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启吾求是读后感 > 地图 > 启吾求是读后感,2024启吾求是读后感
启吾求是读后感相关栏目
启吾求是读后感热门栏目
启吾求是读后感推荐
启吾求是读后感

(共 4759 篇)

  • 1、 《启吾求是》读后感2000字

    2019年2月的一天,我收到了杨达寿教授的新书《启吾求是》,很是欣喜。我读了这本厚厚的50万字大作,有很多感慨。

    《启吾求是》是杨达寿教授的忆往录,主要写他的成长经历,以时间为经,各种斑斓的故事为纬,写了多彩童年篇、奋发求学篇、辛勤园丁篇、人生苦乐篇及附录篇。杨教授说,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告诉读者,经历过新旧社会两重天的这一代人,生活的道路多有泥泞,作者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奋勇前行,在不断学习中奋勇进取,在不断战胜困难中寻找自信,在不断创新工作中发光发热,在不间断创作中感受快乐和当担。特别是面对很多困难时,作者没有退缩与消沉,而是激流勇进,坚定信念与毅力,一举战胜艰难险阻,并在艰辛中砥砺创新。杨教授出生在阴霾蔽天的旧社会,那时即便是乡亲们夜以继日地劳作,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不敢奢求功名,能在村办小学破蒙,认识斗大几个字,已属幸运儿了。但杨教授要立志成为读书人。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浙江大学深造。60年来,他在浙大求是精神熏陶下,诚勤为人,孜孜以求,积极向上,奋斗不息,不断前进。杨达寿教授历任浙大教务处教材研究科科长、浙大校友联络办公室主任和浙大校友总会常务副秘书长(法人代表)等职。中国作家协会、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会顾问、高校校史工作研究会第四届理事,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第三届副秘书长、第四至第七届常务理事暨科学文艺创作委员会主任等。主编和著有教材、报告文学、文学传记、诗歌集和科普书著等53部,发表论文90余篇,有68部(篇)著作获奖。获原国家教委全国教材建设管理先进个人,浙江大学竺可桢基金优秀教师奖,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会授予校友工作杰出贡献奖,浙江省暨杭州市科普作家协会多次授予优秀科普作家称号,被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称号。

    杨教授的回忆录,传递的是智慧,传承的是精神。特别是浙大的求是精神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 、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髓。回忆录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家书,是一种触摸心田情谊并与他人分享阅历的形式。假如没有写下来,这些私密的细节,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便会被遗忘了。回忆录记录下了杨教授的经历,并给人生赋予意义;毕竟,回忆录是一本珍贵的日志,让他人来从中学习并欣赏。这也可以

  • 2、 原创话剧《启功》观后感

    原创话剧《启功》观后感 用话剧的形式向当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启功老先生致敬,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向中国尊师重道的好传统致敬。 本周末27日晚,由北京桂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原创话剧《启功》,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首度上演,我们夫妻俩十分有幸地前往观看先睹为快。 我对启功先生并不陌生启功先生曾为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妹妹题写了一幅字,至今仍悬挂在她家客厅中。 话剧《启功》由胡薇编剧、唐烨导演、宁文彤主演。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族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尽管有如此多的头衔,启功先生却一生以教师为职业,传道,授业,解惑,和而不同,坚洁自守。 该剧追求诗化的现实主义,力求形式上侧重轻灵、轻逸,在诗意中不失剧作本身内在的严肃、庄重与大气。通过启功先生的人生经历, 将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前尘往事,以艺术的样貌凝固、传播开来,以启功先生的人生故事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境遇。 主创团队以竹喻人,以竹笋成长为高竹来喻其历经黑暗与挣扎却能坚、净自守的品格与人生,提炼出竹笋精神概括启功先生的人生轨迹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破土而出,甘愿奉献。 话剧《启功》将启功先生一生浓缩在九十分钟内,先生学养深厚,诗、书、画享誉当代中国,但最令他引以为傲的身份却是教师。着重表现了启功先生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自身的教育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奉献,解析了他一生坚守的内在原因与动力。 在筹备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回报恩师的过程中,启功先生仿佛回到了往昔,与师友们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书画艺术的过往历历再目,与陈坦先生、溥心畲先生等人的往事也不断浮现。 在艺术表现上,话剧《启功》融合古琴、戏曲等民族元素,营造了庄严的历史感,加入歌队(注)的表演形式增强了仪式感,着力营造严肃大气的艺术氛围。 仰望启功先生,向启功先生鞠躬致敬,启功先生将永远被铭记在世人的心中。 注:歌队:它的功能主要有;转换戏剧场面;构
  • 3、 《吾家小史》读后感

