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 > 地图 > 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2024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范文大全
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相关栏目
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热门栏目
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推荐
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

(共 1345 篇)

  • 1、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3篇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篇一: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这个时代的人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毫无节制的毁坏大自然,最不可饶恕的是毁坏世道人心!我选择做一个边缘人,游走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生活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我漠视社会,害怕大都市,远远地避开人群。唯一相信爱情却没有爱情。用我自己的方式告别平凡却并不优秀。

    很多时候,我如梗在喉,想说想呼吁,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到底哪里不对了,真要有人要静下来听我诉说,我说不出,责怪一切都是自已的偏执,大家都这样,大家都生存在同一个社会,大家都活得挺好, 而你自已也不赖,每个人活在自已的世界里,痛并幸福着!可是,我还是认为这个社会真的有问题,于是我明白了,是人心,是人心被毁坏了,是人心向这个滚滚的机械化的宠然大物妥协了,佛家说,一切皆空,全在一念之间,心妥协了,关进坛子里也能快乐,何况还有这么一个精彩的五光十色的大社会,所以芸芸众生麻木的过着自已的一生,很多不合理,很多古怪荒谬,都可以视而不见,当下我的生活是自由的,我的生活是自主的,这样就够了,变态的社会自有变态的生存道理,自有合乎生存的爱的准则。

    看吧!我唠叨了那么一大段也说不明白心中明了的那一个道理,相信读者也看不明白,这就是读者和作家的区别,时常对某一位作家怀着感恩的心理,他们都说出了我想说的话,走在我认知和行动的前面。比如眼下我要说的余华和他的《兄弟》。

    《兄弟》上部,我的眼泪一直都没有停过,几次哭出声来,要放下书,扑在桌上痛哭出声,余华的小说就是这样,憋着一口气,悲伤的喘不过气来,读完一气呵成,那个我没有经历过的年代,那个年代给我切身的体验只是,我埋怨那个年代没有让该受教育的我的妈妈得到应有的教育,我的妈妈在该读书认字的年龄学校不开课只教唱红卫兵之歌,因此我的妈妈是个文盲不会读书认字,因此我的妈妈总是给不了我想要的爱,她的爱令到我喘不气来,却一丁点都不是我想要的,这就是代沟,互不理解!

    读完上部,我禁不住骂道:这帮文革时的畜生,人性本是丑陋的。我想余华也完成了对我 的一次教育吧,尽管文革年代的事我早就从各种海外文章中有过更多的了解,也早已和余华一样有深刻的认知。

    上部尽管人性都被扭曲了,混世太保当道,人的精神都被摧毁了,多恐怖的年代!可以想像在那个物质贫乏心灵又被极度摧毁的生活里面,人们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之久,人们没有意识到原来这只是一场错误,人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以为这就是生活,每天

