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 > 地图 > 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2024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范文
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推荐
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

(共 4901 篇)

  • 1、 嗝嗝老师观后感: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嗝嗝老师》是一部最近正在各大院线上映的喜剧的电影,影片来自印度,相信很多网友都已经看过了,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无论是从家庭教育角度,还是从学校教育角度。剧中说: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其实从女儿的角度来讲,也能看出一点:没有差女儿只有差父亲。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有他的特性在,接纳并允许他活出自己,他必定能绽放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

    教知识容易,教做人难。嗝嗝老师因为当年校长的一番话,被深深影响。虽然自己的疾病不利于当老师,她还是不断的在追求成为老师的路上。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用她的方式好好去育人,实现她的价值。

    人都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人生,生活也才会有更多的意义。可是,如何才能活出这样一份价值,通过嗝嗝老师,我们看到虽然不易,却也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情。

    嗝嗝老师定下了当老师的目标,获取了很好的学位。因为自己身体症状不利于教学,她却不惜花费五年时间,兼职插画最终成为一名老师。面对14个叛逆、挑衅的孩子,她没有放弃,而是不断的想办法,结合孩子的情况,给出适合的教育方式。一点点磨合,打开了孩子们的心门。最终她的努力,影响了这群孩子的一生,也让其他老师发生了改观,而整个学校的氛围也变得极其融洽。从最后退休那天被孩子,老师们列队欢送,可以看出在她后来几十年的人生里,一定改变了无数像9f班这14个孩子一样的孩子们的人生。

    这是一场关于生命教育的旅程,嗝嗝老师用她自己这个生命影响了无数人,她的生命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也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大法官的视频。同样,在他的权利范围内,给了无数的人正向的教育。他的行为,一定会在这个孩子心中扎根,让他受到鼓舞,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人类,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可以有反思能力,有智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影响别人。而我们的言行举止也都在对周围的人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像校长对嗝嗝老师一样,哪怕一句话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改变着他人的一生。因此,我们要知因果,谨言慎行,尽量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

    反观自己,这一生,我也想活出自己的价值,不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我也渴望活出这样一份价值的满足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很欣慰的是,我看到自己在带领妈妈们读书,分享营养健康知识,让我看到了自己过往学习、实践的价值的一些呈现

  • 2、 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自己嫁给自己

    《一个人的战争》这一本书的作者是林白,书中有着对于那个时代女子的描写,将人们内心的原始欲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从书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内心的挣扎,欲望不就是这样的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一个人的战争读后感:自己嫁给自己。

    读书笔记,一边是莫言的《丰乳肥臀》,一边是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看来当时的我比现在深刻很多。

    当年肯定不会想到莫言会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他的书挺好,有机会为他写拆书稿。今天还是聊聊林白。

    因为女性笔触,《一个人的战争》颇有微词。身为女性,更能理解女性独有细腻,阴郁,精致和敏感。

    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意味一个女人自己嫁自己。其实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的内心往往是脆弱的,战胜一个人的内心就等于战胜了他。

    人生的确像一场梦,无数的经历像电影画面在你面前经过,然后会随着记忆消失,再也回不来。到头来你会恍惚是不是真正经历过这些。

    小说的主人公多米是一个美丽又奇特的女子,自恋又自闭、疯狂又怯懦,敏感又脆弱,总爱胡思乱想。有时候你会觉得不可理喻,不可思议,有时候又会觉得这样的女子就是你自己。

    小说带着一些自传性质,因此写得特别贴合。这样性情的女子历代都有,大多活的挣扎混乱,富有才情,多愁善感,有时自信满满,有时却全盘否定自己,这样的女子在古代大多命运多舛,但会活出一个传奇。

    多米说:容貌是给他人看的,与自己厮守的只有心。在这个独钟颜值的时代,人们总是过分爱惜自己那副臭皮囊。而多米的自恋显而易见,极度自恋之人心门是紧闭着的,爱恋着自己,自己嫁给自己,和那颗心长相厮守。

    在《一个人的战争》中写的虽然很多颇具争议的性爱描写,不知道当年涉事未深的我看这本书的感受是什么,我想当时肯定略过了,否则我的笔记里为何只字未提,摘抄的文字很美很纯粹。

