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邪不压正读后感 > 地图 > 邪不压正读后感,2024邪不压正读后感
邪不压正读后感

(共 8485 篇)

  • 1、 《邪不压正》观后感

    《邪不压正》观后感

    《邪不压正》是部很有余韵的电影,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一)姜文,还是那个姜文

    没上大学之前,我是完全不认识姜文的。

    我是在咸阳的一个小镇上长大的,小镇上传播最广的文化产品就是录像带和后来的盗版光碟,记忆里录像厅老板总喜欢干一些涉及某种颜色的勾当,小学放学路上经常会碰到录像厅被本地派出所扫荡,装了一车的录像电视和录像带不知最后被拉到了什么地方。盗版光碟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我关于初中时代的记忆,那时门前修车行的伙计与小镇音像店的老板相熟,每次晚上忙完修车活计后都会去音像店揣上几张盗版光碟回来,初中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是初三退学找个中专技校混上两年然后去社会上打工谋生,所以对学习很不在意,与修车行伙计一起看盗版光碟便成为我那时最大的乐趣。盗版光碟很容易划花,看到划花部分时只能快进而过,那时候看的最多的是香港电影,古惑仔、刘德华、成龙、周星驰、周润发等各种新老电影在那时泥沙俱下,看完一乐就蒙头大睡,第二天上学补觉然后回来继续看盗版光碟。唯一有一次是跟着我姐在隔壁大哥家看完了《泰坦尼克号》,隔壁大哥那会上初三,光碟是从语文老师那儿借的,电影从下午放映到了黄昏,春天的屋外下起小雨,房间里的光线很暗,我深深地为杰克和露丝的爱情而打动,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电影原来可以那么美。

    由于缺的基础太多,我最后上了一个文科大学。文科大学课程的特点就是脱课,很少有老师会一板一眼的严格按书本内容进行教学,老师经常会跟你侃上三节课的《三体》和十一维空间,或者在编程课上打开大智慧软件教你如何看股市涨跌和分析k线图,或者跟你乱侃一学期的历史八卦,姜文也就是在这些脱课中被老师介绍到了我的世界。

    所看姜文的第一部电影是《让子弹飞》,影片伴着那年qq、人人上流行的段子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有人告诉你挂科传播的很广。后来大学里为打发时间又看完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鬼子来了》,《一步之遥》是上班后从网上down下来看的,算上《邪不压正》,姜文导演的六部电影一部也没落下。六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至少看过三四遍了,那是一个发生在六七十年代北京的故事,有关青春、有关爱情、有关背叛,电影就像一面镜子,伴着那年夏天灿烂的阳光,总是能让人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

