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于肇中怀念读后感 > 地图 > 于肇中怀念读后感,2024于肇中怀念读后感范文大全
于肇中怀念读后感相关栏目
于肇中怀念读后感热门栏目
于肇中怀念读后感推荐
于肇中怀念读后感

(共 6781 篇)

  • 1、 于丹心语读后感

    于丹心语读后感(一)

    无意中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开始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了几页,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的,挺实在的。于是思想上就逐渐地改变了态度,觉得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每天晚上 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2020: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

  • 2、 于永正教海漫记读后感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一口气读完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不自觉的拿起笔来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

    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让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我很欣赏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的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老师写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在本书中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张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绩不好,有一次,张斌终于写出了一篇较通顺的文章,于老师想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可他考虑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话变成了一幅画,他在作文本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张斌来了劲,从此,他的作文都写得很认真。

    是啊!在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甚至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刚踏进学校这个大门时,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甚至什么也不会,不知道上课的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于是就需要老师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在教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表扬对于教育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法宝。

    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

  • 3、 于平淡中见深情-——《北鸢》读后感1700字

    第一次看到封面上巜北鸢》这个名字,给人一种有着浓浓墨香味的感觉,飘飘悠悠地从曹雪芹笔下浸入了眼前的书中,字里行间,将乱世中的家族国事、悲欢离合一一铺展开来,平平淡淡的笔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情,那点带着历史带着惆怅带着追忆和回味的墨迹,一点点的在心头晕开。一页一章的读下去,直至合上书的瞬间,流淌在作者笔下的深情与小说中平静淡然的写作方式,在心里倒映出别样的滋味。

    《北鸢》取自《南鹞北鸢考工志》,出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本身也是一篇残卷,终究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法得以完全保存,如今后人也只能从半部残卷中窥探旧事一二,甚是可惜。作为与《朱雀》相呼应的《北鸢》,颇具有半部民国史的味道,但是在那个支离破碎的动乱时代,正如这部传世残卷一样,小说中的家族历史,人物命运,都无法真正拥有一个圆满或者美满的结局,小说中的对于卢家、冯家、孟家这三个家族的描写和叙述贯穿全书,作者笔下写的大都是家族之中人物之间的琐碎之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波澜壮阔,也不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传说,于平淡琐碎之中却能看到看到中国从军阀混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所经历的社会变革,虽不是专门记叙历史的学术著作,但至少在小说中对社会环境的刻画是非常生动的,对书中的出场的人物刻画也生动逼真,形态各异,即时是配角的出场和描写,也能从作者笔下看到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

    写民国的书读起来往往有一种时代的庄重和肃穆,在那个年代里,个人的感情和色彩已经被时代背景淡化,而小说里描写的也正是那个风云忽变,命运如风筝般飘忽不定的年代。但《北鸢》这部小说中,对整个政治背景的描述做了淡化处理,反而刻画出在这种时代下属于人的个性和感情,拥有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灵魂却用一颗赤子之心,将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故事精彩生动的讲述出来,虽然整部小说行文比较平淡,但是对于细节之处的处理也非常细致,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股属于文人的优雅和讲究。正所谓,鸢飞起于北,朱雀落于南。作者以书名为中心形成南北对照之势,以家族兴衰为线索来反映整个国家民族在特殊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小见大,平淡中寄托的却是作者对旧事对长辈前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深情。

    读这本书,没有激扬的故事和刺激的心情,却在一桩桩一件件家族事中慢慢被吸引着一页一页翻下去,读到最后,心里更多的不是对那段混乱历史的无奈和悲哀,反而是一种淡然的感觉,一种让人觉得,除了生死,没有什么事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事。这种感觉,正是出于作者的写作方式

  • 4、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读完这本阅读教学实录,我感触很深,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工匠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同时也对照了自己平时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结合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一、欢笑,在课堂中荡漾

    于老师的课堂总是给人一种轻松、惬意之感,你会在不经意间走进学习语文的教学情境之中。

    为了让孩子们学得有兴趣,于老师可真是使用了十八般武艺--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一个词语的意思,于老师只需寥寥数笔孩子们就能从形象的画面中找到答案;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文本更深刻,于老师可以一人出演多角,可以是耳背的老奶奶,也可以是狡猾骗肉的狐狸;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兴趣更加浓烈,于老师可以用他那独有的嗓音唱上一小段京剧真所谓于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唱、念、做、打自成一体。

