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乡下人家读后感 > 地图 > 乡下人家读后感,2024乡下人家读后感
乡下人家读后感相关栏目
乡下人家读后感热门栏目
乡下人家读后感推荐
乡下人家读后感

(共 6047 篇)

  • 1、 读《乡下人家》有感范文300字

    《乡下人家》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读完以后,我久久回味,对田园生活十分向往。

    课文描写了了乡下人家瓜藤爬檐,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成群,月明人静的情景,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我仿佛与作家一起来到了乡下,我仿佛看到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在攀棚架,爬屋檐;看见了那多姿多彩的花儿、翠绿的竹和鲜嫩的笋;看见了屋子前后的正在觅食的母鸡、小鸡,耸着尾巴的雄鸡,在水里游戏的鸭子;看见了乡下人家在院子里吃饭、纺织娘唱歌的情景。多么生动迷人的景象啊!

    读了这篇课文,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夏天去乡下亲戚家的情景:我们一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不时有人来串门,还送来了许多水果和小零食。大人们在一起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不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我们都和谐相处,玩得开心极了!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它的风景如诗如画,更加迷人;它的人们朴实热情,更加亲切。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

  • 2、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

    故事发生在资本主义的美国,一个贫穷落后的乡下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底层民众走上社会上层,考上耶鲁大学,最终成为了一名精英律师。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里,学习依然是通往成功唯一的捷径,良好的教育依然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命运,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读完本书,我也在深深思考一个问题:人脉的价值,近年来,很多人都在感慨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明显,“寒门难出贵子”。教育资源的提升,似乎并没有显著地提高寒门贵子的成功率。相反,那些社会上层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却被争相夸捧。很多用人单位的切实体会是:很多穷人家庭出身的孩子,感觉像个只会读书的“傻子”机器,而那些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更会处理人际关系,在为人处世方面显现出明显的差距。作者在本书中也曾提到,人际关系是最难把握的事,“人脉”的价值也代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结合我自己本身的经历,我出身在经济欠发达的北方,祖上世世代代是农民。父母辛苦半辈子供我读书看世界,我也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不敢自诩我是个成功人,但是我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傻子”。“人脉”在我看来,是通过他们,可以确保我们有机会,并能够有效地传递重要信息,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我们就是单枪匹马在作战,我想这才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原因。我不同意中国社会阶层已经固化的说法,因为我认为现在的社会还有很多无限的可能,共享经济、自媒体,都在创造着无限可能。国家都在为我们每一个国民努力着,我们每个人依然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挣脱贫穷的枷锁,改变自己的命运。(梁宏伟)

  • 3、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600字

    今天读完了朋友推荐的《乡下人的悲歌》这本书。实话说,前半部看的有些无聊,囫囵吞枣的过了一遍作者所谓的乡下人的悲苦生活,没感觉到什么新意,悲苦的生活总是千篇一律,差点弃书。

    后半部分作者入读耶鲁法学院,从此他的人生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这里开始内容变的精彩。作者认真的思考了为什么穷着愈穷,乡下人为什么很少有人读到大学,为什么很难跳出自己的阶层。认真地细细品读,深有同感。根深蒂固的穷人思维,深入骨髓的家庭教育以及从小相伴的生长环境已经把大部分人的阶层固化。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就类似于一群鸭子,强壮的鸭子才是美丽的,天鹅在鸭群中是丑的,最后它们大多会夭折或者也变成一只鸭子。

    我的父母类似于作者这一代,一个城市与一个农村的结合生下了我。让我既看到了乡下人的贫贱卑微以及那种古怪的强烈自尊,也看到了城里人实实在在的对乡下人的排斥及强烈的优越感。而我,作为这样两个家庭结合而出生的下一代,小时候的自我认知一直在卑微与优越感之间不停地交替变换。很感激命运大发慈悲放我一马,让我在毕业后有勇气义无反顾的来了深圳,从此开启了不断反思与自我修正的程序。