    《邪不压正》也是一个发生在旧北平的故事,剧本取材于张艾嘉那旅美叔叔张北海所写的《侠隐》。电影上映

  • 2、 《邪不压正》影评1000字

    《邪不压正》影评 《邪不压正》是一部过于亢奋、节奏搂不住,于是想哪儿拍哪儿的片子。解构、玩儿电影,不是不可以,但也分怎么玩儿,戈达尔那才是玩儿电影,拍着拍着演员就跑了、各种乱入、情节也不要了,都没关系,但是电影语言真是牛啊,是有意设局,不是指哪儿打哪儿啊。开头弑师的一场拍得很干脆,让人提高胃口。然而从李天然回国就不对味儿了。李天然和美国医生养父在车里就一段相声,听着挺过瘾,但想想,这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吗,对情节推进和人物塑造有多少作用?你会发现,台词和人物是脱节的,所有人物的台词都是作者(导演)的传声筒,而不是角色自己的。这样的情况后面一再发生,使得台词显得尬,而人物也没有依托。不少地方,台词单拿出来像金句,但放在人物上不合适,就是觉得这句词太机灵了,我必须得用啊,不用难受得慌。。。真是为了这口醋包了顿饺子,为了这句词一定要设计出一个场景来用。不管是情节还是剪辑,很多地方是硬推着来,完全没来由就恰巧碰到一个人,就卷入一件不相干的事儿;干一件事儿发展着人物好像就忘了要干吗,就岔到别的道上。这使得人物也难以立得住,成长、发展、内心动机一片模糊。当然岔到别的事儿,有几个闲笔并非问题,只要闲笔有意义,对整体有帮助,但是很可惜,本片已经没有闲笔和主线的界限,在亢奋中滚做一团。如果说情节的漏洞和不合理,那就太多了,当然,这个片子也并非需要严谨的逻辑,但也不能啥也不讲。也许会说这样安排是为了对应一些历史,不仅玩儿电影还玩儿历史,有很多隐喻,还有不少民国梗。ok,是对历史事件有隐喻,但有几个隐喻不代表就牛逼,电影不是猜谜,还是镜头语言说话。这篇镜头很干,很少有想象力的镜头,和姜文早期三部片子的灵性不可同日而语。仅有吃饺子、决斗等少数几场戏不错。那么剩下的也许只有北平的美吧,这点还是基本肯定的,美术制景立功了,老城墙、胡同、一片青瓦房,房顶上的戏是有些浪漫,美好的戏份基本都是在房顶上,地面是阴谋、圈套、算计、血腥,某种程度上应和了邪不压正吧。然而这也是这种北平之美的不真,只是虚假浪漫的想象,真实30年代老百姓的房子承受不了这些屋顶戏,又不是王府故宫。哦,还剩下彭于晏的肉体,肉体确实不错,但是作用是什么?和姜文以前片子里裸戏对情节或人物有重大功能不同,就是在展现肉体,好吧,我们相信导演是单纯地对美好事物的欣(卖)赏(肉)。此外就是看出导演对老婆是真爱,把周韵拍得还是很有
  • 3、 《邪不压正》观后感250字

    《邪不压正》观后感:姜文的黑色喜剧 伊儿 一部充满姜文味道的黑色喜剧,虽是商业电影,但姜文总想拍出点新鲜的感觉。李天然的成长,更是民族气节的体现,对于侵略者中国人的态度是肯定的,邪永不压正。姜文、廖凡、彭于晏、许晴、周韵等人的表演,令人难忘,佳作,推荐。 电影简介: 七七事变前夕,华裔青年小亨德勒(彭于晏 饰)从美国远赴重洋,回到阔别十数年之久的北平从医。然而他真正的名字叫李天然,十三岁那年曾亲眼目睹师父一家遭师兄朱潜龙(廖凡 饰)和日本人根本一郎(泽田谦也 饰)灭门。侥幸逃生的天然被美国人亨德勒医生送往大洋彼岸,接受了极其严苛的训练,而今他怀着绝密的任务踏上故土。亨德勒父子租住神秘男子蓝青峰(姜文 饰)的宅子,蓝是当年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他与现为警察局长的朱潜龙过从甚密,却又以杀死李天然为筹码,暗中怂恿朱除掉根本一郎。复仇心切的李天然寻找到了仇人,而亨德勒医生则全力阻止养子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交际花唐凤仪(许晴 饰)与裁缝关巧红(周韵 饰)也卷入了男人的勾心斗角的漩涡里。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所有的矛盾迎来了决断的时刻
  • 4、 《邪不压正》观后感200字

    《邪不压正》观后感 恶搞李小龙,捎上张自忠 估计不会有多少人知道巧红的原型是施剑翘 姜文是不是有民国情结,一步之遥之后再次自取其辱 看开头很惊喜,前门和前门火车站,我中学就在内务部街,我家就住干面胡同,出门就是南小街 当时真以为是个好片子,以为有个十几二十年的大局等着揭开 可没想到,这tm什么破玩意儿 周韵的北京话,或者普通话,还不如一个老外 负责任地讲,一步之遥我从开场第一分钟就知道上当了,19块钱电影票钱打水漂了,我就有这识别烂片的能力 但这次姜文还是唬了我一阵子的,多希望能一直唬到结尾 演员背台词可能很辛苦,更不幸的是背的都是些废话,既没有警句又没推动情节,纯粹为了贫而贫 编剧可以一人一个大嘴巴,以后别吃这碗饭了,改行吧,为了你们好
  • 5、 《邪不压正》影评400字

