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秋谒圆明园读后感 > 地图 > 秋谒圆明园读后感,2024秋谒圆明园读后感范文大全
秋谒圆明园读后感相关栏目
秋谒圆明园读后感热门栏目
秋谒圆明园读后感推荐
秋谒圆明园读后感

(共 4428 篇)

  • 1、 秋

    深秋降临了,瑟瑟的秋风让我发抖,马路上,公园里,商场里都有着一丝丝冬天降临的意思。人们把薄薄的秋装换成了毛衣,商店里的冷气换成了暖气,人们无不为冬天的降临做准备。虽然这几天很冷,但人们的御寒意识太强了,我有一次在路上看见一个小孩子带着帽子,围着围巾,全身穿得快变成圆球了,而旁边的奶奶还不停地说:“今天天冷,来,多穿点。”只见小孩一脸不情愿。这个奶奶虽然爱子心急,但也要看天气呀;还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女的穿着裙子,连丝袜,上身穿着一件薄薄的单衣,嘴唇都冻得发紫了,可还不觉得冷。这就是我舅舅常说的:“‘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冻死你。”这几天天气不断转冷,同学们也要根据天气变化,添加,以免感冒。

  • 2、 秋读后感

    秋读后感

    六五班 崔轩博

    《秋》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沙白

    这首诗的大意是:秋天到了,一片红叶飘到了湖面上,轻轻的荡来荡去。这片红叶仿佛一只小船,给人们带来了浓浓的秋意。

    《秋》的作者简介:沙白,原名李涛,笔名鲁氓。江苏如皋人,大学肄业。1949年参加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集有:《杏花春雨江南》《大江东去》《砾石集》等。

    我读到"荡着红叶一片"时,想到了在漫画上看到一句美妙的话:"树叶的飘落,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我想都有。风看了一片美丽的红叶子,出于自私,将它带走了。带到路上,又带到了湖面上。而大树,明年就会长出新叶子了,所以掉了一片叶子无所谓。而那片树叶,就是"红叶一片".而风在所要之时,树也很大方地把树叶给了它。

    那片红叶,掉在湖中,在湖里飘呀飘,荡呀荡,当它跑到湖中心时,正巧这位诗人在湖边散步,他看到了被人无视的东西----那片红叶。他突发灵感,随即作出了这首小诗。而这首诗最厉害的一点就是:这首诗只有一句。

    我想:白沙爷爷写了《秋》,那秋应该有姐妹篇。我想它的姐妹篇是《春》《夏》《冬》。我也编了一首诗:

    《春》

    一朵花,

    落在草丛中,

    如一只白鹤,

    飞过一片田地。

    ----崔轩博

    而我觉得,我还不及大诗人沙白爷爷。这首诗真让我难忘,令我赞叹!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最后半句。这是一个比喻句。将红叶比作扁舟,是一个奇特的比喻句。而这片红叶,也是最先落下的一片。它是一个勇敢的领头哥!而它也成了诗人沙白的灵感。

    美妙的红叶!美妙的秋天!

    读《秋》有感

    金风送爽,秋风习习,落叶如一只只蝴蝶悠然而又潇洒地从空中飘落下来。

    金黄的叶子飞舞到房屋上,屋顶戴上了一顶黄色的小花帽;

    金黄的叶子来到了马路上,给道路穿了一件小棉袄;

    金黄的叶子轻轻的飘到了坐在池塘边看书的男孩身上,又随风飞舞到湖水中,如蜻蜓点水般在湖面上画了一圈涟漪;男孩合上书,微笑着看着这一幕,又在心中默念一首奇丽的小诗: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忽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站起身对水中的叶子说:"叶子,你可以飘荡在水中,去寻找落水的小蚂蚁,你也可以加快速度去找这条河的源头!"只见叶子轻轻一摆,好像听懂男孩的话,快速向西飘去……男孩离开这里,秋天悄悄的跟在他身后。

    男孩继续向前走去,寻找他眼中的秋,只见前面有一片果

  • 3、 秋的读后感

    秋的读后感(一)

    读完一本书,无论如何都有冲动写一篇读书心得,那种感觉是很棒的。

    《秋》的情节安排明显比《春》紧凑许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潮迭起。现在想来,《春》更像是一个过渡,花了大笔墨讲淑英觉醒到出走的过程。没想到的是,读《家》时最喜欢的觉慧,随着《家》的完结,竟再也没出现过,当起了隐形人。倒是觉民的个性越来越鲜活,淑华也越来越讨人喜欢。

