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 > 地图 > 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2024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
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相关栏目
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热门栏目
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推荐
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

(共 2052 篇)

  • 1、 《空谈不如行动》(读后感范文)

    轻轻地翻开《史记》,历史的年轮旋转着重现于我的眼前,王侯将相的人生无比绚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然而纸上谈兵的惨淡并没有人去关注,宰予昼寝的故事也引不起别人的思考。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打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少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长久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兵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40多万赵军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射死。

    那么从认识论的原理来看,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兵法是经过实践而来的,是一种认识,认识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且我们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纸上谈兵则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违背了发展观,所以我们要想某件事情成为现实,不能只凭口头言论,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实践。

  • 2、 抱怨不如行动作文精华9篇

    写作文是一种提升自身素质的方法,它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你可以像自言自语一样自由地表达。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专注,不能分心。你是否已经找到了可供参考的作文模板呢?相信这对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所帮助。

    抱怨不如行动作文 篇1

    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暑假的尾巴渐渐露了出来,你是否曾想过无数个关于暑假生活的美好向往。而如今,暑假离你渐行渐远,而作业却任重道远, 远远看不到尽头。想曾经,有一份充裕的假期摆在你的面前,你却没有好好地珍惜,如果能让你再来一次,你是否会对自己说:不要浪费时间!

    可惜没有如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浪费的时间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的。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暑假可能对于你来说,是流动在手机,电视,电脑的一两个月。可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在外旅游的美景,是书中遨游的神怡,在家劳动的汗水。其实,电子产品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电子产品只是人生活中的工具,它可以成为必需品,但不可以成为你生活中的所有!

    所以,放下手机,向远方眺望一下,在蔚蓝色的天空中想象,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想要做什么。不必抱怨暑假最后累计的作业,如果做不完就向老师老实交代,而不是抄抄写写,让自己的暑假尾巴变得乱糟糟的。

    时间是不容后悔的,它像水一样,抓不住;它像河流一样,不舍昼夜;它像海浪一样,推着你走,不允许回头。

    而后悔,只不过是对现在的浪费。

    只有反思,看清,认识,前进,才能让时间流淌得缓慢,有形地流逝,更好地拥抱未来!

    抱怨不如行动作文 篇2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愿一直往前走,为什么

    今年我六年级了,马上面临着小升初,许衡已经开始招生了,许衡可是我理想的学校啊!我也参加了考试,结果非常不理想。可是我的朋友靳小六考上了。一想到考试就这一次,我没机会继续与他做同学,而且也无法考上理想中的中学,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疼。一上午没吃一口饭,连我平时最爱吃的红烧肉也吸引不了我。一个人躺在床上不停的抱怨。

    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悦耳的音乐,原来是妈妈打开了音乐,悄悄走了进来。这首歌是我最爱听的歌《稻香》,听着那美妙的音韵,我不自觉的哼唱了起来。一曲过后,妈妈说起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开的公司倒闭了,他放下了老板架子当了一名保洁员,他干活从不嫌累,有人侮辱他,跟他翻白眼,甚至把他的午饭弄倒了,但他在心里想:我要记住,我现在什么都不是,不

  • 3、 不如去闯读后感

    不如去闯读后感(一)

    起因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平台上女主播对《不如去闯》的经典描述,引起了对李柘远的关注和兴趣;介绍的主人公是一位18岁考进美国耶鲁,22岁入职高盛,25岁考取哈佛,身材好,颜值高的同龄牛孩,完全可以用"已经比你好看了,还比你努力"的完美注解。

    这本书从开始读到读完断断续续花了两周的时间,借着两天回学校参加考试的同时把时间分摊一部分在图书馆把剩余部分阅读完,读的过程中我偶尔还把它当成奖励,今天早一点完成工作计划就可以看这本书云云之类的回想;本书主要是分享了李柘远他在求学、求职、创业的经历以及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历练和成长,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深入去了解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牛孩日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是如何安排?读一所名牌大学,到底有什么好处?一同分享文中的故事和观点希望能带给90后的我们一些帮助和启发。