    于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但却没有丝毫的花拳绣腿。他的阅读课就是要学生读,并且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读自悟。我们评价一堂课,往往是看教师对教材挖的够不够深,却忽略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表现。很多的公开课上,老师在学生不能准确回答问题时,我们常常以步步引导甚至换人回答的方式使得自己的教学流程得以顺畅地发展。于老师的做法不同,每到这时,他总是鼓励学生再读读那一自然段,完善自己的答案或者通过引导,让学生再读、反复读、有感情的读,从而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一些。他不会轻易地让别的同学去帮忙,更不会由老师来说出答案,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尊重。

    二、激励,在航程中扬帆

    于老师说: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在课堂上他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一节课中很难得有重复的,他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好!棒!正如于老师自己所言,激励有五大原则:针对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实指性原则、鼓动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

    周弘先生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说激励要有的放矢。第一个的,是针对所有学生的特长(尤其是后进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使特长更长,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脸上都有阳光。第二个的,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放大该环节随时出现的闪光点,使其日渐长进。

    顾名思义,引领性,就是激励的话要对学生起引领、导向的作用。这样的激励语言,对全班学生都是一种引领引领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工作。

    及时与重复性原则:表扬、激励要及时,事情过去很久了,再去赞扬就失去了意义。如

  • 5、 于婷婷日志的读后感 (300字)

    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再qq日志上能用这么漂亮的背景纸了,看来真out了,本来不想写日志来的,主要qq里有好多同事,让人一看多不好意思,但是为了证明我还年轻,还是写写吧。

    今天一看才发现,果然日志里都是转载的别人的东西,在也不像上学的时候没事写写感想,写写自己的成长了,我跟婷婷的区别主要咱不是夜里写,咱得等姑娘熟睡了才有时间写,回头看看上班快3年了,这回是正经八百的上班了,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这么长了,3年里发生那么多事,也没有时间停下歇歇,婷婷说自己老了,其实不是的,只是我们长大了,我们有正事了,我们得开始生活了,我们有责任感了,我还觉得这种老挺好的呢,总比那些个“小崽子”天天泡网吧,可哪溜达找人干仗不让家长省心强,90后也没啥可羡慕的,我们只是比他们早两年成熟,她们还没到咱这步,但迟早要经历,真庆幸比他们早,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越在后面的人越累,等他们开始累的时候,我们已经找到甜了,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去。

    说说自己的事,24岁了,30岁的人都怀念的年龄,17.8的人都向往的年龄,好像很多人这么年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拿着各自不同的毕业证书兴高采烈的对未来的自己充满期待,憧憬着自己和父母不一样的生活,梦想着在社会上大展拳脚,曾经我也兴高采烈过,也憧憬过,梦想过,这些都是因为还没经历过拒绝,经历过“难”,可是这些24岁的我都经历了,经历了和至亲的生离死别,走进了婚姻,有了十月怀胎一招分娩,有了自己的小宝贝儿,稀里糊涂的一股脑好像把人生的大事都给干了,现在才有时间回头想想,歇歇,当一切都经历了,学会了感激,感激身边的人,感谢老天爷真的关上门的时候,没把门关死,让我失去心里的支柱的时候,还有能支撑我的东西,只有失去过才知道珍惜,现在我身边的一切我都珍惜,都感激,珍惜现在的工作,它让学历不高的我不用去商场卖货,不用去饭店端盘子洗碗,它让我挥霍完之后知道:下个月的那天我还有收入,不用为生计担心,它让我听领导的话,学会认真对人,认真做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感谢现在的家庭,让我不会露宿街头,不会觉得自己只有自己。因为忘了是谁说过,谁对谁都不是应该的,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去扮演一个好营业员,好妻子,好妈妈,做一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我是一个从来不会抬起头去跟自己离很远的人去看齐的人,我只会低下头看看离自己很远的人,之后跟和自己迈着同样步伐的人一起努力生活。

    编辑推荐:

