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我们仨读书笔记 > 地图 > 我们仨读书笔记

我们仨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我们仨的读书笔记,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此间百凡如故,我仍留而君已去耳。行行生别离,去者不如留者神伤之甚也。”这是诗人拜伦写的一段话,被钱锺书先生翻译得生动典雅,如此意远情旧的来释解陪伴钱氏走完一生的杨绛先生最合适不过。

每次读书前,习惯性的将书的前几页或后几页翻来看看,看看目录,看看简介。简单的包装,简单的名字,拿到手里时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封面是深紫色的书名和作者名,最上面是手书的“Mom,pop,圆o”三个名字,这就是一个最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的组成,也是《我们仨》的三位主角。

书中文字温婉平实,却又一透出厚重的感情,虽然记录的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却让人读后不能忘怀。年愈九旬的杨绛先生在九七年早春痛失爱女后,九八年一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伴侣又离她而去。至亲至爱的亲人就这样走远,失散了,杨绛先生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读到这句话时总会唏嘘不已。

书中前两部《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以杨绛先生的梦境叙述。一个万里长梦,记录了她白发人送黑发人,夫人送丈夫的悲痛心情。漫长的离别,一程程相送,送一程,道一声再见,再见一面,再送一程。拉长的离别,对有情的人来说,是痛苦也是快乐。因为,陪着走得越远,就越怕他从此消失不见。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他们一家人的细细回忆。从她和钱钟书新婚去牛津求学一直细述到女儿圆圆和钱钟书的相继去世。从国外留学期间自己学做饭攻克学问难关,回国后遇上战乱***能相互支持,***后伴随病痛的老年生活也能在读书工作中安详静默。无论多困难的境地,做学问过生活都有条不紊,既严谨又有乐趣,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书的附录里还有钱媛在病床上未能完成《我们仨》的部分手稿。其中最感人的一篇是钱媛离世前十来天写给妈妈的信:“牛儿不吃草(此时钱媛骨癌晚期不能进食),想把娘恩报,愿采忘夏花,借此谢娘生。”朴实无华的语言,却着实触动着母亲的心,看完不禁让人倏然泪下。

末了,借用杨绛先生在书中说的那段话。

“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只叹相聚太短。或许应该惜福珍惜,平平淡淡地走下去,不管前路是近是远,不管幸福快乐是短是长。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


整个假期,我把这本书读了两遍,每一次阅读,穿越平淡朴素的字迹,用潺潺柔水写成的文字,字里行间那无言的感动,相失之后的痛楚与难过。团聚,生死离别,感情的大起大落,全部蕴藏在杨绛先生的文字中,文字叙述很简洁,很平静,但是我们心里却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澜和无言的感动。

故事很简单,普通不过的一家三口。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很简短,就一页。讲了一个梦的故事。我记住了钟书先生安慰杨老的那句话: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仍是杨老在讲给我们一个万里长梦。梦中她是一名交通员,住在客栈,往返于三地,在病中的钟书先生和忙碌的女儿阿圆(后来也病重)之间不停地游走奔忙,却又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父女俩一点一点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她实在不想动了,先得到女儿回自己家里去了的消息,然后又看着载着钟书先生的船变成一叶小舟,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消失在茫茫云海中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有很多张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种其乐融融,看了让人很温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轻时,夫妻俩在伦敦和巴黎留学时的合影;也有钱瑗的成长照片、英国留学的纪念照。最喜欢他们父女俩的合影,老先生爱说女儿像他,一样的有着聪明的头脑,含蓄的微笑。他们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让人感动。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真实写照都在这些图片中定格了。最后两张老俩口相互理发的照片,拍得真好。杨先生会用电推子,钟书先生会用剪刀。我看到这里,才真正领会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第三部一共分十六小章,用很浅显的文字记录了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共同经历的快乐。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在这第三部里,我印象深刻于他们夫妇二人留学期间的苦读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想像着两个不嗜家务的学者是如何打理每日的柴米油盐,他们的真实生活都在杨先生的笔下复活,让我看到两个抽空去探险(散步)的快活人。钟书先生的西式早餐做得真棒,让我也提起兴趣早起为家人用自制豆浆和五分钟白水蛋当早餐,看他们爷俩吃得心满意足。

读到第七章,阿瑗两年不见父亲,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她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真是绝句啊,这父女间的对话!