    读完余秋雨先生的《吾家小史》,感慨万千,放下书后还沉浸在余先生与天人对话的篇章中,用巧妙的手法,极其深刻的思想剖析了谣言给他带来的磨练、提升和智慧。

    余先生在自序中对此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这本书,写了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历史:这历史,虽然低微却会以小见大,与通行的历史教条有根本区别;而正是这区别,与生存良知有关,与文学本性有关。

    余先生用简单的文字描述了他和他家族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从前辈到自己,将自然灾难与人文灾难放一起,把家庭魔咒转化成了生命笔墨。整本书读完,字里行间,让读者看到,余先生是一个历尽艰险寻找民族尊严的人,一个走世界阐释中华文化的人,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特定历史环境下造反、造谣两个具有中国古典文化重大词汇,用他独特的视角进行诠释,将一切谣言,转化成对他有益的方面。余先生总是以忍受小灾难,呼唤大善良。唤不出还是唤,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坚持着自己阐扬中华文化的梦想。谣言止于智者在别人无法接受的荆棘丛中,余先生获得了直正的自在。他深情的告诉年轻读者:祸福相依,善恶相随的古典哲学,一点不错。如果哪一天你们眼前的坏事己经坏到匪夷所思,那么,千万不要沮丧,里边一定埋藏着一个重大契机。

    生命的意义在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仰,不断的突破和完善自己,用爱和善良化解一切艰难和困苦,只为那份从容和淡定。好书,值得分享。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4、 小故事读后感500字:启读智慧

    这个暑假里,我在家里看过许多故事,然而,这些故事都是我从一本故事书上读的,这本故事书就是《好故事大全集》,上面有一句说的好,阅读好故事,滋养我们的心灵。阅读好故事,感悟生命的意义,阅读好故事,启迪幸福的人生。它选了上百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每则故事后都会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走的老鹰》。

    一位农夫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只老鹰,老鹰的翅膀受伤了,正坐在地上伤心的哭泣,农夫的怜悯之心被触动了,他把这只老鹰带回了家,把它的伤口包扎好,然后放在舍外慢慢修养。过了几天,老鹰飞走了,农夫开始埋怨老鹰连声谢谢也不说就走了。有一天,农夫靠在一面快要散塌的墙悠然自得的晒太阳,这时,上次被农夫救的那只老鹰又回来了,它抓走了农夫头顶上的帽子,农夫赶紧去追,一边跑一边大声责骂:你这只该死的老鹰,你不但不报答我,还抢我的帽子,你站住!!!话音刚落,他之前靠的那面墙连声倒塌,农夫突然明白了什么,原来那只老鹰看农夫靠的墙快要塌了,便上前抓住他的帽子,使他离开那面墙。不知什么时候,帽子已经落到了他的跟前,农夫远远地向老鹰致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多行善事的人,必会得到好报。受到他人的恩惠,应该牢记在心,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相应的回报。

  • 5、 吾日三省吾身读后感

    吾日三省吾身读后感(一)

    读《论语》有感

    文/杨泽瑜

    自从开学初,学校提出读国学经典的活动起来,我们班便掀起了读《论语》的一股热潮。

    每当早读时,你的耳际就会传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儒家箴言;作业时,教室里时不时又响起温故而知新学然后知不足的谆谆教导声;夜幕降临时,小花园里、连廊上都能听到阵阵诵读声,节奏划一,井然有序,激情满怀,神采飞扬

    手捧论语,那句句沁人心脾的经典名句洗涤性情,净化灵魂,使人心旷神怡,如茉莉般清新!读着读着,我便读到了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她深深地吸引了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又抑扬挫顿地朗诵起来。读着这句话,我似乎穿越时空隧道,见到曾子正在给学生授课,每天都要深刻地反思自己,今天先生教的知识你复习了吗?跟朋友相处诚实了吗?你尽力去做每一件事了吗?对照自己,我真的都做到了吗?没有,我可以诚实地说,没有!