    巴金在序中提到自己写《秋》写哭了,本打算安排觉新自杀,拆开觉民和琴,让觉民被捕。但是,温暖的友情让他放弃了灰色结局。确实,结局不坏,在觉新给觉慧和淑英的两封信中平静又意味深长地结束了。那两封信又读得我小小感动。

    刚读罢卖公馆分家的高潮,一面叹惋一个大家庭的没落一面期待着觉新等兄妹的新生活,作者却让故事戛然而止。亲爱的读者,你们应该想到,生命本身就是不会完的。那些有着丰富的(充实的)生命力的人会活得长久,而且能够做出许多许多的事情来。其实关于搬家之后的一些近况,在觉新的信中作出了简单的交代。读《秋》正读得酣畅淋漓之时,却被作者突如其来的尾声搞得意犹未尽。这种感觉就像,心情激动精神紧张地看完《秋》,抬头看看窗外,风轻云淡,谁曾想到昨日大雨瓢泼。还沉浸在淑华觉民一场场目无尊长的抨击中,读来大快人心!还无奈着淑贞的跳井、枚表弟的病逝,又想起瑞珏、梅、蕙等一个个年轻生命被封建礼教摧残致死,真有点愤愤不平。当觉新终于说出我办不到的时候,着实欣慰了下!

    现在的我和觉新差不多一个岁数了,我想若是再早些年看《春》《秋》,心情会更激动吧!读《家》的时候比觉民觉慧小一点,也正好在一个叛逆期,于是当时对觉慧敢于反抗的精神非常欣赏。读罢《秋》,发现自己真是越来越觉新了同时也唤醒了曾经那个叛逆、愤世嫉俗,有梦想有实际行动去追求梦想的那个我。虽然现在的我也是带点叛逆,厌世恶俗的,却已不再那么锋芒毕露了。至于梦想么,渐渐沦为幻想了

    一向对美食敏感的我,也留意了《秋》里面的吃食。凉拌蜇皮,椒麻鸡,火腿,皮蛋,粽子,盐蛋,多角形的小块点心蒸蒸糕,猪油米花糖,绿豆夹沙饼以及冰粉儿。小说也因为有这些食物的出场显得更饱满更细致更亲切。最后觉新在信里提到搬出老家后,他们早睡早起。十点钟开早饭,四点钟开午饭,另外吃早点消夜,都是在外面去买。原来他们一日四餐呐。

    其实《秋》并不像秋这个意象给人感觉阴郁萧索。并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过了,春天就会来的。分家之后的日子虽然

  • 4、 弈秋读后感

    弈秋读后感(一)

    文/李佩琳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文章【秋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文章的意思是: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下棋高手,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在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如果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但前一个人学有所成,后面一个人未能领悟棋艺。

    老师是全国最好的,两个学生的智商也是样的,可是一个好,一个不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一样。同样在听课学习,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而且还要去学会怎么样才能细细琢磨其中的道理,自然学习的效果就好。而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老师讲课时喜欢开小差的,总想着别的事情,这样自然就学不好,所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样看来,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要有好的智商、好的老师,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专心致志。上课时胡思乱想,听讲三心二意,纵使有很好的智商,有全国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不好的。

    玖完这篇文章,我的脸一阵阵发红发烫。我不就是弈秋那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的学生吗?我在上课时,也常常是思援弓缴而射之:老师在上面讲课,我的脑海里却在思索别的东西,有时想下课后要到哪去玩,有时想要找什么好吃的,有时在玩一弄手上的文具等,三心二意,根本就没有认真。而每每考试下来,成绩不好,父母责备时,我却以老师没讲题目太难等等理由为借口,推诿搪塞,根本没有意识到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自己不专心听讲。现在想来,很是惭愧。

    我现在很好的学习环境,有最优秀的老师,父母对我的学习成长也倾尽心血,我今后一定要克服三心二意的坏一毛一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力争取得最优异的成绩。

    弈秋读后感(二)

    玖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

    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

  • 5、 奕秋读后感

    奕秋读后感(一)

    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2020叫《奕秋》大概的意思是:奕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他收了两个徒弟,一个徒弟很专心听讲,另一个徒弟一边听课,一边想着去射对面的大雁,结果下棋的时候总也比不过第一个徒弟。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做事,或是听课时不能三心二意,心不在焉,而且应该专心致志,深深思考,用心领会,认真把握要领,才能学好学透,弄懂学的新知识,才能学到好的成绩。

    平时老师讲的作文,非常深刻,只要有一点没听,那就是一半不会,不知要领何在,一顿乱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哪还能进步呢?

