的人不管懂不懂,都开始收藏,当然他们全都当了炮灰。

    苏萌看到韩春明搞收藏发了之后,她就不服气,也开始研究。最后花了六千万买了一堆赝品。

    用一句话形容她再适当不过了:过度的自信,

  • 4、 《正阳门下》观后感400字

    《正阳门下》观后感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果我们总是耿耿于怀,那么人生将被烦恼纠缠。而气度显得尤为重要。 豁达,你将会翱翔在广阔的天空。狭隘就会永远蜷缩在逼仄的角落。 韩春明的家庭条件不如程建军,在追苏萌时,程建军便认为自己更有可能赢得苏萌的芳心。但苏萌更倾慕机敏豁达的韩春明,遇冷后的程建军多次挑拨他们之间的感情。如此狭隘的心胸,怎能赢得美好的爱情,又怎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呢? 程建军其实挺有才华的,可就是没春明有成就。为了证明自己比韩春明强,竟然铤而走险去制作假古董,别人难辨真假。可只要春明一上眼,就知道是赝品。他心胸狭隘,纵然有才华。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肝癌,结局令人叹惋。 当今社会像程建军这样心胸狭隘的人大有人在,如韩春明这样心胸豁达的人只占少数。 当然,在创业的过程中艰难困苦甚多,在竞争的过程中,心胸狭隘的人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便不择手段,暗箭伤人,这样只会使自己深陷堕落的泥沼难以自拔。而像韩春明这样豁达乐观的人,不计较眼前的利益和暂时的得失。这样往往能够左右逢源,成就一番事业。 韩春明那代人在条件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依旧坚韧不拔的用他们青春的激情和汗水恣意谱写着人生的宏图。当下,现在的年轻人遇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顿失年轻人该有的蓬勃朝气。我们应当学习先辈们吃苦耐劳、爱拼敢赢的精气神。只要年轻人坦荡的面对现实,超越自我,才能铸就辉煌的人生。 昨天的遗憾已无法弥补,今天的奋斗或能助你挣脱命运的桎梏。从容豁达的迎接明天。
  • 5、 《正阳门下小女人》观后感

    《正阳门下小女人》观后感

    原创: 小马悦文

    应同事大姐的推荐,搜《正阳门下小女人》电视剧来看,发现演的真是好,都舍不得放下了,48集看完,觉着有很多感触,简单的聊一聊。

    《正阳门下小女人》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大背景从刚刚解放后的55年开始,主人公由蒋雯丽扮演,说的是一个叫徐慧真的女人,在生产之日被丈夫抛弃,然后重接小酒馆,孤儿寡母,自强自立,经历国家的社会动荡,公私合营,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一直独具慧眼,走在社会的前头,八十年代,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全家齐心协力,把家族企业搞的是兴兴旺旺。还对背叛她的前夫和表妹宽容以待,一直接济他们,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企业搞大了,还让三个外甥女来担任重要职务,把她们从农村解救出来,全家都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全剧很温馨,很励志,也有点搞笑幽默,情节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让人看得是有滋有味,欲罢不能,特别是我们这些接近中年的人们来说,十分有怀旧感,回顾感,特别亲切,结合自己的人生历程,让人思索很多。

    首先谈谈徐慧真为什么能成功。第一,是她的坚强理智,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丈夫离她而去,她没有哭闹,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勇敢的挑起重担,一面看孩子,一面小酒馆开门营业,养活了自己和孩子。她给孩子取名叫“理”,就说明她是一个讲理、很理智的一个人。第二,是她的聪明能干,徐慧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生意上照顾的有声有色,还特别有政治觉悟,次次有什么活动都走在前面,次次都让领导大大的夸奖一番,别管有什么活动,她都如鱼得水,没有吃过亏。第三,是她的拿得起放得下,该投资时她投资,该受罪时她受罪,该享受时她享受,该放手时她放手,从来没有抱怨过谁,包容了一切,宽容了一切,在最后时她对大女儿说:“宽容就是善待自己”,其实就是说明了她的心态,心胸宽广,乐观向上。