    《邪不压正》影评 网传《邪不压正》最大的看点是许晴的臀。必须有卖点,不然斌哥断然不会骑着电动车载着我,在台风快来的周五晚上,急匆匆地拿着汉堡王的金鱼裸虾堡赶去电影院的。 《让子弹飞》的子弹让我受到的惊喜(惊吓)至今未忘却,姜文又携美娇娘来叫板这个夏天的火热了。比起许晴性感的一览无余,我其实更欣赏周韵清冷孤傲的气质。男人看许晴的臀,女人看彭于晏的胸廖凡可是个实力派。 打酱油的老亨利死的不明不白,我思考是否有深层含义。后来灵光乍现,《让子弹飞》里面死的不清不楚的人还少了姜文可不是个会讲故事的人。 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的电影,也不用骂蒋介石赢票房,凡事用力过猛就显得做作。 打斗的场面很精彩,配上轻快活泼的音乐,正好平和了那些震耳欲聋的枪声。姜文就像个荷尔蒙爆棚的未成熟男人,用破音胖的枪声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许晴纯粹来喝下午茶的,过于轻松嬉笑,虽为本色出演,少了《老炮儿》里面的味道,不得不说,演激情戏,还是和冯小刚有默契! 周韵的角色设定很牵强,戏份删除,可能整部剧更有看点。彭于晏二愣子一般的超能力,没有改变七七事变的历史车轮。影片中的张将军,着实让我担心了一把,真像个汉奸。大概演员又是某朋友来友情客串玩票的。然而,在那样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水生火热,可不能这样玩票。 出现了三次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地点的台词,纯属娱乐。 姜文,不会讲故事,却能讲段子! 君子报仇,十五年不晚。 问斌哥,许晴的臀怎么样? 嗯。算是回答。
  • 6、 《邪不压正》观后感600字

    《邪不压正》观后感 老公的评论: 这部电影算不上真的有多好看,但是作为一个在北京居住了四十多年的人,能够细细地去体会一把当年北京城的风貌,其实是一种很不错的感觉,所以,电影好的部分在于它的文艺部分,但是作为一个影迷,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情节有点散,剧情有些乱。 我不是编剧,不是导演,不是小说的原著者,我只能站在一个观影者的角度去看待这部电影,并且,我也不认为自己应当站在编剧、导演、原著的角度去看待一部文艺作品,如果他们想把作品给大众看,就应当知道每个人眼中的北京都是一座自己的城,导演想表达的,未必就是观众看到的,我不知道《邪不压正》的制作方想要表现的主题究竟是:快意恩仇?爱情自由?抗日爱国?也许还有很多其他,但是在我的理解来看,这并不是一部足够精彩的动作电影。 看过之后,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就在于关大娘在最后对李天然所说的子弹不是真的的那段话,我觉得反倒是这段对白让我找到了共鸣,很多时候,人们需要一个随时能找到自己的人来让自己清楚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些关心我们的人在不告知的情况下、哪怕是用欺骗的手段去成就我们。 因为曾居住于恭王府且高中是在后海柳荫街的十三中上学,因此对于电影中的屋顶很有感觉,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件事情之一就是抱着一本武侠小说,在温度适宜的天气里爬到屋顶上,在大枣树的阴影里看会儿书,睡会儿觉,摘几颗枣吃,甚至还可以在大人叫的时候故意不出声,不过,哈哈,没遇到过燕子李三或者什么别的高手飞檐走壁就是了 可看的一部电影,但是并不需要太纠结于对剧情背景的理解 老婆的评论: 这部电影真的不知到底是要讲什么? 讲的是抗日的故事?但是真正与抗日有关的情节少之又少。 讲的是少年李天然(彭于晏饰)目睹师兄朱潜龙(廖凡饰)勾结日本特务根本一郎(泽田谦也饰)杀死师傅一家,学成后回来报仇的故事,可他的洋爸爸亨德勒(安地饰)希望他不要做那么危险的事情,而他真正收养人蓝青峰(姜文饰)希望他按照他的节奏来。 结果看了半天演的大部分情节是李天然与关巧红(周韵饰)和唐凤仪(许晴饰)两个女人的故事。 当然,结局是好的,李天然终于可以向朱潜龙和根本一郎出手了,就这样我对于他那种必须怎么把两个敌人放在一起弄死的想法,真觉得幼稚,那种时候有很多不可控,万一不小心被人救找了多亏。 最后,我想说廖凡这部
  • 7、 《邪不压正》观后感800字