    《奕秋》的故事,启发了我们,要想牢固掌握新知识,要全神贯注听课,只怕有心人,攻到自然成,只要付出许多,自然有所收获。

    我学过不少篇课文,从这些课文中,我认识了舍己救人的蒙古猎人海力布,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淳朴、憨厚的少年闰土,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学弈》一课中所讲的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全国最会下棋的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却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而另一个人却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然是与同伴一起学,但却心不在焉。同时学棋,三心二意的人永远不如专心的人学得好。这个短小的故事,给了我多少启迪呀!

    其实,我以前就是一个干什么事都不专心的人,常常是干这件事还想着另一件事。有时候,心里像长了毛刺,总不能脚踏实地地学习,生活中的我得到了许多教训。

    记得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睡醒觉,赶紧写起老师布置的作文来。但却一边写一边用眼睛瞧着桌上的小闹钟,一看到了三点十分,便啪的一下放下手中的笔,伸手拿过收音机,迅速拨到交通频道,顿时传出播音员阿姨悦耳的声音:下面请听蔡依林的《消失的城堡》嗬,太棒了!我哪能错过这样的良机,顺手将作文扔到一边,抱起收音机就听起来了。听,她优美的声音:记忆飞走了我要孤单的思考真的很好再也不需要,消失的城堡我被陶醉了,还学着唱。忽然妈妈推门进来,见我唱的如此入迷,就说:做功课的时候,又听音乐,能把功课做好吗?我一吐舌头,冲妈妈做了个鬼脸,(.org)抓起笔就又匆匆忙忙地写起作文来。心里却嫌妈妈来的不是时候。

    第二天,老师指着作文本说:你读读作文,连句子都不通!我一看,觉得作文中的话好像在哪听过。怎么连歌曲里的记忆飞走了都写在作文里面啦?哎,都是我自己学习不踏实呀!这样做多么像《学弈》中那个三心二意学下棋的人哪

  • 6、 秋的韵味_《故都的秋》读后感600字

    秋的韵味_故都的秋读后感600字:

    秋,是一个悲凉的季节,通常都被作家用来描写伤感的时侯。郁达夫先生也是这样觉得,他写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围绕着故都“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的秋”来写。

    郁达夫先写出了南方的秋,用来衬托北方的秋。用看不饱,尝不透只能感受到一点点清凉的,南方的秋,来突出北方的秋那样浓厚的滋味。

    郁达夫先生写槐树、写秋蝉衰弱的残声、写奇特的秋雨,等等秋的景象。写北方的枣子树,果树的奇景。写出了故都秋浓厚的意境,姿态。故都的秋,处处都体现出了浓厚的秋的味道。

    后面,还谈到了关于秋的文字。“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你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常常会让人感觉到悲凉。这是人人都可以感觉到的。给人带来的感触,总是深沉,幽远的。

    从文中也可以看出,郁达夫对这北国之秋的眷恋,喜爱之情。读完了这篇文章后,令人回味无穷,虽然文中的景物描写很少,更多的是郁达夫的体会。可是,我们仿佛能看到北国之秋,那浓厚的秋意。

    我们却感受不到那深沉,悲凉的秋。我们就不能感受到秋蝉,那衰弱的残声。而我们觉得,那是吵闹的,嘈杂的,令人心烦的声音。也不会感受到“一层秋雨一层凉”,而会觉得:这雨害得我不能出门了。秋季时,每当我们走在路边,总会说:“桂花好香啊。”“看,桂花开了。”可是,我们却不能真正的感受到浓厚的秋意。我们感受不到秋意,是因为_时代变了。秋的宁静,韵味,都被人们淡忘掉了……作者:杜昕安

  • 7、 秋园读后感

    我对于农村题材的书籍一直情有独有,在这里可以看到过去的生活。《平凡的生活》中描写的细节都感同身受,获得较深的慰藉。《秋园》这本书是由一个女儿记录了普通母亲的一生,这本书是在母亲去世之后,大部分书稿由女儿在厨房完成。写作不需要有太过苛刻的条件,有真情实感,文字自然会流露,写作是一种表达手段,而表达是人类的欲望。

    平凡人的生活也有值得记录的一面,读书并不仅仅为了获得某种实用的技能,也为了照顾我们的情感。平白朴实的文字也能打动内心,像平平淡淡的生活。故事的主人公秋园幼时家境殷实,家住洛阳,读过几年私塾。后由于家中突遭变故,父亲去世,哥哥病重,家道中落。秋园没能继续读书,后与一个国民党军队的参谋仁受成亲。秋园随着仁受到南京,这几年的生活平稳一些。南京被攻陷后,国民党军队撤军到重庆,仁受决定带着全家在湖南下车去看望父亲。此后他们就留在了湖南老家,一家人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起伏伏。仁受做官时对于穷苦百姓的帮助,秋园辛苦的支撑起这个家。

