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2024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范文大全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推荐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共 7136 篇)

  • 1、 千年一叹读书笔记1000字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的时候,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他的一纸手稿途经各个人类最重要的文明故地,以感伤、厚重而平实,而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各大古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它们从辉煌到式微,从式微到衰败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华夏文明得以延续的原因。

    余秋雨先生曾孤身一人考察并阐释中华文明诸多被埋没的重要遗址,如今又穿越数万公里寻访世界文明故地。他对于亲自丈量文明的历史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执着,“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时就无法思考。”正是他这种坚持让我对这本书更加好奇和期待。我想,大概只有到了真正的文化现场,真真切切地踏过留下无数岁月斑驳痕迹的道路,才能触碰到古老文明颤抖的灵魂,近距离地感受到文明的底色与积淀。

    在整个行程中,他们需要穿越很多恐怖主义蔓延的区域,然而面对路边接连不断的颓壁残堡、幢幢黑影,余先生却道:“我们不装备武器,就像不戴头盔和手套,直接用自己的手,去抚摸一个个老人身上的累累伤痕。”面对古老而稀世的伟大,即使凶险万分,他们也能迸发出无限的勇气。怀抱着热情与勇气,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文明。

    一翻开书页,便感到满满的沉重。

    希腊古文明曾经辉煌且震撼,当人们凝视爱琴海、奥林匹亚以及巴特农神庙等年岁已高的长辈时,总能穿透时光厚重的尘埃,一眼望见那曾经极度繁荣的文化与艺术和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以及柏拉图等璀璨群星。希腊当初几乎所有的学问家都风尘仆仆,他们行路,他们发现,他们思索,他们校正,这才有了生龙活虎的希腊文明。然而当我看到书中现今的希腊,人们闲散而与世无争,但是这闲散却有很大一部分变为了疲惫和木然。我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过度的闲散是精神上的一种缺失,容易让人乃至整个文明失去干劲。追不上现代文明的步伐,也就自然渐渐衰落了。

    文明故地,见证了一个文明从出生至辉煌鼎盛又无力衰落的过程。古迹中仍默默伫立的建筑那么伟大却又那么悲凉,它看着辉煌化为齑粉,看着人类一步步创造出文明,又看着文明缔造者的后代饱受战乱、贫穷、饥饿之苦。从许多历史遗迹,我们可以看到,古文明的发展令人惊叹,金字塔的建造即使放到二十世纪也仍有许多困难,克里特岛上的排水系统和卫浴系统相当先进。因此,文明并非仅因过时而衰落。当看到恒河边的老人静待死亡,看到不上学的孩童的赤脚密如森林,看到日常生活要武装到牙齿的谨小慎微......这时,我

  • 2、 千年一叹读后感500字(3)篇

    余秋雨先生撰写的《千年一叹》是一本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是一本描述人类古文明的书籍,是一本揭示兴盛衰落之道的书籍。作者和凤凰卫视组成考察团,从南欧的古文明之国希腊开始出发,途径北非的古埃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并一路向东,而后穿越中东两河流域文明的伊拉克、伊朗,并抵达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最终从尼泊尔回国,作者行程数万公里,一路风餐露宿,历经艰险,先后祭拜了各地区人类早期的古文明遗迹,通过实地考察印证和反哺了原来阅读的书本知识,并最终觉得自己看重的并不是那数万公里的千年故事,而真正的意义却是从那数万公里的行程中又重新发现了中国文化。

        作者在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上述这些国家的早期文明,但这些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今天大部分都已经衰落了,有些还处于动荡和战乱之中,而今天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完全算不上年岁,对比之下文明古国却成了地图上的褐瘢,年岁越高,褐瘢越深,麻烦越多。这也印证了中国古代哲学所揭示的盛极必衰,至强至弱的道理。当作者看到残垣断壁却依然雄伟的遗迹与现代荒凉产生强烈对比时,当作者看到历史书上反复出现的熟悉地名与现实景象产生可怕分裂时,心中感到惊恐莫名。这种惊恐莫名是对古文明衰败的痛心,是对古文明美好想象和现实衰败之间巨大反差的惊愕。反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尽管也有挫折、停顿、衰落,但发展、进步、文明是主流,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于今日。