    #故事的由来#要从他的初三暑假时讲起,也就是16岁的他决定要出国读大学,且非常春藤名校不读,还要拿到奖学金,与母亲沟通后就开始了开了挂的奋斗史;母亲当时不以为意,认为孩子不出一个月就会知难而退,若弃高考攻留学,岂不可惜。没承想,他并非说说而已,16岁的他即对自己许下的留学目标认真地列了一份实现的目标清单,包括托福和sat何时考、要考多少分、要有哪些学术强项、要如何提高课外实际竞争力等。在基本不影响校内课业的同时,他开始朝着遥不可及的留学目标一步步跋涉,母亲感动于他的努力和韧劲儿,便决定参与到儿子的计划中,做儿子的好搭档;其中太多的艰辛,回过头若换是自己,是不是可能无数次败下阵来?若换是自己看到录取的那一刻会不会觉得自己太牛逼?而他很快收拾好心情继续上路。之前有看到过"做事情本身不累,累的是做事过程中调整的过程",而厉害的人往往在于他们可以更快地调整好心情,奔赴写下一个片场。

    #目标引领成长#设立目标—全力以赴—实现目标,在不断的砥砺中,破茧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李柘远申请耶鲁近三年的准备过程中,能感受到他自身多方面的不断成长显著,文中介绍当年厦门的留学风气尚不浓厚,资讯和机会相对贫乏,柘远的同学对高考备战投入热情正涨,他越发显得例外,选择突围孤岛,就不问世外喧嚣的毅力和定力。没有犹豫放弃保送,单看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情,而很幸运地在书中看到了作者当时真实的想法:"作出请假决定前,我已经充分评估了最好和最坏结果。最好结果:在两场sat中顺利

  • 4、 《不如去闯》读后感

    《不如去闯》读后感

    文/李柘远

    真正的强者,只是做着所谓的平常事而变得不平凡。

    高考努力的你。

    当你已经拥有别人羡慕能保送名牌大学时,你没有妥协,因为你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在高一就默默行动的你让我崇拜。高三的冲刺,你成为别人眼中的另类,老师的不理解并没有让你动摇,你的坚定与坚持让我知道了想要就要去争取,万一实现了呢。

    耶鲁本科四年的你。

    在耶鲁,你并没有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你清楚的知道:

    大一。就要交友,社团,各种活动和学习都不能落下。面对第一次写小论文,你的处理让我佩服,或许这就是你为什么比别人优秀的原因。

    大二。要把专业知识掌握好,不能敷衍。要是我也能有远见可能也不会像现在一样。但也没关系。better late than naver!

    大三。你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所以你的实习单位也如你所愿是别人羡慕的投行高盛。

    大四。一切如常,按着你的步调走。

    高盛工作两年的你。

    初入职场的你,和大家一样,都是小白,什么都不太会。却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方法,值得学习。

    to do list 做任务清单,划分优先级别

    吃亏是福,主动分担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做到1.1,多余的0.1可以为你加分。细节很重要,用自己的时间节约老板的时间

    用学习的态度工作,不要去抱怨

    不参与工作场所中的政治分队

    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也就是不要轻易承诺。可以说尽量完成,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工作之余也要制定小计划,学习专业知识

    多和牛人请教,不懂多问,别人不会嘲笑你

    不管你是学习还是工作中,最最基础的东西总是没变,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你总是比别人优秀的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不要总觉得大牛的生活离我们太远,那是因为你没有像他们一样去行动,去坚持。

    我想,我们都应该做到:目标-行动-学习-坚持

    人生真的很短,为什么我们要瞻前顾后考虑很多因素,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自己主宰的。行动才是唯一的真理。想得多不如做得多。

    晚做总比不做好(better late than never)!一切都来得及

    开始行动吧,为自己画上梦想蓝图。

  • 5、 生气不如争气读后感

    【篇一:读《生气不如争气》有感】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重视,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但有的时候会被别人嘲笑、欺辱和玩弄。生活给了我们快乐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悲伤的体验。让自己快乐起来,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争气,去做比以前更好的自己。这些道理都是我从《生气不如争气》这本书中领略到的。

    哲学家康德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许生活给了我们不少磨难,但谁又能说自己一辈子不会遇到呢?与其用痛苦一遍遍地折磨自己,何不试着绕开它,去做个聪明人,做一个善待自己的人呢?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谁又想做这样愚蠢的人呢?