    在你的意念中将玫瑰一朵一朵地放到河里,意念要非常清晰,要一朵一朵地放,注意不要让他们倾斜,覆没沉到水里,要让它们浮在水面上,在意念中将玫瑰放满整条河,直到你闻到它们飘动的芬芳,这个仪式就完成了。

    现在重读,完全不一样了,一个人的欲望无法掩盖。不可避讳,除了自恋,多米还有同性恋的倾向。

    我意识不到皮肤的饥饿感,只要多年以后,当我怀抱自己的婴儿,抚摩她的脸和身体,才意识到,活着的孩子是多么需要亲人的爱抚,如果没有必然活着而受到饥饿的孩

  • 3、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一个人的祭奠

    漫长的告别这一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场探寻之旅,书中透露着淡淡的哀伤。没有谁可以拯救谁,因为能救赎自己的人永远是记忆,不然得到的只是心碎,或许无知才是幸福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一个人的祭奠。

    最初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早一些的版本,无图无序,翻开即是第一章,我有些不习惯。就仿佛相亲,第一次见面就奔着结婚去,目的太明确,无形中扼杀了本该有的好感。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急促。这次的版本好些,至少那些漫画增添了一份趣味性和心理缓冲,不至于太突兀。

    有些事情仿佛是注定的,比如遇见什么人,比如第一眼情结,喜欢、讨厌或痴迷。书也一样,喜欢的注定喜欢,无论多么晚的开始。我一直对侦探小说不抱过多的期待,总是固执地找寻文字的优美而胜于情节。所以,拿到书后并没有立刻翻看,而是有心阻碍,直到之前阅读的书接近尾声。看了第一章,我知道我会喜欢。钱德勒的语言优美中透着诙谐和不羁,我喜欢,它能轻易带出我的情绪。仿佛一个拥有着英雄情结的铁骨铮铮的汉子,并非只有发达的四肢、简单的头脑,他也是个诗人,懂得悲春伤秋,浪漫纠结。

    或许它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它是拥有着金光闪闪的心灵的骑士的一场探寻之旅,探寻一个优雅的酒鬼的真心之旅。骑士想要拯救一个穷困潦倒沮丧却坚守微弱尊严的灵魂,他披荆斩棘,抽丝剥茧,抵御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固守心中的一抹情结,最后,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一场戏。演员演戏是职业,没有目的。只需喝彩,没有心。演过就罢,留下观众信以为真。

    主人公马洛不仅是观众是骑士更是披着侦探外衣的作家、导演。特里演了一出短剧,马洛把它扩展成了一部鸿篇巨制的电影。马洛曾问特里,为什么不找他的朋友帮忙,而是陌生人给的你就收下了。特里回答,陌生人可以继续往前走,假装没听见。言外之意,还有一种可能,陌生人停下来产生了某种感觉而积极主动提供帮助。所以,一切取决于陌生人自己的感觉,不祈求不逼迫不愧疚不依恋,从而保有被动的尊严。所以,这场所谓的漫长的告别不过是马洛一个人的祭奠。他需要一个仪式来证明他的骑士精神,他的感觉,他的忠诚,他的高高在上的救赎之心。

    他为他洗脱嫌疑,为他正名,最后发现他(特里)其实并不需要他,他(特里)的一切自有人帮他安排妥当,他也甘之如饴。马洛不是特里的唯一,只是他那演艺之路上的一个过客一段风景。这就仿佛陷入单恋的人,独自憧憬,独自幻想,独自陶醉,独自悲伤,独自失望,独自绝望,然

  • 4、 一个人的和平读后感1000字:战争是需要敌人的

    一个人的和平这一本书中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二战时期,讲诉了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一个敌人,就是自己。在一个特殊的战争时期,他们被迫成长,埋葬了自己的青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一个人的和平读后感1000字:战争是需要敌人的。

    因为我还没穿上军装,我的战争就已经结束了;我在学校里始终在服现役:我在那儿杀死了我的敌人。只有菲尼亚斯从不害怕,只有菲尼亚斯从不仇恨任何人。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美国。

