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 > 地图 > 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2024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范文(左右,以上)
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相关栏目
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热门栏目
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推荐
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

(共 3995 篇)

  • 十日谈

    《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讲述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意大利近代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生死十日谈》读后感4000字

    生死十日谈一书由孙惠芬所著,讲述了辽南农村自杀问题,折射出当下农民的精神生活现状和真实的情感困境。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生死十日谈》读后感4000字。

    有一种阅读,叫欲罢不能欲读不忍;有一种情感,叫触之即痛痛到锥心;有一种泪水,叫苍天孕之苍生溢之。

    孙慧芬,这位出生于大连庄河,供职于辽宁文学院的乡村叙述者,用《生死十日谈》(《人民文学》2012、11期)的惨烈、悲壮、郁结、苦痛,一次次把我在阅读的攀登中放倒,又一次次把我拉起来,逼着我、扶着我、诱着我、陪着我,翻过痛苦的高山,步入弥望的苍茫。

    泪水,这卑微的温、弱小的咸,一次次在我不算年轻的心田滴落。可我知道,比起孙慧芬讲述中的那些有声的恸哭、无声的抽咽,我的泪水,充其量只是一种物伤其类的悲戚而已。

    一个人一辈子必然有一次生死,这是命定的规律;一个人决然绝然的自戕其命,则可能有着各不相同的悲剧动因。据说,每年全球会有100万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辞别尘世。又据说(竟然查不到公开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料),中国大陆自杀的人数占据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农村自杀人数又接近中国自杀人数的60%!如果这是真实的,那就是说,在广袤的农村,每年将有十几万生灵,以非自然的殒命,使自己在生命史中,缺损了、断裂了、飘零了。

    自杀本身只是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意义的事件或样本。可是,当自杀以如此批量规模像收割麦稻似的一茬茬地从乡野间将我们的父老乡亲砍倒毙命之时,当自杀以当事者的无声无息、亲属们的欲言又止、领导者的遮遮掩掩风一样飘过、云一样散去之时,当我们已经为新农村建设讴歌、为城镇化树碑之时,农村、农民以及他们立身为命的农业,到底处于什么现状、存在何种问题、有着什么样的退路、出路和生路,就不是可以坐而论道的侃侃空谈、居高临下的表演拯救、隔靴搔痒的抚慰关怀可以触及真相、补救现实了。

    它的前提是,必须先滋生出牵心挂肺的痛感、看得见刮皮连肉的血色才得以靠近的仁心厚德!

    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笔者曾经在农村生活十多年。可能缘于生命来到尘世之初即是和绵绵厚土与榛榛林莽有着无间的相依关系,窃以为唯有从乡村中走出者才能够有那种执拗、深切、不可更改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包含着复杂的乡土体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既有对于乡土爱之弥深的游子之恋,并由此延伸为对于故土到所有乡土的本能亲近,又有对于乡土贫穷、落后、闭塞、荒蛮并由此而伴生的艰难、困顿、疲惫、无望的恐惧、厌

  • 2、 《十日谈》读后感
    在一段并不短的时间内。我阅读了一本名着,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本书借助十位年轻男女的十天生活,叙述了一百个关于兽性的人的假丑恶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这一百个故事中,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不免是对残暴的人的批判,对善良的人的崇敬。 在书本的开头所描写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罗伦萨的一场瘟疫,那时候的人民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置之不理,还有不少人是被误以为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就在这样的景况,七位年轻少女和三位年轻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着一栋远离瘟疫的别墅前进着。他们选出了伯姆皮内娅当他们的女王,就在这样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一个个故事拉开了序幕。 在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切伯雷诺达普拉托的人,他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一生做尽了坏事,他在为穆夏托做事时来到了佛罗伦萨但却病倒了,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他请来了一为纯洁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所以用一大串谎言蒙骗了他,最后,他在临死前受了圣礼和涂油礼,那位纯洁的修士八他所忏悔的谎言信以为真,将他的圣行告诉了人们,他的圣洁也越穿越远。切伯雷诺达普拉托就是这样活着,这样死去,这样成了圣徒。他虽然一生作恶多端,但在临死的一刻良心发现,真心悔罪,获得天主得宽恕,把他收进了天国。从这个故事可见作者薄伽丘对弃恶向善的人也怀有崇尚之心。 但书中不免也体现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本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不容易转化的东西。但所谓好人和坏人,虽然品质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为都是人,都有作为人所应有的需要,只是满足需要时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坏人的区别。

