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 > 地图 >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2024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相关栏目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热门栏目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推荐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

(共 3616 篇)

  • 1、 读史铁生《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有感1200字

    由于《史铁生作品精选》故事太多,因此在这本书里,我单挑《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这个故事讲讲我的感受。

    这是个发生在冬天夜晚的故事。男女两人是一对夫妻,他们都是残疾人。因为怕把自己的病遗传给孩子,所以二人决定抱养一个孩子。他们抱着给孩子的礼物,期待地走了很久,才走到中介家门口。但遗憾的是,由于中介的夫人走漏了他们残疾的消息,孩子被父母领了回去。他们只能在风雪夜里,再走回去。

    从雪夜读起,我就猜到这故事有几分凄然,毕竟雪花总出现在那些凄美深绝的故事中。不过,两个残疾人的故事,我倒听着新鲜。

    故事读完时,我又忍不住再翻了一遍,多愁善感的眼泪说来就来了。他们的生活,让我一个总觉得缺爱的女孩子,倍感压力。

    如果是我,在那些女学生的惊恐目光和小孩子的嘲笑声中,可能真的会找块雪地把自己埋了。可这小两口没有,虽然羞愤难当,但妻子很快又笑了起来。

    说实话我挺佩服这位妻子的。她喜欢小孩子,喜欢新生命,热爱织毛线;她有着比常人更可爱的心,和比常人更美好的情怀。那位丈夫,虽然脾气急了点、凶了点,但依然疼爱着他的妻子,也会细心考虑孩子的未来。他们两人在我看来,其实并不与常人格格不入。

    他们不就是相貌怪异了点,身材矮小了点,为什么在所有人眼里,都成了怪物呢?在那些人眼里,究竟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好人呢?

    以貌取人是我最不屑的,虽然我也喜欢长相不错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取笑甚至欺侮长相丑陋的。这样的人,即使长着天使般的面孔,天堂也不愿收容他们。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人要靠自己的脸蛋来赢得他人的尊重。

    这还不可悲吗?不,还有更讽刺的是,长着天使面孔的人在与恶魔厮混时,人人视而不见;而长着恶魔面孔的人,行着天使才会做的事时,人人厌弃其如过街老鼠,并附以一句“作秀,恶心”。这才是最凄厉的审判吧。

    我深刻地同情着那些活在低谷的人,但我更厌恶那些站在山腰上向下大笑的人。他们永远不会懂低谷的黑暗,因为他们只知道享受山顶抛下的光。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他们被社会欺压打磨,扭曲过度,成了那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最后占着一个小位置,看着下面比自己过得还烂的人,丧心病狂地笑着。他们也值得同情,但他们更需要清醒。

    他们被困在人心的冬天太久了,冷到无法自己出来。这个冬天比所有人想象的都长,即使是今天,仍有不少人自甘停留在那里。

    这些人真正无法接受的,是自己。不是有人总说嘛,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你永远教不

  • 2、 一个来自冬天的消息作文300字

    【第1篇】

    我正沉浸在梦乡之中,窗外的雪花从天空之中缓缓地飘落下来。渐渐地,雪越下越大,使得屋檐上、树叶上,到处都被抹上了一层浓厚的白色……

    早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到我房间时,我睡意朦胧地睁开了双眼,此时的我望见了窗户外面一副冰天雪地,震撼人心的场景:鹅毛般的大雪接连不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大地就宛如被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地毯”,轻柔、松软、洁白无瑕。放眼望去,茫茫大地,银装素裹,地上铺的是雪,房子上落的是雪,树枝上盖的是雪,积雪把树枝压弯了腰……白皑皑的一片银色世界,真是美不胜收。太阳照在白雪上,发出耀眼的光芒,当我看到这副情景时,欣喜若狂,使得我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

    我推开了门,脚踏在这又松又软的白雪上,这白地毯上留下一串串我走过的足迹,而耳旁就只有踩到白色雪地上的声音了。这时,我的心中只有无尽的喜悦,因为下雪,就代表着我梦寐以求的冬天来了,这个来自冬姑娘的信息,让我欣喜若狂!