    《邪不压正》观后感 网上终于出了个高清版本。感谢互联网,感谢共享精神! 电影的原著是《侠隐》,我早早就看完了,还写了一个书评。侠隐这两个字,第一个字是侠,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是指一个具体的人,李天然,有着绝世武功、背负血海深仇的人同其他武侠小说一样;第二呢,是指一个行业武行,和一种身份侠士。记得之前有人说,中国武术发展最好的年代,一个是唐初、一个是民国,都是乱世、都是外辱。武术这个行业,对内可以强身健体、以图自保,对外可以伸张正义、利国利民。金庸先生在《射雕》中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是后者。侠隐的第二个字,是隐,也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是指在整个故事中,李天然处在暗处,借用燕子李三的大名来活动,其对外是隐藏的。第二,是指武行这个行业,在民国以后,逐渐消隐退却,李天然作为这个行业最后的余晖,在刺杀日本军官、消灭汉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武行这个行业了。是所谓侠隐。 扯远了,这篇是影评,不是书评。电影很好,我很喜欢。 之前有朋友跟我说,电影逻辑有点儿乱,对观众不是太友好。从这个角度看,的确是的。不过,我喜欢。前两天刚写了听《我的四十年》,我在想,既然活到这个年纪了,就有理由像孩子一般的任性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而只表现自己的喜好了。对这个电影,我喜欢。 原因有几个方面吧: 1. 老北京的画面感,真好! 虽然我不是北京人,也不知道老北京什么样,但是当主人公在四合院的房子上本来跑去的时候,湛蓝的天空下,我相信,这就是我心中的老北京。这种情景,像极了我小时候上房揭瓦的情况,真怀念自己的童年啊! 2. 喜欢周韵饰演的关巧红 《侠隐》中的关巧红,隐忍、细心、感情充沛,有着中国传统妇女的优点。电影中周韵饰演的关巧红,除了上面之外,多了一层大气、坚韧、果决,让人想起巾帼英雄这几个字。如果男人真是被女人成就的,那也是被周韵这样的女人成就的 就像电影中的李天然。 3. 喜欢姜文电影的仪式感 之前看过《让子弹飞》。总感觉姜文的电影有着他自己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的一个表现就是仪式感 一种适合在舞台而不适合在电影中表演的、夸张的、带有隐喻性质的东西。可能就是这种东西让我的朋友觉得这部电影对观众不是太友好吧。不过在我看来,无所谓啊!我又不是为了挑这部电影的逻辑上的bug而存在的。逻辑讲不太通、表演比较夸张,无所谓啊,我喜欢就好!就像上面说
  • 8、 邪不压正观后感600字

