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 > 地图 >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2024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相关栏目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热门栏目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推荐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

(共 7090 篇)

  • 1、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_600字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600字

    相比太阳,我更喜欢月光。

    余秀华的文字,细腻到能震撼心灵。诗里时常用到白的意象,你会有那个画面,不难感同身受。

    在我身体里也有一列火车里,她写道:

    我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

    所以允许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

    在木桶里,她描述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最初,她也以杨柳的风姿摇摆人生的河岸

    被折,被制成桶,小小巧巧的,开始装风月

    桃花,儿女情长,和一个带着酒意的承诺

    儿女装进来,哭声装进来,药装进来

    她的腰身渐渐粗了,漆一天天掉落

    斑驳呈现

    而生活,依然滴水不漏

    她是唯一被生活选中的那一只桶

    在荒漠里,她写道: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

    它又一次动了凡心

    在2014里,她写道:

    如果十月安慰我,就允许五月烫伤我

    时光落在村庄里,我不过是义无反顾地捧着

    如捧一块玉

    身边响起的都是瓦碎之音

    在生活的细节在远方回光照我里,她写道:

    年轻的人啊,把自行车骑得飞快

    他却故意拖延了几个时辰才敲响本身就虚掩的

    一扇门

    在而夜晚里,她写道:

    秋天到了这个时候,万物噤声

    如果心里还有喧哗,就是一匹初愈的红马

    它的去向让人悲伤。

    一年四季,我最喜欢秋。

    在风吹里,她写道:

    但你还是你

    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

    她说诗歌对她来说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这本书,强烈推荐给大家。

  • 2、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800字(3)篇

    读完无法平静,也几度矫情一下。了解了诗人,就能更好的了解她的诗,而我从诗中去解读了一个诗人。正如很多名家及读者所点评的那样,没有绚丽的词藻,没有为诗而诗,一切归于自然,那房,那村庄,那路,那树,那草,那喜鹊,那月光,那白,那人,那伤痛,那些事自然又跳跃着呈现在眼前。读来时而悲伤,时而忧恸。如作者所说: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愿多愁善感写在纸上,而生活中永远是乐观且充满阳光。

    造物主总会开随机的玩笑,譬如一个女人,给予她无尽的敏感,以及与常人无异的快感,却无法给予她平等的肉身,如果肉身跟不上灵魂,那么这种痛苦就会碾磨成诗句,于是她用月光、麦子、小巫、兔子、忍冬以及想象来向造物主复仇。她有意象:一定有云朵落在水里面了,被一条鱼喝进去了。她有想象:他的头发茂密了几十年了,足以藏下一个女巫。她会拟物:她的腰身渐渐粗了,漆一天天掉落。她有清醒的生命体悟:一个人就是一个下沉的过程,包括庄稼,野草,兔子和经过村庄的云,沉到地上,渗进泥土,悄无声息的。她平淡的诉诸痛苦:我爱着的只有两个男人,一个已经离去,一个不曾到来。她向生活拾来诗意:背一袋棉花往回走的时候,她摔了一跤,她爬起来,天上没有一朵云,地上倒有很多。她是余秀华,一个肉身永远追赶不上灵魂的苦命人。

    我不懂诗,余秀华的诗也一样。大部分诗我看不懂想说什么。

    但我的确从这本诗集里读到了美,以及(更多的)欲望、忧伤、抗争。

    我时常想象,出名前的余秀华,在村里是怎样的境遇?

    走路摇摇晃晃,说话呜呜噜噜,生活贫困不堪,困于包办婚姻,这样一个底层中年妇女,却有着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此,怎能逃脱周围庸常的人们的冷嘲热讽?

    正如她在诗里写的,“忧郁多高贵啊,农村人不适宜”。

    多么讽刺。

    正是在这样的裹挟中,她勇敢地追求着爱情与自由,勇敢地表白,勇敢地遭拒,勇敢地大声哭泣,勇敢地微笑自嘲。

    无论她的诗如何,我都觉得,这个女人是值得钦佩的。

  • 3、 小编分享:《月光落在左手上》读后感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值得收藏点赞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编分享:《月光落在左手上》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月光落在左手上》读后感【篇一】