还有,写到当时有些落迫的钟书先生留在上海没个可以维持生活的职业,不得依仗几个拜门学生的束修,却不想在一个夏天,收到学生送来的一担西瓜。圆圆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众人,自己还留下许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经对爸爸说:

爸爸,这许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儿。

显然她是觉得与有荣焉!她的自豪逗得大家大笑。这样聪慧的女儿,妈妈怎能不记得她吐露出的每一个音符句语?所以,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杨先生是如何的不舍。她说: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肚肠,以后就不用牵挂了她嘴上这么说,心上却牵扯得痛!阿圆去世时,还差两个月才满六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如何摧残着两位体弱多病的老人

当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先生去世。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读到这里,还能有人不动容吗?

最后的附录里,有钱瑗打算写的她的那个版本的《我们仨》的手体本初稿(未完成),还有她在病中写给同样生病的父亲的几封信,写给母亲的新年贺诗,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进食了,但不放心阿妈,特写信教妈妈如何做简易饭食那种父女亲人间的浓情和俏皮让人感慨万千。最后附录三里,收录有女儿给爸爸的速描画、钟书先生给煮饭阿姨的抽象写生实物画这点点滴滴碎纸片都让杨先生视为珍宝一一收藏其间,那是属于他们仨的宝贵财富和回忆传记,没有人能走进,只能在远处观望与唏嘘

杨绛先生用她的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讲述了我们仨,一生,也因为有我们仨,感觉并不孤独,生活很有意义。逝者不可追,往者不可留。留在杨绛先生心里的,是我们仨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回忆,有些痛楚,有些温暖,有些感动,有些回味。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小家,因为有我们仨,很快乐,很温馨。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


1、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2、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3、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4、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钟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

5、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但他作诗却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方。他在另一首诗里说:鹅求四足鳖双裙,我们却是从未吃过鹅和鳖。钟书笑我死心眼儿,作诗只是作诗而已。

6、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7、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钟书百计劝慰,我就狠命忍住。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8、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

9、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一次我抱她上了电车,坐下了,我说:这不是电车吗?她坐在我身上,勾着我脖子在我耳边悄悄地央求:屁股坐。她要自己贴身坐在车座上,那样才是坐电车。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从没坐过电车。

10、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1、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更多读书笔记摘抄: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摘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摘抄

《我们仨》优秀读书笔记


流光易把人抛,岁月催人老。看着母亲门面的牙齿脱落将换假牙,看见父亲黑发窟里偷藏的白发,看着姐穿上嫁衣、披上头纱,我逐渐知道我们这个四口之家也在变化,正向着解体之路前进。

杨绛先生说像她们家这样的三口之家是最平凡不过的,社会上都是这样的群体,不禁想起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而杨绛家庭的一世波澜只有自己最晓得其中血泪。

摸着充满纹理的牛皮纸书皮,看着封面上不明的手笔:Mom,pop,圆圆,我仿佛亦能了解到杨绛一家充满纹理的一生。

起初,读到的便是杨绛先生做的一个梦,丈夫钱锺书劝慰她,说,这是老人的梦,他也长做,接着就是钱锺书先生为她编织的一个万里长梦。我一开始拙笨地真将它当梦来读,越读越不对劲,故事进行到一半时,我大约知道这是真了,梦里女儿离世,锺书离世,杨绛将她欢愉的大半生以梦做结,也就是想告诉我们人生如梦幻泡影,逝者如斯。当杨绛先生接连失去两位至亲只剩自己一个在三里河寓所时必定恍如隔世,她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我想她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对失去家人有点不能释怀,她不能把没有丈夫和女儿的寓所称为家,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心中有家便是家。只要常怀对故人的眷恋与深情,家永远都在。

但是,我始终钦佩她温和从容、岁月静好的一生,(虽然他和丈夫也遭遇了很多坎坷,至少都是陪伴着度过的,有多少夫妻能够相伴走过将近一生的年华),我一直记得她一百岁感言时的一句话:“我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便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百岁老人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自我母亲跌坏牙齿开始,我就常常在想,人自一出生,机体就在受着不同程度的缺损,有时小病小痛,有时大病磨人,机体在成长也在消耗,慢慢地度过了一整个人生的保质期。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感到奇妙和恐惧,一想到人生的结局就惶惶不能自已,但转念就想自己还年轻,二十多岁,人之壮年,人生的结局且待几十年以后再想罢!可近来母亲体力不大好,以前在澡堂洗澡还能给两个闹腾的孩子搓背,待三小时也不嫌累,而现在却是一小时也待不住,不禁想起大伯母的话:“你看人啊,是没什么变化,但却是一年不如一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也许母亲的光阴就随着澡堂淋浴头喷出的水水哗哗流逝了吧,也在陪伴照顾两个孩子的成长中流逝了。