  • 2、 余华《第七天》读书笔记
    余华《第七天》读书笔记 对于一部作品,除了语言结构等基本功以外,我们经常使用的“好小说的标准”是:打动人的内心和作家的社会意识。用这样的标准衡量,《第七天》算是一部好小说。感伤悲苦是这部小说的根本,杨飞这样一个孤苦无依的魂魄,生前努力地存在,死后努力地寻找。在一个强势纷杂的外部世界中,小人物的挣扎努力无疑是令人同情的。作品营造的“死无葬身之地”里熙熙攘攘的无处安息的灵魂,更是给人荒凉之感。活在世上的小人物,生命是最终的底线,也是最慷慨的代价,任何一个看似偶然的小的变动,就能要了他们的命。突然被砸死的自己,自杀的前妻,因为一个山寨手机跳楼的鼠妹,车祸丧生的年轻人,被唤作医疗垃圾的二十七个婴儿……反倒是父亲,因为癌症而死,稍微给这些死亡增添了一些伦常的必然。 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是余华一贯的坚持。《活着》是零度写历史,是个体在历史中的挣扎;《第七天》是零距离地写现实,是个体在社会中的挣扎。只是这一次,他站到现实中间来了。也许是因为太近了,满篇都是现实发生过的激烈事件,人们才会说他“用新闻串烧来弥补素材不足”。 在我看来却是作家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解读现实。当然,我们不能评价这部作品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也不能将余华比肩于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他不是那种可以用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来批判现实的作家,但他是余华,是用《活着》的艺术灵感来创作《第七天》的余华。他曾说:“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灵魂的诉说和新闻事件的密集,也许恰是对现实的一种荒诞表达。以前的生活和时代都朴素而单一,现实往往没有作家想象出来的生活更新鲜精彩。但是近几年,社会的巨变让我们惊叹:生活早就超越了想象。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生活中处处都是突如其来的荒诞。 再说题材,小人物在现实中的挣扎,虽然并不新鲜,但却是传统写作最为关注、也是最容易上手的题材。同样的挣扎,在前几年的作品中,多少能让人看到些希望,比如福贵,虽然遭受了所有的灾难,他还活着。到了《第七天》,这些挣扎的尽头,都是绝望。杨飞,这个生不逢时、死亦不逢时的魂灵,在横向的社会层面遭遇、见证了所有极端的苦难。他遇到的所有人,都是草根,都生活在惶恐中。小说中最无争议的部分,是作者对父子感情的建构,这
  • 3、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1000字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很久没逛书店,上周与同学慕名前往北大东门的万圣书园买书,听到一个中国美女给一个外国人推荐余华的《活着》,顺便说了一下《第七天》这本书,说还没来得及看,不知道好不好。那是第一次听说《第七天》这本书。然后,根据虹膜理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能听到《第七天》这本书,当代小说、文学理论专题这样的课上都有提到,怀着好奇的心,放下手中卡夫卡《城堡》,到网上下载了电子版的。

    不得不说主角的身份让我想起了初中看的一本儿童故事《天蓝色的彼岸》,都是灵魂,找寻着人间的遗迹,但是作为一本儿童读物,《天蓝色的彼岸》更多的是描写美好的天堂和人间的温暖,而余华的《第七天》与其说描写的是人间,不如说描写的是地狱。很多指责余华这部作品的人都说这只是微博上热点事件的集合,但是我在想,任何一个不是生活在当代中国,不是亲眼看到这些报道,参与这些讨论的人都会觉得这些事件不可思议。再有想象力的编剧都难写出这么多可笑可叹的情节。只是余华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所有的事都集中在了杨飞的身边——这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w w w . f w s i r . c o m)我们每个人都活得这么平凡,就算遇到一两件这样的事是可能的,但是所有的悲剧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就太戏剧了。但是,正是这种荒诞的戏剧性,才是具震撼力。 我一边阅读,一边将《第七天》中的事件桩桩件件的和现实中的事件对上号,我发现对于很多事,我都有过评论,但是评论之后呢,愤怒、无奈,然后将目光转向另一件让我愤怒无奈的事情上。好像我每件事情都参与了,但是,有什么用呢?这样的事情仍是层出不穷。 对这本书的指责的人很多,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翻开这本书,并且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受到其他人评价的影响,静静的看着这个“微博段子”大集锦。因为是以一个死人的视角写的,当然开篇就和身后大事联系上来,死不起,死后的排场、等级……一边骂着荒唐,一边又悲哀的想到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于是我就在这一边骂一边感慨的心情中看着这本。我是感性的人,看到杨金彪为了杨飞所作的牺牲,甚至最后为了不拖累杨飞选择离家出走,我落泪了。其他事情都离我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杨家父子这样的悲剧在我的身边的的确确是发生了的。邻居家的爷爷查出罹患食道癌,在80岁的生日当晚用一个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管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总之记录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光

  • 4、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一)

    花了三个多小时一口气读完了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发现里面的故事都是似曾相识,比如强拆事件、弃婴事件、袭警事件等等。作者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成为一篇小说,但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作者对这些事件倾注的情感,作者几乎就像微博大v一样将这些事件进行转播和改编。

