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走向新建筑有感 > 地图 > 读走向新建筑有感
读走向新建筑有感相关栏目
读走向新建筑有感热门栏目
读走向新建筑有感推荐
读走向新建筑有感

(共 4703 篇)

  • 1、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世界上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建筑正处在一个改变了的规范面前。结构已经出现了这样大的革新,使仍在缠着我们的古老“风格”不能再笼罩它;小编给大家提供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和参考!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一】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这原则最重要的是“给建筑师先生们的三项备忘:体块、表面、平面”,其次还有基准线(轴线)、内部流线(空间序列)。其中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其实就是建筑的抽象感和几何感;表面“被体块的准线和导线分划,所以它显示出这体块的个性。”而平面是“生成元”。“包含着感觉的实质。

    在“精神的纯创造”一章中,柯布讨论了建筑的实质,主要的观点是“清晰的形式:由一个统一体赋予作品以活力,给他们一个基本态度,一个性格:这是精神的纯创造。”“有诗的感情时才是建筑”,构筑不是建筑,所有物质性存在的组合是构筑而不是建筑。结构也不是建筑。

    最后,借用《新建筑》的一句话“。这本书的体系并不严谨,结构混乱,美学观点也有可商榷之处,有些论证不免简单化。不过,它

  • 2、 读《温故而知新》有感

    我经常在学校的图书室浏览一些书,一天,我读了孔子的《论语》这本书,其中一篇《温故而知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温故而知新》这篇文章讲的是孔子的徒弟中有一个叫颜回的人,有一次颜回问孔子:获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孔子说:获得新知识有许多途径: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在交往、生活中自学等等。颜回又问孔子:还有别的途径吗?孔子回答:温故而知新也可以获得新知识,温习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可以由此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颜回听后高兴地说:弟子明白了,我一定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

    读完这篇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温习的重要性。上数学课,数学老师准备教我们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让我们先预习,头一天晚上,我就温习了已经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运算方法,知道了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运算方法也能够运用到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第二天,数学老师没上课之前,我就基本上掌握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语文课上,老师让我背年少气盛这个成语时,我不知是什么意思,当我再次背诵时我查了一下词典,知道它的意思是:年纪青气势旺盛。这样,我就很轻松地把它记住了。

    温故而知新含义的运用比较广,俗话说:博古而通今、知己知彼、总结经验谋发展等都是这一含义的拓展运用。

  • 3、 读曾国平教授的《从责任走向优秀》随想

    读曾国平教授的《从责任走向优秀》随想

    最近看完了曾国平教授的《从责任走向优秀》一书,看完之后心中感悟颇多,受益非浅。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岗位,责任是一种使命,是一种信仰,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责任,一个负责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责任是工作出色的前提,是职业素质的核心。一个人有了责任心,才能有激情、有忠诚、有奉献,才有成就一切事业的可能。在我们的工作中,对工作负责的才会用心地做好每件事每一件工作,这种个人责任意识,是责任感修炼的第一步。实际上,责任感的修炼是一条长路,也是一条心路,不复杂,但需要坚持!只要从现在做起,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是一位具有责任感的成功者。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让教师在愉悦的环境下从事天底下最阳光的事业,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是校长和全体教职工共同的责任。教师最直接面对学生,是教育责任最直接、最大量的承担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做事必须先做人。做一个能担当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人工作做的好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责任心,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因为责任可以改变你对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只有遵循工作就是责任的价值观,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赞许,工作才能更有热情,才能更出色的完成任务。

    生活也是一种责任。有一句悲观的说法说是人活着真累,无非是因为我们背负了太多的责任,我们有父母,我们要尽子女的责任;我们有子女,要尽父母的责任;我们当监护人,对监护对象就是负有一种责任;我们工作不是谁要你把岗位干好,是我们要对我们的岗位负责而必须做好。我们不是想工作,是我们必须去工作,我们要生存,工作能给我们回报;高一点层次,我们要精神生活,工作能带给我们成就感。既然工作,我们就要对工作负责,把工作做好才算负责。

