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生育大迁徙读后感 > 地图 > 生育大迁徙读后感,2024生育大迁徙读后感
生育大迁徙读后感相关栏目
生育大迁徙读后感热门栏目
生育大迁徙读后感推荐
生育大迁徙读后感

(共 4214 篇)

  • 1、 读《生育大迁徙》有感(优秀范文)

    利用周末时间,我阅读了刘先平老师的《生育大迁徙》一书。书中主要讲了生育大迁徙、夜探红树林、蛇趣这三个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素材撰写的故事。

    西藏地区的藏羚羊每年初夏都要因生育做一次大迁徙。旅途中,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危险。牤蝇会把卵寄生在他们身上,幼牤蝇一出生就能在羚羊的伤口上大吃大喝,这虽然也对动物们的迁徙带来了一定影响,可无论怎样也构不成威胁。可若是偷猎者来了,情形可就大不相同了-他们在夜晚打开探照灯,趁羚羊一愣的功夫,就架起机枪朝羚羊群展开屠杀,场面惨不忍睹。这段描写让我想起了那次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也许,在青藏地区,不知发生过多少次这样的惨剧呀!

    每个物种在漫长的生命长河都会演化出一些事自己的种族更能够适应气候的“绝技”。海南的红树林就学会了通过海绵状的根把海水过滤成可吸收利用的淡水。他们的种子则还未成熟便长出新芽,一旦碰到滩涂就扎根,形成一片片茂密的红树林。同时因为红树林得到了保护,其规模较以前也有了很大发展。看到这儿,我若有所悟:人类与大自然难道只有利益冲突么?看一看海南的红树林吧!人类给予了他们保护与发展空间,他们便回馈给我们氧气与丰富的水产。任何情况下,我们与世间万物的关系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以个人需要而滥杀那些同在一片天空下的生命,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王,地球之主。这“主”是与别的物种共发展,获得认同下的“主”。

    地球是慈善的,他给予我们阳光、水分、食物、空气,抚育万千人类成长。可我们若是狂妄自大,认为我们可以目空一切,无视自然规律,就会必然受到惩罚。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治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开放!

  • 2、 读《生育大迁徙》有感600字

    利用周末时间,我阅读了刘先平老师的《生育大迁徙》一书。书中主要讲了生育大迁徙、夜探红树林、蛇趣这三个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素材撰写的故事。

    西藏地区的藏羚羊每年初夏都要因生育做一次大迁徙。旅途中,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危险。牤蝇会把卵寄生在他们身上,幼牤蝇一出生就能在羚羊的伤口上大吃大喝,这虽然也对动物们的迁徙带来了一定影响,可无论怎样也构不成威胁。可若是偷猎者来了,情形可就大不相同了-他们在夜晚打开探照灯,趁羚羊一愣的功夫,就架起机枪朝羚羊群展开屠杀,场面惨不忍睹。这段描写让我想起了那次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也许,在青藏地区,不知发生过多少次这样的惨剧呀!

    每个物种在漫长的生命长河都会演化出一些事自己的种族更能够适应气候的“绝技”。海南的红树林就学会了通过海绵状的根把海水过滤成可吸收利用的淡水。他们的种子则还未成熟便长出新芽,一旦碰到滩涂就扎根,形成一片片茂密的红树林。同时因为红树林得到了保护,其规模较以前也有了很大发展。看到这儿,我若有所悟:人类与大自然难道只有利益冲突么?看一看海南的红树林吧!人类给予了他们保护与发展空间,他们便回馈给我们氧气与丰富的水产。任何情况下,我们与世间万物的关系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以个人需要而滥杀那些同在一片天空下的生命,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王,地球之主。这“主”是与别的物种共发展,获得认同下的“主”。

    地球是慈善的,他给予我们阳光、水分、食物、空气,抚育万千人类成长。可我们若是狂妄自大,认为我们可以目空一切,无视自然规律,就会必然受到惩罚。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治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开放!

