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 > 地图 >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2024嵇康和阮籍读后感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相关栏目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热门栏目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推荐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

(共 2925 篇)

  • 1、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500字

    嵇康和阮籍,两个魏晋文人,同样是厌恶司马昭,为何二人的命运有所不同?一个被夺了首级,一个清享晚年。原因就在于两人不同的性格,一个直爽,一个慎言。

    在文中,作者是欣赏后者的,而我却相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都知道,天下最终会成为司马家的,但魏毕竟对他们有恩,因此,他们都对司马昭不感兴趣。因为性格迥异,两人走了截然不同的路。嵇康很高傲,睥睨众生,骄视当朝执政,骄视司马昭,刚正不阿;而阮籍则不同,我行我素,装醉佯狂。本来司马昭无心杀嵇康,甚至还想拉拢他,便让山涛动员他,但嵇康断然拒绝,并写信给山涛称要与其绝交,这不仅得罪了山涛,还得罪了司马昭,司马氏就算计着要将嵇康除掉。而阮籍就不同了,他以装醉来蒙蔽司马昭,于是,司马昭决定放他一条生路。

    在比较二人的观点后,我认为,嵇康显然要比阮籍更高一层境界。嵇康就好比寒雪中傲放的梅花,不容俗人沾污,冰清玉洁,坚贞刚正;而阮籍就似勃勃的小草,任人随意如何。嵇康认为自己是不俗之人,是不会屈膝于权力之下的,想方设法要逃避现实,挣脱束缚他的锁链,哪怕为此付出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这种游戏是极为危险的,那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有极强的勇气与司马昭为敌的,纵然结果必定是死路一条,“士可杀不可辱”,即使你司马昭夺了我的性命,你也战胜不了我!这便是嵇康的心声。

    生命如一曲华美的乐章,曲尽,嵇康这个名字就永远流芳。

  • 2、 嵇康传竹林七贤其中之一观后感500字

    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个人物!他的弟弟阮籍就是穷途之哭的主角,一样是很有才华的人!那么,你在看了嵇康传之后,有什么感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嵇康传竹林七贤其中之一观后感500字,供大家参考。

    嵇康传竹林七贤其中之一观后感500字(一)

    嵇康,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人物生平 广陵散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幼年即十分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育有一儿一女。

    嵇康擅长音乐,作有琴曲《风入松》;又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又通绘画、书法。唐张怀在《书法会要》中目之为草书第二。

    嵇康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司马昱谓叔夜“俊伤其道”。

    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xx,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嵇康临刑前,三千名太学生联合上书,求司马昭赦免嵇康,并让其到

  • 3、 规矩和爱读后感---和孩子共同成长
    《规矩和爱》读后感---和孩子共同成长 8年多前初为人母,我心中的喜悦无法形容。但压力也随之而来:如何让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我自身是在一种“学习成绩高于一切”的环境中长大的,但成人后进入社会的经历告诉我,“学习成绩不能高于一切”,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我对自己小孩的教育不能再重复上一辈的那一套,我需要重新学习。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这一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重点谈谈以下两个方面: 一、情商优于智商的原则。王涛博士在书中列举了卢刚杀人并自杀的事件。这个事件我在学生时代在另一本书中读过,当时对我的震撼非常大,我没想明白卢刚为什么要这样做,嫉妒和恨就能让他做出这么极端的事吗?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来偶尔我还会思考一下。无独有偶,王涛博士在他的书中详细了讲解了整个事件过程,并分析了卢刚的极端行为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王涛博士也借卢刚事件告诉我们:情商优于智商,这是一条真理。卢刚事件并不是偶然,2013年发生的林森浩事件也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对小孩的教育。我细心地发现,在诸多类似卢刚事件中,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极端,这也许是男孩天生的内向性格所致。所以男孩更需注重情商的培养。在书中,王涛博士对情商定义为“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定义中认识自我是比较抽象的,王涛博士对怎样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给出了详细的阐述:“规矩和爱,规矩可以让孩子懂得敬畏,约束自我意识的不客观膨胀。爱能让孩子得到安全,看到自己的价值,因为自己被尊重而懂得尊重他人。但是爱和规矩需要结合。如果只有严厉的规矩而没有爱,孩子的行为也许能够得到暂时的约束,但是内心就容易产生极端的自卑。如果只有爱而没有规矩,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上帝。”这段话让我知道了培养孩子自我意识的方向:规矩和爱,但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还需要自己不断地模索、学习和总结。 二、不占有原则。我想先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上周六带孩子去上小提琴课,在台阶上遇到了一个母亲在严厉的打骂一个小男孩,从她的片言碎语中我大概知道了打骂的原因是因为小男孩平时在家练琴时敷衍了事,上课时没有通过老师的检查,被老师批评了。这位妈妈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把火气一股脑儿往孩子上洒。小男孩在不停地抽泣,恐惧的眼神让我非常心疼。在读这本书前我也做过类似
  • 4、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200字_大林和小林读后感

    读完《大林和小林》这本书,首先有一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在那时的社会,政府和警察为什么都袒护着那些有钱有势的坏人?