    就在这时,我的心中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在这雪地之中漫步,是多么宁静啊!洁白的雪花是多么纯朴,她的本身并没有任何颜色的装饰,就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白色,但这一个来自冬天的消息却让我们童年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第2篇】

    一天清晨,我推开自家小屋的门,走进院子里,看到了一排排晶莹剔透的冰锥,我才知道,冬姑娘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的身边。

    靠上前去,我细细地观察着冰锥。冬天的冰锥,在温和的阳光照耀下显得那么耀眼,那么可爱,那样五彩缤纷,就像是一个个可爱的小胡萝卜,一不小心倒挂到了我家的屋檐上呢!我静静地看着冰锥,他们是那样晶莹,那样剔透,阳光照射下来,上面好似盖着一层薄薄的雾,一个个又是那么整齐划一,就像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我轻轻地抚摸着冰锥,他们是那样光滑,那样细腻。呀!我一不小心,碰掉了一根冰锥,我想再造一个冰锥,来弥补我的错误,可是我再怎么造也造不出来。我想,我这个人类都造不出的东西,冬姑娘只要挥一挥她寒冷的衣袖就可以造出这么多个人类不能造出的冰锥,大自然是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多么美妙啊!

    冬天不比春天万紫千红,不比夏天草木茂盛,不比秋天果实丰满,可是她有神奇的魔力,一夜之间可以让千家万户的屋檐上都装饰上晶莹剔透的冰锥,帮他传递着冬天的消息,这就是冬天最好的证明。冬天不正是世界上最好,最会雕刻的艺术家吗?

  • 3、 手斧男孩一个人的冬天读后感
    手斧男孩一个人的冬天读后感 自从夏天过后,随着天气变冷,布莱恩知道了他不能再像夏天一样捕食了,他开始打造重弓箭、长矛和箭。他还将上次在救生包里的食物在两个星期内吃的光光的,一点儿也不剩。接下来他又只能吃傻鸟、鱼和兔子了。他还有一只魔法箭,捕捉了两只猎物,分别是一只傻鸟和一只兔子。他还养了一只宠物,是一只臭猬。熊入侵他的时候,这只臭猬用它的臭屁打败了熊。 一天,布莱恩发现鱼不能再吃了,因为鱼已经捕不到了。 接下来,他发现了小鹿肉,他把小鹿肉吃完后就用重弓箭和魔法箭搭配在一起,这下子他捕到了一只驼鹿。他发现驼鹿的时候,驼鹿离他只有35码了,用弓箭来不急了,布莱恩就用长矛刺入了驼鹿的胸部,驼鹿慢慢地倒下了。布莱恩用驼鹿皮给自己做了一双手套和一件衣服,另外他还用兔子皮给自己做了一条裤子。接下来,他再次去捕驼鹿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个人,那个人把他送到自己的家中,而且把他送入了给他们承载货物的飞机,让他重返了故乡。 从这个故事里面我明白了一定要勤快,不能懒惰,懒惰的话,你会被冻死的。我还知道了你要在森林里学会临危不惧,不然你早被熊吃掉了。 布莱恩是一个临危不惧的人,如果他遇到了危险非常恐慌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 4、 读《两千年和一个晚上》有感400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人人都具有迎刃而上的精神,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这是我读了《两千年和一个晚上》的最大感受。

    《两千年和一个晚上》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年仅19岁的数学天才高斯,凭着他顽强的意志力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完成了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呀!