    没有经历过极度贫穷的人不会理解贫穷意味着什么,极度的饥饿会让人放下面子,甚至做违反规定的事。书中两次写到家里实在没有饭吃,秋园和之骅去讨饭的经历,第一次到了秋园的学生家里,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暂时渡过了难关。第二次之骅去讨饭,陌生人的羞辱,获得的一点点粮食,之骅回家给了弟弟和爸爸。艰苦的生活下,秋园想法设法带着孩子们活下去,做教书先生,裁缝,带着两个孩子出门讨生活。本来想着投靠哥哥,没有办法只能回来。在路上遇到一个大姐,劝说自己不要在回去,到一个有饭吃的地方。秋园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湖北,在这个地方生活渐渐好转,迫于驱赶外地人的压力下,秋园带着孩子嫁给了当地的王成恩,生活不再处于吃不饱饭的阶段,却遭遇自己的孩子田四突然离世的重击。秋园在王成恩离世后,回到了湖南。

    秋园回到湖南后固守在老房子里,种菜养鸡。老人对于故土的思念是深切的,想起了奶奶,爷爷去世的早,奶奶在深山中抚养五个孩子长大。奶奶仍惦记着每个子女的生活,尽力为他们做点什么。秋天奶奶想来我家帮忙做农活,每次离开我家,奶奶把门前的草全部拔完。奶奶也是想着回老家,她带我走着开满槐花的山路,炒槐花给我吃。记得爸爸住院,奶奶想去看爸爸,我和奶奶在路上拦车都不停,只好步行到了县城医院。当时的我和奶奶都不知道应该在同一方向拦车,依稀记得当时从村里走出来的场景。

  • 8、 《故都的秋》读后感

    导语:在《故都的秋》整篇文章之中,蕴含着一种孤独、忧郁的心态。这种心态的描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者向往的是一种深刻厚重的生命形态,而故都的秋正是这种生命形态的象征,这种生命虽然形态悲凉,但是富有内涵。

    《故都的秋》读后感

    我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章里那浓浓的秋意,深深吸引着我,那里的秋雨,秋蝉,秋果,那里的一切一切,都那么迷人。

    这篇散文表面是对北平秋天的赞美,其实是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细细品味,作者还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忧愁。我深深赞叹郁达夫的文章有种含蓄的美。

    我是一个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当然没有文中那优美的场面,这儿到处是车水马龙,偶尔飘落的树叶也被负责的环保工人扫掉了。秋天,这儿根本感觉不到清凉,只有在10月突然变得好冷,一夜之间,从还穿着背心,汗衫变成缩头缩脑穿着两层长袖服。在城市里,我根本感觉不到秋。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我还是喜欢秋的,如果你去小区花园或公园,你会发现,这儿的秋景是全世界最美的。其他三季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怒放的菊花,梦幻般的落叶,高的天,静的水,空气中夹杂着一丝薄薄的凉,不多也不少。这是你就会与郁达夫有着同感,但我还是不得不佩服郁达夫细腻的观察力与优美的文笔。

    果儿成熟的喜悦,落叶满地的萧索,秋蝉哀鸣的凄凉,秋雨中闲人感叹的幽远,将秋描写的出色有味。《故乡的秋》是一篇不朽的散文!

    《故都的秋》读后感

    只教天上有暗淡的愁云蒙着,阶前屋外有几滴雨滴的声音,那么围绕在我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的景物,总要比现在更带有些阴惨的色彩,总要比现在和我的心境更加相符。郁达夫先生在阴郁低沉的格调里抒写了自己以及这个正面临危机的国土在某种意义上的悲凉与落寞。

    他说,北方的槐树有一种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槐花落蕊铺满地的柔软触觉,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里还有点儿落寞。我觉得从他对于花的凋零中看到的更多的本质是生命的流逝,祖国、人类在岁月、历史潮流中的悲凉感,人不是一成不变的,郁达夫三岁丧父,家道衰贫,曾有两段婚姻失败,经历两次丧子之痛,再加上祖国外交上受外国侵略,必然面临着对未来的担忧。但那种落寞仿佛是可有可无的,落寞是一种心境,然而相对当下悲惨的境地,有时什么都不想的忘却何尝不是可以受人支配的吗?生命之秋也许就像槐树的落蕊随处漂泊,可是谁又知道衰亡的尽头将归向哪里?可假若谁都不知道,谁也不关心,那生命到最后也许会愈来愈荒谬,

  • 9、 弈秋读后感范文

    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下棋高手,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

    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

    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毫不觉察。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令人称叹。可以说,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不能不说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诗文有许多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思考成熟的。南宋学问家朱熹治学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现代美学家朱光潜要求自己“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这里“三上”“三到”“三此主义”,都有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也就是专心致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此种专心致志的品德,能成为大学问家吗?

