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巷柯灵读后感 > 地图 > 巷柯灵读后感,2024巷柯灵读后感范文大全
巷柯灵读后感相关栏目
巷柯灵读后感热门栏目
巷柯灵读后感推荐
巷柯灵读后感

(共 6103 篇)

  • 1、 《六尺巷》读后感:友善待人和谐相处

    《六尺巷》读后感:友善待人 和谐相处

    从小我就“恋上”了阅读。《风和太阳》、《弟子规》等等许多关于友善的童话故事和书籍伴我度过幼儿时光。上学后,在学校满园书香的熏陶和浓厚阅读氛围的感染下,阅读对我来说已达到了“痴迷”的状态。最近,在学校的图书室我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一书中阅读了一篇名为《六尺巷》故事。

    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朝宰相张英收到家里来信,说家里为了修建房屋,与邻居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互不相让,并将官司打到县衙门,要求张英利用宰相的身份和职权干涉此事,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完家信后坦然一笑,挥笔给家人回了信,并在信中附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回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得知,也相让三尺宅基地,结果成了六尺巷。从此这个友善、和谐的故事流传至今。

    读完这篇故事我受益匪浅,感受很深。身为朝廷官员的张英,为了社会的和谐,不但没有使用自己官员的职权干涉家事,反而用友善、宽容之举将事情化干戈为玉帛。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友善待人、和谐相处对我们每一个人、对整个社会是多么的重要。友善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他可以化解矛盾、避免纠纷、解决争端等等。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友善之心和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友善的人。在学校里,同学之间要相互谅解、相互帮助、相互照应、乐于助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经常和我争“地盘”,在写作业时我的右胳膊无意中占用到了他的课桌,他很不高兴,因此他用文具盒在中间拦起“隔离墙”。在他写作业时,他的左手也经常越过“隔离墙”占用了我的课桌,我不但没对他生气,还用友善的语气对他说“没关系,你写完了我再写吧”。正因为我的友善和谅解,他不但拆除了“隔离墙”,在我写作业时担心碰到我,还主动的往右挪呢。由于彼此的友善和谅解,从此我们俩一直成为很好的同学和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在公共场合、在家里,我们也要善待他人、宽容他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让友善之花开遍社会的每个角落。

    友善相待、和谐相处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稳定和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只要我们时刻胸怀一颗友善之心,处处伸出友善之手,让大家感觉到你的友善之举如春风般温暖,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友善之心如山泉般甘甜,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友善、和谐的社会。

  • 2、 六尺巷读后感

    六尺巷读后感(一)

    邢思成

    《六尺巷》说的是安徽桐城有个宰相的侄子想建处宅院,请来算命先生找了块风水宝地,可当地的一位富豪也看好那块宝地,于是两家都想把围墙打过些,各不相让。宰相的侄子只好写信求助京城的叔叔,宰相看信迅速提笔写下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侄子见信后惭愧不已,便拿信来到富豪家,结果两家都让出三尺,留下了名扬后世的六尺巷。

    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必过分看重。古代的财主大多过分看重钱财,活着是个守财奴,吝啬鬼,死后还要将大量的珠宝带进坟墓,妄想世代享用,岂不知无论过去多少年,终逃不脱盗墓贼的魔爪,死了也不能安身,何其可悲?反之,如果将这些珠宝作为慈善接济穷人,活着心宽,死后身安,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上帝,金钱是万能的,我认为不然。如果你给沙漠中即将渴死的人黄金,你等于给了他一刀。相反,给他一瓶矿泉水,就能救他一命。设想你身处一条触礁的航船,你是愿意丢弃一船财物,还是抱着它们沉入水底?毋庸置疑,生命才是最宝贵的。有了生命,千金散尽还。

    《六尺巷》不仅告诉我们钱财乃身外之物,还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礼让。为什么富豪也让三尺?因为富豪也被宰相的宽容大度所打动!宽容能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还能保护你我的生命。新闻中常有报道两人因发生口角或一些芝麻大的小事而引起打斗致死或是坐监的事件,令人不寒而栗。如果其中的一方能宽容或礼让一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会有惨剧的发生吗?