    工作就是责任!每个岗位都有重要的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从做好本职工作开始。对工作负责就是敬业,对教育负责就是忠诚,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就是守信,高度的责任心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对我们人而言,从脚下做起,从自己的工作做起,是走向成功的基础。让我们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遵循工作就是责任的价值观,积极主动的工作,发挥主观创造力。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件事,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贯穿在我们的每年每月每日,成千上万件的事向我们扑来。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手忙脚乱,疲惫不堪

  • 4、 读放弃可能是走向成功的捷径随想

    【摘要】同学们是不是经常为作文模板的写作而烦恼呢?只有不断的练习和阅读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哦!为大家提供了文体作文模板读放弃可能是走向成功的捷径随想,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有所收获。

    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放弃可能是走向成功的捷径。文章的内容是从前有一个农民,他非常喜欢写作,而且每天坚持写600字的文章。他频繁地向杂志社投稿,可是每次都收到退稿通知。有一次,他去投稿,杂志社的编辑看了以后对他说:从你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你的字写得很好,但我们不能收你的文章。他仔细看了一下自己的字,写得的确很好,后来成为了著名的钢笔艺术家。

    这篇文章写得的确很好,教育我们学会放弃,有人会问:放弃还用学吗?学了又有什么用呢?放弃用处大了。要在社会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学会放弃。

    学校老师让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像爱迪生、马克吐温那样持之以恒。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其实放弃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社会中,其实有许多人就是因为不会放弃,坚持做自己不感兴趣的行业,最终工作没有做好,被工作岗位无情的淘汰。

    我认为,自己要挖掘自己的特长,这就是你的起跑点,顺着它跑下去,你一定能达到目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此门不开,开别门。

    毫无疑问我们不应该轻言放弃,因为坚持一下可能就会胜利。但是有时,你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却未取得理想的成果。这时你就要认真思考一下。如果自己选定的目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匹配,就需要勇敢地选择放弃。人生如果无止境地追求,对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穷追不舍,这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敢于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总结:文体作文模板读放弃可能是走向成功的捷径随想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同学们是否有所启发呢?希望大家阅读后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5、 读《莺湖谜话》:厚积薄发走向成功

    厚积薄发 走向成功

    ——读《莺湖谜话 》

    文 / 苏德友

    和志强先生相交多年,已是无话不谈的挚友,他给我寄来了飘着油墨香味的新著《莺湖谜话》(古吴轩版,以下简称《莺》)。这是增订版,和1992年版的《莺》相比,首先感到的是新颖大气,16开的版本显然比32开的大了一倍,内容则增加了一倍多,还配了不少和内文相互照应的照片,图文并茂,加上作者广博的知识、对灯谜的深度理解,以及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让人打开此书就有一口气读下去的欲望。说《莺》书新颖,不单是开本和装帧的新,更重要是内容的新。古吴轩版《莺》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赏析篇、评论篇、谜作篇和附录,当然在五色篇和谜艺篇中也增加了不少内容。

    作者是有情有义的人,开篇就写"我的灯谜启蒙老师——李惠元",是初心篇更是感恩篇,笔者观此文是原版"童年谜趣"的改写增写,突出了启蒙恩师的鲜明形象,也不忘记灯谜环境给予自己的熏陶和教益。五色篇中的《〈邃汉斋谜话〉》与清代民国吴江谜作,还有附录中的吴江谜人、谜事,都从一个或多个方面影响着作者的灯谜创作和研究。

    谜艺篇中新增篇目《不要囿于‘环肥燕瘦’之中》,是典型的谜艺争鸣文章,语言缜密,层层推进,是很耐读的一篇高质量说理之文。现在灯谜界的辩论气氛不浓,这篇具有借鉴意义。谜艺篇的其他文章也是循循善诱,力求让灯谜爱好者和一般读者看懂接受。