    《第七天》和《活着》都是描写死亡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是生不如死,但死后能够买到墓地安葬;而《第七天》中的人物都是各种惨死:有跳楼死的、有被车撞死的、有卖肾死的、有治不起病死的,还有被强拆死的。这些底层的死者死后因买不起墓地,都是死无葬身之地,不能够得到安息。《活着》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而《第七天》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心,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民打抱不平,同时表达了对各种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第七天》正如书名那样,讲述了主人公死后七天的遭遇,每一天都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事,这其中掺杂着回忆与虚妄、爱情与感伤、高贵与渺小、荒诞与真实,接触到人间的炼狱。主人公的幽灵杨飞,一路行进,从殡仪馆出发,一路跌跌撞撞,见到一群和他一样死无葬身之地的亡魂,这其中有作者的亲人,邻居,也有陌生人。他们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民,遭遇到各种惨死。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第三天中杨飞回顾自己的身世,杨飞的母亲在火车快进站时上厕所生下杨飞,杨飞从厕所丢到铁路上被年仅21岁铁路工人杨金彪捡到,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父子情深的故事,读之无不为之动容。杨金彪对杨飞倾注了无限的爱,上工他将小杨飞绑在背上,冲好奶粉放在胸前给小杨飞吃。他能够根据小杨飞的声音判断他是否饿了、渴了,还是需要换尿布。因为杨飞的存在,他拒绝了所有的女孩,终身未娶。当杨飞要与亲生父母相见时,他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为杨飞置办行装。为了杨飞能够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他毫不犹豫地支持杨飞到北方城市工作;当他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时,为了不连累杨飞又离家出走。

    我觉得这部小说的神来之笔就是塑造了杨金彪的形象,他一生善良勤劳,为曾经遗弃杨飞二十四小时而内疚一生,死于异乡后,为了能够与杨飞见一面,他自愿在殡仪馆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维护着公平正义。

    当我们还在嘲笑中国现代文学的作者在制度的压制下残缺的灵魂只能写出肤浅的文字2020,当所谓的世界享誉的作家也只敢触碰文革的题材点到即止时,余华的《第七天》对我们当下的社会显现出了更大的

  • 5、 余华作品《第七天》读后感2019作文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华作品《第七天》读后感2019作文精选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余华作品《第七天》读后感2019作文精选5篇(一)

    余华代表作《活着》表现了福贵与家珍夫妻关系的坚贞纯洁与肮脏背叛的矛盾统一,《世事如烟》中七个家庭的如烟世态、飘忽的节奏以及诡谲多端的命运,《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和他父亲在苦难中的感人与心酸,《现实一种》里那些充斥着观念化议论的寓言,《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我的小聪明、圆滑与荒诞,《古典爱情》中柳生和小姐惠之间令人叹惋的阴阳两界、人间地狱从叙事手法与写作技巧来看,《第七天》中的写作技巧与叙事方式在此前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娴熟的排演。重复、绕与回环是现实主义作家常用的叙事方式。余华也不例外,小说中不自觉的重复是余华标签式的叙事风格,为了增进情节铺排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与阅读体验,在他的文本中大量使用了这样的重复与回环。《第七天》里已经身在那边世界的张刚和李先生那下棋悔棋的情节铺排,采用的就是重复与回环的写作技巧。余华重复与回环写作技巧往往表现的是人物之间复杂、纠结、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不仅仅是为作品贴上防伪标签,更是一种高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第七天》以我即杨飞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刚刚去那边的人所见到的阴阳两界。概观中外现实主义文学,幽灵叙事并非是一种全新的叙事模式或手法,但以此来描绘当今中国和批判中国现状当属首创。被奉为幽灵叙事经世之作的《神曲》(但丁著),被覆盖了厚重的神学袈裟,试图站在启蒙主义与反蒙昧主义的立场来进行对现实世界的精神指引,这一类幽灵叙事作品的背后暗含着精神光辉或宗教神学的指引。与之不同的是,《第七天》在余华冷静的笔调下,一如既往地冷漠,从语言文字的冷漠到精神的冷漠,都让人觉得透不过气。余华在小说里所描绘出的那个世界拥有太多这个世界所缺失的元素,比如人性的关怀、尊严的平等、和谐的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大爱。因而,《第七天》中那个世界是对这个世界所缺失的爱、人性与温情的弥补,是余华对这个缺失了爱的这个世界反观与批判式想象,反衬出生存在这个世界现实的冷漠、复杂和荒谬。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七天》的幽灵叙事是一种叙事上的技巧,而非承认由鬼、灵、神组成的那个世界的真实存在。归根结底,幽灵叙事的手法只是作家对于现实批判态度的手法和表现