    余秀华的诗,读这几首就够了

    余秀华的走红表面上是一种诗歌现象,但本质上是一种传播现象,正因为这种现象的消费本质,导致了余秀华的诗歌被误读,其文学性被忽略。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纪传色彩浓厚的作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其中一些处境艰难的女作家尤其引人注目,她们敢于用文字述说生活的艰难,抒发个人的不幸,引发了大众的同情与共鸣。大众关注的是她们本人,而她们的作品则被忽略,被误读,余秀华的诗歌也许就是被误读、被歪曲最严重的。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余秀华的成名作,却未必是她的代表作。许多人因这首诗而认识余秀华,但也有不少人因这首诗而拒绝余秀华。本文就是要在余秀华现象潮水过后,细数一下她的诗歌有多少值得回味和欣赏的东西,她诗歌中的文学成分有多少。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身体的病痛、生活的不幸既是人间的苦难,也是人生的馈赠。面对这种馈赠,多数人宁愿把自己变得粗糙无感去回避,唯有诗人以一颗善感的诗心去接受。余秀华是善感的,她的诗歌绝大部分取材于家乡横店村,写自己简单的乡村生活,写个体生命的体验感受。她善于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写出了属于她的生命感受。阳光、云彩、麦地这些普通的景物,常常被她翻出前人未发之新意。

    赞美诗

    这宁静的冬天

    阳光好的日子,会觉得还可以活很久

    甚至可以活出喜悦

    黄昏在拉长,我喜欢这温柔的时辰

    喜欢一群麻雀儿无端落在屋脊上

    又旋转着飞开

    小小的翅膀扇动淡黄的光线

    如同一个女人为了一个久远的事物

    的战栗

    经过了那么多灰心丧气的日子

    麻雀还在飞,我还在搬弄旧书

    玫瑰还有蕾

    一朵云如一辆邮车

    好消息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

    仿佛低下头看了看我

    《赞美诗》应属余秀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对冬日夕阳的赞美之诗,也是对未来希望的渴望之诗,是对心灵进行自我慰藉的温暖之诗。余秀华对阳光是敏感的,“阳光好的日子,会觉得还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活出喜悦”,在另一首诗中她写道:“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

  • 4、 月光落在左手上读后感:活着,本单纯美好

    诗歌是一种情绪的迸发,能给我们无穷的想象。月光落在手上的美好时刻,静静的存放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始终会坚信人世间的美好,即使在摇摇晃晃的人世间。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月光落在左手上读后感:活着,本单纯美好。

    那时候我在广袤的原野上

    看见你的城市

    反出你的光芒

    就知道你拎着一篮苹果过了马路

    所有的提示都在这里了

    这神赐的一天:你我安于人世

    这是多珍贵的礼物

    上面的一首小诗节选,是选自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题目叫《神赐的一天》,字数不多,每次拿起书,我都会不自觉地重新再读一遍。似是而非,总有种淡淡地愁绪在心中萦绕,不着痕迹,却又像在脑海里画下浓重的一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尚未想明白人世到底是什么,只知道,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晴朗的时候,天空一片湛蓝。夏天过了,秋天就会来临,花开花亦落,人会渐渐变老,但总有新生力量在崛起,万事万物,都有轮回,此刻,人间故事还在上演。

    天空一无所有,何以给我安慰。我曾无数次想象,海子写下这句诗的神态和心情,会不会和现在的我一样,每次抬头望天,觉得一切都是那么虚无缥缈,就像云留不住风,鸟儿飞来,终究要飞走,你我来人间一趟,去往何方还是未知数。可就这样广阔的蓝天,又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若真有神在天上看着,那么这世间的所有值得悲悯的事物,到底装进了()谁的眼里?谁能将这摇摇晃晃的人间,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间如此美好,生活如此残酷,用力活着,尽情享受此刻,无论悲喜,也许才是最好的答案。

    余秀华说: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我不会写诗,亦不会欣赏诗,我只知道,若内心被文字打动,那便是好诗。余秀华,以疼痛取悦这个世界。范雨素,在偌大北京的一个小角落,每天在生存边缘挣扎,可她依然保持乐观,用文字诉说装订太过拙劣的人间悲喜。

    电影《二十二》里,韦绍兰老人说:我还没活够,这个世界红红火火的,我要留着这条命来看。无法想象,历经岁月磨难的老人,没有抱怨,没有痛恨,只有对世界的热爱。是啊,活着本单纯美好,是我们要求的太多,才让世界混沌模糊了。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让神赐的每一天过得充实而圆满!