    吉恩和菲尼是在一所男校德文学校里认识的好朋友。吉恩成绩优异,体育却不太行;菲尼体育很好,人缘更好,他是学校里的明星人物。不仅如此,菲尼心思纯真,他喜欢体育,但并非竞技,他打破了学校里的记录,却不让吉恩告诉其他人,因为他只享受体育过程中的欢愉。他不嫉妒任何人,也不抵抗任何人。

    吉恩不该产生嫉妒的,但他就是嫉妒了如此优秀的朋友。他压抑着自己内心的黑暗,同时被菲尼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他十分矛盾,他在心里把菲尼当成了他的敌人,尽管菲尼并未想过与他竞争。

    在一个夜晚,菲尼和吉恩去爬树,吉恩故意晃动树枝,导致菲尼坠落,终生残疾。菲尼也许怀疑过自己受伤的原因,但他回避了,他仍维持着这段友谊。后来他重回学校,已经无法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了,可他还是乐观地训练吉恩参加体育活动。吉恩承受着内心巨大的煎熬,对这段友谊,他感情复杂:他承认他是很喜欢菲尼的,但他无法抑制对菲尼的嫉妒;他想()要成为菲尼那样的人,却害怕与菲尼再靠近吉恩与菲尼可以说是性格极其相反的两个人。吉恩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菲尼乐观开朗,善良纯真。但也正是菲尼这种纯真深深吸引了吉恩,也加重了吉恩的妒忌心。直到后来菲尼再次发生意外,最终死去,过了几十年,吉恩才醒悟,他是打败不了菲尼的。

    每个人都会在内心有一个敌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与之对抗,要竞争。菲尼没有,他向来只有和平。

    本该是一群青春正好的少年人在学校里享受自由快乐的时光,但因为发生在二战时期,战争不允许他们慢吞吞地长大。菲尼在残疾之前,学校里的夏天永远是这群少年最快乐的玩耍时光,放佛战争离他们还很远。菲尼受伤之后,战争就像风一样不知不觉已经吹进了这所学校,他们因为战争也要提前变成大人了。这种前后文的叙述,就好比菲尼,或者说是菲尼这种干净纯洁的精神和魅力,在与战争所代表的的残酷冷血,进行着对峙。

    菲尼那种纯净的心灵带领他的朋友们度过了美好的夏天。菲尼死去,战争终于不再缩手,笼罩了整

  • 5、 一个人的外贸江湖读后感900字欣赏

    《一个人的外贸江湖》一书由冉凌燕所著,这本书讲述了外贸圈的生活,让我们看到圈内的各种云谲波诡和尔虞我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读完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人的外贸江湖读后感900字欣赏。

    今天读完了《一个人的外贸江湖》的上下册。

    最初接触到tess的文章是缘于风风的公号推荐,也源于我原来的工作和外贸相关,对外贸有一份别样的感情。

    写作这东西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尤其是小说,真不是谁都能写的好的,tess公号里的文章,单纯就文笔来说确实是资质平平,也就因此很怀疑群里人对她的神话。怠怠拉拉的从公号里看下来,发现作者虽然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远不如风风,但是架不住文中确实有干货,于是最终在农历年前买了上下册。两本书均是薄薄的一册,单本定价人民币99元,并不便宜,是香港出版,严格从法律上讲在大陆属于盗版书。

    这套书虽是小说,但基本上属于自传,因此上册开篇没多久,第一个感受就是不由的感叹tess的成功是有原因的,硬件同声传译的水平,我想即便是英语专业的,大部分人也未必可达;对多国文化历史了解,很多文科专业都未必能做得到;对外贸业务涉及的关联产业的知识的研究程度,也是很多人所不能及。软件,如主见,大学跨专业学习、提前一年毕业,这些并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有没有主见,是否敢于主动选择、主动打破常规、勇敢承担后果的能力。把酒倒满,恣意生活,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自我约束。