  • 3、 生育制度读后感

    生育制度读后感(一)

    14社会工作2班 李冬蕾

    刚开始翻开书本的时候,我一再疑惑为什么潘光旦先生做的序读起来如此的吃力难以看的明白其中所表达的意义,差点放弃了这本书。不过幸好是老师要求我们要读并写读书报告的,才让我用心坚持的继续读下去,但是越往下读下去越能感受到这本书的智慧所在。对于序我也最终坚持把它看完了,细细回味,竟也体会到序中幽默透露着的智慧。

    费孝通先生的这本经典著作,目前我也只是看了一遍,书中的语句是如此的通俗易懂且饱含幽默性。开篇便通过一句通俗易懂的话道明:"当前的世界上,我们到处可以看见男女们相互结合成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这一套活动我将称之为生育制度。"相比于教科书式中的生育制度的定义,这样的解读更是简洁明了,更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读。此书用最简单不过的语言带出一系列复杂无比的概念,全文围绕生育制度,深入浅出的论述家庭关系中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而且还讨论了有关种族绵续的一体系活动比如:双系抚育、婚姻确立、夫妇的配合、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扩展等等。费孝通先生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以及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以下是我在整本书阅读完后对其线索思路的大概总结及个人的思考。人类社会在群居中开始出现了社会分工与合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互动构成了社会的完整,社会结构的完整是社会需要一个新陈代谢的机构来维持最低限度人口从而保障社会的的稳定,因此人类总是在一个接一个出生、一个接一个死亡的无限循环中,新生命接替逝者的工作,从而达到种族绵续。而种族绵续需要通过两性的生殖得以进行。但是性爱与生殖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因为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办法避妊,去躲开损己利人的生育。因此生育制度要人为的去保障这些新生命的诞生,要通过父母两性的分工来形成双性抚育,一个完整的抚育团体要在孩子的生理性抚育和社会性抚育中同时起作用,从而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分子,从而继续完成新陈代谢的作用。婚姻是社会力量造成的,结婚并非件私事,它关系到法律、社会、以及宗教的制裁,其用意是在维持结婚的两个人营造长期的夫妇关系,以此来抚育子女的责任。如果一个父亲对孩子不管不问,便会遭到社会的批评及谴责。

    费孝通先生认为:"稳定的家庭结构应该是由父母和子女构建的基本三角。"随着子女的长大成人,经过一

  • 4、 《生育制度》读后感

    对于每一位以社会人类学为业或是仅仅接触社会人类学的人而言,费老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生育制度》无疑是一部无法绕开的经典著作。这本书以功能学派为基底、以生育制度为对象、以社会完整为入口,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地分析了生育制度这一在人类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社会设置的种种相关事实。历经七十余载的流转变动,《生育制度》的观点主张、分析立场及具体内容依然在不断地引起着学界的探讨与反思热情,足见其地位之高、功力之深及贡献之巨。在本文中,我尝试从说明角度与论述内容两个层面出发,谈谈自己对《生育制度》的一些粗浅认识。

    1、说明角度:整体论与个体论

    费老开篇即指出,他将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的这一套活动称为生育制度,并认为这一安排以供给新的社会分子为任务,以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为功能,是人类种族绵续的人为保障,其内容可分为生殖、抚育和继替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生殖是新生命的造成,抚育是生活的供养,而抚育又可分为生理性抚育及社会性抚育两类,后者是指以两性分工与合作为基础而形成的双系抚育;继替则是指在抚育作用完成时,上一代的家庭怎样交给下一代的家庭的过程,它以富于特殊性和个别性、借世代而予以分别的亲属体系为原则,具有一出家庭立刻发生单系偏重的趋势的特点。

    我们知道,在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这一对本体论对立范畴的引导下,社会学形成了个体论与整体论这两类基本的说明角度。笔者认为,《生育制度》实质上便体现了费老偏向社会、兼顾个人的综合整体论与个体论的一种创新性努力。具体而言:

    费老在回顾他一生的学术历程时,指出《生育制度》最为清楚地表达了把社会看成比生物群体高一层次的实体和把社会只看成是人的群体的生活手段[]的社会唯实观,即认为社会本身是个实体实体有自己发展的规律,它可以在载体的新陈代谢中继续存在和发展,这便使得全书将整体论的说明方式作为了论证主线;但这种社会是实体,个人是载体的解释路径在突出社会结构之地位的同时,难免导致见社会不见人的倾向这一点体现为在《生育制度》中,费老延循为了解决生物界中人的生命有生有死的特点和社会实体自身具有长期绵续、积累和发展的必要所发生的矛盾,而发生社会制度的研究理路,认为生育制度并不是用来使个人满足其生物上性的需要,而是因婚姻和家庭等规定的制度来确定夫妻、亲子及亲属的社会角色,使人人得到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并进而实现了完成社会新陈代谢