    徐慧真并不是只看利益的人,她有一个好朋友兼竞争对手陈雪茹,也是一个女强人,她就有些路子不正,争强好胜,喜欢搞一言堂,结果她的两个儿子不和,几乎闹得全家分崩离析,和徐慧真对比就能看出来,做人做事一定要以立人为本,以和为贵,全家人的感情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都说“家和万事兴”,凡事让着点别人,拉着点别人,看似吃了亏,但你得了人心呀,只要人心都肯向你靠拢,你还要什么不可得呢?!

    看看这走过来的四十年,徐慧真顺应社会潮流,在新时代又迎头赶上,步步走在前面,捞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我们在那个一样的时候,看到前景了吗?没有。开

  • 6、 正阳门下小女人观后感1200字

    《正阳门下小女人》这部电影是正在热映的,讲述了一个女性创业者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在那个艰难的时代,作为一名女性,主人公都能创业成功,更何况今天的我们。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正阳门下小女人观后感1200字。

    应同事大姐的推荐,搜《正阳门下小女人》电视剧来看,发现演的真是好,都舍不得放下了,48集看完,觉着有很多感触,简单的聊一聊。

    《正阳门下小女人》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大背景从刚刚解放后的55年开始,主人公由蒋雯丽扮演,说的是一个叫徐慧真的女人,在生产之日被丈夫抛弃,然后重接小酒馆,孤儿寡母,自强自立,经历国家的社会动荡,公私合营,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一直独具慧眼,走在社会的前头,八十年代,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全家齐心协力,把家族企业搞的是兴兴旺旺。还对背叛她的前夫和表妹宽容以待,一直接济他们,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企业搞大了,还让三个外甥女来担任重要职务,把她们从农村解救出来,全家都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全剧很温馨,很励志,也有点搞笑幽默,情节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让人看得是有滋有味,欲罢不能,特别是我们这些接近中年的人们来说,十分有怀旧感,回顾感,特别亲切,结合自己的人生历程,让人思索很多。

    首先谈谈徐慧真为什么能成功。第一,是她的坚强理智,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丈夫离她而去,她没有哭闹,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勇敢的挑起重担,()一面看孩子,一面小酒馆开门营业,养活了自己和孩子。她给孩子取名叫理,就说明她是一个讲理、很理智的一个人。第二,是她的聪明能干,徐慧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生意上照顾的有声有色,还特别有正直觉悟,次次有什么活动都走在前面,次次都让领导大大的夸奖一番,别管有什么活动,她都如鱼得水,没有吃过亏。第三,是她的拿得起放得下,该投资时她投资,该受罪时她受罪,该享受时她享受,该放手时她放手,从来没有抱怨过谁,包容了一切,宽容了一切,在最后时她对大女儿说:宽容就是善待自己,其实就是说明了她的心态,心胸宽广,乐观向上。

    徐慧真并不是只看利益的人,她有一个好朋友兼竞争对手陈雪茹,也是一个女强人,她就有些路子不正,争强好胜,喜欢搞一言堂,结果她的两个儿子不和,几乎闹得全家分崩离析,和徐慧真对比就能看出来,做人做事一定要以立人为本,以和为贵,全家人的感情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都说家和万事兴,凡事让着点别人,拉着点别人,看似吃了亏,但你得了人心呀,只要人心都肯向你靠拢,