  • 6、 中华美德颂――百善孝于先 (1200字)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于先。每个中华儿女知道的第一个美德就是孝道。古代的先人给我们做了好榜样。例如:汉朝的黄香,他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那时还很小,却十分懂礼数,完全按照规矩为母亲守孝。幻想家里是很贫困的,母亲去世后,黄香一边勤奋读书,一边做家务,侍后父亲。夏天天气炎热,黄香就用扇子去煽凉父亲睡的枕席,让父亲炎热时能凉快些;冬天天气寒冷,黄香舍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父亲的被褥,让父亲睡觉时不那么冷。父亲生病时黄香更是格外小心地照料。后来当地知府知道了这件事,上奏给了朝廷,皇帝知道后,十分信任黄香,让他在身边负责接纳奏章。这正应了《三字经》的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药王孙思邈也是有着孝,他从小就知道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孙思邈的家乡水土不好,得病的人很多。当然他的家人也不例外:父亲得了夜盲症,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母亲得了大脖子病,经常吃药。一天,父亲问他:思邈,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小思邈毫不犹豫地说道: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郎中,给母亲治好怪病,给父亲只好夜盲症。父亲听了很是欣慰。后来,孙思邈果真精心钻研医学,如愿以偿的当上医生,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可以独立行医了。孙思邈励志要医治好父母。他打听到了太白山上有位陈元的人,会医治夜盲症与大脖子病,于是就上山请教。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登上了人烟稀少的太白山。陈元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便把自己的祖传秘方传授给他。有了先人孝道的事情,自然也少不了我们现代人又会有让人感到的事例,例如: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则公益广告:讲的是一位年轻母亲在给自己的儿子讲小鸭子的故事,讲完后,母亲去给孩子的奶奶端洗脚水洗脚,那个年幼的孩子见了,便跑到卫生间当妈妈给孩子的奶奶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时,发现儿子不见了,回头一看,只见她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满满的一盆水,蹒跚地走过来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妈妈脸上岁月的洗礼似乎舒展开了,多的是几分欣慰的笑还有:四十六岁的刘懿连续多日高烧不退,经医生诊断,最终为毛细胞白血病,这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做异基因的干细胞移植。然而,刘懿的四个姐姐经过检测,组织配型都不合格,只有刘懿的女儿配型成功。但是,刘懿并不愿意让女儿提供干细胞手术,并说:我已年老,千万不要让孩子遭这个罪啊!但女儿为了父亲的健康,愿意承受。在女儿的坚持下,父女俩同时躺在了手术台上。然而,医生发现女儿的血管太细,采血针头根本无法扎入,必须

  • 7、 火灾猛于虎

    火灾猛于虎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火灾离我们还很远,不用担心呢!但是如果你仍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一根细细的火柴,一个不起眼的电插板,一次小小的疏忽,都及有可能引起一场烟焰涨天,让人惊心动魄的大火灾。火就像一头猛兽,我们生活在他的獠牙之下,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它害得粉身碎骨甚至尸骨无存。 在这个寒假,我就经历了一件让我惊慌失措的事情。那天晚上八点左右,我独自一人在家,烤着暖和的火炉画画。正画得起劲,一节电插板突然吱吱地响了几下,我向电插板的方向瞟了一眼。只见上面满是插头,电饭煲、电火炉、电视机。它们的插头都插在插板的身上,我不以为然,继续拿着画笔在纸上津津有味的挥舞着。美丽的图画从我的笔尖旁慢慢的展现出来。可是,电插板承受不了那么多的插头,于是,只听见啪的一声,我连忙望去,可是已经晚了,只见电线和电插板的之处闪了闪火花,随即迅速地分开了。我看见了,害怕极了,已经有零星的火花溅到旁边的烤火被上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张大的嘴巴足能塞进两个馒头,平时细小的眼睛此刻也瞪得圆溜溜的,一时间我手足无措。想到从书上看到的预防火灾的知识:如果发生自己无法扑灭的大火灾,就要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拨打电话时需保持镇静。将自己的住址、火势等信息清晰地传达给消防队员。如果火势小,可以自己灭火。我恢复了镇定,把总插头拔掉,于是,钟表冰箱等电器都随着总插头被拔掉的那一刹那停止了工作。检查了一下烤火被等周边已然物品是否被点燃,确保不会引起大火后我才长长的舒了口气,是我的镇定与所学知识让我家避免了一场火灾。 火,有许多用处的,它可以帮我们把食物煮熟,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给我们带来温暖。火又是一头猛兽,它是无情的。如果我们不小心翼翼,那么它随时都有可能用它的血盆大口将我们吞噬,只要我们行事小心,谨慎用火,还是可以与火结成好朋友的。