      作者最后归纳总结了其他文明凋零,而中华民族长久不衰的原因是:一是赖仗于地理环境,避开了古文明之间的互征互毁。中国西部由于崇山峻岭和沙漠阻挡,没有和阿拉伯国家、古印度等国发生战争;二是赖仗于文明的体量,避免了小体量文明的吞噬。尽管被蒙古国、满清统治过,但中华文化一直没有中断过,并处于主导地位;三是赖仗于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读解的分割、封闭和中断;四是赖仗于使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五是赖仗于科举制度,既避免了社会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忆。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我觉得还有二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统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央集权牢牢得把民众、疆域置于统治管辖的王权之下,避免了长久的分裂,进而避免了中华文化的失传和中华文明的湮灭。

      环视寰宇,古文明古国能够辉煌至今的只有中国,盛久不衰的治国之道值得研究总结,而古文明古国衰败之道也同样值得研究和

  • 3、 《千年一叹》读后感_12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1200字

    六个半小时。 这场千年之旅是历史之行也是文化之考,这声千年之叹是赞叹也是惜叹。 与其说写篇书评,更应说仅是一篇读后感,因为在阅读之前我对除本国之外的古国文明不甚了解,深知自身的浅陋便不敢妄加议论,如有不足还望指正。 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基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作者一行跋涉数万公里,走遍文明发祥地。感谢余先生在面临种种危险依然坚持用文字带我们完成这场千年穿越,未经雕饰的文字反而真实又珍贵。余老先生并不奢求用有限的篇幅穷尽文明的起源发展,即使是人类探索出的已知文明也只是真实历史的冰山一角,余先生只是将自己一路所看所闻、所思所想倾诉读者,在他笔下,古代文明比历史书上的遗址照片来得震撼。 千年的文明,依然是我们歌颂、赞美的对象。爱琴海边神秘岁月留下的石柱群,至今依然未知的人类奇迹金字塔,犹太教的最高圣地哭墙,沙漠里的“玫瑰色的城堡”佩特拉,巴比伦古城经受“复原”之后唯一留存的沥青路......遥远又神秘的古文明穿越时空来到现代人的面前,虽已是老态龙钟的残缺模样,但千年岁月赋予他们厚重的气质,他们像一位位在日月辉映下蹒跚而来的老巨人,接受着无数后代的崇敬与朝拜。人类文明由他们而生,由他们而育,我们的现代文明有源有根是多么让人骄傲和感动的事,无论文明的族谱记录到哪里,面对老祖宗,我们只能谦卑致敬。 但是荒芜的现状、残酷的争斗、战火与硝烟,辉煌的古文明对比现实的衰败,似乎让我们听到了老祖宗的叹息。千年文明的河流滋润了沿岸所有的人类聚集地,自己却逐渐干涸,全然失去了最初的鲜活。战争入侵、宗教冲突、自然灾害、文化互噬都反复折磨着古文明,直至今日,竟只剩古中国文明绵延未绝。 作为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中国文明并不算最年长,在其他古文明逐渐消亡暗淡之时,中华文明即使几经摧残,也屹立不倒,结合余先生的观点,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文字统一,二是地理环境阻隔,三是对小国文化的强大包容力,四是追求实用理性、中庸之道,五是科举制的确立。 中华文明能否万古长青还是未知,面对盛极而衰的自然天理,人类的力量微如草芥,但悲观主义只会加剧毁灭,唯一的道路是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历经其他文明的消亡,终究要回归到对现存文明的反思。现世文明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安稳和平,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正威胁着许多国家,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也更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推