    书中的几篇评论文章分量颇重。作者对其恩师汪寿林和宁夏谜家冯同英灯谜创作艺术风格进行评述,虽是前一版所载,重读时仍有新鲜感。后增的5篇评论都是新作,其中评论《朔方虎迹,清澄透彻——读〈宁夏灯谜〉》是评述宁夏谜书的,笔者作为一位宁夏人读着特别亲切。评论认真中肯,尤其是最后的几句评语,"它编得很纯","没有一丁点儿杂七杂八的东西",读到这里,感到甚是欣慰。他的这篇评论,肯定是通读全书后的有感而发,而不是像有些评论者,看看题目就挥笔而就的臆想粗制。他的其他评论铁定也是在研读书籍、作品后的有理有据之作。

    作者博学,是文化艺术多方面的能手,他的视野和研究涉及地方志、文物、诗词、楹联,还有灯谜等。灯谜是他的起步之处,也是他多年来的趣尚坚守。谜家是杂家,多方面的涉猎,为他的灯谜创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素材和可借鉴的研究方法。他的好多谜作和赏析文章都得益于多年的文化积累,正所谓厚积薄发。作者是吴江写手,已经出版的书籍有30多部,写起灯谜赏析文章来驾轻就熟,

  • 6、 读《新史学九十年》有感

    读《新史学九十年》有感

    作者学号:12015000458

    暌违多日,今日终于将这本书阅毕,颇有所感。初次见到许氏这本书是在本科二年级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但当时仅仅是一扫书名,并未一读。而今日,缘于老师的推荐,终有幸了解许氏其人其书。

    许氏于2011年过世,此书于八十年代末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于2003年由岳麓书社出版其简体字版。我所用的便是后者。

    全书六百余页,读起来并不轻松,不单因是字数多,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总体而言,就我个人的感受,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对于民国以来的各大史家和流派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罗列分析,对于各家的治学风格和方法,以及路线主张,叙述较精准到位。使人可以一目了然,看出异同,获得最基本的认识。然而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其文笔并不算优美,读起来有生硬之感,其次是每一章节内部所划分的小节,每一节之间未看出有什么逻辑关系,常有重复的现象出现,甚至于每一章的结尾,也未见总结式的话语,总有未完之感。而且就文中内容来讲,有些分不清哪些是许氏自己的观点,哪些是他引用的观点,所以此书相较于他其它的著作,更像是一本教科书,述多论少。但是就梳理普及新史学史家与流派的这一目的来说,其基本还是达到效果了。接下来想就具体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关于学派的划分

    首先想说的是,关于目录上所罗列的关于各家学派的划分。我个人觉得许氏的这种划分方式不太可靠,不能使人信服。除却第一卷的"史学新义"和第七卷他所自诩的"史建学派",余下的"考证学派""方法学派""史料学派""史观学派"的称呼是否得当?就研究史学来说,方法、史料和考证的手段是缺一不可的,考证学派的人离不开史料,史料学派的人离不开考证这种技术手段,有了考证过的可用史料,尚需要一定的方法方可治学,而且我相信每一个有成就史家,意识中都有一相应的"史观",即使不似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学者这样明显。因为有许多时候个体并不完全符合群体的一切,所以在每一个被划入其中的人也并非和其名是完全对应的,但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进行类型派别的划分,也是无可厚非。但希望所依据的标准可以明确,所划分出的类别具有区别性和辨识度。考证作为一种为学的手段,和方法,史料并不对立,同理亦然。所以,但就这一点来说,不太认同。