  • 8、 优秀读后感:天降责任于自身,双肩承之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题记

    有一个词分量极重,有一个词强烈而又崇高,有一个词散发着不朽的光,有一个词领悟到生命的崇高。当一个人与磨难相随,以坎坷为伴,降临的是责任。

    曾经从《读者》上看到过一个故事,令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赞美的感叹:在热闹繁忙的大街中,突然窜出一声:站住!别跑,快追追。是一位三十而立的青年,被金钱所冲昏了头脑。街上的行人愈来愈繁忙,很快,把这位青年包围了,他张皇失措,随手从人群里拉了一位妇女,那位妇女惶恐起来,青年手里拿着刀,把妇女当人质,这时,地上缓缓流出了一丝丝血迹,妇女苦苦地挣扎,血液慢慢地浸湿了她的衣服,原来这是位孕妇,青年浑身冷汗直冒,这个时候如果拨打120已经来不及了,但如果不报警,妇女就会接近生死边缘,这时一个人挺身而出,却并没有想到这个人就是青年一个犯罪嫌疑人。大家的目光顿时停留驻足,他大声地说:让我救她,让我救她,因为我是医生!警察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但由于情况的危急,只能让他试一试。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孩子不幸流了产,但保住了妇女的性命。他的选择,就代表了自首,在那时候,他完全可以逃脱,但他选择了责任,只因为自己是个医生。之后,他也被警察逮捕了。也许这个真实的故事对于一些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在我看来,这个选择决定了他以后的道路,决定了他存在的价值,这个选择需要的是勇气。责任不是强加在人身上的,而是一个人成长的内在需要。一个人是否有道德,取决的是这个人是否懂得承担责任,责任是道德的基石。作为一名高中生,责任二字更不可忽略。

    一朵花的责任是向人们吐露芬芳,一滴水的责任是滋润万亩方土,一棵树的责任是为人们撑起一片绿荫,而一个人的责任便是好好活,活出精彩,活出价值。道德与责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德必有责,它与我们如影随形。没有遭受到拒绝的成功是不会长久的,道德与责任似漫长的黑夜,奠定了黎明的曙光。

    当一个人与道德同行,以责任为伴,则水流不腐,人进不败。

  • 9、 君子于役读后感作文
    《诗经》里有这样的一首诗,名曰《君子于役》。诗中抒发了一位作妻子的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各种不适当的差役之不满。这首诗就像一幅图画,妻离夫散,天各一方的情景犹历历在目 《君子于役》这首诗是国风中的王风。王风,是东周初年周王室都城洛邑郊区一带的民歌、民谣。话说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为博美女褒姒一笑,听信奸臣虢石父之言,烽火戏诸侯,而招引了戎人和申国军队的进攻,都城镐京被攻破了。幽王本人也成了刀下之鬼。由于镐京已被战火烧得满目疮痍,其子周平王便将王都迁至洛邑,从此中国历史上便进入了东周列国时代。周朝王室早在西周时就已大分功臣、王亲国戚为各方诸侯;加上如今王室的力量日渐削弱,东周王室就成为傀儡,有名无实了。据史书记载:东周时,周桓王欲出兵伐郑,到处征兵,强迫人民服苦役,造成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想必《君子于役》此诗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被创作出来的。它忠实地刻画了一对普通的夫妻分离之苦,亦道出古代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置人民饱受精神虐待而不顾的专制作风。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影子。人们在赏析一篇散文、一首诗时也必须看出其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的动力。从《君子于役》一文中,我们不难再理解日后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事迹。余秋雨曾说:悲剧英雄总未免孤独,在中国,他们尤其孤独。是啊,主人公也一样,都是孤独寂寞的。不适当的制度所造成的悲剧,其心酸之情是能从诗篇中略见一斑的。 《君子于役》是中国古代早期的一首闺怨诗,它也是一首思夫之作,说的是妻子想念去服役的丈夫。当我们翻开唐诗时,我们会发现唐朝中叶著名诗人王昌龄曾写过一首叫《闺怨》的七言绝句。这诗写的也是妻思夫,所思的丈夫是外出求取功名,是为了光宗耀祖的!且让我们看看此诗的内容吧: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作为妻子的自然同意丈夫这样做,可到后来她又有点后悔了。悔的原因是春到人间,妇人却独守空屋;一年复一年,少妇年老色衰了,后悔妙龄时让丈夫外出。比起《君子于役》,《闺怨》是含蓄多了,其处境也不如《君》凄凉。《君》的丈夫到外服役去了,生死未卜;而《闺》中的夫君是去封侯拜相,妻子也有了心理的保障。《君》是悲哀与思虑的,《闺》只是带有想念之情而已。《闺怨》的韵律对照也远比《君》工整多了,其语句上的转折有力自然,非常细腻工巧。 《君子于役》可以说是极富浪漫
  • 10、 于婷婷日志的读后感300字