    后来,再次读完,我终于明白,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警方,巡逻队等都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既帮他们欺压穷人,又帮他们摆脱各种麻烦事情,就像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他们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关键是小林,最可怜,在他的日记里,我看到他做的活比别人多,吃的苦比别人多,可四四格还经常毒打他。我就想,如果是我,我就解散那个黑暗的公司,让小林生活在没有压迫,没有痛苦的社会,这该有多好啊。

    总之,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多么的美好,我们一定要共同珍惜,不让那样的坏人出现在我们中间,也不让那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身边。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200字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十分有趣而且让我深受教育的书《大林和小林》。

    里面讲的是:一对失去父母的亲兄弟,在一次偶然的奇遇,让兄弟俩人失散。弟弟小林被皮皮卖给了凶狠的四格格,整天给他做金刚钻,小林受不了他的虐待,最后逃跑到了中麦伯伯那里,做了火车司机。大林被包包送给了大富翁叭哈当儿子,过着奢侈的生活,有200人听差帮他做事,什么也不用干,整天坐享其成。最后和蔷薇公主去海滨结婚时火车被怪物推到了海里,大林漂到了富翁岛上,可是最后富翁岛上只有他喜欢的金子,他被饿死在了富翁岛上。而小林自食其力,生活的快快乐乐。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200字

    《大林和小林》这本书是张天翼写的,张天翼是个想象力无穷的作家,我完全被他的想象力感染了。

    自从大林和小林的爸妈去世后,大林和小林遇到了一个怪物,各跑一个方向,大林一心想当有钱人,可小林不是,大林借助包包(平平的弟弟)当上了大富翁,但作为报答,大林让包包当上了大臣叭哈老爷又把大林的名字改名为唧唧,而小林被皮皮捡到了,并卖了出去,卖给了四四格。大林(唧唧)遇到灾难,到了富翁岛,饿死了,小林过着艰难而幸福的日子。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钱并不重要,品德才最为重要。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200字

    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叫《大林和小林》

    这本书讲了有一对兄弟,哥哥叫大林,弟弟叫小林,他们的爸爸妈妈去世了。

    有一天,他们出门去玩,看见了一只怪兽,他们吓得分头逃跑了。

    小林被人卖给了四四格,四四格叫小林做金钢钻,做得不好还要打他,终于有一天小林打死了四四格,逃跑了。他跑到森林里的一间屋子里,小林遇到了中麦叔叔,中麦叔叔还教他开火车,小林

  • 5、 小草和大树读后感400字:《小草和大树》读后感

    小草和大树读后感400字 《小草和大树》读后感

    一提到《简爱》这本书,我就会想起《小草和大树》这篇文章。这是写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长历程,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顿时就被文章的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的精神所感动。

    文章主要讲了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夏洛蒂希望得到大诗人罗伯特。骚塞的指点和提携时,却遭到了冷冰冰的训诫。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愧中昂起头来,和两个妹妹一起努力,改变写作方向,继续写作。最后,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了震惊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读完这篇文章,我收获了很多。在逆境中,只有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夏洛蒂勃朗特就像一朵傲放的仙人掌花,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不屈、顽强的生命力伴随着她一起奋斗,一起努力。大树之所以能长那么大,是用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无论你是多么渺小、不起眼,只要有这钢铁般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信念,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在紧要关头不放弃,绝望就会变成希望。

    每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心中就会感到有一股冲劲。我想,我一定是被夏洛蒂。勃朗特的精神所感动!我要以她为榜样,争取做第二个夏洛蒂勃朗特。

  • 6、 爱和自由读后感1100字: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这是看爱和自由最初打动我的地方,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

    从事幼儿教育四年来,自认为是位充满活力与爱心的老师,但是看完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我突然领悟我们的爱对于我们的宝贝来说是一种虐待。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不能够,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潜力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成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我们的安排,孩子总是问为什么,而我们的理由就是:因为我爱你们。但是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成长规律。

