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 地图 >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2024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相关栏目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热门栏目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推荐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共 2449 篇)

  • 1、 [作品悦读]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1100字)

    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可以开阔视野。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一篇的读后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作品悦读]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11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1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断断续续地在看一本书《求医不如求己》。

    这本书是我们单位发的。我们学校为打造书香校园,每年都会精选几本书发给老师们,旨在抛砖,实则鼓励老师们静下心来读书,如《优秀是教出来的》、《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幸福的方法》、《感悟坚强品读大爱》---5。12汶川大地震经典纪实内容涉及教学艺术、班级管理、生活养生、人文等方面,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是动了一些脑筋的。

    学校每次组织的教师身体体检,老师们的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学校也想了一些办法,如:工会在课间操的时候,将老师们赶到操场上,活动活动胳膊腿,做操次数多的老师还可领到奖品;适时推出《幸福的方法》,让老师们关注自己的归属感、幸福感,学会自己给自己减压,提升幸福指数;在教工大会上多提醒,让大家有预防疾病的意识。

    《求医不如求己》的作者中里巴人,是87岁的太极名家李宝良先生的关门弟子,在书中他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养生胜于治病,不要等到失去健康的时候才去珍惜健康;不要借口忙,就无暇顾及身体;疾病不是我们的敌人,你若想生活幸福,就要学会从容面对疾病,学会与疾病结伴而行;急病上医院,未病自己防。

    文中有求医,有解答,也摘录了作者博客上读者的发言,也有思考,为什么现代人得的病五花八门?。虽然我对中医知之甚少,对传统医术也不了解,更谈不上兴趣,但这本书告诉我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

    比如,治疗近视眼的速效法就是转眼球,先按顺时针方向转眼球,转动速度须极慢,左、上、右、下,头始终朝前端不动,只动眼,不动头。向左转时,目光要极力向左,能看多远看多远,但头不能向左转。向上、向右、向下也是如此,极目而视。转动的轨道应为圆形,顺时针转完25次后,在逆时针旋转25次,感到后颈发酸才有疗效。这时再按摩后颈的肌肉,眼部会感到异常放松。通过短短几周的锻炼,视力会大幅度提高。我们可以把这个方法交给孩子们。还有用黑豆和红枣按1:1比例一起煮着吃,每日吃一点,

  • 2、 《忐忑求医》读后感

    《忐忑求医》读后感

    看到《忐忑求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看看,这个以真人故事改编的长篇小说,其实也折射出当今医疗体系的短板,值得深思。

    主人公是一位报社记者,因为长时间工作的关系得了比较严重的颈椎病,生病看医生吗,是我们脑子里最早所想到的,因为医院可以让我们减轻痛苦,脱离疾病的地方。主任医生告诉她,你这个颈椎病很严重,如果不动手术的话,很可能会瘫痪,作为患者那受得了医生这样下危机啊,虽然很忐忑,很担心,但是为了能恢复健康,只能搏一搏了,把医生当神一样的供着,给每个有关的医生护士都送了红包,希望能把手术做的成功些,仔细些。手术很成功,把国外最先进的材料放置在了她的颈椎位置。

    不过好景不长一年后复发了,而且比第一次更加的难受,最初也没有什么怀疑,只是觉得最近可能累了,没有好好地注意自己的身体,当然还是想到了医院啊。当她看到一年前同病床的病友,因为家境贫寒动不起手术,而放弃了手术,但是恢复的情况好像比她要好很多了,所以她反问为什么?