    上次,数学老师让我背公式,我匆匆糊乱背了一通,就玩了;再上次,我答应借《侦探小说》给李达,可我又塞回书包里;还有还有一次,陈春波问我借两元钱。当时,我心喀登一想,他上次向我借了一元钱,说好过一个星期还我的,结果没还。拖了好几个星期,我实在等不了了,才向他要回来的。这一次又要借,那这个钱也不知等到猴年马月,我才不敢冒这么大的险。我随口应道:我刚才还有的,就在刚才,我买圆珠笔用了一元五角钱,现在我的口袋里没钱了。说完,我用手一摊,表示我已经无能为力了。陈春波悻悻而归,垂头丧气地回去了。现在想想,我诚心了吗,我实在了吗?我怎么能这样做呢?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万一同学急用,我又怎能袖手旁观,置之身外呢?我真后悔,我真惭愧!

    是呀,吾日三省吾身,每晚回想一番,历数成功与失败,感悟人生的启迪,我们将受益无穷。《论语》,我将继续和你前行!

    从全文看,小作者极富有语言功底。本文语言犀利,条理清楚,夹叙夹议,情理交融,又以议论见长,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事实的佐证,逻辑性极强,尤其是文字2020跳脱灵动,令人回味,发人深省!总体看来,这是一篇上好的征文,值得一读!

    吾日三省吾身读后感(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来贤者,必有其贤处。曾子之所以能经历千百代而为人所熟知。其因正是他能每天捕捉自己生活的漏洞,不断进行心灵的扫描啊。

    忠乎?

    今天帮别人出谋划策

  • 6、 《启智榜样的力量》观后感300字

    《启智榜样的力量》观后感 15级焊接班 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榜样好比人生的坐标,事业成功的向导。它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锐气、朝气,是必胜的信念,是永无止境的力量源泉。 上周我们有幸参与启智-青年榜样的颁奖典礼,带给我、我们无尽的感慨。如何让青春得到永恒?如何让青春来的更有价值?新的时代孕育着新的使命。让年轻的生命在碌碌无为中消亡不是青春的做派,让美好的年华在消极倦怠中流逝更不是青春的本色!学校老师们用这种方法激励同学们向上,也是用心良苦,我们都可以说是成年人,做任何事之前的预知能力多少还是有的。我想在亲眼见证这么多榜样的诞生后,以后无论做什么都会斟酌一下,思量一下如果这些榜样们遇到这种问题会怎么做,从而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榜样!是一种能够打动我们的力量。一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人生道德楷模,一种抗拒平庸、立志近取、永不过时的精神。 我相信在这之后我们会以他们为榜样,走好今后的人生路!
  • 7、 吾意独怜才读后感
    吾意独怜才读后感 《吾意独怜才》这本书的作者是很有名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写的,随笔性质,多篇文意结集。 从3月31日开读,4月13日结束,用时14天,每天晚上睡前有空的话,看几篇,算是粗过一遍。 买这本书时,早,在2013年。当时正在研究如何读书,如何学习这个专题,所以网上到处搜这方面的书。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就找到了张五常,内容好象是涉及如何学英语方面的。当时对张的了解,仅限于狂和有才,但反过来一想,狂也要有资本,张五常肯定有牛人的个人特质。所以就买了包含如何学英语这篇文章的书—《吾意独怜才》。 读一本书就象跟一个人对话,张五常,这个人是很聪明的人,这从他小时候下棋就很好可看出,也能从他少年时不管玩什么都出类拔萃可看出。这个人能有大成就,还有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琢磨”的本领。 试举一例,张五常在少年时期,为了研究出更好的弹弓,而彻夜不眠,并且还真让他琢磨出来!第三个特质,张五常学东西都是重理解不重记忆,重贯通,重视知识体系的构架。第四个特质,能吃苦。这个虽然他没说,但从只言片语中,还是能体味到。 张还有个观点,就是第一条其实并不重要,其余三条才重要。他有这样的观点,我心生欢喜,立刻觉着这个原本可爱的老头更加可爱许多。
  • 8、 李宗吾厚黑学读后感