读杨绛的《我们仨》,体会到了一个万里长梦的悲戚,也体会到了一个学者家庭的单纯温馨,更让我体会到时光易逝,一不小心做了一个梦,就是一生,所以且行且珍惜着吧,但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要遇到“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境遇,却有“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温和幸福。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十分出名的作品,这部作品值得我们去品读去欣赏。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

1、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2、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3、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4、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钟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

5、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但他作诗却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方。他在另一首诗里说:鹅求四足鳖双裙,我们却是从未吃过鹅和鳖。钟书笑我死心眼儿,作诗只是作诗而已。

6、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7、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钟书百计劝慰,我就狠命忍住。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8、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

9、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一次我抱她上了电车,坐下了,我说:这不是电车吗?她坐在我身上,勾着我脖子在我耳边悄悄地央求:屁股坐。她要自己贴身坐在车座上,那样才是坐电车。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从没坐过电车。

10、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1、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

1.她学得几句安慰小孩子的顺口溜,每逢爸爸因病请假,小儿赖学似的心虚害怕,就用来安慰爸爸:提勒提勒耳朵,胡噜胡噜毛,我们的爸爸吓不着。(爸爸原作孩子。)

2.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做绳子使用。

3. 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

4. 我放下半个心,悬着半个心。

5. 选择是一项特殊的本领,一眼看到全部,又从中选出最好的,

6. 我们在旧社会的感受是卖掉了生命求生存。

7. 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8. 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做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

9. 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10. 我们如果同把某一字忘了,左凑右凑凑不上,那个字准是全诗最欠妥帖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

11. 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

12. 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

13. 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生命

14. 这时他忽把紧闭的嘴拉成一条直线,扯出一丝淘气的笑,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摘抄


看完一部好的小说怎么能不把它记录抄写下来?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

整个假期,我把这本书读了两遍,每一次阅读,穿越平淡朴素的字迹,用潺潺柔水写成的文字,字里行间那无言的感动,相失之后的痛楚与难过。团聚,生死离别,感情的大起大落,全部蕴藏在杨绛先生的文字中,文字叙述很简洁,很平静,但是我们心里却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澜和无言的感动。

故事很简单,普通不过的一家三口。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很简短,就一页。讲了一个梦的故事。我记住了钟书先生安慰杨老的那句话: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仍是杨老在讲给我们一个万里长梦。梦中她是一名交通员,住在客栈,往返于三地,在病中的钟书先生和忙碌的女儿阿圆(后来也病重)之间不停地游走奔忙,却又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父女俩一点一点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她实在不想动了,先得到女儿回自己家里去了的消息,然后又看着载着钟书先生的船变成一叶小舟,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消失在茫茫云海中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有很多张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种其乐融融,看了让人很温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轻时,夫妻俩在伦敦和巴黎留学时的合影;也有钱瑗的成长照片、英国留学的纪念照。最喜欢他们父女俩的合影,老先生爱说女儿像他,一样的有着聪明的头脑,含蓄的微笑。他们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让人感动。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真实写照都在这些图片中定格了。最后两张老俩口相互理发的照片,拍得真好。杨先生会用电推子,钟书先生会用剪刀。我看到这里,才真正领会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第三部一共分十六小章,用很浅显的文字记录了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共同经历的快乐。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在这第三部里,我印象深刻于他们夫妇二人留学期间的苦读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想像着两个不嗜家务的学者是如何打理每日的柴米油盐,他们的真实生活都在杨先生的笔下复活,让我看到两个抽空去探险(散步)的快活人。钟书先生的西式早餐做得真棒,让我也提起兴趣早起为家人用自制豆浆和五分钟白水蛋当早餐,看他们爷俩吃得心满意足。

读到第七章,阿瑗两年不见父亲,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她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真是绝句啊,这父女间的对话!