    当她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及手术登记的台账,并咨询了当地卫生局长,深信她这个病完全是可以保守治疗来康复的,不需要做手术,因为做了手术造成了不可逆的后遗症,她决定向法院起诉这个主刀医生,这起手术属于一起医疗事故。在维权的过程当中也历经艰辛,最后赢得了这场官司。

    但是这样的悲剧天天在上演,因为大部分老百姓的无知,因为医院那里是权威,我们无从选择,为了能让症状马上消除,希望医生用一剂药、一台手术能减轻自己的痛苦,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造就了现在医院真是车水马龙、人是络绎不绝,把辛苦赚来的钱统统交给了医院,如果是医保的,那么造成国家医保费用支出的增加,国家无法做到全民医保。其实是对身体极其的违背,你控制了症状,但是却伤害了我们亿万年进化而来的强壮的身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健康我们自己做主,不要轻信医生的建议,特别是在动手术这个问题上,除非是外科和急症、还有妇产科需要医生的协助,其他疾病。慢性退化性疾病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不要轻信医生的建议,我们首先应该静下心来,听听自己身体的语言,找出那个致病因素和致病条件,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增强营养,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其实最好的医生就住在你的身体里,我们只要支持这个身体,全方位地进行调整,慢性疾病不治而愈。

    祝愿各位能看到的朋友,身体健康!我们无法逃避无常,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是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可

  • 3、 读求医不如求己有感范文

    篇一: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各位博友们好,最近我看了本书,叫《求医不如求己》,和各位分享分享心得吧!

    这本书是舅舅舅妈送给姥姥姥爷的,但那天我翻了一下,就被内容吸引住了。这几天我患上了感冒,看书上说按涌泉穴可以治感冒,我就试着揉了揉,哪知真有用!我的感冒一天就好了!于是我就推荐给姥姥看,姥姥照上面的跪膝法试了试,膝盖也不疼了!

    中医是中国劳动人民五千多年的精粹,大家赶快买一本和我一起看吧,我以后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小疗法的!

    篇二: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最近在看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这套书。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把深奥的中医知识讲的有声有色,即使,不懂中医得人也能看懂。其中有很多简便易学的养生方法,很容易掌握,让我茅塞顿开,心情豁然开朗!

    人们常说:四十岁前人找病,四十岁后病找人。这话确有道理。四十岁后,身体机能开始下降,总感到疲乏无力,头发脱落、关节肌肉经常酸痛,每天工作下来很累,力不从心啊!方才意识到养生的问题。和朋友、客人谈起这本书,他们说几年前就看过了。呵呵,看来这真是一套很受百姓欢迎的好书呢。

    篇三: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在管理工作中,同一管理体系中不同管理者的价值冲突,以及管理理念的不同,就如同中医和西医一样,有相同之处。很像是中国画与油画,清茶与咖啡,没有高下,没有对与错。但是非要两者融合在一起却也很难,就像清茶与咖啡混在一起是不行的。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互配合(或说互补)的战友关系,而无法达到或者说不应该达到水乳交融,珠联璧合的夫妻关系!

    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者也是一样,这与职位和能力无关。强势的领导更像是西医,治标不治本。可能有好的业绩,但不一定有真正的好的团队(尤其是管理团队),人性化的领导却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呈现良好的绩效,尤其是在营销队伍的管理上更是不被提倡。因此,应该是找到互补点,优势结合,不一定是一片祥和气氛,其乐融融,但是可以做到和谐发展共建,互补优势,打造更有效率的管理团队!

    篇四: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近日买了一些书,交替着看,第一本看完的就是求医不如求己,我看书的兴致很少能高过电视剧,这一本确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起因当然是脸上的青春痘,去年底痘痘来了一次大爆发,我曾在心理无奈地想,不是说任何事情都有好坏面么,长痘痘能有什么好的一面的?!可是居然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让我开始学习调养身体。

    话说去年请了2次假,到深圳最好的中医院找网评最好的医生看了2次,每次开一星期药,加上一些西

  • 4、 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

    【篇一:读《求人不如求己》有感】

    今天,读了《求人不如求己》这篇文章,使我感悟很深刻。

    这篇文章是这样的:某人在屋檐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跳出檐下,站在檐下,恳请观音。观音又说:我在雨中,你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清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难事,便去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看到观音在拜自己,不解的问其原因。观音说: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买别人的帮助可能会解决一时的困难,但要从根本上使自己走向独立和成功,就只能靠自己了。