    【篇一:李宗吾厚黑学读后感】

    通读了厚黑学以后,真的感觉很有道理。人的善良和脸厚心黑,真的是人的完整本性。厚黑学不误人,误人的是读者的理解和消化能力,也可以说是个人的智慧。

    那些人会反对厚黑学,官僚和富人是最反对的,因为厚黑学可以使人轻易的识破他们的本质面目。其次是下层百姓,他们是怕厚黑学把人带坏了。

    官僚和富人反对厚黑学,那是因为对他们没利而有害。正直的官员和富人就不怎么反对,因为身正不怕影斜。当然一部分正直的官员和富人,如果有潜在的想走歪路谋私利,也会反对厚黑学的,要区别开这类人反对的动机和本质。

    看看现在社会上,贪官和奸商、娱乐界部分残渣、运动界的部分人的嘴脸、教育界的丑恶、部队的少数人嘴脸、街皮、流浪汉、流氓、罪犯、卖淫女等等,那个不是把厚黑学发挥到一定程度甚至接近极致。

    下层的百姓有反对厚黑学,是怕把人带坏了。呵呵,殊不知越反对,上述社会上的罪恶越严重。因为普通老百姓不学厚黑学,上述罪恶更肆无忌惮。只有普通老百姓都精通了厚黑学,那些罪恶刚开始就会有些顾虑,可使其减慢或减少。

    普通百姓还是不反对厚黑学的好,相反要精通,这样罪恶将无处遁形,即使作恶了也顾虑重重、提心吊胆。反而可以使罪恶的土壤缺乏营养,罪恶自然无法茁壮的成长。

    怎样才算真正的读懂了厚黑学呢,鄙人谈一点浅见。如果你只是想发一点小财,尽可以对人用脸厚心黑。如果想发大财,又不想长期,只要手段高超(即黑而亮,厚而硬)形势也允许,也能行通(暂时的)。

    要想平安幸福或发财还是长期的(社会认可),也得脸厚心黑,主要是对自己脸厚心黑为主,其次才是对别人。对自己脸厚心黑,是学文化、技术为基础,最终是动头脑靠智慧,去取得财富,这样才是正确之道!一旦将厚黑运用到极致好(厚无形、黑无色),将能得到社会的公认!

    厚黑学用到极端好人坏人再也分不出来(相对的统一),社会先进了也相对公平多了。

    厚黑学为什么提善良少呢,因为善良不提也存在,是美好的,没破坏作用。脸厚心黑运用好了,能促进发展,是好事,再说脸厚心黑无法从人性中根本除去。脸厚心黑若用偏了,破坏作用很大,有时甚至能把善良消灭,从某种程度上说善良(局部)能被消灭,善良起的作用不相对有限吗,厚黑学的作者无论是从书的主题还是这方面来说,所以多提脸厚心黑少提了善良,善良不提也是存在的。

    【篇二:《厚黑学》读后感】

    我这个人读书有个特点。读过的书的内容,会不记得。说完全不记得,也

  • 9、 师德启思录观后感合集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此时就可以写一篇欣赏好剧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怎么写观后感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师德启思录观后感合集,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师德启思录观后感 篇1

    后进生不是天生存在的,往往是由于不良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当形成的,他们主要的特点是注意力差、意志薄弱、缺乏信心、缺乏判断与抵抗力,心境不快、压力沉重、厌学、纪律松散等。从心里角度来看,他们和其他所有的学生一样,可塑性强、精力充沛、好胜心强,且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对于他们,我们做教师的既要严格,又要满腔热情地用我们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在理解、尊重、关爱、信任和鼓励中树立起进步的信心,从而促使他们付诸行为,取得进步,对此,笔者谈一点初浅的看法和转化后进生的教学实践。