    六尺巷读后感(二)

    东方红小学小记者:董妍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六尺巷》的故事让我感触最深。

    故事讲得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省桐城县有一条巷子,一边是张家,另一边是吴家。两家人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互不相让,事情越闹越大。后来张家写信告诉在北京为官的张英,张英阅后写来回信,信中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立刻让出三尺土地,不再争执,对方深感羞愧,也让出三尺,才有了闻名遐迩的六尺巷。

    这个故事写出了中华民族和谐礼让的传统美德。简简单单的让三尺,不仅体现出自己的君子风度,也让对方感到惭愧,而且会化解矛盾,重新和好。谦让是一个传统美德,是现在许多人所缺少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纠纷和争吵,是能用谦让来解决

  • 3、 许愿树巷的叶子读后感

    许愿树巷的叶子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许愿树巷的叶子》,使我深有感触,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叫袁佳的十六岁女孩。成绩优异。袁佳住的地方叫许愿树巷,名字好听,但环境很糟,不过房租低。她发现妈妈喜欢搬家,每次搬家门前都会出现玫瑰花和牛芒刺。一天妈妈惨遭劫匪的攻击,身受重伤,在医院抢救。而又有一个自称是袁佳父亲的人闯进了她的生活。袁佳看了妈妈的日记知道了,原来她是她妈妈仇人的女儿。她原名叫叶子。叶子十分感动,养母病好了后,过了一番波折,他们一家三口终于幸福的生活了在一起。

    她们本应该是仇人,却成了母女,养母对叶子的爱,远远超过了亲生母亲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对自己的孩子,在他(她)犯错时生气的教育他(她);在他(她)乖巧时开心的夸奖他(她);在他(她)难过时给他(她)关怀和爱护这又怎么不是母爱?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透露着爱。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只懂得享受母爱,哪还懂得珍惜和报答母爱?

    母爱伟大,母爱无悔,我们报答不了母亲的爱,只能尽力让母亲开心。

  • 4、 《文街墨巷》读后感

    《文街墨巷》读后感

    人人都想淘宝,然而不免有时淘来的却是垃圾;有的时候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得到了天大的惊喜。我说的是买书,上两周在万有引力书店淘到的《文街墨巷》就是这样一本好书,绝对是物超所值,怎么会归到三折书呢,我都有到书店把打折款补上的冲动。这本书被冷遇,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名声没有那么响亮,而书名也非常低调,没有文化某旅的大气概。不过我却喜欢这种素雅的封面,朴实的装帧。

    卢岚,名字很陌生吧,怪不得我等孤陋寡闻,卢老师在海外生活,不是高产作家。卢岚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七十年代就赴法国深造,旅法几十年,出版有散文集《巴黎读书记》、《塞纳书窗》、《山盟水约》、《凡尔赛的喷泉》等等。

    《文街墨巷》以游记的形式向我展开了一个不熟知的文学世界,带我领略了几幅精彩的法国文化画卷。以参观名人故居落笔,糅合作家生平和作品,再以轶事趣闻点缀其间,一位位名师大家的形象跃然纸上。从雨果到屠格涅夫,从卡夫卡到夏多勃里昂,从福楼拜到卢梭,从乔治桑到拉伯雷,从蒙田到巴尔扎克,一个个文学名流在他们的故居里鲜活地显现,褪去光环,回归本色。

    打开卢岚的书,我们跟着在文街墨巷中漫步,随她造访那些名人故居、听她平静地提起那些著名人物的前尘往事,细细地品味那一条条街巷飘出的浓浓文化之香。雨果曾预言美国联邦式的欧洲,他曾游戏人生、弄虚作假;屠格涅夫这样非常俄罗斯的作家先后在法国居留了三十八年并且在巴黎建了自己的房子;卢梭是一个自学成功的典范、也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以《社会契约论》点燃法国大革命的火种,却是一个阴冷,暗晦的人;装满了从圆明园掠夺来文物的杜热丽皇宫10年后竟也被巴黎公社一把火烧尽,重蹈圆明园的宿命还有很多我一无所知的人物,象洛蒂和莫洛、宝莲娜和贡布雷。

    那些令我们凡人高山仰止的大文豪,在我们看来就是高山,光辉伟大,不会想到他们的阴影或缺点。通过读卢岚的随笔,我们发现这些伟人的另一种面貌。在所谓天才,伟大,正义,浩气的后面,原来也有一般人的计较,心机,小气,撒谎,自私或怪癖。也有他们倒霉,窝囊,狼狈的时刻,生活遭遇大抵跟常人般五味俱全。

    虽然有很多我们不熟悉的人物和文学作品被提到,但卢岚的书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是自然有趣,我会有一种想进一步了解的渴望。她的书中有种亲切的淳美气质,宛若一个渊博的老师在平易、真诚地开设一门启蒙课。