  • 6、 《第七天》读后感1500字

    去年寒假在家看了余华的老作品《活着》,现在又认真读了这本《第七天》,一部生,一部死,不同的绝望却道尽了相同的世态炎凉。

    从小在陕北的小城市里长大,外面的人都说贫穷的山村小城民风朴实,百姓憨厚,但我觉得由于贫穷的限制,教育水平的不合格,老百姓之间更会斤斤计较,各种潜规则反而在这种经济不发达小城市猖獗繁衍。在听到种种不公平的事情在传入耳中,甚至就发生在身边的同学身上,年少单纯的我义愤填膺,满腔怒火。

    在十多岁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假如生命只剩下一天,你只能做三件事情你会做什么呢?我记得当时写下的第一件事情是我想给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领导人写一份倡议书,希望大家能够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去建立一个和平公平的世界,可以消除现在社会的种种腐败与不公。现在想起当初单纯的梦想,感觉有些心酸,十年过去,就像书上说的我们没有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也许是已经习惯了处在这种到处腐败横行的环境中,或者是因为单纯的梦想太难,曾经可以燎原冲动与孤勇,现在却只剩一点星火。但面对这样的现象,真的仅仅只能冷眼旁观吗?一点星火是可以燎原的火种还是就看着它慢慢被冷酷的社会摧残熄灭?就像玉君学长所说,我们都生在世俗中,我们也都逃不过世俗,但是我认为一定要埋下一个不被世俗污染的种子,并有一颗想要改变世俗的心。治己治家治国方可治世界,这个过程治己乃凡事之本,而不忘初心乃梦想之根,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想到要去改变这一切,我依然很迷茫,很无力,但是想到改变自己,便有了信心,我相信在摸索中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定会有方向。

    全书中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有主人公与李青之间的感情,我觉得两人始于三观不合带来的新鲜也终于三观不合带来的厌倦。都说现在的男孩子太难,要和富二代争钱权,要和同龄人争颜;女孩子喜欢成熟稳重却又说太油腻,喜欢单纯贴心却又说太粘人,喜欢真诚用心还要会调情有激情,喜欢放荡不羁爱玩还要真心实意,男孩子完全成了一个矛盾体,。书中近乎完美的李青本应该喜欢公司中的高富帅,却选择了单纯朴实的主人公结婚,认为他能带来安全感,但一年后却又在理想的欲望面前选择了没有安全感追求激情与梦想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结婚前女孩要房要车要钱要安稳生活,男孩拼命赚钱养家,结婚后女孩厌倦男孩彻夜工作不陪她从而彼此矛盾倍增,乃至出轨离婚。所以女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目前我没有找到任何答案,不过我也不想去找了。

    二十多岁是一个男孩子一无所有的

  • 7、 《华胥引》读后感1500字

    层层叠叠的梦境是层层叠叠的束缚。

    此为题记

    以鲛珠为契约,华胥为引,织一网虚幻的美丽,困住绝望的灵魂。

    我愿意,用尘世的生命,换取幸福的幻境。

    那些故事,像泼墨的山水,像浓烈的鲜血,像无望的等待。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遗落的风情,从回忆里延伸进心底的痛苦,连命运都这般无奈。情,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不绝期。可没有绝期的只是执念。

    爱你,是我亡魂的执念。

    即使从一开始就只是在苦中作乐,我也甘之如饴。

    《华胥引》由三个故事组成,以叶蓁的爱恨情仇为导线,引出了这样无望的绝世恋歌。

    我不能像一个公主一样长大,但要想一个公主一样死去。卫国灭国那天,她盛装立在城楼上,纵身一跃,誓与卫国共存亡。那道旷世凄美的身影从此深深印在了天下人心中,卫国的文昌公主是盖世的巾帼。

    身死魂未灭。残破的身体里放着的是封印过华胥引的鲛珠,她以死人之身获得了三年偷来的寿命。

    她记得她找过那个男子三年,可是直到临死前她都没有找到他。

    爱你,是我亡魂的执念。她在面对死亡的那一刻,心里仍然无法释怀的是对他的爱恋。

    以后的日子那样平静,她渐渐的开始懂得使用华胥引,懂得该怎样用美丽的梦境锁住生者的生命。

    以生魂祭祀鲛珠,她可以活久一点,可以活的更久一点,因为她又找到了她的慕言。

    思念是荒芜的野草,烧不尽,斩不完。她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主顾,姜国大将军沈岸的夫人宋凝。