    有人说,高斯之所以能把这道题解出来是因为他的数学天分,也有人说,他把这道题解出来仅仅是因为他顽强的斗志力。可我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数学天分,更因为他超寻常的的斗志力,这两样缺一不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凭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取得了成功呀!比如海伦.凯勒是一位盲、聋、哑人,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却掌握了五个国家的语言。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用手摸卡片学习英文,常常把手指摸出血。正因为她坚持不懈,所以考进了寻常人都很难考上的“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最终成了一位令世人瞩目的伟人!司马迁为了给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他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身。但他还是凭着常人难于想象的顽强毅力写完了《史记》。

    是呀!人若有志,万事可为!只有具备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一定要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能完成我们美好的梦想!

    点评:习作开头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自己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结尾围绕“人若有志,万事可为!”这一中心表达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起到前呼后应的效果。

  • 5、 一个在黑夜里迷失自我的人

    暑假里我读了一篇老舍的小说叫做《骆驼祥子》,使我深受启发。《骆驼祥子》这本书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想凡是熟悉老舍的,都知道这是老舍的代表作。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被祥子的各种经历所打动,小说通过一个旧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描绘了一个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善良,好强,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精神逐依被残害的过程。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文章以祥子的一生经历为主线,祥子生活在农村,当他18岁的时候父母就离他而去了于是他就跑到北平城区追寻他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他不断的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即使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当他看到别人拉扯赚钱的时候,也梦想着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经过三年是省吃俭用,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车,却接二连三的被意外所失去,他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的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而他最喜爱的笑福子的自杀,无疑是熄灭了他的最后一个希望。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善良淳朴,正直诚实的人,沦落为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冷漠,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

    在社会生活中,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敬佩他那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只可惜最终他没有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最终还是被打败成为了社会的累赘。老舍在小说中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一个人,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如果没有目标和理想,轻易放弃,永远抱着消极的心态,不去闯,不去拼,最终只能容易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甚至堕落。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我们不气馁,就能看到美好的明天。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人生岁月中,我们会遭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理想,有目标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就能立足于社会,明天会怎样,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只有把握好现在,未来的一切才能依你掌控。

  • 6、 《我在另一个世界等你》读后感

    《我在另一个世界等你》读后感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三班尹婷

    根据简介所述小说中的女主人公16岁的少女丽兹因车祸身亡,却由此渡生到一个名叫另界的地方,开始了与人间的自然生长顺序相反的倒着长。这样16年之后她将再次返回人间。小说极具创新性,幽默却饱含深情。字里行间透露出无辜并无谓地死去的少女对人间父母及人间生活的眷恋。将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进行鲜明的对比,留给读者一个衡量轻重的天平。

    这篇小说对人死后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这个为话题进行文学创作,从而利用人的好奇心吸引读者阅读,并且,在小说中穿插少女的故事丰富小说内容。《我在另一个世界等你》这一标题开篇表达了少女丽兹对人间亲人朋友的眷恋,回到人间无果后希望在未来的另界能等到自己的亲人朋友。我在另一个世界等你也表达了外婆贝蒂在另界等到了活着的时候没有看到过的孙女,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从而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无论活着或者死亡都是有希望有价值有期待的。在小说的后半截,与丽兹相爱的男孩欧文在另界也等到了他没死之前的妻子埃米莉。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这件事发生了很多糟糕的事情,如不能养狗,因为埃米莉对狗过敏,导致丽兹和欧文关系严重恶化,最后竟然使丽兹觉得自己无法适应另界的生活并决定悄悄地潜返人间。说明了,在另一个世界等到的或许不是曾经的那个一模一样的人,但只要向前看就能对生活充满希望。

    《出版者周刊》曾评价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泽文在她的处女作小说中,创造了违反生物与物理学常规的幻想世界,玄奥而引人深思。是啊,小说的重点在于有思想有重点吸引人。开头以悬疑的故事开头,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懵懂无知身处未知之境的少女形象,形容了一个陌生而诡异的尼罗河号,环环相扣,设置一个又一个疑点让读者不断思考。之后为读者介绍了一个已逝去人的世界,又称另界,用代序中的标题解释为死后别境又如生。提出来一个玄奥的理论,人死之后都会来到另界,以最后死亡的年龄为限又返老还童,直到变成婴儿被送进河里流出另界忘却一切重新投胎。