还有,写到当时有些落迫的钟书先生留在上海没个可以维持生活的职业,不得依仗几个拜门学生的束修,却不想在一个夏天,收到学生送来的一担西瓜。圆圆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众人,自己还留下许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经对爸爸说:

爸爸,这许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儿。

显然她是觉得与有荣焉!她的自豪逗得大家大笑。这样聪慧的女儿,妈妈怎能不记得她吐露出的每一个音符句语?所以,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杨先生是如何的不舍。她说: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肚肠,以后就不用牵挂了她嘴上这么说,心上却牵扯得痛!阿圆去世时,还差两个月才满六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如何摧残着两位体弱多病的老人

当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先生去世。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读到这里,还能有人不动容吗?

最后的附录里,有钱瑗打算写的她的那个版本的《我们仨》的手体本初稿(未完成),还有她在病中写给同样生病的父亲的几封信,写给母亲的新年贺诗,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进食了,但不放心阿妈,特写信教妈妈如何做简易饭食那种父女亲人间的浓情和俏皮让人感慨万千。最后附录三里,收录有女儿给爸爸的速描画、钟书先生给煮饭阿姨的抽象写生实物画这点点滴滴碎纸片都让杨先生视为珍宝一一收藏其间,那是属于他们仨的宝贵财富和回忆传记,没有人能走进,只能在远处观望与唏嘘

杨绛先生用她的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讲述了我们仨,一生,也因为有我们仨,感觉并不孤独,生活很有意义。逝者不可追,往者不可留。留在杨绛先生心里的,是我们仨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回忆,有些痛楚,有些温暖,有些感动,有些回味。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小家,因为有我们仨,很快乐,很温馨。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

1、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2、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3、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4、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钟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

5、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但他作诗却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方。他在另一首诗里说:鹅求四足鳖双裙,我们却是从未吃过鹅和鳖。钟书笑我死心眼儿,作诗只是作诗而已。

6、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7、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钟书百计劝慰,我就狠命忍住。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8、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

9、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一次我抱她上了电车,坐下了,我说:这不是电车吗?她坐在我身上,勾着我脖子在我耳边悄悄地央求:屁股坐。她要自己贴身坐在车座上,那样才是坐电车。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从没坐过电车。

10、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1、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我们仨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通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非常快乐。”这就是杨绛先生一家的快乐观,幸福感。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m.dhb100.com

她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人很单纯,生活的简单,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之所以幸福是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非常快乐;之所以甜蜜是因为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通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背啥背,这些都是生活中难免的,出点岔子就抱怨,心情不好,那一辈子有多少不如意的事,就每天心情不好,行李拿错废点事不是也回来了吗?一定要想好的方面,把那些不痛快的事,一定要忘到九霄云外,不要老在脑子里想这些不愉快的事了,想想高兴的事吧!

人一定要向积极的方面去想,乐观的面对眼前和未来的事,千万不要总生活在抱怨当中。”这是前几天我爱人和儿子聊天说的话,听来我也很受启发。

简单、积极、乐观、知足我们的心情就愉快,我们幸福感就满满的,我们生活就过得快乐。

幸福、快乐与否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一种自己情绪的支配。我们生活的烦恼大都来自于自己和别人的攀比心理。比工作好坏,比职位高低,比挣钱多少,比房子大小,比汽车档次,比穿衣首饰,比孩子学习,比身材胖瘦,比个头高低,比老公本事,比老婆漂亮,比……攀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比的自卑,比的抱怨,比的嫉妒,比的烦恼,比的忧愁,比的痛苦。

不要和别人攀比,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现在、今天的自己比过去、昨天的自己过的幸福、进步,我们应该知足感恩、快乐开心!现在、今天的自己和过去、昨天的自己比退步落后,说明自己的努力不够,应该好好反省自己,检查自己,加倍努力,更加勤奋,明天争取超过今天的自己,相信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

我们应该学习杨绛先生一家简单的生活理念,知足常乐的积极心态,不攀比、不争、不怨的处事方式,更要学习她们全家相知相伴,互助珍惜的亲情恩爱。

比自己强的千千万,不如自己的万万千,把复杂的生活过简单,把困难艰辛的事情想乐观,豁达积极,阳光向上。我就是我,走自己路,过自己的生活;不比不卑,知足感恩,互助友爱,珍惜生命,快乐幸福就好。

《我们仨》读书笔记范文


《我们仨》,2003年由杨绛女士于九十二岁高龄时所作,是以纪念其先生钱钟书和爱女钱媛的散文般的传记图书。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出来的《我们仨》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我们仨》读书笔记范文一