  • 4、 《千年一叹》读后感_11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1100字

    世界古文明巡礼 看完《中国文脉》,才决定再看余秋雨的其他作品。有时候觉得,年轻时候没有读过某些书其实是好事,因为那时候读了也不懂,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书最合适。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二十世纪末随同凤凰卫视,对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进行考察的一部作品。从希腊开始,经过克里特岛,到了埃及,然后循摩西出埃及的路径,到了耶路撒冷,然后经过以色列、约旦、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最后经过尼泊尔回到中国。 这部作品对每个古文明遗址都进行了考察,有些比较深入,有些则一带而过,每经过一个地方都写些游记散文,每天发表,可以看出有些写得比较仓促,没有润色和深入的思考,但原汁原味也不失为一种美。 希腊文明,对于欧洲事实上最为重要,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当然后来被基督教文明所代替,但还是有些印迹留存。只是如今的希腊已经衰落,更可悲的是,如今的人们去希腊,更希望去看那蓝天白云下的爱琴海和海边蓝白色的房子,感受那种诗意的平静,至于那破败的神庙,以及神庙背后古文明衰落的苍凉则无人在意,当然,善于遗忘也不是坏事。 希腊文明的源头在克里特,克里特是个神秘的文明,无法解释它的成熟,它的建筑内现代话的设计,无法解释它的忽然消亡,来无影去无踪。 埃及文明更早于克里特,但如今的埃及除了金字塔,已经找不出文明的痕迹。至于出埃及的线路,与两千多年前的摩西比,如今同样艰险。 希伯来文明相对不太知名,是犹太人的文明。犹太人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犹太人天生的智慧,不幸的是同时也天生的伴随苦难,千百年来被驱逐、被奴役、被迫害,甚至经历种族灭绝的伤害,如今虽然有幸得到了栖息之地,但也伴随了仇恨的生根发芽。 阿拉伯文明是侵略性太强的文明,我始终无法理解。它既有强烈的宗教性,又有其他宗教不可比拟的世俗性。从伊斯兰教创始开始,就是政教合一,而随着穆罕默德的逝世就开始分裂,其世俗性暴露无遗。教派中的极端分子又层出不穷,或许真如余秋雨所说那样,在一个从来没有正常生活的地方,人们也许从出生开始,就认为极端主义就是正常的生活方式了。 印度文明事实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是印度教,佛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是又都不是。因为印度不断被外族侵入、被统治,它的文明从来都是中段的、杂糅的,甚至也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概念,到如今,事实上仍是分裂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说到底既是同一的又是不同的。 余秋雨巡礼了几乎所有的古文明,到

  • 5、 《千年一叹》读后感_21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2100字

    《千年一叹》

    其实我看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悲惨世界》太长,还没有看完,写不出读后感来。那就挑一本相对来说短一点的。再者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余秋雨的书了。因为尘封的《文化苦旅》是最好的朋友送的生日礼物,然而他走了。然后我就一直停留在开始阅读的地方,甚至已经不记得开始阅读的地方了。一开始是不愿意忘记,后来是不刻意想起。所以,就一直一直尘封,顺带也“封杀”了余秋雨的那些书。

    所以,是开始的另一种意义。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持续刷新。直到最后读完,有几处大笑,更有几处哽咽。然而,一切,不如作者一句“千年一叹”。

    这其实是一本十几年前的书,书的内容基本以日记形式体现。千年一叹,却也有时日行千里。

    九九年,那个年代有点遥远,所以书中内容有些当下的形式,不知如今可有改善。但愿有吧。苦难,不应该是苦难人民一生的标志。以颠沛流离之姿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颠沛流离的淡漠与认可。那是放弃的另一种姿态,无畏的意义,竟让我心生怜悯。可能是因为,我刚刚看完书吧,内心受到的冲击,不太对安逸有好感。因为他们的安逸,我看不见我能理解的幸福。有时候,想要接受别人的生活状态,果然是不容易的。理解和尊重,多么重要。但是,我愿意的是他们理解我们的生活状态,但凡有追求,总比等死好的。(其实,这是一段混乱的语无伦次。想要删除重来,又觉得它本身很重要,那就留着吧。给自己情绪一个出口,本身也应该是读后感的一种形式)

    这本书,本身是纪实叙述的一个出口吧。作者在自序中这样写道“但是,恰恰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出现了可能。就在二十世纪临近结束的时候,天意垂顾中国,香港凤凰卫视突然立下宏愿,要在全球观众面前行走数万公里,考察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聘请我担任嘉宾主持。”

