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 > 地图 >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相关栏目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热门栏目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推荐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

(共 3437 篇)

  • 1、 读余华小说《活着》有感1000字(读后感范文)

    一个走路都需要背、整日只知道赌博的纨绔子弟“福贵”在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中历经磨难,在夹缝中生存,但一直保持着要活下的乐观心态。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当福贵还是地主儿子的时候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他的媳妇儿在赌场苦苦哀求他不要再赌了,他只是一味的说:“下次,下次一定不赌了,你先回家去。”良言相劝换不回浪子回头,媳妇儿的心死了,她带着孩子离开了。此时的他还有一些家产,一些奴仆,在赌场上还会受到虚伪之人的恭维。但仅仅几日家产在他的挥霍下所剩无几。父亲气死了,妻儿离去了,母亲生病了,家的破裂是他人生下坡路开始的象征。

    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生病的母亲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拉大炮。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百。接下来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女儿好不容易嫁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而身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做工时被车板压死,外孙吃豆子时死了。最终只剩下福贵和一个老牛孤独终老。

    福贵的一生折射出的是从封建时代到近代转变那一代人的真实生活,他们经历着炮火、饥饿、离别。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们,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着美好向往,那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一个人活着都充满目的。我们不甘平庸,非要在某个方向做出成绩,达不到目的便可能想要结束生命,又或是因为生活中的某些困难,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便用死来逃避困难。但比起福贵,我们的生活幸福许多,我们有家人的陪伴,稳定的社会,强大的祖国。我们没有理由去草草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只有活着才有无限可能,才可能实现我们的目的。

    我想我们可能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有过轻生的念头,挺过来我们便是胜利者,挺不过来我们便是人生的失败者。高中时期,一个男孩子因恋情、学习、家庭多方面因素,让自己的生命停留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我想在当时他一定下了极大的勇气才吃下那几粒药,又或是他真的对生活绝望了,没有丝毫犹豫地吃下去。但无论如何他的生命都只停留在十几岁了,再没办法享受余下的生活了。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应该告诉我们自己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它会慢慢抚平我们的伤疤,让生活的坎坷最终只是成为我们生命中随风飘散的青烟。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黄雅婷)

  • 2、 读小说活着有感1000字(优质范文)

    我自小学开始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是受我父亲的熏陶。父亲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放弃学业为家打拼。虽然条件艰辛,但父亲却从未停下读书的脚步。对他而言,每天都是读书日,读书就是工作完成后的娱乐活动,他常常拉着我一起边读书边划写好句。初中时翻找父亲的书橱,发现了这本纸张泛黄的书——《活着》。从此,它就成了我人生道路的伴侣,我对它的喜爱胜过了其他所读到看到的。每每听到有人提及余华,我总是联想起《活着》,他的文字不仅活在了苎麻之上,还活在了我的心上。像这样的好书,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经得住我们读者细细品味的。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再读《活着》,他教给我们三个“不要”:

    1.不要害怕贫穷:故事中的福贵,从地主少爷游手好闲沦落为温饱困难的底层贫民。在对话中他告诉我们:只要人活着,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

    2.不要总是放弃:故事中福贵命运多舛,败光家产,请不到大夫,无故被抓参军,母亲病逝,儿子抽血而死……虽然坎坷,但是他挺过来了,没有因此放弃,至此余华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人生苦短,活着则甜。

    3.不要抱怨任何事物。书的最后,福贵买下了一头老水牛,并给它取名为“福贵”,陪着自己平静地生活下去。他心中的心酸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吧。生命只有一次,有生命就有希望。

    福贵历尽沧桑仍有滋有味地活着的意义在于:人生之中,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在困顿之中活下去的力量。想必,这就是作者余华所要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如同书名活着是一张通往死亡的单程票,生命于人像璀璨焰火,怎样尽情绽放?唯有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乃人生中的灵丹妙药,善读可以医愚!记得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四中评序》中赞扬说:“千古善读书者,陶渊明一人而已”。可见,陶氏是最懂读书三味的奇男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据此可见,陶渊明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的挂印归隐田园,都令我们这样的知小识的大学生欣羡不已。