    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再qq日志上能用这么漂亮的背景纸了,看来真out了,本来不想写日志来的,主要qq里有好多同事,让人一看多不好意思,但是为了证明我还年轻,还是写写吧。

    今天一看才发现,果然日志里都是转载的别人的东西,在也不像上学的时候没事写写感想,写写自己的成长了,我跟婷婷的区别主要咱不是夜里写,咱得等姑娘熟睡了才有时间写,回头看看上班快3年了,这回是正经八百的上班了,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这么长了,3年里发生那么多事,也没有时间停下歇歇,婷婷说自己老了,其实不是的,只是我们长大了,我们有正事了,我们得开始生活了,我们有责任感了,我还觉得这种老挺好的呢,总比那些个小崽子天天泡网吧,可哪溜达找人干仗不让家长省心强,90后也没啥可羡慕的,我们只是比他们早两年成熟,她们还没到咱这步,但迟早要经历,真庆幸比他们早,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越在后面的人越累,等他们开始累的时候,我们已经找到甜了,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去。

    说说自己的事,24岁了,30岁的人都怀念的年龄,17.8的人都向往的年龄,好像很多人这么年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拿着各自不同的毕业证书兴高采烈的对未来的自己充满期待,憧憬着自己和父母不一样的生活,梦想着在社会上大展拳脚,曾经我也兴高采烈过,也憧憬过,梦想过,这些都是因为还没经历过拒绝,经历过难,可是这些24岁的我都经历了,经历了和至亲的生离死别,走进了婚姻,有了十月怀胎一招分娩,有了自己的小宝贝儿,稀里糊涂的一股脑好像把人生的大事都给干了,现在才有时间回头想想,歇歇,当一切都经历了,学会了感激,感激身边的人,感谢老天爷真的关上门的时候,没把门关死,让我失去心里的支柱的时候,还有能支撑我的东西,只有失去过才知道珍惜,现在我身边的一切我都珍惜,都感激,珍惜现在的工作,它让学历不高的我不用去商场卖货,不用去饭店端盘子洗碗,它让我挥霍完之后知道:下个月的那天我还有收入,不用为生计担心,它让我听领导的话,学会认真对人,认真做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感谢现在的家庭,让我不会露宿街头,不会觉得自己只有自己。因为忘了是谁说过,谁对谁都不是应该的,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去扮演一个好营业员,好妻子,好妈妈,做一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我是一个从来不会抬起头去跟自己离很远的人去看齐的人,我只会低下头看看离自己很远的人,之后跟和自己迈着同样步伐的人一起努力生活。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9

  • 2021-07-20

  • 2019-09-21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3-05-01

  • 2023-03-05

  • 2022-05-23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3-02-0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09

  • 2023-05-16

  • 2019-09-20

  • 2023-06-05

  • 2019-10-22

  • 2019-09-22

  • 2019-11-02

于肇中怀念读后感
于肇中怀念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于肇中怀念读后感,于肇中怀念读后感大全,于肇中怀念读后感2024,更多于肇中怀念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