    深圳于我,就如同作者的耶鲁法学院。

    骨子里,我是不太喜欢和心机深沉的人交朋友的。因为,心机深沉的人大多是从复杂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背负着强烈的向上爬的欲望。无法评价这个的对与错,但我不喜欢。感觉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很累。也许,这就如同一个乡下人要跳出自己的圈层,必须要找一个城里人结婚一样,我需要和心思纯净的人交朋友,净化自己。我的骨子里还在流淌着乡下人的血液。

    唉,放下吧,放松自己,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将归于自然。

  • 4、 《乡下人家》读后感300字2024

    《乡下人家》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读完以后,我久久回味,对田园生活十分向往。

    课文描写了了乡下人家瓜藤爬檐,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成群,月明人静的情景,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我仿佛与作家一起来到了乡下,我仿佛看到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在攀棚架,爬屋檐;看见了那多姿多彩的花儿、翠绿的竹和鲜嫩的笋;看见了屋子前后的正在觅食的母鸡、小鸡,耸着尾巴的雄鸡,在水里游戏的鸭子;看见了乡下人家在院子里吃饭、纺织娘唱歌的情景。多么生动迷人的景象啊!

    读了这篇课文,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夏天去乡下亲戚家的情景:我们一家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不时有人来串门,还送来了许多水果和小零食。大人们在一起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不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我们都和谐相处,玩得开心极了!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它的风景如诗如画,更加迷人;它的人们朴实热情,更加亲切。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

  • 5、 乡下人家五年级作文汇总

    怎么样才能找到写好作文的灵感呢?作文是情感和思考的化身和抒发,写作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作文必须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读后感大全小编确信这份“乡下人家五年级作文”肯定能够满足您的需求,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乡下人家五年级作文 篇1

    俗话书: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风光魅力无限,我喜欢乡下美丽的景色。

    乡下人家,虽然房子不是很高,也不是很豪华,但是房前屋后空间很大,每家每户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院子,而且院子四周都用水泥砖围起来。有的家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叮叮咚咚地响个不停。有的家门口有一条宽敞的马路,路上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乡下人家的花坛里种着许多花草树木,他们分别是:吊兰、凤仙花、桂花,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有些人家还在房前种一小片竹林,等到春天了,房前就竖立着一根根竹,能给乡下人家增添许多色彩。

    鸡、鸭在乡下是最常见的动物,每家每户的院子里总能看见它们,特别是早晨,每户人家的公鸡喔喔地叫个不停此起彼伏,一呼一应。有时母鸡边围着小鸡,像是一朵花旁围着一簇草。有时一两只雄鸡翘着尾巴,在院中神气十足的大踏步的走来走去。

    乡下人家,吃饭的时候,跟城里的人不一样,夏天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他们会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四五个人围在一起,嘻嘻哈哈的吃上一顿又开心又快乐的晚饭。晚饭过后,两三个人手拉手,在乡村的小路上散步后回家。夜晚,人们又在蛐蛐的催眠曲中甜甜的进入梦乡,等待明天的到来。

    乡下和城里大有不同,乡下人家关键是到了夏天,到处是蚊子,我们就拿着拍蚊子的东西,去拍,看见一只蚊子,就拍死,拍死一只就少一只,我们每一次都有一个目标,一天拍死几只蚊子。

    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秀丽的风景,我喜欢乡下。

    乡下人家五年级作文 篇2

    好久没有回到那可以让我陶醉气中的乡下了,最让我难忘的是:我跟大舅种地、跟姥爷放羊了。

    我常常想起那次暑假回到家乡的时候,早上,鸡一打鸣我和我舅就起来了,我舅问我:铁蛋,铁蛋是我小名)你去不去种地啊?那时正是播种的季节。我说:不去了,我还要生火呢!哦大舅说。我烧开水后就和姥爷去放羊了,我们赶着一群羊到河岸边去,河岸边不仅有水,而且草长的肥,况且我和姥爷还能在树下聊天呢!而且时不时还吹来一阵风,别提多舒服了,还能睡会儿呢!