    陶氏读书是不拘形式的,随心所欲的,他对读书之乐的终极看法就是自娱文字,只有娱才才可以娱人。正如鲁迅先生麾下的:嗜好读书的人能够手不释卷,因为随便,因为轻松,他们可以在任意一页文字的背后,都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滋润自己灵魂的营养,并且乐此不疲。这种境界是难得的,也是容易的。难在这种境界需要

  • 3、 余华《活着》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

    余华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之一,在大学时代就看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他的文字有一种魔力,每一个字看起来朴实无华,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让你心里波澜起伏、震撼不已。第二遍看《活着》,作为读者的我是不同的,经历了生活的苦难,觉得这部小说不只是一部家族史,一部中国近代历史,更是鼓励人好好活着的安慰剂。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也宽若大地。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

    《活着》是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铺展开来的。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地革命、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主人公福贵从一个富n代(坐拥一百多亩地)到赌博输个精光沦为佃户,出去给老娘请大夫被国民党抓壮丁消失好几年,女儿凤霞没钱治病变成聋哑人,儿子有庆被医生抽干了血死了,老婆家珍得了软骨病。好不容易凤霞嫁给了疼人的二喜,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凤霞生孩子难产死了。接着二喜搬运货物被石板夹死了,外孙吃豆子噎死了......福贵送了所有亲人,在自己的枕头底下留下十元钱,留着哪天自己归西了给帮忙埋葬的人。最后陪伴福贵的是一只叫“福贵”的老牛,颤颤巍巍的身影在农村大地的夕阳下越走越远......

    福贵有个很疼他的娘,即使在他赌博输掉了全部身家也没有怪他,只是哀叹“上梁不正下梁歪”。福贵的老婆家珍也是数一数二的好老婆,真正做到不论贫穷富贵,生死相依。福贵的两个孩子从来没有埋怨过爹爹的无能,小小年纪就帮忙下地干活。女婿二喜也真是打着灯笼找到的好人,第一次见面之后就默不作声带着工人修葺了破茅屋。福贵交代迎娶的仪式一定要让凤霞风风光光,借钱来办了一个别人好多年都在感叹的豪华婚礼。我们之所以难过,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善良的人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我们不甘心、意难平。不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传递的“好人有好报”。

    活着,在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次。印象最深的两处,一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的战友后来的县长春生被革命小将批斗,每天吊起来打。春生夜里走了几十里路来找福贵,说他不想活了。临走前,生病在床的家珍尽释前嫌,说了一句“春生,你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一个月以后春生还是上吊自杀了)。二是家珍死之前对福贵说“你还要好好活下去,还有苦根和二喜”。

    让我感觉最冷漠的一处。有庆因为参加献血救人被医生抽光了血而死,福贵赶到医院,医生问他“你有几个儿子”。“我只有一个儿子,求你行行

  • 4、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

    所谓的简单也并不是单纯到不谙世事,而是历经无数磨难却仍旧保持着心底那份最柔软最原始的温情。是不会被大千世间的繁华迷了眼,不会为追逐名利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一份纯真;是那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简简单单地生活享受自己的那份悠然自得。就像“愿你走出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说的那样。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会历经苦难与悲剧,但也总会迎来幸福与宁静。因为我们活着,我们也必须活着。