  • 3、 十日谈读后感

    篇一:《十日谈》读后感

    《十日谈》读后感

    在一段并不短的时间内。我阅读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

    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本书说的是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大瘟疫,从3月到7月的短短几个月内,就死了十万多人。有一个礼拜二的早晨,几个侥幸没有被瘟疫感染的青年男女(7女3男),在圣马利亚诺维拉教堂不期而遇,他们相约去郊区一座别墅居住以躲避这场瘟疫。他们带着7个男女仆人,每天在这座环境幽静、景色宜人的别墅里祈祷、散步、玩耍、唱歌跳舞。为了排忧解闷,在天气最热的时候,他们围坐在荫凉之处开故事会,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人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所以这本书取名《十日谈》。《十日谈》是一部故事集,但不是普通的汇集故事的作品。薄伽丘采用故事会的形式,别出心裁地以框架结构把这些故事有机地组成一个严谨、和谐的叙述系统。大瘟疫作为一个引子,借以引出10名男女青年,并点明自然祸害导致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的堕落,为整部作品涂抹出时代底色。这段引子,作者的开场白、跋,和10名男女在别墅的活动,是一个大框架,巧妙地包容和串连了主人公们讲述的100个故事。这100个故事,除了第一天和第9天没有命题外,8天的故事各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展开,使这框架结构浑然一体。而故事中的人物也常常讲述故事。这样,大框架中套小框架,故事中套故事,既可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观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庞大而活跃、复杂而有序。

    薄伽丘在许多故事里把抨击的锋芒指向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毫

    不留情地揭开教会神圣的面纱,把僧侣们奢侈逸乐、敲诈聚敛、买卖

    圣职、镇压异端等种种黑暗勾当,统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值得注

    意的是,在《十日谈》的头两个故事里,薄伽丘就以犀利无比的笔锋,

    辛辣地嘲讽了教会的腐败堕落。一个作恶多端,丧尽天良的公证人,

    临终忏悔时一通胡吹,死后竟被教会封为圣徒。十日谈第一天故事中

    的第二个,讲一个犹太教徒改信天主教的故事,大概意思如下:巴黎

    有两个很要好的大商人,一个名叫杨诺,信奉天主教,另一个名叫亚

    伯拉罕,信奉犹太教,杨诺多次热诚地规劝亚伯拉罕放弃原来的信仰

    改信正宗的天主教,亚伯拉罕起初一口回绝,后来经不住好友的再三

    游说,才答应到罗马去一趟,先亲眼看一看"天主派遣到世上来的代

    表如何生活和为人处事的,再决定取舍。亚伯拉罕到了罗马之后,便

    暗暗查访教皇、红衣主教、主教以及教廷里其他教

  • 4、 十日谈读书笔记

    首先讲一个小故事,且与我写的《十日谈》读后感有关的一个小故事。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新华书店看,心中觉得只有看到了书本,感触到实际的东西才算是阅读了这本书。同理,在读《红与黑》之前,我一直买书看,总是认为长时间在书店读书,会占公家的便宜,这是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角。所以尽管书籍越来越贵,我却总是在网上看到某本书的简介,然后再去书店买回来,放在家里慢慢看,这样看完一本书大概需要一到两个月。某日,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英语老师,当时我正在沉迷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询问店员有没有英语原版的,当然我的英文很差。这时候他走了过来,说不必要非要去找书来看。说罢,拿出他的智能手机,给我了几个网站,并教育我说有些东西要靠脑子记住,而并不是买回去书天天看,月月读。回去我打开网站,不仅有原文还有翻译,于是我就不再执着去买书看了。直到某一天的下午,我心满意足的在老地方吃完洋芋擦擦后,走进书店,突然看到这老头依旧在那里看书。于是一种不由分说的情绪涌上心头,走在他旁边,问:你还在这儿啊?他说,这里有气氛,你感觉,空气中是否弥漫着书香气?我恶从胆边生,于是也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一气读书,读到书店关门。读完抬头一看,天都黑了。回家的路上还在想,经常都是我作为一个神棍去忽悠别人,怎么今天就让这个老头忽悠了。从此便有了好去处,在新华书店读书,不想读书就坐着,随便看看,沾染一下这个书香气。 《十日谈》,谈了什么呢?我就随便说说吧,好人读了坏书不一定变坏,坏人读了好书则不一定变好。这里为什么要用不一定?因为有可能他就变坏了。荀子说:人性本恶,这点我是极为苟同的。因为贪婪、自私、爱、恨这些人都具备,如果你没有,那极大可能你是外星人。凡人总是要过凡人的生活,他会因为一些琐事而烦恼,但是当你的心灵解放,也可让心灵像上帝一样在天堂生活。(这里我并没有玷污上帝的意思,也不是什么改变自身信仰。毛主席说过,这些别的宗教的书,我们都要拿来读一读,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思想,才会更有利于我们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当你的心灵在天堂回到现实接收友情、亲情美好的一面,也接受爱情恶毒的一面,好与坏我们都要面对。但是请记住,善良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终归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痴情总会博得冷淡,忠贞有时在爱情面前显得无力,友谊在金钱面前变得苍白,命运在现实生涯中很卑微,一切都靠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外加一丁点的运气。所以天马行空才可抛开