    她们生活在底层,感受人间世事的摇摇晃晃。于是,我在更多平凡之辈上看到生

  • 5、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读后感(3)篇

    【中秋过后,让我用两种诗歌说爱你 】n--当古诗遇上余秀华n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用古诗怎么说?n一寸相思一寸灰,用现代诗怎么说?n---《愿世间所有的深情都不被辜负》n天亮了,被子还是冷的n【露浓香被冷】上官婉儿n庭院里积满了落叶n和一只迷路的蝴蝶n【苔深不能扫 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n【八月蝴蝶来 双飞西园草】李白·长干行n我们的天气隔了好几个省的距离n【塞外草先衰 江南雁到迟】温庭筠n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n【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n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n【一叫一回肠一断】李白n只是一想到你n世界在明亮的光阴里倒退n【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晖】张九龄n失眠是最深的梦寐n相思是最遥远的离别n【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张九龄n你从来不肯信一次我的美n枉我点了那么多红蜡烛n枉我一次次把嘴唇涂红n【承恩不在貌 教妾若为容】杜荀鹤n遇见你以后 你不停地爱别人n一个接一个n我没有资格吃醋 只得一次次逃亡n【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杜甫n所以一直活着 是等你年暮n等人群散尽n是等你灵魂的火焰变为灰烬n抱你在人世里被销蚀的肉体n【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n不要你眼里的泪光n我 只要你n我只要你一个完整的朝夕n【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n我爱你 我想抱着你n【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君不知】温庭筠n我要——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n【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怀】曹植n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n【得成比目何辞死】卢照邻n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n【耿耿星河欲曙天】白居易n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n【不必如丝千万缕】李涉n我不知道你在哪里n但知道你在世上n我就很安心n【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孟郊n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心爱的阿娇赠予我的!上月底已经读完,每次重温意境,无从下笔!而多深的爱,也无法挡风!只有你,在我回望的时候,依然爱着我!

    这本书是生活在农村的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本书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摇摇晃晃的人间"诗词,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摇摇晃晃,一直在拼命找寻那个生活的平衡点,一路颠簸一路沧桑地去爱,去得到,去失去。

    余秀华除了有点脑瘫,她与其他人都完全一样,渴望正常的生活,渴望有人能知她懂她爱她疼她!虽然命运的不公让她饱受磨难,但她倔强地不向命运低头!终

  • 6、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读后感_1600字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读后感1600字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颗稗子提醒吊胆的春天。---余秀华

    知道余秀华,是因为看了央视的《朗读者》。当她摇摇晃晃的读完了那首《给你》,那一刹那我被感动了,心里某块最柔软的地方,发生了好久没有的震颤。于是我开始读她的诗,读完了她发表的三本。当然她还在继续写。我虽然看的书不多,但我认为能给人带来思考,带来共鸣的就是一本好书。无关乎文体,无关乎风格,更无关乎她的性别地位社会价值。余秀华的诗就是,她的诗直白,纯粹,直击人心,毫无做作和夸张。她把自己的生命经历写成了诗,令人不忍卒读。她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因先天脑瘫,她有着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写字随便写千字长文,于她来讲写一个字都很吃力,她需要用很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力气让左手压住右手手腕,才能一个字歪歪扭扭的写出来。她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董卿评价说:她用最摇晃的步伐写出最坚定的诗句,这些诗句像阳光透过了水晶,折射出她的灵魂和光芒,她不惧怕命运的不公带给她的伤害,选择在诗歌里释放自己。

    我们一直从小开始被灌输写作时的文体,格式,用句子的方法技巧,如何写能得高分,却忘了一篇好的文字最重要的是心灵共鸣。正如余秀华所说:她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她为个人生活着急时,她不会关心社会,更不会关心人类。当她某个时候写到某些内容时,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温暖了她,或者真正让她伤心了,担心了。她甚至说:她不知道诗歌是什么,只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文字所传达的力量,而不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忘我意淫所产生的烂篇。

    诗人沈睿说: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她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个人挺喜欢这个评价。余秀华因为诗火了,可能以前的她没人知道,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唯一的不同是会写诗。现在的她红遍世界,她的诗得奖无数,但她说这不是她的生活,她坦然接受这一切,但并不会改变她写诗的初衷。如果因此而变了,或者带着有色眼镜看她的,就是不懂