    虽然和中国的死后回到地府又一些相像,但就我本人而言,觉得另界更符合人希望死后的待遇,毕竟觉得在另界过的更符合人心。即使这是反生物与物理学常规的幻想世界,但我想人们也会更倾向于死后能有所思念有所希望。这也正如《号角图书》所评价的,泽文这部寓意深刻的小说让读者得以机会思考假如我们故去,以此渲染当我们或者的时候,那些含义丰富的欢乐时光。

    《纽约时报书评

  • 7、 《在路上》观后感:寻找一个上路的理由

    《在路上》观后感:寻找一个上路的理由

    电影《在路上》于2011年拍摄完成,但是筹备却从1979年就开始了。买下了版权的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寻来了无数的人改变剧本,甚至亲自上阵,结果都不理想。直到2004年发现了著名公路片《摩托日记》的导演沃尔特塞勒斯,这部电影才终于成行,才使得《在路上》终于开始上路了。

    不得不说,公路片对于中国的影迷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电影类型。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也想了很多的理由,最后只能把祸根归结到中国人太多了,走到哪里都是人,开到哪里都堵车!或许也正是这种情况,公路片里展现出的荒芜景色和主人公的颓废气息才让我如此着迷。

    《在路上》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根据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于1957年的小说改编而成。这几乎是一本自传体式的小说,而其提倡的即兴式自发性写作技巧也让读者在阅读上和剧本在改编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我们为之着迷的就是影片中主人公们颓废的生活方式。

    依靠着杜鲁门总统的名言我们应该降低生活成本,可以去偷罐头果腹,可以给汽车加油的时候调低加油量而少付钱。与其说是颓废,不如说他们在尝试更多的生活方式,从而寻找生活的意义。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循规蹈矩,千万人都走在同一条路上,没有人愿意去探讨生活的意义,没有人愿意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如果说电影里的主人公是垮掉的一代,那么我们连垮掉的勇气都没有。

    电影《在路上》开始上路了,电影中的主人公同样在寻找着一个又一个的上路理由。与我们不同,我们展开一次旅行首先要百度,找到攻略,然后开始存钱、订票、订酒店,最后打包行囊开始旅行。(观后感 )然而看完《在路上》之后,我才知道上路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理由,可以是对某人的思念、可以是一次冲动、可以是工作需要,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是,只是单纯的想上路!

    只需要抓起几件衣服塞进背囊就可以出发了,搭便车、打零工,一切顺其自然。有不少的影评人在评价该片的时候认为其没有交待清楚主人公们出行的理由。但是我不得不说,对于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青年,如果每一次出行都有充分的理由,那么就根本配不起垮掉一代的名头!所以在影片中导演故意忽略,让观众自己去寻找一个上路的理由。

    电影《在路上》或许不会在中国上映,但是这部电影却有不少的大明星客串,暮光少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蜘蛛侠女友克尔斯滕邓斯特、维戈莫特森等等都参与了演出,使得该片星光熠熠,值得大家慢

  • 8、 读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旅行有感
    读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旅行有感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仍觉意犹未尽。作为一个长途穷游背包客,在长达13个月的旅行中,作者经历了种种生存的考验。在泰国拜县,住进了满是爬行动物和飞虫的竹屋,于是在那间满是壁虎的竹屋,学会了壁虎叫,学会了和这些动物和平相处;在钦奈去加尔各答的火车上,在各种汗味、臭味交杂,晒得像个蒸笼的铁皮火车上度过两天一夜。在尼泊尔abc大环线时,由于食物紧缺,每天的食物只能是日本友人提供的两包泡面,于是在山上的餐馆里请求别人将吃剩的炒面给自己,说完被自己吓了一跳。这哪里是在徒步啊,简直就是现代版的长征啊。 除了生存的考验,各种彪悍、惊奇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你见过穿着带屎的裤子在加尔各答的街道上被疯牛追赶的女孩子吗?这听起来像是出现在喜剧电视剧中的场景就真实地发生在蔡璐璐的身上,在特蕾莎修道院,作者由于身患痢疾不慎大便失禁,旅馆又回不去,来到街道又遇到狂奔的疯牛,好在作者反应灵敏,躲过一劫。 种种不幸悲催的遭遇,让作者怀疑到底这样的旅行值不值,意义又何在?然而答案是肯定的,旅行的收获要大于这些经历的磨难。对于作者而言,已不仅仅是一次长途的背包旅行,更是她心灵的一次成长史。
  • 9、 读后感500字:读《手斧男孩·一个人的冬天》有感