    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了生气的牺牲品,因为这样一来驱走成功的就不是别人了,而是你自己。

    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争气。愚蠢的人,一生只会是狭隘昏暗而失败的;聪明人的一生相反,回事豁达明朗而成功的。我想人们都想做聪明人吧!想做就必须做到不生气而争气这一点!

    【篇二:《生气不如争气》读后感】

    在《智慧的教师》一书中,有一篇文章题为《生气不如争气》。文章中说,一个学生参加工作后回去和老师诉苦,说自己为单位做出了不少事,但因为没有能与顶头上司处理好关系,总是落得被排挤。评优、嘉奖都被排除在外。他十分怀念上学时的生活,每一次努力都能看得见收获,而在一个小小的单位却这样关系复杂,心理压力真大。老师在他临走时送了他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生气不如争气。

    人生多变幻,这是不幸,也是幸运,因为它给了我们努力的希望和勇气。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人重视、受人尊重、受人欢迎,但有时又难免被人嘲弄、受人侮辱、被人排挤。生活给了我们快乐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伤痛的体验。为什么我们不能坦然地面对一切?为什么要为眼前的不幸而悲观丧气、怨天尤人?不必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如果我们自己足够优秀至少比现在优秀,别人还会对你冷眼相看、冷嘲热讽吗?让自己快乐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这句话也同样令我喜爱。当我在工作中因某些原因也曾受到某些人的排挤时,我也没有生气。因为我知道,生气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生气的结果往往使情况变得更糟。事实证明,我的待人友善使得我和大多数同伴能和谐相处。当我回想过去时,我常常因为自己在困难时没有放弃努力而一步步走下来感到庆幸。所以我格外珍惜这句话生气不如争气。

    【篇三:读《生气,不如争气》有感作文】

    有一位敦厚的长者,缓缓地述说着人生的格言;有一座人生的照明灯,

  • 6、 抱怨不如感恩读后感

    抱怨不如感恩读后感

    我最近读了《不抱怨的生活》。认真阅读,我感到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

    《不抱怨的生活》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励志书。本书只是希望让读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每个人都拥有着美好的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每当这时,我们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

    打开书的序幕,就象一股磁场把我吸引住,有一位美丽的妇人,带着她半生的积蓄,来到一座大城市,准备在那儿开一家美容院,平平安安的过一生,谁料得下火车的时候,钱被小偷偷走了!她站在那里下一子就呆了!可过了一会,她又想到:只不过是丢了钱而已,我并没有丢失我所有的一切啊!我还有朋友,家人,抱怨只会让自己的容貌更加苍老而已!后来,那位美丽的妇人终于借钱开了一家美容院,而且生意越来越火。因为人们相信,有这么美丽容颜的女人,她的技术肯定一流。最后,那个女人成立百万富翁。在挫折面前这位妇人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强地选择向前看,诚如书中所说,不抱怨的磁场,将引来更多平安喜事,正因为她有了不抱怨的心态,才有了她今天的成功,也成就了她开朗豁达的性格和人生观。从她的身上,见证了不抱怨的正面影响与神奇力量。

    书看得越深,不抱怨的含义了解的更透彻。由此看来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可人为什么会抱怨?怨天尤人是一种负面的思考与具杀伤力的表达方式?是人们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当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当事情背离自己的价值观时,抱怨便应运而生,这也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学习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就象口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那就是凡事懂得知足、感恩、惜福。

    生活给予我们挫折的同时,也赐予我们坚强,我们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看你有没有一颗知足的心,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它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知足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拥有一颗知足的心,就没有了埋怨、嫉妒、愤愤不平。知足的人并非没有欲望,只是他们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已。