    第二个感受是即便再聪明的姑娘,在婚姻家庭的问题上都可能犯错,强者和弱者一样会痛苦,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强者在发现错误后能迅速的决断,抓住核心问题直面解决,弱者往往因情绪或社会、家庭因素丧失判断力,或虽有判断但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感受是结合上下册而言。虽然两本书的出版日期很靠近,但是感觉两本书的成书时间应该有一定的间隔。从书中,我们始终可以看到tess的自强自立,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在上册,即便能体会出并非作者本意,但仍隐隐透出的一股作者为了要证明自己或为了展示自己的孤傲之气,行文之间就略有了用力过猛之感;到了下册,那种胸口提了一口倔强的傲气的感觉渐渐没有了,虽是同样在叙事,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自爱,但是行文之中更多的是平和豁达,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也要强于上册(当然,对于情感的描写仍然各册中最弱的部分)。我想这种变化跟作者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不管强于他人多少的人,也有在其在自身经历过程

  • 6、 2018年看电影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

    2016看电影《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1)

    《一个人的课堂》由著名导演李军林执导,于2013年3月在宁都县开机拍摄。电影取材以宁都四中曾庆平老师为主人公原型,讲述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宋文化(片中人物名),在山区小学代课逾20年,面对家长纷纷把学生带走的尴尬,面对突如其来的下岗考验,面对亲友的反对和质疑,面对高薪工作的诱惑,面对最后一个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目光,他最终选择坚守教学岗位,帮助留守儿童完成学业的真实故事。

    据了解,在拍摄中,剧组在南昌、赣州及宁都300多名本土群众演员中精选了十多名江西本地演员,分别扮演留守儿童、留守村民、留守老师等角色,他们原汁原味的本色出演给剧情增添了一份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乡土味,纯朴浓郁的乡情带给观众一种别样的亲切感。影片历经3个多月的拍摄,6个月的后期制作,是我国首部倡导全民互动公益,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关注乡村教师的爱心之作。

    2016看电影《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2)

    江西电影《一个人的课堂》中对留守儿童和代课教师这些弱势群体的温情关注和精彩演绎,毫无悬念地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荣获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最佳新人导演奖。

    这部长片电影由青年导演李军林执导,孙海英、韩三明、王乃训等演员联合主演,是中国首部关注留守儿童和乡村代课教师的公益电影,由共青团江西省委、北京时光动力国际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和江西聚星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发行。电影《一个人的课堂》2013年3月在江西宁都开机拍摄,电影取材于江西本土。它关注现代人的真实命运,再现乡村生活的原初状态,带领观众找寻人物精神层面的追求。李军林导演表示,自己试图以温情脉脉的方式来叙述一个简单极致的故事,可能有些落寞但也不乏亮色,希望直指观众思考的内心深处。一位名叫吴盈秋的观影人这样评价说,留守儿童和乡村教师都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当人们静静地看着这个故事时,看到的也不会只是这个故事,而是对这些生活窘迫的群体的关注。据了解,《一个人的课堂》近来捷报频传,陆续应邀参加了第2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第18届“北京放映”活动和第2届浙江青年电影节,并成功入围第10届中美国际电影节,斩获了一批国内外大奖,很多学者和评委、制片人在看了《一个人的课堂》后,无论从题材上和艺术上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作品。

  • 7、 2018年关于公益电影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

    【关于公益电影《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1】

    电影《一个人的课堂》以江西赣州地区宁都四中曾庆平老师为主人公原型,着力刻画宋文化的敬业精神以及与留守儿童唐明明之间的师生之情。有人曾经说过:“生命就是他的追寻过程和创造过程,生命的意义并不在那个最终的结局上面而在生命的过程中,当生命把它所追寻所创造的全部内容都展现出来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实现了。”宋文化老师一直执着于讲台,哪怕只有一个学生都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当他把知识传递给明明,看着明明走进更好的学校时,他的生命价值便得以体现了。农村代课老师或许是落寞的,可是为了让住在大山里的孩子有书读,一切就变得有价值了。《一个人的课堂》题材充满着温情,虽然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他们本身的命运是有一些悲凉的,但是他们之间的故事却处处感动着我们。影片淡化了宋文化以及明明的悲苦,而多了一份温暖。