    《手斧男孩一个人的冬天》是我最喜欢读的书籍之一。作者盖瑞伯森出生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先后做过弓箭手、演员、水手等工作,后来移居森林。书中的主人公布莱恩就是作者根据他自己的经历来写的。

    这是一个森林探险的故事。自从布莱恩坠机以后,他在原始丛林的冬天里没有食物,没有御寒的衣服,他再也不能像夏天那样捕鱼打猎生存陷入了绝境,但是他却告诉自己:积极应对,做自己能做的事!

    我觉得里面最精彩的是布莱恩与驼鹿殊死搏斗的场面。驼鹿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它的腿就像小树一样粗壮,它的角可以轻易地将布莱恩叉在中间,它发起脾气来就像失控的小卡车向你冲来。所以,布莱恩非常小心。布莱恩举起弓,把最好的一支箭搭在弦上,等待驼鹿的出现。驼鹿终于来了,布莱恩向它放箭,箭猛地刺进驼鹿的脖子。可是,受伤的驼鹿仍然不要命地向布莱恩冲过去,布莱恩一阵绝望。这时,他的脑海里闪过一句话:积极应对,做自己能做的事!布莱恩捡起一根长矛,对准向他发起进攻的驼鹿,锋利的长矛深深刺进了驼鹿的胸膛,驼鹿便轰然倒下。

    从布莱恩的身上,我学会了在不利的环境中找到有利的条件,在危险中学会自救。人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你战胜了这些困难,就会变得越来越勇敢。有句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只要牢牢地记住这句话,你就会像布莱恩一样尝到成功的滋味。

  • 10、 一个父亲的读后感

    一个父亲的读后感

    看了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触很深。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绝症,只活到了一岁半,作者非常真切地记录了他在那段日子的感受:妞妞诞生时的喜悦,看着她成长而又知道妞妞很快会离世的绝望,妞妞离世时的悲伤。在书中作者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追问,对死亡的思考。《妞妞》一书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来,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与笑都是直击人心的,它对生命的尊重和爱让人肃然起敬。这不仅是一本不幸的父亲悼念他早夭爱女的书,更是一本颂扬生命,也缅怀和反省生命的书。文中写到的妞妞成长的细节尤其让我感动,从妞妞学会的每一个发音、每一个字2020、词、每一个动作等细节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的过程,也仿佛看到了以后我有自己的孩子时的情景。

    文中另外的一个细节也让我感触挺大,原以为一起经历过苦难,作者和他妻子(雨儿)的感情会更加深厚,没想到他们竟然离婚了。作者在文中也说有人统计,丧子夫妇的离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苦难未必是是纽带,有时反而是毒药和障碍。所谓共同受难其实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传达。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这个结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以前听得多的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患难见真情之类的说法,我认为经历过患难应该更懂得珍惜才对。

    文中作者对生命的得失的追问也很值得思考。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无所失,还是失去了他应 该享有的漫长的一生?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经享有的漫长的一生,还是一无所失?死亡是生命的结束还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1-08-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21-09-18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21-09-03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4-29

  • 2021-05-26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1

  • 2023-05-17

  • 2023-05-29

  • 2023-06-27

  • 2023-06-22

  • 2023-06-16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7

  • 2021-07-12

  • 2019-09-20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2024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