    邪不压正观后感 姜文宁缺毋滥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很少,在很少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风格的单一性,且这种单一性贯穿每部作品的始终。尽管这种单一性只为表现黑色幽默;尽管这种单一性已经金科玉律;尽管这种单一性已经成为姜文符号,还尽管这种单一性让人有些跟不上;还尽管这种单一性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还尽管这种单一性有些让众人自觉无幽默。但每位姜粉看姜的作品就是冲这种单一性,故事情节已经不重要。就拿这部新上映的邪不压正来说,之前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噱头,说是姜文10多年前就买断原著小说《侠隐》,一直压在手里,当然压在手里是没有时间下手,还是十年磨一剑,不得而知。可从故事情节上看,真的没有曲折没有波浪,一个平淡之极的复仇素材没必要十年磨一剑,更没必要作为噱头吸引人。 作为姜粉圈边的姜粉,在邪不压正公映第一天,我便带着媳妇冒着酷暑,乘104电车来到王府井百老汇影城,给姜文送去两个票房收入。 电影公映前一周,我像准备出去旅游那样先做了些功课,除简单浏览邪不压正故事梗概外,还在网上看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在脑子里回想了让子弹飞。1993年姜文自编自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是他幽默的起跑线,虽然有王欮剧本助跑,但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幽默。1998年姜文自导自演的《鬼子来了》以黑色幽默视角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农民面对侵略者的麻木、愚昧、奴性的一面。结果触了底线,几经修改仍未通过。2009年姜文又自导自演了电影《让子弹飞》,可以说他的黑色幽默在这部电影里达到高峰,这部没触及政治的电影,让姜文放开胆子在黑色幽默里驰骋。他过瘾了,观众也过瘾了。 我只记住电影邪不压正里的一个幽默。当彭于晏来到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院,姜文领其入住时说曹雪芹当年就在这间屋子里写出了《红楼梦》。还有彭于晏光着身子披着一件披风在屋顶上跳蹿,算幽默吗?不算幽默的话,多数观众为什么爆笑,反正我没笑。其它幽默看不出来。 我还记住有一句不属于幽默的台词:我们不能改变社会,社会会改变我们(可能不准确)。 我自以为是个幽默的人,看了电影邪不压正,我就不是幽默的人了,只能说是耍贫嘴。换句话说,我是低级幽默,人家是高级幽默;我是文盲幽默,人家是教授幽默。
  • 9、 邪不压正观后感范文欣赏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大家看完都有怎样的想法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历数近年来的电影,走市场的,分明可以感觉到这几种类型:塑料书、塑料花、番茄血和尴尬的笑。分别指,浅层的书卷气,浅层的美丽的空镜,很不真实的流血,专注低级趣味的喜剧。有几部也算还行,就像和朋友晃荡至中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入小餐馆,点了几盘红肉,虽然没有出彩,但整体堪用,要论久久回味那种,还得找回()原来的馆子。

    姜文开的馆子就是老馆子,上的菜,是大菜,大辣,大姜,大酱,大汤,上齐了,智能相机一拍,就是五星饭店的格局,朋友圈诸位纷纷点赞。虽然,姜师傅不怎么放盐。

    邪不压正开场,是黑夜之中的两个背影,计划着一场杀人阴谋,随后,转场温馨的画面,宴席上,一家人吃饭,论着家庭的生长。叛徒朱潜龙来了,用极端残酷的方式,结束了这一切,头颅中央的子弹眼儿,无头的女尸,大火灭迹,一切迅疾。当然类似的场景在别的电影都有,但你会觉得别人的电影里这是略微血腥的情节过程,而姜文把它变成了暴力美学。很显然,看过《八恶人》《低俗小说》《杀死比尔》的中阶文艺青年会觉得《邪不压正》和上述电影有类似之处。