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绛写父女俩,钱钟书写他眼中的母女俩。到1996年10月,钱瑗已经非常衰弱,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在护士的帮助下断续写了5 篇,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杨绛见重病的女儿写得实在艰难,劝她停一停。这一停,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钱瑗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年2月 26日,她去世的前6天。女儿去世后,杨绛将残稿接手,续写完属于他们仨的故事。

《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我们仨》读书笔记范文二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与钱、杨二先生相比,作为女儿的钱瑗实在是太普通了。直到杨绛的《我们仨》面世之后,爱女钱瑗才始为公众所知她外语才能精湛,学识渊博,目光敏锐坚定,在大学任教时便勇于创新,开创了实用外语文体学。在杨绛眼里,我的生平杰作就是一个钱瑗。

因肺癌转脊椎癌,钱瑗1997年去世。还没有从丧女的悲哀中解脱,翌年12月,相伴了60多载的丈夫钱锺书又离她而去。遵循钱锺书遗嘱,后事一切从简。杨绛一直陪送钱锺书的遗体到焚化炉前,久久不肯离去,难舍难分。

两年间失去了两个至亲之人,只留下87岁高龄的杨绛孑然一身。这个打击几乎致命,但她以那羸弱的身躯挺过来了。这让杨绛对生、老、病、死有了透彻的领悟,希望自己能够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锺书语)。家里的一切都保持女儿和丈夫在世时的旧样。

晚年,杨绛开始打扫现场,以惊人的毅力整理钱锺书的手稿书信,钱锺书的手稿多达7万余页,涉猎题材之广、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手稿多年随着主人颠沛流转,从国外到国内,由上海至北京,下过干校,住过办公室,历经磨难,伤痕累累。纸张大多发黄变脆,有的已模糊破损、字迹难辨。重重叠叠,整理起来十分辛苦。2003年,《钱锺书手稿集》(影印本,40卷)能及时与读者见面,杨绛功不可没。几年来,杨绛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我们仨》读书笔记范文三

这是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他们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题记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现在,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我们仨》,2003年由杨绛女士于九十二岁高龄时所作,是以纪念其先生钱钟书和爱女钱媛的散文般的传记图书。这本书纪录了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学者家庭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成长跋涉。

杨绛先生的叙述,含蓄、节制、内敛、细腻,却有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读下来会觉得心里有股暖暖的涓流在徐缓间流动,烘得全身都有说不出的共鸣感觉。平和自然的风格,行云流水般的语句,一位失去老伴和女儿的老妇,在经历了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之后,将这淡淡的悲哀和怀念娓娓道来。平淡、平静、平和的文字,却如此深刻地震撼着我的心,让我的心思跟随杨先生的回忆一起走过了这个家庭已经经历过的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聚散离合。

全书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只有短短五百多字,由杨先生先前所做的一个梦入手,引出了第二部分老伴与女儿住院治疗到弥留之际以及第三部分对Mom、pop、圆o这一家人幸福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灵魂所在。以意识流的写法,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从锺书突然接到一道神秘的而不可违抗的命令离家前往某地开会,到一家人在古驿道相聚,再到阿园离家住院治疗,最后到阿圆去世,锺书去世,杨先生一人迷失在三里河的寓所,虽然内心痛楚只字未提,但那种痛楚却简直是倾泻纸面,源源不绝,读起来字字是血,声声是泪,令人荡气回肠,谁能不为之动容!这一部分以梦境的形式,避免直接面对失去两位至亲的苦痛,这样却带给我一种更加深沉、更加深刻的绵绵的伤悲。

阿圆住院期间,很坚强,真坚强。只是她一直在惦着她的爹妈,说到妈妈就留眼泪。于是杨先生感觉自己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包含着热泪的眼睛。 而阿园听从爸爸的吩咐,回她自己的家去了以后,杨先生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我的心已结成一个疙疙瘩瘩的硬块,居然还能按规律匀匀的跳动,每跳一跳,就牵连着肚肠一起痛。而这时的锺书,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锺书眼里是灼热的痛和苦,我知道他心上也在流泪。我自以为已经结成硬块的心,又张开几只眼睛,潸潸流泪。读到这里,我似乎感同身受,也泪如雨下。

锺书弥留之际,还问我做梦不做。我只是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的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的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他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绛,好好里。 在古驿道上,他们三人往返奔波,格外的辛苦,格外的漫长。在这古往今来人人必经的人生的最后旅程中,他们三人相聚、相守、相失。

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他们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Mom拍着胸脯说:没关系,我会修。

pop自豪的说:我会划火柴了!