    整部影片的镜头是充满诗意的,正如俄罗斯电影人德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所认为的,“诗”是一种对世界的了解,一种叙述现实的特殊方式,反映在电影中便是“一种生命的准确观察”。诗意是电影出彩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质朴的农村在镜头下是唯美、清新的,画面时时展现着诗歌一样的美感。无论是中国的诗歌还是国画都在追寻意境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中国美学委婉的表达。在《一个人的课堂》里导演力求实现自己唯美的审美风格。上天在某些方面一定是公平的。越是经济贫困的山村,或许它的景色却是出人意料得美。电影中并没有炫酷的特效镜头,但每一场画面都是精雕细琢,简洁而洗练的。镜头下的山村风光也是没得如出水芙蓉,天然雕琢。一个自然美丽的山村,雨中显得特别空灵,故事就是在这里缓缓展开的。青翠欲滴的山,整齐的菜畦,黛瓦白墙的房子,蜿蜒的路,一切朴素的镜头都充满浑然天成的灵气。这里的人们虽然不富裕却生活在一曲牧歌里。乡村田园,令人沉醉。绵延不断的绿色遍布大山,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过,学校从容不惊地座落在村子里。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这样写道:“一首牧歌就是留在我们心中的一幅图景,像是对天堂的回忆。天堂里的生活,不像是一条指向未知的直线,不是一种冒险。它是在已知事物当中的循环运动,它的单调孕育着快乐而不是愁颂。”确实无论是宋老师的坚守还是明明的阳光,都是在创造希望和价值。现实虽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未来必定是充满憧憬与希冀的。导演朴素地讲述这个故事,并没有刻意地博取观众的怜悯与同

  • 8、 2018年一个人的课堂电影观后感

    2016《一个人的课堂》电影观后感(1)

    中国首部关注留守儿童和乡村代课老师的公益电影《一个人的课堂》发布会在北京天健宾馆举行。这部影片由北京时光动力国际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江西世纪风文化传媒联合出品。近日,片方将发起免费请百万师生看电影活动,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

    孙海英在影片里饰演一位普通乡村代课教师宋文化,面对着艰苦的教学环境,不断流失的生源,以及高薪工作的诱惑,仍坚持了这个代课教师身份。而童星王乃训饰演了一个父母外出务工,由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他也是电影里西甲小学最后一名学生。据导演李军林介绍电影《一个人的课堂》是他的长片电影处女作,能够邀请到孙海英老师出演宋文化是他这部影片的第一个惊喜。导演介绍,他是通过微博发私信邀请孙海英老师参与演出,孙老师看罢剧本,当即答应自降片酬出演。拍摄时,孙海英对影片倾注了极大热情,片中背着几十斤的黑板在山路上行走,连续几天的拍摄,没有用替身,都是孙海英老师自己背着黑板,尽其所能将执拗但又可敬的乡村代课老师形象展现得感人至深。主演韩三明凭借电影《三峡好人》荣获十四届智利电影节影帝,他的加盟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此次电影发布会上,片方将发起的“免费请百万师生看电影活动”,中国现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受教育问题仍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导演李军林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留守儿童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在发布会上,李军林导演说:“我们社会应该多多关注留守孩子、留守老人、代课老师,他们不是社会的阴暗面,如果遗忘和抛弃他们,我们的内心才是社会的阴暗面,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社会问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6《一个人的课堂》电影观后感(2)

    3月26日,公益电影《一个人的课堂》在宁都四中开机拍摄。团省委宣传部部长刘小玲,团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县委副书记谢文才,县领导张爱荣,著名演员孙海英、韩三明及剧组人员,新浪网、中国江西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江南都市报、江西晨报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和留守儿童代表参加了开机活动。

    宁都县委副书记谢文才对公益电影《一个人的课堂》在宁都开机拍摄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近年来,文学采风、人文摄影、美术写生、影视摄制等艺术创作团队,纷纷青睐宁都,名家大腕纷至沓来,为宣传宁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影视摄制方面,从《翠岗红旗》、《赣水苍茫》到《宁都兵暴》、《静静的鸡笼山

  • 9、 2018年电影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范文

    电影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范文(1)

    电影《一个人的课堂》是由著名演员孙海英主演的一部乡村教育故事片,优美的旋律,感人朴实的画面,随着故事的进展,影片很快就把我带进了江西那个美丽的小乡村之中。

    乡村里的教师宋文化,在山区小学代课20年,艰苦的教学环境没有让他放弃教学,即便是没有编制的工作,他依旧“乐此不疲”地做着。可是,落后的教学环境,家长的质疑,让生源逐步流失,最后课堂里只剩下一个学生——唐明明。