  • 5、 十日谈英文读后感

    十日谈英文读后感

    during the second term, i read a novel that is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enjoying the scenery, feast dance, there are the stories , praise free love is precious, so certain people's intelligence. it also revealed the brutality of the feudal emperors, christian sin, hypocrisy and so priests nuns.

    in the book there is such a story, a the monk, and then he ent, he sincerely repents and be forgiven of god, he is received into the kingdom of hea一ven.

    the book can not help but also reflect such a truth: the difference bethods and objectiv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good and bad people.

    i think these stories are humorous and sarcastic. this book is a good reading.

  • 6、 名著《十日谈》读后感

    范文一

    在一段并不短的时间内。我阅读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本书借助十位年轻男女的十天生活,叙述了一百个关于兽性的人的假丑恶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这一百个故事中,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不免是对残暴的人的批判,对善良的人的崇敬。

    在书本的开头所描写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罗伦萨的一场瘟疫,那时候的人民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置之不理,还有不少人是被误以为 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就在这样的景况,七位年轻少女和三位年轻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着一栋远离瘟疫的别墅前进着。他们选出了伯姆皮内娅当他们的女 王,就在这样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一个个故事拉开了序幕。

    在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切伯雷诺达普拉托的人,他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一生做尽了坏事,他在为穆夏托做事时来到了佛罗伦萨但却病倒了, 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他请来了一为纯洁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所以用一大串谎言蒙骗了他,最后,他在临死前受了圣礼和涂油礼,那 位纯洁的修士八他所忏悔的谎言信以为真,将他的圣行告诉了人们,他的圣洁也越穿越远。切伯雷诺达普拉托就是这样活着,这样死去,这样成了圣徒。他虽然一生 作恶多端,但在临死的一刻良心发现,真心悔罪,获得天主得宽恕,把他收进了天国。从这个故事可见作者薄伽丘对弃恶向善的人也怀有崇尚之心。

    但书中不免也体现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本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不容易转化的东西。但所谓好人和坏人,虽然品质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为都是人,都有作为人所应有的需要,只是满足需要时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坏人的区别。

    范文二

    尽管这段时间已经逐渐习惯了,读完一本书之后写读后感的习惯,但是前面仅仅是简单的总结而已。我不得不承认,我从来没有如此强烈愿望,写一篇读后感。我真的好想把整本书贴到自己博客上,因为我觉得里面的经典太多了。简练而富有哲理,如果把这本书归结到励志类书籍里面,那么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本。感受颇多!

    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先将在看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话。

    --**最大的误区就在于模仿

    --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灯塔不像太阳那样给世界光和热,但它总是在人找不到方向时,给人以指导

    --营销的广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营销的深度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它强调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怀疑,学习,

  • 7、 《十日谈》读后感100字

    《十日谈》读后感100字

    初中的时候看的,和简爱那一批书一起看的。这一本和名利场,看的我颇为气闷。

    为什么呢?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掩面里面有很多东西还是不适合小的时候看的,,当然也可能现在的孩子早熟。

    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大概就是那些文艺复兴初期的时髦少男少女的床头读物吧(个人感觉),尖酸刻薄,但胜在有趣儿。

    《十日谈》读后感100字

    小学读的,我很强悍吧,读的时候只看男欢女爱了,其他的我也读不懂~又没接触过文学史,年龄又小。

    故事很精彩,世间百态,嬉笑怒骂,跟我能接触到的小说或者生活面貌很不一样,冲突转折很多,很有时代风貌,而且开始的楔子给我很美丽的意象,那种n个青年男女带着桂树之冠不理外务的每天聚在一起轮流说故事(我果然是partyanimal),有种伊甸园一样原初朴素的美。

    后来我爸看到我在看这书大惊,你怎么能看这个呢?