    【篇二:读《求人不如求己》有感】

    在一个早上,我坐在桌子上,随手翻开了《一本书读完中外经典故事》,其中有一篇《求人不如求己》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迪。

    这篇文章主要讲:美国有一所机构,每届学员毕业时,学校都会出一道推销题目。有一次,学校出了一道题: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现任的总统先生。面对这样的题目,许多学生都选择了退缩。只有一名叫鲍勃的学生,他知道不能当面推销,他就想了个办法,给总统写一封信。而总统布什先生在看信时被打动了,用了17美元买下了这把斧头。

    读到这里,鲍勃知难而上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起了上一次的那件事情。那是一节自习课,我在课堂上遇到一个不理解的词语:度日如年。我去问同学,但是同学也不懂,我又不敢去问老师。我回到家,找出哑巴老师词典。原来,度是度过的意思,日是一天的意思,如是好像的意思,年是一年时间的意思,度日如年的意思是日子真难熬,度过一天就好像度过一年一样久。找到了这个词的意思,我的心比喝了蜜还甜。

    我一定要像鲍勃一样遇到难题相信自己,不要退缩,要主动想办法去解决。

    【篇三:《求人不如求己》读后感作文】

    闲暇时一直喜欢读点励志类的书籍,因为这样可以随时给自己偶感疲惫、迷茫、失落的内心补充正能量,让自己重新精神焕发找到继续前行的动力与方向。一本值得阅读、品味的好书的价值不仅仅是局限于阅读过程中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假与遐想连连,更在于为读者提供审视世界、沉淀自己的空间。假期网购了一本励志书《求人不如求己》,阅读后内心波澜澎湃。这本书用缜密、理性的逻辑理论与丰富生动

  • 5、 研读《大学》有感:求诸己的修身之道

    "求诸己"的修身之道

    ——研读《大学》有感

    作者:康海静(苏家坨中心小学)

    这学期开学之始,从世事纷乱,事务繁杂中抽离,踏入群山环抱,绿树葱茏的敬德学堂,开启了研修之旅。每周三个小时,读《大学》,静心灵,"深林人不知",心情一如敬德的古树,空灵而闲适,好不享受。

    人的一生是自我完善,自我修炼的一生。

    研读完《大学》,我感悟到大学的"大"是高大上的"大",是至高无上的意思。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做人、齐家、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它实在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需要我们用来一生研读,需要我们带着敬畏之心去拜读。

    《大学》教给我人的一生就是自我完善,自我修炼的一生。必须加强学习,注重修养,久经锻炼才能成才,才能对周围的人产生庄严感和敬畏感。只要自己的道德达到止善的境界,那么也就可以推及他人。《诗》中谈到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无不是这个道理。所以,《大学》的第一部分中就说明大学之道的内容有三点: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要达到这三个目的就其途径及关键就是修身。修身为的是塑造人格,人格的魅力是一种表率,所以齐家后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把修身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进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修身之道,重点在于自我教育,方法在于"求诸己".

    《大学》中修身之道所谈到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等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突出的是人的自我教育。修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正心、自律。在修身的活动中只有真心诚意地去追求,排除自身情绪的干扰,才能实现自己的修养目的。

    "格物致知"就是要求在自修中加强学习研究,掌握知识,通过不断学习,研究事物之间的客观规律,掌握安身立命、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成人都认为已经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了,已经掌握了做人做事的基本知识,足够应付了。殊不知,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不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诚意正心修身"就是要意念真诚,端正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这在各种思想和价值观交相激荡,特别是物欲横流的当下,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什么贪污腐败、问题奶粉、地沟油、暴力拆迁和伪造曹操墓等等事件的层出不穷,显然与人们心术不正,道德败坏和急功近利有关。

    "求诸己",正是大学之道所一直提倡的修身的一种方法。《大学》中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是谁,凡事一律回

  • 6、 不如去闯读后感

    不如去闯读后感(一)