    所以,所有的遇见,文明或野蛮,兴盛或没落,冲突或融合,处处可见,时间有话说。

    本书全程始于希腊,归于喜马拉雅山脉一端的尼泊尔,途经埃及、以色列、巴基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印度等等诸国。其中困难种种,不曾描述的居多,即便如此,我也跟随他们一直心惊胆战。

    作者本来就是去考察文化遗址的,所以基本上,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大多都是我不曾了解的,果然读书时期,历史课本,只是沧海一粟。我只好跟随作者的步伐,囫囵吞枣。若真要研读,必定是不能如我这般,刘姥姥附体,一边存疑,一边感叹,而应该是一边感叹,一边解惑。然而即便如此,我

  • 6、 《千年一叹》读书笔记1500字

    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书中的故事情节,是书中的经典词语句子,也可以是我们的感受感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千年一叹》读书笔记1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千年一叹》读书笔记

    才读罢这本书已经是满腹的沧桑了,随余秋雨游历了一边世界上那些正在被时间、战争所吞噬的文明遗迹。那是怎样的一种旅程?捧着这本《千年一叹》,我的手就好象抚摸到了文明的碎片、历史的车辙......

    放下书,去细细品味的时候,才发现,我的心原来正在滴血......

    这是一本日记,写的是在千年之交,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考察人类文明遗迹的经历。一个柔弱的学者、书生,数万公里的越野行程,何等的不易?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执着追求、谑诚朝拜。沿着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前行,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战壕密布、荒草迷离、盗匪出没!人类正在慢慢亲手毁掉自己的文明。

    或许是对余秋雨先生的尊敬,我对这本书的感觉颇为良好,读书的同时既领略了沿途的奇闻轶事、还有余先生思辩的精神、对文明衰落的厚重情感;对当地贫穷落后的现状的痛惜;以及对当地人的愚昧、麻木的痛恨所感动。心里不禁的为余秋雨先生的此行叫好,一本在世界最危险、最有人类文明仓桑感的地方写成的日记,大大的解决了我的饥渴。

    千禧之旅的首站是希腊。

    我不了解希腊的文化背景,也不知道希腊文化有过怎样的宏伟历史;初识希腊是从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欺骗宙斯开始的,还有就 是希腊国家男子足球队曾拿过2004年的欧洲杯的冠军。希腊是一个神话般的国度这是我对希腊仅有的了解。随着余先生的笔迹慢慢的游,让我知道希腊竟然有如此浓厚的文化气息!遗憾的是这里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没落。谈到希腊衰落的原因,余先生认为有两点:一是雅典斯巴达人旷日持久的内耗;二是内忧外患,又不断远征,希腊始终没有成立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国家。

    古老的埃及文明也不容乐观,她已经没落了,却还在沉醉于自负的神秘,余先生认为:埃及以庞大的雄姿切断了被外部世界充分理解的可能,其实也切断了自己的延续使命。过于沉湎于对死后世界的憧憬,使他们不重今生,只顾来世。神秘、古老的埃及最后在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的轮番讨伐下,终于没落了,只剩下卢克索一带的所谓的法老人后代还在不断叮叮当当地修复着祖先陵墓,供人参观。这是埃及法老的悲剧。

    两河文明以商业与法律著称。而现在,在余先生的眼里、在镜头下,文化二字竟会是那样的苍白

  • 7、 千年包公观后感2018年1000字

    《千年包公》观后感2016【1】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然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他在华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举行的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来自北京和安徽两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该片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摄制团队自2015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

    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员、监察专员阎群力,安徽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共同为《千年包公》启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千年包公》总监制张志宏在致辞中说,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历代清官的典范。“今天我们拍摄制作《千年包公》电视纪录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势下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

    央视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千年包公》监制石世仑表示,纵观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个字来总结,那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嫉恶如仇”。他说:“在《千年包公》中,我们力图透过包公来展示中国优秀的廉政文化,纪录片对历史的正本清源价值得以凸显。”

    安徽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该片监制禹成明感谢各方对该片的支持,他表示,《千年包公》是一部联合摄制作品,立项之初就受到中纪委宣传部、安徽省纪委、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等各级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不仅对节目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还帮助协调摄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力图将其打磨成一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纪录片精品。