    有时我和姥爷上午放完羊,下午闲的没事就和大舅学种菜,学了一段时间,我决

  • 6、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2500字

    《乡下人的悲歌》一书由j.d万斯所著,描写了乡下人朝上流动是什么样的感觉,讲述了作者一家本书贫苦地区,为了逃离贫穷,迁移到别的地方,试图摆脱贫困,让我们看到乡下人的努力。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2500字。

    第二个问题

    中美两国底层社会对比

    我感兴趣的第二个问题, 在于中美两国底层社会的对比。

    这是一个大题目,我只想局限在哪国底层社会更容易向上流动这个子问题。

    我对美国底层社会了解十分有限,基本限于本书为我提供的生动描绘............

    对中国的底层社会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供参考的。

    因为关于社会阶层的划分实在是众说纷纭,所以我不负责任的把社会阶层分为五档:

    底层阶级-平民阶级-中产阶级-上层阶级-顶层阶级

    (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搞阶级斗争的,所以只是凭生活经验的简单划分,较不得真)

    先说结论:仅就底层社会向上流动来讲,总体上中国比美国更容易。

    原因有以下四点,大致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

    1

    中国受益于两千年来儒家文化的滋养,在底层社会的文化土壤上极大的优于美国。

    我们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在中国农村,时逢农历新年,整个家族的人都回到祖宅过年,最年老的长辈是一个七老八十、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她见到来给她拜年的孙子辈或者玄孙辈,说到:你们要好好读书啊,将来考个好大学。

    整个场景毫无违和感,甚至很多老家在农村的同学应该非常有共鸣。

    一个自己没文化甚至不识字的老太太,见到上学的孩子都会叮嘱他们好好读书。

    在中国的底层社会,别说是自己家的晚辈,可能就是街上的邻里乡亲,看到熟悉的晚辈也会用好好读书来劝勉。

    虽然据我们观察,中国底层社会的文化土壤在逐渐失去营养,变得不再那么肥沃。

    比如对那些奋斗在温饱线上底层社会来说,父母出去打工,大量的留守儿童有爷爷辈来照顾,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很大的心里创伤;

    而在温饱线上的底层到平民社会这一人群中,大量的父母长辈在成年后失去进取心,耽溺于电视剧、综艺、直播、抖音等消磨时光的无意义娱乐中,无法做到言传身教;

    也有的教育方法失当,完全没有尽到一个当父母的责任,比如送去戒网瘾中心,养肥了杨永信这样一群丧尽天良的王八蛋。

    但我还是得说,总体上中国底层社会有一个拼搏向上的文化土壤,只是父母长辈们自己做不到或者做不好,但他们仍然非常认同,读书是对的,读书是好的。

    反观在《乡下人的悲歌》一书中,作者所描绘的美国底层社会(),简直是精神世界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上一篇书评中我提到了,在

  • 7、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_1000字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个美国底层工人阶级子女的成长历程。其中很多现象我觉得在中国的底层依然存在,只不过中国管理毒品以及处方药相对美国要严得多,但依然有游戏、赌博、彩票等等诱惑底层的人们,让他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百度搜索:三和大神)。而你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如果仅仅是责怪他们不够努力,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他们的父辈也许就是这样,不关心子女,认为仅仅是养活子女就行了,忽视子女的被爱的需求(你吃的穿的都是我买的,你还想要什么);不承认教育的力量,甚至认为书读多了有害(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越读越傻);放纵自己的欲望(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感情生活中不懂得自我反思(男人/女人没一个好东西,我没有找到对的人);盲从,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xx都是这样说的/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忽视自己的健康(身体有病的人才天天坚持锻炼)等等。小时候被这样的思想所影响,长大以后很难从这样的思想中摆脱出来。有一部分人认为财富能够改变阶级,但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财富对人的影响远远小于人们对它的想象。没有能力驾驭财富,突如其来的财富反而有害。比如我国的部分拆迁户和美国一些中了大奖的人,铺张浪费,放纵炫富,最后回归贫穷,网上可以找到大量的例子。光靠财富并不能够让人完成向上的流动,还得靠教育,甚至都不光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合一的综合教育。作者在恶劣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情况下破局,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偶然性,幸好作者遇到了他的外婆,外婆给了他母亲没能给他的爱和关怀,以及让他树立保持学习接受教育的理念,海军陆战队教会了他规则与自律,蔡美儿教授教会他选择想要从事的事业与家庭,他的妻子乌莎教会了他控制情绪保持理智。如果没有遇到这些人,作者在那样一个家庭长大,还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从名校耶鲁大学毕业,从事着律师这样收入颇丰令人羡慕的职业,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恐怕就不一定了。在底层不美满的家庭出生,无法选择。生命初期能遇到什么样的人和环境,无法选择。但一旦觉察到了有可以改变的机会,就要努力去改变。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去增强自身实力,通过阅读去了解不同的人生,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地在思想、职业、亲密关系上提高自己,才有可能跳出父辈的圈子,过上幸福美满的人生。