    美丽的女子静静地躺在藤床上看书,眼底是一片没有生气的浑浊。她要叶蓁给她一个美丽的梦,她想要离开这个人世。人世中只有虚无的回忆和真实的痛苦,她隐忍的眼波扫过这片土地,勾出了一段旷世的遗憾。

    也许当初是她救了他,他爱上了那个救他的女子,可他却认错了人。这一错,错的那么残忍。

    当她终于如愿的嫁给了他,换来的确是他痛恨的眼神。他说,她毁了他的爱情,他要让她万劫不复。

    她已经万劫不复了。她说,她要他死在沙场上,死在离她很远的地方。

    当华胥之境开启时,她义无反顾的抛弃了尘世的生命,只为了能知道幻境中的她可以有多了幸福。

    叶蓁不忍,杀死了幻境中的沈岸,她想用爱人的死换回宋凝的命。这样,是不是就会回头?

    可是叶蓁错了。至少在梦里还有美好的回忆,现实太苦,太痛,她不敢回头。

    一场大火烧尽了这纷繁的一切。朝为红颜,暮成枯骨。

    沈岸哭着抱住她的遗骸,问她:你不是说,死也要看着我先在你面前咽气吗?你不是说,我对不起你,你要看看老天爷怎么来报应我吗?你这么恨我

  • 8、 第七天读后感1500字

    余华是我颇为喜欢的一个作家,他的创作风格很独特,既有鲁迅似的深邃辛辣,又有钱钟书似的幽默。最早接触到他的作品是高中时看根据他的小说《活着》改编的电视剧《福贵》,后来上大学第一次买小说,就买了一本他的小说集,集中收入了他的代表作《十八岁出门旅行》《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小说。

    距离他创作出长篇小说《兄弟》后的七年,他精心酝酿出了《第七天》这部在在绝望的荒唐中反升华,在死亡的永恒中得永生震撼人心的小说。有人说:余华把七年的光阴浓缩为七天来度过,未免也太短暂了!但我个人觉得独具匠心的艺术家总能在短时间的表演中给读者和观众带来一生的思考和触动。

    今天下午我大块朵颐的读完了《第七天》,觉得它与之前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以至于有些评论者认为它很荒唐,并认为它 是余华出道以来最差小说。更有毒舌称此为小说中的《富春山居图》 。别人怎么想,我不管,我个人理解是余华创作出了现实主义的巨作《活着》这部代表他人生高峰的小说后,他一直希望突破自己,找到另一种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而 《第七天》无疑就是一个新的尝试。它 借助《旧约创世记》开篇的方式,讲述一个人死后七天的经历。这个人没有墓地,无法安息,在生与死的边境线上游荡,然后来到一个名叫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那里聚集了很多没有墓地的死者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我的理解是人生是孤独的,死后也是孤独的,但死后当孤独与孤独相遇,大家围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而且人人平等时,那便是永生!

    《第七天》是一部充满哲理的小说,同时也是生活在此在世界芸芸众生的图像。余华以其精湛的艺术构思和驾驭陌生化语言的能力将近十年来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浓缩在这篇小说中,极像一个冷静而又客观的旁观者在揭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他写的故事不再是遥远的平行空间里发生的故事 ,而是直面生活,如拆迁、墓地涨价、女强人的孤独与爱情、 死婴、卖肾、iphone4s、理发店 洗头工凄美的爱情 、 火灾、车祸 , 枉死的 袖管上戴着黑纱 的老人。仿佛我们置身于一个绝望的境地,生是无望,死后也无望,以致作者 思绪里突然出现 了这样 念头,我怎么觉得死后反而是永生。它超越了鲁迅在 绝望的同时 不 放弃希望,在绝望中,反抗绝望 并升华为希望的诗句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这种虚妄,它贯穿于小说的始终,成为小说的主线,唯有死亡才能够消解它。同时也比唐代诗人陈子昂念