    福贵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他曾拥有良田百顷、深宅大院,然后在赌博中丧失殆尽。他曾不得不向仇人低头,在曾属于自己的农田里汗流浃背地务农,然后看着仇人因这万贯家财而死于非命。他曾拥有一同浴血奋战相依为命的战友,然后看着他在混乱的崩溃的时代秩序中被淹没,悲惨地死去。他曾拥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然后在时间的浪潮中目送他们远去不回。他曾拥有温柔贤惠的妻子,孝顺可爱的孩子,然后在社会与时代的洪流中看着他们于灾难和不幸中殒命。回首往昔,他曾拥有很多,然后一点一点地全部失去。但他依然活了下来,是他选择活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有人曾问:“这个世界对我到底是深情的,还是无情的?”有人回答说:“世界并不认识你,它是无意的。”也许,活着的意义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从你这个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再到离开这个世界,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一切名誉、财富、友人、亲人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匆匆太匆匆,物质好似幻影,人们好似过客。一切都会逝去,或早或晚,终有一天,唯有自己才是陪伴这个灵魂与意志度过人生道路的旅伴。来到这个世界,就请你完完整整地走完整个旅程,不要犹豫,不要懊恼,不要急躁。因为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活着的人,在经历你的一生本就应该经历的一切。

    福贵他的一生正如他唱到的那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当苦难终于过去,福贵依然乐观的活着,我们也被感染了这股积极的力量,从而学会更从容的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小说的结尾,老人的故事讲完了,他和牛渐渐远去,炊烟在田野的乡村里袅袅升起,黄昏转瞬即逝,象征着福贵老人短暂而又曲折的一生即将走到尽头,可我们不必感到悲伤,每

  • 5、 《活着》余华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徐福贵的人的人生经历,他经历了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有,从富有到贫穷,从一个倔强的孩子到一个能看透冰冷世界的孤独老人。这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削尖。我能感觉到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向我们解释当时人们的平凡世界和苦难。我从心底里为陈富贵感到难过。说了这么多,大概再和同志们把故事写一遍吧。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

    那是一个条件艰苦的时代,也就是说,在1930年和1970年之间,它发生在大师徐福贵身上。

    当时他是地主的儿子,父亲拥有100多亩土地,是从祖父手中接过来的,没有被父亲打败。然而,任何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可以想象,100多亩土地比当时的富农还要富裕。那时候他已经有老婆了。她的妻子是县城一家米店老板的女儿,她的名字叫贾珍。她婚前是女校学生,长得很漂亮。当时他老婆怀孕了,我都忘了几个月了。

    那时候他经常跑到妓院,整天不在家,跟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挺像的。众所周知,黄色和赌博是分不开的。既然沾了黄,他肯定会赌一把。经营赌场的人叫龙少爷。去赌场有个规矩,就是前几次他会赢很多。这是为以后回来打基础,就像箭未开弓不能回头一样。现在我们总结了一种心理,就是赌徒心理,就是赢了也要赢,输了也要赚回来。他也是这样,整天泡在赌场里。

    直到有一天,他的妻子冯珍来找他,要求他回去,他拒绝了。然后他老婆就跪下求他,他却依然无动于衷,以为是在妨碍自己赢钱。所以他拿出一些钱,让赌场的两个家伙把他妻子赶出去。他们为了钱而工作,把他的妻子赶走,不管她是否怀孕。当时雨下得很大,可以用倾盆大雨来形容。他老婆没有再干涉他想赚钱的方式。这一天,他家里失去了100多亩土地,欠下了一些无法偿还的钱。当龙师傅告诉他时,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他拖着他肥大的身体回家。当他把这种情况告诉父亲时,父亲试图打他,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是时候不再需要了,事情已经发生了,首要的是解决。当时她老婆和妈妈都没有怪他,只是一直哭。他父亲把他叫过来,告诉他,以前他家有二百多亩地,他赔了一百多亩,现在你赔了一百多亩,真是富了三代。他说明天找个人把房子卖了,把债还清。第二天房子卖了,他父亲换了两个铜钱,让他去县城还债。目的是让他知道钱来之不易,以后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