    每个学生都一样,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后进生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师对后进生也要做到: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不让其受冷遇。因为我们的后进生对此特别敏感,他们看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表情动作都很在意,一不小心就会伤害他们,对犯过错误的学生,不能采取粗暴、强硬的“高压手段”,而要给他们理解和宽慰,同时要真诚地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改进方法,让他们也挺起胸膛、昂起头来走路,逐渐消除自卑感、重建他们的自尊心。

    学校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后进生往往得到较少的关心和爱护,而且长期受到的是冷落,遭到的是歧视、批评和指责,于是他们就形成了孤僻、古怪、蛮横、粗野等怪僻。对于批评说教,他们早已习以为常、麻木不仁了。他们最需要的是温暖,需要师长用诚挚的心去感化,因此,教师要亲近他们,对他们多加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排除内心的苦闷,逐步形成愉悦的心境,以期达到进步。

    三、信任、鼓励后进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有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取得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信任和鼓励,尤其是后进生们。苏霍姆林期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决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例如:五 (一)班学生

  • 10、 东野圭吾湖畔读后感

    东野圭吾湖畔读后感(一)

    丑陋的人性

    ——樱小落

    原本并没有想要读《湖畔》的想法,手里已经选定的书单六月份甚至都未必能够看完,朋友在微信读书买一赠一送给了我,我也就顺便将这本书读完。东野圭吾的作品,我也曾经读过几本,像《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等,应该说他的推理小说在曲折的推理过程中又有着浓浓的人情味,能够感受到社会小人物生活中的不容易,对整个社会的一种焦躁表现,那种细腻的人物动作描写,具有强大的性格胀力。

    在《湖畔》里,这种表现力的表现似乎并不十分的强烈,这这本书里,我出来读到一种中国式对孩子教育的付出,也读到了一种无奈,一种对社会教育制度的无奈。这种无奈掺杂在一种不公平的两性关系中间。如果这是间最无私的爱,大概就是父母对儿女的那种爱了,小说以四个家庭假期带孩子参加培训班开始,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考试也是一种竞争,活在这个世上,总会有一种竞争,就像书中说的,考试一是一种竞争,人生的竞争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在升学压力下,四个家庭想尽了办法,孩子们也是整天被关在屋子里念书,升学无声的压力,似乎也剥夺了孩子的天性。其实日本的这种教育制度和我们何其是有一些相似,似乎我们国内的升学压力,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前的应试教育,有多少孩子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想想当下社会,为了我们的孩子,家中的父母可以亏待自己,却绝不向亏待孩子,更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有了三六九等的区别,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各种早教教育,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家长一定想办法上名校,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更是各个参加,各种特长班也是报了一个有一个。就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出生早已经注定的区别,身份无法改变。然而父母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跳出现有的状况,省吃俭用,扎进裤腰带,也要好好培养孩子,就希望孩子能够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能够通过学习改变他们的未来。当学习变成了一种无形的折磨这不知道是社会教育制度的悲哀,还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当对孩子学业的培养除了金钱还要付出一种肉体的交换之时,我觉得更像是一种人性的扭曲,也是对日本人性的一种抨击。书中肉体的付出,更像是一种变态的换妻游戏,不过是夹杂了对孩子的那种爱,让每一个参加的家庭都感觉自己对孩子的那种爱是那么的伟大。事实上不过是满足自己私欲的一种宣泄,一场肮脏、扭曲和荒谬的游戏,却又被冠以爱的名义的罪恶和堕落,。这样的换妻游戏隐藏在

  • 2021-05-26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5-08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24

  • 2022-02-23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05-26

  • 2023-06-15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3-06-2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1-09-27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3-01-12

  • 2022-03-16

  • 2019-09-28

  • 2019-10-20

  • 2021-11-04

  • 2022-04-01

  • 2019-11-04

  • 2021-08-23

启吾求是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启吾求是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启吾求是读后感、2024启吾求是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