    十分钟以内,我的感觉就是,生猛,牛逼。

    什么是荷尔蒙,这就是。

    尤其是蓝青峰刚出场那段,整个人帽子一戴,派头很有意思,吃饺子蘸醋,他走远路买醋,说这么说吧,就是为了这点醋,我才包的这顿饺子。这种话,一听就舒服了。

    后边危机,他又说,自己下了二十年的一盘大棋,忽然穷途末路了。

    电影时间,1937年。往前20年,1917年,这一年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电影时间前15年,1922年,蓝先生找到了李天然,说,这就是他要找的人。李天然,一个能躲近身子弹、背负着深仇大恨的孩子。十五年之后,李天然长帅了、壮了,仍然在杀人这事儿上不够成熟,没什么民族大义,对于日本人的大炮坦克没什么情绪,他只想搞朱潜龙和根本,把这两个人绑在一起杀猪似的杀掉。最能证明李天然孩子气的是,他居然偷来根本的印章,把它盖在了朱潜龙情妇的屁股上,提前暴露了自己。反过来看,如果李天然过于成熟,电影的推进则少了一种酵素。

    所以,蓝青峰下棋的努力格外珍贵。他有民族大义,要抗日,想办法造成汉奸朱潜龙和根本狗咬狗的局面。可惜,谁都不是绵羊,都知道千钧之际,需要倒哪头。因为侠隐力量的协助,在全部队伍牺牲之后,蓝青峰成功了,他把张将

  • 10、 邪不压正观后感1000字

    《邪不压正》这部电影由姜文执导,姜文、彭于晏等主演,讲述了讲述了七七事变爆发之前,一个身负大恨,自美归国的特工上演的一出复仇大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邪不压正观后感1000字。

    当代小说的特点是场景化,任何一个广受大众欢迎的小说,都将会给读者创造一种体验,能够体验到代入感非常真实的场面。这不是作者决定的,是看小说的人决定的。场景化的制作能力,是由大量的细节填充进去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综合效果。对细节的把控,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看《邪不压正》的场景,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这样的体验享受。整个场景,从细节上塑造了一种名为干净的美感,这种美把故事的每个部分都塑造的非常有价值,只有追求把没价值的部分都删掉,才会在简短的对话中展现出无穷的意味。

    《邪不压正》看了好几遍,不过还需要说的是,这个故事懂了,而含义不懂。换种说法是,看懂了故事情节,却没看明白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内容。

    故事很简单。讲述了大徒弟朱潜龙为了名利,伙同根本一郎杀死师傅一家,二徒弟李天然侥幸逃脱,却被别有用心的蓝青峰养大,最终利用他来完成自身目标,结果却似乎并没有完成目标。

    用似乎是因为,思考了很长时间,都不明给自己一个清楚的答案。老蓝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把将军送出去,那他完成了目标。如果是为了利用李天然杀朱潜龙和根本一郎,也达到了目标,可总觉的老蓝似乎有某种更深层的目标没有完成,但是找不到判断的证据。

    同时,电影中的细节,以及人物的对话,意味深远,有太多含而未露的描述。比如:就是为了这点醋,我才包了这顿饺子;我听不懂你说的中国话;写出来的,还能叫心里话吗?等什么呢?

    这些对话,蕴含的信息量太大,完全给了我瞎想的空间,可以让我把自由发挥的脑洞开到极致,每一句都可以延伸出一个思考的方向。最终我都没有去想,因为不想过度解读。

    正是这种无法确定答案的美,给了我一种只有朦胧诗才有的美感。

    朱潜龙和根本一郎,两个典型的坏蛋。一个欺师灭祖,一个曲解孔圣人的论语,可谓是对传统所塑造的好,破坏的一干二净。

    特别是根本一郎和朱潜龙在与李天然一一对决的过程中,为了获得优势,派兵暗中埋伏。朱潜龙,在死之前依旧说是李天然杀死了师傅。从头坏到底的两个人,至死不悔,这样的坏人太少见了。

    李天然是一个心怀大恨的人。对他拉说,除了报仇,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所以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父亲亨大夫,错过了爱他的女人唐凤仪,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16

  • 2019-11-06

  • 2023-01-27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1-20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1-10-25

  • 2021-10-30

邪不压正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邪不压正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邪不压正读后感、2024邪不压正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