  • 7、 关于傅正阳的读后感

    秘密花园中的小主人公叫玛丽,是个相貌平庸,傅正阳读后感。脾气暴躁。人见人厌的小姑娘,在一次瘟疫中,她的爸爸妈妈被夺取了生命是她成为了孤儿。

    我看到这时,总是想问:这本书里怎么净是让人不开心的人或事呢?我怀着这个问题看下去,随着另一个小主人公狄肯,我渐渐明白了,作者首先采用对比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孤单,寂寞对什么事都感到厌恶的玛丽,结识到了朋友之后,渐渐开朗,渐渐变的漂亮,渐渐让我们感到判若两人的玛丽。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友谊的价值。活泼的狄肯,用自己真诚的心打动了对什么事都厌恶的玛丽,打动了身患重病对生命不报有任何希望的柯林,使他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如果我是玛丽,我会更加的厌恶所有的人或事,因为在这个家庭里,我的父亲是一个终日不回家的人,而我的母亲也只会每天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舞会,并不在乎我的存在,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感到孤单寂寞渐渐的性格孤僻,有谁不会变成这样呢?

    因为他,这本书的出现,使我明白了友情可以改变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人生,

    我喜欢秘密花园这本书,更希望拥有狄肯那样宝贵的友情,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欢乐

    msn(中国)

  • 8、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 9、 荀子读后感(读后感)

    《荀子》的乐论讲的是音乐对人的影响,古人称之为乐礼,也属于伦理道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礼会使人们的志向高洁,遵循礼制的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遵循乐礼之人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所以在古代乐礼也是一种管理人的方式。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还是那句“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它讲述的是一种道义、道德与欲望的平衡,而这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难掌控的。

    君子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乱来;小人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就喜欢玩游戏,然后让我爸妈就很头疼,直到有一次我爸说:“你就一直玩吧,不用学习,玩到自己不想玩为止。”这么一说,反而我就不想玩了。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我的内心觉得贪玩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没有节制没有束缚,那反而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当真继续玩下去,到了最后也只剩下是空虚,因为这种快乐不是可持续性的,是会迷茫的。所以一种张弛有度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是能把快乐高效化。

    这种状态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学更毕业的时候,自己的膨胀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对等,然后对未来就充满了迷茫,就如我老师所说“你们这一代就是迷茫与浮躁的代名词,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词,踏实。”现在想想踏实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就像下定决心减肥的人,在夜跑的路上遇到了烧烤摊,欲望战胜了理智,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减肥路上的迷茫。

    说一说我这一代的人的迷茫吧,一切的外界环境,比如房价、物价、大城市的消费欲望等等,会让人失去对外来的盼头,因为认清现实的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便会轻易的放弃,就像你一直能追着一个人奔跑,直到无论怎么跑都再也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时,便不再想奔跑了。这便是迷茫的所在,当不在奔跑时,当看不到终点时,那终点依然在那个位置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自己的决心。

    那么这里又会提到一个新生词,躺平。意思就是同样都要到终点,同样都争不到名次,我为什么不舒舒服服的走到终点,还要拼死拼活的跑到终点呢。我不会批判这个态度的正确与否,它同样也是迷茫、思考后的产物。但是如果回归到《荀子》所说的道义束缚中去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它是一场赛跑,有着道义与体育精神的束缚,我就必须要跑步前行,而不是走着,也不是躺着,停下了脚步固然身心得到了一时的放松,但是那不是我参加赛跑的目的,那

  • 10、 《大学》读后感(读后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喜欢教学生文言诗词,每每读到古人的诗词歌赋,都不禁惊叹。古人如此聪慧,虽没有手机、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却能把所见之景用七言诗词写到极致,读罢有如身临其境。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尽了人间四时之美,怎能不令人神往。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同时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读文言文的书籍。因为文言文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古人能用很少的文字传达出很深的思想内容。这也非常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因此我非常喜欢文言文,尤其喜欢蕴含深刻哲理的这部《大学》。

    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我在大学的图书馆,当时我还不明白“大学”的含义。只看摆放在文言文类别中,就随手翻来读一读。边读边被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的古人必修科目,是古代的每名学子都必须要学的书籍。千百年后,我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深受其影响。有些句子,你仔细琢磨也蕴含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当代社会四有新人的践行标准。“平治齐修”则是古代君王的基本国策。不过这些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这一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随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正阳门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正阳门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正阳门下读后感、2024正阳门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