圆o说:我和爸爸最哥们儿,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哥哥,只配做弟弟。

pop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圆o对mom说:妈妈,你不害怕么?

圆o对pop说: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

Mom对pop说:你太吃亏了,我的字能见人么?

圆o对mom说:爸爸,好好休息。

圆o对pop说: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有人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锺书最小。

Mom说:阿圆虽然结了婚,在我看来,她总像煞是个没出嫁的女儿,老是和爷娘粘在一起。

圆o对mom说:妈妈,该撮煤了。煤球里的猫屎我都抠干净了。

Mom曾说:钱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pop和园o对Mom说:妈妈有点笨哦!

pop说:她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Mom说: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肠肚,以后就不用牵挂了。

pop说:我知道她是不放心。她记挂着爸爸,放不下妈妈。

圆o对mom说:娘,你曾经有一个女儿,现在她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自己家去。

pop对mom说:绛,好好里。

Mom说:现在,只剩了我一个人,怀念着我们仨。

他们三人在古驿道上散失,又在《我们仨》中重新聚首。我在这里,想要安慰杨绛老先生的是,珍宝在哪里,心就在哪里,爱在心中,家便在心中。他们三人在这里诗意地居住,在这无边无垠、永恒长存的时空之中,生生世世不再分离。

后记:早在1996年,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先后生病住院期间,杨绛就起意撰写这部回忆录。这年年底,钱瑗病重,请求母亲由她来写《我们仨》。在护士的扶持下,钱瑗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开始一篇一篇地写。到1997年2月底,她已经写了5篇。杨绛看重病在身的女儿写得实在辛苦,劝她停一停。没想到5天之后,也就是1997年3月4日,钱瑗就去世了。杨绛接着忙着照顾钱先生。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去世后,她才开始动笔,完成了这部回忆录。

《我们仨》读书笔记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现代科技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现代科技环绕中的我们,还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却深刻地情感吗?电话、互联网让我们的沟通随时随地没有障碍,但人与人的内心之间却有了越来越厚的屏障。当我们到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去寻求心理的安慰时,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身边平淡但却真实的情感呢?当电话、短信让我们能够便捷地传达心意的时候,我们是少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苦苦追问,但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少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身后情感呢?当飞机、高速列车让我们能毫无阻隔地飞越千山万水,多远的距离都不成为距离的时候,我们的心灵距离也随之拉近了吗?我们不再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苦苦煎熬,但同时,我们还有那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铭心的思念吗?

现代人都在追求轰轰烈烈,想要轰轰烈烈的事业,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忽视了平淡中的美丽。我们以为自己有理想、有追求,每天在滚滚红尘中为了生计和所谓的理想而奔波忙碌,但又有几个人真正仔细地思考过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抱怨工作不够顺利,恋人不够浪漫,家人不够体贴,朋友不够理解,我们抱怨生活太枯燥乏味,但我们有没有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寻找乐趣、体会乐趣呢?生活原本就是平淡的,但在这平淡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还是可以去享受其中的乐趣的,就像歌中唱到的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很喜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但在现代这个讲究个性张扬的时代,这句话早已被人们所遗忘。有自己的个性固然重要,但我还是把这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我希望自己所塑造的性格是淡泊宁静、温和内敛的。我也很相信厚积薄发的道理。但在现在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里,太多的人急功近利,又有几人能够静心去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的点点滴滴?

以下几条为对于我自己的提示:1、问问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努力去实现它,但绝不急功近利,一定要脚踏实地。2、修身养性,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中找一个宁静的心灵空间,培养一个淡泊宁静的心态,温和内敛的性格。3、广涉博取,以期可以厚积薄发。4、用心去再平淡的生活中体会点点滴滴的乐趣。5、在现代的物质社会中寻找一些非物质的东西去温暖自己的心灵,比如亲情、友情、爱情,体会并珍惜每一份平淡的情感。6、学会感动,为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而感动。7、学会去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他们幸福与快乐,在其中享受自己的快乐与幸福。正如海子的那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我们仨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我们仨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