  • 7、 余华活着读后感

    余华活着读后感 在这四角的天空下,无数命运的碎片相互碰撞,相互交错。在历史的岁月中,无数的人如尘埃般被风暴湮灭,只是,仍有人在活着,活着,在命运的缝隙中前行。只因为有美好让他们珍惜,有记忆让他们怀念。 福贵,他从富贵走向贫穷,他从虚幻的世界走入现实,家破人亡,没有了支柱的家土崩瓦解,而他,也被抓去不知踪迹。或许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开始,但在遥远的地区躲避枪林弹雨的他,是否会想到,有一个人,在每时每刻地思念他。 家珍,这个一直默默关怀福贵的妻子,这个与他命运息息相连的女人,同样有着坚强与执着。她一直在等待,等待丈夫回头的那一刻,等待与丈夫共同前行的那一天,等待着他们共同活着,走向命运的归宿。似那天空中无数流星划过,重重撞在黑暗中挣扎的社会。无数的火光从历史的扉页中迸发,燃烧着那不屈的心。 福贵、家珍,一位是暮然回首的男子,一位是坚强不屈的女子。他们都这样地活着,这样平凡地活着。在贫穷中,在饥饿中,在严寒中,每一次共同微笑,每一次互相关怀,每一次含泪回忆曾经的片段,然后笑着让泪流下。原来,在记忆中有这样一种力量,让他们不再孤独,不再畏缩。即使被命运的碎片扎得遍体鳞伤,即使生活被一次次悲哀淹没。人们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而他们却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好好活着。 生活是多变的,当我们为挫折而失落,为困难而烦躁,为打击而放弃,我们是否会想到,自己的背后,有着无数人对你的关怀,对你的付出。曾经,那些在记忆中飞舞的一个个故事,在记忆深处流淌的脉脉温情,让我们在一刹感动,让我们微笑面对明天。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生、死,不仅仅如涨潮时的黑色巨浪,滚滚而来吞没了沙滩上的足迹。它所期待的是一次次破茧成蝶的新生,是一道道生命的脉络。 是那些情感的凝聚,使我们如此坚强。一如福贵夫妇,他们没有在时代中渐渐消失,而是用那平凡的生命,用那平凡的人生,去拥抱我们的心灵。 抬头去看窗外的金色阳光,澄明的天空映鉴着我们的青春。在无数美好的岁月下,有着我们奔腾的身影。 活着,活着!

  • 8、 《余华活着》读后感

    活着余华读后感

    上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开始对余华有点产生兴趣。课间同学还不停的讨论着。不知谁说他的小说《活着》很有味道,太好看了。于是我抱着一丝好奇借了这本书。10月5号下午,本着无聊便看了起来,谁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知道把它看玩。

    《活着》是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用一天时间对其一生苦难的叙述。在近四十年里,他经受了人间的很多苦难,面临了与一家四代人的生离死别,他本应该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余华自己所说的那样

    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不死,让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义,有着自己的不死。

    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叙述方法,但却有种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读越有沉重感。而这种沉重感并非故事情节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作者用最普通甚至于冰冷的语气去描述不寻常的事情。而这种沉重以至于难以自拔的感觉就悄悄地潜入我心里。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说余华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

    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贵的经历,即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直到看到最后,看完了一本书,再回过头来看看作者的简介、别人的评语。我又有了新的感觉。

    回到本质,我一直在想《活着》的目的何在。仅仅只是为了写小说而写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说法。有人说他只是为了让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而还又人说:实际上,这又暗示了中国文学的另外一个事实:以现实主义做口号的现实主义其实是最不敢面对现实的。比如: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这里。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9、 余华兄弟读后感

    余华兄弟读后感(一)

    感觉《兄弟》就文字2020的表述上来说,和易中天还是有很大差距。

    从表现人物来说,很多时候还是给人很突兀的感觉,就是有时候,他突然交待的人物的特性让人觉得和之前的阅读很不符合。

    不过余华要通过这本书灌输了他的什么样的人生感悟,这个肯定是很有深度的。

    李光头这人不是个简单的小流氓,不简单,有非常坚强的神经,所有后来才成为亿万富翁。你能不能达到这点你就问问自己,你能不能做到,满街人都指着你议论,指点说你是个大流氓,你还自我感觉很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光头雷厉风行,他就是奉行着自己非常简单的逻辑,用坚强的神经去做了,很多次之后就成功了:他想看女人屁股,就去厕所偷看了;他喜欢林红,就死缠硬缠

    我非常欣赏宋凡平这个人,心里也为他竖起了拇指。他最让我钦佩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微笑。那种对生活的态度,对爱人的态度,真的近乎完美!(在文革被批斗的时候,还说去看海,说要不然这么好的天气,不去看海岂不是浪费了;朋友,你能在遭遇不幸之后仍然对着湛蓝的天空感叹:哇,真美么?),虽然这个是小说中的形象,是任你去相像的真空中的完美形象,但是那灵魂,越出纸面,深深感染着我。

