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巍巍中山陵读后感 > 地图 > 巍巍中山陵读后感,2024巍巍中山陵读后感
巍巍中山陵读后感

(共 3962 篇)

  • 1、 巍巍中山陵读后感

    巍巍中山陵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巍巍中山陵》这篇文章,我被中山陵的漫长而又辉煌的历史所感染了。

    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着名的古都南京。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的政权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着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陵墓---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中山南麓。

    课文有这么一段:中山源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茅山山脉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成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为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约3千米,由于附近大多施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这座山就显得格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延,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山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明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第宅、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惟有钟山众多巍峨的峭石峰石,以及一些残存的断垣颓壁,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做出无言的旁证。

    由中山陵联想到祖国,我觉得祖国的大好河山来之不易,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大好河山。

    世上只有自己的祖国才是避风的港湾!我们要改造自己的祖国,让祖国的孩子们回到自己的身边,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 2、 《巍巍中山陵》_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读了《巍巍中山陵》这篇文章,我被中山陵的漫长而又辉煌的历史所感染了。

    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的政权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陵墓---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中山南麓。

    课文有这么一段:中山源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茅山山脉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成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为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约3千米,由于附近大多施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这座山就显得格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延,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山岩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明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第宅、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惟有钟山众多巍峨的峭石峰石,以及一些残存的断垣颓壁,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做出无言的旁证。

    由中山陵联想到祖国,我觉得祖国的大好河山来之不易,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大好河山。

    世上只有自己的祖国才是避风的港湾!我们要改造自己的祖国,让祖国的孩子们回到自己的身边,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 3、 [参考]中山陵纪念馆观后感(模板4篇)

    人生中有许多有趣的电影值得我们观看,每次看完一部作品都有许多话想要说出来,在欣赏之后,我们需要把心里的想法整合一下,写进观后感。因为观后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总结和思考影片的内容和主题。如何在写的作品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于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中山陵纪念馆观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中山陵纪念馆观后感【篇1】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乘坐中北巴士去中山陵春游。一路欢歌笑语,我们乘坐的汽车来到了通往中山陵的林荫大道,来到钟山脚下,只见道路右侧是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它挺立在汉白玉的底座上,面向北方。据说,这座雕像以前是站立在新街口广场上的,在大革命时期被移到了中山陵对面,面朝北方,这表示他想实现北伐战争的胜利。1998年,我们为孙中山先生重新塑了一座雕像,它面朝南方,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的愿望。

    我们排着队伍往高处爬,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山腰,那里有一座“亭子”,在以前来时,听爸爸说,来到这里的人都要上香的,这表示敬仰。我们来到了峰顶,我极目远眺着南京市,南京市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玄武湖像一块光彩夺目的大宝石,长江像一条玉龙,自西而来,向东流去。转过身来近处观看中山陵墓,它更加雄伟壮观,白色的墙壁上琉璃瓦闪闪发光。我们走进中山陵墓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山先生的铜像,他身穿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端坐在靠背椅上,两手扶膝,双目注视着前方,好像看到了中国光明的前程。

    三面墙壁上刻着中山先生的遗愿: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天下为公……观看了他的革命理想,不禁使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走进他的安卧厅,中山先生的卧像安卧在坛下石刻的鲜花丛中。我们沿着走道从不同方位观看中山先生,大厅里的气氛庄严肃穆。出了陵墓大门,我心里想: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先行者,他的理想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这次参观中山陵使我受益匪浅,中山陵是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这次游览不仅使我观赏了中山陵的伟大建筑,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了解,我感觉只有勤奋学习,才有可能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中山陵纪念馆观后感【篇2】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江苏南京远近闻名的中山陵游玩。

    一路上风光秀美,车水马龙。过了一个十字路口,就渐渐地上了大山。路边古树参天、郁郁葱葱,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进入钟山,路旁的古树变成了参天的梧桐树,这就是著名的梧桐大道,清新凉爽,犹如天堂般,真是神奇!我

  • 4、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一)