    每当卢岚走进那些故居,我发现法国人对于这些老房子的保护令人佩服,拉伯雷五

  • 5、 文街墨巷读后感

    人人都想淘宝,然而不免有时淘来的却是垃圾;有的时候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得到了天大的惊喜。我说的是买书,上两周在万有引力书店淘到的《文街墨巷》就是这样一本好书,绝对是物超所值,怎么会归到三折书呢,我都有到书店把打折款补上的冲动。这本书被冷遇,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名声没有那么响亮,而书名也非常低调,没有“文化某旅”的大气概。不过我却喜欢这种素雅的封面,朴实的装帧。

    卢岚,名字很陌生吧,怪不得我等孤陋寡闻,卢老师在海外生活,不是高产作家。卢岚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七十年代就赴法国深造,旅法几十年,出版有散文集《巴黎读书记》、《塞纳书窗》、《山盟水约》、《凡尔赛的喷泉》等等。

    《文街墨巷》以游记的形式向我展开了一个不熟知的文学世界,带我领略了几幅精彩的法国文化画卷。以参观名人故居落笔,糅合作家生平和作品,再以轶事趣闻点缀其间,一位位名师大家的形象跃然纸上。从雨果到屠格涅夫,从卡夫卡到夏多勃里昂,从福楼拜到卢梭,从乔治桑到拉伯雷,从蒙田到巴尔扎克,一个个文学名流在他们的故居里鲜活地显现,褪去光环,回归本色。

    打开卢岚的书,我们跟着在“文街墨巷”中漫步,随她造访那些名人故居、听她平静地提起那些“著名”人物的前尘往事,细细地品味那一条条街巷飘出的浓浓文化之香。雨果曾预言“美国联邦式的欧洲”,他曾游戏人生、弄虚作假;屠格涅夫这样非常俄罗斯的作家先后在法国居留了三十八年并且在巴黎建了自己的房子;卢梭是一个自学成功的典范、也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以《社会契约论》点燃法国大革命的火种,却是一个阴冷,暗晦的人;装满了从圆明园掠夺来文物的杜热丽皇宫10年后竟也被巴黎公社一把火烧尽,重蹈圆明园的宿命……还有很多我一无所知的人物,象洛蒂和莫洛、宝莲娜和贡布雷……。

    那些令我们凡人高山仰止的大文豪,在我们看来就是高山,光辉伟大,不会想到他们的阴影或缺点。通过读卢岚的随笔,我们发现这些伟人的另一种面貌。“在所谓天才,伟大,正义,浩气的后面,原来也有一般人的计较,心机,小气,撒谎,自私或怪癖。也有他们倒霉,窝囊,狼狈的时刻,生活遭遇大抵跟常人般五味俱全。”

    虽然有很多我们不熟悉的人物和文学作品被提到,但卢岚的书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是自然有趣,我会有一种想进一步了解的渴望。她的书中有种亲切的淳美气质,宛若一个渊博的老师在平易、真诚地开设一门启蒙课。

    每当卢岚走进那些故居,我发现法国人对于这些老房子的保护令人佩服,

  • 6、 戴望舒《雨巷》读后感700字

    南唐李璟有词青鸟不传云外语,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空结雨中愁这句词与戴望舒的《雨巷》甚是匹配。《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正是诗人这一心境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从诗的开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便步入了充塞着迷茫雨雾的小巷,这条小巷随诗的流动而贯穿读者整个感受,不曾中断。雨巷悠长,雨巷寂寥。雨是苍茫迷蒙的,巷是深邃悠长的。这狭窄单调、寂寥无人、视野迷濛的小巷,以它森冷的石壁,逼窄促狭的空间压缩着,消减着巷中独自彷徨的我的活力。漫天的雨雾冰冷地拒绝了我对天空的仰望,对天空的高远遐想;这碗延悠长无尽的小巷在迷蒙的烟雨中晦暗不彰,将一种难以突破封闭的错觉重重地砸向我,使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来转移我在更加逼仄、局促的伞下的那缕剪不断的愁绪,希望走到那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雨巷》始终回荡着和谐的音韵,在音韵美的点缀下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欣然接受,这音韵是不急不徐的,是舒缓而悠远的,是流畅的,同时这音韵又兼备着直指诗情诗意的深刻性。《雨巷》的首尾相同,这样的结构安排使《雨巷》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加以诗中一定位置出现的ang韵(娘~芳~徨~巷,样~帐~光~茫,郎~墙~巷,芳~光~帐~苍~娘)造成了在一个大的封闭圈中一个又一个的小小的回旋。诗中重叠、复踏的句式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凡此等等,都给人造成一种徘徊不前的感受,并使语言的节奏变得更加的低缓,造成一种低回的氛围,从而使雨巷中的我雨巷丁香姑娘显得哀怨而缠绵。