  • 5、 《森林报·侯鸟回乡大迁徙》读后感200字
    《侯鸟回乡大迁徙》讲了:鸟儿每年都要回自己的故乡,他们都排着整齐的队伍。鸟儿在回家的路上,如果迷了路,它们就胡蹦乱撞,有时撞到岩石上,撞得血肉模糊。海上的风暴吹断了他们的羽毛把它们冻成雕,或者冻死,大鸟就把他们当成,食物、晚餐,还有成千上百只鸟儿被猎人和食肉的动物当成食物吃掉。但是谁也不能控制住他们的坚强和坚持回家的精神,他们迎着风浪,含着冰冻,一直坚持回家。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要爱护动物,动物也是咱们的朋友。
  • 6、 迁徙的鸟影评

    迁徙的鸟影评(一)

    能把纪录片排得这么美的估计只有导演雅克贝汉一人了。

    虽然是记录片,但完全没有纪录片惯有的沉闷的感受,给人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风景,细致入微的迁徙的鸟,最传神的还是那恢宏气势中带有些许灵气的背景音乐,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叹为观止。

    导演雅克贝汉曾说过: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乐趣,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许多困难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这部片则恰恰用最真实的画面展示了这一点,没有电脑制作,没有特技效果,有的只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这一切都仿佛超越人的视听极限,留给我的是震撼,是触碰鸟儿的愿望。

    鸟类的迁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我们的认知仅限于小鸟冬天向南方飞时,这部片子几近完美地展示了鸟儿迁徙一路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里的路程,它们始终如一。这部片子让我们亲近了鸟的灵魂,聆听它们的心声。沙丘鹤面对高温,面对风沙,毫无惧色,奋力拼搏,只求找到出路;大天鹅在1200公里的长途旅程中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令人感动不已;企鹅不仅需要抵御刺骨的严寒,还要保护新生的幼崽免受海鸥的袭击,奋不顾身,暖暖的亲情洋溢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之上

    鸟类所遇到的危险,所处的逆境,不是我们能够想到的;鸟儿面对困境的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对于这些可敬的鸟儿们,我觉得,除了致敬,我们还应该学习。鸟儿都能做到的,作为自称为高等动物的人类还可以逃避吗?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群被子不叠、袜子不洗的90后,这种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更应当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激励和鞭策我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步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这部纪录片很美,美在画面的壮丽,美在音乐的传神,更美在鸟儿的执着。

    迁徙的鸟影评(二)

    《迁徙的鸟》在2001年12月12日公映以后,仅短短的三周时间,就有两百多万观众走进了影院,去感受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营造出梦幻般的优美意境。为了拍摄这部影片,雅克。贝汉(jacquesperrin)先生历时四年,横跨五大洲,生活在飞行的候鸟群中,与它们一同飞越大地和海洋,选择了50多个国家中的175个自然景地,拍摄了460多公里长的胶片,动用了17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一个科学考察队,平均每天都有600人在为此工作。

    候鸟迁移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

  • 7、 观《迁徙的鸟》有感

    观《迁徙的鸟》有感

    鸟儿是我们十分常见的一种动物。由于经常可见的缘故,我们似乎并不在乎它们,对它们视而不见,因为人们觉得它们太平凡了。但是你可曾想过,那些高飞的鸟儿们狂风巨浪,枪林弹雨,跋山涉水才来到人们的面前呢。

    《迁徙的鸟》这部影片让我更了解了鸟儿,这部影片是由法国大导演雅克。贝汉花了3年的时间追踪拍摄的记录片,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生命的精美华章!他可谓是呕心沥血才终于完成了这部经典之作,影片里揭示了鸟儿的生活,诠释了它们的故事,它们的不平凡。

    在枪声中生活的鸟儿

    宁静的下午时分,夕阳把天空照得格外亮堂。金黄色的天空似乎也吸引了鸟儿,纷纷展翅高飞,遨游蓝天。它们有时一字排开,有时聚集在一起,互相嬉戏,十分亲密安详。这时只听砰的一声,一只鸟儿应声而下,掉进了水里,不见可踪影。枪声接二连三饿响起,鸟儿们也随着枪声坠落,真是惨不忍睹!

    工业污染残害鸟儿

    随着人类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的污染也逐渐猖獗起来。一群红胸雁停栖在一个下水道附近,当它们准备再次起飞时,其中一只的羽毛却被污染物给粘住了,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飞远,飞远,直到消失在远方的夕阳中。

    最后难关沙漠

    存活下来的鸟儿继续飞行,越过高峰,穿过森林,飞过湖泊。那是它们最快乐的时候,可以无忧无虑的游玩,安静的休息,畅饮湖水。但是它们即将面临最后的考验沙漠。途中危险重重,很有可能累死,渴死,掉落下来被螃蟹分吃。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要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采。企鹅在冰天雪地下仍要与海鸦对抗到底,保护企鹅bb的安全,尽管当中满是失败气馁,但仍坚强支撑下去,面对亲情,自身的安危也显得微不足道。能最后到达非洲的鸟儿真是非常幸运!