    寒假中,在老师的安排下,我认真读了《少年孙中山》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

    《少年孙中山》这本书讲的是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先生青少年时代的故事,他少年时发奋读书,立志报国。青年时代。先是当医生,试图用治病救人的方式服务国家,后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必须革命。因此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以革命为业,终生努力。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孙中山先生那种为国家,为人民,心里永远想着整个中华大地的精神所感动,我从现在开始,就要以孙中山先生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做一个富有高尚心灵,对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二)

    这个假期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这本书我给的感触最深。

    这本书描绘了孙中山童年和少年时代发奋读书,立志报国。青年时代,他先是当医生,试图用治病救人的方式服务国家。后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拯救中国,就必须投身革命,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因此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革命为职业,常年奔波在国内外,宣传和发动革命。

    他的一生,是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孜孜奋斗的一生。1911年,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宣告了统治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覆灭,使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合上书,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觉的我们应该像伟人学习,趁现在早立志,多读书,读好书,积极汲取各种先进思想,像他一样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少年孙中山读后感(三)

    暑假里,我阅读了《少年孙中山》这本书。他那感人的故事、伟大的精神、爱国理想,让我深受鼓舞。

    《少年孙中山》讲了1866年11月12日,一个夜晚,孙中山先生诞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穷的农家小院里。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发奋图强,立志报国。青年时代,他先是医生,试图用治病救人的方式服务国家。后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拯救中国,就必须投身革命,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因此他从青年时代,就以革命职业,常年奔波在国内外,宣传和发动革命。他一生,是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的一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逝世前还留下了一份充满爱国情怀的遗嘱。 《 少年孙中山》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暗下决心﹕现在我一定要学习孙中山的执着精神与质量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像他那样做一名祖国的栋梁之材,报效祖国!

  • 5、 孙中山的读后感

    孙中山的读后感

    《孙中山》讲述了中国伟大的人物孙中山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事,讲述了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奔走一生,最后为救国救民而鞠躬精粹的曲折历程。《孙中山》前有序言,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再见了,翠亨村;第二章:海外求学;第三章: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第四章:讨袁护国;第五章:伟大的转变;第六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出生贫苦,祖籍广东,12岁时随哥哥孙眉到夏威夷去,到了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只有一个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国人,他们用英语进行教学。孙中山听不懂老师的话,更不认得黑板上的那些字2020。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认真学英文,最后他把英、汉两种语言相对地比较,英语较好学。他发现,英语有26个字2020母,由26个字2020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单词。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上私塾时所没有的,这些课程大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三年以后,孙中山毕业了,他的英语语法课获得了全校第2名!后来他又到了奥阿厚书院读书,在学校一直是优等生。由于哥哥孙眉担心孙中山会变成一个洋人,就迫使他离开檀香山,回到翠亨村,这时他已经是一个17岁的大小伙子了。他有了新知识、新思想,胸中燃烧着改革的热情。他一面帮助家人做些农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传社会改革,抨击腐败的中国政治和落后的社会习俗。 1883年11月,孙中山再次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到香港求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孙中山从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当了一名西医师。但他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组织成立了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他先后组织了10次革命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继续组织发动革命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由于孙中山轻信袁世凯,把总统之位让给了他,革命果实就这样被窃取了。孙中山又开始讨袁护国活动。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后,孙中山又奋起斗军阀。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后,为求统一,扶病北上,最后鞠躬尽瘁,为革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帝国,

  • 6、 孙中山传记读后感

    篇一:《孙中山传》读后感

    篇二:《孙中山传》读后感

    篇三:孙中山传记读后感

    篇四:《孙中山传》读后感

  • 7、 孙中山读后感

    孙中山读后感(一)

    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书的后面,有对孙中山一生的评论:

    用无数次失败,换取了最大的成功,失败与成功的交替,铸就了他的人格。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百折不回,愈挫愈烈,使他留下的遗产。

    的确,孙中山先生,曾因为推翻清政府的独裁统治,而发动了十一次起义,就失败过九次;因为讨袁护国,发动过四次进攻;因为要打-倒军阀,发动了三次起义。在挫折的阻挡下,他不但没有向困难低头,而且态度更加坚决。

    记得有一次,孙中山先生患了肝病,需要休养,但部队也要北上,他的亲属、战友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却说:我已经五十九岁了,就是死,也心安了。其他人见中山先生态度坚决,只好同意了。坐船走的孙中山,接受了岸上的军人致的举枪、撇刀礼。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中国的,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是伟大的。