    他去县城还钱,父亲掉进厕所死了。那时候不叫厕所,是一种东西。父亲去世后没多久,因为之前根本不把岳父当长辈,而是把妓院里的妓女

  • 6、 读余华《活着》的有感

    前几天和朋友说笑生活,突然想问人为什么要活着?朋友说:你说的这个问题呀,有时候我也在想。后来就说去读了《活着》,似乎有些领悟了。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余华的《活着》有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一】

    星辰,在空中寂寞的亮着,那点点的冷光,诉说着黑夜:“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战胜黑暗的光明,是生命的坚持。

    《活着》其实很简单,它只是讲述了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活着,或者说更好的活着。

    《活着》却又很复杂,它将人们放置在了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里,将“活着”最宝贵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们面前:以回忆的姿态,去深刻地体会“活着”,艰辛,本然,宁静。就如林荫下的福贵,牵着老牛,念叨着亡故妻儿的名字,依旧充满感情,仿佛他们从不曾远去。

    文章的主人公福贵,一生坎坷波折。当所有的亲人都先他而去,亲情的美好被死亡无情的撕碎,他以一种超乎想象的坚毅与执著活着,没有被厄运打垮,扼住了生存的咽喉。

    读过《活着》,看到福贵的亲人一个个死于病痛和意外,生死别离剜割着福贵的心,福贵依旧没有放弃,由纨绔子弟变成了有坚定信念的人。由主人公的信念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对活着的感悟。

    文中的活着,决不是无目的地延续生命,而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将活着演绎为生命的升华,去战胜一切失败,痛苦,永不放弃希望。

    为了活着而活着。

    当一个人在经历过生死困境,认识到生命的不易,当活着成为一种信念,而非只是想着自己的功名和后人的褒贬时,人们也许就会像福贵那样:独自一人却不孤寂,因为他能从自然中所有有生命的东西身上找到生命的活力,活着的快乐;也许就可以做到,对于自己的过往,那生与死的别离处之泰然,因为活着已成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看透活着的真谛,不会因生死别离而有所动摇;也许就可以做到夕阳西下,与老牛相依的淡泊、宁静。

    活着是一种本能,是生物本源中对生命的敬畏与向往,活着是纯净美好的,是本真质朴的,人就是为了活着而坚定不移地前进,不论前方是黑暗还是光明,是荆棘密布还是鲜花绽放。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在活着本身面前,其他一切都不足以成为理由。

    回到现实中来吧,文中福贵的时代早已过去,福贵的生活方式早已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活着。我们应该做到保持本

  • 7、 余华《活着》有感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余华《活着》有感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上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行在写作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不可能稳定如一。余华也不例外。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1995年前后,也就是在那篇《活着》的创作前期,余华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时期。

    首先,我们跨越对经过和原因的猜测和臆断,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年,我们会发现余华在那一年做出的一个对中国先锋文坛不啻为一个噩耗的决定:放弃先锋试验。然后我们再回眸身后。这时候就会发现,那实际上在1995年就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这一年,另外两个著名的年轻作家苏童,莫言也作出了类似的决定。余华的告别先锋小说的宣言是:我现在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而这时恰恰是他继《活着》之后,另外一个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杀青不久。那么就让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这后一部被作者声称为关注现实的作品。实际上,它与余华早期作品之间相当明显的变化。或者说,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篇文章与余华早期的《在细雨中呼喊》完全

  • 8、 余华活着(精选)

    【第1篇】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题记

    在大学期间就经朋友介绍看了根据《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葛优和巩利主演的,深有感触。最近才有机会读到原著,竟然带给了我更大的震撼!

    这是一部血泪写就的文章,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人间一切惨剧,从腰缠万贯到倾家荡产,并气死了自己的父亲;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变为每日为三餐奔忙的穷苦农民;明白了要珍惜妻子儿女时,却被拉去当了壮丁;好不容易回到家,母亲也不在人世,女儿却变得又聋又哑,又不得不面对生存的压力;儿子刚懂事,却被医生抽干了血而死(中年丧子);为女儿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伴侣,她却在生孩子时大出血而死,留下了一个刚出生婴儿;接着妻子生病而亡,女婿搬运时被压死,仅剩爷孙俩相依为命;外孙却因为吃豆子被撑死!