  • 9、 《第七天》读后感

    这是一个比《活着》更艰难的故事,一个比《兄弟》更绝望的故事。

    一开始获悉余华新书的名字叫《第七天》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圣经里面的创世七天,看完整本书后,才发现这个名字企图在吻合中国传统的头七,虽然书的前面写着了《旧约创世纪》的句子。书的内容看似很荒诞:写的是一个死去的灵魂在七天里的见闻和回忆。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温馨又揪心的爱情,分等级的殡仪馆,养父子感人至深的亲情,刘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错案杨飞的这些经历在就像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周围最常见的人或事,还有每天被新闻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余华用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这两个极致的世界,批判审视着现实,给读者最残酷和最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辈们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这个年代正在奋斗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杨飞等人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的面孔,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兢兢业业买房结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小说文风很紧凑,快速有力,不点缀不渲染,有一种死亡般的寒冷和压抑,把人逼到角落里,堵着喘不出气。活着的世界里充满了艰辛,死亡却只是绝望的开始。殡仪馆里,沙发坐的贵宾区穿的都是工艺极致的蚕丝寿衣,每个都在两万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叶紫檀,每个都在六万元以上,刻着富丽堂皇的图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区,却会有人因为在同一家店买同样的寿衣比别人贵了50块而唉声叹气。当然,还有没有寿衣没有骨灰盒没有净身没有化妆的人

    然而作者意图并不在这里,余华喜欢在绝望中给人留着希望,这本书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生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很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里构建出来的暖巢,于残酷现实里流露真实的人性温暖。死无葬身之地为现实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个乌托邦,用荒诞的变形记演绎出一种底层世界的冷暖人生。

    说一些题外话。

    余华被誉为当代最具苦难意识的作家,其实不管是《活着》、《兄弟》,还是《第七天》,都很好地践行着这一点。看到有人批判余华,说这三本书是在走下坡路,我不敢苟同。一个作家的风格总是在改变嘛

  • 10、 第七天读后感

    《第七天》读后感

    余华的这部《第七天》就是来写这部分内容的,从鬼魂的角度、死后的世界来讲患难与救赎。宣传语说比《活着》更绝望的确,从故事的取材上来说,《活着》写的是历史,《第七天》写的是现在人对当下的绝望肯定要比已经过去的更深。故事取材于一些当今荒诞的社会新闻,很多人在各种悲剧中受伤或死亡,而这些人在这些事件之后有怎样的经历和想法?《活着》里面死去的人都还有个地方安息,而《第七天》里面冉冉升起的却是死无葬身之地。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温馨又揪心的爱情,分等级的殡仪馆,养父子感人至深的亲情,刘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错案杨飞的这些经历在就像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周围最常见的人或事,还有每天被新闻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余华用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这两个极致的世界,批判审视着现实,给读者最残酷和最温暖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活着》是八十年代父辈们的生活,那《第七天》就是这个年代正在奋斗着的一代人的世界。杨飞等人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的面孔,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兢兢业业买房结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我死于一场火灾。死后因没有墓地而在冥界四处徘徊,于是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也遇到了各色人等。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也都死了,养父死于疾病,前妻死于自杀。还有更多的死者不断赶来。每个人的死法都不同,又都在这个时代中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比如死于灾难、死于冲动、死于绝望。每个人的死亡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借着我的回忆讲述,或者借着人们与我的对话讲述。这种形式类似于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各自讲述自己的故事,热闹是热闹,但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种拼凑感。这些故事又都似曾相识,很多来自于曾引起媒体和网络广泛关注的新闻,于是有人说这部小说是新闻串烧。这样的评价并不算尖刻。

    然而作者意图并不在这里,余华喜欢在绝望中给人留着希望,这本书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死无葬生之地,在这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这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很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里构建出来的暖巢,于残酷现实里流露真实的人性温暖。死无葬身之地为现实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6

  • 2022-12-26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12-15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22-05-11

  • 2023-02-06

  • 2023-06-27

  • 2019-11-16

  • 2019-10-13

  • 2022-09-1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04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11-08

  • 2019-09-20

  • 2023-02-22

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
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大全,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2024,更多第七天余华读后感15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