    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书的后面,有对孙中山一生的评论:

    用无数次失败,换取了最大的成功,失败与成功的交替,铸就了他的人格。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百折不回,愈挫愈烈,使他留下的遗产。

    的确,孙中山先生,曾因为推翻清政府的独裁统治,而发动了十一次起义,就失败过九次;因为讨袁护国,发动过四次进攻;因为要打-倒军阀,发动了三次起义。在挫折的阻挡下,他不但没有向困难低头,而且态度更加坚决。

    记得有一次,孙中山先生患了肝病,需要休养,但部队也要北上,他的亲属、战友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却说:我已经五十九岁了,就是死,也心安了。其他人见中山先生态度坚决,只好同意了。坐船走的孙中山,接受了岸上的军人致的举枪、撇刀礼。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中国的,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是伟大的。

    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书的后面,有对孙中山一生的评论:

    用无数次失败,换取了最大的成功,失败与成功的交替,铸就了他的人格。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百折不回,愈挫愈烈,使他留下的遗产。

    的确,孙中山先生,曾因为推翻清政府的独裁统治,而发动了十一次起义,就失败过九次;因为讨袁护国,发动过四次进攻;因为要打-倒军阀,发动了三次起义。在挫折的阻挡下,他不但没有向困难低头,而且态度更加坚决。

    记得有一次,孙中山先生患了肝病,需要休养,但部队也要北上,他的亲属、战友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却说:我已经五十九岁了,就是死,也心安了。其他人见中山先生态度坚决,只好同意了。坐船走的孙中山,接受了岸上的军人

  • 8、 孙中山传读后感

    【篇一:孙中山传读后感】

    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是一位老人临终时的遗言,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奋斗,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竟不是自己,而是人民,他是谁?他就是孙中山。

    他是一位优秀的文人。

    孙中山的一生留下了诸多墨宝,但他却不以书法知名。他的书法作品风格多变,时而气势恢宏,时而儒雅清新,使其拥有了不同寻常的韵味。其中最令我影响深刻的便是书中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浑厚有力,只怕普天之下也只有孙先生能把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到这几个字中,使它们显得如此厚重吧。除此之外,孙中山先生也是极爱读书的,他曾经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像这样把读书当成了自己的生活,又怎愁读不好书呢?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是他毕生坚持着坚持民主、共和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治国经邦,人才为急,由此可见孙先生对人民是很重视的,我想,他被尊称为国父也一定不仅仅是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的决议,更多的是天下百姓的心声和对其的尊崇。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大部分都是他将中国道统和西洋欧美各家学说综合整理而来的,少部分为他所独创,由此可见,孙先生的文学造诣也是极高,这恐怕也与他爱读书有关吧。然而他做到的是从书中汲取知识,同时把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常人很难做到的了。

    他是一位伟大的救世主!

    是他创建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封建、腐败的清政府。在电影《十月围城》中,我震惊于那些革命志士的勇气和魄力,为了保护一个于自己从未谋面的人,竟一个个前赴后继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毫无怨言。在读完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之后,我明白了,他们保护的是新中国的未来,而在那时,孙先生就是新中国的未来!是他拯救了整个中国于水火之中!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这就是一位革命伟人思想。从第一次广州起义到黄花岗起义,从辛亥革命到武昌起义,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和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孙中山先生用自己的生命和思想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国家、为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着。

    人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我却想说没有孙中山就没有新中国!

    【篇二:孙中山传读后感】

    有的人,不仅其生前活动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其去世后,仍保有着持久、强大的影响,人们会从他的遗产中汲取教益,获得力量,继续推动社会和历史向前。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积弱积贫,孙中山最初喊出振