    传统的未接受过正统文青教育的老爹完全视这为色情读物呀~还好我当时不明白~

  • 8、 《十日谈》读后感800字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说过: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过程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的确,一部作品的魅力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凸显出来。现在重读《十日谈》,我们更能深味其中的道理。(本文选自) 公元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盛行黑死病,病毒蔓延,十室九空。当时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占绝对统治地位。基督教强调神权至上,彼岸天国,要求人禁欲赎罪,以求来世。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人束手无策,等待上帝的拯救。此时,三个有教养的男青年和七个女青年躲避到郊外一座别墅,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这场灾难,等待灾难的过去。他们每天选举一个国王,除了唱歌跳舞之外,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消遣。讲到第十天时,这场瘟疫过去了。这便是意大利著名人文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乔万尼薄伽丘的小说集《十日谈》的梗概。 这一百个故事多描写修道院里的偷情、贵族府第的通奸、市民家庭中的红杏出墙以及性的启蒙、性的欺诈、爱的机智、爱的圈套等等,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这一系列妙趣横生的通俗故事揭露、批判了教会的丑恶行径和虚伪,歌颂爱情,呼吁人人平等,肯定了人的价值,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薄伽丘是欧洲那场大瘟疫的亲历者。在《十日谈》中,不仅对其可怕的情景做了真实的描写 . 而且也暗示 了这场瘟疫所造成的人们思想观念的有些人以为惟有清心寡欲才能逃避这一场瘟疫,也有些人的想法恰好相反,以为惟有纵情欢乐,豪饮狂歌,什么都一笑了之,才是对待瘟疫的有效手段。薄伽丘正是用辛辣而幽默的嘲讽,达到了一笑了之的效果。 我们不能想见这场灾难给薄伽丘带来的危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用达信、乐观战胜了这场灾难。是的,正如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所说: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同样面对灾难,我们不能用不幸的眼光只看到当前的困难,如果那样,我们只会沉沦和堕落。重读《十日谈》,你一定不会空手而归的。
  • 9、 《十日谈》读后感作文
    在一段并不短的时间内。我阅读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本书借助十位年轻男女的十天生活,叙述了一百个关于兽性的人的假丑恶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这一百个故事中,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不免是对残暴的人的批判,对善良的人的崇敬。在书本的开头所描写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罗伦萨的一场瘟疫,那时候的人民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置之不理,还有不少人是被误以为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就在这样的景况,七位年轻少女和三位年轻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着一栋远离瘟疫的别墅前进着。他们选出了伯姆皮内娅当他们的女王,就在这样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一个个故事拉开了序幕。在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切伯雷诺达普拉托的人,他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一生做尽了坏事,他在为穆夏托做事时来到了佛罗伦萨但却病倒了,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他请来了一为纯洁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所以用一大串谎言蒙骗了他,最后,他在临死前受了圣礼和涂油礼,那位纯洁的修士八他所忏悔的谎言信以为真,将他的圣行告诉了人们,他的圣洁也越穿越远。切伯雷诺达普拉托就是这样活着,这样死去,这样成了圣徒。他虽然一生作恶多端,但在临死的一刻良心发现,真心悔罪,获得天主得宽恕,把他收进了天国。从这个故事可见作者薄伽丘对弃恶向善的人也怀有崇尚之心。但书中不免也体现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本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不容易转化的东西。但所谓好人和坏人,虽然品质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为都是人,都有作为人所应有的需要,只是满足需要时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坏人的区别。
  • 10、 关于《十日谈》的读后感

    我真心认为,书中的故事和我们平日看的童话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取材单一的成人化。如果是在考试卷上,我则会这样回答: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的神父、修士、修女的道貌岸然,表面纯净实则肮脏的灵魂。但是,仅此一点,恐怕难以成为其著名的完美理由。

    于是看序言,才了解,这本书是“在一个个打趣逗笑或男欢女爱的故事中,没有忘记捕捉反应人类智慧的闪光点,正因如此,《十日谈》被评论家誉为‘人类智慧的史诗’,尤其是那种急中生智的敏捷反应更是受到了作者的极力推崇和大肆渲染。”原来,这才是本书真正值得称赞的部分。

    自从文艺复兴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就以神为中心转为了以人为中心。本书正是宣传了符合时代的人道主义精神——由高高在上的神的缥缈,转为了人得实实在在。况且,以前我总觉得,高深的、赋有深刻思想的宏大作品才能成为传世巨著,现在看来,真是错了。再者,如果恰恰是因为书中故事的短小、浅显、易懂,而对它不屑一顾,则更是大错特错了。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作品,才可能走进更多人的心,而宣传普通人的智慧,又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安徒生童话让世界各地的人一遍遍品读,而类似《世界是平的》之类的书让部分学生读到一半就不得不放弃,这是一样的道理。

    好的东西可以高深,但这样的特点会使它的传播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好的东西更可以简单,让每个人都可以张开双臂,轻而易举的给它一个热烈的拥抱。所以,请不要忽略简单通俗之美,其智慧的火光比起晦涩难懂,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简单通俗,智慧机敏,宣扬人道主义精神,批判当时教会的丑陋,这些特点的综合,应该就是本书跨越历史、红遍全球的真正原因吧。

  • 2019-11-1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1-09-15

  • 2022-07-05

  • 2021-09-15

  • 2019-09-25

  • 2021-08-11

  • 2022-01-08

  • 2021-09-15

  • 2019-09-21

  • 2021-09-15

  • 2019-09-20

  • 2021-09-15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16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1-06

  • 2023-02-02

  • 2019-10-29

  • 2022-11-23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29

  • 2022-12-30

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
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2024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范文,十日谈1000字读后感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