    书中写道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

  • 7、 《不如去闯》读后感_600字

    《不如去闯》读后感600字

    在看《红楼梦》的间隙中看完这本书

    鸡汤与干货并存,不会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也会引人深思

    不要总是羡慕别人光鲜亮丽的工作、学业,你只是不知道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而已

    放弃保送而考耶鲁,放弃高盛而去创业,中止创业而进哈佛,柘远学长的这种魄力与远见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环境对人的影响真的特别重要,所以这就是说为什么一所好的大学特别重要了,所处环境,所交往的人就不一样。

    名校 → 更好的平台,更多的资源 → 离“成功”更近

    1.每天早上画几分钟列出今天要做的事比毫无头绪的去做效率高得多

    2.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心无旁骛,首先不要玩手机!

    3.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

    谢天谢地,过去十多年我没有虚度,不至于没有话聊。谢天谢地,我读过的书走过的地方看过的电影想过的问题,都在面试中帮我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趣的人。

    4.拒绝拖延症,能在一天内做完的事绝对不拖延到第二天

    5.进入一个企业应聘时,将企业了解透彻,并多像有经验的前辈评教

    6.无论对谁说出的承诺一定要做到

    7.少给别人添麻烦,做到101

    8.对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多点耐心

    9.要有目标,先制定小目标一步步完成

    10.与别人约会,拒绝迟到

    11.不要与手机死磕,多出去走走

    12.接受办公室政治但不要首当其冲

    13.做事情要重视细节

    14.成功没有捷径,脚踏实地

    15.鸡汤不要喝太多,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要受别人影响

    如杨绛先生所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太多”

    如柘远学长所说“与其去想,不如去闯”

    感谢那个让我爱上读书并教给我很多道理的学长

  • 8、 往事不如往日

    在这里,小编为你搜集到了的读后感美文,敬请收看!;

    历史的长河在浩浩荡荡地前进着,但对我们每个鲜明的个体来说,在惊涛骇浪中会经历怎样的辛苦与悲酸,怎样的起起沉沉?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当读完这本书我想象不到自己的心灵会有如此大的震撼,思考蔓延。

    鲜活的人物,鲜明的个性,人性的思考。

    作者以自己当事人的角度描述了革命大潮流中生活在其父母身边的友人的经历,分别有储安平、张伯驹夫妇、史良和罗隆基、康同璧母女、聂绀弩。这些人有的深邃如海,有的浅白如溪。他(她)们有才、有德、有能,个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可说而不可看,或者可看而不可想。其实,不论贵贱和成败,人既不应当变为圣像,也不应当遭受藐视。

    从中读出了一些心酸,一些感触,看着那些曾经同甘共苦的朋友反目成仇,我的心里有一阵剧痛,想不明白,难道友谊真的这样经受不住考验吗,难道她们的友谊只是一种交换品吗,难道友情,爱情,亲情在面临政治地震的时候就这样这样轻易地被击垮吗?我有些不相信那个时代的人就是那个模样吗,也不禁让我对现实的未来想得更多,不过我更愿以一种相信的态度与诚恳的心面对现实。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就是作者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后周围人的冷漠,作者的母亲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瞅见一个老熟人,经常来家里做客的,然而当母亲挥动着手向他飞奔过去,而他却是终于辨清来者为何人的时候,却毫不犹豫地转身一百八十度,快速消失在人流中。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性,或许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逃避来自保吧。然而这其中也见识到了最最真正的情谊,那就是张伯驹夫妇一个无亲无故的人在这种危难的情况下扣响你的家门,向远去的亡灵,送上一片哀思,向持守的生者,递来抚慰与同情。这就是人性吧,还是应了那句话患难见真情。

    贵族的精神不仅是物质的贵族,更是文化精神的贵族。

    贵族字眼首先是生活质量的一种丰富,而作者描写最多的自然而然是康同璧母女,从各种方面着装、饮食等方面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她们对物质生活方面的高要求,其中几处描写特别生动,如对看是母女的着装的描写,她全身蓝色:蓝旗袍,蓝手袋,蓝纱巾,以及一副大大的灰蓝色太阳镜。港式剪裁的旗袍紧裹着身材,并使所有的线条均无可指摘。虽然一袭索色,但一切都是上等气派的典雅气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一条毛巾顶多只能用两周,不能用到发硬,为了父亲与章乃器的会晤,罗仪凤倾囊而出,各种饮料,咖啡,印度红茶