  • 9、 《孙中山》读后感1500字
    《孙中山》读后感1500字 《孙中山》讲述了中国伟大的人物孙中山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事,讲述了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奔走一生,最后为救国救民而鞠躬精粹的曲折历程。《孙中山》前有序言,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再见了,翠亨村;第二章:海外求学;第三章: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第四章:讨袁护国;第五章:伟大的转变;第六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出生贫苦,祖籍广东,12岁时随哥哥孙眉到夏威夷去,到了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只有一个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国人,他们用英语进行教学。孙中山听不懂老师的话,更不认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认真学英文,最后他把英、汉两种语言相对地比较,英语较好学。他发现,英语有26个字母,由26个字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单词。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上私塾时所没有的,这些课程大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三年以后,孙中山毕业了,他的英语语法课获得了全校第2名!后来他又到了奥阿厚书院读书,在学校一直是优等生。由于哥哥孙眉担心孙中山会变成一个洋人,就迫使他离开檀香山,回到翠亨村,这时他已经是一个17岁的大小伙子了。他有了新知识、新思想,胸中燃烧着改革的热情。他一面帮助家人做些农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传社会改革,抨击腐败的中国政治和落后的社会习俗。 1883年11月,孙中山再次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到香港求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孙中山从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当了一名西医师。但他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组织成立了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他先后组织了10次革命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继续组织发动革命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由于孙中山轻信袁世凯,把总统之位让给了他,革命果实就这样被窃取了。孙中山又开始讨袁护国活动。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后,孙中山又奋起斗军阀。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后,为求统一,扶病北上,最后鞠躬尽瘁,为革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
  • 10、 我的祖父孙中山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了孙中山一生的经历,从小思想前卫的他,似乎注定有一番作为。他从小热心,善良。对当时政府的腐败感到深恶痛绝,再听别人讲着英雄事迹和海外的政治观念,为后来的起义埋下了种子。

    他在历史上的威信不只是一点点,至少中国人民视他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因为他为新中国的建立,有着莫大的贡献。孙中山从小就特别聪明,对世界上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和疑惑。后来他与母亲去了檀香山,并在那里学到了很多海外的知识。就在那时,他对祖国的腐败无奈至极,因此萌生了一个远大的抱负。

    他的爱国情怀激励了很多人,他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很多人,使很多人与他出生入死,死而不惧。让人敬佩的是,他拼死起义并不为了权势,地位,为了能起义成功,他甘愿让出大总统的位置。

    孙中山终身的憾事,就是没能为母亲尽最后一点孝道,他这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到处奔走,没能顾得上家中的家眷。这种为大家,舍小家的气度让大家感慨万分。从起义到新中国建立,有很多伟人都值得我们敬佩但是,孙中山是第一个敢于站起来的伟人。更值得大家去尊敬和爱戴,宋庆龄是女中豪杰,她是因为孙中山才加入了革命的队伍,为革命付出了一生,这更体现出了孙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

    他曾说过一句话,我仍记忆犹新。他说:革命不成功,谈不上生日。革命成功了,天天都是生日。不错只有国泰才能作文民安,只有国富才能民强。这种不自私自利的行为,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只有具有这种气度的人,才能让大家心悦诚服。也就是因为他为人正直,品格高尚,才能使很多人义无反顾地支持他。因为他们互相信任。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应当如此。朋友之间只有互相信任,友谊才能长久。但是信任是建立在个人的品行上的,若一个人的品行不端正,那么这样的信任就是盲目的,再看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每一个故事,都能体会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就连当时海外的人士也对他赞美有嘉,能做到像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怎么还能做到十全十美呢?

    这本书让我们重温了当年革命的一些感人事迹,是由孙中山的孙女撰写的,从他的孙女对他的崇敬程度就能知道,他是多么的伟大。一个勇于为国家的富强献出生命,难道不值得大家永远记住他吗?他在小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了之后不让我的生命就此结束,当时的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却成真了,他永远的活在了大家心中。

    这一生,他多的是胆战心惊,但是没有耕耘,又哪来收获呢?他的努力换来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和完成了他的梦想,永远活在了大家的心中。他的感人事迹和精神

  • 2019-10-19

  • 2019-10-28

  • 2022-02-04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2-11-17

  • 2019-10-16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2-05-10

  • 2019-09-22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1-23

  • 2022-04-10

  • 2022-12-20

  • 2019-10-22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1-02

  • 2022-09-26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21-08-20

  • 2019-11-02

  • 2019-09-20

  • 2021-12-31

巍巍中山陵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巍巍中山陵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巍巍中山陵读后感、2024巍巍中山陵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