    宋刚,是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如果说李光头是个神经坚强的人,那他简直就是庸人自扰。林红的爱情就在面前,他就那么活活地给糟蹋了不过我感觉我很像他,太在乎别人的想法,于是自己把自己的想法不断推翻,却不能坚持某个哪怕是暂时看来是错误的做法我没有看完,不知道他是不是后来改变了,但是我想,我会去尝试在这点上改善自己:我绝对会明确追求自己明确知道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

    小说构建了非常完美的人物,浪漫的故事情节,还真的让人陶醉

    我看完下部了,感觉有些上边说过的话我是要收回:

    显然,纵然李光头暴富,余华还是对之不屑等一切浮华褪去的时候,剩下的还是真情。

    纵然宋刚一生胆小拘谨,但她们小两口恩恩爱爱十余年可歌可泣!

    下部整个为我们呈现了现在整个社会的缩影,个人感觉,就其写法,也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非常毛躁,不如上部好。

    上部和下部,宋凡平和李兰,宋刚和林红,这两对恋人,都被拆散了。不同的是,宋凡平和李兰在誓死不渝的爱情中挥别;后者在背叛中一刀两断。

    追求正义的人先走了,但是铮铮铁骨;向世俗屈身的人富起来了,这人要是有钱了,就什么都有了,最重要的,他便有了爱心。

    很多的勇士,都将默默倒下,为他们书写丰碑

  • 10、 余华活着(精选)

    【第1篇】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题记

    在大学期间就经朋友介绍看了根据《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葛优和巩利主演的,深有感触。最近才有机会读到原著,竟然带给了我更大的震撼!

    这是一部血泪写就的文章,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人间一切惨剧,从腰缠万贯到倾家荡产,并气死了自己的父亲;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变为每日为三餐奔忙的穷苦农民;明白了要珍惜妻子儿女时,却被拉去当了壮丁;好不容易回到家,母亲也不在人世,女儿却变得又聋又哑,又不得不面对生存的压力;儿子刚懂事,却被医生抽干了血而死(中年丧子);为女儿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伴侣,她却在生孩子时大出血而死,留下了一个刚出生婴儿;接着妻子生病而亡,女婿搬运时被压死,仅剩爷孙俩相依为命;外孙却因为吃豆子被撑死!

    我很佩服福贵,我佩服他的坚忍,因为他还活着,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他的一生是不幸的,活着就是一种苦难,人生大抵如此,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痛苦悲伤却是漫长的,很少有人因为一件开心的事快乐一个月,而很多人会因为一件事伤悲一年。

    福贵曾经拥有他当时想拥有的财富、地位和女人,他没有珍惜,他失去了这一切,但他却得到了爱,他拥有他的母亲对他无私的爱,拥有他的妻子对他忠贞不二,拥有他的孩子、女婿对他的尊敬和孝顺,而正因为他拥有并珍惜这些,他经受了怎样的打击?!是什么给了他活着的勇气?我没有答案。我在思考,在探索!也许这里面包含了生命的意义,题目太大,我不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生命因为存在而有意义,活着就有意义,可能福贵经过这些遭遇后,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我发现我几乎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的感想,或许我不该在看完《活着》后写什么读后感,我还要继续思索。

    不管发生什么,也不为什么,好好活着!

    【第2篇】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悲惨得让人的心一痛再痛,你不自觉地就会想: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快乐?为追求?还是为什么?

    年少时总为月缺花残而伤感,也不时追问:人为什么活着?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加深,繁琐的工作、平淡的生活让我习惯,也似乎让我麻木了,从此也不再思考这个问题。当读到余华的《活着》时,这个问题又现脑海,突然顿悟,人活着,只为活着,仅此而已。

    主人公经历了一生的灾难,所有的亲人离他而去,他所拥有的也只有活着了。他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面对春生,这个昔日患难与共的朋

  • 2019-09-21

  • 2019-09-19

  • 2022-04-30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10-17

  • 2021-04-18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2-12-07

  • 2019-10-28

  • 2021-08-14

  • 2023-03-07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1-08-14

  • 2021-11-12

  • 2021-12-0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2

  • 2021-05-22

  • 2019-09-26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1-12-14

  • 2019-10-29

  • 2022-03-19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2024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