    那么,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呢?我以为,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非此,无动力,更谈不上专心致志。运动员在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跌打滚爬,几多汗水几多伤。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炽热的爱,是很难一心一意做到底的,更谈不上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其次,还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成了音乐家后,失去了听觉,但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锲而不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创作,被誉为一代“乐圣”。如果没有此种对音乐和旋律的专心致志,也许早已躺在安乐椅上坐享其成了。

    今天,我们所置身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诱惑颇多,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热爱这项事业,都有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唯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 10、 秋颂罗兰读后感

    秋颂罗兰读后感(一)

    我国古代不少文人墨客,总认为秋季万物凋零,秋是肃杀、萧条、荒败的,因此,秋成了愁的代名词,给人以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感慨。近日笔者在拜读台湾作家罗兰的《秋颂》中,却读出了秋天的另一种韵味:秋是成熟的、明澈的,明澈中还有一种味道闲淡与悠远。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兰思绪中秋的世界吧!

    秋天是美丽的,但秋天的美丽更表现在它的明澈。透明的美丽是怎样的呢?作者带我们一起进入了他笔下的秋叶、秋林、秋云、秋风、秋水中,徜徉在这样美丽透明的景色中,让我们慢慢体会品味作者在文章中的倾诉,其中有对秋天,更有对人生的认知与感悟。

    秋叶的美丽不仅表现在颜色上,更体现在那临风的飒爽上。这是一种风度,是秋的风度。这种风度中透露出来的是一种自信。秋天是充满自信的季节,这种自信与美好的收获有关。

    秋林的美丽与落日景色的渲染有关,那是一幅艳丽与凄楚交织的图画,也是让人心动的寂寥之歌,其中有几许尘土,或许是岁月封存的生活的足迹。这是秋的容颜。

    秋云是闲淡、超凡脱俗的,而秋风则是纯净的、洒脱的,这是看破红尘的从容与沉静。秋水也是明澈的,如秋风一般一尘不染。秋天的美丽一景是闲云野鹤,秋云与秋鹤都是潇洒与飘逸的,它们是秋的气质。

    作者所谓秋天的颂歌来自对秋天风度、容颜、气质的赞美。如秋天般美丽的人定然也是飘逸、洒脱、超凡脱俗的,也定然是艳丽寂寥的,当然也是明澈透明的。

    最后作者告诉我们秋之美的根源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一切!可是也就在不想拥有一切中,必定拥有了一切!这就是规律,这就是人生!在收获之时,开始寻找闲淡、悠远。秋之明澈,意味着渗透了人生的哲理,悟出了人生的滋味。它告诉我们,人们在得到的同时,已经感悟到所拥有的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这就让人从物质追求的层面上升到精神追求的层面,人的追求目标变了,风度与气质也会随之变化。明澈中的闲淡与悠远就会成为这一阶段人们最迷人、最充满魅力的一面。

    罗兰的秋之颂歌中说:明澈的秋是成熟的,成熟的美是闲淡悠远的!这是对自然而言,更是对人生而言!

    我喜欢秋天,喜欢秋天的那份美,喜欢秋天的那一份明澈。

    喜欢秋天的树林在临风时的那份飒爽和那份洒脱。秋风来临,没有那片叶子会现出忧疑,它们一片片随风萧萧飘落,显示出的是无限秀逸,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和任何修饰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每当暮色降临,晚风带着清冷的凉意,随着暮色的浸染,一切万物

  • 2023-06-06

  • 2019-10-29

  • 2019-10-19

  • 2023-04-18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1-11

  • 2023-01-06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1-04

  • 2021-07-26

  • 2023-06-18

  • 2023-06-03

  • 2023-05-26

  • 2019-10-11

  • 2021-09-1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1-10-01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24

  • 2023-04-22

  • 2019-10-19

秋谒圆明园读后感
秋谒圆明园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秋谒圆明园读后感,秋谒圆明园读后感大全,秋谒圆明园读后感2024,更多秋谒圆明园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