    起因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平台上女主播对《不如去闯》的经典描述,引起了对李柘远的关注和兴趣;介绍的主人公是一位18岁考进美国耶鲁,22岁入职高盛,25岁考取哈佛,身材好,颜值高的同龄牛孩,完全可以用"已经比你好看了,还比你努力"的完美注解。

    这本书从开始读到读完断断续续花了两周的时间,借着两天回学校参加考试的同时把时间分摊一部分在图书馆把剩余部分阅读完,读的过程中我偶尔还把它当成奖励,今天早一点完成工作计划就可以看这本书云云之类的回想;本书主要是分享了李柘远他在求学、求职、创业的经历以及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历练和成长,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深入去了解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牛孩日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是如何安排?读一所名牌大学,到底有什么好处?一同分享文中的故事和观点希望能带给90后的我们一些帮助和启发。

    #故事的由来#要从他的初三暑假时讲起,也就是16岁的他决定要出国读大学,且非常春藤名校不读,还要拿到奖学金,与母亲沟通后就开始了开了挂的奋斗史;母亲当时不以为意,认为孩子不出一个月就会知难而退,若弃高考攻留学,岂不可惜。没承想,他并非说说而已,16岁的他即对自己许下的留学目标认真地列了一份实现的目标清单,包括托福和sat何时考、要考多少分、要有哪些学术强项、要如何提高课外实际竞争力等。在基本不影响校内课业的同时,他开始朝着遥不可及的留学目标一步步跋涉,母亲感动于他的努力和韧劲儿,便决定参与到儿子的计划中,做儿子的好搭档;其中太多的艰辛,回过头若换是自己,是不是可能无数次败下阵来?若换是自己看到录取的那一刻会不会觉得自己太牛逼?而他很快收拾好心情继续上路。之前有看到过"做事情本身不累,累的是做事过程中调整的过程",而厉害的人往往在于他们可以更快地调整好心情,奔赴写下一个片场。

    #目标引领成长#设立目标—全力以赴—实现目标,在不断的砥砺中,破茧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李柘远申请耶鲁近三年的准备过程中,能感受到他自身多方面的不断成长显著,文中介绍当年厦门的留学风气尚不浓厚,资讯和机会相对贫乏,柘远的同学对高考备战投入热情正涨,他越发显得例外,选择突围孤岛,就不问世外喧嚣的毅力和定力。没有犹豫放弃保送,单看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情,而很幸运地在书中看到了作者当时真实的想法:"作出请假决定前,我已经充分评估了最好和最坏结果。最好结果:在两场sat中顺利

  • 7、 求识求远 ——读《见识》有感
    求识求远——读《见识》有感 美籍华人吴军写的《见识》是一本很现实的书,青年人如果读进去了并认真践行可以少走不少弯路。我年少时父母常对我说:“你搞好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不用你管。”而我竟当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做的后果很快就显现了,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外出求学,发现自己完全是个傻子。对此吴军书给出的回答是:这种因为寒窗苦读所以觉得全世界都欠你钱的三观,早一天毁掉比晚一天毁掉好。现在的我早就知道寒窗苦读不过是成功的因素之一,社会竞争是一种复杂且长期的系统竞赛。如果我十八岁时读了吴军的《见识》,也许会少迷茫两个月。 吴军对工薪阶层的投资建议也很实际:投资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而不是股票。这和连岳的观点不谋而合,连岳认为:对工薪阶层来说,价格剧烈波动、快速交易的股票市场是个危险的地方,结局基本是亏了钱,赔了本职工作与心态稳定,和吸毒差不多。现在鼓吹“财务自由”的书很多,可我认为财务自由是一种奢侈品,普通人是不能从股市里打个滚就能实现的。所以不妨把目标定小一点,工作干好、有稳定的现金流、保持健康、教育好孩子,这些事稍作努力就能做到,也更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这本书中关于伪工作的论述对我的印象最深。吴军认为很多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它们是伪工作。对于破除工作困境,吴军给出了三种方法:一是“愿景——目标——道路”,类似于《秘密》中的“要求——相信——接受”。二是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三是凡事做记录。关于工作,我最喜欢的还是龙应台在《给河马刷牙》一文中的说法: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我相信好的工作会让生活质量更高,身体更健康,人生也有更多可能。 读了一些这类管理精英写的书,像是一稼的《美好人生运营指南》、黄征宇的《终身学习》等,这些人在本职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写作、讲座、培训等其他方面也是全面开挂。这些优秀的人思想前瞻,行动力强,工作高效,言辞谦逊,善于接纳不同。他们难不成有命运女神的眷顾吗?还真不是。在提及命运时,吴军写道:但凡人的知识面稍微宽一点,交际圈子稍微广一点,了解事情稍微全面一点,命就会好很多。