  • 7、 读后感大全:读《雨巷》有感

    漫步于阡陌田间,岁月悄然转换,沧桑踏进了我的眉心鬓角,只有你,一柄油纸伞,一帘苏青白裙,简简单单,仅此而已,但你的模样已在我的脑海里深深烙印,挥之不去,忘不了你身影,忘不了你容颜。

    回眸在江南街角,只为得你嫣然一笑,清迈脚步,徘徊在这寂寥的雨季,望着红尘中漎然流过的身影,忘也不是,记也不是,毫无头绪,问天,天不语。本抱着你我可以并肩携手在这街头,淡然光阴沫沫,这一切的梦境不得不一次次破碎在残酷的现实中。伤痛,凄然的泪无奈滑下脸颊,在我的指尖悄然落下,孰人问我伤悲,孰人给我安慰;痛楚,期许早已惊醒了心海那一缕千年不灭的旋律。你模糊的身影,把我推进了苦痛的深渊,或许千年的轮回已不足矣,任岁月几般,你都是我依旧等待的苏青白裙的女子。

    看不尽你我前世情缘,一眼忘川,许你憔悴我容颜,因为等你,婉拒了种种的幽丽暗香;因为等你,谢绝了尘世中的万千茶靡。只因忘却不了那一份深情,只为等你拨付我内心那一线清商古曲。

    无奈两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叶无缘相见,年年花伤语,岁岁盼伊归,孤灯单影,千年梦回,凄凄怨怨别离,日日夜夜思绪,相逢一瞬情缘,更带你他日得续,一曲相思曲不尽轮回,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

    当再次茫茫穿过雨幕,和着往日的旧曲,你,似乎向我走来,看清了那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但或许,终究只是梦一场。

  • 8、 优秀读后感:雀之灵

    美妙的音乐,婉转悠长,舞者用灵动的舞姿轻描淡写下孔雀的喜怒哀乐,那是女子用她的心跳出的舞,不,不应该说是舞,应该说是舞者用心跳为我们制作的画。

    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场景,都那么惊鸿。表达着,思考着,舞动着,女子在其中旋转跳跃,似乎与孔雀合二而一。那种灵动,那种形态她尽情地表现出孔雀的高视阔步,孔雀的魅力。

    这场景似乎在那儿见过,梦中?也许是在画上曾见过的仙境吧!

    雀之灵,孔雀般的灵动,孔雀般的梦幻,这样的演出,让我想到这样一句话:此舞(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我们感谢这位舞者的舞蹈,感谢她,在这个春天,一场舞,惊艳了我的青春。

    致杨丽萍

  • 9、 《柯灵选集》读后感
    读《柯灵选集》

    柯灵同志要我为《现代作家选集》里的《柯灵选集》写序文。他不嫌“佛头著秽”,我却不敢冒狂妄之讥,所以擅改题目,写一篇读后心得,表达我的欣赏。和柯灵同志略有交往的人,都会感到他和善诚挚。如果无缘和他深交熟识,读了他的文章,就能看出他的和善诚挚不同一般。他和善,因为处处把自己融和在人民群众之间。他诚挚,因为抱有坚定的信念,指引他为国为民,忠贞不渝。用他自己的话说,“人民有不可违拗的意志”,所以他的和善会变成勇猛。而他对自己信念的诚挚,使他在艰苦中也不灰心丧志,能变方换法,为他信奉的理想奋斗。这样的人,聪明不外露而含蕴在内,他并不光芒射人,却能照见别人所看不到的地方。选集所收的散文、杂文、小说、理论,都显露出这样一位作者。且看他的散文吧。有几篇写情写景,情景交融,很有诗意。可是作者并不像杜少陵那样“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或陆放翁那样“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露出诗人自我欣赏的姿态。他着眼的是浔阳江上夜航讴歌的舟子,为全家老少饥寒温饱或忧或喜的打鱼人,傍岸的采菱妇女,或顶风逆浪向暴力拼斗的孤舟。水乡渡口,他看到的是沉默的摆渡老人和来往渡客。田间春天的田园里,他记起童年,想到乡民翻泥锄草时短暂的美梦。他怀念遗事,带些惆怅迷惘之感,可是并非留连过去,而是要冲破陈旧,另开新局。逗留在他记忆里的是那些碌碌终身、默默无闻的艺术家,或筵前卖笑的妓女,戏院里卖糖的孩子。《团园》里为了救“光脚丫”而成为残废的“小先生”笑得多么甜蜜!《红泪》里受欺压的“小东西”流下的眼泪多么辛酸!跳楼自杀的工人为他发泄了义愤,而抗战结束,一名沉水自杀的日军又为他留下悲悯、惊惧等等复杂的情绪。这都是作者把自己融和在群众中的感受。他悼念的革命志士,都谦和诚恳,拙于言辞而勇于牺牲性命。他钦佩的翻译家一生耿直勤奋。他心仪的“老水手”,经历了惊风险浪;依然扬帆前进,更教人油然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企慕。这些文章里都充满了作者坚守不渝的信念。杂文一组是忧时愤世之作,写出上海沦陷时期的人间地狱,以及在里面鬼混的奴才小丑等。但作者总不忘自己是一名战士,绝不面对残暴的镇压而回避斗争,他敢于打破窒息人的恐怖气氛,发一声喊:“我要抗议,我要控诉!”有人说,柯灵的小说似散文。这大概因为他写得亲切自然,好像随笔记下些身经目击的事,产生一种真实感,叫人忘了那是小说。他的