    长途旅程,它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女的照顾,一一叫人尊敬。它以最温暖的人性化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让你总有一种脸颊紧贴大地的诱惑,顿时发觉每个人都是一只候鸟,只是在现代化的雾霭中困顿于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所有这些绝美的和谐音符都无不表现出对神秘大自然造物主的温情与崇敬。

    由此可见,鸟的生命和人也是息息相关的。我希望人们不要再破坏,污染环境。难道就不能让地球变成一个绿色的星球,让人类和鸟儿生活在同一蓝天下吗?请不要让鸟儿因为人们,被迫让自己生命的旋律停止,让我

  • 8、 《鸟的迁徙》观后感

    《鸟的迁徙》观后感

    已经是第二次看它:《鸟的迁徙》,但,还是被它那真实美丽的画面所感动,有必要写几笔。

    有几个画面刻在了我的脑子里面,恐怕一时不会模糊。

    几只鸟伸长了脖子,欢快的舞蹈着,是在对话,更是在享受灿烂的阳光、呼吸无色的空气,完成着它们的生命,舞蹈完毕,它们扑扑翅膀,飞走了,它们的翅膀有节奏的扑扇着,就好像踩着背景音乐的节奏,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美,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那是生命的节奏在从容的进行。

    小鸟依偎在大鸟的身旁,小鸟笨拙地向大鸟的羽被上面爬,调皮的小鸟沐浴着母亲的欣慰,它们在一起,是生命延续的最佳写照,让我们细细体味着生命的奇妙。

    一群鸟儿,飞过一座废旧工厂,生锈的大块头机器,让它们暂时停留,鸟儿们把它们当做麦子地一样的栖息地,但多了一种腐朽的味道。有一片油泥,陷住了一只不幸的鸟,挣扎着,却毫无起色,甚至愈挣扎陷的愈深,同伴们看着它用力的扑翅膀,给予的只有可怜抑或嘲讽的眼神,却给不了一双更加有力的翅膀让它挣脱泥沼。最后,连眼神都不再施舍,或许它们有些许的不舍,但还是在沉重的背景音乐下照样成群结队的飞走了,还是那么的有节奏,留下的那只鸟,不知还能挣扎多久。

    小企鹅被一只大鸟啄食着,大企鹅在一旁无奈的扑着翅膀,用力,但又无能为力,看着自己的孩子,它仰天长啸,声音前所未有的嘶哑了!嘶叫声朝天空的方向随风而去,似乎陪伴着小企鹅一起去了那个叫天堂的地方。

    一个湖上,静缓缓地游过来一只船,上面放满了笼子,大的小的,木头的,铁丝的,有鸟的,有猴子的,无论什么样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笼子里面都有一双凄凉的眼睛,它们直盯盯的望着笼子外面,想要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是,一只聪明的鹦鹉用自己那尖尖的嘴弄开了笼子,飞走了,自己给了自己自由。船,还是那样缓缓的游动着,笼子里还是有着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在期待着什么。

    一只翅膀受伤的鸟,拖着它那流着血的翅膀,用尽全身力气的走着,不为别的,只是不想被追逐自己的螃蟹逮到,但,最终还是被一群螃蟹分食了,让人看着心有余悸。有条鱼被鸟吃了,这只鸟又被蛇吃了。这,大自然说了算,适者生存的道理是被逼出来的。

    一声枪响,鸟坠落了,毫无征兆,地上奔跑的猎狗,吠着,几个拿着猎枪的人影在落日的余晖下衬托的异常的黑、异常的阴暗。

    同样是人类,一个老太太,够搂着腰身,小心翼翼的喂着飞来的灰鹤,第一次灰鹤被惊,飞走了,第二次,老太太完成了她的心愿,灰鹤吃着她

  • 9、 观《鸟的迁徙》有感

    观《鸟的迁徙》有感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之前我曾理所当然的猜想这种类型的生态纪录片会是比较无聊的,而当我观看时我却会随着镜头快乐或者是担心。完全不是我误以为的那样。一点没有令人觉得烦躁的意味在里面,反而观看之后能让我去思考去回味,去反省自己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之中是不是有什么做错的应该改正的。我想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让我们了解生命,体悟生命。