    幼儿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事故,哪怕是小擦伤也好也会让我们觉得无法向家长交代,因此我们处处留意,时时留意,这个不许,那个不让,始终让孩子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我们整天对宝贝们说:孩子们不能这个样貌,不能碰那个东西会划伤你的手,你们就听老师的吧,老师是为你们好,老师爱你们。我相信,这是大多数老师都在做的事情。看完爱和自由,作为80后老师必须要改变自我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同时,我们在自我改变的同时,也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家长,我们的教育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我们才能给予我们的宝贝真正的爱与自由。

    看完爱和自由还有的一个感触就是关于知识,我们是引领幼儿前行的教师,我们怎样去教授知识呢。,我认为我们就应改变教的方法,不再是枯燥的教,而是带着孩子去认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超多从生活中学习而不是课堂学习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

    孙老师说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身边的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有爱没有自由,孩子就会失去自我,只有自由没有爱,孩子便会冷漠。爱与自由同在,并加以引导和体恤,让孩子们要学会相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在指责中长大的,此刻我们忘记了自我的童年,忘记自我童年的故事,忘记自我童年的愿望,忘记自我被束缚后慢慢被磨蚀的没有个

  • 7、 《樵夫和黑熊》读后感
    《樵夫和黑熊》读后感 四二班 陈安琪 最近,我看了《樵夫和黑熊》这个寓言故事后,终于知道了该怎样交朋友。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位,一位是樵夫,另一位是黑熊。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樵夫,在砍柴的路上救了一只小熊,并把它安全的送回了熊窝里,熊妈妈为了感谢樵夫,他们结为了好朋友。有一次,樵夫上山砍柴,迷了路,正巧被黑熊碰见了,于是,樵夫就在黑熊家里过了一夜,第二天,黑熊因为樵夫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伤了心。 我对文中的第九自然段深受感动。因为黑熊不但邀请樵夫到它的家里面住下了一晚上,还热情地招待了樵夫,樵夫居然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说,还专挑黑熊的缺点,伤了黑熊的自尊心。樵夫真是太不应该了。如果换作是我,我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我会这样做:先好好谢谢黑熊,黑熊有难的时候,请它到家里做客。就是因为樵夫的一句话,让黑熊非常伤心。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朋友可以把快乐加倍,忧伤减半,所以朋友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友谊之树需要爱心来呵护才会四季常青。 读了这篇故事,我知道了一些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的道理:面对朋友伸出的援助之手,我们应该满怀感恩,而不是抱怨他哪里做得不够;面对朋友的缺陷,我们应该给予安慰,而不是嘲笑;面对朋友的秘密,我要帮他分担,而不是四处散播;面对朋友犯下的错误,我们要真诚地指出来,而不是纵容袒护,只有懂得这些,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 8、 牛和鹅读后感

    【篇一:牛和鹅读后感】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结果也不同。,这句话正如《牛和鹅》里讲的道理一样。

    《牛和鹅》是一篇任大霖写的文章,它具有儿童文章的童趣,让我们不得不多读几遍。《牛和鹅》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因为一句话,而让作者怕鹅不怕牛。天天看见鹅,都是心惊胆战,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让作者改变了看鹅与看牛的角度,也让我们懂得了: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结果也不同。

    在以前,我认识优优的时候,我认为她很讨厌,总是骄傲自大,很让人不喜欢。但有一天,我在和她玩时,发现它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的讨厌,她很守游戏规则,还让这比他小的弟弟妹妹。还比如,我天天上楼,胖胖总是在叫,还有要咬人的举动,我特别还把它,就像作者怕鹅一样,天天躲着它。可有一天,狗的主人对我说:这狗不咬人,它对你叫,你不理它就对了。果然,我不理它,它还真不对我叫。看来,事物总会变化,只要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观察。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已及人,换位思考。这句话说得多好,我们就应该拿自己的心与他人的心作比较,想想如果自己处于哪个地方会怎样,让让他人,想想与他人换个角色会怎样。

    我们应该相信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实物,结果也不同。这句话,它会让我们渐渐成为有心人,渐渐成长!

    【篇二:《牛和鹅》读后感】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的,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相信学了这篇生动有趣的文章,我的感受最深的。因为我也有过和作者类似的经历。

    作者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幸被鹅盯上了,鹅把它看得比他小好欺负,便上去欺负他。作者被鹅欺负的掉了一只鞋、书包也掉了,这是金奎叔来了,不然后来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我说我有过和作者类似的经历呢?那是因为我们楼下就有一个麻将室,整天都是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又开了暖气,所以关了门,可又有人抽烟,所以又老大的烟味,还有人在家没什么事做又有狗狗,想打麻将,只有把狗狗带上。可里面烟气熏天;还有刺耳的洗牌声,那着狗狗受得了?所以要出来透透气。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一楼就是麻将室的后门,狗狗就在那里透气。有句话叫狗眼看人低他一看见我就汪汪直叫。我被吓得撒腿就跑,跑到了正门。想给老板娘提提意见,可狗却跟着老板娘一起到了正门。又冲汪汪直叫。这次我可和它近距离接触了它已经咬上我了,还好它没和口。

    不过学了这篇文章,我以后再也不怕它了。因为我们本来就比它们强,怕它干什么?