  • 8、 2018年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4篇

    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

    纪录片《千年包公》央视首播全景展现包公形象

    5月23上午,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包公园清风讲堂举行。该纪录片力求精准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在短短几个月内,剧组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的包公新形象。

    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该片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现场

    《千年包公》自2015年8月正式开拍,剧组成员不顾高温酷暑与严寒冰冻,克服困难,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到台湾、新加坡、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十几个地区与城市,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积累了大量素材与文献后,于2016年元月开始进入后期剪辑,数易其稿,找差补缺,力求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最为丰满真实、清廉爱民的包公形象。

    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包公事迹和包公精神流传、绵延千年不绝,并一直为百姓津津乐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公正的孜孜追求。纪录片《千年包公》顺时而生,采用现代化的电视手段,为观众呈现全新故事场景与视觉享受,依托新颖的艺术形式展现包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与传承,给观众以启迪。据参与审片的专家学者评价,此片堪称国内近年来历史类纪录片中的精品力作。

  • 9、 2018年千年包公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千年包公观后感

    5月20日,央视网连续发布了两段时长分别为15秒、30秒的《千年包公》宣传片。这两段宣传片将包公称为中国良吏贤臣的代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

    不同于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纪录片《千年包公》力图真实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根据安徽省纪委宣传部的消息,《千年包公》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

    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

    其中,“不持一砚归”的故事曾被《检察日报》于2013年4月9日刊载:“相传,包拯离开端州,一块端砚也没有带走,连自己在衙门里用的端砚都上交了。可当他坐的船开到西江羚羊峡时,突然风浪大作,船不能够行驶。包拯想,这是不是为官不廉所致?于是,命仆人检查,发现船舱里有百姓送的一块端砚。包公把端砚抛到江心后,风浪立刻停止了。”

    这样的故事让导演感慨:“我们发现,真实的包公故事,比起传说毫不逊色,而且更加精彩,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感人。”

    《千年包公》的制作过程,得到了来自安徽省纪委、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等的关心和支持。导演手记中称,安徽省纪委领导不但亲临拍摄现场慰问指导,还多次前往北京,帮助导演组协调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还亲自审看节目文本,数易其稿,力求精确完美表达。

  • 10、 党员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1000字

    千年包公观后感精选一

    此片最初的构思是做成一部政论片,由于创作的时间很紧,后改为6集纪录片。北京对此片要求质量高,摄制组从去年4月份接受任务始,历时一年多时间,顺着包公的人生经历走过安徽、广东、河南;为寻找真实史料,摄制组到过安徽、浙江、台湾多地;就是在几天前还在做修整交接工作。现已圆满的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制作成3集,受到纪委和电视台领导的高度肯定。

    此包公纪录片不同于一般的包公影视书戏,也不同于其他的叙事纪录片,该片是以史实方式展现,客观的介绍真实的包公,该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包公了解包公的有用资料。

    《千年包公》的主创人员有4人,皆是金熊猫奖、中国新闻奖等获奖人;2名协助人员系包公后代,也是包公研究会成员;6人组成该片的创作摄制组,其中2包家人是安徽省经信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包正军(包公第34代),和合肥政法委的包旭东(包公第36代)

    《千年包公》的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将于24日上午举行,由周涛主持,并委托正军先生做个4分钟讲话。此片在拍摄过程中,得到许多部门和各地包氏宗亲的大力支持,片中也记录了许多包氏后人生活工作的镜头,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包氏后人的精神面貌。

    千年包公观后感精选二

    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定于2016年5月25日20:00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首播;5月27日21:25在安徽卫视播出,每天一集。

    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的是,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全片力争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1-06

  • 2022-04-14

  • 2019-09-19

  • 2021-08-09

  • 2019-11-06

  • 2023-06-12

  • 2019-11-12

  • 2019-09-26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1-06-07

  • 2021-09-27

  • 2019-09-26

  • 2019-11-12

  • 2019-09-25

  • 2021-11-09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大全,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2024,更多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