    先从拍摄镜头的角度来说吧,在这部纪录片中,运用各种不同视角的镜头来表现鸟的迁徙。有时候是特写镜头来表现单个鸟类的样子,有时候则是从远处俯拍表现一群鸟类在迁徙过程中的队形、形态之类的。有时候则是以鸟的视角来拍鸟在飞行中看见的地面的样子,甚至能让人感觉到鸟类在飞行中那种晃动的真实感。而广角镜头的拍摄就能让我们从数量上感受到这种鸟类迁徙的规模之大,给我们一种震撼。而有时候运用这种镜头则让我们感觉到了鸟类与冰川与天空,与大自然,与人类相比是多么的渺小。

    然后从音乐方面来讲,这部纪录片在音乐方面则多用旋律比较悠扬,简单的音律来配合画面。有时候有简单的合唱,都能给人一种很自然舒缓的感觉。仿佛我们能随着鸟类的翅膀一起遨游一起感受自然的魅力。(观后感 )而有些时候则是一点配乐都没有的,直接是画面中的鸟扑扇翅膀的声音或者是它们发出的鸣叫声,画面和声音配合起来就让观众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观影体验。

    其实这部纪录片虽然不长但是却包含了许多种类的鸟类,在片中通过对每种鸟类的别致行为的表现让我们能够分辨出来这些鸟类都是不同的。并不是总是在一味的展现它们是如何迁徙的,而是选取了它们在迁徙过程中非常有特色的画面展现给观众看,比如野雉求偶的画面,又如企鹅在失去幼子之后仰头长鸣都让我们感觉到鸟类也是有感情的,它们虽然是动物,但是它们也一个个独特而又其妙的个体。

    这部纪录片中很少有解说词的出现,通过直接把鸟类的名字以及迁徙路线等直接以字幕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这样能够让我们直观快速的了解到关于这种鸟类的信息也能结合画面中的样子对它们进行辨识。而有些时候通过一些电脑制作的动画,如有个动画就是俯视整个地球,看鸟儿从地球的一边迁徙到另一边的过程,这本来是我们不可能看到的镜头也是无法拍摄出来的,但运用这种动画就能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鸟类迁徙距离之远而其中的艰辛我们也可想而知。就像片头的那句侯鸟的故事是承诺的故事,历经艰辛万里行程承诺归来。

  • 10、 迁徙的鸟观后感
    篇一:一切为了生存 ——《迁徙的鸟》观后感 "候鸟迁徙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候鸟大举迁徙,是为生存搏斗。"除了飞行,他们别无选择。 关于《迁徙的鸟》,总有太多溢美之词难于言表。影片力求客观地纪录了一场关于鸟类迁徙的梦,而创作者的摄像机亦经历了这一场长途跋涉的飞行。候鸟迁移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猎食…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尽管途中充满了艰难险阻,候鸟面对逆境不屈不挠,克服着自然环境中的重重困难,它们的族群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以延续。 而人类在鸟类的迁徙过程中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一位老妇人为迁徙的鹤送上食物;在有些地方,候鸟遭到射杀;一只还不会飞翔的雏鸟被联合收割机碾过;一只候鸟陷在工厂的泥浆里,无法逃脱……鸟类绝望的反抗中,人心的卑劣与渺小亦凛然曝晒于外,工业时代对大自然的玷污无情得令人汗颜。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配乐。有人称经盛赞该片的配乐"拥有如尼采般接近太阳的气魄",充溢着独属于梦想时代的宏大情怀。纵观影片中鸟类群翔的段落,那适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或而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或而是空灵圆润的女高音独唱,与影片中的自然声效完美地弥合成一体,相映成章,透露出一股莽莽苍苍的悲怆之气。除去现场音效,音乐的烘托也是不可或缺的。音乐作为与情感有直接联系的元素往往能够深入到内心世界,将角色的感情,思绪以及事件发展的剧烈激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大型数字纪录片《迁徙的鸟》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内容上,均带给了我们久违的惊喜,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完美感受,这也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创新。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 篇二:迁徙的鸟观后感 "候鸟迁移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候鸟大举迁移,是为生存搏斗。"随着那个挣脱猎网的灰雁腾空而起,随着低沉男声的旁白,《迁徙的鸟》这部片子开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1-03

  • 2019-11-04

  • 2022-03-23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0-16

  • 2019-11-04

  • 2022-06-10

  • 2019-10-28

  • 2022-12-16

  • 2023-01-20

  • 2022-12-11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8

  • 2021-09-06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09-25

生育大迁徙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生育大迁徙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生育大迁徙读后感、2024生育大迁徙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