    二、不同的提法,相似的内容

    当看这本书时,总会有一个感觉:就是大家虽然各自持有不同的主张和观点,甚至是不同的理论。但是

  • 7、 读走向海洋后感
    向海洋进发 ——读《走向海洋》后感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402班 陈君皓 指导老师 张伟东 寒假里,一本好看的书带我走向海洋,领略海洋的神奇魅力。 首先,我走进了海洋的神话。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中,海神波塞冬掌管了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他手持三叉戟,乘坐用金色战马拉成的战车,在大海上奔驰。在中国有四大龙王,可以翻江倒海,还有女海神妈祖,救助渔民……传说真多呀!我幻想自己成了海洋精灵,向波塞冬借了马车,我要向海洋深处出发了…… 我先要去寻找海洋的宝藏。波塞冬的马车速度真快呀!一下子冲到南极,一下子冲到北极。南北极是海兽的天堂,蓝鲸、虎鲸、抹香鲸先后被我超过,他们还在那里吐着水柱,云蒸霞蔚,像是在欢迎我。突然一只海豚从我头上跳过,吓了我一大跳。一路上我还遇到了16万种的海洋动物,透明的水母发着光,灯笼鱼提着灯笼帮我照明,美丽的贝壳吐着圆圆的珍珠……我在南极登了陆,在当地的“土著居民”企鹅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我要去寻找植物,我找到了2.5万多种植物,他们颜色丰富,形状各异,把海底装扮得五彩斑斓。其中还有我最喜欢吃的海带和紫菜呢。海底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宝藏,海洋油气在海洋矿产资源中独占鳌头,我去了我国东海、南海的油气田玩了一下,真壮观呀!无数机器在海上架起了平台,工人们忙忙碌碌,我就不打扰他们了。 我回到了海里,心想,海洋资源真丰富呀,难怪大家都要开发它。不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对待海洋的。我决定利用波塞冬马车可以穿越时空的能力去看一看。我对马车下了命令:公元前20年!我一下子出现在一队希腊船只的后面,跟着他们利用印度洋的季风到印度淘宝,原来人类这么早就会航海了呀!可是他们的速度有点慢,于是我又来到了1405年,跟在郑和的船队后面浩浩荡荡地下西洋,和他一起去探险。跟完郑和我又跟了哥伦布、达·迦玛和麦哲伦,他们都是有名的海洋探险家。人类对海洋的探险真的从没中断过。 以前的人探索海洋的资源,现在的人就无限制的开发海洋资源,我一回到现代,就看到好多渔船在捕鱼,鱼儿们都吓得东躲西藏,我赶紧去阻止他们;我又看到一艘油轮不小心触礁,把油都撒在了海面,把蔚蓝的大海染成了黑色;人们还把各种污水汇进海中,可怜的鱼儿们都没了生存的地方,大家都来向我哭诉:救救我们吧!怎么办呢?我想到了!我来到了学校里,告诉所有的小
  • 8、 《走向海洋》有感
    牢记历史 不忘责任 作者:602班 丰灵晰 ——《走向海洋》读后感 桐乡市实验教育集团城北小学602班 丰灵晰 翻开《走向海洋》这本书,我的灵魂,漫步深蓝。 我感觉我捧起的是几千年厚重的历史。 在烟波浩淼的海洋中,我看到了生命的进化,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史。 中华民族曾经的繁华与鼎盛令我骄傲——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宋朝庞大的远洋船队……茫茫海洋诉说着东方文明古国的瑰丽与光彩。 中华民族如今的腾飞与锦绣的未来使我振奋——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1980年五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远洋测量船特混编队挺进南太平洋,顺利完成保障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区发射洲际导弹试验的任务。2009年至2011年,中国海军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展示出威武之师的风采……“海事兴,民族兴”,中华巨龙必将腾飞海洋,重书华彩! 但是,有一段历史血泪斑驳的民族苦难史令我,令每一个炎黄子孙不愿回首,又不能不回首——公元1371年12月,朱元璋一纸禁令使延续了1500多年的民间航海和自由贸易趋于窒息。就因为这一纸禁令,中国被世界发展大潮远远抛弃。自此直至清朝统领者,国法不断变换,可“禁海令”不仅不变,反而变本加厉,带来了海防废弛,造船业萎缩的严重后果。在这同时,世界列强正加紧向全球扩张殖民地,见中国这样的东方宝地海防脆弱,怎能不抢?!列强侵入中国,瓜分土地,杀人灭口。一次次血染海疆,任人宰割,却是羊亡牢未补。18世纪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军飞速发展,战船的结构、动力、武器装备和技术战术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中国水师仍是小帆船、大刀长矛、鸟枪土炮。“有海无防”,导致的是国家沦丧的悲剧:“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多少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在帝国主义的洋枪大炮中灰飞烟灭!《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帝国主义者在阵阵狞笑中把中华民族的多少黄金白银、奇珍异宝、瑰丽河山占为己有!彼时的中华民族历尽凄风苦雨,犹如砧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 即使是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的南沙群岛还有50多个大岛被他国所占,石油资源丰富的南海依然是列强争夺的蛋糕!  
  • 9、 别再让海洋受伤害——读《走向海洋》有感
    别再让海洋受伤害——读《走向海洋》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走向海洋》的科学读本。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海洋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子解。尤其是在读第一章中第二篇“海洋,蓝色的宝藏”时,不禁让我对海洋这个神秘的地方,充满了无穷的好奇心,也充满了担心。 由于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如今的地球气候正在逐渐变暖,北极的冰川正在慢慢融化。可爱的北极熊无法寻找到充足的食物,它们只有到人类世界找食物,可往往都会被人类伤害。以致于海洋的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大批北极熊因食物缺乏而活活被饿死或是被人类给捕杀。然而,这些严重的后果,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我们为了个人利益,才使海洋遭到了这样的破坏。 在美国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在海洋的钻井平台上由于工人操作不当,使钻井平台发生了大爆炸,并由此引发了大火,幸好火势及时控制住了。但是,黑乎乎的石油从管道内涌了出来。泄漏的石油迅速在大海上曼延开来,并漂到一些动物保护区内,大面积河道被石油污染,动物保护区里的动物们都发生了中毒和死亡的现象。这一事件轰动了世界,美国当局对此事很重视,立马开始了补救工作。 但在这次事件中,有很多的动物和植物都不幸死亡了。往日生机勃勃的保护区,变得死气沉沉,蔚蓝色的海水变得黑乎乎的,让无数的海洋生物无家可归,有许多海鸟被石油死死地包裹着,动弹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石油像一个凶残的杀手,把无数无辜的小生命残忍地杀害了。当我看到这痛心的一幕一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 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那些死去的运动物也无法再次复活过来。但是,这件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虽不能让死去的海洋生物复活,但是,我们可以让这些海洋生物远离灭绝。我们要让地球妈妈的血液更加纯洁,这是我们唯一能做到的…… 保护海洋,人人有责。