  • 9、 抱怨不如改变读后感

    抱怨不如改变读后感(一)

    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抱怨过的东西,想一想自己失去过的东西,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因此而后悔?抱怨,倒不如去改变

    说起也是,我们常抱怨宿舍的不好,学校的规章制度甚严,老师的严厉,父母的不理解,朋友做错一点事等等,有时因为这样而忐忑不安,甚至寝食不调。有时因为同学的一句话一个举动而埋怨他,对这个同学冷落甚至憎恨,值得吗?是不值得的,而且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有可能就是你一生中最好的,看完这篇文章,我顿时大悟,我的生活是应该五彩缤纷的,况且现在正是我的青春年华,我要用我的激情去装束我的生活,而不是一路抱怨,到头来也不过是于事无补。所以我要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阔胸襟。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不要因为一点瑕疵就开始抱怨,我们做的是追求完美。

    如果抱怨成了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无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就会自由高兴的生活与工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又何来抱怨呢?

    抱怨,只会使自己纳闷,忧伤,觉得生活枯燥无味,劳累身心。以前我曾因为同学不问自取而埋怨他,开始是反感,最后我跟他的谈话从谈笑风生只剩下三言两语,甚至只有一个招呼。自己错了,就是错在抱怨。成长道路上难免有痛苦,崎岖不平。不要因此而抱怨,我们要化作美丽的蝴蝶,去装点我们的生活,化抱怨为微笑,宽容一生,一生快乐。

    抱怨不如改变读后感(二)

    《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心灵励志的书,该书的作者威尔鲍温提出了不抱怨运动。通过许许多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温暖、恳切的心灵建议,一步步地探索我们为什么会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的。

    这本书给了我新的眼光去看世界。读此书让我突然明白,我们所抱怨的世界、人和事,只是我们自身的态度问题,要想改变这一切,只有改变自身。

    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时时处处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而且抱怨之声也到处可闻。这样的抱怨对于我们一个集体来说,(.org)只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的情绪,我们同事间的融洽关系。这正如威尔鲍温在书中提到的曳引原理它就像地球心引力,随时都在运行。你一直都会与周围的人们保持同步,你曳引着他们,他们也曳引着你。当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边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

    要想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增进同事间的友谊、合作,我们只能远离抱怨,改变自己。

    抱怨不如改变读后感(三)

    比尔盖茨曾说:没有

  • 10、 《抱怨不如改变》读后感
    《抱怨不如改变》读后感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是一段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旅程。其实真正的成熟,应当从不抱怨开始。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读完《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之后,我忽然觉得自己也那么的不成熟,因为别人所犯的错误在自己身上同样也发生过。 其实,快乐与痛苦原本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同的只是一个人的选择。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之分,全在于当事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如何对待。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件工作时,学会如何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而避免自寻烦恼就显得十分重要。只要你以一颗赤子般的童心来面对平凡的工作时,那么你就会发现,快乐实际上如同星星点点般密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应该随手可得。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困难、有挫折、有烦恼、有痛苦、有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想逃也逃不掉,想躲也躲不过。你叹息也好,焦急也罢,恐惧也好,无奈也罢,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积极的心态如太阳,照到哪里,就让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让我们在快乐中工作,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平凡的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身处的环境,哪怕你现在一无所有,你也要感谢命运——原来这是上帝有意安排的。只有用心体味人生,才能在简单中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同样平凡的工作,一样的看似简单重复,枯燥乏味,有人却能以快乐的心情面对,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简单中构筑自己的梦想,我想又有什么样的困难不可以克服呢?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2-04-14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1-02

  • 2022-12-17

  • 2022-12-0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2-02-14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12

  • 2019-11-02

  • 2019-09-23

  • 2019-11-11

  • 2019-10-16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09-23

  • 2019-10-11

  • 2022-09-29

  • 2022-02-08

  • 2023-02-02

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2024心动不如行动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