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叹春闺读后感 > 地图 > 叹春闺读后感,2024叹春闺读后感范文,叹春闺读后感大全
叹春闺读后感

(共 5624 篇)

  • 1、 边走边叹读后感
    《边走边叹》读后感 为期一周的上海管理培训中,偶遇郑杰的《边走边叹》。郑杰,曾任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认识他并不是从《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开始的,而是从《上海教育》中逐渐认识并了解了这个另类校长,当时在看介绍时,对他还是有些佩服的,将一所“不起眼的普通而又面临重重困难的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变成了上海的知名学校,家长都争相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所学校,可以说郑杰校长的改革成功了,他的成功是他观念思想的成功,看看他给他们学校老师写的这一百条新建议,你会觉得这个校长一点都不另类,反而会觉得他十分的有素质,十分的有思想,让人对他产生一种佩服之情。 《边走边叹》是郑杰写给女儿的52封信,在我看来,并非女儿多么需要这52封信,作者也不一定让女儿这个年龄去阅读这52封信。郑杰之所以写这52封信,把正在读中学的爱女作为了倾诉的对象,是因为是郑杰需要倾诉,倾诉对教育的爱,倾诉教育的无奈和心中的忧患。 从郑杰的笔下,我看到教育的诸多问题大部分事实上不是教育问题,而多是教育之外的,或教育之上的,更大更广阔的系统问题。郑杰呼唤传统的书院、私塾、贡院的教学形式和内在精神,呼吁中国教育不能再大刀阔斧地瞎折腾了,不能老弄些新潮流的教育新名词糊弄人了。著名教育学者李镇西曾说中国教育脂粉太厚,穿着华丽的旗袍,涂着厚厚的油彩,太不朴实。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周荫昌先生还说,现在的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宣传,喊口号。 同时,从郑杰的笔下,我发现郑杰是一个十足的文人,他认为自己当校长在大部分时间得看别人脸色行事,揣摩别人心思,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他说,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是他与身俱来的懒惰。人的一辈子很少有真正完美的,回过头去看看自己走不定期的路,总是觉得脚印歪歪扭扭,满是遗憾。是啊,我也在遗憾自己有时候比较随性。原本要求自己每天看《给教师的建议》其中的五条建议,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的事却往往完不成。计划,放弃然后原谅自己,最终把一切遗忘,这大约正是人生活的常态。郑杰告诫我们,应该反省,可以焦虑,但切莫自责太甚,因为这就是人,人是人,人不是钟表或其他的机器。作为校长,有那么多外部的威压,还有那么些诱惑,都不能使他保存自己的一点傲骨。郑杰不愿意让自己自由的天性受压抑,直至被扭曲得面目全非。他采用逃避的方式离开,从北郊校长的位子上下来,再到年薪20多万的民营学校做
  • 2、 千年一叹读后感500字: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礼貌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仅是一本日记,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以前有过辉煌的古礼貌,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礼貌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持续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如何去应对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礼貌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能够看出创造礼貌的是人类,毁灭礼貌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礼貌高度发达的这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礼貌,如,在中东、印度,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礼貌古国的过程中能够看出,礼貌的毁灭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礼貌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就应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向持有的观点。

    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礼貌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 3、 韶华叹观后感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会跟着情节活跃。每位观众在观看时对于电影的领悟都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逻辑清晰。您知道哪些写好作品的观后感的好方法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韶华叹观后感 ,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韶华叹观后感 (篇1)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今年暑假,在熟悉的旋律中,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__岁生日,而我通过读党史知道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在__年前,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方面,国外的帝国主义势力不断侵犯和掠夺着中国大地,一方面国内军阀割据混战,只知道争夺自己的利益,面对百姓的死活漠不关心。当时的人们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在那个时候,和我一样大的小孩子们能吃饱饭就很不容易了,更别提上学、玩耍和旅游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的组织之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毛泽东从长沙到井冈山,点燃革命的燎原之火;周恩来、朱德在南昌的一声枪响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挑灯夜战,在无数个不眠夜里统领大军为百姓对抗敌人;工农红军不断地在全国发展壮大,并且在千难万险、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完成了不可思议的长征旅途。

    新中国建立之后,从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到面对洪水地震时一次次积极有效的抗灾救险;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到如今的抗击疫情、驰援全球。__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带领党员群众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次成功举办奥运会、第一艘航空母舰正式交付……那些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一次次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伟大历程。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那些响亮的名字,一个个传承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以及不屈精神。

    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们曾经在国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时刻准备着!”我也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那光荣而又肩负使命的一份子,为它书写更多的辉煌。

    韶华叹观后感 (篇2)