  • 10、 《晋灵公不君》读后感
    战火硝烟,纷纭事态。霸业在凯歌中书写,又有多少路骨冻尸融化在历史于烟云?尽瞻天下的王侯,忠肝义胆的将相他们在前台挥剑嗜血,大义凛然,在历史的笔墨中诠释出人的价值。但,使能堪比王侯将相呢?一个个英雄华丽的辉煌可能会被自命不凡得人追求,而平凡的你我去总是在向往,或者干脆说:他很伟大,但我不想成为他。 鉏麑一个不堪启口的刺客,一个被墨客渲染只为突出赵宣子的路人,我却看到了他所有的丝毫不逊于风云人物的大义。在本来应该刺杀的时刻,他却不是被杀意充斥,而还有民之主也的思考,这等觉悟难道应该被人遗忘吗?是的,他被盛服将朝的赵宣子感动,但这绝不是鉏麑退之的根本原因。真正能够让他这么做的,是他心存大义而非仅仅臣服于君主。他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知道不行君令乃不信,错杀良臣乃不忠。他在动乱的社会中受着种种支配,却没有丧失自己的价值观。而这一点,有多少一览天下的君王可以比拟?辉煌的霸业抹去了谦卑的心智,多舛的命运剔除了清高的灵魂。当时光转盘扭转至当下,不管是追名逐利的狂徒,还是满腔热血的愤青,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庶民小人,都想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宗教、派别、阵营、团伙,一个一个小帮子就是人们心中一个一个历史的卡槽,人们安居其中,如井底之蛙一样融进了一井天的世界。鉏麑之死,开始被世人嘲笑,虽不能否认活着的意义,但这嘲笑的背后,多少成为人们蝇营狗苟的借口。殊不知我们找寻的并不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位置,而是我们心中历史的位置。我们所讲的忠义,从来不是书本上字典里黑白无声的解释。那只不过是告诉你忠义画的是什么,而水墨油彩,才是你之于忠义的价值。 有人会说,鉏麑乃是夸张的缩影,根本不惧历史价值。但如果说这是古人笔法的夸张,那至于今天,就是空想的虚构。不只是鉏麑,像同一文章里的提弥明等等,在阅读史料的时候,还会发现总有这么一个心存大义配角,在记载历史的人眼中,却在左右着未来。 扪心自问,你是否大义存心,还是跟着别人走,先肯定别人的结果,在去找自我认同的原因?如果说古人保有自我心境是因信息匮乏以致激发自我对话的话,那么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路专家层出不穷,如果你不能心存大义,自我筛选的话,那只能被人牵着鼻子来回转,你又能到达什么目标呢? 我并不是说心存大义就是不同意他人的观点。对于旧认识,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新观点,不能盲从,要去眼见为实,了解后自我判断。只有这样,你才能主宰人生。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0

  • 2023-01-0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23-05-19

  • 2022-11-22

  • 2021-09-1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3-04-11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5

  • 2023-04-30

  • 2019-11-08

  • 2022-10-07

  • 2019-11-11

  • 2021-09-17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02-17

  • 2019-09-20

巷柯灵读后感
巷柯灵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巷柯灵读后感,巷柯灵读后感大全,巷柯灵读后感2024,更多巷柯灵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