    一位学生,一位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又会发生什么样子的故事呢?也促使我和观众一起,被电影深深地吸引。

    这部影片和冯小刚导演,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相比,这部影片绝对是小制作。但是,这部小制作的影片,却反映了两个社会大问题:这也就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和乡村代课老师的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乡村里的留守儿童,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影片《一个人的课堂》,在导演李军林的描述中,也给我和其他的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唐明明自幼命运多舛,被亲生母亲抛弃,父亲又不慎从13楼摔下,面对着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年迈的奶奶无钱治病,父亲工资无从讨要,热爱学习的唐明明与老师宋文化之间,也在《一个人的课堂》中,发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宋文华是一位乡村里的代课老师,代课老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特定历史阶段一部分教师群体,无法享受与正式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劳动强度、福利等,却充满艰辛的默默的为教育事业而奉献。

    影片里代课老师宋文华,受到了无数的奖励,但是当领导不让他代课的时候,他依然默默地选择了接受,而当新来的大学毕业生老师,无法承受乡村教书,辞去教师工作的时候。面对需要教育的孩子,宋文华又默默拿起来教鞭。

  • 10、 2018年电影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

    2016电影一个人的课堂观后感【1】

    电影《一个人的课堂》以江西赣州地区宁都四中曾庆平老师为主人公原型,着力刻画宋文化的敬业精神以及与留守儿童唐明明之间的师生之情。有人曾经说过:“生命就是他的追寻过程和创造过程,生命的意义并不在那个最终的结局上面而在生命的过程中,当生命把它所追寻所创造的全部内容都展现出来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实现了。”宋文化老师一直执着于讲台,哪怕只有一个学生都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当他把知识传递给明明,看着明明走进更好的学校时,他的生命价值便得以体现了。农村代课老师或许是落寞的,可是为了让住在大山里的孩子有书读,一切就变得有价值了。《一个人的课堂》题材充满着温情,虽然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他们本身的命运是有一些悲凉的,但是他们之间的故事却处处感动着我们。影片淡化了宋文化以及明明的悲苦,而多了一份温暖。

    整部影片的镜头是充满诗意的,正如俄罗斯电影人德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所认为的,“诗”是一种对世界的了解,一种叙述现实的特殊方式,反映在电影中便是“一种生命的准确观察”。诗意是电影出彩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质朴的农村在镜头下是唯美、清新的,画面时时展现着诗歌一样的美感。无论是中国的诗歌还是国画都在追寻意境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中国美学委婉的表达。在《一个人的课堂》里导演力求实现自己唯美的审美风格。上天在某些方面一定是公平的。越是经济贫困的山村,或许它的景色却是出人意料得美。电影中并没有炫酷的特效镜头,但每一场画面都是精雕细琢,简洁而洗练的。镜头下的山村风光也是没得如出水芙蓉,天然雕琢。一个自然美丽的山村,雨中显得特别空灵,故事就是在这里缓缓展开的。青翠欲滴的山,整齐的菜畦,黛瓦白墙的房子,蜿蜒的路,一切朴素的镜头都充满浑然天成的灵气。这里的人们虽然不富裕却生活在一曲牧歌里。乡村田园,令人沉醉。绵延不断的绿色遍布大山,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过,学校从容不惊地座落在村子里。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这样写道:“一首牧歌就是留在我们心中的一幅图景,像是对天堂的回忆。天堂里的生活,不像是一条指向未知的直线,不是一种冒险。它是在已知事物当中的循环运动,它的单调孕育着快乐而不是愁颂。”确实无论是宋老师的坚守还是明明的阳光,都是在创造希望和价值。现实虽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未来必定是充满憧憬与希冀的。导演朴素地讲述这个故事,并没有刻意地博取观众的怜悯与同情,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17

  • 2019-10-16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3-04-27

  • 2019-10-24

  • 2019-09-21

  • 2023-02-21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0-28

  • 2022-12-16

  • 2021-04-17

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
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2024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只有一个人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