    “我一路看过千山和万水,我的脚踏遍天南和地北,日晒或是风吹”这一首《远走高

  • 4、 千年一叹读后感500字2024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礼貌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仅是一本日记,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以前有过辉煌的古礼貌,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礼貌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持续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如何去应对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礼貌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能够看出创造礼貌的是人类,毁灭礼貌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礼貌高度发达的这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礼貌,如,在中东、印度,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礼貌古国的过程中能够看出,礼貌的毁灭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礼貌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就应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向持有的观点。

    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礼貌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 5、 醉叹千年——读《千年一叹》有感
    盘古开天辟地,神农氏尝百草…从古至今,英雄豪杰辈出无数,而历史的车轮从未因谁而怜悯地停下脚步,执拗地踏碎一方方灿烂荣光,乘着故人唱不尽的凄清挽歌,向着永无终点的终极而去。因为一路上的金戈铁马、兴衰荣辱、悲欢离合,他的目光深远而悠长,它的故事令无数后人沉醉。只是它从不富有任何浓烈鲜艳的感情一色彩,黑只纵是黑,白尽管为白,黑白一交一界只是暗浊三色。 可就是这样的历史,铁面无情、洞悉一切的历史,又是多少人焚膏继晷所钻研的,又是多少人为之狂一热、为之癫狂的啊!它让文明诞生,它让大一江一大河得以奔向远方,千年不息… 近来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人的身影,挥之不去。他在二十年前毅然辞去一切高位任命,只披一件深褐色的薄棉袄,独自消失在茫茫荒野大漠间整整十年,去寻找中华文明的关键一性一遗址。在二十世纪末,又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迹。现今似乎已经安定下来,在香港澳门几地任职。 我颇为钦佩此行为,只因平时素一爱一与历史有关的一切,尤是在阅读有关祖国历史之时,心中澎湃难止。世上如此多的古老帝国总是相互远征,互毁文明,独我中华,饶是内战再激烈难挡,也不过是为了争夺华夏文明的正统继承权罢了,无论胜败都决计不会自毁文明。这得以让中华文明跨过历史的洪流,延至今日。 而我又是华夏汉族,因而我穿上汉服,座谈历史,并以此为荣。 那个与之静谈的是何人?对!余秋雨先生! …耳边传来悠扬的驼铃声,我嗅到了大漠沙尘的干燥,厉风呼啸,刮过我的脸颊,而自己却浑然不觉干渴。双颊涨红,眸中止不住兴奋。 我是怎了?我是透开那沉甸甸的白纸黑字,跟着考察队,随着秋雨先生,穿过希腊,行过埃及,走过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去了。 在希腊巴特农神庙,我听见了一种令人鼻酸的声音,遥远的地下那样有一双紧闭着的眼睛,等待着再次睁开的那一天;在埃及的田野中,我见到了两尊塑像,高大而残破地坐着,它们见过太多,因此老泪纵横,不再说什么;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那三大宗教一精一神终端的集中地,那神圣的地方,竟成为了如今最大的是非之地,夜色苍茫中老石斑驳,也许,年老的你,最有资格嘲笑人类。 在巴勒斯坦…在约旦…在伊拉克…在伊朗…在巴基斯坦…在印度…在尼泊尔…我忽的沉默。因为在这些地方之后,我的故国中国,我看到了它们影子的残留,亦或是投影,影影
  • 6、 《千年一叹》读后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可能是每个中国孩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学习历史的第一课,尽管那时候并不理解何为文明,老师或父母总会要求我们记住这句话,同时还要记住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词语,同样也理解不了这些国家在哪里、有着怎样的文明,只是死记了这么一个概念,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个概念就牢牢地长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很少有人去怀疑和论证,如果不是做学问,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这样这句话变成了我们的一个基本常识。

    在信息化空前发达的当代,提及文明古国,我想大多数人头脑之中首先出现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极度繁荣的文化艺术,很容易联想到亚里士多德、维纳斯、奥林匹亚、金字塔、空中花园、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比照我们的历史,很容易想到这些人物和情景,或许来源于我们对三皇五帝、孔孟、万里长城、兵马俑的熟识,这样的联想看上去是多么的顺其自然、合乎情理,进而联想到当代,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国家,比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更加进步。

    然而,当我们认真读完《千年一叹》,跟着余秋雨老师从古希腊文明遗迹开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到古巴比伦文明遗迹,再到印度文明遗迹,最终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国,我们就会改变很多伴随我们很久的一些关于世界文明的认识,改变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让我们重新去思考很多问题。