    我很佩服福贵,我佩服他的坚忍,因为他还活着,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他的一生是不幸的,活着就是一种苦难,人生大抵如此,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痛苦悲伤却是漫长的,很少有人因为一件开心的事快乐一个月,而很多人会因为一件事伤悲一年。

    福贵曾经拥有他当时想拥有的财富、地位和女人,他没有珍惜,他失去了这一切,但他却得到了爱,他拥有他的母亲对他无私的爱,拥有他的妻子对他忠贞不二,拥有他的孩子、女婿对他的尊敬和孝顺,而正因为他拥有并珍惜这些,他经受了怎样的打击?!是什么给了他活着的勇气?我没有答案。我在思考,在探索!也许这里面包含了生命的意义,题目太大,我不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生命因为存在而有意义,活着就有意义,可能福贵经过这些遭遇后,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我发现我几乎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的感想,或许我不该在看完《活着》后写什么读后感,我还要继续思索。

    不管发生什么,也不为什么,好好活着!

    【第2篇】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悲惨得让人的心一痛再痛,你不自觉地就会想: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快乐?为追求?还是为什么?

    年少时总为月缺花残而伤感,也不时追问:人为什么活着?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加深,繁琐的工作、平淡的生活让我习惯,也似乎让我麻木了,从此也不再思考这个问题。当读到余华的《活着》时,这个问题又现脑海,突然顿悟,人活着,只为活着,仅此而已。

    主人公经历了一生的灾难,所有的亲人离他而去,他所拥有的也只有活着了。他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面对春生,这个昔日患难与共的朋

  • 9、 读余华《活着》后感

    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是通过别人介绍才知道的,当时的朋友对我说这样的书的催泪性很强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这样的书一般都是为了骗取不太理智的读者的眼泪而使得他们浪费自己的感情和金钱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没有心情看这本书,直到前天自己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这个让无数人或者叹服或者痛斥的书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书中讲述了,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个“久经考验”的读书不少的人了,怎么在这个时候会为了一个并不关乎自己任何前途命运的一本书而“浪费”自己的感情,我当时真的在心里痛斥大骂这个余华,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惨,仗着自己有点才华就那么肆意的折腾读者的感情,真是太没人道了,不过,倔强的自己还是顽强的把这本上看完了,另一个心思却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文学艺术造化,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的评价,艾米丽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这个就是书的本意内涵吗?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

  • 10、 读余华活着有感范文500字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读书笔记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读余华活着有感范文500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

    内心会真实反映人的自私、高尚。让人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早就明白这个原则了,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的。

    艺术都是源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感受着自我的分裂,却无法让自己变得纯粹。如果能够成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我想我会活的更坦然些,与此同时,我的力量会削弱很多。

    朝夕相处的现实常常会让人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所谓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触手可及!正如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曾听过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抱怨!歌中人对苦难的承受、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第2篇】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当生活在80年代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

  • 2019-09-19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11-02

  • 2021-05-22

  • 2019-09-20

  • 2021-06-26

  • 2021-11-26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2-01-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0-17

  • 2019-10-17

  • 2019-11-06

  • 2021-10-15

  • 2019-10-19

  • 2019-09-21

  • 2021-08-14

  • 2022-01-0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9

  • 2023-03-07

  • 2019-10-29

  • 2021-12-06

  • 2019-10-29

  • 2021-07-28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10-24

  • 2022-10-14

  • 2022-04-30

  • 2019-11-06

  • 2019-09-20

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最新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精选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经典读余华的活着有感1000字等,感谢大家的阅览,欢迎大家多关注本栏目文章更新。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