  • 10、 海洋,我们的新希望——读《走向海洋》有感
    海洋,我们的新希望——读《走向海洋》有感 海洋,一颗美丽夺目的蓝宝石,它怀抱着无数生物,生生不息,从远古一直走到了现在,它给了无数生物勃勃生机。地球哺育了我们全世界的儿女,海洋则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它给了人类生的希望,我们靠着海洋,渐渐繁衍壮大了起来。因为有了海洋,所以才会有全世界如此之多的人口。 今天,我读了一本《走向海洋》,这本书里面告诉了我们极多的海洋知识,让我们更加熟悉海洋,亲近海洋,更加从中体会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第一次在宇宙里回眸地球时,发现原来地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土黄色、混沌的星球,而是一个蓝色且透明的球体,事实证明地球上水域面积占70.7%,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 瞧瞧中国!在地图上一道道“蓝色的曲线”贯通了整个国家,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滋润着土地,给了人类希望。离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它们面积不到38万平方千米,但在孩子们心中,却有着4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原来,在日本,海洋是陆地的10倍。 为了让人类明白海洋的重要性,1998年7月18日世界科教文组织将这个日期定为“世界海洋日”并取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海洋,未来的财富。 海洋,你是那么的美丽,但由于人类的种种破坏,使你“千疮百孔”。现在,我会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环保,所有的河流都是通向海洋的,我要尽力保护好家乡的河流,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让大海变得更加美丽。海洋,未来的财富,二十一世纪的希望,我们新一代小学生一定会好好保护环境,好好保护海洋,好好保护我们的希望。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1-08

  • 2019-10-22

  • 2021-09-2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1-11

  • 2021-06-11

  • 2021-04-3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读走向新建筑有感
读走向新建筑有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读走向新建筑有感,读走向新建筑有感大全,读走向新建筑有感2024,更多读走向新建筑有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