  • 8、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_700字

    《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自己的故事,描写了从小到大在自己作为美国乡下人一步步挣脱工人阶级前后的种种经历、努力。社会背景可以说是美国常态下的乡下,吸毒、酗酒、暴力、坐牢随处可见,身旁的家人则无论是积极的与社会斗争,或是无知又无奈的走上歪路,都潜移默化的给作者的身心带来了在不同阶段或好或坏的影响。好在这一过程中作者一直心持疑问,为什么那些糟糕的事情不断地发生在身边的人甚至自己身上?为什么乡下人上升就那么难呢?

    一半左右的内容讲自己进入海军陆战队之前的家族遭遇,然后笔锋一转多偏向于个人奋斗史,最后反思了自己成功后儿时生活环境对自己深刻的影响及思考如何改变。或许有些因素如懒惰、逃避、猜疑都是不能很好的进步的原因,但作者没有很好地处理乡下人与政府的双方的互动关系。对政客、主流媒体的不信任难道政府没有责任吗?仅仅是乡下人目光短浅?在成功的路上,作者所付出的个人努力被离鸡汤不远的程度描写了出来,当然其中所分享的经验还是很实在的。在成功后,还深受幼年不良的生活带来的不好的习惯所影响,此时作者可以说是聪明了。但就整个大环境而言,作者所提出的社会问题的出口仅放在个人奋斗上面就有点小了。

    据说,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后这本书火了一把,从中可以窥探蓝领阶层的成长史,可以找出些特朗普当选的底层因素。

    当然,我们经常会在读书的过程中省察自己,会想到自己该如何如何才好。这点上我应该好好学习作者的勤奋学习和不断的认清自我,社会因素与我们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教育”非常重要,无论哪个阶层把自身文化教育看的重要很关键,而不是只看到物质的东西,不断热衷与物质消费。

  • 9、 贫穷不是死循环——《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
    贫穷不是死循环 由j.d.万斯撰写的《乡下人的悲歌》是一本被无数大学阅读清单推荐的书。在美国的大选结束后,我对美国不同地区的选民差异产生了兴趣,而这本书恰恰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选民在大选中会为特朗普投票。作者万斯在讲述他从小到大的家庭生活以及身边同类人的处境时,唱出了一支乡下人的悲歌,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许多人前所未闻的生活方式。 我对万斯的生活十分诧异。他生活里的成年人包括酗酒和吸毒成瘾,时常更换配偶的母亲;为新家庭抛弃了旧家庭,与作者断绝关系的父亲;把粗俗语言挂在嘴边,有暴力倾向,虽然不完美但是却很可靠的祖父母。作为这个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他从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许多不该他承担的责任。比如,为了保护母亲不进监狱,让自己有家可归,在法庭上撒谎。他亲身经历的生活只能比写在纸上的故事更混乱。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家庭,是许许多多人生活的常态。可想而知“乡下人”的生活对一个人的摧残有多么的严重。 我并不完全赞同万斯对于“乡下人”的看法。他认为,人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贫穷,他们不努力,安于堕落。在书中许多部分,万斯会跳出旁白的身份,用复数“我们”来表达一些观点,例如:“我们小时候不学习,所以长大也不让我们的孩子学习”; “我们就要早餐吃肉桂卷,午餐吃塔可钟,晚餐吃麦当劳。”(均为垃圾食品)这可能的确反应了一部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乡下人”的状态。书中甚至没有任何社会研究证据证明这种“懒惰”是导致乡下人生活不好,无法翻身的主要原因。而就我有限的知识而言,美国的医疗补助计划救助的大多数贫困家庭都有在工作的成员,而且他们也很勤奋,并非好吃懒做。只是他们的工资无法支持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乡下人没有选择成为穷人,他们只是没有机会打破“穷人的孩子也是穷人”的恶性循环而已。 在书的开篇,万斯表示他没有做任何可以被视为“非凡”的事情。的确,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勤奋。他挑灯夜读,勤工俭学,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大学本科课程。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他的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贵人”——祖母一直在推动和鼓励他,告诉他一定要考上大学,为他长年提供安全的学习空间;姐姐是一直保护他的精神支柱;勤工俭学过程中给予了他机会的善良老板;还有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和补贴的政府。对万斯而言,自身的努力、幸运和一路上“贵人”的帮助都是取得成功路上不可
  • 10、 观《天下人家》有感:温暖的眼泪