  • 8、 求英语读后感

    求英语读后感范文一

    to tell the truth, secret garden is a good book, no india took its gufu - zhuang yuanzhu by a series of incredible er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book one of the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s. therere more than one hundred fables in the book. the protagonists of most of the fables are animals or plants, plaining of her hard fate that no one ent of death she cried: i have deserved my present fates for e people are fit for making decision some are true friends while some are untrue friends. when you are in trouble, observe your friends attitude towards you, youll find who are your true friends and who are not.

    aesops fables is a nice book for us to learn mor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more useful new words.

  • 9、 《漫漫求水路》读后感

    当你困难的时候,别人帮助了你,当你有能力的时候,要帮助别人,这就是爱的延续。这是我读完《漫漫求水路》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苏丹,讲了两个敌对民族、两个不同时代的十一岁孩子的苦难经历。萨尔瓦,一个男孩,他美好的生活被战争打破,与亲人失散,逃难的过程中经历了失去朋友和叔叔的痛苦,成了一个“迷失的男孩”。他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多个难民营住过。

    尼娅,一个女孩,为了能喝上水,每天都要走到遥远的池塘打水,一去一回要走上八个小时,每年都要走上七个月的时间。

    虽然整本书的故事曲折离奇,深深吸引着我,但这个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章—相逢。尼娅发现,给她们打出水井的是丁卡人,丁卡人和努埃尔人是仇敌啊,他们双方已经为水而争斗了几百年。丁卡人为什么会帮助努埃尔人打井呢?因为这个人是萨尔瓦,他曾经得到过许多的帮助,他快饿死的时候得到过救援;在难民营的时候,得到了美国一个善良家庭的收养,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想像帮助他的人一样,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这就是爱的延续。

    由这里,我想到了我国在疫情严重期间,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帮助,当我们控制疫情之后,也帮助了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这也是爱的延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让爱延续下去,这样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 10、 漫漫求水路读后感

    《漫漫求水路》是我们老师推荐,在暑假必读的课外书之一。这是一本海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书系,它的作者是美国的琳达.休.帕克,翻译是肖毛,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尼娅和萨尔瓦。尼娅是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为了家人能喝上水,每天不得不徒步到遥远的池塘打水。家和池塘之间往返需要八个小时,可每年都得这样走上长达七个月的时间。

    萨尔瓦是个十一岁的小男孩,那时是战争年代,他原本平静的生活被一声枪响打破了,被迫从战乱纷飞的家乡逃离,与亲人失散,成了一个“迷失的男孩”。十几年间,为寻找一隅安身之所,萨瓦尔辗转逃亡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多个难民营,足迹几乎横跨非洲。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身为丁卡人的萨尔瓦,和努埃尔人是仇敌,却还帮努埃尔人打水喝。两个不幸的少年,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却坚守着同样的信念,即便生活充满动荡不安,甚至绝望,但只要心怀坚定的希望,就必定会寻找到光明的未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美满的世界里,喝水只需打开水龙头,就有哗啦哗啦的水流出来,却从来不觉得水有多珍贵!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幸福!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点一滴。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11-08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23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1-12-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3-03-06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2-14

  • 2019-11-16

  • 2019-09-20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2024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