  • 7、 千年一叹读后感

    篇一: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追寻历史的脚步

    ——读《千年一叹》有感

    六年三班 陈长

    追寻历史的脚步,视国家的兴亡,触摸古迹的沧桑,问道荒原的茫茫??——题记

    一个古迹,一段历史

    希腊,这个引起人们感叹的名字,在希腊,处处是沧桑的古迹,光荣的历史;在这

    里,完全可以感受到古奥林匹克的庄严、肃穆。2000多年前,当幼发拉底河开始孕育新

    文明的时候,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已经开始井井有条的举办了;当许多国家受到

    战火的洗礼时,希腊仍不失本色,奏响胜利的凯歌。它,一个承载了希腊几千年的辛酸

    与骄傲的建筑,一个饱经风霜、经受挫折的建筑,希腊的路在它脚下延伸。它,便是

    巴特农!巴特农阿克洛玻利斯的中心,白云雪亮,石柱残迹斑驳,一种古典的美弥漫开

    来。但,当希腊的黄金时代过去后,它还在,这是悲哀还是大幸?“他们都走了??”

    巴特农喃喃道。是啊,唯有这蓝天陪伴着碧草。

    金字塔的辉煌

    埃及,一个古老的文明,正是这个源自于尼罗河的文明,创造了举世无双的金字塔。

    当年一位工匠的意外的喊叫,惊起了夜空中的黑暗。大金字塔耸立在沙漠中,它在历史

    的长河中静静的当一名看客,俯瞰朝代的衰亡,风云的变幻。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不值

    一提。拿破仑气焰如何嚣张,将整个世界都看成沙盘,但当他来到了金字塔下时,也感

    到了渺小。在高亢的歌喉,怎能抵过撒哈拉的夜风在金字顶端的呼啸声?

    黄沙漫天,永远陪伴着金字塔

    斯人已逝,一抷黄土。但他们建筑依存,屹立不倒。也许我们都忘了千年前僧侣的

    吟诵、祭司的虔诚祷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们忘记了过去,忘记了历史,忘

    记了先辈流传下来的精神。千年一叹,在叹什么?在叹千年文化的迷失,在叹千年精神

    的空白,在叹我们内心对千年文化的不屑!游历了名山大川,流连于处处古迹中。波光

    粼粼的蓝是希腊的颜色;灿烂耀眼的金埃及的颜色:醉人心脾的绿是尼泊尔的颜色??

    千年一叹,需要的是毅力与耐心,头脑与思维。千年一叹,叹过去;叹文化;千年

    一叹,引人深思??

    追寻历史的脚步,仿佛回到了历史;追寻历史的脚步,我们才能更好的体会生活! ——后记

    篇二:千年一叹.读书心得

    苦苦的跋涉 苦苦的思索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 昌盛中学 赵丽娟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

  • 8、 千年一叹读后感体会

    我所追求的是什么?是即使内心尚存一息,也要去点燃的火种;是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要去追逐的梦想。《千年一叹》一书由著名作家余秋雨所著,该书的内容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现出来,彰显了另类的风格。

    “要么今后只敢小声讲述中国文化,要么为了能够大声,不顾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废墟”,这是该书在开幕时的一段话。余秋雨在荒野大漠中独自消失了整整十年,寻觅着数千年历史中蕴藏着的魂魄,是否依旧尚存?最终,他写下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两部著作,将中华文明诸多被埋没的遗址重现光明。而这次,他把自己的目光延伸向世界的历史长河中,走进人类历史的福地,穿越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址,让世界的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即将流失的东西,唤醒人们对于历史的使命感。而在此同时,也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想象着,人类社会迅速的发展,历史长河流动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星球里的新陈代谢也不断的发生着,发展、淘汰、发展……或许在那么一瞬间,我们停下脚步,回想着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什么。这时,猛然回头,发现身后只剩下一片狼藉,身前的长河又不知通向何方。未来的我们是我们,过去的我们也是我们。那一份厚重的底蕴,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回忆,更是一盏指路明灯。

  • 9、 千年一叹读后感20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2000字:

    最近读了余秋雨的《借我一生》和《千年一叹》。很多人认为这两部书可以称为余先生最好的两部著作,读过之后,我也这么认为。

    早年读过余先生大名鼎鼎的《文化苦旅》,但那时多半只是当成一种游记,并未完全体会余先生内心深处那种对中国文化深深的探究,之后读他主编的《藏着的中国》,始知他深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他的作品盗版甚多,因此这几年都没有读他的书,一方面是怕买到盗版,另一方面,和我读书的习惯有关,越是好书,越是敬佩的作者,我越是抱着敬畏之心,而不敢过早拥有打开阅读。

    直到这次,我接连买了《借我一生》和《千年一叹》,窃以为,读余先生的书,应该先读《借我一生》,先了解他的成长和心路历程,然后再读他其他的书,可以更好的理解他的立著思想。