    【篇三:

  • 9、 狐狸和公鸡读后感

    狐狸和公鸡读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列那狐的故事》里面的列那和公鸡向特格雷的较量。有一天,列那去远方,顺路打猎。他在附近看到一座花园,花园里面有很多鸡,有公鸡,母鸡。他心里想要运动脑子,钻进花园吃掉那鸡。

    花园里一只公鸡叫向特格雷,长得很漂亮,唱歌也很好听,是主人最喜欢的公鸡。还有一只母鸡叫品特,能下又大又圆的蛋,而且还有一项特殊的本领,那就是解梦。向特格雷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自己穿上了一件皮衣,领口上有许多白色不整齐的又尖又硬的饰物,刺得他疼痛难忍。品特告诉他这个梦是一个野兽想吃掉他,要他千万要小心。

    列那想的下扑住向特格雷,但是却落在他的身边,于是列那跟向特格雷攀亲戚,赞扬向特格雷歌唱得好,并建议他闭上眼睛唱歌,这样能唱得更好听,结果向特格雷中了列那的计,被捉住了。

    向特格雷很绝望,但他没有放弃。他建议列那羞辱一下追赶他的那些人,并不断的建议,最后,列那也骄傲起来,嘴刚稍稍张开,向特格雷就迅速的挣脱列那,飞到一棵大树上。自己救了自己。

    我读了这个故事,感觉,向特格雷应该相信品特的话,小心谨慎,不应该听列那的花言巧语。列那也不应该骄傲,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 10、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

    读完爱和自由这夲书,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可以说它是改变我命运的源头,它让我知道了,养孩子不是只管他的吃、喝、拉、撤、安全徤康,而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爱和自由,而这个爱不是按照我们的方式给予,而是儿童需要的方式给予,这个爱和我们以前所理解的不同,它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所以这本书让我頁正理解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也让我对儿童、对生命产生了更深层的了解!

    儿童是成人之父!在幼儿时期,如果获得足够的爱和自由,我相信这个人长大后一定会成为阳光、自信、内心有力量、有自我、有创造力、人格独立的人。

    我的童年是在打骂中长大的,跟爱和自由基本上不沾边,小时侯的我很调皮,父母对我轻则批评,重则打骂,导致我总感觉自己不好,不被爱,不被接受,有时甚至觉得自已昰多佘的,总之记忆中的童年是很不快乐的,这些童年形成的不好感觉,严重影响了我成人后的生活质量。

    当在书中读到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时,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我何尝不是这样?为了证明自己,总强迫自己做一些违备自己意愿的事。事后又很一纠结,痈苦!

    现在的我不自信,总觉得没有别人好,与人相处时,像带着一张面貝,很累,很压抑,佷不自在,我不能心安理得的与别人相处,因为总感觉自己不好,说多了怕别人会发现我的缺点,伤害我,看不起我,我看不到事实的本质,看到的只是别人对我的想法与看法!

    由于对爱的匮乏,婚后我也不能很好的爱孩子,在儿子刚出生的头两年里我几乎是看不到他的,都是沉浸在自已的情绪里不能自拨,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把他抱在怀里寸步不离,我到哪儿他到哪,我做什么他做什么。也根本看不到他的任何需求,导致我的孩子胆小,对事物不感兴趣,不愿与人交往,受挫能力差,心智落后,这让我深刻的看到,爱的缺失,不正确的爱,是多么可怕,它可能会影响几代人都不能很好的生活。

    儿子二岁四个月时,非常爱打人,当时在小区己很出名,有一次李爷爷带着孙子小牛也在小区里玩,没过几秒儿子就把小牛打了,打人后躲在我身后不敢出来,李爷爷看到我儿子的状态说:这样怎么能行,他长大后总得出入社会,与人相处吧?你得赶快给他调整,这样下去就自闭了。我听后非常的恐惧,从那一刻起,我才开始頁正的关心起孩子的教育问题,经邻居介绍看了《爱和自甴》这本书,这个新的教育理念深深的吸引了我,当下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2-12-19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嵇康和阮籍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嵇康和阮籍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嵇康和阮籍读后感、2024嵇康和阮籍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