    《天下人家》片花观后感:温暖的眼泪

    第一次知道入殓师这个名词是前年看日本那部久负盛名的电影《入殓师》时知道的,那部电影令我刻骨铭心,受益匪浅。于是,当听说高希希导演要拍这部《天下人家》,情不自禁得会将这部电视剧与《入殓师》有所比较,既非常期待又担心是不是与之雷同。不过这些无所谓的担心在看完片花后,完全消失了。

    人们对于死亡一指都讳莫如深,当然像入殓师这样一个为逝去的人化妆的职业更会令一般人有所嫌弃。不过,人人都得面对死亡,正如村上春树所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私以为死亡是这部电视剧无法回避却绝非这部电视剧的真正主题,而是以这样一种角度来打开一个窗口,透过窗口令我们看到了一幅人间百态世态炎凉的画卷。正如剧中的唐中秋所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觉得委屈,天底下委屈的人多了。别怪自己委屈,是你自己看不开,总觉得自己不顺。谁又顺呢,我觉得我还不顺呢。(声控的人表示,光听这段于老师低沉委婉的声音,就已经快泪流满面,控制不住眼泪了)。

    画面从冰冷的殡仪馆缓缓切入到穿着白大褂的唐老师(请允许我用如此尊敬的称呼来称呼唐中秋),一边在为逝去的人化妆,一边在自言自语,神色自若地聊天。那一刻,只觉躺在那里已经冰冷的人并未逝去,还在那里与周遭的人热热闹闹得聊天。这场景令我想起《入殓师》中的一段话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唐中秋一边为逝去的人化妆,一边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潺潺如溪水般流入人心,令人久久都难以忘怀。您说我呢,给你聊聊我,从小父母双全。有俩弟弟。可是好景不长,爹和人打架把人打残了,跑了。娘呢,也死了。只有我带着两个弟弟,后来呢,在路边又捡到一个妹妹。你说这热闹不。不知为何,看到于和伟老师饰演的唐中秋一边带着淡然的微笑一边叙说这段开头时,眼泪就止不住落了下来。当看到唐中秋的养父指着唐中秋说他忘恩负义时,唐中秋艰难地说出他就是那个我当年送人的老三时,那刹那,不仅是剧中的养父,作为观剧的观众也被这个真相震惊了。一个是亲生兄弟,一个是从小一起长大犹如亲兄弟般养父的儿子,手心手背,两相为难。看到这段片花时真的揪心了,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为难,更何况是一个作为因当时生活所迫迫不得已将自己两位弟弟送人的大哥唐中秋来说,对亲兄弟的一种愧疚之情更会让他为难。

  • 2019-10-19

  • 2019-09-23

  • 2022-12-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1-08

  • 2023-07-03

  • 2019-10-29

  • 2021-06-22

  • 2023-06-25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3-23

  • 2023-05-17

  • 2019-10-24

  • 2019-11-11

  • 2022-02-26

  • 2019-09-20

  • 2021-10-08

  • 2023-04-29

  • 2019-09-20

  • 2022-03-17

  • 2019-09-21

  • 2021-09-27

  • 2023-05-1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乡下人家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乡下人家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乡下人家读后感、2024乡下人家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