    《借我一生》是余先生的一部自传,其中很大篇幅介绍了“文革”期间他个人及其家人的不幸遭遇,现在的年轻人,包括我这种出生在文革“中期”的中年人,也能从中了解一些十年浩劫的经历。文字之间,流露出的是余先生对政治毫不掩饰的厌恶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文章回忆了余先生儿时的经历,不过我感佩他惊人的记忆力,但我想对儿时记忆的细致描写,虽然是真实的,但应不乏文学修饰的成分。文章写到他在浙江老家,隐居山林中一个荒废的小楼里读书,无意之间发现这座小楼居然是蒋介石当年捐赠的中正图书馆。“文革”中,多少图书被焚烧,多少文化人被打倒。历史上恐怕也只有秦始皇焚书坑儒能与之相比。作者痛恨之余,以蒋介石捐赠图书馆一事与之相比,一个是铲除历史文化,一个是传承历史文化。余先生成名后,在学术上、创作上甚至其他方面,经受了很多所谓批判攻击。余先生认为,这种批判攻击大多是“文革”流毒,多次表达了对“大批判”的愤怒和轻视。本书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了文革后这些年他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思索,主要反映在这些年他从《文化苦旅》开始到《千年一叹》文化系列丛书的创作经历。应该说,此书反映了余先生的思想,但也能看出他在学术上和思想上的一些高傲。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凡文化人,总有些清高的。很多人看了余先生的书,可能在一些方面不能认同他的观点,我想,各人的文化水平有高低,视野有远近,历史知识有深浅,立场有不同,观点自然不同。总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借批判余秋雨而想达到自我炒作,越这样,越能凸显余先生的文史功底。

    《千年一叹》是余先生参加的由凤凰卫视在上世纪最后一年,即1999

  • 10、 《千年一叹》读后感_12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1200字

    六个半小时。 这场千年之旅是历史之行也是文化之考,这声千年之叹是赞叹也是惜叹。 与其说写篇书评,更应说仅是一篇读后感,因为在阅读之前我对除本国之外的古国文明不甚了解,深知自身的浅陋便不敢妄加议论,如有不足还望指正。 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基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作者一行跋涉数万公里,走遍文明发祥地。感谢余先生在面临种种危险依然坚持用文字带我们完成这场千年穿越,未经雕饰的文字反而真实又珍贵。余老先生并不奢求用有限的篇幅穷尽文明的起源发展,即使是人类探索出的已知文明也只是真实历史的冰山一角,余先生只是将自己一路所看所闻、所思所想倾诉读者,在他笔下,古代文明比历史书上的遗址照片来得震撼。 千年的文明,依然是我们歌颂、赞美的对象。爱琴海边神秘岁月留下的石柱群,至今依然未知的人类奇迹金字塔,犹太教的最高圣地哭墙,沙漠里的“玫瑰色的城堡”佩特拉,巴比伦古城经受“复原”之后唯一留存的沥青路......遥远又神秘的古文明穿越时空来到现代人的面前,虽已是老态龙钟的残缺模样,但千年岁月赋予他们厚重的气质,他们像一位位在日月辉映下蹒跚而来的老巨人,接受着无数后代的崇敬与朝拜。人类文明由他们而生,由他们而育,我们的现代文明有源有根是多么让人骄傲和感动的事,无论文明的族谱记录到哪里,面对老祖宗,我们只能谦卑致敬。 但是荒芜的现状、残酷的争斗、战火与硝烟,辉煌的古文明对比现实的衰败,似乎让我们听到了老祖宗的叹息。千年文明的河流滋润了沿岸所有的人类聚集地,自己却逐渐干涸,全然失去了最初的鲜活。战争入侵、宗教冲突、自然灾害、文化互噬都反复折磨着古文明,直至今日,竟只剩古中国文明绵延未绝。 作为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中国文明并不算最年长,在其他古文明逐渐消亡暗淡之时,中华文明即使几经摧残,也屹立不倒,结合余先生的观点,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文字统一,二是地理环境阻隔,三是对小国文化的强大包容力,四是追求实用理性、中庸之道,五是科举制的确立。 中华文明能否万古长青还是未知,面对盛极而衰的自然天理,人类的力量微如草芥,但悲观主义只会加剧毁灭,唯一的道路是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历经其他文明的消亡,终究要回归到对现存文明的反思。现世文明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安稳和平,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正威胁着许多国家,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也更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推

  • 2019-11-16

  • 2021-08-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3-05-06

  • 2023-06-09

  • 2023-07-0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04-14

  • 2019-09-25

  • 2022-12-05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1-06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1-12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21-11-09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1-06

  • 2023-06-12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1-06

叹春闺读后感
叹春闺读后感怎么写?读了这本书相信你也有不少的感触和启发吧,叹春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叹春闺读后感、2024叹春闺读后感、叹春闺读后感范文和叹春闺读后感大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